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足迹的趋势预测及情景模拟分析_张波

合集下载

生态足迹的理论分析及模型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态足迹的理论分析及模型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生态足迹的理论分析及模型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大量资源被消耗,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气候变化的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生态足迹的概念,用以衡量人类
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生态足迹作为一个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因此,本研究将对生态足迹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生态足迹的
科学性和可信度。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为:通过对生态足迹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生态足迹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
1. 生态足迹理论研究:通过对生态足迹的定义、计算方法等进行研究,深入分析生态足迹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支持。

2. 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对当前使用的生态足迹模型进行分析,探究其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等,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3. 生态足迹模型优化研究:通过对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优化,提高其科学性和可信度,以更好地评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数学模型分析等方法,以多方位、多角度的方式对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进行分析和优化研究,以提高生态足迹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将对生态足迹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生态足迹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推广价值。

中国生态足迹特点及应用

中国生态足迹特点及应用

中国生态足迹特点及应用中国生态足迹是指中国国民对自然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所造成的生态压力的度量。

它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指标,能够反映出中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中国生态足迹的特点和应用如下:特点:1. 高速增长:近年来,中国的生态足迹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导致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增大。

2. 人口因素: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使生态足迹增加。

3. 资源依赖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费国之一,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量很大。

这些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导致生态足迹增加。

4. 城市化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扩大,导致生态系统破坏与生态足迹增加。

5. 生态环境状况迥异:中国地域广阔,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方面,西部地区的生态系统原始性较好,生态足迹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较大影响,生态足迹相对较高。

应用:1. 可持续发展评估:生态足迹可以作为评估国家、地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的生态足迹进行比较,可以评估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2. 自然资源管理:生态足迹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资源利用的程度和方式,为制定资源管理策略和推动资源节约型产业转型提供参考。

3. 环境政策制定:生态足迹可以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生态足迹的分析,可以发现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4. 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足迹还可以作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生态足迹的计算,可以估算出不同地区对生态系统的压力,从而确定相应的生态补偿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5. 公众教育:生态足迹可以用于公众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成都市20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预测研究的开题报告

成都市20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预测研究的开题报告

成都市20年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预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为了评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生态足迹的概念被提出。

生态足迹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在一定时间内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占用的总和。

通过对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估城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占用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成都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其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各级政府和社会热议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探究成都市20年的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并结合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趋势对未来生态足迹进行预测,为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梳理成都市生态足迹相关的概念和研究进展;2.收集成都市20年的生态足迹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探究成都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3.结合经济发展、城市化和环保政策等因素,对未来成都市生态足迹进行预测;4.提出针对成都市生态足迹的改善措施,并针对成都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对成都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运用时序回归模型对未来生态足迹进行预测。

三、预期研究结果本研究预计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掌握成都市生态足迹相关的概念和研究进展;2.分析成都市20年的生态足迹数据,探究其动态变化;3.结合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未来5年、10年、20年的生态足迹;4.提出针对成都市生态足迹的改善措施,并针对成都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四、预期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对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探究和研究,为成都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为其他城市的生态足迹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3.提供针对成都市的环保政策和城市规划的建议和改善措施;4.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

国内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启示

国内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启示

活动对 生态环 境 的压 力 , 另一 方 面体现 了生态 环境对
收稿 日 :2 0 — 3 O ;修 回日期 :2O 一 6 6 期 06 0 一 1 06 O —1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项 目(0 7 0 0 ; 4 3 13 )安徽 省教
育厅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0 5 J 1 )人 文社会科 学重点研 究 20K 07 ; 基地重大项 目( 0 5 K 6 Z 2 OS O 6 D)
识。
态承载力 (cl i l aai ) eo gc pc y 进行 比较 , o ac t 评估 人类对 生
态系统的影 响 , 测度 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 的方法。
生态 足迹 模 型 最 早 是 由加 拿 大 生 态 经 济 学 家 生 Wakmae等加 以完善 。生态 足迹模 型 以其理 论 、 ce gl 方法 的创新性 以及 实践 的可操 作性 , 成为 资源 开发与 日趋完 善 , 国 内, 在 生态 足迹 概念 与模 型 自 2 0 0 0年被
发展所需 的产品和服务 , 以均对地球 自然生态 系统产 所 数量逐年快速增长 , 研究 领域不断拓展 。
生影响。因此 , 测量人类对 自然生态消费的需求 与 自然
所能提供 的生态供给之间的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 足迹 (cl i lotr t就 是通 过测 定一 定 eo g a f pi ) o c o n
目前 国内生态足迹研 究的 15篇论文 , 国 内生态足迹研 究进行 了回顾 与展 望。 目前 , 7 对 国内生态足 迹研究 已从 引进 介绍的初期阶段过渡到 大量应用研究的发展 阶段 , 究 内容主要 集 中于模型 述评、 同区域 尺度 以及 特定产 业/ 研 不 部 门的生态足迹 实证 分析 3个方 面。最后 , 生态足迹研 究的 时间尺度 、 从 空间尺度、 究内容与研 究方法等 4个方 面对 研 生态足迹研 究进行 了展望 , 以期推动我 国生态足迹模型 的应 用研 究与可持 续发展研 究。 关 键 词 :生态足迹 ; 生态包袱 ; 生态不平等交换; 循环经济 ; 可持 续发展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摘要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

