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技巧
内审员审核方法与技巧

内审员审核方法与技巧内审员是负责内部审核和评估组织运作合规性和有效性的人员。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审核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内审员审核方法与技巧的总结。
1.规划审核过程:在开始审核前,内审员应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明确审核范围、目标和时间表。
这有助于确保审核工作的有序进行,并提高审核效率。
2.进行前期准备:内审员应在进行审核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研究和了解相关文件和资料,以及与被审核部门或个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运作和问题。
这有助于内审员对被审核对象有更全面的了解,为审核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3.有效沟通:内审员需要与被审核对象进行良好的沟通,以确保他们对审核目的和程序的理解。
内审员应在审核开始前向被审核对象解释审核的目的、范围和期望,以便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合作。
4.使用多种取证方法:内审员应使用多种取证方法,如文件审查、观察和访谈等,来获取和收集审核证据。
这有助于确保审核结果的全面和客观性。
5.注意审核证据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内审员应关注审核证据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他们应确保所收集到的证据是准确和可信的,并能够在需要时进行验证。
6.分析和评估审核证据:内审员需要对收集到的审核证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组织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他们应考虑证据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并进行综合评估。
8.编写审核报告:内审员应编写详细的审核报告,总结审核发现、问题和建议。
审核报告应准确、清晰,并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数据支持。
9.审核后的跟踪和监督:内审员应跟踪和监督组织在审核后采取的措施和改进行动。
他们应确保组织按照建议进行改进,并在需要时提供支持和指导。
10.持续学习和自我提高:内审员应持续学习和自我提高,以不断提升审核方法和技巧。
他们应了解最新的审核标准和要求,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技能。
综上所述,内审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规划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报告能力,以确保审核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通过合理的审核方法和技巧,内审员可以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评估和改进建议,帮助组织提高运作效果和合规性。
内审流程及审核技巧

内审流程及审核技巧内审是企业内部进行的一种审核活动,旨在评估和改善组织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系统。
内审流程是指在内审活动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流程和步骤。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内审流程及一些审核技巧。
一、内审流程1.确定内审目标:内审目标应明确具体,符合组织的战略和目标,并与现有管理体系和要求相契合。
2.制定内审计划:内审计划是内审活动的基础,应包括审核时间、地点、内审对象、内审标准和方法、内审人员等。
3.准备内审工作:内审人员应收集和准备相关资料和文件以进行内审工作,包括组织结构、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图、政策和程序等。
4.进行内审活动:内审人员按照内审计划进行内审活动,包括现场观察、文件和记录的查阅、访谈内审对象等。
5.收集内审证据:内审人员应收集和整理内审活动中获得的证据,以评估内控体系是否有效、合规和符合要求。
6.分析内审证据:内审人员应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比对和评估,以发现潜在问题和机会,并形成内审结论。
7.写作内审报告:内审人员应撰写内审报告,报告应真实准确地反映内审活动的结果,内容应简明扼要,提供具体改进建议。
8.发布内审报告:内审报告应及时发布给相关人员,如组织管理层和内审对象,以确保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
9.追踪内审结果:内审人员应追踪内审报告的执行情况和改进措施的效果,并及时汇报内审结果。
二、审核技巧1.预备和准备:内审人员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熟悉内审对象的相关资料和文件,并对内审标准和方法有清晰的了解。
2.采用多种证据:内审人员应采用多种证据来支持内审结论,包括文件记录、现场观察和访谈内审对象等。
3.注意聆听和观察:内审人员应注意聆听内审对象的陈述和解释,并观察现场的情况和细节,以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
4.针对重点和风险领域:内审人员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组织的重点和风险领域,以确保内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遵循审核流程:内审人员应按照事先制定的审核流程进行内审活动,不要跳过任何重要的步骤和环节。
ISO9000内审员的审核技巧

