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的评课稿

合集下载

观察物体》听课评课稿

观察物体》听课评课稿

观察物体》听课评课稿创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茶盒,发现茶盒的不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师注重课堂氛围营造,创设轻松愉悦的研究环境。

在本课中,教师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创设轻松愉悦的研究环境。

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体验到研究的快乐。

同时,教师还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鼓励、赞扬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总之,XXX老师的《观察物体》这节课,不仅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教学实践,她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相信,在她的引领下,学生们一定能够在观察物体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创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来调整教材。

例如,在教授观察立体图形时,可以使用茶盒作为例题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每个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仔细观察茶盒的一个面,以留下初步的印象。

然后,让学生观察茶盒四个方向的图像,有目的地将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抽象成一个平面图形。

这些不同层次的活动充满趣味性,同时也能让学生理解到:观察者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目的地组织观察和记录,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整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中研究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研究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让他们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并且让学生乐学、爱学。

五年级数学下《观察物体》评课

五年级数学下《观察物体》评课

五年级数学下《观察物体》评课稿本次《观察物体》的课程设计巧妙,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使学生充分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一知识。

以下是对本次课程的评价: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师能够紧密围绕三维目标展开教学。

在知识技能方面,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师通过鼓励和肯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有序,实施合理。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课件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

同时,教师还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观察和思考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同时,教师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这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师生互动与课堂氛围本次课程的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氛围融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本次课程的教学评价及时有效,反馈具体明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一、引言《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重要课文。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理解大小、形状、颜色等物体特征的变化。

本评课稿将对《观察物体》这一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评价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描述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行分类。

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能够互相合作、交流观察结果。

三、教学内容《观察物体》这一课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物体观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物体描述:通过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物体分类: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观察引导法:老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激发讨论法:老师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资源:1.物体样本:准备一些具有不同特征的物体样本,如球、长方体、红色物体、绿色物体等,供学生观察和描述。

2.课件:准备一个简单的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展示物体的不同特征。

3.小组活动手册:为学生准备小组合作的活动手册,包括观察任务、描述任务和分类任务等。

六、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物体观察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要观察物体以及观察物体有哪些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评课稿教师感想体会评课一年级组教师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选择《观察物体》同课异构。

纵观一年级的这3节比武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倾听的习惯这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现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听课的感想。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观察物体一课,教材编写者帮学生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小朋友的存钱罐。

从该玩具的前后面与侧面观察到的样子不一样。

有的老师建议用规则的长方体的粉笔箱,这样就地取材,便于学生观察。

长方体有其特殊性,平视的时候,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相同的。

选用不同的学习材料,观察到的结论是不相同的。

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做到数学知识的科学准确呢?我们不妨这样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平视观察(只观察一个面),看到的样子可能不一样。

二、学生能力的发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发展与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需要所有科任教师通力合作。

不分年级,不分科目,朝夕努力。

倾听是低年级培养孩子的重要学习习惯之一,而本课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今天我着重说说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的体现。

首先说观察能力。

本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现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要做到如下四点:①观察的角度——平视。

视平线与物体的最高点保持一致,学生只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

这样观察的目的是考虑到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尽量让观察结果简单可述。

一(1)班的李老师,把放学具的板凳托起来,与孩子的视线等高,这样保证观察方法的示范性。

②这节课应该让孩子在观察时,有意识的渗透有序观察。

在一(3)班的课堂中,当孩子观察本班同学的照片时,孩子观察到的结果是零零散散的。

老师应该引导孩子,我们学习方位前后左右,那么我们可以按方位有序观察,有序陈述。

③如何引导学生小结观察结论,可以用比较的方法。

把前面与后面观察到的结果比较有什么不同;左右面观察的结果又有什么区别?④观察物体的目的最终是发展学生的空间感。

观察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向空间感提升,要发挥想象的作用。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___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他通过让学生观
察不同角度的物体形状,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全貌。

同时,他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生不仅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方位知识,还培养了空间观念、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___精心
设计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兴趣中掌握知识,真正做到了“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不仅是为了研究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___巧妙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观察者眼中会呈现不同的形状,以及如何推断一个正方形的面是否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这些问题的设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我认为,___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些紧张,有些环节可
能会记不清。