通过跟踪区域的能源和资源消费,将它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生产土地类型的面积,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

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型,分析总结了模型的优缺点。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计标模型定量测量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Footprints.and Computer ModelsZhang Zhiqiang Xu Zhongmin Cheng Guodong (Frozen Earth Key State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rigid and Arid Zone Environment and Project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730000)Abstr act Ecological-Footprints.are a kind of new method of quantifiably measuring the extent of hu2 manity.s use of nature.Through following the tracks of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a region,these consumption patterns provide information of areas,showing each type of land necessary for providing these material resources.Through comparison of these different areas providing natural re2 sources,we can quantifiable judge the scope within which that area.s capacity to provide can be developed. Here we giv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footprints.and computer modeling,as well as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strong and weak points of such a model.Key Words nd Areas Providing Natural Resourecs Computer Modeling Quantifiable Measurement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就必须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

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应用探讨作者:郭晓泽单思行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第08期人类进入了21世纪,物质文明空前繁荣,世界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对自然的需求。

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靠过多的摄取自然资源来提升工业化国家的物质标准以及经济的增长,是难以持续的。

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就必须生存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1]。

该文对生态足迹法的概念、相关理论以及计算模型应用等进行了阐述、探讨。

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旅游1.生态足迹法介绍生态足迹法的定义。

生态足迹法的定义是: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二者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

它将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转化为提供这种需求所必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同国家和区域范围所能提供的这种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进而判断人类的生存状态是否处于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

生态足迹法中使用的生物性生产面积的类型。

在生态足迹核算中,根据生产力大小差异,生物生产面积主要考虑如下6种类型:化石燃料土地、可耕地、林地、牧草地、建筑用地和海洋。

这里我们解释一下化石燃料用地和海洋用地。

化石燃料土地:人类消费生物化石燃料的同时释放了大量的CO2,化石燃料土地是人类应该留出用于吸收CO2的土地,我们也应该储备一定量的土地来补偿因化石能源的消耗而损失的自然资本的量。

但实际情况是,人们并未留出这类土地。

海洋:目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在366€?08hm2左右,人均为6hm2。

其中8.3%的水域(人均为0.5hm2)提供了全海洋95%的生物产品。

目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不断扩大,而海洋生物产量已接近极限,但人类实际能从海洋中获取的食物是比较有限的。

生态足迹分析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各类土地在空间上是互斥的。

也就是说任何不同种类型的土地都不存在一个单位空间内。

中国大都市生态足迹的比较研究——以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为例

中国大都市生态足迹的比较研究——以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为例

中国大都市生态足迹的比较研究——以北京、上海、天津和
重庆为例
胡正李;葛建平;韩爱萍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2
【摘要】生态足迹方法是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四大都市1997-2014年的人均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①总体上,北京的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相比1 997年减少了25.8%;上海的人均生态足迹变化较小;天津和重庆的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上升趋势,2014年相比1997年分别增长了49.5%和71.8%.②在足迹构成中,四大都市的化石燃料用地足迹所占比重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成为影响人均生态足迹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控制生态足迹的增长,本文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总页数】10页(P84-93)
【作者】胡正李;葛建平;韩爱萍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2
【相关文献】
1.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北京、天津、上海的比较研究 [J], 卢洪英
2.上海与北京国际旅游竞争力之比较研究——兼论上海发展国际旅游大都市的对策和建议 [J], 刘艳娜
3.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北京、天津、上海的比较研究 [J], 卢洪英
4.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绩效比较研究
——基于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的实证研究 [J], 郄海拓;高雅;张志娟
5.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的比较研究 [J], 苑丽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及展望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及展望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及展望范玮;张丽;李惠芳;杨鹏【摘要】生态足迹理论是测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随着生态足迹的不断完善,其应用案例大量出现.本文通过回顾我国生态足迹的发展历程,总结近年来国内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概括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应用并对生态足迹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分析;对生态足迹模型今后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5页(P87-91)【关键词】生态足迹;发展进程;启示【作者】范玮;张丽;李惠芳;杨鹏【作者单位】巴中市恩阳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站,四川巴中636600;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巴中市恩阳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站,四川巴中636600;巴中市恩阳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站,四川巴中63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6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简称EF)是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s[1,2]提出,由Wackernagel[3]进一步完善的一个较好的可持续发展定量分析指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1,4]。

