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痕迹术语

合集下载

缺陷术语

缺陷术语

Categories of DefectCategories of defect depends on experience of maintenance practic e.In this manual,the defaultMethod used to categorize the defect found on the aircraft into fou r areas.Structure defect,Material defect,Common parts and Compo nents defect and General defect.缺陷分类缺陷的分类一般依照维修实践中的经验来分。

在本手册中,我们将缺陷分为四类:结构缺陷、材料缺陷、零部件缺陷和一般性缺陷。

mon Structure Defects Terms结构缺陷术语凹坑(1)dent凹槽(2)notch变形(3)deform划痕(4)nick点腐蚀(5)pitting断裂(6)broken腐蚀(7)corrode划伤(8)scratch裂纹(9)crack毛刺(10)butt磨损(11)chafe凸起(12)protrude凹陷(13)sag粗糙(14)rough漆层剥落(15)finish missing褪色(16)fade积水(17)entrapped watermon material defect terms材料缺陷术语Material is divided in two categories:metallic and non-metallic.材料分为两类: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1)Common metallic defect:一般性金属材料缺陷:氧化(18)oxidize划伤(8)scratch扭曲(19)distort跷起(20)not in contour穿孔(21)puncture碎屑(22)chip腐蚀(7)corrode磨损(11)chafe变形(3)deform风蚀/风化(23)erode裂纹(9)crack2)Common non-metallic defect:一般性非金属材料缺陷:发霉(24)mildew分层(25)delaminate风蚀/风化(23)erode裂纹(9)crack老化(26)deteriorate起皱(27)wrinkle受潮(28)saturated撕裂(29)tear穿孔(21)puncture变色(16)fade陈旧(30)worn脱胶(31)adheremon part component defect terms设备及零部件缺陷术语Common part and component including:Plumbing,Wiring,Mechanical linkage,Fastener and Miscellaneous.设备及零部件分为:管路、线路、传动机构、紧固件及其他。

刑事侦查论文:论犯罪痕迹

刑事侦查论文:论犯罪痕迹

刑事侦查论文:论犯罪痕迹摘要:痕迹是揭露证实犯罪的法定证据,证据来源于犯罪现场的犯罪行为。

科学地界定犯罪痕迹,努力拓展痕迹的外延,深入挖掘痕迹的内涵,充分发挥痕迹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是刑事侦查工作者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刑事侦查;刑事技术;犯罪痕迹;物质交换on the traces of crimeshao ming-li , du yuan-hui(shaanxi province people’s police training school,xi’an 710054, china)abstract: the trace is the legal evidence to prove the criminal disclosure. however, the evidence from the crime scene of the crime, the scientific definition of crime marks, expanding the extension and digging outcontext of crime, play the full role in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this is a criminal investigation of workers in an eternal theme.key words: criminal investigation; criminal techniques; criminal traces; material exchange 痕迹不怕恐吓,不会遗忘,不会像人那样受到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情绪激动。

它总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内行的人们对话,向人们述说着某些客观发生的事实,并耐心地等待着真正识货的人去发现和提取,然后再接受专业人士的检验与评判,这就是痕迹的性格。

一、痕迹的概念痕迹是指事物运动形成的印象或迹象[1]。

司法鉴定术语

司法鉴定术语

司法鉴定术语1. 司法鉴定里有个词叫“痕迹鉴定”,这就好比侦探在案发现场寻找蛛丝马迹一样。

比如说,一起盗窃案,小偷在窗户上留下了指纹,那痕迹鉴定专家就能通过这些指纹确定小偷是谁。

这痕迹鉴定可厉害啦,简直就是犯罪现场的真相挖掘器。

2. “法医病理学鉴定”,听着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就像是给死者“说话”的一种方式。

我有个朋友,他的亲戚突然去世了,死因不明。

法医病理学鉴定专家一检查,发现是某种罕见的疾病导致的。

哎呀,这就像死者通过专家告诉家人真相,可重要了。

3. “文书司法鉴定”,这东西可神了。

你想啊,假如有人伪造遗嘱,那文书司法鉴定就像一个火眼金睛的卫士。

就拿我知道的一个事儿来说,有人想骗遗产,伪造了老人的遗嘱签名。

但文书司法鉴定专家一眼就看出了破绽,就像孙悟空识破妖怪的伪装一样。

4. “司法精神病鉴定”这个术语很特别。

就像是打开一个人精神世界的钥匙。

我听说有个人犯罪了,但是大家都觉得他精神不太正常。

司法精神病鉴定专家就来评估,看看他犯罪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这就好比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真相的曙光。

5. “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感觉像是在声音和图像的海洋里找宝藏。

比如说,一段模糊不清的监控视频,可能是某个案件的关键证据。

声像资料司法鉴定人员就能通过技术手段,把视频里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就像在沙子里淘出金子一样,超酷的。

6. “微量物证鉴定”呢,就如同在尘埃里找星星。

我邻居家的车被划了,现场只找到一点点奇怪的油漆碎屑。

微量物证鉴定专家就靠着这一点点碎屑,找到了划车的那辆车的颜色和型号,真的是小物件发挥大作用啊,简直太神奇了。

7. “电子数据司法鉴定”,这在现代社会可太重要了。

现在大家都离不开手机和电脑,要是发生什么网络犯罪之类的。

电子数据司法鉴定就像一个超级侦探在数字世界里破案。

像有人被网络诈骗了,专家就能从骗子的电脑或者手机里的数据找到线索,这就像是在数字迷宫里找到出口一样。

8. “物证类鉴定”,这可是一个大类。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2.1干茶形状术语2.3汤色术语2.3.1清澈clear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2.3.2鲜艳fresh brilliant鲜明艳丽,清澈明亮。

2.3.3鲜明fresh bright新鲜明亮。

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2.3.4深deep茶汤颜色深。

2.3.5浅light colour茶汤色浅似水。

2.3.6明亮bright茶汤清净透明。

2.3.7暗dull不透亮。

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2.3.8混浊suspension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2.3.9沉淀物precipitate茶汤中沉于碗底的物质。

2.4香气术语2.4.1高香high aroma茶香高而持久。

2.4.2纯正pure and normal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2.4.3平正normal较低,但无异杂气。

2.4.4低low低微,但无粗气。

2.4.5钝浊stunt滞钝不爽。

2.4.6闷气sulks odour沉闷不爽。

2.4.7粗气harsh odour粗老叶的气息。

2.4.8青臭气green odour带有青草或青叶气息。

2.4.9高火high-fired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香气。

老火over-fired火气程度重于高火。

陈气stale odour茶叶陈化的气息。

劣异气gone-off and tainted odour烟、焦、酸、馊、霉等茶叶劣变或污染外来物质所产生的气息。

使用时应指明属何种劣异气。

2.5滋味术语2.5.1回甘sweet after taste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2.5.2浓厚heavy and thick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2.5.3醇厚mellow and thick爽适甘厚,有刺激性。

