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方环境因素管理
ISO14001:2015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修订履历※※1.目的本程序用于识别、评价、更新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以判定它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为制定环境目标、指标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与更新。
3.职责3.1 全体员工参与环境调查,反映环境问题。
3.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岗位环境因素的识别,以及所从事的活动中涉及的间接环境因素。
3.3 品保部负责对全公司环境因素进行收集、汇总及登记。
3.4 品保部负责评价环境因素,并初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重要环境因素。
4.工作程序4.1 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步骤与注意点4.1.1 环境因素识别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巡查方式进行。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1)品保部将《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发给各部门。
2)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填入《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各部门应根据识别出的环境因素明确各种指标情况,进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
3)由各部门根据《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的内容,对部门各岗位的员工进行讲解;4)员工将本岗位的环境问题填写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表》汇总给本部门的负责人;5)在进行调查识别环境因素之后,品管部协助各部门负责人进行现场巡查,这是环境因素调查方式的补充;6)由品保部对各部门提出的环境因素和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汇总,登入公司总的《环境因素及评价表》中,并对其评价。
4.1.2 确定环境因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各部门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充分考虑三种来源、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及两种范围:1)三种来源:活动、产品、服务。
即公司应考虑:存在公司活动(如生产加工过程、设备维护、办公活动)中、公司产品本身中和公司提供服务中存在的环境因素。
2)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即公司应考虑:对过去遗留可能仍在产生环境影响的环境问题、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计划中的活动和产品出厂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针对本工程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施工现场环保工作,应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要求,重点考虑,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劳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环境,本工程地处即有居民小区,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施工时制定专项环境保护措施,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切实作足作好环境保护,为工程修建一条绿色环保通道。
1 环境保护措施制定指导思想在本工程的施工全过程中,我们将全面运行ISO14000环境保护体系标准,系统的采用和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手段,以期得到最优化的结果。
我们在建设施工的全过程中,根据客观存在的粉尘、污水、噪声和固体废物等环境因素,实施全过程污染预防控制,尽可能的减少或防止不利的环境影响。
预防为主,加强宣传,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进工艺,节约资源,为企业争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确保国家、地方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标准和业主的要求得到有效识别和贯彻执行。
环境方针:遵纪守法,提高素质;健全制度,加强预防和报告;强化教育,持续改进。
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满意度。
3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3.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机构项目全面环境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成员:质检员、施工员、各班组组长3.2、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制定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保护基础工作,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形成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实现环保目标。
(详见附图:环保体系图)项目经理部 制订环境保护技术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地区、行业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制度 遵守文明施工规定污水废水须经处理后再排放,垃圾弃至指定地点 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文明保护生活后勤卫生管理 材料分类堆放整齐并立牌标志 制订有效的防治空气、水源、噪声污染的措施生活后勤区域须分隔,食水附合标准,排水畅通,有消毒、防尘、防腐措施施工现场处立牌标 文明施工办公室3.3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责任3.3.1.项目经理(1)认真贯彻实施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对体系要求在本项目部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负责,对所承担工程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负全面领导责任。
