中国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与防治(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编)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一、科考进展
省份
县市(数)
行程km
参与人数
天数
江西
6
2000
18
16
浙江
9
2500
22
15
福建
6
3300
30
17
广东
10
5000
12
23
海南
8
1500
18
7
安徽
4
1600
12
8
湖北
4
15Hale Waihona Puke 0129湖南
4
2000
10
14
二、阶段成果
资料收集与整理(和其他组差不多)宣传报道:在江西、福建等省,一般都有2-3名省报、省电视太的记者一同科考,到县市后又有本地记者参与报道。我们在每个县,都安排专人负责写总结,许多已经发在水利部和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网上,大约30篇已经发在网站上。网上、新闻报道很多。
二、阶段成果
南方红壤区,是我们国家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口密度大,对土壤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对地表的影响更剧烈、更频繁,在经济发展中,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比较突出的就是非农工程项目建设,特别是在建设的初期和建设的过程中,比如:矿产的开采、高速公路、康庄大道工程、取石材等等,随处可见。
二、阶段成果
三、发现的问题
东阳市横锦库区保护水源区的成功作法是进行生态移民。库区集水面积378km2,义乌、东阳两市的城市生活用水大部分取自于该水库,到目前为止,库区已实施移民2000多人,移民在安置点生活有了保障,生活水平比原来有了明显提高,移民安置措施得力。通过生态修复试点,河流含沙量由0.404kg/m3下降到0.231kg/m3,水库水质基本保持在Ⅰ类。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1. 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对中国的生态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水土流失是指水、风、人的作用下,土壤在原有地理位置上破坏和迁移的现象,也是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水土流失情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安全水平,本文展开了综合科学考察。

2. 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水土流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气候、地理、土壤、人类活动等多个因素。

以下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2.1 不合理土地利用中国的农业发展速度迅猛,大量耕地被用于农业生产。

然而,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结构紊乱,进而导致水土流失。

2.2 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中国的一些地区缺水严重,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导致了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过度的地下水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无法得到有效补给,加速了水土流失的发生。

2.3 土地过度开垦为了满足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大量的土地被开垦用于建设项目。

这些项目在没有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破坏了土地原有的植被覆盖,形成了大片裸露的土地,易受水、风侵蚀,导致水土流失。

3. 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流失对中国的生态安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使得土壤中的养分和有机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这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农田的产量和品质,还会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3.2 地表水质恶化水土流失使得大量泥沙通过水流进入河道、湖泊和水库,导致地表水质恶化。

泥沙堵塞水道,影响水的自净作用,同时还会悬浮大量泥沙,使水变浑浊、难以利用。

3.3 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导致的生境破坏和土地退化,直接影响到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许多植物和动物失去了栖息地,致使它们的数量减少,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4. 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安全保护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4.1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程,包括梯田整治、林草植被建设、河堤建设等。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一、引言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自然力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作用下,通过风、水、重力等方式向下坡流失的现象。

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

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国家,长期以来面临着水土流失的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此问题,国内外众多科学家和环保组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的水土流失问题与生态安全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水土流失现状中国水土流失问题与日俱增。

据统计,中国目前每年有数亿吨的土壤流失,覆盖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5%。

不仅大量的肥沃土壤被冲毁,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

水土流失问题主要集中在北方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黄土高原是中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区之一。

造成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降雨强度增加等;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如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水土流失问题日益加剧。

三、水土流失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水土流失对生态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

首先,它破坏了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导致土地贫瘠化和生态系统退化。

其次,水土流失加速了土壤的侵蚀,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水环境的污染。

此外,水土流失还引起了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频发,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对于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四、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为了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

首先是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提高预警和预防能力。

其次是加大水土保持工程的投入和力度,如修建梯田、建设林网和草网等。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管理和监督。

此外,还鼓励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耕作方式。

五、生态安全建设除了防治水土流失,中国还积极开展生态安全建设工作。

一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发展。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考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长江上游及西南诸河区考