我国利用生态足迹理论进行相关的研究比较晚,1999年张志强等人将生态足迹的概念引入国内[5],最早被翻译为生态基区,或生态痕迹、生态脚印、生态空间、生态踩占[6]、生态空间占用[7]、生态占用[8]。

其定义是:指生产一定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9]。

即生态足迹就是指能够用于持续地为一定地域空间的人口提供资源和消纳废物的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其本质就是某一区域人口消耗的资源和产出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

1 生态足迹理论的相关研究我国区域生态足迹研究的实践成果最早见于2000年[7],且主要是在西部和东部沿海的发达地区[10]。

随后国内掀起生态足迹研究的热潮,研究方法不断修正和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1 生态足迹理论应用研究生态足迹模型提出的主要目的是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生态足迹的计算步骤

生态足迹的计算步骤
7.3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
Slide3
生态足迹的计算步骤
• 三个步骤: • 第一步,追踪资源消耗和废弃物吸纳; • 第二步,产量调整; • 第三步,均衡处理。
生态足迹方法计算流程简图
计算内容: 生态生产性土地及其均衡化处理
在生态足迹计算中, 首先要将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生态生产性 土地, 即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和水体。 生态足迹需求
总和维持现在的生活方式所需要的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供给)
生态承载力是指区域内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数量。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对比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结果, 能为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消 费活动是否处于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提供定量的依据 。
Slide6
静下心开始吧:追踪资源消耗和废弃物吸纳
• 计算过程的完整性存在缺陷(采用乘转化因子--均衡因子 和产量因子,转化因子的确定显然假定了不同的生物生产 面积类型之间固定的替代弹性,事实上,它们之间的环境 影响是不可相互替代的。而且该转化因子的确定主要是考 虑生物物理方面的因素,并未考虑长期的技术潜力和社会 方面的权重--如市场价格的影响)
Slide28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科学技术信
息研究所在北京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
的人均生态足迹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为2.9
全球公顷。如果选择绿色发展道路,则中国
可以在2026年达到人均生态足迹的峰值,为
人均2.7全球公顷。
额的个天啊!赶紧 绿色发展啊!
WTO经济导刊 2015年09期 Slide26
• 经产量调整的面积称之为“产量调整面积” 。
算例
某个国家或地区某类土地的产量因子是其平均 生产力与世界同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的比率,如耕 地面积的产量因子取为1.66,表明耕地的生物产出 率是世界耕地平均产出水平的1.66倍。

中国生态足迹研究进展及展望

中国生态足迹研究进展及展望

中国生态足迹研究进展及展望作者:尉蔚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36期摘要:2000年以来,中国生态足迹模型研究持续升温。

研究内容包括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前者包括概念及内涵探讨、方法改进,内容涵盖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旅游业发展、资源开发等方面;后者涵盖了国家层面、大区域、省、地级市和县。

主要问题有假设条件单薄,存在结论偏差;评价模型静态,参数弹性不足;研究领域较窄,研究尺度偏大;东中部研究多,西部研究欠缺。

未来研究方向为细化指标体系,区分消费生态足迹和生产生态足迹;加强学科合作,根据区域特点进行主要参数调整;拓展应用领域,加强微观尺度研究;强化模型预测性,重视西部生态足迹研究。

关键词:生态足迹研究综述空间布局展望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2(c)-0000-00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方法是一种对一个区域、国家或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衡量的新方法,它以资源消耗和供给为出发点,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描述人类所面临的世界现状与未来,并告诉人们“是否接近或者远离了可持续发展目标”。

生态足迹最早由Rees于1992年提出,并由Wackernagel实现了方法上的完善。

我国接受生态足迹始于1990年代末,但发展速度极快,研究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1生态足迹基础理论探讨1.1概念及内涵研究Rees和Wackernagel认为,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3]。

概念的提出基于2个基本事实和2个假设。

基本事实:①人类可以确定自身消费的绝大多数资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数量;②这些资源和废弃物流能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面积基本假设: ①各类土地在空间上是互斥的;②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生产生态足迹永远能自求平衡。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