对相关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施加影响管理程序
毕节地区烟草专卖局(公司)对相关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施加影响管理程序编号:BJYC-QP-4.4.6-037版次:B/0受控状态:分发号:编制: 黄晓龙段平审核: 彭成志姜智批准: 朱明福2007年月日发布 2007年月日实施1.0目的对相关方提出必要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地区局(公司)将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及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以促进使其自觉保护环境,改进环境绩效以及减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2.0范围适用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对公司相关方(相关方包括公司的烟用物资供应商、运输公司、汽车修理厂、办公、生活物资供应商、废弃物资回收商、代表公司工作的承包方、以及来公司办理业务的访问者)施加影响。
3.0职责3.1安全保卫科负责组织对相关方的评估,并监督与检查各部门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效果。
3.2生产收购科对其采购的物资的供方进行评估并对其施加影响。
3.3各县(市)局(分公司)负责对其运输公司及汽车修理厂进行评估并对施加影响。
3.4服务中心对生活物资供应商、废弃物回收商进行评估并施加影响。
4.0工作程序4.1相关方分类公司可望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包括:4.1.1原材料、辅助材料(烟用物资及辅助物资)供应商;4.1.2外包方(外协加工单位);4.1.3到本公司施工的基建单位;4.1.4运输公司;4.1.5汽车修理厂;4.1.6废弃物资回收商;4.1.7办公、生活物资供应商。
4.2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评估4.2.1评估的时机①在选择新供应商/服务承包商时,应就是否对其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施加影响进行评估。
②对在推行ISO14001、GB/T28001前就与本公司有业务往来的供应商/服务承包商,应就是否对其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施加影响进行评估。
4.2.2评估要求①安全保卫科组织各部门对相关方进行评估。
②应择优选择符合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的相关方。
③与公司的重大环境因素、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相关联的、可能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安全保卫科认为有必要对其施加影响的相关方,确定为需要重点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列入《需重点施加影响的相关方一览表》中,交管理者代表批准。
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
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相关方安全管理,对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相关环境因素、危险源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进行控制,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公司和相关方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对供方、工程分包单位、协作单位、参访者以及其他相关方在公司区域内经营活动的安全管理过程。
3.引用文件和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安全生产标准达标标准及评分细则》《一体化管理手册》《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工程分包管理程序》《供方资格和评价管理程序》4.定义相关方:指与公司具有一定合同关系、服务关系的生产经营单位和外来单位的人员,在公司区域内进行施工、设备安装维修、供货服务、物流服务、劳务服务、参访者等外来协作的单位及人员,主要包括:供方:包括材料、设备供应商、服务供方(如:计量检测、物资运输、技术咨询服务〉等;分包单位:包括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设备租赁单位人员;外来单位人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上级管理单位、监测机构等单位人员;外来人员:临时用工、实习培训人员、返聘人员、外来参观人员、采购、运输、送货及其他需要进入公司的人员。
5.职责 5.1公司总部安全生产部:负责本制度的完善,并监督考核。
负责组织实施对采购、分包活动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
负责对分包合同中《安全生产协议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劳动合同、返聘职工劳动合同的审批,并对劳务人员、返聘人员等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其他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履行对相关方活动的监督、指导和支持。
5.2二级公司负责对本单位各管理层级部门在相关方管理活动中的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并负有相应的监督管理责任;负责组织对物资和服务供方的评价、选择和控制管理;负责对本单位的物资采购、工程分包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并负责供方的监督管理;5.3项目部负责对相关方安全管理的实施管理;明确各职能部门对相关方(进入公司区域内)的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行为进行管理的职责、权限和接口。