溪流洪水、泥石流、滑坡是高强度泥沙的输送方式 ,对河流泥沙、河道行洪、工程安全和人民生命财 产影响严重;
工程建设是造成新增的(点状和线状)剧烈水土流 失的策源,成为本区水土流失的重要形式;
水力-冻融混合侵蚀是两种侵蚀的交互作用,互为 因果,恶性循环,较之单一侵蚀其后果尤为严重;
面源污染对水环境安全的威胁已经越来越严重;
长江上游土壤侵蚀近期变化
北碚水文站累计径流量和累计输沙量变化 屏山水文站累计径流量和累计输沙量变化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长江上游及西 南诸河区考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长江上游及西 南诸河区考
长江上游水力-冻融混合侵蚀 的指标
在长江上游的9个省市中,四川省的水土流失面积最大,达20.23 万km2,青海次之,为4.91万km2,其后依次为云南4.42万km2、 重庆4.27万km2、贵州4.07万km2、甘肃2.12万km2、西藏1.68万 km2、湖北0.74万km2、陕西0.46万km2。
在长江上游各大支流中,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19.28万km2 ,约占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的44.94%,该流域冻融侵蚀面积超 过8.39万km2,约占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3.54%,占长 江上游冻融侵蚀总面积的80.55%,风力侵蚀面积0.836万km2,占 长江上游风力侵蚀总面积的89.29%;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 7.64万km2,约占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7.81%,水力侵蚀 成为约占97.10%。
长江上游土壤侵蚀环境特征
•成土母质多样, 地质地貌条件影响大; •坝库、池塘、水田较多, 产沙输沙差异较大; •地形破碎,土地结构复杂; •泥石流,滑坡等重力侵蚀发育; •人口密度大, 垦殖率高;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上 的时 间才 能解 决 好 南 方 8省 区 的水 土 流 失 面 积 .
这种 “ 整体 好转 , 部 恶化 ” 局 的现 状 加 上 治理 力 度 不 够预 示 我 们 水 土 流 失 治 理 与 生 态 恢 复 任 重 而 道
远 一 .

该 区水土 流失 的现状 、 危害 和特 点
国水 土 流失 与生 态安 全综 合 科 学考 察 的南方 红 壤考 察 区约 位于 N1 。 3 。8 , 19 4 ~1 2 3 间 , 7 一 4 3 E o 。5 2 。0 之
主要 包 括 南方 八 个 省份 , 南方 红壤 丘 陵 区 的主体 , 为
水 土流 失 面 积 为 1 . 9 6万 k 占 全 区 总 面 积 1 . m, 7
目前 , 长江 流 域 以 南 的 红 壤 丘 陵地 区水 土 流 失
面 积 约 6 . 8万 平 方 公 里 , 占该 区 总 土 地 面 积 的 74 约
该 区水 土 流 失 是 仅 次 于黄 土 高原 的 , 危 害 却 但 是 “ 过之 而无 不 及 ” 直 接 表 现 为 耕地 的减 少 和有 有 , 机 质 的流失 . 区 土 层 一 旦 遭 侵 蚀 , 该 土壤 薄化 , 石 岩 裸露 , 容易 形成 “ 白沙 岗” 红色 沙 漠 ” . 外 , 有 “ 等 此 还
壤 丘 陵 区以 大别 山 为 北 屏 , 巴山 、 山 为 西 障 , 南 巫 西 以云 贵高 原 为 界 , 南直 抵 海域 ; 括 浙 江 、 东 包 安徽 、 江 西 、 建 、 东 , 湖 、 苏和 广 西部 分 , 包 括 台湾 、 福 广 两 江 并 海 南 和南 海 诸 岛… , 面积 18万 k 约 占我 国 陆 总 1 m, 地 面积 1. %. 区 内地 形 多低 山 、 陵 , 候 为 亚 23 该 丘 气 热带 季风 气 候 , 体 上 温 暖 湿 润 , 壤 主 要 发 育 为 总 土 红 、 壤 . 区 内人 口较 多 , 济 较 发达 , 人 地 矛盾 黄 该 经 但 突出 , 生态 环境 脆 弱 , 以水 土 流 失危 害 严 重 且治 理 所 难 度较 大 , 这一 点 已经 为多数 专 家所共 识 .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总结暨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总结暨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和经验
深 入 分 析 了 当 前 水 土 流 失防 治 中 存在 的

主 要 问题
提 出 了水 土 流 失 防 治 的 对 策 和 建 议


为 我 国防 治水 土 流 失 依据
力度

加 强 生 态 建 设 提 供 了科 学

他 要 求 要 在科 学 考 察 的 基 础 上
加大宣传 加快建设
全面推进


科学谋划 发展
强 化 科技 攻 关

突 出治 理 重 点

步伐


完善合作机制

我 国 水 土 保持 生 态 建 设 事 业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中国科学 院院士 孙 鸿 烈讲话
中国 工 程 院院士 沈 国舫 讲话
(本 刊 记 者 李 西 民 摄 影 报 道 )
中 国 工 程 院 副 院长 水 利部 副 部 长 鄂 竟 平 作 科 学 考察 总 结 报 告 j
会议 对 科 学 考
r 察 活 动 中做 出 突 出 贡 献 的 集 体 和 个 人 进 行 _ 表