ISO9000内审员的审核技巧ISO9000内审员的审核技巧随着iso9000标准在组织内部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组织也申请iso9001标准的认证,并取得iso9001质量证书。
那么作为组织内审的内审员,在内审的时候如何达到内审的目的呢?下面就让店铺来为你们介绍ISO9000内审员的审核技巧吧!一、要善于提问。
审核完全可以将同一问题问不同人员,然后探讨答案不一致的原因。
二、要善于倾听。
ISO9000内审员要注意认真听取被访者的回答,并作出适当的反应。
三、要善于观察。
内审员要仔细观察现场环境、设备、产品和标记,查看有关记录。
对现场发现要进行深入检查以确定审核证据。
审核证据是指通过观察、测量、实验或其他手段所获得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信息。
四、要做好记录。
内审员应确保审核证据的可追溯性,为此必须详细地进行记录,所做的记录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实描述、凭证材料、涉及的文件、各种标识。
五、要善于联想和追溯。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必须善于比较,追溯从不同来源获取的对同一问题的信息,从差别中判断体系运行状况,必须善于追踪记录与文件,记录与状况的符合情况,并作出结论。
六、要善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审核气氛。
延伸阅读:一、内审员ISO内审员是指经过ISO标准要求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了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一种资格,一般由国家认监委认可的有ISO相关体系咨询资质的机构培训并考核,合格者才可以担任。
它只适用于企业(单位)的内部审核,熟悉企业运转流程及管理职责权限,可以胜任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本身自我完善、自我管理的一项基本手段和要求,担任的是内部管理评审,查漏,监督,以及提出整改方案的职责。
相对于内审员的是国家注册审核员。
一般这种资格要经过更为严格的`培训考试和实习期,也就是累计审核时间达到一定数量。
而且需挂在具有国家认可委认可的具备认证资格的认证机构,可分为兼职和专职。
一般企业进行体系认证,先组织内审员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审核,以确定体系运行是否有效,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再由认证机构派出审核组对企业进行审核,从而获得认证资格。
实验室内审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技巧

实验室内审需要(xūyào)注意的地方和技巧实验室认可50多年前产生于澳大利亚,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实验室认可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内部审核也称为(chēnɡ wéi)第一方审核,是实验室自己进行的,用于内部目的的审核,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诊断和自我完善的活动,也是实验室获得国家认可的关键点。
一、内审员实验室内部审核(shěnhé)涉及方方面面,有一支良好的内审员队伍,是做好内审工作的基本保证。
内审员应具备下列条件:①经过认可准则和审核(s hěnhé)要求、审核方法、审核技巧方面的培训;②熟悉本实验室的质量(zhìliàng)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③业务能力较强、为人公正、善于观察、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内审方法能达到内审目标的内审方法很多,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内审员的自身经历、经验、习惯灵活运用,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一个有经验的内审员往往是多种方法并用。
现将常用的内审方法分别说明如下。
1、宏观评审法宏观评审法也称“现场扫描评审法”,是以全面观察现场现象为主的评审法,是发现评审重点的途径之一。
大家知道,一个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其整体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其机体的健全、有效,同时也很容易反映出内在的缺陷、失调(控)。
实验室现场评审时,内审员从参观实验室开始就进入了“现场考评”阶段。
评审时一般没有预定的检查目标,但每个内审员都要注意自己分工评审的情况,涉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都是评审的对象。
例如:实验室的设施(shèshī)环境、设施配备与布局、各种记录、证书、操作人员的现场表现等。
2、逐项评审(pínɡ shěn)法这种方法是按照认可准则的要求,对照评审核查表的相应内容,围绕一个项目(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要素(yào sù)或实验室的一个部门)逐项对实验室的实际工作进行评审、查实取证。
内审的流程方法和技巧