2.5.4浓醇heavy and mellow浓爽适口。

回味甘醇。

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醇厚强。

2.5.5醇正mellow and normal清爽正常,略带甜。

2.5.6醇和mellow醇而平和,带甜。

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玩瓷器必看:瓷器老化痕迹鉴定119条

玩瓷器必看:瓷器老化痕迹鉴定119条

玩瓷器必看:瓷器老化痕迹鉴定119条1、火石红:是指古瓷露胎处,显示红色,也有黄红色,紫红色,灰红色等.个别火石红严重者,也可从胎上爬上釉面一、二毫米。

又分出窑时便有的,称“窑成火石红”;出窑后逐渐形成的,称“后天火石红”。

现代仿者不象。

古时的窑成火石红,其当时的面貌,只能从现代瓷器上推知。

其经历了若干年后,面且全非,其它的一系列古瓷持征干扰了它。

所以寻找古瓷特征,则以后出火石红为主。

一般会出现在器物的凹处丶支钉上丶片缝上丶吐筋线上丶火性土垢上,并面上会有金属光泽,这是千年氧化加之火性外吐所致。

时间不超过几十年的,不会产生金属光。

年代越久远,金属光越强。

火石红的主体成份是氧化铁红。

若瓷质本身的含铁量极低,则不容易找到火石红,有的须借助百倍放大镜。

若是一点儿火石红也找不到,则可判为新瓷。

若是瓷器凹处的后出火石红的金属光不明显,则需结合其它古瓷特征综合判判。

2、破泡:是指釉面的气泡,因年久风化,硅胶化,经清洗,摩擦而产生的破裂,一般看到的是釉面上层的破泡,釉面损伤太严重时,才见到中下层破泡;宋瓷上,会有此现象,难仿。

如在破泡里找到臭干黑或黄水斑,就可判定为古瓷了。

另有种叫冰裂破泡的特征,很神奇美妙,气泡的顶端呈放射性的冰裂,更难仿,也仿不出来。

3、水流痕:是指古瓷在封闭的空间,长达数百年,其四周的物体挥发的水汽聚集流淌的痕迹,有动感。

一般为深黄色,很难洗净。

仿者,易洗。

与土藏气丶土脏气有别。

水流痕,也是鉴定为古瓷的一个重要的证据,并且用容易肉眼鉴别出。

4、水银沁:古瓷长久接触水银,会粘合,极难洗净。

目前,尚没见有仿者。

注意的是, 古瓷上的与古铜上的水银沁的概念, 是不相同的. 古人为了防腐, 多有用水银的. 秦始皇的陵墓里, 便大量地使用水银. 以铜为山, 以水银为河. 水银沁,也就是指陶瓷上沾有了金属汞。

5、玻璃胶:前人称陈骨胶。

是古瓷年久,釉面硅胶化,微水溶。

新瓷也有硅化胶,三次清洗,便无。

而古瓷,再多次清洗,都有。

痕迹检验名词解释

痕迹检验名词解释

痕迹检验名词解释痕迹检验是犯罪案件调查中最重要的一种技术形式,在犯罪案件中,痕迹检验能够发现犯罪者留下的重要文字和物理痕迹,可以收集一些重要的证据,从而提供有利的证据服务于审判。

在这里,我们来解释一下涉及到痕迹检验的一些要素和术语。

痕迹物证是指能够提供有关某种事件发生的证据的物品,如:遗留物品、工具、文件、残余的化学药品、病毒等,都可以作为痕迹物证提供证据服务。

例如:发现一家商店里有被偷去的衣服、被偷去的财物等,那么这些物品就可以作为痕迹物证提供有关犯罪者的证据。

痕迹检验办案专家是调查犯罪案件时,由公安机关指定的,拥有专门科学技术知识,具备相关技能的办案专家,一般由调查官员、法医专家、痕迹检验技师等人员组成的检验小组,他们的职责是在调查犯罪现场时,进行痕迹勘查,发现和收集痕迹物证,并将痕迹物证送检进行检验分析,对犯罪案件发生的时间、过程和犯罪事实有助于揭示事实真相。

痕迹物证收集工作是在调查犯罪现场进行痕迹勘查时,结合取证需要收集痕迹物证的一种工作,它需要有关人员经过认真调查,精细搜索,勤劳收集,根据记录、摄影、绘图或表格的方式将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收集起来,以供痕迹分析检验。

现场检验是指在调查犯罪现场时,由专家对痕迹物证进行实地检验,包括现场观察、采集样本、文字分析、肉眼鉴定及其他技术分析等操作,以获取犯罪现场的痕迹证据,以及对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近似判断等,其主要目的是排除误差,确定犯罪物证的状态,提供痕迹物证的分析检验依据。

标本检验是指将痕迹物证的样本送到检验仪器室进行分析,分析样本包括血样、烟头、烟囊、毛发、鞋印、粉末纹理等,根据检验结果,可以裁定犯罪物证的性质、状态,以及发现不同的痕迹物证之间是否有联系,为调查案件提供重要证据。

信息计算术是一种计算机技术,它利用计算机对犯罪现场中留下的文字信息、数字信息、符号和图形信息等进行分析,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即提取关键信息和信息处理。

在犯罪案件中,信息计算术可用来提取文字信息、数字信息、符号和图形信息,从而获得与犯罪案件有关的证据,以便调查犯罪事实真相。

缝纫工艺名词术语归类介绍

缝纫工艺名词术语归类介绍

缝纫工艺名词术语归类介绍缝纫工艺名词术语归类介绍一、概念性术语1,查疵点:检查原、辅料疵点,以便排料时有计划的避让。

2,排料:在裁剪过程中,对面料如何使用及用料的多少所进行的有计划的工艺操作。

3,划样:按排料确定的格式,依样板划出衣片轮廓和记号。

4,复查划样:复查表划片的质量,以及数量和样板是否相符。

5,缝合,合,辑:指用缝纫机缝合两层或两层以上的裁片,俗称辑缝、辑线。

为了使用方便,一般将“缝合”、“合”称为暗缝,及产品正面无线迹,“合”则是缝合的简易词;“辑”称为明缝,即产品正面有整齐的线迹。

6,缝份:俗称“缝头”,指两层裁片缝合后被缝住的余份。

7,缝口:两层裁片缝合正面所呈现的痕迹。

8,绱:亦称装,一般指部件安装到主件上的缝合过程,如裳(装)领、绱袖、绱腰头;安装辅件也称为绱或装,如绱拉链、绱松紧带等。

9,打剪口:亦称打眼口、剪切口,“打”即剪的意思。

在裁片上剪出小缺口,做对位记号。

如在绱袖、绱领等工艺中,为了使袖、领与衣片吻合准确,而在规定的裁片边缘部位剪0.3cm深的小三角缺口作为定位的标记。

10,包缝:亦称锁边,拷边、码边、指用包缝线迹将裁片毛边包光,使织物纱线不脱散。

11,针迹:指缝针刺穿缝料时,在缝料上形成的针眼。

12,线迹:在缝制物上两个相邻针眼之间的缝线形式。

13,缝型:指缝纫机缝合衣片的不同方法。

14,缝线密度:指在单位长度内的针迹数,也可叫做针迹密度。

一般单位长度为2cm或3cm。

15,止口:衣服的沿边,如门襟与挂面的连接线,方襟、领子、腰头等结构的外边沿处。

16,挂面:也叫做前门贴边,是装在衣裳搭门反面的一层面料,一般比搭门宽。

17,搭门:门襟、里襟叠在一起,为了锁扣眼和纽扣所留放的部位。

18,挂面:也叫做前门贴边,是装在衣裳搭门反面的一层面料,一般比搭门宽。

搭门:门襟、里襟叠在一起,为了锁扣眼和纽扣所留放的部位。

眼档:纽扣位。

19,门襟、里襟:衣片锁扣眼处为门襟,钉纽扣处为里襟。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术语汇编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术语汇编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术语汇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是交通事故勘验和鉴定工作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客观地还原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确定交通事故的责任和损失范围,对于交通事故的调查和司法裁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中,涉及许多术语和名词,下面将进行汇编和解析。

