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新闻语言中引用古典诗词的频率和作用分析
《 农 民 日报 》2 0 0 7 年_篇报道安徽名茶 “ 敬亭绿雪 ” 的新 闻中直接引用诗词。… “ 绿雪 ”产于宣城县敬亭 山, 唐 朝 著 名 诗 人 李 白有 诗 咏赞 此 山 : 众鸟高飞尽 , 孤 云 独 去 闲 。相 看 两 不 厌 , 只 有 敬 亭 山。 ”在 文 中 引用 了李 白 的名 句, 只字 未提 “ 静”字, 却达 到令 读者 真 切地 感受 到清 幽 自 然 风 景 的效 果 , 并对 诗 人 的情 感 产 生 共 鸣 。诗人 深 情 地凝 望 着敬 亭 山 , 而敬 亭 山也在 默 默地 凝视 着诗 人 , 山与人 仿佛 幅 风 景 画卷 中紧 紧联 系 的 整体 , 不 可分 割 。 山成 为 诗人 最亲密的朋友 , 可以读懂诗人那一颗不为外人理解的内心。 试想 , 在 秀丽 空灵 的敬 亭 山 , 沏一 壶上 好 的 “ 敬 亭 绿雪 ” , 捧 本李 白的诗集 , 那 一 份平 淡与 恬静 的美 , 使人 向往 。
教研 前沿
新 闻语 言 中引 用 古 典 诗 词 的频 率 和 作 用 分 析
周 必 正 ( 天津外 国语大学 ,天津 3 0 0 2 0 4)
摘 要: 江山代有 才人 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自古 以来, 各朝代的诗人 , 留下了许 多不朽的诗歌, 具有永恒的 魅力 , 成 为 我们 的 文化遗 产 和精神 财 富 。特 别是 其 中一 些脍 炙人 1 : 7 的名 句 , 是 我 们在 新 闻写作 中遇到 难 以描 述 的 景 物 和难 以表 露 的情 感 时的 “ 稻草” 。 关键词: 新 闻语 言 ; 古典 诗词 ; 频率 ; 作用 中 图分 类 号 :G2 1 0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8 8 8 3( 2 0 1 5)2 0 — 0 1 8 0 — 01
巧用古诗词制作新闻标题
巧用古诗词制作新闻标题作者:何美玉来源:《新闻世界》2009年第12期【摘要】如何把标题做得诱人传神,令读者一见钟情?笔者认为,新闻标题制作,恰当引用、翻新、借助于古诗词的点化,能为报纸增添文采,使文章顿然生辉,既满足了读者的新闻欲,又能勾起读者的欣赏欲。
【关键词】新闻标题古诗词创新运用新闻标题是以最少的字说最多的话,以最简洁的字说最重要的事,以最动人的修辞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标题如消息的眼睛,最能传神。
方寸之地气象万千。
标题的创作,恰当的引用、翻新、借助于古诗词的点化,不但为报纸增添文采,而且使文章顿然生辉。
一、现状——报纸面对的生存环境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辞海》中解释,题是额,目是眼睛。
题目在报纸上的地位和作用,就像人的额头那样显著,眼睛那样传神,所以,新闻标题常被称为新闻的“眼睛”。
传神而富有魅力的“眼睛”,则可以在一暼之间,拨动读者心弦,像磁石一样吸引人们爱不释手地去读完全文①。
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读者看报时间有限,不可能把一张报纸从头看到尾。
据盖洛普一项联合调查,进入“快餐”文化时代的受众往往通过浏览标题来决定是否要阅读这则消息。
参与调查的读者们阅读过56%的标题,只读过25%的新闻报道正文。
而国内受众看新闻只阅读标题的比例则高达80%,而详细看新闻的比例则不到5%。
人类已经步入信息社会,新闻传播工具并非只有报纸。
多样化标题的出现,是报业改革、竞争与发展的结果。
面对浩瀚的信息源,好标题就成为吸引眼球的关键。
标题形成了强势,整篇新闻就会跃然而出。
二、效果——古诗入题意象新在新闻事实和语言环境确定的情况下,不同的语言表达往往会有截然不同的阅读效果。
我国的诗词流传久远,古诗词更以其深邃的意境之美深入读者的灵魂。
运用诗词制作标题就是一种常见手法。
古诗词在标题中的应用,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引用、仿拟、化用。
(一)引用古诗词1、车辚辚马萧萧凯歌贯云霄(引题)最可爱的人回来了(主题)(195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这则标题,把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凯旋归国的威风凛凛的情景烘托出来了。
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中的应用
作用。 我 国是 诗 词 的 国度 ,诗 歌 艺术 源远 流 长 , 早 在 两 干 四
运 用 诗 词 制 作 新 闻标 题 的 基本 要 求 古典诗词 时代久远 ,有的跨越 了十 几个 世纪 ,其 中颇
一
情, 【 不。 1 ( 三 )尽 量 用做 主标 以 引人 注 目
主标是新闻标题 中的核 心部分 ,说明新闻中最重 要或 最 引人注意的事实和思想 ,它在整个标题中所用的字号最 大 ,居于最显著的位置。把形象生动的古典诗词作 为使用 大字号 的主标 ,读 者一打 开报纸就能发现 ,使其产生 强烈 的视觉冲激 。《 酒 香也怕巷子 深》这一标题 ,让 读者一看 便 明知题 文之意 ,比用 白话 要精妙得多。古典诗 词作 为新 闻标题 的主标 ,能够大大增强新闻标题 的审美价值 ,强化 新闻标题 的传 播力度 。辅题 引用古典诗词屡 见不鲜 ,可以 增 加情 趣等 ,但发挥的作 用不如作 为主标 大。而 以古典诗 词 的名句作 为主标 ,引用比辅 题难 度大 ,要求高,产生的
、
多古今词意 已不尽相 同 ,况且 我们今 天选择 使用 ,并不完 全了解其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所处的环境、创作的动 因 等 等 ,粗 枝 大 叶地 引 用 ,便 有 可 能 出 现偏 差 、 不 当 和 以 讹
效果 ,在 版面上 发挥 的作用 ,对读 者 的感 染 力和 影 响程
度 ,是 辅题 所 不 能相 提并 论 的。 ( 四 )注 意 诗 词 外 延 内涵 的 准确 无误 有 的 诗 词 名 句 外 延 较 大 ,若 把 握 不 住 ,会 使 标题 的含 意超 出新闻作品内容的范围。标题 大得像珠穆朗玛峰,内
古典诗词在新闻写作中的妙用
中 国科 学 院 院士 、原 华 中 理 工大 学 杨 叔 子教 授 年 逾 六
句 ,仍 奋 战 在 教学 、科 研 第 一 线 ,为 祖 国培 养人 才 和 科 研
别行政 区临时立法会诞生( ) , 副 ” 以李 白《 早发白帝城 》 中的
名 句 入题 。形 象 地 说 明 了香 港特 别 行 政 区 临 时 立 法 会 诞 生
《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 的 诗 句 :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 , 光 映 中 “ 风
