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书画作品赏析..
清代著名画家黄慎人物绘画作品欣赏
清代著名画家黄慎人物绘画作品欣赏黄慎雍正十二年(1734年)作羡门论道图立轴88.2×96cm钤印:黄慎、恭寿(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黄慎》14印,1143页)题识:紫阳真人遇羡门先生于山中,乞以长生之术。
羡门曰:子已名注丹台矣,何忧不仙乎?紫阳乃再拜而谢之。
雍正十二年夏四月,闽中黄慎写。
签条:清黄慎羡门论道图真迹。
作于一七三四年,时四十八岁。
蓝塘书屋珍藏。
钤印:维·洛鉴藏印:庐江吴氏博全藏书记、李维洛鉴藏印说明:李维洛,近代香港收藏家,室名蓝塘书屋。
按语:黄慎善人物,以中年时期严缜规整者为佳。
此帧作于雍正十二年黄氏四十八岁时,写道家故事,所云“遇羡门于山中”而不画松岩泉瀑,仅作仙丈侍童数人,然应对盼顾,神情生动而疏密有致,用笔则严谨劲健,与晚作之粗率有野气者有别,是其佳作。
分享图片黄慎爱菊图黄慎(1687~约1770)捧花仙翁镜片25.7×32cm款识:海上归来鬓已华,凭相九转试丹砂。
世人且识先生面,且看头额三朵花。
黄慎。
钤印:黄慎(白)?恭寿(朱)黄慎赏琴图镜心21.8×32.5cm题识:伊珠弦之雅器,含太古之遗美,扣清澄于云和,激流泉于绿绮,神女落霞,蔡邕焦尾陶潜抚之,以寄意宓子弹而为治,周公之善越棠(裳)。
文王之拘羑里传古法嵇康。
感幽灵于女子。
若乃前广后狭之制,圆天方地之仪,或悬壁以为戒,或去轸以观辞卫女具归之引伯奇违养之悲,玩之有龙鸾之状,听之有志羲之思师,襄既拱于夫子伯牙亦哀于子期。
则有寒山之干。
龙门之枝,空桑之美,峄阳之奇,则九星之象六合。
应八风而发四时。
钤印:黄、慎黄慎钓鱼翁镜心87.5×126cm黄慎1732年作韩魏公簪金带围图127×66cm题识:韩魏公簪金带围图。
雍正十年春三月,作于广陵春来草堂。
黄慎。
钤印:黄慎藏印:时帆珍秘“韩魏公簪金带围”是中国古代名典,典出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韩魏公即宋代名臣韩琦,因与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推行“新政”被贬出京城,出知扬州。
画乃心印:黄慎的人物画
画乃心印:黄慎的人物画▲(清)黄慎和靖爱梅图95×110cm 绢本设色扬州博物馆藏纵观黄慎的人物画,特别是写意人物画,我们就会感觉到,他笔下的形象多是比较犷悍、奇倔、近乎狂怪的,蕴含着一种不甘屈服而又深沉感伤的人生感慨,表露出异常强烈的美学性格,这是画家独特个性的物化,“这种将题材、对象、笔墨统统作为表现主观心情意绪的工具……是对那个黑暗社会的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对抗和揭露”(李泽厚:《美的历程》)。
黄慎,字恭寿,号瘿瓢山人,福建宁化人,为清代“扬州八怪” 之一。
他的绘画以人物为主,山水、花鸟亦无不精妙。
在“扬州八怪”中,他的人物画成就最为突出,除了作写真肖像外,反复描绘的有渔教、田父、钟馗、麻姑、寿星、落拓文人以及贫僧、乞儿、李铁拐等。
交易担保月雅艺术图书黄慎全集5册中国画大师名家大画册福建美术出版社小程序黄慎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册页,高清精装,收藏鉴赏原价2500,现仅售五折▲(清)黄慎端午锺馗图89.7×73cm 绢本设色1731 扬州博物馆藏我们常说“文如其人”,“文品出于人品” 。
法国理论家布封说:“风格即是人。
”艺术家的个性、品格和思想作风必然会体现于艺术作品之中。
宋米友仁说:“画之为说,亦心画也。
” 有价值的艺术品所反映的归根到底还是画家所经历和感受过的人生,是画家自我的深刻体现。
换言之,艺术品越具有强烈的画家个性特征,就越有独特的风格,越有独特的美感价值和艺术魅力。
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的艺术“怪” 就怪在自我表现的个性化。
黄慎的个性极为突出。
清人沈澹说:“我友黄大痴, 最爱是疏狂。
”同时黄慎一生一直是郁郁不得志的。
“慎之寄于画也, 非慎志也”(《蛟湖诗钞》, 马荣祖序)。
习画, 并不是他的初衷。
由于生活所迫,他未能进入仕途实现自已的抱负,而走上卖画道路,所以他痛感“此生足可惜,此志何能偿”( 黄慎诗《感怀》)。
清贫和不遇使他这个“东海布衣” 与市井平民、失意文人等有较多的接触,他和下层人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了共鸣,甚至产生了“悔不事躬耕” ( 黄慎诗《田家》) 的念头。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黄慎二十七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扬州八怪”之一黄慎二十七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
扬州八怪包括:高翔、黄慎、金农、李方膺、李鱓、罗聘、汪士慎、郑板桥(郑燮)八人绘画作品。
我们先来分享黄慎白描绘画作品。
黄慎(1687年6月14日—1772年),福建宁化人,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
家贫,遂学画,擅长人物、山水、花鸟。
他的人物画题材十分广泛和丰富,他不仅画神仙佛道和历史名人,也擅长从民间生活中取材,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氓、渔民等下层人民的形象,这在古代的画家当中是十分难得的。
黄慎书画作品赏析
黄慎书画作品赏析黄慎(1687-1766),清代著名画家,字恭懋,后已改字恭寿、菊庄,号瘿瓢,又称东海布衣。
福建宁化人。
幼家贫,后长期寓居扬州,卖画为生。
读书常有古庙佛殿的长明粉下。
初师上官周,学工细人物山水。
后变化为粗笔挥写,以简驭繁,气势雄伟,笔意纵横,于粗犷中见粗炼。
他拟定民人物除历史故事、神仙佛像之外,多从民民间生活取材,常画劳动人民的形象。
专画流丐、纤夫、渔民等,往往只用寥寥数笔,便能形神兼备。
写山水、花鸟、虫鱼等,也无不工妙。
为“扬州八怪”之一。
他工草书,师法二王,出神入化,有崩岩坠石之奇、鸾舞蛇惊之势。
他善用破毫秃笔,放纵而又严谨,曾写对联一副:“别向诗中开世界,长从意外到云霄”。
