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报告规范
脑电图室制度流程及操作规范
脑电图室工作制度?一、脑电图室负责所有住院、门诊脑电图检查任务,必须坚守工作岗位,特殊情况随叫随到。
二、病员作脑电图,由医师填写申请单,危重病人优先安排。
三、病员作检查前,均需预约并详细交待注意事项,严格审核适应症、禁忌症,按指定日期、时间护送来查。
四、检查前应详细查阅申请单,核对病员姓名、了解病员准备情况及特殊要求。
五、门诊报告于检查后半小时发出。
住院病员报告发给本人或经治医生并有登记手续。
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各种检查记录应妥善管理.建立档案及借阅簿。
七、离开检查室前检查门窗、水电,切断仪器电源。
八、负责仪器的清洁,一级保养及有关仪器的技术档案、附件等保管,发现故障及时登记报告,请修理人员检修。
九、遵守纪律,坚守岗位,着装整齐,礼貌待患。
室内不会客,不吸烟,不闲谈,不以医谋私。
脑电图室工作人员职责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
二、热情接待病员,配合临床,详细询问病史,对病员进行仔细检查,正规操作,预防交叉感染,并认真及时报告,严防差错事故。
三、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四、各种仪器由专人保管,严格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如遇故障时,应立即上报领导,查找原因,通知有关部门修理。
五、做好本科室的工作总结及统计工作。
六、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员检查工作,严防病员出现意外。
七、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负责本室内物品的请领、保管、使用。
仪器管理、使用、维修制度1、脑电图仪器属于精密贵重仪器,必须要有专人保管,定期保养、调试。
2、建立脑电图机的仪器档案,出现故障应找专职人员维修并将维修情况予以记录,纳入档案,以备下次故障维修时参考。
脑电图室继续教育制度遵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制度紧急意外抢救预案与流程一、紧急意外抢救预案为了防范患者进行检查过程中突发性疾病(心跳、呼吸骤停)能得到有效、规范、快速的抢救,特制订本预案。
1、检查室每位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抢救流程。
2、在进行检查的患者一旦病情突变出现各种危重情况(心跳骤停等),立即按流程启动抢救过程。
脑电图报告规范
1脑电图报告顺序1.1基本波率指各年龄段正常的基律波(描出振幅、调节、调幅现象)及在基本节律间出现的低幅正常快波节律、正常范围的慢波散发等情况。
疾病情况下正常节律波的改变、异常波出现方式、出现比例、部位(导联区位)等。
下举几个代表性范例。
1.1.1成人各导联呈20~60μV短程8.5~10Hzα节律与,波形尚整、调节调幅尚可,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散在θ波,两半球各区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2成人各导联α节律消失,代之以30~80μV4~7Hzθ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δ活动,中央区、顶区、枕区两半球慢波振幅不对称,左侧高于右侧50%以上(异常)。
1.1.3成人各导联呈段状8~9.5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不整,调节、调幅差,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中幅4~7Hzθ活动,偶见100~200μV尖波、尖慢波爆发,两半球各区波幅不对称(异常)。
1.1.4幼儿各导联以30~60μV5~7Hzθ节律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z α节律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低幅或活动,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
全程脑电活动平稳,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正常)。
1.1.5幼儿各导联正常θ节律消失,呈0.5~2.5Hz弥慢性100μV慢波,节律性差,间见少量低幅快波,另见200~300μV尖波、尖棘慢波爆发或阵发,异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
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球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异常)。
1.1.6各导联呈4~6Hz30~80μVθ节律与活动,间见2.5~3.5Hz100μVδ活动及低幅14~30Hzβ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纺锤对称,剥夺睡眠刺激仍未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7婴儿各导联呈2~3.5Hzδ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中等波幅θ活动及高幅0. 5~2.5Hzδ活动,睡眠纺锤缺失,剥夺睡眠刺激各区出现不规则高幅尖波,棘慢波、爆发或阵发,持续时间0.5至数秒不等,两半球对称部位振幅不对称(异常)。
脑电图报告的书写
脑电图报告的书写1. 概述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是一种记录脑电活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评估脑功能和诊断一些脑部疾病。
脑电图报告是对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书写和解读的重要文件。