相关方环境管理办法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实现公司的持续发展,改善相关方的环境表现,以及识别相关方的环保要求,保障消费者或客户的利益,促进社会的环保责任﹐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供货商、外协加工供方、服务供方、客户、社区邻居、行业协会、相关政府部门。
3.职责采购部:负责其发生采购活动的供货商。
生管:外协加工供方。
进出口:运输服务公司的环保管理。
管理部:负责清洁服务、废弃物处理、绿化服务、建筑工程公司的环保管理,以及社区邻居、相关政府部门的环境管理。
管理者代表:负责识别行业协会的环保要求﹐代表公司与有关相关方进行沟通。
4.定义相关方: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供方:本公司委托对方提供零件﹑设计者﹑将其委托单位称为供方。
5.工作办法5.1相关方的识别和选择5.1.1相关方的识别5.1.1.1各责任部门根据公司及部门活动与外界的联络,识别出与公司有关的环保相关方,如地方环境保护局、卫生防疫站、市容市貌办公室、消防局、公司总部、行业协会、客户、社区邻居、供方等。
5.1.1.2对公司环境活动有要求的相关方必须由环境管理部登录在《相关方环境管理一览表》(如附件一)中。
5.1.2供方的选择及评估5.1.2.1公司选择新的供方、外协加工供方、服务供方时,责任部门必须考虑到其环境表现,要求填写《相关方问卷》(如附件二)或《相关方调查表》(如附件三),并交环境管理部评估。
5.1.2.2供方的资格评估供方的选择、更新、撤消由责任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评审决定,环境管理部必须参加,责任部门得出环境相关的结论交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责任部门将其登录在《相关方环境管理一览表》。
5.1.2.3供方的定期评估对供方每年一次评估,确定其资格及分类。
5.1.3供方的特别要求化学品的供方必须有化学品生产及销售许可证,废弃物收购商必须有环保局许可证,证明其营业范围。
废弃物收购商的评估还必须包括:保管处理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及国家法律法规,有无造成二次污染,并实地考察处理情况,参见《废弃物处理办法》。
相关方环境管理规定
相关方环境管理规定NJSM/EOWI- 13-20131 目的确保本公司在能力范围内有效地对相关方施加环境影响,从而保证本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顾客、供方及其他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外包方施加影响。
3 职责权限3.1物资部负责组织对相关方施加环境影响。
3.2销售计划部对物流供方施加环境影响。
3.3其他各部门分别负责对各自的供方施加环境影响和提出对环境因素控制要求。
4 工作流程4.1 对供方的控制4.1.1 各采购人员对于所购买和/或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识别的重要环境因素提出控制要求,并将要求通报供方。
4.1.2 各采购人员应要求供方在其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的情况下使用环保材料,或推行清洁生产,包括:a) 要求供方的产品包装尽量使用可回收、在自然界可降解的材料,并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b) 要求供方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控制其重要环境因素;c) 鼓励供方提高环境意识,重视环境问题,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积极寻求相关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志认证。
4.1.3 各采购人员应通过合同形式或信息交流形式向供方提出要求,并将供方的环境管理绩效作为合格供方评价的依据之一,详见《采购控制程序》的要求。
4.2 对顾客的控制4.2.1 各业务部门通过信息交流的方式,向顾客施加环境影响,并针对顾客使用本公司的产品/服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其中的重大环境因素告知顾客,并鼓励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管理。
4.2.2 销售计划部通过信息交流的方式,向顾客和相关方征求对本公司环境管理的要求,收到信息后传递到各事业部,各事业部应及时进行处理。
4.3对其他外包方的控制4.3.1销售计划部对本公司所需的物流方提出环境保护的要求,并通报有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的管理程序和要求。
4.3.2 物资部对负责处理本公司固体废弃物的相关方应加以控制,要求其取得合法资质,并通报有关的重要环境因素管理程序和要求。
环境因素控制标准
环境因素控制标准1、项目部对噪声的控制①可能产生噪声的因素:电锤、砂轮切割机等材料的装卸设备及施工作业。
②对电锤、砂轮切割机等应有封闭式的隔音、吸音设施,防止噪声超标。
③对开槽、凿洞施工作业,控制其作业时间,以减小对附近区域的影响。
④对脚手架搭拆及材料装卸作业应该加强职工的文明施工作业的教育,采取工具包传递、轻起轻放、禁止抛掷作业。
⑤噪声的控制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规定。
⑥施工中噪声日常监测由项目部组织进行,每个施工现场基础、主体、装修施工阶段或产生噪声比较严重的分项工程开始前三天内对噪声每天进行昼夜各进行两次监测,以后在施工每半月期间内昼夜各进行一次监测,当监测结果不满足要求时要及时进行整改,并形成噪声监测记录。
2、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应配备满足施工能力的适宜设备。
应加强对动力、机械施工设备日常管理及维修保养工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能力和清洁,对设备滴、漏油现象应采取油槽等方法予以收集,统一处置。
按《基础设施管理程序》执行。
3、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现场施工有各施工作业组对各自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现场清理,生活垃圾由项目部指定专人清理,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并统一到指定的现场堆放点,定期进行清理4、车辆离开工地、运货地点以前,须清洗车身和车轮以免泥土、粉尘、垃圾及污秽物等带到公共场合。
5、对施工现场粉尘进行控制,每日设专人清扫,必要时洒水降尘。
原材料、物料等采用集中堆放和覆盖,不允许乱堆、散落,并做到到场清料结。
6、在进行钻孔、切割、磨光、割碎及木制作作业时,须尽可能装设吸尘过滤器,并进行封闭作业,否则须在作业前及作业期间不断进行表面洒水降尘。
7、对废气排放的控制,应符合国家的废气排放标准。
8、对有毒、有害及有放射性的装饰装修材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对其采购及使用管理进行控制。