一、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术语1. 碰撞点:指交通事故中车辆、行人或其他物体相互碰撞的位置。

2. 滑移痕迹:指车辆在行驶、制动或转向时,轮胎与地面接触面产生的痕迹。

3. 擦痕:指车辆或其他物品在碰撞过程中因相互接触而留下的刮擦痕迹。

4. 变形区域:指车辆或其他物体在碰撞后发生的形状或结构变化的区域。

5. 撞击角度:指交通事故中涉及的车辆或物体相对于水平面的碰撞角度。

6. 车辙痕迹:指车辆在行驶时轮胎在地面留下的凹陷或凸起痕迹。

7. 车漆比对:利用特定仪器和技术对车辆表面的漆面进行检验和比对。

二、痕迹物证鉴定工作流程1. 勘验现场: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记录碰撞点、擦痕、轮胎印迹等物证痕迹。

2. 采集样本:对现场的痕迹物证进行采集,保留样本供后续分析鉴定。

3. 实验分析:利用物证鉴定技术对痕迹物证进行实验分析,如车辆碰撞实验、物理性能测试等。

4. 结果鉴定:根据实验分析结果鉴定交通事故痕迹物证,确定事故过程和责任。

5. 报告撰写:将鉴定结果整理成正式的鉴定报告,供交通事故调查和司法裁决参考。

三、注意事项1. 保护现场:在进行痕迹物证鉴定时,需要及时保护现场,防止现场痕迹被破坏或更改。

2. 尊重证据:对于采集到的痕迹物证,需要尊重并保护其完整性,避免人为干扰或污染。

3. 准确记录:在勘验现场和采集样本时,需要准确记录相关数据和信息,确保鉴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4. 合作协调:痕迹物证鉴定工作需要与交通事故调查、法医鉴定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合作,确保调查工作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通过以上对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术语的汇编和解析,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在交通事故勘验和鉴定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术语和工作流程。

书画专用术语

书画专用术语

书画专用术语中国书法博大精深,近代书法大师沈尹默评价书法“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书法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她以独特的书法美使人迷恋。

学习书法,这些书法术语不可不知!1、书法狭义上,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

2、法书又称法帖,指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

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

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的诗句。

法书不同于书法。

法书是对古代名家墨迹的尊称,包含着书法作品之楷模的意思。

3.翰墨义同”笔墨”。

原指文辞。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后世亦泛指书法和中国画。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4.墨迹用墨书写的手迹。

唐代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有“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诗句。

《宋书·范晔传》也有“上示以墨迹,晔乃具陈本末”的记载。

5.真迹真实可靠的手迹而不是出于他人的假托和伪造。

唐代张怀瓘《书断》:“开元十六年五月,内出二王真迹,及张芝、张昶等书付集贤院。

”6.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类。

金,指钟鼎铜器之类;石,指碑碣石刻之类。

《墨子·兼爱下》:“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7.刻石专指镌刻于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画。

如秦代《会稽刻石》,东汉《石门颂》摩崖刻石。

桓谭《新论》:“泰山之上,有刻石,凡八百余处,而可识者七十二。

”8.摩崖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称“摩崖”。

如汉碑中之《石门颂》,魏碑中郑道昭之云峰山题诗、题名等。

《宣和书谱·正书一》:“遂良(褚遂良)喜作正书,其摩崖碑在西洛龙门。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3104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31047

2.1 干茶形状术语2.1.1 显毫tippy 茸毛含量特别多。

同义词茸毛显露2.1.2 锋苗tip 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2.1.3 身骨body 茶身轻重。

2.1.4 重实heavy body 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2.1.5 轻飘light 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

2.1.6 匀整evenly 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同义词匀齐;匀衬2.1.7 脱档unsymmetry 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2.1.8 匀净neat 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2.1.9 挺直straight 光滑匀齐,不曲不弯。

同义词平直2.1.10 弯曲bend 不直,呈钩状或弓状。

同义词钩曲;(耳环)2.1.11 平伏flat and even 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2.1.12 紧结tightly 卷紧而结实。

2.1.13 紧直tight and straight 卷紧而圆直。

2.1.14 紧实tight and heavy 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2.1.15 肥壮fat and bold 芽叶肥嫩身骨重。

同义词雄壮2.1.16 壮实sturdy 尚肥嫩,身骨较重实。

2.1.17 粗实coarse and bold 嫩度较差,形粗大而尚重实。

2.1.18 粗松coarse and loose 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2.1.19 松条loose 卷紧度较差。

同义词松泡2.1.20 松扁loose and flat 不紧而呈平扁状。

2.1.21 扁块flat and round 结成扁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带扁的块。

2.1.22 圆浑roundy 条索圆而紧结。

2.1.23 圆直roundy and straight 条索圆浑而挺直。

同义词浑直2.1.24 扁条flaty 条形扁,欠圆浑。

2.1.25 短钝short and blunt 茶条折断,无锋苗。

中国画常用的名词术语

中国画常用的名词术语

中国画常用的名词术语笔墨,中国画技法的总称,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画两大主要技法。

“笔”通常是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墨”通常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

中国画用笔可分为线和点两类,人物的衣纹描法、山石的皴法和花叶动物羽毛的勾勒都可算作线。

点苔、点叶、点簇都属于点。

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

笔与墨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

中国画强调要有笔有墨,两者不可偏废。

白描,中国画中一种表现形式,指用墨线勾描物象而不施色彩的绘画,古代也称“白画”,是学习中国画的基本功。

白描画法主要用于人物画和双勾花鸟画,这种画法全凭线的虚实刚柔、粗细浓淡的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体与神韵。

白描有单勾、复勾两种,用线一次画成的叫单勾。

先是淡墨全部勾好,再根据需要复勾一部分或全部,叫复勾。

复勾的线,不是按原来的线重勾一遍,而是为了加强物象的质感,使之更有神采。

白描的特点是朴素简洁、概括明确、构图单纯、层次分明,在线的处理上应富有装饰性和节奏感。

十八描,是历代人物画家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描绘对象,不同质地衣服的不同质感所创造出来的各种不同描法。