其诗亦佳,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其代表作有:《八仙星聚图》、《啮榴戏婴图》、《商山四皓图》、《关山风雪图》、《沧波钓叟图》、《东山觞咏图》、《天砚图》、《老翁击图》、《山谷听琴图》等。
有《蛟湖诗草》。
1.携琴访友图立轴纸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此图写城关外,崦岩绝蛾,左右对峙,山下道坦处,有三位骑驴缓行的老人,仆人肩背囊琴相随,寻视访友,情意甚殷。
在百年老树环绕处,有静室明轩,幽雅宜人。
正等侯来客,内外呼应。
置陈布局,精心铺排,主次分明。
茅屋、古树、老翁,勾点精到,山崖城关,笔墨概括简练,笔触泼辣粗放。
撷取人物神态驾轻就熟,功力坚深。
2.湖亭秋兴图立轴纸本设色南京博物馆藏图中山石岐蹭,古树苍郁,湖水微波,亭内外人物形神皆备,各具情态,笔黑清润沉静3. 闽峤雪梅图此山水册是黄慎为山东诸城王相所作诗书画合壁册。
其二为《闽峤雪梅》,悬崖陡壁,崖下溪右侧古寺殿宇耸出;近处坡石磊磊,溪深水静;崖头溪边山梅盛开,一叟携童子骑驴过桥。
空白处以淡墨烘地,梅杪、寺垣用浅绛点染,在一片茫茫中,红梅斗雪怒放,与古庙红垣相映成趣,写尽江南早春雪梅诱人景色。
画家以草书笔法入画,行笔迅疾,笔锋跳跃,抑扬顿挫,苍劲沉雄,诚如《国朝书画家笔录》所说,“笔意排奡,气象雄浑”,饶有古趣。
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黄慎及其《书画诗》册研究(上)
黄慎是扬州画派杰出的画家之一,与郑板桥、金农、李鱓、汪士慎、李方膺、高翔、罗聘并称“扬州八怪”。
黄慎绘画艺术成就在清雍正、乾隆年间已名满天下,备受推崇,他以精湛的艺术造诣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建树宏达的大师,对后世画坛影响深远。
黄慎(1687~1770),初名盛,字躬懋,号如松,35岁改名慎,40岁改字恭寿,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
他出身于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一生不作功名之想,从未做过官,是一位以布衣终身的职业画家。
黄清代“扬州八怪”中的黄慎及其《书画诗》册研究(上)赵智强慎从小聪慧异常,爱好绘画,14岁时父亲不幸病逝,16岁时奉母亲之命别离家乡,拜师专学人物肖像画,即“写真”,为他后来的人物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为了提高绘画艺术修养,努力读书和练画,十八九岁时,他白天寄居古庙临摹古代名家书画,夜晚傍着佛灯的光亮苦读史书和唐宋大家诗文集,学习作诗。
清雍正二年 (1724年),38岁的黄慎来到了经济繁荣、文人荟萃的扬州,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黄慎从此结识了不少诗人、画家,如画家汪士慎、郑板AppreciatION 鉴赏AppreciatION鉴赏桥、李鱓、高翔、边寿民,诗人赵虹、朱卉等人。
黄慎以精湛杰出的画艺,很快征服了扬州的知识界,震动了扬州画坛。
黄慎寓居扬州鬻画十二载,这十二年,他以“诗、书、画”三绝名噪大江南北。
无怪后人将他列入“扬州八怪”,因为他是扬州文化的结晶。
黄慎是中国画史上为数不多的全能画家之一,他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方面都各有其独创的成就。
黄慎是“扬州八怪”中杰出的人物画家,早年工笔人物,颇受名家上官周影响,中年后超脱传统,以狂草笔法写衣褶,泼墨劲扫,运笔凌厉,万象雄伟,自创一格,对后世人物画影响很大。
传世作品(仅列举3件有纪年的国家馆藏文物)有:34岁时所绘《人物图》册,真迹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38岁时所绘《仕女携琴图》轴,真迹现藏泰州市博物馆;80岁时所绘《麻姑图》轴,真迹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黄慎人物画赏析
黄慎人物画赏析黄慎的人物画成就最为突出,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也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多从民间生活取材,不少作品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民、渔民等下层人物形象。
其人物画多操大幅,用笔设色,泼辣大胆,于扑朔迷离中见出形象神韵。
他自己总结一生走过的道路,感慨地说到:'余自十四、五岁时便学画,而时时有鹘突于胸者,仰然思,恍然悟,慨然曰:'余画之不工,以余不读书之故。
’于是折节发愤,取毛诗、三礼、史汉、晋宋间文,杜韩五言诗及中晚唐诗,熟读精思膏以继晷,而又于昆虫草木四时推谢荣枯,历代制度衣冠礼器,细而致于夔蛇龙凤,调调刁刁,罔不穷厥形状,按其性情,豁然有得于心,应之于手,而后乃今始可心言画矣。
”可见一味追求笔墨技艺的形式语言,而忽略文化涵养的提升是不能成为一方名家的。
苏武牧羊图清代黄慎历代很多画家都画过“苏武牧羊”之一题材,此图黄慎用流畅的粗笔描写物形,深厚的用笔功力使其画面生机勃勃,诚是扬州画派中的人物画高手。
观花老人图清代黄慎画中绘一位老人盘腿坐地,白发长须,左手拈须,右手撑地。
正前方一细口直瓶子,瓶中两枝无叶花枝,枝头花朵绽放,从花形状看似乎是玉兰花。
老人双眼紧盯,认真赏花。
此幅人物衣纹,眉须极具书写性,为黄慎人物画精品。
捧梅图清代黄慎图绘一长须老者手捧花瓶,瓶中一枝腊梅,散发出悠悠香气,老人贴近花瓶,嗅着梅花香气,神情专注。
技法上,水墨绘老人和梅花,神情丰富,以粗笔寥寥数笔绘出衣袍的概貌,神似亦形似。
和靖爱梅图清代黄慎此幅绘“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在赏盆梅的情景。
一般作者画林和靖多将其置于梅林之中,此画另辟蹊径,于家中席地而赏,旁边的小僮乖巧之状,使诗人出世的情怀染上了世俗的外表,正是扬州画派趋于世俗的明证。
钟馗图清代黄慎钟馗是常见的人物画题材之一,古时有在端午挂钟馗像的习俗,图中钟馗金刚怒目,威风凛凛。
来蝠图清代黄慎“蝠”与“福”谐音,所在在花鸟画和人物画中,经常出现蝙蝠的题材。