9、对危险品的控制措施:①油类及天那水等易燃液体须适当的包装和标识,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尽量使用环保型产品。
库房环境因素管理制度
库房环境因素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库房环境的安全、卫生和稳定,提高库房的运营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库房的管理和操作,并要求所有相关人员遵守和执行。
二、库房环境因素管理责任1. 库房管理员是库房环境因素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负责库房的环境因素管理工作,并组织实施相关措施。
2. 所有库房工作人员都有责任遵守和执行本管理制度,发现环境问题要及时报告,并积极配合解决。
三、库房环境因素管理措施1. 温度控制:库房内的温度要稳定在适宜的范围内,不得过高或过低,尤其是对于易受热的物品要特别注意。
2. 湿度控制:库房内的湿度也要适宜,太湿容易导致商品发霉腐烂,太干则易导致商品变质。
3. 通风通气:库房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通气,防止空气污浊,滋生细菌和霉菌。
4. 灰尘处理:库房要定期清扫,防止灰尘积聚,并应定期擦拭货物,保持清洁。
5. 光照控制:库房内的光照要适宜,不宜过强或过弱,特别是对于光敏感物品要注意避光。
6. 有害气体排放:如果库房内有有害气体的排放,库房管理员应及时处理,确保环境安全。
四、库房环境因素管理制度执行1. 库房管理员负责监督和执行库房环境因素管理制度,确保所有相关措施得到落实。
2. 库房管理员要定期检查库房的环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库房管理员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提高环境管理意识。
4. 库房管理员要与相关部门配合,共同推进库房环境因素管理工作。
五、库房环境因素管理制度监督和检查1. 定期审核:库房管理员要定期审核库房环境因素管理工作,评估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2. 不定期检查:库房管理员要随时对库房环境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外部检查:库房环境因素管理制度还要接受政府部门和第三方检查,确保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六、库房环境因素管理制度宣传1. 库房管理员要定期向库房工作人员宣传库房环境因素管理制度,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2. 库房管理员还要积极向相关部门宣传库房环境因素管理工作,促进相关措施的落实和执行。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对与研究院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的识别、应用进行控制,确保研究院的持续稳步发展。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研究院内外部环境、相关方要求的管理。
3.0职责3.1科研规划处负责组织识别、分析研究院总体环境因素、相关方要求。
3.2其它各部门负责识别、更新本部门归口业务相关的环境因素、相关方要求,提出并实施适应且满足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的措施。
4.0程序4.1环境因素识别4.1.1内部环境因素包括:研究院拥有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科研生产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组织机构,以及研究院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
4.1.2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与研究院业务范围相关的:A)政策,如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军民融合战略、国家机构改革等带来的影响等;B)法律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军用标准等;C)国内外科研、技术发展动态;D)国内市场行情。
4.1.3研究院定期(如在五年计划制定、新领导班子上任和年度管理评审时)确定与研究院宗旨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研究院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各种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
在制定五年战略规划前,研究院各部门进行系统的环境因素识别,包括:A)科研规划处牵头,相关管理部门组织识别分管业务内研究院的拥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状况;搜集国家科研管理部门、军队装备管理部门、科学院、地方政府等发布的文件、政策,业务范围内各专业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对其中的新要求进行识别。
B)各所组织识别本所业务有关的科研、技术发展动态,各专业在国内外的水平地位等。
C)质量办负责搜集研究院业务范围内各专业相关的最新国军标及有关质量的政策,对新要求进行识别;通过内、外部审核反馈信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识别。
D)其它各部门搜集国家和上级管理部门等新发布的与职能相关政策、法规等,对其中的新要求进行识别。
4.1.4根据识别出的新的组织环境因素,结合自身业务管理工作,在讨论研究院的五年科技发展规划工作中进行说明,科研规划处负责牵头组织编写研究院科技发展规划。
环境管理体系-相关方控制程序
相关方控制程序1.目的对相关方环境施加影响,使其了解本公司的环境方针等方面的事宜,以促使其自觉保护环境,重视员工健康,改进环境行为或活动。
2.适用范围本程序使用于对公司供方、废弃物处理者、进入本公司工作现场外来人员等相关方在环境事宜方面的影响。