来 自各 流 域 机 构


各 省 ( 自治 区

直辖市 )
水 利 (务 ) 厅 局
新 疆 建 设 兵 团水 利 局 的 代 表 和 专 家 及 有 关 人 员参加 了 会 议

有 关 单 位 的 领导
全 国政协 原 副主 席

中国


专 业 性 与社会 性 兼顾
知 名专 家学 者 与基 层
工 程 院院士钱正 英主 持会议
技 术 人 员互 动 和 科 学 考 察 与 宣 传 普 及 相 结 合 4 个

2021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侵蚀退化地治理范文2

2021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侵蚀退化地治理范文2

2021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侵蚀退化地治理范文 南方红壤丘陵区,以大别山为北屏,巴山、巫山为西障(含鄂西全部) ,西南以云贵高原为界(包括湘西、桂西) ,东南直抵海域并包括台湾、海南岛及南海诸岛,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苏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域,总面积118 万 km2,约占国土面积的 12. 3%[1].区内雨热条件好,年平均降雨量大(达1 200mm 以上) ,且雨量分布不均,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单位时间内强大的降雨构成巨大的侵蚀动力[2],加上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的可蚀性( K 值)较高的内在因子[3],以及剧烈的人类活动,使得其成为我国水土流失范围最广、程度较高的地区,严重程度仅次于黄土高原[4],制约着该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如何加快其水土流失治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 根据水利部最新监测结果显示[5],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总面积13. 12 万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 11. 12%.其中,轻度流失面积 6. 13 万 km2,占流失总面积46. 72%,中度流失面积 4. 84 万 km2,占流失总面积 36. 89%,强度以上流失面积 2.15 万 km2,占流失总面积 16. 39%.不难看出,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以轻中度流失为主,二者的流失面积占到流失总面积 83. 61%.从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来看,与2002 年水利部全国第三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数据[6]相比,水土流失总面积、轻度、中度和强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均有所减少,其中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6. 48 万 km2,轻度和中度水土流失面积减少5.68 万km2,这说明南方红壤丘陵区在近10 年的水土流失治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应看到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1】 该区水土流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首先由于受到独特的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剧烈的人为活动影响,土壤侵蚀类型复杂多样,但主要以水蚀为主,大多呈斑点状分布;其次,林下灌木或草本植被覆盖的缺少,导致土壤表面裸露程度很高,致使林下地表很容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中度甚至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出现“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的景象[7],带来了严重的“林下流”恶果,表现出极强的隐蔽性。

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

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

(1)A省为我国粮食生产大省,其南部地区
主要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属于

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
(2)甲、乙河流域是我国旱涝灾害的多发
地区。试分析甲、乙两河流域易发生旱涝
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试说明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水土流失
严重的原因。
(4)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现状多是人多地少,生活贫困。从生态建 设角度看,应采取哪些措施遏止水土流失的加剧?
益突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
浑”则与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据统计,图中A省现已有水土流失面积达
2.64万平方千米,占该省总面积的19%,主要集中在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
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据不完全统计,A省现有坡
耕地814万亩,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有178万亩。
建立防护林体系。
(2)土地和土壤资源:
①优势:多山丘,气候、生物、土壤垂直分异明显, 土地类型多样,可发展立体农业。
②问题:植被破坏易造成山上水土流失,山下水冲 沙压,旱涝频繁的局面;红壤(酸、瘦、粘)广布, 为低产土壤。 思考应对措施有哪些? ③措施:保持水土,改良红壤。
(3)生物资源: ①优势:品种多(油茶籽、竹子、茶叶、松 香等在全国占重要地位),植物生长快,更 新能力强,产出大。 ②问题:开发利用的品种单一,没有发挥 潜力,对次生林、草地等资源经营粗放。
②生活燃料更清洁,减少了环境污染; ③残渣返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 业生态良性循环
(2)封山育林 大力发展经济果林
①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防止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 ③ 提高农民收入
读下图 “我国部分地区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一、背景介绍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水土流失对中国的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加强水土流失综合科学考察,探索解决水土流失和生态安全问题,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考察方法1. 野外实地考察: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包括黄土高原、梯田区、干旱地区等,对水土流失的程度、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2. 采集样本:采集水土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了解水土的理化性质和肥力情况。