明代邹德中在《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

其中可分三大类:铁线描类,包括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钱线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

这类描法无粗细变化,在于追求线的单纯性,历代名家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文征明的《湘君、湘夫人图》、唐寅的《孟蜀宫伎图》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类线描法的渊源演变的痕迹。

兰叶描类,包括蚯蚓描、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

这类描有粗细变化;兰叶描是从丰富的衣纹曲折向背的变化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压力不均匀,运笔中时提时顿,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画史中记载吴道子一人兼擅兰叶、柳叶、枣核诸法,他画的佛教壁画有雕塑般的立体感。

减笔描类,包括撅头描、竹叶描、混描、折芦描、枯柴描和减笔描。

油漆涂料缺陷的术语及解决办法

油漆涂料缺陷的术语及解决办法

涂料术语微裂 hair‐cracking很细浅的表面裂纹且分布不规则的一种开裂形式。

同义词:发丝裂。

细裂 checking细浅的表面裂纹且大体上以有规则的图案分布于漆膜上的一种开裂形式。

同义词:网状细裂。

小裂 crazing类似于细裂,但其裂纹较为深宽。

深裂 deep cracks裂纹至少穿透一道涂层的一种开裂形式,最终可导致漆膜完全破坏。

龟裂 crocodiling(or alligatoring)宽裂纹且类似龟壳或鳄鱼皮样的一种开裂形式。

同义词:鳄裂。

剥落 peeling一道或多道涂层脱离其下涂层,或者涂层完全脱离底材的现象。

同义词:脱落;脱皮。

片落 flaking漆膜以大中小不同,分布不匀的碎片形状呈现的脱落现象。

通常由开裂造成。

侵蚀 erosion漆膜由于天然老化和风砂造成的自然,且有可能导致底材裸露的现象。

粉化 chalking漆膜表面由于其一种或多种漆基的降解以及颜料的分散。

而呈现出疏松附着细粉的现象。

脆化 embrittlement漆膜由于老化等原因,致使其柔韧性变坏的现象。

英文同义词:embrittling。

长霉 mildew‐growing在温热环境中,漆膜表面滋生各种霉菌的现象。

同义词:生霉;霉染。

英文同义词:mold‐growing,fungus‐growing。

回粘 after tack干燥不发粘的漆膜表面随后又呈现发粘的现象。

同义词:回粘性;返粘性。

污染痕迹 stain漆膜由于渗入外来物所导致的漆膜局部变色的现象。

涂料术语漂白 bleaching色漆漆膜因经受酸碱等化学作用,致使其颜色逐渐变浅,最终完全变白的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色漆中颜料发生化学作用而分散,失去原有色彩所造成的。

黄变 yellowing漆膜在老化过程中出现的颜色变黄现象。

同义词:泛黄变深 darkening色漆漆膜的颜色因受气候的影响而逐渐变深,变暗的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漆基颜色因紫外线国徽而变黄,变深,以及含铅颜料与大气中存在的硫蒸气或硫化氢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铅而造成的。

关于法医的一些术语

关于法医的一些术语

法证之父罗卡说过:凡两个物体接触,必然发生转移现象。

即:带走一些东西和留下一些东西。

那就是DNA。

而DNA只有一样东西可以消掉,那就是漂白剂。

关于法医的一些术语1、变光源(ALS)一种波长和颜色可变的高密度灯,用于显现潜摩擦脊指纹以及某些类型的痕迹和证物。

2、指纹自动识别系统(AFIS)计算机系统之一,用于扫描和存储摩擦脊指纹。

3、双折射率某种结晶物质所呈现出的两种不同折射量的比率—用于鉴别沙子、纤维和土壤。

4、保管链(COC)从在犯罪现场被收集之后到被法庭采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有关一件证据的所有经手人的记录。

5、COD死因(Cause of death)。

6、控制样本将在犯罪现场中从已知来源取得的物理证据,用于与不明来源的证据做比较。

例如,受害人自己的血液和毛发。

7、DCDS确认为当场死亡的死者。

8、密梯度测试(D—G)比较土壤样本的技术,以确定它们是否来自同一特定区域。

测试时在试管中装上密度不同的液体,使土壤样本悬浮在里面。

9、DNA鉴定分析和描绘某些类型的生物证据(例如,血液、精液和毛发)的细胞的遗传结构,旨在与从已知嫌疑人身上取得的控制样本做比较。

其过程包括分离和比较DNA片段,即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元。

有些类型的DNA鉴定仅能说明证据有来自嫌疑人的可能性;有些则基于成百上千万的几率,有效地证明证据的确来自某个特定的人。

也被称为“遗传鉴定”,或不太准确地称为“DNA指纹鉴定”或“遗传指纹鉴定”。

10、刑事人类学家人体残骸专家,帮助犯罪现场调查人员评估和鉴定残骸,挖掘埋尸地点。

11、刑事牙医学家牙科专家,通过检验牙齿残留物和分析咬痕证据,帮助犯罪现场调查人员认定被害人。

12、摩擦脊手指、手掌和脚底皮肤上隆起的线条,每个人的纹样都是独一无二的。

犯罪现场的摩擦脊指纹可被归纳为1塑性指纹(留在诸如腻子等可塑性物质上的);2证据指纹(由沾带了外来物质—诸如灰尘或血液—的皮肤留下的);3潜指纹(由沾有人体分泌物—诸如油脂或汗水—的皮肤留下的,多数肉眼看不见);13、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两种用于法医分析、鉴别不明物质—如药物和痕迹证据—的仪器。

