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思维导图版)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思
固
想
南
文
化
统
北
民
族
一
朝
融
合
军
事
十北
魏 蜀
西
六 国
朝
吴晋
东南
晋朝
北民南迁
江南 经济 开发
孝
民
文
族
帝
大
改
融
革
合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及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治世局面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隋
制度创新
科举制度
繁 荣
唐
与
时
民族融合
期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入藏
开
放
对外交往
遣唐使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政权
北宋与辽
科技 领先
文化 繁荣
第六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近代化的探索
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
国
第二次鸦片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人
战争
民
左宗棠收复新疆
的
西方 列强 的侵
英俄侵略新 疆
半殖 民地 半封
邓世昌黄海大战
抗 争
略
建社
义和团运动
甲午中日战
会
争
洋务运动
近
八国联军侵
戊戌变法
代
华战争
化
辛亥革命
的
探
新文化运动
与
文 化
科技著作
古代思想
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九章算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 《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都江堰 大运河 赵州桥 长城 故宫 《齐民要术》《水经注》《天工开物》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思维导图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思维导图社会习俗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地主阶级改革评价:积极意义: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861年。
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四个要素:资本、劳动力、市场、原料评价: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积极意义: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3)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同点:都是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都推动了俄国的社会进步,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不同点:改革的性质不同。
第3课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课程标准: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南北矛盾的加剧•南北经济体制: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为主,使用黑奴劳动。
(南方在劳动力、原料和市场等方面成为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南北矛盾:关税问题、西部领土问题、奴隶制的废存问题(矛盾焦点)。
矛盾激化:废奴运动。
•内战爆发•根本原因: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
导火索: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初期战局: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线索(含课程标准、填空、思维导图、单元总结)
【新】部编⼈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线索(含课程标准、填空、思维导图、单元总结)【新】部编⼈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线索(含课程标准、填空、思维导图、单元总结)第⼀单元古代亚⾮⽂明【思维导图】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明(1)兴亡:位于⾮洲东北⾓, 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国; 公元前3100 年左右初步实现统⼀;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的军事帝国,北⾄叙利亚和⼩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学的突出成就之⼀。
象形⽂字是世界上最早的⽂字之⼀。
2.⾦字塔:古埃及⽂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平,是古埃及⼈智慧的结晶。
3.法⽼的统治(1)统治: 法⽼是全国的最⾼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权于⼀⾝,国王经常⽤王杖责打⼤⾂。
(2)危机:随着社会⽭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字塔之后越修越⼩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明。
1.古代两河流域⽂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斯河,两河流域⼜称“美索不达⽶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了⼀些以城市为中⼼的⼩国。
(3)统⼀: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
2.古巴⽐伦王国(1)统⼀: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事业,建⽴了统⼀、强⼤的奴⾪制国家。
(2)统治:实⾏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 汉谟拉⽐在位时是古巴⽐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法典》(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部较为完整的成⽂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伦分拥有公民权的⾃由民、⽆公民权的⾃由民和奴⾪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制度在古巴⽐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的现象。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9
第十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建
设
十一届三
有
中全会
改 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中 国
开 放
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邓 小
特 色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平 理
的
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论
社
会
南方讲话
特区姓“社”不姓“资”
主
中共十四大
义
中共十五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
多民族国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团结
中
国
历史遗留问题 一国两制,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促进祖国统一
2021/5/18
10
第十一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和社会生活
国防建设
海军 空军 导弹部队
经济 开发
民
化统
北族
孝
民
融文 族
军 一 朝合 帝 大
事
改融
革合
2021/5/18
2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及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隋 唐 时 期
宋 元 时 期
2021/5/18
治世局面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制度创新 民族融合
科举制度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入藏
对外交往
遣唐使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政权 并立
西欧: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最大的经济体
日本:50-70年代,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 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2课俄国的改革