但是,她能够及时稳住自己,顺利地将课程进行下去,让我们听课的学生不容易察觉到她的紧张情绪。

在组织小组活动时,___的做法可能有些不太好。

她先让
小组长拿出玩具,然后再说明活动要求。

这种做法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玩具上,而忽略了老师的活动要求。

因此,我认为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更好地安排活动的顺序和步骤,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活动要求。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通用6篇)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通用6篇)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通用6篇)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篇1吴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日常生活场景和一些简单的物体后进行教学的。

本课主要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由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如果仅仅是按照目标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的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

于是吴老师巧妙的设计,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一、创“疑”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潜在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吴老师出示了包装盒的一个面,让孩子猜猜看到的是什么,接着又出示包装盒的两个面,有的学生还是没有猜出到底是什么,在学生的兴趣提得很高的时候,出示三个面(答案揭晓)。

这样的设计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欲望,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学生置于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布“动”境,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发挥主体作用自学-交流-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吴老师的课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新授课伊始吴老师明确的提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指向性的自学,有效的提高了自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学习新知,新课程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吴老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课桌上的长方体,并通过动态方式呈现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从而跟学生一起总结出结论。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一、引言《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如何观察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和数量等方面。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在数学学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评课稿将对这篇课文进行全面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结构《观察物体》课文结构清晰,分为引入、主体和总结三个部分。

引入部分通过引发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兴趣,引入了本次课的主题。

主体部分详细讲解了观察外形、颜色、大小和数量等物体特征的方法和技巧。

总结部分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练习要求。

2.2 学习目标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包括:•能够正确观察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和数量等特征;•能够用适当的词语和语句描述物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观察物体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3 关键知识点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包括:•物体的外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物体的颜色: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等基本颜色;•物体的大小:大、小、长、短等大小比较词;•物体的数量:一、二、三、四等基本数量词。

三、教学方法3.1 情境导入法在引入部分,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兴趣。

比如,可以准备一些颜色鲜艳、形状各异的水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3.2 互动讨论法在主体部分,可以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和数量,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相互检查对方的观察和描述是否准确。

3.3 游戏与练习相结合在总结部分,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和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比如,可以出一些简单的物体特征题目,让学生做小组比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竞争性。

四、教学效果4.1 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观察物体的方法,正确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和数量等特征。

一年级《观察物体》数学评课稿教案

一年级《观察物体》数学评课稿教案

一年级《观察物体》数学评课稿教案
一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
一年级组教师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选择《观察物体》同课异构。

纵观一年级的这3节比武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倾听的习惯这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现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听课的感想。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
观察物体一课,教材编写者帮学生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小朋友的存钱罐。

从该玩具的前后面与侧面观察到的样子不一样。

有的老师建议用规则的长方体的粉笔箱,这样就地取材,便于学生观察。

长方体有其特殊性,平视的时候,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相同的。

选用不同的学习材料,观察到的结论是不相同的。

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做到数学知识的科学准确呢?我们不妨这样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平视观察(只观察一个面),看到的样子可能不一样。

二、学生能力的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发展与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需要所有科任教师通力合作。

不分年级,不分科目,朝夕努力。

倾听是低年级培养孩子的重要学习习惯之一,而本课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今天我着重说说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的体现。

首先说观察能力。

本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现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的方法要做到如下四点:①观察的角度。

观察物体评课

观察物体评课

《观察物体》评课稿《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兰老师能够抓住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并组织各教学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不仅是学习内容的设计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还是为学生提供想像环境、条件和刺激的创造者。

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体验方位知识和了解观察方法,教师不仅渗透了动与静(多媒体动态展示)、局部与整体、平面与立体的相互转化以及相对论等思想,而且大胆创新,二度开发并重组教材,使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整节课兰老师始终以高度的热情,激起学生积极的求知欲,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1、从学生年龄出发,以生活经验为基础。