《黄慎草书桃花源记》高清大图附释文
《黄慎草书桃花源记》高清大图附释文李如海附释文释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复行数十步,豁开朗。
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其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问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乃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觏往。
未果,寻病终。
遂无问津者。
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齐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人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取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以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观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励。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干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敝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乾隆甲申冬月录。
黄慎。
...................................................................................................附录:《黄慎草书桃花源记》简介黄慎(一六八七-一七七二),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子、东海布衣、七闽老画师等。
福建宁化人,终生布衣。
雍正间移居扬州。
黄慎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贫民之家。
父亲黄巨生乃一介书生,为谋生路,飘零异乡,客死洞庭。
扬州八怪黄慎作品欣赏(二)
扬州八怪黄慎作品欣赏(二)扬州八怪黄慎作品欣赏(二)檀溪跳马图狩猎图设色纸轴英雄聚会图镜心设色纸本风雪夜归人横幅 1761年作清波钓徙图此画人物衣纹作铁线描,连勾带染,洒脱随意,更加以草书之笔入画,极为自由流畅,属水墨大写意,仅于渔翁面部、手部略施淡赭。
黄慎的山水画,用笔简洁奔逸,潇洒有致,别具情韵。
草书雄劲飞扬,令人观之爽畅。
郑燮说他“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情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对黄慎的绘画艺术作了精辟的概括。
黄慎的绘画,着重于写意,描写对象不拘泥于形式。
簪花晋爵图设色绢本进爵图立轴商山四皓图 1752年作商山四皓图 1755年作老子出关 1725年作《老子出关图》作于雍正三年(1725年),时黄慎38岁,风格虽未尽脱上官周家数,但其立足现实主义题材,笔法遒健劲挺,画意酣畅淋漓,鲜明的个性已足见笔端。
在黄慎的所有绘画作品中,成就最高的是人物画。
他的人物画不但在扬州八怪中是佼佼者,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有很高地位。
在题材上,黄慎突破了传统中国人物画的取材范畴,大量描绘了当时社会下层人物如渔父、纤夫、乞儿、贫僧的形象。
在技艺上,黄慎克服了传统中国人物画的类型化缺点,而特别注重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
简炼、概括、含蓄,在造型、构图、立意上都显示出强烈的个性。
取材于现实又出于己意,既不同于天马行空式的“名士作风”,又不同于胶柱鼓瑟式的“工匠习气”。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黄氏是不多见的现实主义大师。
天官图立轴 1757年作焚香告天图立轴设色纸本黄瘿瓢画人物因太熟练而率意任性者多,此图一反常态,用笔命意皆凝重沉稳,处处可见其用心。
仕人举铜炉仰首告天,一鹤紧倚其前曲颈向地,童子抱琴前趋而後顾,其势一同而姿态各别,笔墨聚成一团而神气溢向四方,既生动又不疏散。
用笔亦顿挫有致,气畅力酣,无率略之病。
浓墨款字书於右上方,高低恰到好处,起了平衡画面的作用,於是满幅是画,空白处在在有物。
是其精作。
(未完,待续)。
黄慎花鸟画欣赏
黄慎花鸟画欣赏黄慎鹭鸶寿石立轴 136×65cm清黄慎双猫图【年代】清代【简介】纸本,设色,纵136.8厘米,横64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黄慎鹭鸶立轴 83×37.6cm黄慎芦鸭图立轴 69×40.5cm黄慎仙人拜石 58.5×36cm款识:谁怜瑶草自先春,得一东风立水滨。
湿透湘裙刚十幅,宓妃原是洛川神。
瘿瓢。
钤印:瘿瓢、黄慎鉴藏印:烟云堂、允斌鉴藏备注:徐允斌旧藏。
徐允斌,民国江苏南通大书画家、鉴藏家。
出版:《薛峰美术文集》P250,中国时代出版社,2006年。
黄慎鹭鸶立轴 125×57cm钤印:黄慎、瘿瓢款识:湘帘晓卷广陵烟,杨柳高枨大道边。
闲转春江看振鹭,一拳掸破千□天。
宁化黄慎。
黄慎(1687~约1770)天香图款识:才剪春风锦绣香,谁怜铁石是心肠。
知君不爱胭脂抹,早蘸徐妃半面妆。
瘿瓢子慎写。
钤印:黄慎(朱)瘿瓢(白)东海布衣(白)跋文:瘿瓢作人物山水皆精熟,所谓笔墨狼藉见功夫是也,然未免落野狐禅,其花卉则直入青藤白阳之室。
此幅尤为元着超超,直出白阳之上。
咸丰乙卯夏四月下澣,仙洲二兄大人出以见示,余玩之不忍释手,橅临数过毫无所得,因赘语而归之。
佛顶抛粪所不暇顾也。
张士保。
钤印:臣保(白)黄慎作品黄慎作品黄慎作品黄慎作品黄慎博古图立轴 88×34cm钤印:黄慎印、黄老款识:临水一枝春占早,照人千树雪同清。
黄慎。
黄慎(款)芦雁图立轴 123×43cm题识:芦荻萧萧忆昔时,六朝尘迹鸭鸥知。