第3课美国内战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3课罗斯福新政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6课冷战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部编版:九下历史《期末易混易错14条》
部编版:九下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部编版:九下历史《两次世界大战比较》
部编版:九上历史《期末易错易混归纳》
部编版: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超级实用。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思维导图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成立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①通过"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3、意义(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注意理解)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国际):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1、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代表:1951、阿沛阿旺晋美(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1)必要性(原因):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2)时间:1950.10——1953.7(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4)意义:①巩固了新中国政权②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③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④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3、土地改革(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4)意义(祥见课本13页)①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消灭地主,农民成为土地主人;②巩固人民政权③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成功的探索1、"一五计划”(1953——1957)(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2)基本任务:(一个重点,两个相应)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及商业,相应地培养人才;(3)成就①工业方面:A、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B、形成东北工业基地、加强了沿海工业基地、在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②交通运输业方面:武汉长建大桥、川藏、新藏、青藏公路(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工业化开始起步。
(通用版)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各版本通用)1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3、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程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56、国共十年内战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创办黄埔军校、北伐战争8、中国人民解放战争9、民族资本主义和教育、科技、思想、艺术的成就1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1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1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14、民族和外交工作、科技成就15、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1618、世界格局的演变20、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国历史重要事件(1)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6)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7)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
(8)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9)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沈阳,中国开始局部战抗战。
(10)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13)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决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14)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是100多年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15)1945年8—10月,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6)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全六册)
历史思维导图(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 远古的传说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8课百家争鸣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七年级(下)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 盛唐气象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 元朝的统治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 明朝的灭亡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八年级(上)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4课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第9课 辛亥革命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第15课北伐战争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3课内战爆发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下)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2课 抗美援朝第3课 土地改革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第5课 三大改造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第9课 对外开放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12课 民族大团结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第15课 钢铁长城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九年级(上)第1课古代埃及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第3课古代印度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第8课西欧庄园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第11课 古代日本第12课 阿拉伯帝国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第15课 探寻新航路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第18课美国的独立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九年级(下)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第2课 俄国的改革第3课 美国内战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3课 罗斯福新政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6课 冷战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兴
第 12 课 亚非拉的奋起
第 13 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 14 课 冷战中的对峙 第 15 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