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都选用了学生所熟悉的材料,如:杨桃、色子入手,选用这些物体,激发了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能很容易地说出这些物体的正面、背面、左面、右面、上面和下面,同时学生也感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

2、以人为本,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体验知识与经验的形成过程。

观察物体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活动为基础。

兰老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1)观察无标志的实物,即站在不同的方向观察组合图形,从而得出结论: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能一次看完一个物体所有的面,但是至少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到这个图形的三个不同的面。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评课稿
一、背景介绍
《观察物体》是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该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观察物体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物体特征的认知和描述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观察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数量等特征,进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观察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和数量,并描述出来。
四、教学准备
6.教师准备:教师版教材、学生版教材、课件、黑板、彩色粉笔、实物物体等。
7.学生准备:学生版教材、铅笔、橡皮擦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与热身
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一些简单的观察问题,如“你们身边有哪些物体?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2. 引入话题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物体,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颜色、大小和数量,并带领学生进行描述,如“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是什么颜色的?有多大?有几个?”通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观察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评课,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5. 拓展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进行描述。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设置不同的难度和要求,提供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6. 总结与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描述技巧,并展示学生的作品,分享他们对物体的观察感受和认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物体外形、颜色、大小和数量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物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在拓展练习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进行了个性化设置,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年级下数学《观察物体》评课

四年级下数学《观察物体》评课

四年级下数学《观察物体》评课本次《观察物体》的课程设计巧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深化对空间图形的理解。

1.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在本节课中引入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各种形状的认知,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的机会。

2.学生实践操作环节强化: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亲手操作,让他们通过小棒或橡皮泥等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立体图形。

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描述看到的形状。

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4.互动交流充分: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制作经验。

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教学评价及时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进行点评,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6.教学资源运用恰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展示立体图形在不同方向下的观察效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空间图形的概念。

几点建议:1.加强拓展练习: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题目,以进一步挑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注重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确保他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不掉队。

3.总结反思: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观察物体》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观察物体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动手操作、互动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数学能力。

建议教师进一步加强拓展练习和个体差异的关注,以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观察物体》评课稿1《观察物体》是二年级教科书第68页例1的内容,要求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想象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会全面看待物体的意识。

本节课张莹老师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执教,教学效果良好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盲人摸象》动画片让学生体会到看东西要争取做到全面细致。

二.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充分体会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教学设计由易到难,层次清晰。

(1)张老师设计4人一组,通过不断变化位置,让学生给小熊拍照,体会位置不同,看到时图像不同,学生兴致高昂。

(2)在巩固练习中,设计了观察机器猫,小汽车,水壶,都是一些学生喜欢的物体,让学生以观察者的左右进行判断。

(3)难点是吧知识拓展延伸,老师设计了根据照片猜实物,从一个侧面,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要想全面了解就必须从多角度,全面观察。

(4)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像,体会前后左右完全相同的物体是什么?学生想象丰富。

(5)根据学校操场上不同方位的照片,让学生下课后观察,渗透学学生爱校的意识。

三.本节课仍有不足之处:(1)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不强,作为低年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在巩固练习中,如有让学生参与的练习,如:让学生上讲台,让学生观察,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3)应多观注细节,如:在座位上,让背对讲台的学生先面朝讲台,活动时再转过去,否则学生很不舒服。

《观察物体》评课稿2一年级组教师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选择《观察物体》同课异构。

纵观一年级的这3节比武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倾听的习惯这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现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听课的感想。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观察物体一课,教材编写者帮学生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小朋友的存钱罐。

从该玩具的前后面与侧面观察到的样子不一样。

有的老师建议用规则的长方体的粉笔箱,这样就地取材,便于学生观察。

《观察物体》听课评课稿

《观察物体》听课评课稿

《观察物体》听课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XXX
听了XXX老师的《观察物体》这节课,我觉得有很多亮点值的我研究,现总结如下:
1、教师注重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2、教师立足于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本课的设想,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想和构造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打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细化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举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例题“观察茶盒”的教学设想上勇敢
1创新,其实观察茶盒在教材当中是以想想做做的形式出现的,教师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调整教材,因为观察茶盒比观察长方体简单,所以将本题做为例题进行教学。