亲 手 架 起 来 的使 天 堑 变 通 途 的 金桥 ,奔 向 那 美 好 光 明 的 彼
岸。
4 交待 新 闻背 景 . 下 生情 . 笔
不 与 四 时 同 , 天 莲 叶 无 穷 碧 , 日荷 花 别 样 红 ” 从 中 得 到 接 映 ,
应 天 上 有 . 间 难得 几 回 闻 ” 诗 句 , 高度 评 价 了 “ 路 花 人 的 既 丝
体 内容 更 为充 实 丰满 ,主 题 更 为 鲜 明 突 出 ,为 新 闻 增 色 添
彩 。 曾 获得 全 国 好新 闻 作 品奖 的消 息 《 如 长江 大 桥 上车 水 马 龙 》 是 新华 社 15 , 9 7年 l O月 1 6日发 自 武汉 的 电讯 稿 。 息 消
不 绝 的 行 人 。 者 在 消 息 主 体记 叙这 一事 实 时 , 到好 处 地 记 恰 写 道 :今 天 的长 江 江 面 上 ,再 也 不 是 唐 代 诗 人 李 白所 说 的 “ 白浪 如 山那 可 渡 。 风 愁 煞 峭 帆 人 ” 那 番 情景 了 。 狂 的 这 一 诗 词 名 句 引 自李 白青 年 时 期 顺 长 江 漫 游 时 所 作 的 《 江词 》 当时 , 自在 横 江 浦 ( 徽 和 县境 内 一段 江 面 ) 横 。 李 安 遇
诗运转关背景下陶渊明诗歌叙事功能研究
、
为什 么要研 究 陶诗 的叙 事 功能
为 “ 正 是 陶渊 明个 人 的声 音 ,复 活 了古 代 的抒 情
学界对陶诗艺术风格的分析历来偏重其抒 情 性 ,可是 我们 通 读 陶诗 却 发 现 其 作 品并 不 全 是 抒
情 诗 ,也 含有 大量叙 事 内容 。对 此 前 人 早 有评 论 ,
的论著 中 ,大都 偏 向于研 究 陶诗 的抒情 性 。
《 圆圆曲》 和朱彝尊 的 《 风怀二百韵》 等等 ,中 国文 学 史 不 难 勾 勒 出 一 条 叙 事 诗 发 展 演 变 的 线
索。 [
海外学者孙康宜在 8 O年代 出版的著作 中,认
从中可以看出 ,董乃斌先生所认可的叙事诗 ,
其他具有明确时间概念的诗歌题目如枟葵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始春怀古田舍诗二首枠枟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枠枟庚戊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枠中还有些诗题虽没有明确时间概念但都跟诗歌内容存在直接联系仅凭题目也能大致了解诗歌创作内容枟还旧居诗枠枟乞食诗枠陶诗中的这些诗题不再具有类型化和抽象概括的特点而是具有现代新闻标题的写实风格诗歌题目从无题到乐谱式的汉乐府旧题转变为文陶渊明的主动制题意识相当明确创新性强在文人诗发展中有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这种拟题方式对唐代杜甫陶诗中的叙事语言更有文采跟东晋以前的乐府诗叙事相比陶诗的叙事语言显得更加精致选词炼句对仗工整形象鲜明
9 8 . 2 6 % 。
顾及作者 的全人 ,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这才 较 为确 凿 ,要 不 然 ,是 近 乎 说 梦 的 。 ” 对 于 陶 渊
诗 ,宣告了他对一个多世纪 以来在文学 界 占统 治 地 位 的那种 哲 理 诗 歌模 式 的 背离 。 ” 国内 学 者 张
可 礼先 生在 2 0 0 1年 《 东 晋文艺 综合研 究 》 一 书 中
古典诗词与当代社会生活
李敬一教授的讲课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列举大量中国古典诗词,畅谈了古典诗词与当代人才的人文素养关系,李教授认为,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一张精美的文化名片,我们应当珍惜、应当认真地继承,古典诗词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它在不同的领域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古典诗词,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得到享受,并且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与实际工作能力。
5月15下午,宁波市图书馆报告厅内气氛热烈、诗情激荡。
百家讲坛特约主讲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敬一教授应邀做客“天一讲堂”,畅谈古典诗词与当代社会生活、人才培养的关系。
讲座伊始,李敬一教授吟诵了一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三十六行诗,一字不差,一气呵成,顿时调动起现场气氛,听众们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着,李教授从“古典诗词与当代社会生活”、“古典诗词与人才的综合素质”两方面,阐述了他关于古典诗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人人都应该学点诗词,背点诗词的观点。
在李教授看来,现代生活中处处有诗词。
新闻标题经常化用古典诗词。
例如,世界杯期间,英国男子为看球而推迟婚期,《参考消息》转载此消息时取标题为“四年春风一度,准拟佳期又误”,其中“准拟佳期又误”就是出自辛弃疾《摸鱼儿》。
此外,无论是歌曲、电视剧、书籍、旅游,都与古典诗词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流行歌曲《新鸳鸯蝴蝶梦》、《相见时难别亦难》、《枫桥夜泊》,电视剧《庭院深深》、《月满西楼》、《青青河边草》、《梅花三弄》等都借用了古典诗词里的诗句。
谈到诗词与人文素养的关系,李教授认为,当代人才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人文素养、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四方面。
我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因而将诗词作为完善人格人品、陶冶情操的手段,整合到当代人才的知识结构当中,提升道德素质与人文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
讲座过程中,现场气氛一直非常热烈,李敬一教授富有激情的讲演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不时博得阵阵掌声。
好的新闻标题是怎样产生的