塑胶缺陷术语解释

塑胶缺陷术语解释

塑胶缺陷术语解释1. 夹水纹(WELD LINE):两股或两股以上胶料熔接在一起时在产品的表面形成的可见痕。

2. 缩水(SINK MARKS):由于胶件结构厚薄不匀等原因引起的表面收缩或陷痕。

3. 批峰(FLASHFS):由于合模力不够或注射压力太大或模具合模面贴合不好形成的边位溢料。

4. 烧焦(BURNS):由热引起的材料分解,看起来象烧焦痕迹。

5. 混色(DISCOLORATTON):偏离原色或颜色不一致的纹路。

6. 黑色(BLACK SPOT):材料内部或表面的黑色可见杂质或烧焦的塑胶碎片形成的黑点。

7. 色粉扩散不良:由于混料不均等原因,色粉在啤作时扩散不良形成的颜色斑点或条状痕迹。

8. 粘模:胶件在脱模时未完整脱出有一部分残留在模上的现象。

9. 断针(BROKENPIN):由于模具上的针断掉,而使啤出的胶件无孔或多胶。

10. 入水纹(FLOWMARKS):由于注射速度或模温等因素不当,而在入水位或胶薄(厚)处形成光泽不同又称光影。

11. 花痕(SCRACHES):产品表面损伤或划伤。

12. 变形:胶件由于啤作太低或冷却时间太短或长时间变压,而形成的扭曲之现象。

13. 走胶不齐:由于温度太低或压力不足或射胶时间太短等原因使胶件缺料。

14. 光泽不良:由于水口不光滑等原因易有一些冻胶残留其中。

15. 胶丝:在下一啤注射时被带出,使产品表面形成象疤痕一样的缺陷。

16. 顶白:在于胶件在模具中冷却后收缩较大,胶模时太困难顶针顶出胶件时受力太大而在胶件上留下的痕迹。

17. 拖白拖伤:胶件边缘与模具磨擦使胶件产生拖白甚至拖伤。

18. 尺寸大或小:由于压力等因素不当,使胶件尺寸与规定尺寸相比较大或较小。

19. 料花:主要指原料烘料不足,有水份产生气体或材料分解产生气体而形成的放射式V 型条纹。

20. 模伤:因型腔被划伤,碰花而在胶件表面留下的花痕。

21. 模渍:因模具生锈或脏污而在胶件表面形成痕迹。

中药鉴定术语

中药鉴定术语

常见中药鉴定术语(行话)1、珍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习称“珍珠点”。

2、核艼:指人参芦头上生的不定根,形似“枣核”的艼为鉴定野山参特征之一。

3、雁脖芦:指野山参干枯而坚实、呈扭曲细长的芦头,形似雁脖,故称“雁脖芦”。

4、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

如野生桔梗、人参等。

5、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羊乳、人参等。

6、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狮子盘头”,党参、银柴胡等。

7、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形似“蚯蚓头”,如防风。

8、鹦哥嘴:指天麻(冬麻)一端有红棕色的芽茎残留,形状像“鹦哥嘴”。

9、点状环纹:指天麻全体具密环菌寄生形成的“点状环纹”。

10、肚脐眼: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肚脐眼”,故名。

11、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

12、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大鳞片呈心脏形,小鳞片镶嵌于大鳞片之中露出部分,似新月形,故称“怀中抱月”。

13、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14、马牙状:指色白炉贝,形似“马牙”者。

15、玉带腰箍:指山慈姑(杜鹃兰)假球茎中腰部具2~3条微突起的环带,俗称“玉带腰箍”。

16、扫帚头:指根类药材顶端具纤维状的毛,形似扫帚,如红柴胡、禹州漏芦、防风等。

17、穿蓑衣:指藜芦的顶端残留有棕毛状维管束,形如蓑衣。

故有藜芦“穿蓑衣”之谓。

18、鸡爪:指川连根茎多簇生成束状分支,形似鸡爪,故名“鸡爪黄连”。

19、过桥:指黄连根茎中间较细长光滑的茎杆,俗称“过桥”或“过江枝”。

20、龙头风尾:指用霍山石斛做成的“枫斗”,呈扭曲螺旋状,通常有2~4个旋纹,茎基残留短须的称“龙头”,茎梢较细的部分称“凤尾”,故称之为“龙头凤尾”。

21、金钗:指金钗石斛,茎扁平,色金黄,两端较细,形似髻发上的“金钗”。

22、横环纹:指根类药材根头下着生致密的环状横纹。

数字印刷一、数字印刷质量标准QualityStandardofDigital…

数字印刷一、数字印刷质量标准QualityStandardofDigital…

数字印刷一、数字印刷质量标准 Quality Standard ofDigital …一、数字印刷质量标准数字印刷 Quality Standard of Digital Printing 1. 标准简介 Digital Printing 图像与印刷图像:页面对象印刷后都成为图像,失去文字和图形的矢量,可见印刷质量评价即印刷图像质量评价。

客观评价:以测量为基础,需规定度量指标(比如密度或色度)、定义标准图像、图像质量属性和测量方法等;也有只依赖于图像本身属性的直接评价方法,这就是ISO/IEC 13660标准。

数字印刷质量标准关于 ISO 13660 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制定,2001年9月发布,迄今为止首个国际性图像质量客观评与测量分析系统价标准,归类于信息技术。

ISO 13660 的适用范围:办公设备,指导硬拷贝输出结果的图像质量属性如何测量,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二值单色文本和具有Quality Standard Measuringamp Analysis 图形属性的矢量图像输出质量;在该标准的说明部分,制定者明System of Digital Printing 确指明 ISO 13660 适用于数字印刷。

一、数字印刷质量标准一、数字印刷质量标准 Quality Standard of Digital Printing Quality Standard ofDigital Printing 1. 标准简介 2. 数字印刷质量标准标准起草的基本思路:可阅读性和外观表现决定图像的使用 ISO 13660 的不适用范围:画报类出版物以及打印在透明薄价值和质量等级,包括1 细节容易检测2 图像单元与背景隔离膜或类似记录介质上的图像。

得很好3图像的总体缺陷最小4成像系统的几何保真度良好。

引用标准:ISO 511984 摄影/密度测量等六个。

质量评价的复杂性:上述要素不能为图像质量固有的量化属术语与定义:以后讨论。

印刷术语英文翻译

印刷术语英文翻译

印后术语2(转全国标准技术委员会)3 装订工艺binding process将印张加工成册所采用的各种加工技术。

3.1 平装paper-cover binding书籍常用的一种简单装订方式,以纸质软封面为主要特征。

3.2 精装hard-cover binding常用硬纸板作书壳的,表面装潢讲究和耐用、耐保存的一种书籍装订方式。

3.3 骑马订装saddle stitching用金属丝从书帖折缝中穿订的装联方式。

3.4 线装chinese traditional thread sewing用线把书页连封面装订成册,订线露在外面的中国传统装联方式。

3.5 活页装loose-leaf binding以各种夹、扎、穿等方式把散页连在一起并可分拆装联方式。

3.6 螺旋装spiral binding把打好孔的散页用螺旋形金属条或塑料条穿在一起的装联方式。

3.7 特殊装special binding非常用的装联方式,如卷轴装、经折装和蝴蝶装等。

3.8 胶粘订(无线胶订)perfect binding书帖、书页用胶黏剂粘成书册的装联方式。

3.9 锁线订thread sewing配页后的书帖逐帖用线穿订成书芯的装联方式。

3.10 铁丝订wire side-stitching用铁丝在订口边穿订成芯的装联方式。

3.11 塑料线烫订plastic thread sealing用塑料线与纱线的混合线把书页穿订并熔融成书帖的装联方式。

3.12 折页folding将印张折叠成书帖的工序。

3.13 配页collating将书帖或单页按页码顺序配集的工序。

3.14 压平nipping (pressing)用压平机将书帖或书芯压实的工序。

3.15 铣背milling用铣削刀具将书芯的背按要求铣削平整,使所有书页在书背处露出。

3.16 开槽notching胶粘装订中在书芯背横断面上开槽、以便注胶,使书芯与封面粘接更牢固。

3.17 扒圆rounding圆背精装书在上书壳前,先把书芯背部处理成圆弧形的工序。

侦探专业术语

侦探专业术语

侦探专业术语1. “线索”:哎呀,线索不就是那解开谜题的关键钥匙嘛!就像你在一个大迷宫里找出口,那些蛛丝马迹就是线索呀!比如说在案发现场发现的一个可疑脚印,这就是重要线索啊!2. “嫌疑人”:嘿,嫌疑人不就是那些有可能犯案的人嘛!就像一群站在嫌疑圈里的人,得一个个去排查他们。