第一步,每个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仔细观察,目的是对茶盒的一个面留下初步的印象。

第二步,先让学生观察四个方向拍到的茶盒。

让学生带有目的性即想想
你自己看到的是屏幕上的那一张,在自己座位上给茶盒拍照片,将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抽象一个平面图形。

这些不同层次的活动即富有趣味性,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到:观察一个物体时,观察者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让学生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这样即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整堂课设想,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构造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自主探讨中研究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培养其探讨能力和自主研究的意识。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

评闫海芳老师的《观察物体》评课稿评课人:秦保平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空间与图形P38 “观察物体”单元的第一课时。

通过观察长方体小药箱,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推理能力。

教者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就新课标新理念在课堂中的物化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思想:1、二度开发运用教材、学生得到不同发展本单元共三个例题,从观察单个立体图形(物体)到多个。

体验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通过拚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者选择了只完成例1的学习。

参考许多名师教学,他们都将例1、例2的教学安排在一课时内完成。

这样的设计是把观察单个立体图(物)和多个立体图(物)同时呈现,看似很有科学性,但从教材的运用和学生所得的角度看,这样处理教材学生所得浅显、容易,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

虽然人人都获得了必需的数学,但没有体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

所以教者在如何运用教材例1来传承知识、启迪心智上颇费苦心。

分两个层面设计开发教材,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来完成设计目标。

一层次面(基础层面,人人都必需学会的知识):通过观察单个长方体盒子,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

二层次面(学生潜能开发,挖掘教材发展个性学生。

)观察长方体小药箱,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进一步促进学生观察发现一次看到的长方体的两个面之间、三个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与长方体的点、线、面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如,学生观察所得:一次可以看见长方体的两个面后,引导学生通过看、数、摸进一步发现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相邻的,每相邻的两个面共一条棱,所以十二条棱就有十二组这样的相邻面,而八个顶点就决定了有八组这样的三个相邻面。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评课稿评课稿:小学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物体的外形、颜色和大小。

2. 学生能够将所观察到的物体进行分类,并能够简单描述物体的特征。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比较。

4. 学生能够通过图形、图片等进行物体的观察和分类。

教学重点:1. 观察物体的外形、颜色和大小。

2. 物体的分类和描述。

3. 物体的比较。

教学准备:1. 图片、挂图或投影仪等展示物体的工具。

2. 指示物体特征的图示卡片。

3. 学生个人观察物体的材料,如纸、铅笔等。

4. 小学生习题册等练习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引入题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观察物体》。

你们知道观察物体有什么作用吗?学生回答:可以了解物体的特征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那么我们如何观察物体呢?2. 导入活动:准备一些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如球、方块、圆柱体等,展示给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 请大家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请大家观察这些物体的颜色有哪些?- 请大家观察这些物体的大小如何?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例如:这个物体是圆形的,颜色是红色的,大小是大的。

3. 深化活动:准备一些物体的图示卡片,例如:球、立方体、长方体等。

将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特征分类,例如:形状分类,颜色分类等。

学生将分类结果互相展示,并进行合理的讨论。

4.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图形、图片等,例如:一张动物图片、一幅风景画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例如:这幅画有很多树,其中有一棵是大的。

5. 巩固练习:分发练习材料,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监督学生的答题过程,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评价与改进:本节课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活动,通过观察物体的外形、颜色和大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观察物体》评课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评课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教学目标:
1.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进一步发展学 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由低到高、由远到近观察物体,从而发现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大 小、范围的不同 。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位置上物体的大小、范围不同。仔细观察,大胆猜想是判 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的突破口。
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依赖 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式。”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以活动 促发展,一次本课我打算才用“自主体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 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自主进行体验、探究。教 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教师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通过学 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比较,讨论,实际操作等活动获得观察经验, 提升空间观念,来完成对知识点的突破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展 他们的空间能力,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成为真正 的学习的主人,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反馈式教学法,主要通过创设 情境、小组讨论探究、班内交流分享、评价质疑问难,总结概括升华、 拓展应用达标等六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观察物体》评课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师范学院
第一课时--《节日礼物》评课 第二课时--《天安门广场》评课
评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与学法 三、评课 四、总结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课程标准实验第一课时,因此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 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实际生活中有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经 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选取了小狗贝贝四次由低到高观察节日礼物的有趣情境,让学生 在四个画面上分别标出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再通 过小明由远到近观察看守人小屋周围景物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由远及近 位置的变化,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及近观察同一物体,学生 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 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 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观察物体》的评课稿_新闻报道_