2. 报告结构脑电图报告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2.1 患者信息在报告的开头,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和就诊日期等。
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对于报告的有效性和追踪非常重要。
2.2 检查目的和方法在报告中解释脑电图检查的目的和方法。
说明为什么进行这个检查以及检查是如何进行的。
这可以帮助其他医生或读者了解为什么要对这个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
2.3 脑电图表现在报告的核心部分,需要详细描述脑电图的表现。
这里应记录观察到的脑电波形、脑电节律以及任何异常波形或脑电放电。
可以使用标准的脑电图术语和图形来描述结果,确保语言准确和简洁。
2.4 结论在报告的结尾,应总结脑电图检查的结果并给出解读。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或疾病迹象,应在结论中进行说明。
如果结果正常,也应说明没有发现异常。
确保结论简明扼要,并根据需要提出下一步建议或追踪计划。
3. 注意事项3.1 语言描述清晰脑电图报告应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描述结果,避免使用模糊或多义性的词语。
可以参考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标准化描述来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3.2 引用和确认在书写脑电图报告时,应避免引用任何未经确认的内容。
只使用可以确认的资料和信息来确保报告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3.3 客观和准确书写脑电图报告时,应保持客观和准确。
避免主观臆断和不确定的推测。
根据脑电图的实际结果作出准确的解读和结论。
结论脑电图报告的书写需要包含患者信息、检查目的和方法、脑电图表现以及结论等内容。
报告应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描述结果,并遵循相关的术语和标准化描述。
报告应客观准确,避免引用未经确认的内容。
以上是书写脑电图报告的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脑电图操作规范
脑电图操作规范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
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神经系统疾病,已广泛用于各科重危病人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
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发作性疾病。
2、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定位。
3、围生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重危病人监测。
6、睡眠障碍7、脑死亡的辅助检查[禁忌证]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1.设备(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
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
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
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
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
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
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
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
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样本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重要适应症: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有关疾病等。
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
3、围产期异常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病人监测(ICU)。
6、脑死亡辅助鉴定。
1.设备(1)脑电图仪原则:选取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标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承认脑电图仪。
当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原则:交流电接线应当滿足所在地系统原则规定,所有交流电插座必要提供可靠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危险。
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当涉及一种可以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抱负电极应具备导电良好、易于安顿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特性。
(1)头皮电极:涉及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