第 16 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 17 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 18 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第 19 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
第 6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 7 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的发展变化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 9 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势 10 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 11 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与演变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
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快乐学习,一目了然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思维导图
目录
目录
目录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
索
第 1 课 俄国十月革命
第 2 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
的世界
第 3 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 4 课 经济大危机
第 5 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高清版(1)
vn.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HI.第二次世界大战v.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IV.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世界现代史2. 列濒会主燭索 二十年代瑯的3. 社会主賜顺计算机网甌术L 第三次科技革命踹点生物工程技术r… ---------2.麻赛(美国悲剧〉美瓣跚峙础主义遍1・询。
主乂 世界各国相互世界经济全龌相互静2.球衡晶 聲格崗多极化3.科龄争1. 瞄美国经济发齢点2. 欢洲取盟-3. 瞄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1.桂吿晓夫设革 奨蛭2.戈尔巴乔刼革 mm 剛会主义3.国家的改革运动 1.珊蚣蛔兴 2.瞄非洲、拉蝴竝中8^ 3.申旳日本偷袭珍珠港 联合国家宣言1^^_诚会议 4.财繭枝争[知识能力要求:) 白色:识记黄色:理解___________鼬:运用汁[L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VIH .科学技术和文化*< 1 1 --------------------------------~~f --------------------第—社会主 55义 »-I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凡尔赛——华盛顿”炒兴法罗阪福行政的作用n.体系下的西方世界4.法西斯皐行 齢蛎案q -— -反炽行知识能力要求L 汉字演变IX.思想文化传说与史实的区别AM6羽—西舲技术1D.统一国家的II立1一鷹唐科挙制2-dauaiv.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民族交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社会危机经济中心南移和 民族关系发展对世界文明发JS 的作用6.四大发明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中国古代史4衲文化晚蛔8『使.玄奘酩”成学时珍与《本邮目〉张仲贿(泓(脇论)司母必H L 古代H 匍艺术(^***)2.畤LMSS 禅让I 蝴 21.商.西周的更曾(天工理> 《齐題术> 《淄>4.综g Aga.酬轿、《建】3.汉武帝大f 4张專通酬,^«跡用s 叶g 岫就贻湾ttsioi® £中国人取嶷 平定大go 京叛81设■驻瞅臣4.滑明营務边IL 堆护統-L 豪叢并六国.加香中央集枚 2.imr 皺 1.原始人类文化洩存兀谋人主W 2.百家争鸣 .整与道敎、3.宗敬 k 明清小说 4心3. 西周分封龍4. 春秋»瓦故国七搓5. 脉变去社会变革1.明歙强专破治2.郑和下西洋L 辽未西夏金的并立墜理未代南方生产发艮_ 2.古颱济恥南移3.弑社銓舌 昱必理成胡汗境-蒙古—4.誰关职曜—、北$人 河田瀾谒址 半坡遺址12.原始砌文化1中华文明的起源-—一-L 三国傲立 1(二人口幽!H IV.政枚的分立与民族u 合卜 2^1965#*""------------ 温鮫往〔■ --------- 一」3.孝丈帝与民族贩合 --- --------- 丿求记解用要识理运 力 ..... 能色色色 识白黄绿 知能色色色 设白黄绿 、槌力广她也次2期兄弟求记解用要识理运 2. (AKIS),—、厂_、/_、"\_-_、“_、救记解用凄识理运 能fi:fe:fe: 识白黄绿 知 r I —帼现代史1.民族区館翻度、2.香惫也匪、3.大防台龍济又化交往密切4.仲国人誤和国土磁革法),蛔a±ifeS 旳义/6邓论,好开放、瑶代化建设指导恩崽1社餅㈱度的作用唐疗保關麼受化L 十-届三中全会地墅2. 民登離颱进展,信法酬:(刑法))3. 家庭联产趣任制,生产矯-定軸铲力(1开国大典,新中国成城史意义 2. 醐g 平輙珑军爱国教3. ■光,眇云革命融主义飾(丝近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方就瞬 ,'…丄j vn.社会生活1 863i 侦輝杂交水稻醵-星计H 机网皺术九年义务枚青------- -------- 1 2.髙等教L— 文化艺术3.文化1.人民海呈人噂2,Aanas9iw »8901敵、3.和袂处五项原则囈1 4.昭国合法席位独 中眺附务中的作用5.亚太经鼬鶴与文化1一五计職是础务2. 第-冨仲华人民扇国宪法)3. 三大改造戶主姬度显立..r—.+船4 人民公社化运协初中历史课程标准TM 会主义道路的砰.4滅彦丄g 先进人叽皿嘛5 \6.文革砌治、经做坏挡耍 /-)1.近阳技知识能力要求:2.SSVIL 科技与思想文化4标菜收齢灣 冯舟5.甲午战争VL 经济和社会生活4 U .近代化的起步V.人期放踽的胜利m.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胞M 中华民族的抗日跡6.中共七大列强的鶴与 中国人民的抗争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中国近代史6.八国联肆华(辛丑条知塹獄別山转贓北2.解她争蛔攻开始京肺大学%科举制废除3.近瑯式鶴发錯施一大召开中史意义4.新文雁g 人物新文舵动興位与作用近代諭口M 折发展 L 张fj 业裁国1■五四風津报八慈辭队3.大众网辟 城殊易珊.设婀 4.社会习俗史岫..■—皿制3.附山主齢蹒尋些成义L 林KI"门瞬t 価的 > ,船^*6^*同3"诚 1.九-八•变 跡历史作用 2西安噸全跋酒3.七tis 0?l2SlS«l 4.南京*«杀英法火婀明园55 剛3. 黄牌校半4. 南京国讖府成立5. 館紀义朱毛鏘-中迎耍河勢蚁L 洋做办军事,民用02百醐弟,她渤诚。
(通用版)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各版本通用)1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3、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程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56、国共十年内战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创办黄埔军校、北伐战争8、中国人民解放战争9、民族资本主义和教育、科技、思想、艺术的成就1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1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1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14、民族和外交工作、科技成就15、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1618、世界格局的演变20、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国历史重要事件(1)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6)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7)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
(8)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9)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沈阳,中国开始局部战抗战。
(10)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13)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决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14)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是100多年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15)1945年8—10月,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6)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