《观察物体》的评课稿_新闻报道_

《观察物体》的评课稿欣赏之处:1、教学流程清晰。

从摆一摆、看一看到画一画,指一指,说一说,比一比,接着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2、教师准备充分,从制作到正方体实物(12个),再到正方形图片(20张)。

3、能够在具体实物中让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归纳,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

4、教师注重方法指导。

体现在观察的动作、方位、顺序等方面。

5、注重数学思维训练。

体现在动手摆不同的图形,观察图形中颜色的变化,以及练习中学生再次搭建图形等。

6、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之美,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亲数学行为。

相关建议:1、学生的学具应有所准备,丰富的学具才能让学生整体参与。

3、教师应更多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敢说、会说,有条理的表述,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给与合理性、积极性的评价。

4、观察的结论虽比较难,但教师应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观察、比较、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5、画图是重要环节,教师应指导并作出评价。

夏林成:《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袁文老师在教学时能紧扣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正方体木块),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

比如,让学生上台摆正方体,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小正方体,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

这一操作活动,充分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间。

学生要考虑从什么方向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么才能把这些特征表现出来。

这看似简单的过程,却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张洪燕:《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袁老师始终以高度的热情,激起学生积极的求知欲,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物体》的评课稿
欣赏之处:
1、教学流程清晰。

从摆一摆、看一看到画一画,指一指,说一说,比一比,接着归纳小结,巩固提高。

2、教师准备充分,从课件制作到正方体实物(12个),再到正方形图片(20张)。

3、能够在具体实物中让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归纳,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

4、教师注重方法指导。

体现在观察的动作、方位、顺序等方面。

5、注重数学思维训练。

体现在动手摆不同的图形,观察图形中颜色的变化,以及练习中学生再次搭建图形等。

6、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之美,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亲数学行为。

相关建议:
1、学生的学具应有所准备,丰富的学具才能让学生整体参与。

3、教师应更多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敢说、会说,有条理的表述,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给与合理性、积极性的评价。

4、观察的结论虽比较难,但教师应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观察、比较、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5、画图是重要环节,教师应指导并作出评价。

夏林成:《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袁文老师在教学时能紧扣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正方体木块),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

比如,让学生上台摆正方体,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小正方体,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

这一操作活动,充分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探索空间。

学生要考虑从什么方向观察,物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么才能把这些特征表现出来。

这看似简单的过程,却是一种有价值的数学活动,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张洪燕:《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袁老师始终以高度的热情,激起学生积极的求知欲,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建议:1、老师上课很亲切,一直面带微笑,但激情不够,语言没有节奏感
2、观察时教师最好能指导学生要有一个顺序,我们观察物体一般是从正面到侧面再到上面。

总之,这是一节很精彩的课,非常感谢给我这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
李亮:周三是我们教研活动日,这次所评的数学课,是袁老师和公开课,三年级下册的《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这节课,袁老师能够较好的抓住教材的重点,层次鲜明的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实物、图片、课件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感官,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

美中不足的是,这节课学生对学具的准备不充分,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孩子们准备好学具,摆放在桌子上,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可能孩子们更能深刻的体会:“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


闵应贤:听了袁文老师的观察物体一课,简单谈谈我听后的感想。

袁文老师课前准备的很充分,语言有亲和力,和学生沟通的很顺畅。

学生学习的氛围很浓厚,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方面做的很主动,效果也很好。

袁文老师大胆放手,适当指导,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的建议是,袁文老师在一些细节上可以更好的处理。

例如:观察物体的姿势是平视,应该亲自演示一下较为妥当;总结性的板书不够完整和清晰。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