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
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电极,应保证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涉及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
重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
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
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当前已很少使用。
由于安顿特殊电极具备微创性,需要由通过专门训练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毕。
(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监测时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
(4)电极清洁、消毒:电极必要保持清洁。
在记录完疑为或确诊为传染病病人后,应采用高压消毒或销毁等有效办法,避免交叉感染。
(5)电极安放:推荐使用国际通用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
正常脑电图报告
正常脑电图报告
正常脑电图报告通常显示以下内容:
1. 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
2. 测量时间:记录脑电图测量的日期和具体时间。
3. 电极位置:描述电极的放置位置。
常见的电极配置包括国际10-20系统和国际10-10系统。
4. 电极导联:指示记录使用的电极导联方式,常见的有单极、双极和引用。
5. 检测状态:指示测量时患者的状态,如清醒、沉睡、抓握或活动。
6. 背景活动:描述记录期间观察到的脑电图活动的类型和频率。
正常情况下,在清醒状态下可以观察到有序的alpha节律和beta节律。
7. 异常放电:记录具有异常放电或电击现象的时间和位置。
这可能表明异常电活动存在。
8. 结论:根据文观察到的脑电图特征,医生会写出结论来描述是否存在异常活动或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脑电图报告的内容会根据医生或实验室的实际
要求和标准而有所不同。
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情况下的脑电图报告内容,具体情况请咨询医生或实验室。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脑电图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2016年8月修订)一、对环境的要求1.脑电图仪应放置于屏蔽室内,防止外界交流电噪单干扰,保障脑电图描记的稳定,波形清楚。
2。
室温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避免因寒冷引起的肌电干扰。
3。
无关人员不要随意在室内特别是接近被检者行走,避免因此引起的磁场干扰。
二、准备工作1。
向被检者交待清楚在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
2。
要求被检查者检查前3天停服镇静剂、安眠药及抗癫痫药物。
3.被检者者检查当天应进食,不宜空腹.4 .对初次接受检查者,事先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更好地配合检查.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放1。
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发。
2。
应用导电膏涂擦放置电极的皮肤处,不能只是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避免用棉签或毛笔沾生理盐水或酒精等代替导电膏。
3。
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8导联脑电图电极,特殊情况下的蝶骨电极按统一标准安放。
4。
为评判有无其它干扰因素,应同步放置眼动电图和下颌肌电图电极。
常规脑电图操作流程1。
打开电脑主机,并连接蓝牙装置。
2.连接导联电极,后将放大盒和导联线接好。
3.打开电脑上的工作界面.4.打开放大盒的开关,电脑显示器上工作界面左下角的圆点变蓝色,表示主机已接收到放大盒的信号,可以操作。
5.电脑操作:点击工作界面的“增加病历”,会弹出新病历的信息框,完善相关信息,后点击该界面的“脑电图采集",进入脑电图的界面,附加视频。
6.点击下方的“监视”,通过脑电波检查导联是否都连接好。
7.点击“记录”。
让患者闭眼、放松、平静呼吸,一般记录3——5分钟.8.点击下方的“停止”,再输入报告,然后打印结果.9.取下患者头部导联线及电极,并嘱患者带好个人物品。
10.疑诊为癫痫患者时需做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诱导有无异常波形出现;若多数导联均正常仅有一个或两个导联呈直线,应注意是否为该导联接触不良,应重新安放电极;若常规脑电图无法明确是否有异常波形时,应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进一步明确脑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间的相关性。
脑电波检查报告
脑电波检查报告尊敬的患者先生/女士,您好!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针对您的脑电波检查结果提供以下报告。
脑电波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通过记录和分析头部电活动,揭示大脑神经元的功能和异常情况。
在您的检查结果中,我们将向您解释和说明各项指标,以便让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身的健康情况。