好的新闻标题是怎样产生的作者:齐楚来源:《新媒体研究》2016年第01期摘 ;要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光要有吸引人的内容,还要有一个好的标题。
因为标题带给读者的是第一印象。
正如人们所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眉目可以传情,一个好的新闻也要依靠一个好的标题来引起读者的注意。
关键词 ;标题;修辞;创意;生动;引人中图分类号 ;G2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1-0109-011 ;标题是新闻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人们常说,眉目可以传情,一个人的一双眼睛可以反映出这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
那么我们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无疑突出了标题在整篇新闻稿件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当今这个媒体多如牛毛、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一张报纸能够让读者从头读到尾的已经不多了。
许多人都是在粗略地浏览,当看见自己关心或喜欢的题目时,才会稍微留意一下。
所以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神来之笔,能够打动人,吸引住读者的眼球,使读者有一睹为快的欲望,正应了那句话:“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可以说,现在早已进入了“读图时代”“读题时代”,这也使得报纸编辑们不得不在新闻的标题制作上多下苦功。
2 ;怎样为新闻拟一个好的标题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应该是简洁精练、题文相符、生动活泼的。
制作标题既要注意与内容的关系,又要注意与导语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主题与辅题的关系,在制作形式方法上可以说千姿百态。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标题也是这样,缺乏修饰与锤炼的标题往往难以被读者接受。
例如呼伦贝尔日报晨刊2015年4月14日二版一组图片取名为《伊敏河畔的堂·吉诃德》,既突出了主人公的特殊身份——献艺者,又为他的为何出现打下了伏笔,让读者想知道他与堂·吉诃德到底有什么相似之处。
新华社曾发过一条原题为《阿勒泰坚决不准渎职者一走了之继续做官》的消息,意思虽然明白但标题显得拖沓,其卖点何在?海南日报的编辑仔细读原文注意到,文中交待的三名渎职者分别叫胡立扬、朱马、胡马尔买提汗,海南日报做了这样一个标题:(引)阿勒泰:此地失渎职 ;他处休做官(主)任上留得“账单”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标题,该标题巧妙地化用唐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使得三个渎职者的姓和名成了这篇稿子的卖点,看得出来编辑的用心。
诗词引用标题 引用诗句的标题
诗词引用标题引用诗句的标题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引用标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引用诗句的标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引用古诗词名句做标题的妙处引用古诗词名句做标题的妙处1、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以起到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的作用。
在文末引用诗句,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引用诗句作文题,鲜明、醒目。
2、在文章的结尾,则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令读者掩卷深思,回味无穷。
升华文章作者的情感。
照应开头。
3、如何引用古诗做标题直接引用:引用古诗词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直接引用了。
也就是说在作文中直接引用诗人的名句。
4、恰当地引用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既可以起到点题、揭示主旨、渲染气氛的作用,又给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成为一大亮点。
5、用题记,揭示主旨。
题记是指位于文章标题下和正文前揭示文章主旨的独立段。
借用古诗名句作为题记,不仅能提携全文,凸显主旨,还能增添文采。
为什么写文章要引用古诗词呢为什么写文章要引用古诗词呢1、引用诗句作文题,可以起到鲜明、醒目的作用。
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以起到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的作用。
在文末引用诗句,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2、文中引用诗句起到以下作用:表达情感:诗歌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文学形式,通过引用诗句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强调主题:引用诗句可以突出文章或作品的主题,增强主题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引用古诗的作用有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适当的古诗起到衬托的作用,是画龙点睛之笔。
引“文”入“文”,就是把古诗文的内容穿插在文章中,作为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
4、引用,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引用是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引用可分为明引暗引两种。
5、名人名言即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一般包括名言、格言、警句、古诗词名句等。