3.职责3.1各相关部门分别负责对相关方进行评估并对其施加影响;3.2环安厂务部负责组织对相关方的评估,并监督与检查各部门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效果.4.工作程序4.1 公司可望施加影响的相关方主要有供方、废弃物处理者、进入本公司工作现场外来人员等;4.2对相关方的评估4.2.1 环安厂务部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部门对相关方进行评估:a.与公司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因素相关联的,或可能造成重大环境污染、重大伤亡事故,管理者代表认为必须对其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定为重点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并列入《重点施加影响相关方一览表》中,叫管理者代表批准,该一览表由环安厂务部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管理;b.其他未定为重点施加影响的相关方为一般施加影响的相关方.4.3 对重点相关方的管理4.3.1对供应商的管理:a.采购员在进行供应商评定时,提出对供方在质量、环境管理方面应遵循公司相关文件要求的条款;b.由采购部向供方提供公司的环境方针、相关方环境要求的相关文件;c.采购部对供方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4.3.2 对危险固体废弃物收购方的管理:a.危险固体废弃物收购方应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b.收购方在运输危险固体废弃物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泄漏,以免污染环境和发生安全事故,环安厂务部应督促收购方向有关方办妥有关部门手续;c.环安厂务部向收购方传达公司的环境方针及相关环境要求的文件.4.3.3 对化学危险品供方的管理。
企业环境卫生管理规章
企业环境卫生管理规章1. 引言企业环境卫生管理规章旨在确保企业内部环境的卫生和健康,提供员工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本规章适用于所有企业,包括办公场所、工厂和其他经营场所。
2. 一般要求2.1 所有企业应设立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或委派专人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2.2 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或专人应制定并执行环境卫生管理计划,包括清洁、消毒、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2.3 员工应接受相关的环境卫生培训,了解并遵守企业的环境卫生管理规章。
3. 清洁和消毒3.1 所有办公区域、生产车间、公共区域等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3.2 清洁和消毒工作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3.3 清洁和消毒工作应记录并保存,以备审查和检查。
4. 垃圾处理4.1 所有垃圾应分类收集和处理,包括可回收物、有害物质和普通垃圾。
4.2 垃圾收集站点应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定期清理和消毒。
4.3 有害物质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采取安全措施以防止对环境和员工的伤害。
5. 环境检查与监测5.1 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或专人应定期进行环境检查和监测,包括室内空气质量、水质和噪音等。
5.2 检查和监测结果应记录并保存,以备审查和检查。
6. 紧急事件处理6.1 企业应制定紧急事件处理方案,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事故等。
6.2 紧急事件处理方案应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措施,并进行定期演练和评估。
7. 处罚措施7.1 对于违反企业环境卫生管理规章的行为,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警告、罚款、停工整顿等。
7.2 处罚措施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并公平、公正地执行。
8. 监督与改进8.1 企业应建立监督机制,确保环境卫生管理规章的有效执行。
8.2 监督机制可以包括内部审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
8.3 根据监督结果,企业应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9. 结论企业环境卫生管理规章对于保障员工的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严格执行本规章,并不断完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因素识别
环境因素识别一、环境因素识别范围环境因素识别范围包括企业所有的产品、活动和服务,除了识别企业自身的环境因素外,还要对可施加影响的相关方(供方和承包方)的产品、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因素加以识别,如:(1)生产活动:从原材料到产品包装出厂,如设计和开发、工艺制造、质量、技术、检验等。
(2)辅助活动:设备维修、动力供应、交通运输、仓库管理、试验检验、技术改造等。
(3)管理活动:行政、供应、销售、食堂、车队、医院、绿化、卫生保洁等。
(4)服务活动:包装材料、售后服务、废旧品回收等。
在识别环境因素时,还应考虑不同的时态、状态以及排放类型。
三种时态是指:现在时态(当前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安健环因素);过去时态(历史上在生产、活动中曾经发生过的污染事件,是否采取了适当措施及其效果如何);将来时态(潜在的问题,由于设备老化、人员变化及产品变更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三种状态是指:正常状态(固定的、例行的作业活动状态);异常状态(在计划中但不是例行的活动状态,如开机、停机、试验状态);紧急状态(合理预见但不能预见何时发生,如洪水、地震、火灾、爆炸、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品不合格、泄露、塌方等)。
七种排放类型是指: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废物管理,土地污染,噪声污染,能源资源消耗,社区环境问题(见图1)。
图5-1 环境因素识别二、环境因素识别方法1.调查表法通过对生产活动的部门、车间、班组的调查、访问、座谈,填写调查表,了解生产过程的基本信息,结合专家经验和头脑风暴法进行判断,识别环境因素。
2.物料平衡法物料平衡分析的原理是:输入=输出,其计算式为:物料投入=产品/消+贮存/积累+物料产出。
分析某一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的输出,根据其“材料量”的投入/产出比计算成品量、消耗量从而推断出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
3.过程分析法如同危险源识别一样,环境因素识别也可采用过程分析法。
即分析从输入到活动实施到成品输出过程各阶段,在材料、设备、人员操作等方面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及环境影响(见图2)。
