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文化血脉”课程简介

合集下载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主题】:《延续文化血脉》【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使学生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延续文化血脉的意义;3. 怎样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延续文化血脉的认识和看法;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复述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点评;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怎样延续文化血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分析延续文化血脉的具体做法;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延续文化血脉的计划;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的计划,强调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拓展,增加更多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 实践活动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4. 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

六、教案设计【主题】:《延续文化血脉》【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2. 使学生认识到延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及反思一、教案内容:【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延续文化血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血脉吗?请大家举例说明。

【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文化血脉的概念,包括文化传承、文化底蕴、文化自信等方面。

2. 分析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如诗词、书画、戏曲等,强调这些文化成果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3. 讲解文化血脉的重要性,如对社会发展、民族认同、个人修养的影响等。

【案例分享】1. 教师分享一些具体的案例,如某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等,让大家了解文化血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 邀请同学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有关文化血脉的案例。

【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2. 同学们分组讨论,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2. 邀请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文化血脉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认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提高文化自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血脉的概念、重要性和传承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享具体的案例,让大家了解文化血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案例分享:评价学生分享的文化血脉案例的典型性和实用性。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提出、合作意识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有趣,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血脉的相关知识。

3.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文化血脉。

六、教学内容:【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血脉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自信的意义,明确文化自信的途径;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2.提高对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并能作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力量;坚定与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一则材料,并提出问题。

本活动旨在通过一大批优秀的传统文化类节目亮相荧屏的事例,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正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文化的血脉,以此导入本节课课题。

新知探究一、中华文化根(一)中华文化的产生【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一则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明确中华文化的形成和重要地位。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特点【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并提出问题。

本活动通过展示我国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优秀的传统建筑,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图片后,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并提出问题。

本栏目旨在通过外国政要、学者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赞美及对中华文化的赞美,展现中华文化的辉煌历史成就,帮助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2.教学设计《延续文化血脉》

2.教学设计《延续文化血脉》
教材分析
本课在授课时,以第一框延续中华文脉为主要内容,对教材进行轻度整合。以“月”文化为主题线索,在研究“月”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时,重点讲授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一无二,坚定文化自信、认同文化价值与文化力量。也在这一过程中联系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整体感受中华精神文明的重要价值,并且对中华文化与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有系统的认识,它们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中国人一脉相承、不断凝练的价值追求。
重难点
重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难点
坚定文化自信、认同文化价值、凝聚文化力量
教学资源
课件PPT、学案、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于核心素养设计思路
新课导入
展示“圆月图片”
看到月亮你会想到什么?为什么会想到它?
以“月文化”为主题,进行探究。
观看视频
思考: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流传下来?
教师总结:中华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
观看视频。
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以直观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独一无二,感受其强大的包容力和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认同感。
二、爱国月——革命文化
1.毛泽东诗词赏析
教师引入近代毛泽东诗词中提到“月”的诗句。
三、富强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命名之争
教师展示:登月命名之争。
中国首辆月球车叫玉兔,登月探测器叫嫦娥,探测器着陆点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附近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紫微”“天市”“太微”。

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

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

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
的精神力量。

本课的基础
知识点,达到
概括提升的
目的。

板书学生整理
笔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及知识结构。

拓展空间拓展空间
结合教材P65,开展中华美德传承经
典阅读活动。

①请你认真阅读经典,在好书中涵养
品格,亲近道德人物,提升人生境界。

与同学交流读后感。

②开展“读书漂流瓶”活动,向同学
推荐一本传承中华美德的好书,说明
你的推荐理由。

学生课后
进行拓展
认识,并进
行分享
总体把握本
节所学内容,
明确本节课
所需掌握的
整体知识框
架,并能结合
课后的拓展
活动达到巩
固和落实的
目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延续文化血脉》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一)中华文化的形成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2.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1.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共同总结: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九年级政治(部编版)教案:延续文化血脉

九年级政治(部编版)教案:延续文化血脉

中学备课纸课时总编号:备课组别上课日期第课时课型主备教师课题: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理解文化自信的意义,明确文化自信的途径。

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提高对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

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重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难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教法教具教学基本环节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活动目标和要求指导自学导入新课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一直传承至今。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

讲授新课(一)中华文化根1.中华文化的来源、特点及时代价值活动一: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当代价值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9页“探究与分享”提问:①分享交流你所了解的我国的文化遗产还有那些?交流展示3.文化自信的含义及意义活动三:探究与分享,坚定文化自信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61页“探究与分享”和“相关链接”思考:①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拓展提高这一现象?②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教师总结: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美德万年长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意义活动四:品味中华文化,感受传统美德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63页“探究与分享”,课件展示《朱子家训》节选课件展示《朱子家训》节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五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认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可能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

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抵触情绪,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包括独特性、包容性和创新性。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文化独特性的理解。

2.中华文化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把握。

3.如何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3.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中华文化。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如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史人物、艺术作品等。