浅论近年获奖新闻标题中的经典诗句运用
( 庆 师 范 大 学 重 庆抗 战 文 史研 究 中 心 , 庆 4 0 4 ) 重 重 0 0 7
摘 要 苓 丈 从 古 典 诗 词 与 现 代 诗 词 两个 方 面对 近 年 获 奖新 闻 标 题 的 经 典 诗 句运 用情 况 进 行 举耍 分 析 , 陈 其 出 指
处 与 关联 , 阐释 其 诗 意 追 求 和 艺 术效 果, 为运 用 经典 诗 句拟 写 新 闻标 题 行 之 有 效 且值 得 推 广。 认
但 是 . 之 每 年 每 月散 落 在 全 国 各地 新 闻标 题 中的 诗 句 运 用 衫 上 的 飞 针 走 线 与 医 生 在 阿 联 嘴 唇 上 的穿 针 引线 虽 然 目的 较 方 但 密 的 这一 庞 杂 而又 有 价 值 的新 闻现 象 , 们 的研 究 还 是 显得 相 当 各异 , 式 有 别 , “ 密 缝 ” 仔 细 的 形 态 与 认 真 的场 面却 我
关 键 词 获 奖 新 闻标 题 经 典诗 句
中途 分 类 号 G20 文 献标 识 码 A 1
随 着社 会 文 化 的 全 球化 和 多元 化 的 纵 深 发 展 , 视 技术 型 进 行 讨 沦 。 影 古 典 诗词 运 用 。 中 国是 一 个 诗 的 国度 。古 典 诗 词一 多媒 体 技 术 和 互 联 网技 术 的突 飞 猛 进 , 类 阔 步 进 入 了 图像 人 与网 络 的 时 代 , 费 与 快 餐 的 时 代 , 球 与 注 意 力 经 济 的 时 般 是 指 从 《 经》 表 的 先 秦 诗 歌 到 “ 四 ” 消 眼 诗 代 五 以前 的 晚 清 诗 歌 代 在 这 个 时 代 , 们 不 无 遗憾 和 留恋 地 看 着 诗 歌 日渐 在 读 形成 的群 星 灿 烂 、 作 迭 m 的庞 大 的 诗歌 群 落 。 由于 古典 诗 我 佳 丰 新 者 心 中 冷 却 和边 缘 化 。 早 在 2 0 02年就 有学 者相 当精 彩 地 描 词 的 源 远 流 长 、 富 多 彩 和 深 入人 心 , 闻标 题 运 用 的经 典
古典诗词在新闻写作中的妙用(一) 走进古典诗词写作
《古典诗词在新闻写作中的妙用(一) 走进古典诗词写作》摘要:在新闻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古典诗词名句作为背景材料,形成对比衬托,可以深化主题,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古典诗词不仅在消息写作中大有用场,而且可以在通讯和新闻评论等文本写作中灵活运用,用以点染意境,增添情趣,1.直接入题古典诗词名句进入新闻作品,运用得最为普遍的方法是直接入题,即选择受众所熟悉的诗词名句作为新闻标题,或作新闻标题中的组成部分在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0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于2011年4月26日在一版头条显著位置,发表长篇通讯《殷殷关怀润清华切切嘱托催奋进――-党中央关怀清华大学纪事》。
仅读这则新闻标题,就令人耳目一新。
主标题是两句高度概括凝练的七言诗句,不仅对仗工整,琅琅上口,而且浓缩事实,点明主旨,蕴涵丰富,吸引眼球。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古往今来,我们的祖先及其杰出的诗人词家,给后世留下了诸多具有永恒魅力的不朽诗词,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特别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流播久远,成为文学创作乃至新闻写作“写难状之景,含不尽之意”的丰富源泉。
或许有人会问,新闻写作重在用事实说话,古典诗词能派上用场?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请看一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舞剧《丝路花雨》到天津市演出。
天津日报及时发出题为《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丝路花雨”轰动津门》的消息。
这则新闻标题由虚而实,虚实互补,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标题本身就是一则生动具体、引人入胜的简明新闻。
其中虚的引题“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仿拟诗圣杜甫《赠花卿》中,“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闻几回”的诗句,既高度评价了“丝路花雨”这部舞剧,又与内容和谐一致,实的主题“丝路花雨”轰动津门叙述新闻事实,描绘了新闻事实所产生的强烈效果。
整个标题用词精当,富有特色,对“丝路花雨”的美妙赞誉达到了极致,使人过目不忘。
一、古典诗词名句进入新闻作品充当的角色作为在新闻中唱主角的消息,通常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等几部分组成。
妙用古典诗词为新闻作品增色
123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20期总第823期No.20,2020Total of 823最近几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办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一经播出,就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巨大反响,并在社会上掀起了古典诗词热潮,这充分说明了群众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在新闻写作中,有很多情况下,作者无法用一般简明的语言进行概括,绞尽脑汁,煞费苦思也觉得词不达意,总是有言语累赘的难堪,而这时,往往妙用一句古典诗词,就会春风化雨,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能更为精准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1古典诗词在新闻作品中作用细心的读者就会注意到在很多新闻作品中,古典诗词被巧妙地引用在文章里,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高贵典雅、赏心悦目的体验如沐春风,这就是古典诗词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妙处。
古典诗词在新闻作品充当的角色有很多,经常被运用于新闻标题、作品导语、文章主题以及新闻背景中。