1. 总体评估您的脑电图检查显示了正常的大脑电活动,整体呈现出标准的波形和节律。
未发现任何明显的异常波形或节奏干扰。
这一结果表明您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良好,没有显著的病理改变。
2. Alpha波节律Alpha波节律在脑电图中呈现为较低频率的电活动,主要在放松和休息状态下增强。
您的脑电图显示了典型的Alpha波节律,反映了您在放松状态下的良好表现。
3. Beta波节律Beta波节律在脑电图中表现为较高频率的电活动,主要与集中注意力和脑部活跃度相关。
在您的检查结果中,我们观察到了良好的Beta波节律,这表明您在专注和思考时表现出正常的大脑活动。
4. Theta波节律Theta波节律通常在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深度放松或睡眠状态下出现。
在您的脑电图检查中,我们未观察到异常的Theta波节律,这进一步确认了您的睡眠质量和大脑功能的正常状态。
5. Delta波节律Delta波节律在脑电图中呈现为较低频率的电活动,主要与深度睡眠和昏迷状态相关。
在您的检查结果中,我们未发现任何异常的Delta波节律,这意味着您的睡眠和昏迷状态均处于正常范围内。
6. 异常波形在您的脑电图检查结果中,我们未发现任何异常波形,如尖波、慢波或其他不规则波形。
这表明您的大脑神经元活动没有显示出突发性的异常电活动。
综上所述,您的脑电波检查结果显示您的大脑功能处于正常范围内。
然而,这仅仅是对您大脑活动的定性分析。
如果您对结果有任何疑问,或者需要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请与我们的医生进行咨询,以便更详细地了解您的脑电波检查结果。
最后,我们建议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休息,以维持大脑功能的稳定和良好。
临床的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docx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主要适应症: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相关疾病等。
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
3、围产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病人监测(ICU )。
6、脑死亡的辅助判定。
1.设备(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
目前使用16 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
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 220V 。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 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
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
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
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
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
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
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监测时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
(4)电极的清洁、消毒:电极必须保持清洁。
在记录完疑为或确诊为传染病病人后,应采取高压消毒或销毁等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脑电图报告规范
1 脑电图报告顺序1、1 基本波率指各年龄段正常得基本节律波(描出振幅、调节、调幅现象)及在基本节律间出现得低幅正常快波节律、正常范围得慢波散发等情况。
疾病情况下正常节律波得改变、异常波出现方式、出现比例、部位(导联区位)等。
下举几个代表性范例。
1、1、1 成人各导联呈20~60μV短程8、5~10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尚整、调节调幅尚可,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散在θ波,两半球各区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2 成人各导联α节律消失,代之以30~80μV4~7Hzθ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δ活动,中央区、顶区、枕区两半球慢波振幅不对称,左侧高于右侧50%以上(异常)。
1、1、3 成人各导联呈段状8~9、5Hzα节律与活动、波形不整,调节、调幅差,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中幅4~7Hzθ活动,偶见100~200μV尖波、尖慢波爆发,两半球各区波幅不对称(异常)。
1、1、4 幼儿各导联以30~60μV5~7Hzθ节律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zα节律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β节律与活动及少量低幅δ波或活动,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
全程脑电活动平稳,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正常)。