画船载得雷塘雨,收拾湖山入小诗。
瘿瓢。
钤印:黄慎、瘿瓢藏印:徐佰郊家珍藏说明:徐伯郊旧藏。
黄慎一路荣华 55.5×48.5cm黄慎作品黄慎作品黄慎芦雁图立轴 110×50cm题识:卢荻萧萧忆昔时,六朝尘迹鸭鸥知。
画船载得雪塘雨,收拾湖山入小诗。
宁化瘿瓢子写。
钤印:黄慎、瘿瓢黄慎一路连科图立轴 123×55cm题识:寒衣欲寄厚装棉,节近重阳又一年。
名画欣赏|清·黄慎《漱石捧砚图》
名画欣赏|清·黄慎《漱石捧砚图》
《漱石捧砚图》轴,清,黄慎作,纸本,设色,纵85.2厘米,横35.8厘米。
本幅自题:“寫神不寫真,手持此結鄰,何處風流客,吾家大庋人。
爲漱石三阿弟圖照,愚兄慎。
”钤“黄慎”、“恭懋”印二方。
漱石是当时文园岡社的社长,一位布衣文人,此图画其捧砚侧身立像。
无背景衬托,由人物与款识组成简单而有意境的构图。
人物比例准确,设色淡雅,头部用淡墨勾勒轮廓,鬓鬚以干笔画出,面部以淡赭色烘染,笔简意赅,生动传神。
衣纹迅疾、流畅,用笔枯劲,顿挫有致,富有节奏感,以草书笔法画衣纹是黄慎的独创,自成一派。
此幅是他67岁左右在扬州结社雅集时的即兴之作,也是其画风成熟时期的佳品。
读黄慎《仕女图》册:独从淡简写妖娆
读黄慎《仕女图》册:独从淡简写妖娆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八十四岁高龄的福建宁化人黄慎卒于县城本宅。
(1)他曾两次寓居扬州,约有十七年的时间在扬州度过,(2)扬州成为了黄慎的“第二故乡”,是其真正意义上的“福地”。
从雍正二年甲辰(1724)夏,三十八岁的黄慎来到扬州,到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春,黄慎携家奉母回故乡福建宁化,是他第一次定寓扬州。
在这十年多的时间里,黄慎的个人绘画风格和绘画语言高度成熟。
黄慎以其职业画家扎实的绘画造型功底,掺以明代大写意的画法,进而以草书笔法入画,主动将弥漫于扬州地区的市民审美趣味融入到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中,形成了真正“雅俗具赏”的绘画面貌。
他以精湛书画技艺蜚声画苑,很快得到了扬州及其周边地区社会各阶层的接纳,不论是官绅商贾、走卒贩夫,还是文人士夫,均为其独具个人面貌的新异画风所吸引,黄慎一时名噪大江南北,可谓是“尺纸寸缣,世争宝之”。
这段时期是黄慎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是他绘画创作最为旺盛的时期,各类题材、多变画法、不同格调,均有作品展现,这是他一生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
我们这里看到的黄慎《仕女图》册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
仕女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作为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脉络和审美价值。
黄慎此册《仕女图》,几乎囊括了他笔下仕女的各种形态,画中所要表现的应是现实生活中女子的情境。
其主题迎合了当时仕女画发展的潮流。
从形象上看,图中描绘了八位纤弱清秀的女性形象,她们均是鹅蛋脸旁,细眼柳眉,眉若远黛,樱桃绛唇,身上的衣服也不复杂,眼神中传达出一种清淡悠闲的神情,纤纤玉手,肩若削成,腰若约素,纤影香痕,体格瘦削,一种“倚风娇无力”,“阴柔为美弱为用”,“脱去脂粉华靡之气”仍不失“静女悠闲之态”的美跃然纸上。
画中的仕女气质温文尔雅,神态安详,举止娴静,动作轻柔,仪态典雅,矜持含蓄,似有千般的怜爱,万般的柔情。
画家注重女性的外态和内韵的统一,使人物的姿态、动势等融在一起,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耐人寻味。
浅析黄慎风俗画《渔翁得利图》
浅析黄慎风俗画《渔翁得利图》□赵恒杰姜永帅摘要:清代中期,扬州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风俗画的具体含义也发生了改变。
该文分析黄慎风俗画《渔翁得利图》的具体功用,探索美术史的研究中渔翁形象的演变,讨论扬州市民阶层的审美风尚和时令画迎合社会民众的祈福心理,指出黄慎的创作心理。
关键词:渔翁得利图黄慎风俗画《渔翁得利图》轴(图1为纸本,淡设色,纵134.2cm、横71.3cm,现藏镇江市博物馆。
画面署款“雍正十二年长至日闽中黄慎写”,铃“黄慎”与“恭寿”两印,这是黄慎在中年画风成熟期所作。
此画描绘了一渔翁、一孩童。
画面中的孩童头扎小辫,身穿长衫,项挂玉佩,手拿一纺轮,并面对渔翁专心注视着刚刚上钩的大鱼。
老渔翁头戴破斗笠,身穿短衫,腰间挂着一个鱼篓,正将手中刚刚打上来的鳜鱼拿给孩童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画家不仅巧妙地捕捉到鱼上钩给渔夫带来的喜悦,而且通过渔夫与孩童之间的互动传达出生活中的趣味。
黄慎(1687—1770?)初名盛,字恭寿,一字恭懋、躬懋、菊壮,号瘻瓢子,别号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工诗文,擅书画,以人物画见长。
“舟子渔人”是黄慎作品题材步入成熟的表现之一。
除“舟子渔人”,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仕女文人、流民乞丐等都是黄慎乐于入画的题材。
一、《渔翁得利图》中“渔翁”含义的转变“屈原既放……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与屈原的对话"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初步界定了渔翁豁达淡泊的处世哲学[1”两宋时期,传世绘画中的渔翁形象逐渐增多”李成《寒林渔夫图》(传)、屈鼎《夏山图》等作品中出现了各种渔翁形象,以生动的表情巧妙地迎合了画面和画题的需要,既符合北宋宏伟山水画的特征,又增加了画面的趣味”以南宋马远《秋江渔隐图》(图2)为例,正如高居翰所说:“(马远)他比任何一个画家更能创作出这种具有静谧、迟暮和怀旧感的归隐模式。
更无真相有真魂——黄慎人物、山水、花鸟图
AppreciatION 鉴赏·墨彩黄慎,字躬懋、恭懋、恭寿、菊庄,号瘿瓢,又称东海布衣。