新闻作品中的古典诗词名句,引用在文章中不同的位置,也将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发挥着独特的功能[1]。
古典诗词被引用在新闻标题中是最为常见的形态,将古典诗词作为标题,是浪漫主义手法的写作,生动传神,一下子就能抓住受众注意力,勾起受众阅读的欲望,并能引发幻觉思考,吸引受众产生深度阅读全文的兴趣;被引用在新闻作品的导语中,往往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受众在第一时间掌握新闻全貌,给人耳聪目明的感受,这种引用方法在新闻写作中出现得极为频繁;在新闻制品主体中引用古典诗词,可以起到充实主体美化文章的作用,一句古典诗词的运用,就会使新闻作品具有了丰富且充实的主体内容,也使新闻主题更加突出,更彰显作者文采飞扬笔力非凡的深厚文学功底,也给整个新闻作品增色添彩;每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新闻背景各不相同,在新闻背景材料中引用古典诗词,用来交代新闻事件独特的发生背景,往往起到映衬对比的作用,深化新闻主题的同时,既彰显新闻事件的独特性,又抒发了作者浓厚的内心感情。
浅析古诗词在报纸新闻标题中的应用
浅析古诗词在报纸新闻标题中的应用作者:陈璐来源:《采写编》2016年第03期摘要: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很多。
报纸媒体受到来自广播、电视、网络的极大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抓住读者的眼球?标题制作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将标题做的让读者读起来唇齿留香,让其一见钟情?这就需要古诗词的点化。
适当地在标题中引用古诗词,既满足了读者的新闻欲,又能勾起读者的欣赏欲。
关键词:新闻标题;古诗词;创新运用新闻标题是新闻的“文眼”。
传神而富有魅力的“眼睛”可以在一夕之间,拨动读者心弦,像磁石一样吸引人们爱不释手地去读完全文。
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读者看报时间有限,不可能把一张报纸从头看到尾。
“快餐文化”已经在我国传媒界蓬勃兴起。
据盖洛普一项联合调查,进入“快餐”文化时代的受众往往通过浏览标题来决定是否要阅读这则消息。
参与调查的读者们阅读过56%的标题,只读过25%的新闻报道正文。
而国内受众看新闻只阅读标题的比例则高达80%,而详细看新闻的比例则不到5%。
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眼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报纸标题中直言其意的实题越来越多,古典诗词的运用日渐减少。
这也反映出传统文化在大众传媒中的缺失。
其实,我国的诗词流传久远,古诗词其深邃的意境之美更容易深入读者的灵魂,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因此,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永远都应该是新闻标题制作中的一面重要的旗帜。
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的应用上,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完全借用古典诗词原句2014年5月13日《荆州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写荆江牌热水瓶从抢手到没落再到如今准备重新生产的通讯。
其标题是单行标题:《荆江牌热水瓶:无可奈何花落去曾是荆江的骄傲》。
这个标题是借用宋代晏殊《浣溪沙》中的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原意是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作者:施宇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11期摘要:新闻标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近年来,受社会与科技进步以及语言自身发展的多重影响,新闻标题语言的运用日益呈现出多样性,频繁出现由白话、字母、新造词语及网络用语组成的新闻标题。
而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古典诗词的运用却渐渐地淡出。
分析显示,古典诗词写入标题既可弘扬传统文化精粹,又可提升读者修养,并给予文化的补益。
关键词:新闻标题传统文化古典诗词新闻标题是新闻的“文眼”,是新闻内容的窗口,更是新闻与受众进行接触的最前沿部分。
从传媒竞争的角度来看,争取受众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始于标题的竞争。
在这个“厚题薄文”的时代,“快餐文化”在我国传媒界蓬勃兴起,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眼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报纸标题中直言其意的实题越来越多。
尽管现在的新闻标题制作花样百出,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古典诗词在标题中的运用日渐减少,这也反映出传统文化在大众传媒中的缺失。
其实,新闻标题语言的古典诗词化和流行多样化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可以相辅相成、共生同存的。
可以说,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永远都应该是新闻标题制作中的一面重要的旗帜。
新闻标题的现状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组成部分,讲求时效性,因而标题用语要紧扣时代发展步伐,紧贴受众的生活需求。
在目前的读题时代,媒体为了追求受众注意,标题锁定的特点是时尚、通俗,因此那些别具一格、五花八门、通俗易懂的标题,容易受到受众的喜欢。
近年来,报纸新闻标题中运用了很多新语、日常口语以及网络语言、流行歌曲、新映电影、本地话等。
如前几年的“克隆”、“牛市”、“电子商务”、“基因”、“美眉”、“QQ聊天”、“斑竹”等新语新词,还有“风风火火闯九州”、“动奶酪”、“一路走好”、“闪亮登场”、“将……进行到底”之类的新潮八股和另类套话等。