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由三个因素 决定:人口数量,人均消费量和该消 费量的资源密集度.测量每个因素的 发展趋势并理解其含义,将有助于中 国 探 索 实 现 其 发 展 目 标 的 创 新 方 式, 确保子孙后代仍能拥有繁荣发展所需 的自然资源. 本报告的分析表明,目前中国的 人均生态足迹是 1.6"全球公顷" ,也 就是说,平均每人需要 1.6 公顷具有 生物生产力的土地,来满足其生活方 式的需要.这个数字低于 2.2"全球公 顷"的全球平均生态足迹水平,但仍 然反映出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事实 上中国已经消耗的资源,超过了其自 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上.
图 2.3:生态足迹总量排名居前的国家(2003 年)
美国 20% 其他国家 31%
5 4 3
3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IGSNRR)
4
5
环 球 足 迹 网 络(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曹淑艳 /Cao Shuyan4
前言
环境与发展问题是新世纪全人类 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而环境的不断恶 化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 展.如何做到在保护环境中实现经济 社会的更好发展,已成为我国乃至全 球发展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世界范围内,生态足迹已被广 泛用来衡量人类对大自然的需求.人 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过去四十年里 持续增加,现在已经超过了地球所能 持续供给的能力,而且还在不断地超 量消耗.了解人类和中国的生态足迹, 并努力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已成 为全面统筹做好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 前提和重要指南.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对自然资源 的需求严格控制在大自然可以再生的 能力范围之内,这就是生物承载力的 概念.中国生态足迹报告详细阐述了 中国的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的关系, 以及为改善二者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建议,这些方法与建议为我们在衡量 与改善中国环境现状,实现可持续发 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未来的二十年将是中国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实现可持续发 展,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重 要指标就是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效率及 其对资源可再生能力提高的平衡.为 此,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 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合作,邀请中外专 家就中国生态足迹进行了研究,希望研 究报告能发挥其应有的参考作用.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回顾和展望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回顾和展望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 ,国内外学者在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评价和模型方法研究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 成果. 国际上提出诸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定量 评价的计算方法. 例如人文发展指数 ( HD I) 、可持续 经济福利指数 ( ISEW ) 、真实发展指数 ( GP I) 、联合 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 及中国学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
因为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态生产力是不同 的 ,为了将不同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汇总为区域的 生态生产力和生态足迹 ,所以各种类型的生态生产 性土地面积要乘以一个平衡因子 rj. 平衡因子是地 球上某一生态生产性土地 (例如耕地 )的平均生产 力与全部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平均生产力的比值. 例如 ,耕地比牧草地的生产力高 ,耕地平衡因子就比 牧草地平衡因子大.
为大人带来形象的羊生肖故事来历为孩子带去快乐的生肖图画故事阅读
2007年 12月 第 6期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 ING X IAOZHUANG UN IVERSITY
Dec. , 2007 No. 6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研究回顾和展望
刘钦普 ,曹建军
(南京晓庄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7)
1. 2 生态足迹的分析方法 生态足迹的一般计算模式如下 :
∑ ∑ EF = N · ef = N rjA j = N rj ( Pi + Ii -
Ei ) / ( Yi ·N ) ( j = 1, 2, 3, . . . 6; i = 1, 2, . . . n) 式中 , EF为总生态足迹 ; N 为人口数 , ef为人均生态 足迹 (公顷 /人 ) ; j为 6类生态性土地类型 (耕地 、林 地 、草地 、建筑用地 、水域和化石能源地 ) , i为消费 资源或商品的类别 ; rj 为平衡因子 , Aj 为人均消费第 j类生态性土地面积 ; Pi 为资源生产量 ; Ei 为资源出 口量 ; Ii 为资源进口量 ; Yi 为第 i种消费资源或商品 的全球平均产量.

生态足迹评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足迹评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足迹评估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当今社会,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一种有效的工具来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足迹评估正是这样一种工具。

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简单来说,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求,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通过对生态足迹的评估,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一个地区的资源消耗情况以及其生态系统的压力状况。

那么,如何进行生态足迹评估呢?这通常涉及到对多个方面的计算和分析。

首先是能源消耗,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计算其对应的生态足迹是评估的重要环节。

其次是食物消费,从种植农作物到养殖牲畜,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

再者是水资源的使用,水是生命之源,但过度的取用和污染会破坏水生态平衡。

此外,还有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森林砍伐用于城市建设或农业扩张等。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

这些数据包括各类资源的消耗数量、生产效率、土地的生产力等。

通过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就能够得出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

以某个城市为例,假设其居民的能源消耗主要依赖煤炭和石油,每年的消耗量巨大。

同时,居民对肉类食品的需求较高,导致大量的耕地用于养殖牲畜。

此外,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森林被砍伐,用于建设工厂和住宅。

经过详细的评估计算,发现该城市的生态足迹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的生态承载力,这意味着该城市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那么,生态足迹评估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何重要意义呢?首先,它能够帮助我们识别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合理性。

如果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过大,说明其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可能存在浪费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

这就为我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其次,生态足迹评估可以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生态足迹计算