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程序(含表格)
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程序(ISO9001-2015)1目的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
3职责3.1总经理办公室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本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评价。
3.2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内部环境中组织总体表现、组织知识、组织文化、人力因素、组织治理相关因素的分析、评价。
3.3设备开发部负责内部环境中基础设施的分析、评价。
3.4品质部负责内部环境中质量管理体系绩效的分析、评价。
3.5销售公司负责内部环境中顾客满意、工序委外合格供方绩效的分析、评价。
3.6原料采购部负责内部环境中原料合格供方绩效的分析、评价。
3.7物资部负责内部环境中辅料合格供方绩效的分析、评价。
3.8生产部负责过程运行环境、各工序有效作业效率的分析、评价。
3.9财务部负责内部环境中财务因素的分析、评价。
3.10研发中心负责内部环境中技术因素的分析、评价。
4程序4.1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评价工作。
通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每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如遇到内外部环境变化,可临时组织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和评价。
4.2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编制“公司环境分析、评价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总经理办公室提前一周向相关部门发出本次“公司环境分析、评价计划”。
4.3各部门负责根据各自的环境分析职责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价。
4.4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和相关部门主管召开评审会议。
4.5环境因素分析、评价4.5.1PESTEL分析模型PESTEL分析模型又称大环境分析,是分析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不仅能够分析外部环境,而且能够识别一切对组织有冲击作用的力量。
它是调查组织外部影响因素的方法,其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因素,可以分为6大因素:政治因素(Political)、经济因素(Economic)、社会因素(Social)、技术要素(Technological)、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和法律因素(Legal)。
食堂外部因素管理制度
食堂外部因素管理制度一、需重视和管理的外部因素食堂的周围环境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因素:气温、湿度、风力等气候因素会直接影响到食堂食品的保存和品质,需要根据不同季节和天气情况合理调整食品的保存和加工措施。
2、环境卫生:周围环境的卫生状况会直接影响到食堂食品的安全和卫生,因此需要定期清理和消毒周围环境,确保食品安全。
3、供应链管理:食堂的食品供应链一环环相扣,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整个食堂的运营,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保证食物的质量和安全。
4、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食品安全事件等外部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食堂的经营和形象,因此食堂需要灵活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好危机公关。
5、政策法规:政府对食品安全和卫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和监管,食堂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做好政策法规的遵守和执行。
二、外部因素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食堂周围环境和外部因素的影响,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外部因素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评估和监测:食堂需要定期对周围环境和外部因素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2、建立应急预案:食堂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外部因素和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预案和措施,确保食堂的正常运营。
3、加强外部环境的清理和消毒工作:食堂需要定期对周围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减少外部因素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4、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制度:食堂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严格把控供应链的质量和安全,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卫生。
5、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食堂需要加强员工对外部因素管理制度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确保食堂的正常运营。
6、与相关部门合作:食堂需要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外部因素的影响,确保食堂的正常运营。
三、外部因素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通过建立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外部因素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食堂周围环境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提高食堂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保护食堂员工和顾客的健康和安全,维护食堂的商誉和形象。