比如一个房间里丢了东西,当时在房间里的人不就都成嫌疑人了嘛!3. “不在场证明”:哇塞,不在场证明可太重要啦!这就好比你有一张免罪金牌呀!要是有人能证明他在案发时根本不在现场,那他的嫌疑不就大大降低了嘛!比如有人说他案发时在另一个城市呢!4. “推理”:嘿呀,推理不就是开动脑筋去拼凑真相嘛!就像拼拼图一样,把那些碎片化的线索一点点拼起来。

比如根据现场的痕迹和证人的话,推理出案件的经过呀!5. “物证”:哟呵,物证那可是铁打的证据呀!就像板上钉钉的事儿。

比如在凶手身上找到的凶器,这物证可跑不掉呀!6. “口供”:哎呀,口供就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话呀!但可不能全信哦,得仔细分辨真假。

比如嫌疑人的一番解释,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真话呢!7. “作案动机”:嘿,作案动机不就是促使一个人犯罪的原因嘛!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推动着事情发生。

比如因为仇恨去杀人,那仇恨就是作案动机呀!8. “密室”:哇哦,密室啊,那可是充满神秘的地方!就像一个封闭的盒子,等着我们去解开它的秘密。

比如一个门窗都紧闭的房间里发生了案件,这多让人好奇呀!9. “侦探直觉”:哎呀呀,侦探直觉可神奇啦!有时候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就像第六感一样,突然觉得这个人有问题,嘿,还真可能被猜中呢!10. “真相大白”:哈哈,真相大白的时候那可太爽啦!就像乌云散开见到阳光一样。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知道了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感觉太棒啦!比如最后找到了真正的凶手,一切都清楚啦!。