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生态足迹计算
的污染 , 资源 的浪费 , 土地 的流失和大面积 占用 , 对 中国的可 持续 发展十分不利 。所 以针对生态足迹 的影响因素 , 应
尽 快 提 出解 决 中 国生 态 问 题 的 方 法 和 对策 。
关键词 : 传统 ; 生态足迹 ; 生态赤字
中图分类 号: X1 7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 G) 0 1 — 0 0 7 9 ( 2 0 1 5 ) 0 3 — 0 7 — 1 国人 口的社 会 经 济 变 化 、 对 资
引 言
源 消费 的变 化等对 中 国人 口占用 的生态足迹 的影
响 。2 0 0 0 年 中国引 进 了该 方 法 。并 且许 多 学 者运 用
。 生态 足 迹是 指 能 够 持续 地 向一定 人 口提供 他 们 该 方法 进 行 了研 究 ”
中国的生态足迹 进行 了计算 。结果表 明 : 从2 0 0 0 年到 2 0 1 2 年人均 生态足迹 呈上升趋势 , 其 中能源项 目增 长尤为 显
著 。这说 明中国的高速发展 , 伴 随着越 来越大的能源消耗 , 从而使得 经济发展和 自 然环境 的矛盾越加突 出。比较 近
年来 中国人均生态 足迹 和全球生 态足迹标杆 的数据可知中国的生态赤字越来越大 , 对 能源 的需求也越来 越高。环境
消耗 的 所有 资 源 和 消纳 他们 所 产 生 的所 有 废弃 物 的
随 着 中 国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和 社 会 的进 步 , 人 类
土地和水体的总面积Ⅲ 。最早是 由加拿大生态经济 和 自然 环 境 的矛 盾 日益 突 出。通 过 对 中 国生 态 系统 学家 Wi l l i a n m R e e s t 。 1 提 出, 通过测量人类所需维护 自 能值足迹的计算 即可以定量的判断 中国 目前可持续 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 和社会经济发展 身生存和发展而利用 自然生态资源的量来估计人类 发展的状 态 , 对生 态 系 统 的影 响 。运 用 该 方法 评 价 一定 区域 的生 做 出科 学 规划 和 建 议 。为 了满 足人 们 日益 增 长 的生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生态可持续性动态分析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生态可持续性动态分析
陈成忠, 晖 湖 师 学 地 科 系湖 黄 30 王 (北 范 院 理 学 ,北 石40 ) 52
摘 要 基 于生态足迹理论提 出一种新 的产量 因子 计算方 法, 计算 了中国 14 20 年人 均生 态足迹 和 生物 承载力 。利 用生 态足迹指数 99~ 06 和 生态足迹 效率 2个指标 , 中国 14 ~ 06年 的生态可持 续性 进行 了长 时间序 列的 动 态评估 。结果 表 明 , 对 9 9 20 5 7年 来 , 中国人均 生 态足 迹 在波动 中不断增加 , 4 1 9年为 0 17h 20 9 .6 m ,06年达到 18 3h 中国人 均生物 承栽力在 波动 中不 断下 降, 4 .5 m ; 1 9年 为 10 0h 20 9 .0 m , 6 0 年 为 080h 2 .7 m , 0世 纪 8 0年代 以来波动 比较 平稳 ; 中国生态足迹 指数在波动 中急剧 下降 , 生态足迹 效率 2 世 纪 8 0 0年代 以前 变化 非常
( F n ic p c y( C)a ec luae a e n tec luain o ai il cosi hn u ig l 4 E )a d bo a a i B t r a ltd b sd o ac lt f t n yed f tr C ia d r 9 9—2 o .Dy a cc a g so c h o n o a n n o6 n mi h n e f s s ia l c sse i h n a eb e se sd w t n — r sre o 1 4 0 6 i a ay e i F id x( F )a d E f ce c u t n be e o ytm C ia h v e n a s se i l g t m e s rm 9 9 t 2 0 n lz d w t E e E I n F e i y a n ho e i f o S h n i n ( F .T er sl h w ta :o e s 5 e r ,te p rc p t E n C iai c n tnl ie e s dwi u tain, n ep rc pt C E E) h e ut s o t v rl t 7 y a s h e a i F i h n S o s t n ra e t f cu t s h a a a y hl o a d t e a i B h a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足迹减少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足迹减少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足迹减少随着全球开发不断加剧和人口增长,我们面临着严重的森林退化和地球环境的恶化。

在此背景下,生态足迹分析和生态足迹减少成为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手段。

一、生态足迹分析生态足迹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在满足其人口、城市、工业、农业等各项需求的同时所需要的生态资源面积。

生态足迹分析其实就是测量一个社区、地区、国家和全球所消耗的生态资源,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生态足迹分析通常衡量的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土壤、水源和空气污染程度、大气倾向性和碳排放到环境中的多少等。