再如近一两年的“官二代”、“富二代”、“让……飞”、“给力”、“3G”、“网购”、“……族”、“纠结”、“雷人”等词语充斥媒体。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复习题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指导一、名词解释1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是兼有艺术语言、科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长的记实语言,是一种直观朴实的、确切无误的、生动形象的纪实语言.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准确清晰、通俗易懂、简洁的特点。
2 新闻笔法:新闻写作所使用的笔法应该说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是新闻作品中基本的笔法。
其他的如倒叙、插叙、悬念、伏笔、穿插、比喻、夸张、反复、排比、对照、夹叙夹议等等,也是新闻作品可以利用和参考的。
但是,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更应该研究新闻写作的特殊笔法或持有的笔法。
大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虚实相间,以实为主。
2.粗细互补生动真切。
3 纵横捭阖,开合自如:主要有三种笔法:(1)合笔(2)跳笔(3)跨笔3新闻主题:所谓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新闻主题与一般文章主题的概念基本相同。
通俗地讲,即指作品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解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 新闻角度: 所谓新闻角度,即指新闻事件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也即指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识别新闻价值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一个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侧面作为报道的切入点,从而完成整个事件的写作。
新闻角度的选择和体现贯穿于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 在选择和体现新闻角度过程中,记者应该围绕下述三个字下功夫:(1)比(2)小(3)异。
5 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
它要求“一语点破",点明这篇报道的精髓所在;侧重于标出动态,告诉读者正在发生或正在进行的一件什么事情;要标出主要新闻要素。
6 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消息区别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于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是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新闻开头的段落。
7 新闻主体:即新闻导语和结尾中间的那一部分.新闻主体具有具体解释、展开新闻导语中的事实,补充导语中没有突出的新闻事实的作用。
直上九霄揽明月阅读答案
直上九霄揽明月阅读答案题目实用类文本阅读直上九霄揽明月一舞衣袖,西昌城内,“嫦娥”翩翩启程,飞向遥远月宫。
流传千年的传说,这一刻变为现实。
飞天的嫦娥映衬着农历九月十四的月亮,组成一幅美妙图景。
清晨的一场雨没有阻挡住10时起出现的阳光,卫星按预定时间开始发射。
“各号注意,一分钟准备!”18时04分,卫星发射进入一分钟读秒。
发射塔架与火箭相连的线缆瞬间脱落,搭架摆杆迅速移开。
“10、9、8……”扬声器里传来最后的读秒声。
“点火!”“起飞!”18时05分04秒,乳白色的火箭喷射出橘红色的熊熊火焰,火焰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腾空而起,飞向浩瀚太空。
海拔1500米的西昌,有着“月亮城”之称。
此时,天边出现了绚丽的晚霞,尽管夜幕尚未完全降临,但农历九月十四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天幕上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景。
18时30分,南太平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报告,星箭成功分离。
紧接着,经过测算,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数据,卫星进入近地点为205公里,远地点为50930公里,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
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控制中心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只用了3年,就托举着自主创新的嫦娥进入太空。
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至今,中国的卫星与地球的距离均在8万公里以内。
而“嫦娥一号”离开地球的距离,整整38万公里。
这一数字,使“嫦娥一号”成为中国发射的距地球最远的卫星,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据报道,从1958年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起,美苏欧日在49年时间里123次探访月球,实现了6次共12人的载人登月。
24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说:“尽管我们晚了,但在历史长河中这四十多年的时间并不算长。
能够代表全国人民送中国的首位月球使者上天,是我们科技人员的荣幸与骄傲。
”而据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从绕月探测工程2004年初正式立项,到现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人用了3年时间,就托举着完全自主创新的“嫦娥一号”进入太空。
诗词魅“影”:谈中国电影艺术中古典诗词的在场
纵观中国电影发展史,自早期电影引入国内后,诗词传统在中国电影中的存在感就较强。