3. 走访农户:了解农民对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应对措施以及政府的支持政策。

三、考察结果1. 水土流失程度:在考察的区域中,水土流失普遍严重,黄土高原地区的侵蚀严重,大量的土壤被冲走,梯田区由于大量的耕种和开荒,土地老化严重,水土流失也加剧了土地的老化程度。

2. 水土流失原因:主要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规模植被砍伐,过度开发和开垦、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等,导致了水土流失问题。

3. 农户观点:农民对水土流失问题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基础技术薄弱,抵抗水土流失的能力相对较低。

四、建议和对策1. 加强生态保护:保护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的植被,增加植被覆盖度。

2.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农田的水土流失。

3. 强化政策支持:鼓励农民采取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土地的保护能力。

4. 加强科技支持:加大科技创新,研发适合当地的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五、结论水土流失问题是中国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民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只有通过综合科学考察和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实现水土流失问题的有效治理,保障中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抱歉,我无法完成这项任务,因为这将需要大量详细和专业的研究,以便提供准确和有益的信息。

建议您寻找相关的科研资料或专业人士的帮助来完成这篇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祝您顺利完成您的研究!。

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防治

南方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下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防治
rs le i t e ol n wae l s a e ic s d, s c a sau o u d rtr v g t t n, h e u t d n h s i a d tr o s r d s use u h s tt s f n e soy e ea i o uma n dsu b n e,t p g a h it r a c o o r p y, r i f l e o in f r e nd o lp o ri s I n i ae h tlc o n e so y an al r so o c a s i r pete . ti d c t s t a a k f u d rt r v g tto s t e mo tp i r n dr c r a o o h r so i nu ma s n a a e ea in i h s rma y a d ie t e s n f r t e e o in n Pi s so i n wo d a d; wh l o ln ie p e ao y h m a su ba c s i o sd r d t e t e ba i e s n,a d t e b o e er i r d t r u n dit r n e sc n ie e o b h sc r a o n h r k n t ran,h g a na l i h r if l e o in fr e n o l r d b l y up l a o a l c n to s f r t e c ure c o ol n wae o s r so o c a d s i eo i ii s py f v r b e o di n h o c r n e f s i t i o a d tr l s
HeS e gi。 h n j ,Xi J s e g a e i h n ,ra gZ i e n n hj ,Yi u fn iDe h n ,ra g Y s e g i n Y ne g ,L c e g n uh n

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讨

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讨

学术研究2019年12期︱437︱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讨贾洋海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22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典型分布地区有西北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等区域。

党十九大报告中有指出,坚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已经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本文通过对南方红壤地区水土保护工作成效进行分析,探索区域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提出治理技术体系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红壤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且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土地总面积占据国土面积的12%。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在自然资源和生产潜力上都具备较大优势。

由于该地区丘陵山地所占比例大,区域内降水丰富,地形破碎且坡度大,具备较高的可蚀性,河流众多,人地矛盾突出,已经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

地区内土壤侵蚀类型复杂,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损坏了土地资源,使农业生产力降低,影响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加剧面源污染和水旱灾害,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影响丢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1 区域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现已纳入我国发展战略中,通过水土保持工作座谈会,有效促进了南方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明确我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将南方红壤丘陵区纳入重点监管和治理区域。

在国家综合治理工程带动下,相应促进了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开展。

通过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该地区建立了多样化的综合治理技术与模式,包括林下流治理模式、快速绿化模式以及耕地水土保护模式等,以此建立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应用效果显著,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助于改善地区生态环境、提升森林覆盖率、缓解水土流失以及降低洪涝灾害影响等。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凸显出水土保持工作的作用和地位。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67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67