生态足迹主要通过计算生态资源的使用量和生态环境的负荷量来进行的。

生态资源的使用量包括森林木材采伐、农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水资源等的消耗量。

生态环境的负荷量包括碳排放量、水污染、土地占用、公路、铁路等分配成本等。

生态足迹分析的结果与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密切相关。

二、生态足迹减少生态足迹减少是指通过降低人类生态足迹来保护地球环境和森林生态系统。

实现生态足迹减少的最主要手段是节约能源、促进低碳发展、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或避免污染和碳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同时也包括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政策和法律的实施等。

1.采用生态友好型的产品和技术采用生态友好型的产品和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减少自身的生态足迹。

电动车、LED灯泡、太阳能板、节水器、可降解性材料、绿色建筑等都是比较优秀的生态友好型产品和技术。

2.减少碳排放航空和汽车运输是生态足迹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需要采用更加低碳的交通方式。

例如,步行、骑自行车、乘公共交通工具、共享汽车等等。

3.采用节能型的措施和技术节能是最基本的生态足迹减少措施,可以协助我们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减少碳排放。

例如使用LED灯、使用定时开关、调节温度和空调的使用时间等都可以帮助实现节能。

生态足迹评估报告的写作流程

生态足迹评估报告的写作流程

生态足迹评估报告的写作流程一、引言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生态足迹评估报告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具,用于衡量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态足迹评估报告的写作流程,包括数据收集与分析、指标选取、报告撰写和结果推导等环节。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生态足迹评估报告的第一步是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首先,需要获取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包括人口、GDP、能源消耗等。

其次,收集土地利用和资源消耗的数据,如农田面积、森林面积、水资源消耗等。

最后,还需要调查和统计碳排放、废物产生等环境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关于生态足迹的初步认识。

三、指标选取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指标来评估生态足迹。

其中,鲍德氏分析是常用的工具之一,可用于计算不同资源消耗的生态足迹。

此外,还可以考虑计算碳足迹、水足迹等指标,以全面了解生态环境的状况。

根据评估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选择恰当的指标组合来进行评估。

四、报告撰写在报告撰写阶段,需要对收集的数据和选择的指标进行分析和整理。

首先,明确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列出章节和小节,确保逻辑性和完整性。

然后,根据所选指标和数据,编写相应的分析和解释。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对生态足迹的定义、评估方法、数据分析结果和评估结束后的建议等。

五、结果推导在报告的结果推导部分,可以利用所选指标进行生态足迹的计算和排名。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生态足迹,可以发现其资源利用状况的差异,并为进一步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同时,可以分析生态足迹与其他经济、社会指标的关系,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六、讨论和总结在讨论和总结部分,可以对报告中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对生态足迹评估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进行探讨。

同时,总结评估报告的重要性和价值,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通过这一流程,可以得出准确可靠的生态足迹评估报告,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生态足迹评估报告的写作流程是一个细致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数据收集、指标选择、报告撰写和结果推导等多个环节的合理组织。

中国的生态足迹与绿色发展

中国的生态足迹与绿色发展

中国的生态足迹与绿色发展李琳;陈波平【期刊名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12(022)005【摘要】从2008年开始,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联合,通过与国内外智库的合作引入“生态足迹”理念,从自然资源消耗与“生物承载力”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表明,2007年人类在消耗着1.5个地球.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生态足迹总量2007年已经是1961年的4倍,尽管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水平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已经突破了1个地球的均衡水平.与全球平均类似,中国生态足迹中最主要的组成都分是碳足迹,占54%.解决中国的生态足迹超支问题,关键是降低碳足迹.目前,中国的能源供给仍然高度依赖于化石能源,超过一半的能源供给来自于煤炭,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一样将面临化石能源枯竭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处于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能耗大国,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供给模式,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提前应对自身可能面临的能源问题.中国所面临的现实决定了中国不能重复发达国家的高增长高资源消耗的老路,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为全球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探索的机会.【总页数】3页(P63-65)【作者】李琳;陈波平【作者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北京100006;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北京10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2【相关文献】1.基于生态足迹的校园绿色发展潜能与对策分析--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 [J], 张巨勇;汤雨萌;李洪俊;姜胜民2.青海生态足迹评价及促进绿色发展的思考 [J], 戴鹏3.中国人均生态足迹2029年将达峰值——WWF发布城镇化与生态足迹报告 [J], 赵丽芳4.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扩展模型的中国海岸带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曹慧博;张颖;杨静;孟伟庆5.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以中国各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为例 [J], 蒋莉;陈治谏;沈兴菊;郭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足迹法

生态足迹法

生态足迹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对资源、能源利用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保证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不超过地球自身资源恢复能力,又要在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环境质量。