电气火灾原因认定和痕迹鉴定

电气火灾原因认定和痕迹鉴定

电气火灾原因认定和痕迹鉴定1 概述近几年, 电气线路设备故障或违章使用引起的火灾居高不下, 严重危害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电气火灾突发性强、隐蔽性强, 特别是某些电气工程因非正规安装, 布线方式混乱, 容易引发电气故障, 也容易引起火灾;非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在发生和蔓延过程中, 电气设施处于火焰高温作用, 破坏电气绝缘, 带电线路相继发生短路等诱发电气故障;因此, 在疑难火灾原因认定过程中, 怎样理解电气起火源和周围可燃物之间的关系, 电气火灾痕迹物证与起火源之间的关系, 火灾原因认定和技术鉴定之间的关系, 是火调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应该着重掌握的事情, 也是查清事实, 处理责任事故的关键;本文就多年来从事现场和火因鉴定工作的实践, 谈谈具体的看法和涉及的有关问题;2 电气火灾原因认定和残留物技术鉴定火灾原因认定是火灾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火灾调查与相关部门合作, 经过人员询问、现场勘查、物证鉴定等环节, 对引起火灾之原因给出准确的判定意见;火灾原因认定的正确与否, 取决于火调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火场残留物的烧毁状态和特征规律,物证残存痕迹的分析、判别与鉴定, 有赖于发现者目击者、扑救者等的指证;可以说特大疑难火灾电气原因的认定与排除是多学科知识和专家经验综合运用的结果;若不注重火灾现场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 都将导致火灾原因认定缺乏科学性、准确性, 甚至出现偏差或错判, 影响公安消防部门火灾原因认定的公信力, 也不利于司法机关判定火灾纠纷;从技术角度看, 火灾原因认定必须首先确定起火点或部位, 通过残留物状态分析火灾发生、发展的时空关系, 痕迹物证之间相互的证明关系, 判定火流方向和蔓延方向, 最终找到起火点部位;其次, 必须在起火点部位处查清引起火灾的起火源;由于引起火灾的原因种类较多, 起火空间的限制, 火灾的模式也是多样的, 残留物存在的状态和特征也是不同的;提取必要的痕迹物证或残留物进行技术鉴定或检验, 对鉴定结论或检验结果再经现场勘验核实,排除可疑因素, 才能查清火灾原因;其三, 根据痕迹物证鉴定情况, 痕迹物证与其它痕迹物证的相互指证关系, 火灾发生前物证的电气故障征兆等因素, 对引起电气故障的进一步分析, 判明电气故障引起的原因, 为分清事故责任提供科学依据;所以, 疑难电气火灾的认定是一项较为系统的辨识过程, 是现场勘查—物证分析—勘查核实的反复过程, 每一环节均不可偏废;重特大疑难电气火灾残留物技术鉴定是通过利用科学的试验方法和手段, 对火灾现场中提取的痕迹物证形成的原因或性质进行鉴别, 目的是为电气火灾原因认定提供更为可靠的技术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火灾原因认定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凭经验或感觉判定痕迹的性质将逐渐为科学分析方法和技术所取代, 因而技术鉴定在火灾认定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广泛应用的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主要有宏观分析法、金相分析法、成分分析法、剩磁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模拟试验法等, 上述方法为认定火灾起火原因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 技术鉴定只是火因认定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而不能取代火因认定, 必需将火因技术鉴定和现场勘查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使火因认定更科学、更准确、更有可信力;从目前消防管理体制来看, 火因认定属于消防监督机关的业务范畴,而火因技术鉴定大都是科研单位或鉴定中心从事的技术服务范畴, 鉴定单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不参与火灾现场的调查工作, 只对消防监督机关送检的痕迹物证形成的性质进行分析;由于痕迹形成是能量在时间和空间、火灾环境及其故障模式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着火前发生故障形成的痕迹大多数是构成火灾的直接因素, 又如构成电气火灾的故障痕迹又被火焰作用而破坏或提取不到, 会造成火因认定和技术鉴定结论的不一致;因此不能将技术鉴定绝对化、形式化, 单纯的以技术鉴定结论作为证据, 而不综合分析火灾中出现的相关因素, 这不是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认定方法;火灾调查实践证明, 火灾原因认定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辨识过程;电气物证鉴定本文主要是论述残留物技术鉴定是电气火灾认定和排除的重要组成部分, 鉴定结论是火因认定的重要证据;但技术鉴定鉴别痕迹的熔化性质原因 , 只能说明电气故障或诱发故障发生的结果, 并不说明故障形成的原因;3 主要技术鉴定术语的理解一次短路熔痕一次短路熔痕是指铜铝导线在着火前发生短路故障而残留的熔化痕迹;它包含三种含义: 其一,“着火前”表示处于非火灾环境自然环境 ; 其二, 表示电气线路发生短路故障, 不考察短路形成的原因; 其三, 表示短路时释放的热能使导线熔化到凝固的过程;在勘查现场过程中, 对技术鉴定做出的一次短路熔痕结论,应重点注意以下问题:1 查清在着火前一段时间内, 电气线路或设备有无发生故障,发生故障后的维修情况, 是否将故障残存部分弃留在起火部位或起火点处;如某汽车制造厂火灾, 送检的物证鉴定为一次短路熔痕, 后经现场勘查和访问核实, 该送检物证为检验汽车电瓶是否带电所使用过的导线;2 查清着火前电气有无异常情况, 包括烟雾、气味、声光、电压波动等;如电气绝缘烧损伴随着较强的刺激味道, 短路是线路之间的放电过程, 发生短路时有一定的声响和弧光等;3 应注意是否有利用电气设施进行纵火的可能性, 用电气设施短路纵火是人为地使不等电位的带电导体发生短路引燃可燃物起火;所以这要通过查清起火点处是否留有可疑物品, 是否有助燃剂的存在来确定;4 长距离悬挂带电导体如架空线等在已着火情况下被烧断后, 又在重力拉动下其电源侧线路向支撑点方向移位而脱离最先着火部位, 这时发生对地或其他金属短路, 则痕迹鉴定结果表现为一次短路熔痕特征;应查清整个线路有无短缺, 痕迹发生的具体位置,与搭接地面或金属物质痕迹是否重合, 痕迹下面有无可疑物品等;5 瞬间多点短路, 电气回路有时因高压或过流,会发生沿电源方向移动的多点短路, 引起火灾的短路点不一定发生在供电线路末端, 也就是第一次短路的位置;二次短路熔痕二次短路熔痕为铜铝导线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因绝缘破坏而发生短路时残留的痕迹;它也包含三个含义: 其一, 表示痕迹的形成处于火灾环境中或高温分布区域; 其二, 表示电气因绝缘破坏发生诱发性短路故障, 其三, 表示短路释放的热能和高温热能共同作用使导线发生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在火灾原因认定过程中,如鉴定结论为二次短路熔痕, 又找不到其它电气痕迹,大多数排除电气火灾的可能性;但应注意以下问题:1 构成火灾的短路痕迹可能在火焰的作用下遭到破坏, 形成火烧熔痕或重新发生短路, 特别是成束电缆火灾, 某一部位发生短路, 起始是由电缆芯外侧表面发生短路, 引燃绝缘起火, 电缆芯部又发生短路, 在强大的电弧和火焰作用下, 原先形成的一次短路熔痕容易遭致烧毁, 留下的痕迹反映出二次短路熔痕特征;2 对电热器具的电源线和大功率照明线路如白炽灯、卤素灯 , 即使鉴定为二次短路痕迹, 只要查清电源线和发热元件是直接连通的或电源线和发热元件之间的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就可以证明电热器具在起火前处于带电状态, 这是电热器具烤燃可燃物的一个有力的佐证;3 对电磁式电气设备如变压器、镇流器、接触器等若鉴定在绕组线圈上的熔痕为二次短路熔痕, 不能排除线圈引起火灾的可能性;因为线圈绕组过流,温升过高, 使匝间绝缘炭化冒烟起火, 继而发生匝间或层间短路, 则短路痕迹由以前定义为二次短路痕迹, 现应改为线圈绕组故障形成的电热熔痕, 用以区分火烧短路即二次短路痕迹;否则, 结论或定义不清楚, 对火灾原因认定有着重大的影响;电热作用形成的熔化痕迹接触不良引起火灾往往在接点处留下电热作用熔化痕迹, 对痕迹的鉴别是认定接触不良火灾的主要技术依据;然而就其痕迹形成原理来看, 一方面由于接触不良如收缩电阻或膜电阻过大以及松动、振动等原因形成, 另一方面接点的超容量使用, 长期小范围过电流形成, 这种接触故障往往形成时间较长, 伴有恶性循环, 容易引起火灾, 从目前的技术角度只能定义为电热作用形成的熔化痕迹;在此应着重提及的事项是接点通过故障线路原发性故障和火灾诱发性故障大电流, 大大超过接点的容量, 短时作用也会形成接点电热作用熔化痕迹, 这种情况有时会发生, 但较少见;对于这类痕迹主要根据火灾现场蔓延方向、燃烧规律和火流方向, 缩小起火部位的范围;另外通过检查接点所带的负荷工作状态和线路情况, 如线路有无短路痕迹, 接点处有无发生金属崩溅等可认定或排除接点过热引起火灾的可能性;4 结语在火灾调查过程中, 电气残留的痕迹物证十分普遍, 必须将电气痕迹物证同其他痕迹物证联系起来, 形成以起火点为中心向四周蔓延的立体分布体系, 才能揭示火灾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燃烧规律及其变化;痕迹物证勘验在火场勘查过程中处处体现, 涉及广泛的经验知识和鉴定技术;为适应火灾调查技术发展的需要, 必须建立电气火灾调查知识和概念体系, 探索痕迹物证勘验更为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并逐渐完善, 以更好地为火灾调查部门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43.020R80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 XXXXX—XXXX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第一部分:术语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本稿完成日期:2013-12-03)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 (1)前言DB51/T XXXX《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术语——第2部分:勘验——第3部分:鉴定本部分为DB51/T XXXX的第1部分。

本标准由四川省司法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司法鉴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昌全、刘朝宽、周向东、蒋晓康、李山桥、张道文、王永忠、朱万嘉、魏自荣、刘沛奎、曾红彬、吴智文、刘国华。

引言伴随着3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腾飞,我国已悄然进入汽车时代。

近年来,汽车等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的急剧增加,造成了极大的财产损失和沉重的社会负担,同时,也给司法鉴定主管部门和司法鉴定机构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为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机构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行为,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勘验、鉴定的基本术语、主要内容、流程、方法和相关要求。

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是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鉴定业务类别,其鉴定意见是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总体鉴定意见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广义而言,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涵盖了勘验、检查、检验、鉴定全过程,各个环节和部分之间具有相关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其基本任务是解决:1、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的现场勘验。

2、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的同一认定和种类认定。

3、车辆与其它客体物(人体、车辆、路面或其它固定物等)是否发生过碰撞。

4、车辆与其它客体物(人体、车辆、路面或其它固定物等)发生过何种形态碰撞。

5、由此衍生的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和建立在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基础上的车速鉴定、车辆识别代码或者发动机号码真伪鉴定。

6、碰撞时事故各方在现场上的位置鉴定。

7、事发时路口道路交通信号灯情况鉴定。

8、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及与事故的关系(含轮胎损坏原因)鉴定等。

司法鉴定机构作为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参与者,必须严格执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服从组织主体的统一安排和领导,具体工作中应当遵循合法性、科学性、客观性、独立性、及时性、全面性等具体原则,必要情况下(如重特大交通事故)还应当实行勘鉴分离原则。

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第一部分:术语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适用于司法鉴定机构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勘验、鉴定,也适用于其他相关部门选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A 40 道理交通事故案卷文书GA 41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勘验GA 268 道路交通事故尸体检验GA 9705 文书档案案卷格式GB 5768-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14887 道路交通信号灯及第1号修改单3 术语以下术语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遗留的能证明交通事故真实情况的客体物反映形象痕迹、物质状态痕迹及其变化痕迹(如形态变化、物质增减、物质交换、受力方向等),包括车辆痕迹、路面痕迹和人体痕迹以及附着物、散落物等相关痕迹。