福建宁化人,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黄慎的卒年有不同的说法,依陈寿祺《福建通志》载,他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终年80岁。
但还有一种说法,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84岁时尚在,卒年不详。
黄慎自幼丧父,一生为平民,学画、作画、鬻画,以画为业,以画谋生。
其艺术生涯自16岁学艺开始至84岁计60余年,画作多在33岁至80岁的40多年期间。
他从一个普通画工成长为一位艺术大家,从一个底层平民发展成为一代名师。
黄慎与金农、汪士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并称为“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指扬州地区的“丑八怪”。
由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且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真实和现实,他们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
这种行为使得统治者的利益受损,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
“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说法更无真相有真魂——黄慎人物、山水、花鸟图许小丽图1编辑|屈梦夏820481337@AppreciatION 鉴赏·墨彩也不一。
有人认为他们为人怪,从实际看,并不如此。
“八怪”本身经历坎坷,他们有着不平之气,有无限激愤,对贫民阶层深表同情。
他们凭着知识分子敏锐的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
这类事在中国历史上虽不少见,但也不多见,人们以“怪”来看待,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黄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初随上官周学画,后离家出游,曾多次在扬州卖画。
黄慎的人物绘画题材广泛,他最大的特点是将草书入画。
他的成绩受到他的老师上官周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他说:“吾门有黄生,犹右军之后有鲁公也。
”而在黄慎的人物画中,也有不少描绘下层社会、贫苦人民的题材。
黄慎麻姑献寿图真赝鉴赏
黄慎麻姑献寿图真赝鉴赏黄慎(1687-1770),扬州八怪之一,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
原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
黄慎是福建宁化人。
他幼丧父,16岁开始,即以卖画为生,奉养母亲。
黄慎起初随上官周学画,后离家出游,曾多次在扬州卖画。
初到扬州才十八九岁,无所依凭,只能寄身萧寺,白天画画,夜里没钱买蜡烛,只好在佛前常明灯下读书。
成年后其艺既擅,出游豫章,历吴、越,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年,32岁)再至扬州鬻画,时人争相迎接,奉为上宾。
雍正五年(一七二七,40岁)以母垂老,不欲远离,于是定居扬州,又三年乃返闽,郑燮曾经赠别以诗。
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年八十二,尚作花卉册。
黄慎年轻时画画,明明技法比别人高超,但总是没有别人卖得好,价格上不去。
他母亲一次提醒说,“儿为是,良非得已。
然吾闻此事,非薰习诗书,有士夫气韵,一画工伎俩耳。
”,意思是,画画谋生是迫不得已的事,如果不读书,境界上不去,只能是永不出头的画工。
这话对黄慎触动很深,明白了只有饱读诗书,将诗歌的意境融入绘画之中,才能登堂入室。
于是一改沉迷画技的习惯,跑到深山古寺里发奋读书。
想到深山古寺,可能大家都有“兰若寺”的印象,古代这个地方确实恐怖,别说四大金刚面貌狰狞,光是豺狼虎豹也能吓死人。
黄慎可不是一般人,胆气豪情都非同小可,“十年容类打包僧,无怪秋霜两鬓髡。
历尽南朝多少寺,读书频借佛龛灯。
”他这十年下来,古书读了很多,“别向诗中开世界,长从意外到云霄”。
三百年来的画家,能称得上诗书画三绝的很少。
黄慎写的诗,用典玄远,境界高逸,辞藻古雅,画史上绝无仅有。
黄慎工草书,法怀素。
画人物,多取神仙故事为题材。
初学上官周,以工笔出名。
后来用狂草笔法作画,成为国画一绝。
他的书画笔姿放纵,气象雄伟,深入古法,但也偶有笔过伤韵的。
黄慎所作山水、花鸟,得荒率之意致。
所画多历史人物、佛道、樵夫渔父,早年工细,后参以怀素草书笔法,所作人物用笔粗犷,顿挫转折,纵横排奡,气象雄伟。
清代画家黄慎和他的《渔归》图
清代画家黄慎和他的《渔归》图李万才黄慎,字恭懋、号瘿瓢,福建宁化人。
自幼爱作画、刻苦自学,后来,以草书入画,成为清代“扬州画派”的一位有代表性的画家。
他艺术造诣很深,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工笔写意无所不精,是一位诗、书、画艺术修养全面的名家。
“扬州画派”是清代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支很有朝气的流派。
其主要成员世称“扬州八怪”。
他们的艺术风格不拘成法,敢于创新,反对宫廷正统派的临摹、仿照,因之政治上受到排挤,艺术上被视为异端。
扬州画派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及其高度的艺术成就,使她在中国近代画坛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黄慎出身贫寒,一生以卖画为业,曾几次到扬州卖画。
中年时才寓居扬州。
他热爱劳动人民,不少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描绘了纤夫、渔民、流民、乞丐等下层人民的形象。
扬州博物馆馆藏的《渔归》图就是黄慎留下的一件反映作者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的重要作品。