为了根据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生态足迹法。

生态足迹法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生态足迹,它是描述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的一种指标。

它是由经济责任报告的发起者William尼尔(William E .Neil)在1992年提出的,它的定义是:“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活动对地球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的一种指标,它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压力。

”生态足迹法是一种全球持续发展指标,它可以有效地反映人类社会活动对自然系统的影响,从而为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更面向经济活动的评估指标。

它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方法,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通过对比不同地区或社会团体的人类活动和自然资源利用情况,来衡量它们的环境效率。

生态足迹法可以更好地捕捉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变化,从而更加全面地考察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它将经济活动、生态系统服务以及保护地球资源,作为指导持续发展的三大因素统称为“三角因素”,将这三个因素有机地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足迹法同时将生态足迹融入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活动量,从宏观经济发展和微观生态学分析两个方面来考察发展状况。

它采用经济发展的指标来反映社会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负荷,而采用生态学的特点来衡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情况。

生态足迹法的应用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为环境管理提供服务;二是控制地球生态系统的服务,如水资源利用的效率,以及海洋资源的利用等;三是促进持续发展,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四是监督全球资源利用情况,形成全球分配格局;五是加强生态健康管理,规范和约束社会行为,限制人类活动消耗自然资源数量;六是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七是加强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后我国将进入生态环境的“拐点性”修复期

2020年后我国将进入生态环境的“拐点性”修复期

2020年后我国将进入生态环境的“拐点性”修复期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一样,也存在着一定的供需关系,当生态系统的供需处于平衡状态时,生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但当经济社会对生态系统的服务需求大于生态系统的供给时,生态系统将会受到破坏。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再走,加大对生态系统修复的投入力度,平衡生态系统的供需关系,将有利于提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盈余/赤字的变化能够衡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1.生态足迹: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系统服务的需求生态足迹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资源需求结构下,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类生产和生活消耗的所有资源,提供给人类的生态服务,以及分解其排放的污染物所需的各类土地和水域面积总量。

生态足迹代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其中包括自然资源的利用,也包括污染物与向环境的排放。

从另一方面来看,生态足迹也代表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及生态压力。

这种影响的大小,受到人口规模、经济结构、技术条件和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看,人口规模越大,消费水平越高,生态足迹就越大,而经济结构和生产技术的改善可以减少生态足迹。

2.生态承载力:生态环境系统服务的供给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规模的扩大,人类的生态足迹随之扩大,对于区域而言,其可控制、自由使用的资源数量和环境容量也有限,这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对生态足迹的扩大形成限制,这个限制就是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可理解为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

当一个国家的生态承载力小于其生态足迹时,以具体资源的消耗折算的生态足迹可以通过利用别国资源来得到满足。

但是,生态服务和污染物消纳需求折算的生态足迹只能通过本区域来提供。

3.生态盈余/赤字:衡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区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之间是动态变化的关系,如果区域生态足迹小于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生态盈余,此时生态系统还能容纳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ecast and Scenario Simulation Analysi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s in China
Z HA N G B o1 , W A N G Qi ng1 , L I U J ian2x i ng2 , GU Xiao2w ei1
(1. School of Resources & Civil Engineering , Nort heastern University , Shenyang 110004 , China ; 2. School of Zijin Mining , Fuzhou University , Fuzhou 350108 , China. Correspondent : ZHAN G Bo , E2mail : zb2zzl @ 163. com)
第31卷第4期 2010 年 4 月
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 heastern University (Nat ural Science)
Vol131 ,No. 4 Apr. 2 0 1 0
中国生态足迹的趋势 预测及情景模拟分析
张 波1 , 王 青1 , 刘建兴2 , 顾晓薇1
与居民人均消费量相比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是消费的一部分 ,以政府或社会实体投资为主 体 ,是用之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等方向的 另一种消费形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消费了大 量的资源和能源 ,对生态足迹总量势必产生重大 的影响 ,是一项重要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
的主要标准 ,也是世界银行划分高收入 、中等收 入 、低收入国家的主要标准·一般来说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高的国家经济实力强 ,人均消费水平高· GDP 和生态足迹均是较综合的指标 ,大量的实证 研究[4 - 6 ,10 ] 表明 ,生态足迹与所研究区域的经济 发展水平有较高的相关性 , GDP 是生态足迹的重 要驱动因素·
与生态足迹间的动态发展与相互影响状态进行模
拟[6 ]·这些研究为生态足迹模型的预测性分析提 供了有益的思路·
由于单一时间尺度和时间序列的生态足迹分
析都是确定条件下进行的研究 ,而引入多情景生 态足迹分析 ,可使生态足迹模型具有预测和分析 不确定性的功能 ,能反映并预测资源和能源消费 发展趋势[7 ] ·本文基于这样的思路 ,首先对生态 足迹时间序列结果加以分析 ,对我国生态足迹发 展的近期趋势作初步判断 ,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 中长期规划和目标 ,对未来不同情景的生态足迹 加以模拟分析·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未来资源的 利用情况和区域生态压力面临的问题 ,为有关部 门制定与实施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提供理
人均收入是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 , 收入决定消费 ,日常观察和统计研究都表明 ,当前 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的核心因素 ,人均收 入越高 ,消费能力也越强 ,生态足迹也越大 ,人均 可支配收入是影响生态足迹的重要指标·
结合以上生态足迹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和我
国具体情况 ,可将生态足迹 y ( hm2/ 人) 的影响因 子指标概括为 : x 1 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03 元) ; x2 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3 元) ; x 3 为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万元/ 人) ; x 4 为万元 GDP 能源消费 (t/ 万元) ·
论参考·
1 趋势预测及情景分析方法
趋势预测法实质上是利用回归分析的原理 :
根据历史数据的时间序列找到一条趋势线 ,然后
按此趋势线进行预测· “情景”( scenario) 最早出现于 1967 年 Kahn
和 Wiener 合著的《2000 年》一书中[8 ] “, 情景”就
是对未来情形及能使事态由初始状态向未来状态
(1)
式中 : y 是未来的情景变化 ; x i ( i = 1 , 2 , 3 , …, n) 则是影响情景变化的一组变量·在情景分析中可 以确定每一个变量的变化范围·
2 中国生态足迹变化趋势判断及情 景分析
2. 1 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 由生态足迹理论可知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
社会背景下 ,生态足迹的大小与所研究区域的人 类消费需求水平是区域生态足迹发展演化的关键
y
x1 ×10 - 3
x2 ×10 - 3
x2
hm2·人 - 1