内审的流程方法和技巧内审是指对组织内部业务流程、管理制度、财务状况和风险控制等进行系统评估和审核的一种管理工作。
其目的在于发现潜在问题、优化流程并提升组织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下面是内审的流程、方法和技巧的详细介绍。
一、内审的流程:1.确定内审目标:明确内审的目标和范围,制定内审计划,并确定内审的重点和重要性。
2.收集资料:收集相关的业务文件、数据和信息,以及内部各部门的报告和记录。
3.分析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找出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4.进行现场检查:实地调研,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员工进行沟通、访谈和观察,了解实际运作过程和现状。
5.发现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评估和整理,确定问题的性质、原因和影响。
6.提出建议: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建议包括具体措施、时间表和责任人。
7.撰写内审报告:将内审的目标、过程、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以及改进措施和时间表等内容写成内审报告。
8.跟进执行:跟踪和监督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确保改进计划的顺利落实。
二、内审的方法:1.文件审查:通过审查相关文件,如制度、流程、报告和记录等,了解组织的管理情况和运行状况。
2.现场检查: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调查,了解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3.抽样检查:通过对样本的抽取和检查,了解业务流程的典型情况,并对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4.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和比对相关数据、指标和报表,发现异常和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5.参与审计:与外部审计师合作,共同参与对组织的审计工作,了解外部审计的过程、方法和结论。
三、内审的技巧:1.沟通技巧: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包括倾听、提问和反馈,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分析技巧: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问题解决技巧: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制定解决方案和改进计划,同时考虑资源限制和风险控制。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内审是企业管理和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内审,可以发现并纠正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提升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方面,除了内审人员的专业水平之外,内审的方法和技巧也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就内审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探讨。
内审的方法需要注重整体规划和细节分析。
内审工作在具体操作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步骤,首先要制定内审计划,包括内审目标、范围、频率等,然后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分析内审对象的管理体系、流程和记录等,最后提出审计意见和改进建议。
内审人员需要注重细节,全面、客观地检视审计对象,确保发现潜在问题和风险。
内审的技巧需要注重沟通和合作。
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与被审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工作成果,以便更好地了解内部管理情况。
在确定审计对象、范围和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被审计部门的意见,以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内审人员还应注重团队合作,积极与其他审计人员、内审部门以及管理层合作,形成内外协同的内审网络。
内审的方法需要注重风险管理和创新思维。
内审工作应当紧密围绕风险管理目标开展,要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发现并解决可能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内审人员还应具备创新思维,探索和应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工具,例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推动内审工作不断创新和进步。
内审的方法需要注重知识更新和学习提升。
内审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工作领域,内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财务、法律、管理等领域知识,并且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内审理论和实践动态,及时吸收新知识,提高内审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内审方法和技巧是内审工作成功的关键,只有不断完善内审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技巧,才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转,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内审工作者和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 -回复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回复刚刚领导给你布置了一项重要任务——进行内审。
你开始感到有些紧张,因为你并不清楚应该如何进行内审,以及需要采用哪些方法和技巧。
不用担心!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些有用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高效地完成内审任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内审的基本定义。
内审是一种评估和监测组织内部运营、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方法。
其目的是确保组织达到预期的目标,并提供持续的改进机会。
内审可以帮助组织发现问题、揭示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以确保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内审呢?下面是一些步骤和技巧供你参考:1. 确定内审的范围和目标:在开始内审之前,你需要明确内审的范围是什么,并为内审设定明确的目标。
内审的范围可能包括特定的部门、流程或项目。
2. 收集和分析信息:在进行内审之前,你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这可以包括文件、记录、故障报告、调查结果等。
分析这些信息将帮助你了解组织的运作情况,并找出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3. 制定内审计划:制定一份详细的内审计划,包括内审的目标、范围、时间表和所需的资源。
确保你的计划充分考虑了内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
4. 进行内审:在执行内审计划期间,你需要实施一系列的审查和评估活动。
这可以包括文件审查、访谈关键人员、观察实际操作等。
确保你充分记录和详细描述你的观察和结果。
5. 识别问题和风险:根据你的审查和评估结果,识别出组织内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这些问题和风险可能涉及流程不规范、内部控制缺失、资源浪费等。
6. 提供建议和解决方案:基于你的发现,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以改进组织的运作和控制。
这些建议应该具体、可行,并引导组织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7. 编写内审报告:撰写一份详细的内审报告,汇总你的发现、建议和解决方案。
报告应该清晰、准确,并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
确保报告的结构合理,包括目录、摘要、详细的内审结果和建议。
8. 跟踪和监督改进:内审并不仅仅意味着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还需要对改进的实施进行跟踪和监督。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
内审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相关活动、制度、程序以及管理流程等进行评估和审查,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内审方法和技巧:
1. 制定内审计划:明确内审的范围、目标和时间表,制定一个详细的内审计划,确保各项内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 收集资料:收集与内审对象相关的文件、记录、数据等资料,对其进行梳理和整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内审对象的情况。
3. 进行现场观察:通过亲自到现场观察,了解实际操作和流程,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4. 进行访谈:与被审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提出问题并听取其意见,了解其对内部运作的理解和看法。
5. 进行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潜在的异常和趋势,帮助发现问题。
6. 与相关方沟通:与各个相关方进行沟通,包括内部员工、管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了解他们对内部运作的看法。
7. 引入外部专家:如有需要,可以请外部专家进行独立的内审评估,他们能够提供客观的意见和建议。
8. 使用内审工具:使用一些专业的内审工具和技术,如流程图、问题分类表、问题追踪表等,有助于系统地发现问题和分析原因。
9. 保持专业态度:内审人员应当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遵守职业道德和内审准则,确保内审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10. 提出改进建议:在完成内审工作后,根据发现的问题和风险,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有助于组织优化管理和提升绩效。
内审技巧(内审员培训课件资料)