《渔归》图,纸本,系粗笔设色山水。
有草书题跋,题为:“杨柳毵毵(san音三,毛发或枝条细长的样子)曲曲村,沧浪唱罢又黄昏。
忘言自是芦中叟,买酒还招楚客魂。
荡破水云归钓艇,飞空萝月挂江门。
不知何处有耕凿,天汉为家认故园。
”落款为:“瘿瓢子写”。
有印两方,一方印文模糊不可辨认,一方为篆刻阴文“瘿瓢”两字。
这幅画生动的描绘了渔民捕鱼归去的情景。
画幅近处是几株“毵毵”的柳树,树叶落尽,已是深秋时节:画幅中心大片的露白,表现了茫茫的大江.右边耸立着险峻、奇峭的山岩,使得大江更为壮阔。
整个环境给人以荒凉之感。
然而,在这茫茫的江际中,画家突出地描绘了两只生气勃勃、丰收而归的渔船。
渔民们一面撑船摆舵,向着目的地行进,一面喜笑颜开地注视着收获的成果。
两只渔船突然打破宁静的气氛,出现在画幅的巾心,给人留下极为难忘的印象。
在这里,作者细腻地描绘了渔民终年劳累的眉眼和健朗的身躯,表现渔民勤劳、朴实的性格;渔民们在急流滚滚的大江中紧张而又协调的动作,表现渔民以“天汉为家”的壮阔胸怀。
对齐白石影响最大的画家——“扬州八怪”黄慎绘画雅赏
对齐白石影响最大的画家——“扬州八怪”黄慎绘画雅赏黄慎(公元1687—1766年),字恭懋,后改字恭寿、菊庄,号瘿瓢子,又称东海布衣。
原籍福建宁化,后长期寓居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
黄慎出身平民,幼年丧父,家境贫苦。
他曾有诗描述自己的生活说:“我年一十四,两妹相继殇。
幼弟在襁褓,失乳兼绝粮。
”为寻找生活的出路,刻苦学习,立志于画,以卖画维持全家生计。
闻诗人张钦“诗中有画”语,遂学诗。
又从上官周学工笔画。
他苦读苦学,“昼为画,夜无所得蜡,从佛殿光明灯读书其下”。
住在寺院中,白天作画,夜晚借佛堂的灯光读书。
“十年容类打包僧,无怪秋霜两鬓鬅;历尽南朝多少寺,读书频借佛龛灯。
”就是对他自己这段生活的描绘。
而这段生活给了他增长见识、体察民情、开拓胸襟的机会,对他以后的创作,特别是人物画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他在扬州生活了30余年。
先寄居在平山麓下李氏园、友人杨倬云的刻竹草堂,而后又搬至广储门外美成草堂,经常与郑燮、李鱓等人切磋书画。
黄慎的画由工笔而写生,其书由真楷而行草,复以狂草入画,又以画入书,以诗入画,诗书画相益相济,自成一格,人称“三绝”,一时倾动大江南北,大受欢迎,可谓“持缣素造门者无虚日”,达官贵人“争迎致之”。
他一生十分高产,现存作品中人物画比重比较大。
其人物画在吸收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用笔放纵率直,极具个性风貌,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对清末海上画派乃至近现代诸家都有影响力。
尤其是对齐白石影响极大。
齐白石到北京开启职业画家生活,在北京看到黄慎的画作后深受其触动,齐白石在日记中:“此人真迹余初见也。
此老笔墨放纵,近于荒唐,郊之余画太工致刻板耳。
老来事业转荒唐。
还特意在“老来事业转荒唐”之后,用篆书缓慢写下“业”“慌”二字,这种现象在齐白石日记手稿之中是极为罕见的。
而且在观看黄慎画作第二天,齐白石又表示了强烈的变法决心:“余昨在黄镜人处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今大变。
扬州八怪之黄慎书法10幅:疏景横斜,苍藤盘结,字中有画!
扬州八怪之黄慎书法10幅:疏景横斜,苍藤盘结,字中有
画!
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
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扬州八怪之一。
黄慎擅草书,书法学'二王',更得怀素笔意,从章草脱化而出,其栖劲运笔亦用于绘画之中,故画面多干枯、飞白和迅疾之迹,黄慎的草书,点画纷披,散而序,评者说它象疏景横斜,苍藤盘结,具有'字中有画'之趣,他的书法出于章草,颇难认识,故而仿效者不多,但他不趋时尚,敢于标新立异。
他的草书不昧古法,又难辨古人踪迹,不强调章法的疏密聚散,而以方折顿挫的笔法,忽断忽连,顾盼呼应,凸显铿锵有声的点画节奏感,呈现一幅落英缤纷珠丸跳荡逸趣迭生的画面感。
511L清黄慎《清波钓徙图》大图鉴赏
511L清黄慎《清波钓徙图》大图鉴赏
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与人类相伴而生,它忠实地记录着人的情感,心理和行为。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最珍贵最辉煌的艺术遗产。
它是历朝历代绘画巨匠们将心血和生命融入构图、形象和色彩中创造出来的,当我们走进这座如梦似幻的美的殿堂,领略它那博大精深、色彩斑斓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景观时,既可增长知识,提高品味,感之美的真谛,又可陶冶情操,修养身心,获得美的享受。
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笔、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并辅以独特的工艺进行装裱。
《中国传世名画全集》把中国五千年的艺术精品佳作都收入其中,逼真、真实地展现了名家名作,将其收藏,观摹学习、卧游赏玩,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品位与素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示出其鉴赏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及收藏价值。
511 《清波钓徙图》
清黄慎纸本设色纵62.6厘米横33.4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黄慎的山水画,用笔简洁奔逸,潇洒有致,别具情韵。
草书雄劲飞扬,令人观之爽畅。
郑燮说他“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情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对黄慎的绘画艺术作了精辟的概括。