施工项目重要环境因素识别
施工项目重要环境因素识别
(一)环境因素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要环境因素见表:
(二)控制措施
1.项目部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和技术改造,减少浪费,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通过技术、安全交底向供方传达公司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督促其提高环保节能意识。
2、为降低噪声排放,尽量选用噪声小的施工设备;对噪声高的设备采用搭设隔音棚措施,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其他设备采用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减少因设备保养不当而引起设备噪声增强;噪声排放点尽量远离敏感区域,尽量不连续作业或同时作业。
4、采取现场洒水、覆盖等措施以降低粉尘;混凝土、水泥(砂)浆现场搅拌采取搭设防尘棚措施以减少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施工现场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由项目部负责集中收集至总包单位指定位置,可回收固体废弃物由项目部负责联系废品回收公司回收;项
目部收集施工现场的各类危险固体废弃物上交有关部门集中处理。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对本公司在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定对环境具有和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预防、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适用范围/对象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
三、管理要求/管控流程3.1 环境因素识别工作小组3.1.1 成立公司环境因素识别工作小组,由管理者代表担任组长,EHS管理本部负责人任副组长,各部门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小组工作。
3.1.2 分/子公司成立由各单位负责人任组长的环境因素识别工作小组,其成员由本单位专业人员组成。
3.2 环境影响调查各分/子公司按照《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中的调查内容逐项填写,为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提供依据。
当分/子公司的工艺流程、设施、活动等有较大变更时,要注意更新相关内容。
3.2.1 组织环境因素的识别(1)识别环境因素时,应从三个来源(活动、产品、服务)、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七个方面(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能源的使用;废弃物的管理;对社区影响;其它环境影响)进行识别。
(2)识别环境因素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六个过程:设计和开发过程、生产制造或市场营销过程、检验过程;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过程;污染治理过程;物料采购、运输、储存过程;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行政办公过程、产品销售及服务过程。
(3)除了要识别能够直接控制的环境因素以外,还要对由相关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加以识别,例如:供方运输危险化学品可能造成的泄漏、没有防护措施的外来机动车辆进入禁火区域、外来服务人员动火作业等情况下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
(4)对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项目、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所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也要加以考虑。
例如:已经批准或正在进行的技改/技措项目、重大工艺流程变更等。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14001-2015
引言0.1背景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必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平衡。
通过平衡这“三大支柱”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因污染、资源的低效使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的期望值已发生了变化。
因此,各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环境管理,以期为“环境支柱”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本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环境状况,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向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通过下列途径以获得长期成功,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可选方案:一一预防或减轻有害环境影响以保护环境;一一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有害影响;一一帮助组织履行合规义务;一一提升环境绩效;一一采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等的方式,能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一一实施环境友好的、且可巩固组织市场地位的可选方案,以获得财务和运营收益;一一与有关的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
本标准不拟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法规要求。
0.3成功因素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承诺。