作为认定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依据的各种痕迹,称为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

3.2 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勘验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人民法院以及当事人委托或聘请,指派具备资格的勘验人员,运用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现场遗留的各种痕迹或者移转后的车体、人体(尸体)及其他物体等相关痕迹进行发现、测量、记录、固定、保全、提取的活动。

3.3 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司法鉴定机构接受交通警察部门、人民法院以及当事人委托或聘请,指派具备资格的司法鉴定人,运用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中产生、遗留的痕迹物证进行勘验、检验、分析、判断,并就事故车辆与其它相关客体物(人体、车辆、路面或其它固定物、移动物)在交通事故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物质形态变化情况等出具书面鉴定意见的活动。

3.4 地面痕迹事故车辆的车体及相关部件、人体以及与事故有关的物件等与地面接触而遗留在交通事故现场路面及路外的印迹。

3.5 地面轮胎痕迹事故车辆轮胎相对于地面作滚动、翻转、滑移等运动时,遗留在交通事故现场地面上的印迹。

3.6 路面痕迹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遗留在现场路面上的一切物质变化(如轮胎的滚印、压印、拖印、侧滑印,擦、挫、划痕)、散落物、附着物(含生物学组织)及液迹(血迹、水迹、油迹或其它不明液迹)等。

3.7 车体痕迹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遗留在事故车辆(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其它车辆)上的物质变化形象,如表面刮擦、几何变形、整体分离、物质增减、物质融合等。

3.8 人体痕迹人体与事故车辆、道路及其他物体接触,遗留在人体(含活体、尸体)衣着和体表上的痕迹。

3.9 人体体表痕迹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遗留人体(含活体、尸体)体表和衣物(含其它携带物)上的物质变化形象,如表皮剥脱、体表色变、创伤、畸形(骨折)、附着物及衣物(含其它携带物)破损、印压痕迹、附着物等。

3.10 固定物及其它客体物痕迹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遗留在现场固定物(如路灯杆、护栏、树木及其他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等)上的一切物质变化,如断裂、缺损、物质增减、物质交换等;其它客体物包括动物、飞石等。

3.11 附着物沾附在事故车辆、人体、路面及其他相关物体表面能证明交通事故真实情况的各类物质,如油漆、油脂、塑料、橡胶、毛发、纤维、血迹、人体被分离的器官组织、木屑、植物枝叶等。

3.12 散落物遗留在交通事故现场,能够证明交通事故真实情况的物品或物质。

如:损坏脱离的车辆零部件、玻璃碎片、油漆碎片、橡胶碎片、车辆装载物、结构性土沙碎块、人体抛落在地面上的穿戴物品和携带物品、人体被分离的器官组织,从其他物体上掉落在地面上的树皮、断枝、混泥土及石头碎块等。

3.13 滚印事故车辆轮胎相对于地面作纯滚动运动时,遗留在地面上的印迹。

滚印能清晰反映轮胎胎面花纹形态、花纹组合形态、胎面磨损和机械损伤等特征。

3.14 压印事故车辆轮胎受制动力作用,沿行进方向相对于地面作滚动、滑移复合运动时,留在地面上的印迹。

特点表现为胎面痕迹在车辆行进方向上有所延长。

3.15 拖印事故车辆轮胎受制动力作用,沿行进方向相对于地面作滑移运动时,留在地面上的印迹。

特征为带状,不显示胎冠花纹,宽度与胎冠、胎肩宽度基本一致。

3.16 侧滑印事故车辆轮胎受制动力、碰撞冲击力或转向离心力的作用,偏离原行进方向相对于地面作横向滑移运动时,留在地面上的印迹。

特征为印迹宽度一般大于或小于轮胎胎冠和胎肩的宽度,一般不显示胎冠和胎肩的花纹。

3.17 挫划印与事故相关的物体与地面接触碰撞,在地面上形成的刮、擦印迹。

3.18 擦痕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遗留在事故车辆及其它客体物(人体、路面或其它固定物等)上由较软造痕体、作用力相对轻微摩擦形成的具有方向性、可能显示印迹和物质增减的物质变化,主要表现为车体与车体接触、车体与地面或其它物体接触、人体与车体接触、人体与地面或其它物体接触形成的痕迹。

擦痕可与挫痕、划痕共存。

3.19 挫痕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遗留在事故车辆及其它客体物(人体、路面或其它固定物等)上由造痕体摩擦形成的具有方向性的密集细条状,可能显示印迹和物质增减或伴有形体改变的物质变化,主要表现为车体与车体接触、车体与人体接触、车体与地面及其它固定物接触形成的痕迹。

该痕可与擦痕、划痕共存。

3.20 划痕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遗留在事故车辆及其它客体物(人体、路面或其它固定物等)上的简单细条状、呈一定方向、显现一定凹陷深度并存在物质增减的物质变化,主要表现为车体与车体、车体与地面及其它固定物接触形成的痕迹。

该痕可与擦痕、挫痕共存。

3.21 凹陷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遗留在事故车辆及其它客体物(人体、路面或其它固定物等)上的受力造成几何形状向内改变的、能反映方向性的物质变化,在其边缘钝圆时主要表现在人体或者其它软性物体相接触形成的痕迹中,在其与擦挫痕或者挫划痕相共同形成时,主要表现为车体与车体接触、车体与人体接触、车体与地面及其它固定物接触形成的痕迹。

3.22 弯折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遗留在事故车辆及其它客体物(人体或其它固定物等)上的受力造成几何形状弯曲改变、能反映方向性的物质变化,主要表现为车体与车体接触、车体与人体接触、车体与地面及其它固定物接触形成的痕迹。

3.23 扭曲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遗留在事故车辆及其它客体物(人体或其它固定物等)上的造成几何形状或结构多向受力改变的物质变化,主要表现为车体与车体接触、车体与人体接触、车体与地面及其它固定物接触形成的痕迹。

3.24 缺失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遗留在事故车辆及其它客体物上的损坏、缺失的物质变化,主要表现为车体与车体接触、车体与人体接触、车体与地面及其它固定物接触形成的痕迹。

3.25 断裂(离)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遗留在事故车辆及其它客体物上的部件整体分裂或分离,其断面呈可拼合的状态。

3.26 减层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在事故车辆及其它客体物(人体衣物、路面或其它固定物等)上材料消减的物质变化,主要表现为车体与车体接触、车体与人体接触、车体与地面及其它固定物接触形成的痕迹。

3.27 加层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遗留在事故车辆及其它物体(人体衣物、路面或其它固定物等)上材料增加的物质变化,主要表现为车体与车体接触、车体与人体接触、车体与地面及其它固定物接触形成的痕迹。

3.28 其他痕迹事故车辆、物体或人体与树木、道路交通设施、建筑物等各种客体接触碰撞,遗留在不限于树木、道路交通设施、建筑物等表面的各类痕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