案例四:某公司生产流程审计案例
总结词
生产流程审计关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安全和效率。
详细描述
该案例对某公司的生产流程进行审计,检查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安全和效率等方面 是否存在问题。审计过程中对生产计划、工 艺流程、设备维护和安全措施等进行了全面 审查,以确保生产流程的合规性和效率性。 同时,审计结果也为公司管理层提供了改进 生产流程的建议和措施。
内审技巧(内审员培训课 件资料)
目 录
• 内审概述 • 内审员的角色与职责 • 内审技巧与方法 • 内审案例分析 • 内审发展趋势与展望
内审概述
01
内审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内审是一种对组织的管理体系、 过程和产品进行客观、系统的评 估和验证,以确保其符合规定要 求的活动。
目的
通过内审,发现管理体系、过程 和产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 改进建议,促进组织持续改进和 提高管理水平。
内审员的职责与工作范围
职责
内审员负责对组织的各项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估,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行业标 准和组织内部政策的要求。
工作范围
内审员的工作范围涵盖了组织的各个领域,包括财务、人力资源、采购、生产、 销售等。
内审员的工作态度与能力
工作态度
内审员应保持客观、公正、独立的态度,不受任何外部干扰 和压力的影响,始终以组织的利益为出发点。
评估问题的严重性和影 响范围,为后续整改提
供依据。
提出整改建议
针对识别出的问题,提 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和建议。
跟踪整改落实
监督整改措施的执行情 况,确保问题得到有效
解决。
审计报告的撰写与汇报
01
02
03
04
内审员应该掌握的审核工作方法和技巧

内审员应该掌握的审核工作方法和技巧内审员应该掌握的审核工作方法和技巧随着新技术、新的管理理论和新标准的涌现,内审员这个职业(岗位)需要进行不断的充电,需要学习很多新知识,在专业方面持续实践和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保持自己的能力水平,才能跟上内审员职业发展的需求。
内审员应该掌握的审核工作方法和技巧有哪些呢?优秀内审员应掌握的审核工作方法1. 面谈面谈是现场审核中较为常用的方法。
通过与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及各部门领导面谈,可以确认其对各自职责的理解和职责的落实情况;与现场员工的交谈可以判断他们对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中的要求的了解程度和执行情况,从而判断体系的实施情况。
这里要注意:有时对于交谈所得到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到数据的一些信息,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支持信息予以核实,例如通过查阅记录、现场观察来核实面谈所得到的信息,以保证审核的客观性。
2. 查阅文件与记录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文件化的体系,查阅文件和记录是现场审核中必须采用的方法,通过文件和记录可以了解体系的要求,可以追溯体系的发展及运行状况,审核中需查阅的主要记录包括:设计评审、验证、确认记录、供应商评价记录、培训记录、协商与沟通记录、文件控制记录、监测与测量记录、不符合、纠正措施记录、内审记录以及管理评审报告等。
由于组织的同一类记录往往很多,不可能一一核查。
审核员要善于从中选取代表性的样本进行审核。
3. 现场观察审核员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应是最真实的,所以审核员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现场观察的方法可用于判断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遵守了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这也要求审核员事先熟悉文件对现场的各项主要要求。
同时,也不应拘泥于文件的要求,应善于自己发现问题。
现场观察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判断有无重要的'生产过程被遗漏,要做好这一点,审核员就必须掌握有关的质量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
优秀内审员应掌握的审核技巧1. 要善于提问如果审核员在现场审核时基本上是按检查表组织提问,则应做到自然、合理,切忌生搬硬套。
会计干货之内审质量控制10大技巧