红壤区危险面积19.37万km2 ,占境内面积27%
红壤区目前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
红壤区目前存在潜在危险面积:19.37万 km2 ,占境内面积的27%。
更为危险的是,该区目前有2.3万km2的土 地面积,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在1年内很可 能将土层流失殆尽,成为无法耕作的光石 山。
2)降雨侵蚀力巨大,是侵蚀产生的主要动力。南方红壤区, 多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1200-2000mm之间,4-9月份占 年降水的73.6% ,降雨侵蚀力大,易产生地表径流;年度之 间分布也不均匀,比如2004年福建建鸥的降雨量高达 2200mm,对地表土壤冲刷非常厉害。此外,东南沿海地区, 台风频繁,高强度的降雨,在山区极易产生山洪和泥石流, 尽管水土保持工作不能解决山洪、泥石流问题,至少可以减 轻其危害的程度。
➢ 其中赣闽浙3省的科考沿途,借助GPS即时定位,沿途7000多公里 验证了第3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精度,解译准确率在70%左右。
➢ 目前进入室内报告的编写工作。
二、初步成果
8省区的水土流失现状与趋势
南方红壤区8个省,总土地面积为114万 km2 ,水土流失面积从1989年的25万 km2,减少到2000年的20万km2 ,流 失面积减少了20%,但江西、福建和浙 江三省的强度流失面积反而增加12-32 %,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加剧,并危及 人居环境,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恢复任 重而道远。
-3.51
-0.81
+18.28
0.20
-14.41
-13.79
-11.09
-15.42
-34.95
-20.49
10年共累计减少-4.93万km2
轻度流失面积变化趋势
江西 福建 浙江 广东 海南 湖南 湖北 安徽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梁音;张斌;潘贤章;史德明【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年(卷),期】2008(006)001【摘要】在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现状、特点、成因、危害以及近50年来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南方红壤考察区目前有水土流失面积13.12万km2,占红壤考察区土地面积的15.06%.近50年来,南方8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在1985年前呈增加趋势,1985年以后呈现递减趋势.针对水土流失的特点与危害,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治理对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根本保证;科学规划、分区治理、实施战略性推进是综合治理的前提,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实施重大工程是综合治理的契机;水土保持科技进步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催化剂.【总页数】6页(P22-27)【作者】梁音;张斌;潘贤章;史德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10008,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10008,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10008,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10008,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相关文献】1.长江科学院主编的《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SL657-2014)正式发布 [J], 长江水利科技网2.《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解读 [J], 张平仓;程冬兵3.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 [J],4.《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SL657-2014)正式发布 [J], 程冬兵5.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告(2014年第12号)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南方山地丘陵综合开发利用科学考察团对河田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

中国南方山地丘陵综合开发利用科学考察团对河田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

中国南方山地丘陵综合开发利用科学考察团对河田水土保持工
作的建议
佚名
【期刊名称】《亚热带水土保持》
【年(卷),期】1990(000)003
【摘要】中国南方山地丘陵综合开发利用科学考察团,由中国科学院综考会李文华副主任、南京土壤所席承藩研究员、北京林学院汪振儒教授、张正昆教授和广州地理研究所锺功甫研究员等一行44人组成,于1985年11月2日到长汀县河田镇考察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参观了长汀县水土保持站水东坊水土保持试验场、八十里河
小流域示范治理试验和罗地人工草场等,对长汀县治理河田水土流失工作反映较好。

11月2日下午,长汀县委、县府领导,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地听取了专家、教授们的意见,现将他们的发言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总页数】3页(P1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辽西山地丘陵地区水土保持措施与建议 [J], 王德富
2.立足长远准确定位规范管理科学总结和安排云南水土保持监测预报过去和未来五年工作——云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本届政府期间的工作总结及下届政
府期间的工作计划 [J], 武平;杜勇
3.河田水土保持工作的回顾 [J], 李时盘
4.江苏省宁镇扬山地丘陵地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J], 彭补拙;周生路
5.中国南方水土保持工作者:向领导吁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概况生产方式传统,经营粗放生产方式传统,经营粗放开发历史悠久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大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不合理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不合理非法采矿、采石非法采矿、采石人多地少人多地少薪柴紧张,能源短缺薪柴紧张,能源短缺剥离表土剥离表土耕地紧张耕地紧张毁林开荒、开园毁林开荒、开园乱砍滥伐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

水土流失产生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形、土壤、地质和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

人为原因中的人地关系间的矛盾则是水土流失产生的主导因素。

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封山育林解决农村生活燃料问题推广省柴灶炉灶技术革新推广使用沼气营造新炭林冶理措施解决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

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的优势资源,发展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要合理规划、不可盲目开发。

材料:千烟洲经验:“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用材林、经济林环境效益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

人工林在整个土地利用中的地位:主体地位。

鱼塘的主要作用是:相当于微型水库,蓄积降水和泥沙,使塘坝以下农田免受洪涝灾害,保证旱季灌溉。

次要作用是发展水产业。

该模式中,近期可受益的是农牧渔业,中远期可受益的是林果业。

(二)、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1、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仅仅次于黄土高原,而且目前,形势越发严峻。

为什么本区水土流失严重,其程度仅次于黄土高原,而造成的危害却在黄土高原之上?(1)这里土地单产高,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大;(2)这里人均土地少,水土流失造成的社会影响大;(3)这里石质山地土质疏松,土层较薄,表层被侵蚀后难以恢复;(4)这里江河水量大,水土流失易导致洪涝灾害,而河流中下游往往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