组织可利用机遇,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机遇,预防或减轻有害的环境影响,增强有益的环境影响。
通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过程,与其他业务的优先项相协调,并将环境管理纳入组织的整体管理体系中,最高管理者就能够有效地应对其风险和机遇。
成功实施本标准可使相关方确信组织已建立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
本标准的应用可因组织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含表格)
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及风险管理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1.1识别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会影响到体系管理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并判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给公司带来的机会和风险。
1.2评价风险和机会,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识别内外部存在的机会和风险,及应对措施的建立和评价过程。
3.0权责3.1总经理:负责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及对应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落实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的定期识别和评审,组织风险和机会的评价和措施建立。
3.3各部门:负责参与内外部环境和相关方要求识别和评审;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会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0定义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机会: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4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例如组织使命、资源、内部管理、内部绩效等。
4.5外部环境:例如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有关的因素等。
4.6相关方:人或组织。
他能影响组织的某个决策或活动,或被其影响,及认为自身会被其影响。
如:客户、外部供方、行业组织等。
4.7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4.8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4.9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
5.0程序5.1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要求的识别对象5.1.1在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公司质量体系的影响时:可考虑a.宏观经济因素:如汇率、国家经济、CPI指数、信贷b.市场竞争因素:如市场占有率、可替代产品、行业标杆企业状况、顾客趋势等c.社会因素:如本地就业数据、教育水平、工作时间、假期等d.政治因素:如政治稳定性、本地基础设施、政府公共服务等e.法规因素:如产品法规、有害物质法规、劳工法规等f.技术因素:如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专利有效期等5.1.2在分析内部环境因素对公司质量体系的影响时:可考虑a.公司使命:如愿景、目标、义务b.公司资源:如:财务、人力、环境、基础设施、知识储备c.公司管理:如组织架构、决策过程、d.公司运营绩效:产品先进性、生产交付能力、体系能力、客户评价、质量管理绩效、合规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供方或相关方提供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的管理。
2.0供方分类:
物料供应商、服务提供方、外委工程承包商和其它相关方。
3.0物料供方环境因素的管理
3.1由公司物料管理部门将物料的环保要求通报给供方,供方按要求提供物料。
3.2物料使用部门需采购物料时,应在《采购申请单》中注明环保的要求,经审批后提交物料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3.3物料使用部门对采购物料进行验收,检验物料是否符合公司环保的要求,并要求供方提供符合规定的产品,如不符合则按相应程序处理。
3.4公司物料采购管理部门将物料验收不合格情况反馈给物料供方,并要求物料供方整改,确保物料供方提供符合公司环保要求的合格产品。
4.0服务供方环境因素的管理
4.1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文件要求识别服务供方在公司范围内活动产生的环境因素,如公司已对其制定了相关管理方案,则要求服务供方按照方案实施活动,如未制定,则与服务供方共同制定相关管理方案。
4.2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服务供方环境活动进行日常检查,填写相关检查记录,对不符合公司环境体系或法规要求的服务供方开具《纠正通知单》,限其及时纠正,并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5.0外委供方环境因素的管理
5.1工程技术部立项时,在《外委工程项目立项申请表》上注明可能的环境因素影响的防范要求。
5.2公司管理者代表组织审查外委工程项目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5.3工程技术部负责人将相应环境管理方案及公司的相关要求,提交外委工程承包商,可将内容写入合同中,并严格按管理方案内容监督外委供方执行。
5.4工程技术部负责人或其指定的责任人随时监督外委供方在公司范围内的活动,以确保其活动符合公司环境管理的要求。
6.0其它相关方(装修、电话、煤气施工等)
6.1其它相关方需在公司所管范围内进行活动中,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将公司相关的环境管理
要求通报给相关方,并要求其按规定执行;
6.2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责任范围内随时对相关方的活动进行检查,预防出现不合格。
7.0支持性工具
《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
《重大环境因素表》
《重大环境因素管理方案》
《纠正通知单》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