(万元·人 - 1)
x4 (t·万元 - 1)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bstract : To improve t he ecological footprint s in statics and get rid of t he deficient f unction of forecast , a t rend analysis and scenario simulation analysis were made for China ’s ecological footprint s. The result s showed t hat China’s ecological footprint s still present an upward t rend , since t he growt h rate of t 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was faster t han GDP growt h rate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 but t hey were still in coordination and t he resources pressure will be at a low level in t he near f ut ure. Nevert heless , in t he risky circumstances t he change in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lags behind t 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 h t he resource pressure increased gradually , which will cause an enormous impact on not only China herself but also t he global nat ural ecosystem. The only way to reduce t he resource/ ecology pressure in China is to improve rapidly t 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Key words : t rend forecast ; scenario simulation ; intensity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s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判断
利用 Excel 表统计分析功能 ,将中国 1961~ 2005 年生态足迹变化分别采用线形 、多项式 、对 数 、幂函数 、指数方程进行曲线拟合 ,结果得到各 种趋势外推预测模型的评价指标值 ,如表 3 所示·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生态足迹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 Rees 和 其博士生 Wackernagel 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提出 的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的一种新方法[1 ] ·生态足 迹本身是一个静态性指标 ,它假定人口 、技术 、消 费水平不变 ,既没有体现出人口增长 、技术进步及
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足迹的影响 ,也无法反映未 来的变化趋势 、缺乏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功能 ; 因此 ,生态足迹模型的预测性研究一直是生态足 迹研究者争议与探讨的课题[2 ] ·近年来生态足迹 研究试图通过计算长时间序列以弥补指标静态性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 ,整理以上指标在 1978~2005 年的数据 ,可以得到中国生态足迹及 其影响因子数据表 ,见表 1·
用 Eviews 5. 0 软件对 y 及 x 1~ x 4 作相关性 分析 ,得到影响因子相关矩阵表 , 如表 2 所示·可 知 ,所选因子均与生态足迹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 , 其中 , x 4 是负相关 ,其余是正相关· 2. 2 生态足迹时间序列变化曲线的拟合及趋势
发展的一系列事实的描述·基于“情景”的“情景分 析法”是在对经济 、产业或技术的重大演变提出各
种关键假设的基础上 ,通过对未来详细 、严密地推
理和描述来构想未来各种可能的方案·如果把未 来的情景作为因变量 , 对这个因变量产生影响的
一系列因素称为自变量 ,则情景分析可以用函数
式表示为[9 ]
y = f ( x 1 , x 2 , x 3 , …, x i) ·
收稿日期 : 2009205216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 (1711)· 作者简介 : 张 波 (1971 - ) ,男 ,辽宁铁岭人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 ; 王 青 (1962 - ) ,男 ,内蒙古兴和人 ,东北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
师·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78
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1 卷
由表 3 可知 ,线性 、多项式以及指数回归拟合效果 都不错 ,但从趋势看 ,采用指数方程和二次/ 三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