黄慎的绘画,着重于写意,描写对象不拘泥于形式。
此画人物衣纹作铁线描,连勾带染,洒脱随意,更加以草书之笔入画,极为自由流畅,属水墨大写意,仅于渔翁面部、手部略施淡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慎书画作品赏析黄慎(1687-1766),清代著名画家,字恭懋,后已改字恭寿、菊庄,号瘿瓢,又称东海布衣。
福建宁化人。
幼家贫,后长期寓居扬州,卖画为生。
读书常有古庙佛殿的长明粉下。
初师上官周,学工细人物山水。
后变化为粗笔挥写,以简驭繁,气势雄伟,笔意纵横,于粗犷中见粗炼。
他拟定民人物除历史故事、神仙佛像之外,多从民民间生活取材,常画劳动人民的形象。
专画流丐、纤夫、渔民等,往往只用寥寥数笔,便能形神兼备。
写山水、花鸟、虫鱼等,也无不工妙。
为“扬州八怪”之一。
他工草书,师法二王,出神入化,有崩岩坠石之奇、鸾舞蛇惊之势。
他善用破毫秃笔,放纵而又严谨,曾写对联一副:“别向诗中开世界,长从意外到云霄”。
其诗亦佳,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其代表作有:《八仙星聚图》、《啮榴戏婴图》、《商山四皓图》、《关山风雪图》、《沧波钓叟图》、《东山觞咏图》、《天砚图》、《老翁击图》、《山谷听琴图》等。
有《蛟湖诗草》。
1.携琴访友图立轴纸本设色上海博物馆藏此图写城关外,崦岩绝蛾,左右对峙,山下道坦处,有三位骑驴缓行的老人,仆人肩背囊琴相随,寻视访友,情意甚殷。
在百年老树环绕处,有静室明轩,幽雅宜人。
正等侯来客,内外呼应。
置陈布局,精心铺排,主次分明。
茅屋、古树、老翁,勾点精到,山崖城关,笔墨概括简练,笔触泼辣粗放。
撷取人物神态驾轻就熟,功力坚深。
2.湖亭秋兴图立轴纸本设色南京博物馆藏图中山石岐蹭,古树苍郁,湖水微波,亭内外人物形神皆备,各具情态,笔黑清润沉静3. 闽峤雪梅图此山水册是黄慎为山东诸城王相所作诗书画合壁册。
其二为《闽峤雪梅》,悬崖陡壁,崖下溪右侧古寺殿宇耸出;近处坡石磊磊,溪深水静;崖头溪边山梅盛开,一叟携童子骑驴过桥。
空白处以淡墨烘地,梅杪、寺垣用浅绛点染,在一片茫茫中,红梅斗雪怒放,与古庙红垣相映成趣,写尽江南早春雪梅诱人景色。
画家以草书笔法入画,行笔迅疾,笔锋跳跃,抑扬顿挫,苍劲沉雄,诚如《国朝书画家笔录》所说,“笔意排奡,气象雄浑”,饶有古趣。
上题《闽峤雪梅》诗,落款题“乾隆五年六月写鄞江郡齐宁化黄慎”。
下钤“黄慎”朱白文联珠印。
黄慎时年五十四岁。
4. 雪山行旅图立轴黄慎是扬州八家之一,为扬州画派中的重要画家,门生较多,对后世写意人物画影响很大。
画面描绘的是隆冬季节的雪景,画面左侧数棵古木拔地而起,虽然枝干上压满积雪,但似乎有一种毫不屈服的神气,几根老藤挂满了冰霜,从树枝下垂,几与桥上骑驴老者相齐。
背景的远山、田野,仍冰雪一片,一位老者骑着毛驴,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面部在胡须的装饰下,神情肃目自然。
毛驴健壮,两耳直竖,低首听从主人使唤。
后随一行人,戴方巾,肩扛梅枝,踏着覆满冰雪的雪地,两人满面红光,好像对这严寒的冰雪天景和蒙蒙的远山毫不畏惧。
由于黄慎对大自然有独到的观察能力,能适时地把握住特定的感情和变化多端的景色,使画面富含情趣,他的山水人物画中,画雪的题材很多,它最能代表黄慎思想的高尚境界。
《雪山行旅图》的立意、构图和用墨都有新意,是黄慎的最佳代表作之一。
在绘画艺术上黄慎十分全面,他最大的特点是将草书入画。
此幅《雪山行旅图》就是将草书入画的典型代表,此画中人物的衣纹均施淡墨、着淡色,衣纹勾勒清晰、生动活泼,突出了他以草书入画的特点,此图不失为其此类题材中的佳作。
6.清波钓徙图此画人物衣纹作铁线描,连勾带染,洒脱随意,更加以草书之笔入画,极为自由流畅,属水墨大写意,仅于渔翁面部、手部略施淡赭。
黄慎的山水画,用笔简洁奔逸,潇洒有致,别具情韵。
草书雄劲飞扬,令人观之爽畅。
郑燮说他“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情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对黄慎的绘画艺术作了精辟的概括。
黄慎的绘画,着重于写意,描写对象不拘泥于形式。
7. 卖药翁黄慎画风魄力雄伟,格调绝俗,构思慎密,布局讲究,运笔设色鲜艳,立意走势新颖,被誉诗、书、画“三绝”。
黄慎擅长人物、山水和花鸟,其中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他的作品多为神仙故事和历史人物,也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形象。
他善于从民间生活取材,塑造神话故事的作品用笔设色泼辣大胆,于迷离扑朔中见形象神韵。
用笔迅疾,人物轩昂、富有气势,为其成熟后的代表画风。
他的创作虽“不以山水名”,但山水画有一定的造诣,大幅和小景都各尽其妙,很多作品中黄慎都将诗、书、画、印紧密的配合在一起,自然贴切,独具韵味。
黄慎的人物画,以草书入画,破毫秃颖,化联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宕奇肆。
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
黄慎曾出游豫章(今南昌),遍历吴、越。
他的成绩受到他的老师上官周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他说:“吾门有黄生,犹右军之后有鲁公也”。
郑板桥为诗赠之:“家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涯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外,更无真相有真魂。
”8. 二仙图立轴黄慎其画早年师法上官周,多作工笔。
中年以后变为粗笔挥写,笔意纵横跌宕,画风泼辣,于粗犷中见精炼,放纵中有严谨。
擅长人物、山水、花鸟,以人物画最为突出,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亦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
黄慎是扬州八家之一,为扬州画派中的重要画家,门生较多,对后世写意人物画影响很大。
一生不仕。
著有《蛟湖诗草》传世。
画面不设背景,着意突出,人物,同时通过款识书法,共同构成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构图。