1、1、5 幼儿各导联正常θ节律消失,呈0、5~2、5Hz弥慢性100μV慢波,节律性差,间见少量低幅快波,另见200~300μV尖波、尖棘慢综合波爆发或阵发,异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
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球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异常)。
1、1、6 婴儿各导联呈4~6Hz30~80μVθ节律与活动,间见2、5~3、5Hz100μVδ活动及低幅14~30Hzβ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睡眠纺锤对称同步,剥夺睡眠刺激仍未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7 婴儿各导联呈2~3、5Hzδ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中等波幅θ活动及高幅0、5~2、5Hzδ活动,睡眠纺锤缺失,剥夺睡眠刺激各区出现不规则高幅尖波,棘慢波、爆发或阵发,持续时间0、5至数秒不等,两半球对称部位振幅不对称(异常)。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标准
临床常规脑电图检测规范主要适应症:1、中枢神经系统发作性疾患,如癫痫、意识障碍、睡眠相关疾病等。
2、癫痫外科手术前致痫区定位。
3、围产期异常的新生儿监测。
4、脑外伤及大脑手术后监测。
5、危重病人监测(ICU)。
6、脑死亡的辅助判定。
1.设备(1)脑电图仪标准:选择符合国际脑电图和临床神经生理联盟(IFSECN)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脑电图国家标准并经国家计量局检测规程认可的脑电图仪。
目前使用16导程或以上脑电图仪进行常规记录。
有条件的实验室或出于特殊需要,可以应用更多导程记录。
(2)电源标准:交流电的接线应该滿足所在地系统标准要求,所有的交流电插座必须提供可靠的地线,以避免交流电干扰或触电的危险。
要接专用电源线,电源电压为220V。
应用交流电子稳压器时,需待电压稳定后方可打开脑电图仪的电源开关。
(3)辅助设备:应该包括一个能够产生节律性高强度闪光的刺激装置。
2.电极及其放置理想电极应具有导电良好、易于安置和固定、无创性、耐磨损、无明显信号衰减信号(0.5-70Hz)的特性。
(1)头皮电极:包括盘状电极、针电极和柱状电极。
盘状金属(银质)电极记录效果较好,推荐在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
特殊需要时可使用一次性针电极,若用可供重复使用的电极,应确保严格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2)特殊电极:包括蝶骨电极和鼻咽电极。
主要用于记录特殊脑区(如颞叶底部或内侧)的异常电活动,临床上常与头皮脑电图配合使用。
疑及颞叶内侧放电而头皮脑电图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加用蝶骨电极。
推荐使用针灸毫针作为常规脑电图蝶骨电极使用,长时间监测时应使用柔软的线型植入式蝶骨电极。
鼻咽电极目前已很少使用。
由于安置特殊电极具有微创性,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完成。
(3)电极固定:短时常规监测可使用电极帽及导电膏固定,长时间监测时推荐使用火棉胶固定头皮电极。
(4)电极的清洁、消毒:电极必须保持清洁。
在记录完疑为或确诊为传染病病人后,应采取高压消毒或销毁等有效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脑电图报告顺序1.1基本波率指各年龄段正常的基本节律波(描出振幅、调节、调幅现象)及在基本节律间出现的低幅正常快波节律、正常范围的慢波散发等情况。
疾病情况下正常节律波的改变、异常波出现方式、出现比例、部位(导联区位)等。
下举几个代表性范例。
1.1.1成人各导联呈20〜60 ^V短程8.5〜10Hz a节律与活动,波形尚整、调节调幅尚可,间见低幅14〜30HZ B节律与活动及散在B波,两半球各区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2成人各导联a节律消失,代之以30〜80卩V4〜7Hz0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低幅14〜30Hz3节律与活动及少量3活动,中央区、顶区、枕区两半球慢波振幅不对称,左侧高于右侧50%以上(异常)。
1.1.3成人各导联呈段状8〜9.5Hz a节律与活动、波形不整,调节、调幅差,间见低幅14〜30Hz3节律与活动及中幅4〜7HZ0活动,偶见100〜200叮尖波、尖慢波爆发,两半球各区波幅不对称(异常)。
1.1.4幼儿各导联以30〜60卩V5- 7Hz 0节律为主、顶、枕区并见段状8〜8.5Hz a节律或活动,间见低幅14〜30Hz 3节律与活动及少量低幅3波或活动,两半球对称部位各波振幅基本对称。
全程脑电活动平稳,无高波幅异常波爆发或阵发(正常)。
1.1.5幼儿各导联正常0节律消失,呈0.5〜
2.5Hz弥慢性100叮慢波,节律性差,间见少量低幅快波,另见200〜300叮尖波、尖棘慢综合波爆发或阵发,异
常波尤以额区、中央区为甚,持续时间1至数秒不等。
全程脑电活动不稳,两半
球各波振幅基本对称(异常)。
1.1.6婴儿各导联呈4〜6Hz30〜80卩V0节律与活动,间见
2.5〜
3.5Hz100卩V3
活动及低幅14〜30Hz3活动、全程脑电活动平稳,睡眠纺锤对称同步,剥夺睡眠
刺激仍未见高幅爆发波出现,两半球各区、各波振幅基本对称(正常)。
1.1.7婴儿各导联呈2〜3.5Hz 3节律与活动,间见少量中等波幅 B 活动及高幅0. 5〜
2.5Hz 3活动,睡眠纺锤缺失,剥夺睡眠刺激各区出现不规则高幅尖波,棘慢 波、爆发或阵发,持续时间0.5至数秒不等,两半球对称部位振幅不对称
(异常)。
1.2过度换气生理反应(HV )嘱被检者做过度呼吸,每分钟约有
20〜50ml 的空 气交换,血中 二氧化碳经过肺被排出,血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出现 碱中毒状态, 结果引起脑 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造成脑 细胞环境 变化后,容易诱发异常波 及疾病发作。