会计实务-内审质量控制10大技巧管理就是监督与控制,不论在集团公司的管理上,还是在内部审计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中,都必然要对常规工作进行控制与监督管理。
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对审计业务质量进行控制,是完成审计目标、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因此,有必要对审计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与管理,在控制好每一个审计项目质量的过程中,应采用一定的方法与技巧,重点掌控审计过程的关键点,以下是掌握审计重点的十点技巧:1、审计负责人要做好表率作用。
这是各项关键点的前提条件,古人云:己身不正,虽令不行,项目负责人特别在掌握时间进度、监督组员的工作进程、监督与协调等方面,要树立起严慎、进取、积极的态度,处处严于律已,做好表率作用,才能更好地领导组员做好审计项目工作。
2、审计方案要详尽。
对于审计方案中的审计程序一定要详细,考虑周全,每个审计程序必须与对应的目标的相符,且具有操作性,便于审计人员在操作时能快速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是做好审计项目管理的先决要求。
3、审计工作要量化。
在每个审计项目进点前,各组员都要列出工作内容清单或表格,包括抽查核对的数量、询问了解的相关人员,及主要内容等,做好进点前的充分准备,这也是考核工作的内容,同时是方便项目负责人对审计内容及进度审核及监督。
4、审计过程要检查。
此点为全程审计项目监控中的重点,审计实施是否到位是检验一个审计项目审计质量的重要标尺。
在现场实施审计时,主要检查是否按审计程序进行了必要程序,如盘点、核对等;是否从被审单位总体上分析,收集信息是否齐全;取证是否充分与严谨,是否齐全、是否签字盖章完备。
特别是对确定为问题的审计证据更要如此,审计认定的事实在审计证据上一定要表述清楚,该复印的证据一定要复印,而且所有审计证据都必须要求被审计单位签字盖章,防止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时,与被审单位有意见分歧。
5、事件描述要全面。
对于发现事项的描述,一定要明了清楚。
内审员应该掌握的审核工作方法和技巧

内审员应该掌握的审核工作方法和技巧内审员是负责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审核工作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完成。
以下是内审员应该掌握的一些常用的审核工作方法和技巧。
首先,内审员需要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准确理解和把握各项规定的内容和要求。
他们需要熟悉公司的战略目标、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等,以便能够识别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其次,内审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他们需要与各个部门和员工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疑虑,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内审员还需要撰写审核报告,清晰、准确地传达审核结果和建议。
第三,内审员需要掌握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他们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便发现异常和风险。
他们还需要熟练使用各类财务和内部控制软件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第四,内审员需要具备较强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他们需要根据审核结果和各种风险评估,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并参与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他们还需要判断和解决一些复杂和敏感的问题,以保证审核工作的公正和客观性。
第五,内审员需要注重团队合作和自我学习。
他们通常需要与其他部门的员工密切合作,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和讨论。
他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内审理论,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除了上述方法和技巧外,内审员还需要具备其他一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
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保证工作的客观、公正和保密。
他们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总之,内审员是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需要掌握一系列的审核工作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完成。
以上所述只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内审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内审员审核技巧

内审员审核技巧一、引言内审员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们负责对企业的内部运作进行审查和评估,以确保企业的运营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
为了提高内审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本文将探讨一些内审员审核的技巧。
二、准备工作1. 充分了解审计对象:在进行内部审核之前,内审员需要对审计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这包括了解审计对象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风险点等。
通过对审计对象的全面了解,内审员可以更好地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
2. 制定审计计划:内审员需要在审核开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应包括审计的时间安排、审计的范围和目标、所需资源等。
制定审计计划有助于提高内审员的工作效率,并确保审核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审核过程1. 采取适当的审核方法:内审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采取不同的审核方法。
常用的审核方法包括文件审核、访谈、观察等。
内审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审核方法,并确保审核过程的全面和准确。
2. 注重证据的收集和分析:在审核过程中,内审员需要收集和分析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审核结论。
收集证据可以通过查阅文件、询问相关人员、观察工作场所等方式进行。
内审员需要确保收集到的证据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对证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
3. 注意关注异常情况:内审员在审核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异常情况可能是潜在的风险点,需要内审员进行重点关注和深入调查。
异常情况的发现和处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内控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四、审核结果1. 编写审核报告:内审员在审核结束后需要编写一份详细的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应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审核报告应准确、清晰地反映审核的情况,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2. 与相关方沟通:内审员在编写审核报告后需要与相关方进行沟通。
相关方包括被审核部门的负责人、内审部门的负责人等。
通过与相关方的沟通,内审员可以更好地传达审核结论和建议,并促进相关方对审核结果的理解和接受。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