2.制作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文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史人物、艺术作品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教师提问:“你们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印象?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教案】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学科领域:人文社科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高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重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1 传统文化的定义与特点1.2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1.3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章: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1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2.2 道家的“道法自然”2.3 佛家的“因果报应”第三章:中国的语言文字3.1 汉字的演变与特点3.2 汉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3.3 中国书法艺术第四章:中国的传统艺术4.1 绘画艺术4.2 音乐、舞蹈艺术4.3 戏曲艺术第五章:中国的传统节日与习俗5.1 春节5.2 端午节5.3 中秋节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创新意识。

3. 课后作业:收集和整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传统文化》2. 参考资料:关于传统文化的历史、艺术、节日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3. 网络资源:关于传统文化的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

六、中国的传统建筑6.1 古代建筑的类型与特点6.2 宫殿建筑:如故宫6.3 宗教建筑:如寺庙、塔七、中国的传统思想7.1 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7.2 道家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7.3 佛家思想:因果报应、禅宗思想八、中国的传统科学与技艺8.1 古代数学与天文学: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8.2 中医与中药: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8.3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九、中国的传统文学9.1 诗歌:如唐诗、宋词、元曲9.2 散文:如《庄子》、《孟子》9.3 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十、中国的传统哲学与道德观念10.1 儒家哲学:仁爱、礼治、中庸之道10.2 道家哲学:道法自然、无为而治10.3 佛家哲学:因果报应、缘起性空10.4 传统道德观念:孝道、忠诚、诚实、宽容教学内容安排:第六章:中国的传统建筑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与特点,重点讲解宫殿建筑和宗教建筑的例子,如故宫和寺庙。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探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以北京城为例,
思考一:材料中你领略到了哪几种文化?
提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考二:三种文化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内在联系: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之根,革命文化是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之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道路形成与发展之魂。
重点
知道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影响
难点
将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
太阳神鸟的形象代表了一种凝聚力和奋进的精神,代表了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点出了开幕式“成就梦想”的主题。
这样的设计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激发了观众们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努力。
思考:读图,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提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材料:复旦大学特别录取通知书
思考:结合视频,复旦大学特别版录取通知书体现了
哪些特点?
提示:呈现出传统文化气韵,并蕴涵着复旦独有的人文气息。体现了文化、科技、人文精神的统一。
思考: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
提示: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板书
延续文化血脉
中华文化根'
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万年长Y
中华文化形成、组成、特点(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中华文化的作用(为什么)
文化自信的含义、重要性及践行
为什么要弘扬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的内涵是什么?青少年如何弘扬传统美律?
笔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核心素养】国家认同文化自信【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包括“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两目内容,主要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第一目侧重从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发展角度,讲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创造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重点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第二目侧重从代代传承的中华美德角度,阐释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重点落在“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学情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

在这一大环境下,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懂得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知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能力目标: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传承、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

【学习重、难点】重点:文化自信难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师收集教学资源,书写教案,准备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及了解和认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二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三是中华文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法治意识,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同感还需要加强。

此外,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二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三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以及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华文化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1)介绍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和独特性。

(2)分析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影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历史资料,以及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化的认识仅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热爱。

此外,随着网络文化的冲击,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较低,需要在课堂上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认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增强文化自信。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热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生动案例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段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案例,分析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5.1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课题 5.1 延续文化血脉单元三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九教材分析《5.1 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教版教材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一个课题。

本课题的学习涵盖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作用,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学生能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能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作用,树立坚定文化自信。

学生能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能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重点树立文化自信难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欣赏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并提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美在何处?课前欣赏《只此青绿》,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从传统文化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感文化血脉教师提问: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请问中华文明真的有上下五千年吗?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你能够举出例证吗?3、中华文化是由谁创造的?小结: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目标导学二:思文化血脉1、有人说,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

你认同这种说法吗?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形态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进行展示与交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能够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