在报告中需描清发病时间、持续时间、异常波出现方式,患者一般 情况,脑电图改变特征等。
例:1.2.1癫痫患者在过度呼吸达1min 时,病情发作, 脑电图各导联出现 B 节律、3节律数秒钟后,患者自动停止 深呼吸,神志不清,
全身痉挛,小便失禁,面部、口唇青紫,脑电图出现250〜400叮2.5〜4Hz 不规 则极高幅尖波、尖慢波阵发,数分钟后患者 抽搐停止,神志逐渐清醒,脑电图见 高幅异常波振幅逐渐降低,各波 频率由慢转快,数秒钟后正常脑电活动出现。
1.2.2脑炎过度呼吸10秒钟,脑电图B 节律开始明显增多,波幅增高达
200 ^V 以上,呈尖波,另见弥慢性高幅
3活动或节律,患者病情较重,嘱其立即停止过 HV 后慢波振幅稍降低,正常波恢复较慢、较差、停 HV 丄图形。
1.2.3癔症过度呼吸达2min 时,患者述疾情发作,全身酸软、人往下坠、神志清 楚、脑电图图形较基本波率无改变,
坚持呼吸达3min 仍无改变,停HV 后脑电活
动平稳。
1.3光刺激反应闪光刺激或睁闭眼试验时顶、枕区正常节律被
阻断或诱发出相应
疾病异常波。
1.4蝶骨电极用于疑有颞叶底面及内侧面病变和颅基底的病变。
报告描出蝶骨电 极时你见到的图形变化及演变过程。
如
:两侧颞区尖波针峰相对,慢波呈位相倒置
等。
1.5检查结果正常(异常)脑电图。
2如何写好脑电图报告
不管使用什么厂仪器,是什么报告模版都应将有限时间内所记录到的脑电图演变 过程及突出点,特征性等用文字完整地展现给临床医师,给临床提供一个具体、 度呼吸试验,停 仍未完全恢复至 HV2min 后
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特殊情况在写报告前注明患者描记时状态。
如:不能配合者睁眼安神、幼儿注明自然睡眠、药物睡眠、安静闭目,重病人昏迷等。
下为报告模版。
XXXXX医院脑电图报告单姓名XXX性别女年龄50岁科别脑外床号10右
左利住院号:脑电图号:XXXXXXXXXX临床诊断:重度脑挫裂伤术后深度昏迷、呼吸机辅助呼吸基本波率:左半球颞区见2〜5卩V0.5〜1.5Hz 3活动或波动,连续性差,未见低幅快波及其它任何波形,16个导联除左侧颞区外其余导联均基线平衡, 无飘移,无波形起伏,全程观察30多分钟无改变。
(检查前后仪器分别做正常人脑电图检查仪器工作正常。
)过度呼吸:患者呈深昏迷,未做。
蝶骨电极:未做。
闪光刺激:无反应。
检查结果:全脑生理电活动基本消失检查医师:XXX、XXX
3读脑电图报告判断脑功能:
脑电图检查相对医学领域其他学科来说是一门年青的学科,目前各大小医院专科
性很强,脑电图检查报告中描述的各种生理病理波的临床意义部分医师不完全了解,因此下面结合脑电图报告内容简解脑电图基本波率及异常波与临床判断脑功能状态的联系。
3.1脑电图的分类3.1.1按频率分类]1 : 3波0.5〜3.5Hz , B波4〜7Hz/S a波8〜13Hz B 波14〜30Hz。
3.1.2按图形分类]1 : a脑电图,a波占优势,特别是枕、顶部。
a波频率的变
动范围不超过1.5Hz。
脑电图占正常脑电图6%左右。
由14〜30Hz的快波组成,a波仅是散在性。
B波一般出现于全部导联。
但额、中央区波幅最高。
平坦脑电图,见于正常人的10% , a波振幅低(不超过20叮)出现率也低,B波振幅亦很低(不超过10^V) o不规则脑电图,a波不规则,在额部振幅较高,频率变动范围在3Hz以上,一般混有少量低幅
B波。
3.2决定脑电图波形的因素
3.2.1神经元回路的物理学特点纤维愈细,兴奋传导速度愈慢,周期愈长,兴奋要通过突触时,时间将延迟1ms左右。
突触数目愈多,兴奋巡回速度愈慢,周期愈长。
322神经元的不应期大约100ms,其长短会影响兴奋在神经元回路中的巡回时
间,即影响周期。
3.2.3神经细胞的物质代谢突触后电位是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它达到一定水平时就引起细胞的放电,然后把冲动送到神经元回路中去。
因此,神经细胞的
物质代谢即化学变化过程的速度将影响波的周期,例如在病理状态下,神经细胞的物质代谢会受破坏,结果出现周期较长的慢波。
3.3正常脑电图(1 )正常成人脑电图基本波频率多数属于a波范围,即为8〜1
3Hz,—般混有少量(15%以下)低幅14〜30Hz B波和散在低幅4〜7Hz B波,有6%正常人显示以B波为基本节律的脑电图。
a波波幅为5〜150叮。
无明显S
波。
(2)出生后3〜5个月,3波开始减少,3〜5Hz节律波出现于全部导联,以顶、枕区为著。
6〜11个月4〜7Hz , 1岁后呈较规则5〜8Hz波。
3〜5岁,B波为主,可出现8〜10Hz节律,6〜8岁B波减少,逐渐为a优势,9〜10岁接近于成人脑电图,3波出现率12%以下。
清醒时不出现高波幅广泛性3波,自然睡
眠不出现50^V广泛性B波,睡眠纺锤不是一侧恒定缺失,慢波不是恒定地局限在某个部位,不出现发作波。
3.4脑电图报告与判断脑功能状态的联系( 1 )基本节率波改变(频率慢于同年龄
档次的波率)频率变慢振幅增高2〜3倍,频率变快呈棘波,振幅增高异常波出现率达25%轻度异常,50%中度异常,50%以上重度异常。
(2)过度呼吸时,异常波出现越早,病情越重,(脑功能受损越重)。
停HV后正常节律波恢复越快,病情越轻(脑功能受损轻),停HV1〜2min后波形仍未恢复甚至再反复出现爆发或阵发异常波,说明脑细胞受损程度越重。
(3)典型的3Hz节律性棘慢波为癫
痫小发作。
闪光刺激诱发出发作性异常波为光源性癫痫。
婴儿痉挛症多为高幅慢
波、棘波、尖波或锐波、尖慢波、非节律性波等异常波不规则的交叉混合组成,部位不恒定,各波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均无秩序为特点。
化脓性脑炎多为3波,
主要出现于大脑半球后部,结核性脑膜炎为广泛性B波,脑炎有a波消失期、0 波期、3波期,波期愈长,病情越重。
肝性脑病为3相波等。
任何疾病只要并发
脑细胞功能受损,大脑正常电生理活动将受到疾病干扰而改变。
(4)脑电检查工作者书写报告时不能简单了事,应详细写出你所见,为临床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打下牢实的基础。
临床医师阅读报告时,也不能只看结论,因脑电检查过程中出现
的波形演变过程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患者脑功能状态、脑功能受损程度的信息。
为临床医师治病、用药、观察疗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