人物头部用淡墨勾勒轮廓,再以淡赭色烘染面部,鬓须以干笔画出,笔简意赅,生动传神。
衣纹迅疾流畅,用笔枯劲,顿挫有致,富有节奏感,以草书笔法画衣纹是黄慎的独创,自成一派。
9.品砚图黄慎(1687—1768),是活跃于清代康、雍、干三朝画坛的“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福建宁化人。
字公茂,或公懋、躬懋、恭懋,别号瘿瓢山人,又有瘿瓢、瘿胞、瘿瓢老人等号。
因终身布衣,自称“东海布衣”。
黄慎在家乡随从父亲接受启蒙教育。
父亲在黄慎幼年时代飘零外乡死去。
后黄慎苦读成材,靠卖画来养家糊口,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
据清代清凉道人《听雨轩笔记》记载,黄慎少年时跟随同郡乡人上官周学画。
上官周擅长工笔人物,有着极为严谨的现实主义精神。
黄慎在上官周的指导下,为其后来的人物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年时期的黄慎曾经离乡10年,远游江南各地,借住在寺院中,白天画画,晚上借佛前明灯读书。
云游生活虽然艰苦,但它对黄慎扩大见闻,增加知识,深入观察当时的社会生活起了重要作用,对他后来的创作(特别是人物画创作)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他还苦心练习书法,上追钟繇和二王,兼学唐代诸位名家,为绘画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
黄慎的人物画的成就不仅表现在他的工笔人物,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人物画工写兼备,尤以写意人物的成就为杰出。
如果说,工笔人物画是黄慎早期绘画的擅长,那么随着黄慎在扬州生活卖画的时间推移,画艺的不断精进,他的画风也有所转变,另一种风格的人物画开始突出,兼工带写,放纵写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写意人物画中,他创造性地把草书运笔用到了人物画的线描中,极富节奏感和浓淡变化韵律的草书书法形式被演化为一种表现人物的线描,因此被人们誉为“草书入画”第一人,成为黄慎人物画的一个突出成就。
此幅黄慎款的人物画,描绘了一位老人赏砚的场面。
老人饱经风霜,头发稀疏,皱纹密布,眼睛紧紧注视着手中的砚台,嘴角微微上扬,心中的欣喜、珍视之情溢于言表。
黄慎笔下的人物,多为普通人物,他通过高超的技巧和多年的贫苦生活体悟,将他们的形象塑造得鲜活而生动。
画中人物头部刻画得异常精彩,顿挫变化的草书线条,毋须烘染便已产生脑颅圆浑的立体感,淡墨散锋勾出银须,漫不经心的碎笔与墨点形成皮肤的皱折与老人斑,瞳孔的焦墨随意酣畅。
又按照衣纹和形体变化,先以淡墨连勾带染,再以浓墨补笔,他脱离了线描表现衣纹结构的樊篱,无须笔笔有交代,只要有个整体感觉即可,以势取胜,将草书笔意完美地融合到了画面之中,与他著名的《渔父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画面左上角画家题跋中“黑光漂沫岂污白,千年莹润还瑶琨”一句,准确地道出了这幅画的深刻思想内涵。
黄慎生活的年代,正值雍正乾隆时期所谓的“盛世”,这种封建末世的繁荣表像下,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崩离析和下层民众生活的苦不堪言。
黄慎一生奔波卖画,对下层民众的生活深有体会,他不与其它歌颂太平的文人同流,曾写诗尖锐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和黑暗。
这幅《品砚图》,以砚喻人,表现其不为世俗所污,保持内心的高洁,也是画家本人性情的真实写照。
10. 柳塘双鹭图黄慎以狂草笔法入画而自创粗笔写意风格,作品具有笔姿放纵、气象雄伟的特点。
其绘画不拘泥于物象的形迹,擅以夸饰性的笔法表现“不似之似”的抽象美,笔墨简洁粗犷,形简而意真,形成了雄放简阔、朴拙大度的自家风貌。
黄慎对自己的绘画常分类自评,将最得意的作品题以诗文,次者则识以岁月,再次者只署“瘿瓢”二字。
这幅《柳塘双鹭图》中有黄慎自题的七言诗一首,并具名款,应是他的得意之作。
图中绘垂柳依依、双鹭觅食,展现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几株柳树从画面右侧斜伸入画,树干交错,极富形式美感。
柔软的柳枝轻盈地飘垂下来,疏落的柳叶上淡淡的绿意为画面营造出春的气息。
两只白鹭相向而立,在池塘中聚精会神地觅食,与斜欹的柳树相映成趣。
春柳扶疏,白鹭相伴,虽物象简单却极富情致。
观其构图,画面除了柳树、双鹭之外,其余不着墨迹,明确了“柳塘双鹭”的主题。
柳树从画面右侧斜势写出,突出了构图的灵巧。
疏密错落的柳条占据画幅的上半部分,两只白鹭填补了画面下部的余空。
因此,画中虽物象不多,但仍显得充盈而丰满。
画面中没有远景的铺陈,空白的背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也许是满池的春水,也许是水天一色的景象……画幅左侧的题诗巧妙地解决了由于柳树墨色过于浓重而重心偏移的问题。
观其技法,此图以墨笔绘之,逸笔草草,略施丹粉,笔墨洗练劲爽、纵横恣肆,勾斫、点染似在不经意间。
画柳树如作草书,笔墨酣畅淋漓:黄慎以几抹浓重的墨笔写出柳树的造型,树干一笔贯之,气贯而力足。
在迅捷、劲利的笔法中,墨韵的干湿、浓淡兼备。
树干下几笔浓重的墨点抽象地表现出更为丰富的细节:或许是柳树的根系,或许是池边湿润的泥土,或许是一些杂草……画家用浓淡相宜的线条勾勒柳枝,柳叶以淡墨写出,并施以绿色点染,色调清新淡雅。
双鹭的笔法更为简洁,虽寥寥数笔,但形神俱妙。
画家用精练的线条概括地勾画出双鹭的造型、态势。
根据鹭鸟的结构,墨色或浓或淡,线条或粗或细,行笔或迅疾、或迟缓。
这种勾线方法加之粗笔重墨突出的双鹭的喙和腿部,巧妙地烘托出鹭鸟的白色身躯,即使不用白粉渲染,也能使人联想到白鹭雪白的毛羽。
鹭腿只画了一部分,在下方以淡墨色勾出几条水纹,寥寥几笔,便可使观者自然地联想到双鹭脚下清浅的池水。
整幅画章法简洁,意到笔精,神韵飘洒,极富艺术情趣。
画面再配以行笔迅捷的书法题款,使人倍觉画家作画时的纵情恣肆、挥洒自如。
难怪郑板桥这样评价其绘画:“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