通过辩论和辨析,学生能够理解中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小结: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联,是按照由“古”而“今”的历史逻辑来确立的,表明了现时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1.1 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1.2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3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1.4 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1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形成背景2.2 分析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作用2.3 了解传统文化在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中的应用2.4 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3.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如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3.2 分析各种传统文化形式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3.3 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和影响3.4 思考如何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来丰富现代文化生活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4.1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现状4.2 分析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途径,如教育、媒体、社会活动等4.3 思考如何通过创新来弘扬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4.4 讨论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传播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5.1 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5.2 探讨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发展方向和机遇5.3 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经济等领域相结合,实现创新发展5.4 提出个人观点,认为如何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第六章: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6.1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6.2 分析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6.3 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6.4 思考如何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第七章:传统文化与媒体传播7.1 分析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责任7.2 探讨如何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来推广传统文化7.3 思考传统文化在与媒体结合过程中的创新发展7.4 讨论如何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第八章:传统文化的社会活动与实践8.1 分析社会活动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8.2 探讨如何通过社会活动来弘扬传统文化8.3 思考传统文化实践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8.4 讨论如何加强传统文化的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第九章: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9.1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9.2 分析如何通过国际交流来推广和传播传统文化9.3 思考传统文化在国际合作中的创新发展9.4 讨论如何加强国际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第十章:个人在延续文化血脉中的责任与使命10.1 探讨个人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责任和使命10.2 分析个人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弘扬传统文化10.3 思考个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10.4 提出个人观点,认为如何通过自我努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第十一章: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1.1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创新11.2 分析传统文化创新的成功案例及其启示11.3 思考传统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11.4 讨论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的持续创新与发展第十二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修复12.1 分析传统文化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12.2 探讨传统文化保护与修复的方法和技术12.3 思考传统文化保护与修复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12.4 讨论如何加强传统文化保护与修复的力度第十三章: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13.1 探讨数字化传承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13.2 分析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的具体方法和实践13.3 思考数字化传承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挑战13.4 讨论如何优化数字化传承策略,提升传统文化传承效果第十四章:传统文化的公共政策与支持14.1 分析公共政策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14.2 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来支持传统文化传承14.3 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中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与分工14.4 讨论如何评估和优化传统文化传承的公共政策第十五章:未来的展望与挑战15.1 分析未来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5.2 探讨如何应对未来传统文化传承的挑战15.3 思考未来传统文化传承的发展方向15.4 提出个人观点,认为如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核心价值观、表现形式、传承与弘扬、未来发展等方面。

课件2:5.1 延续文化血脉

课件2:5.1 延续文化血脉

现阶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维 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中,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 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精华所在。
中华文化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含义和作用 如何肩负传承文化使命?
延续文 化血脉
美德的含义和内涵
美德万年长
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思考: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 有必要保护。你认同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精神追求 精神基因 精神标识
作用:为中华民 族川川不息、发 展壮大提供了丰 厚滋养。
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比较
国家
产生时间
发展
结果
古巴比伦 公元前3500年 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
中华文化有其怎样独特的特点呢?
中华文化的特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 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的中华文化。
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截至2016年底,我国拥有35处世界文化遗产, 有31个非物质文化项目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7个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 数位居世界第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 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可持 续发展。
谢谢观看

结合以上材料,探讨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原因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 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 承发展。

延续文化血脉课件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4)

延续文化血脉课件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4)

文化生命力
文化价值 最深沉

国运兴衰
文化安全
创造性转化
马克思主义 创新性发展
吸收外来
内涵丰富
爱国情怀 和乐风范
精神力量
精髓
(2)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 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 文化基因 。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 幸福。
社会公德 身体力行
读书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与书香为伴,携经典同行。 ■活动目的:① ■推荐书目:② ■推荐理由:③ ■…………
(2)请你完成上面的活动方案。(6分) ①活动目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使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3分)②推荐书目:《论 语》。(1分。推荐其他经典书目亦可赋分)③推荐理由:《论语》是一部 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代表作。“夫子风采,溢于格言。”读者可透过经典, 感受古圣先贤的道德智慧。(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赋分)
C
①消除中西医发展之间的差异 ②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认同中医药文化 ③我国摒弃西医治疗和西医文化 ④青少年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③
( B ) 6. (2022广州)中国动画到2022年100岁了。《铁扇公主》 《大闹天宫》《大鱼海棠》等中国风动画,充分运用水墨写意、民间剪 纸、皮影木偶等传统艺术形式,讲述经典故事并赋予文化形象以新的内 涵。这说明,在文艺创作中
A.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C.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B.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D.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 B ) 2. (跨学科·语文)从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的幸福观,到老子“去甚、去奢、去泰”的思辨,再到墨子 对“节用”理念的提倡……有关节俭的表达,寄托着对人与自然良性关系的 期待,也蕴含着人与社会的相处之道。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

5.1延续文化血脉 一等奖说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5.1延续文化血脉 一等奖说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人朝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说课展示姓名年级初三课题经典永流传——延续文化血脉1.指导思想说明(1)学科课程标准:课标指出要构建以培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其中3.4指出:“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理解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具有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科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看,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2.教学内容分析(1)地位: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主题下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的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主要围绕文明的价值追求,讲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传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在单元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

(2)素养价值:本课主要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单元内容和逻辑分析7.板书设计(贝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续文化血脉》课程简介
百色市田林县初级中学李泽民
课程名称:延续文化血脉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课标依据: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对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部分,“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教材版本: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九年级第五课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熠熠生辉,对一个民族而言,其根基在于文化的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处的美德。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践行。

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树立自觉传承中华文化。

能力目标:提高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识,传承、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懂得文化自信的作用。

懂得传承和践行中华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难点: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方法:认识-感悟-探究,引领教学法
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中华文化根
(一)、中华文化内容:
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
(二)、中华文化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三)、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
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四)、中华文化的作用:
1.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2.积淀着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着民族的精神标识,为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五)、增强文化自信的原因:
1.对文化自身的充分肯定,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没有文化的自信和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六)、增强文化自信的做法: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

3.继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4.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