诗词作为显性元素直接参与电影作品创作,在题材偏好和价值取向方面,电影作品与诗词具有高度默契,甚至部分电影作品直接取材于诗词,再对经典诗词故事进行二次创作。
此外,诗词传统历经千年,电影艺术创作在文化基因中深受影响,二者在创作技法以及美学追求上具有某些不谋而合的默契,倾向于含蓄而非直露,陈叙之余更善抒情。
由此,诗词在电影艺术中既有“看得见、听得到”的实际在场,也有将精神和技法灵韵施于其上的“象征性”在场。
一、“形”的在场:以“诗”作名,陈“词”新说(一)诗词作为电影标题国内早期代表性电影人,如郑正秋、杨晓钟、但杜宇以及邵醉翁等,都曾于幼青年时期在家庭或是学校中受到传统古典文学教育熏陶。
人们可以在其作品中感受鲜明的文化痕迹,可以说,中国电影起初是文人艺术的现代化延伸。
电影是一种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通俗文化形式。
之所以能吸引观众购票进入电影院观赏,除导演拍摄手法、剧情百转千回以及演员精湛演技外,巧思妙想的片名也是直接影响因素。
一部优秀电影的片名恰如一本优质书籍的书名,不仅需要深刻凝练地涵盖影片内容,同时也要延展观众对电影的无穷想象。
电影片名拟取的思路丰富多样,其中,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的立身之本和灵感源泉,多次直接被引入电影作品创作中,作为电影艺术的显性元素彰显自身存在感和影响力。
中国电影史上不乏有作品直接以古典诗歌或词牌名作为电影片名,如卜万苍的《一剪梅》(1931)以及吴永刚的《浪淘沙》等。
“一剪梅”原为中国古代经典词牌名,周邦彦的《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以及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都是广为人知的优秀作品。
电影《一剪梅》(1931)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维罗纳的二位绅士》,在保留主线情节基础上,导演卜万苍进行本土化改编。
原版戏剧中情感发生常伴随爱神的穿针引线,剧情中还存在需众多主人公联手对抗的火龙,而在国内改编版中,以上神话元素都被合理化处理。
新闻标题古典诗词化对受众心理的积极影响
如同名人效应一 样 ,起到 的是 “ 名句效 的不 同也 体现着 新 闻的新 。⑨ 在 新 闻标 大 。古典诗词 凝练精辟 ,寥寥 数语就能
题 中化用 古典诗词 , 或词 句重组 ,或结 生动形象地创 造出某种意境 ,其丰富 、 味 。这极 大地 满足 了人们求深 心理所带
沙下 , 经过反复的筛选和沉淀,成了无数 堪 ,不知 几时 搬? 臭 水 流 ,臭 水 流 ,流 生强烈 的思索 效应 。 ̄ 1 3 2 0 0 9 年 获得全 国
人 口耳相传的 “ 妙悟”。对现在的人说 ,
到大 街小 巷头 ,行人 个个 愁 ! 》浏 览报 晚报体育好新 闻评选好标题奖 的 《 临行
3 4 %。⑨ 可见 ,注意新 闻标题 的首因效应 对此抱怨纷纷 。看完标题 , “ 垃圾 山”
从而使新 闻标题古典诗词 化。新 闻标题 尤为重要 。首因效应是心理学中的概念 ,
影响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方面 :
和 “ 臭水 流”给我们 留下的印象极其深
古典诗词 化对受众心理有 多方面的积极 是 指最初接触事物 留下 的印象 ,对以后 刻 ,这是 因为 ,反复有 强调和强化 的作 的行为活动和评价产生的影 响, 实际上 用 ,这里 不 仅 词语 反 复 ,并 且 句式 反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 的 “ 第一 印象 ” 。俗 复 ,更加 突出 了作 者的观点和态度 ,引 3 . 求深心理带来的思索效应 随着 国民整体文化素养 的提 高 ,今 1 . 求名心理带来的权 威效应
的角度分析 由此带来的积极影响 ,以期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优势 。
【 关键词 】 新闻标题;古典诗词化;受众心理;影响;效应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及答案10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及答案100(1)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A.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谜面)________。
——(谜底)陆游(3)【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
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
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答案】(1)C(2)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3)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解析】【分析】(1)ABD都表达思乡之情,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王维的《竹里馆》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此题要求编写谜面,可从所积累的陆游的诗句中概括答题,注意要和例句字数相符。
如: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3)给新闻拟写标题,可从导语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组合成标题即可。
这个消息的导语是第一句话,关键句是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
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是:我班、古诗词朗读比赛。
据此拟写新闻标题。
故答案为:⑴ C⑵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⑶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标题的作用化用诗句
标题的作用化用诗句
1、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好好学习。
3、看到黄果树瀑布,我想到了一句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三月晴日里,碧空下的漓江波光潋滟,真是“春来江水绿如蓝”,怎不叫人喜欢?
5、冬,是勇士的信念,那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义无反顾中庭月色正清朗,无数扬花过影”,那张先亦知晓落花须有月色的距离方显隐约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景立华
我们国家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更以其深邃的意境之美深入读者的灵魂。
新闻标题利用仿拟,巧妙融入诗词名句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目光,撼动读者的心灵。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中国老一代著名报人邵飘萍曾说:“新闻的灵魂应冷静活跃于理智之世界,而耕耘于世人感情之田亩”。
他们所说的感动人心的宣传效果,不正是报纸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所孜孜以求的吗?而把古典诗歌的意境融入标题更可达到语言简洁,画龙点睛,扣人心弦的效果。
请看195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的一则标题:
车辚辚马萧萧凯歌贯云霄(引题)
最可爱的人回来了(主题)
读罢此题,一种豪情从心底油然而生!让人不得不佩服,人民日报编辑为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凯旋归国的新闻,制作了一个多么出色的标题!她引用了杜甫的名篇《兵车行》里的首句:“车辚辚,马萧萧……”短短的6个字就把中国人民志愿军威风凛凛胜利归来的情景烘托出来了,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染力强,让人读后击节赞叹!
比如:
知否,知否,绿消红瘦(主题)
连阴绵雨使杭州名花展上部分花卉受损(副题)
(1999年3月11日《钱江晓报》)
该报道主标题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仿用了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样仿写既切合新闻的内容,又将娇花淋雨后的可怜之态现于笔端。
这样一来,使得标题显得更加灵动,既契合文意,又颇具新意。
这就是将仿拟这种修辞方法巧妙运用,仿写古诗词名句佳句,利用古典文学中的情景交融之法,为标题营造意境之美。
比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浊浪令人心忧
(2002年2月4日《楚天都市报》)
很明显,这是一则关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环保新闻。
作者引用诗词,使读者眼前慢慢地拉出一幅有关长江的画面,壮阔、雄伟、无边无际,遗憾的是长江之水却已浊浪一片,浑黄无比,这就给读者造成一种巨大的心理反差。
“滚滚长江”,意境壮美;浊浪阵阵,心忧万千!再一个“东逝”,不免感慨古今变化之大,对比何其强烈,由此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心理共鸣。
比如:
垃圾山,垃圾山,害得居民苦不堪,不知几时搬?
臭水流,臭水流,流到大街小巷头,行人个个愁!
(2001年2月21日《长江日报》)
该标题是仿照白居易《长相思》的诗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仿拟的运用让读者形象地感知当地居民受垃圾无人治理危害之重,使得这则标题更加形象生动。
同时,反复与押韵的使用,使人读来琅琅上口,也为标题增添了活泼的气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钱塘活水来(主题)
今日西湖一天可得活水十万吨(副题)
(1981年5月9日《光明日报》)
这则主标题是仿用宋代朱嘉《观书有感》中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则标题贴切而又形象地展现出西湖被注入活水后的情形,那波光粼粼,天水一色的美妙情景仿佛浮现于读者的眼前。
该标题化用前人诗句贴切而又自然,在形式和意境上都带给人美好的感受。
比如:
兰佩紫菊簪黄千金觅红装谁为新人做嫁裳
(1995年6月2日《中国青年报》)
这则标题反映的新闻是如今的新嫁娘赶上了好日子,色彩优美的红装玉服不再是自己穿针引线、熬更守夜去做,而是千金买来。
诗词的活用使标题百味俱生,含蓄写意,色感对比强烈,富于音韵美。
其讴歌社会进步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昂扬情绪不表自露,其间设问一句,令人浮想联翩,诗情美、诗化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回味无穷。
又如:
即将来临的广州花市情况如何(引题)
为君报道春消息今年花胜去年红(主题)
(1982年1月22日《羊城晚报》)
标题中引诗一句,让人感觉春意盎然、浓情蜜意,可以说因为这一笔,绣出了精彩,也使标题显得丰腴。
比如:
春风熏得远客醉直把店家当自家(主题)
镇江饮食店热情待客真个名不虚传(副题)
(1982年12月10日《文汇报》)
此例中的主题,是从宋代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一诗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两句演化而来的,语调抑扬顿挫,读来琅琅上口。
消息配上这条标题,新意顿出,兴味陡增。
由此看来,利用仿拟句式,将古典诗歌巧妙融入新闻标题,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新闻事实,突出了新闻的主题思想,那些融合诗情画意,借鉴绘画的艺术技巧和诗词的情景意蕴的新闻标题,都给读者带来了美好的审美感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新闻标题增加了吸引力。
(作者单位:唐山劳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