内审的方法和技巧内审(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进行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
内审通过使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估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以下是内审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风险基础审计法:内审人员首先会评估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然后确定审计的优先次序,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
这种方法有助于内审人员集中精力在可能对组织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上。
分析性复核法:内审人员通过分析和比较数据,发现异常或不一致之处,从而揭示潜在的问题。
这种方法需要对数据具有敏感性和洞察力,以便快速识别出异常情况。
抽样审计法:由于内审资源有限,内审人员通常无法对所有交易和记录进行详细检查。
因此,他们会采用抽样审计法,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检查,以推断总体的特征。
询问法:内审人员通过与组织内部的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观点、看法和经验,从而获取有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信息。
这种方法需要内审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访谈能力。
观察法:内审人员通过亲自观察组织的运营过程和环境,了解实际情况并发现潜在的问题。
这种方法需要内审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流程图法:内审人员可以绘制流程图来展示组织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措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其有效性。
这种方法有助于内审人员发现流程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
穿行测试法:内审人员会选取一笔或若干笔具有代表性的交易或事项,从头到尾检查其处理过程,以确认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执行并产生预期效果。
这种方法有助于内审人员评估内部控制的可靠性。
除了以上方法和技巧外,内审人员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便更好地执行内审工作。
同时,他们还需要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避免受到任何外部压力或干扰。
内审员审核方法与技巧

内审员审核方法与技巧
一、审核计划与准备
在开始审核之前,内审员应该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明确审核目标、范围、时间安排等。
同时,需要准备好相关的审核工具和资料,确保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文档审查
内审员需要对被审核对象的文档进行审查,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操作规程、记录等。
在审查过程中,要注意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并记录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三、现场检查
内审员需要对被审核对象的现场进行检查,包括设备、设施、工作环境等。
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与文档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对比,确认问题的真实性和严重性。
四、沟通与访谈
内审员需要与被审核对象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与访谈,了解他们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识和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表达清晰、态度友好,并记录重要信息。
五、问题分析与记录
内审员需要对审查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问题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并记录在审核报告中。
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客观公正、准确全面,避免主观臆断和遗漏。
六、报告编写与发布
内审员需要编写审核报告,将审核结果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报告编写要规范、准确、简洁,易于理解和接受。
发布审核报告前,需经相关领导审批,确保报告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七、跟踪与验证
内审员需要对审核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跟踪和验证,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和改进。
在跟踪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反馈和调整,保证审核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同时,需要对审核结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支持。
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技巧

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技巧在现代社会中,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内部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内审是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检和自我完善,是确保组织达到设定目标的关键环节。
下面将就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技巧展开探讨。
一、明确内审目的在进行内审之前,首先要明确内审的目的。
内审不是为了追究责任,而是为了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只有明确了内审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建立内审团队内审团队是内审工作的基础,团队成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
建立一个高效的内审团队可以有效提升内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制定内审计划在开始内审工作之前,需要制定内审计划。
内审计划应包括内审的时间安排、内审的范围和重点、内审的目标等内容,有计划地开展内审工作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四、收集相关资料在进行内审时,要充分收集相关的文件资料。
通过仔细研究各类文件资料,可以更好地了解组织的运作情况,为内审提供有力支持。
五、实地考察除了收集文件资料外,实地考察也是内审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直观地了解组织的具体情况,帮助内审团队更全面地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
六、开展内审工作在进行内审工作时,要根据内审计划和目的,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内审过程中要客观公正,遵循内审标准和程序,确保内审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七、及时跟踪问题整改在内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跟踪整改。
内审团队应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督促问题的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八、总结内审经验每次内审结束后,都要及时总结内审经验。
通过总结内审经验,可以发现内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内审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九、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持续改进是内审工作的核心。
内审团队应不断反思和改进内审方法,提高内审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十、培养内审人员内审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
组织应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确保内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技巧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技巧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内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步骤。
通过内审,公司能够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并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然而,内审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本文将介绍一些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技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 内审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内审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你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和标准非常了解。
其次,明确内审的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内审计划,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确认。
此外,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档和记录,以及准备必要的内审工具和检查清单。
2. 选择合适的内审方法在进行内审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文件审查,即对相关文件和记录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评估,确保其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流程审查,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方式,检查流程是否按照标准操作,并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和了解。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审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 注意内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作为内审员,应该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
在进行内审时,不受个人偏见和利益的影响,全面、准确地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避免主观臆断和武断判断,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改进,并与相关人员协商解决,确保内审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4. 强化沟通与合作内审过程中,与被审计部门或人员的沟通合作非常重要。
与被审计方进行充分的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关注,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同时,积极收集和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各方之间的合作和互信。
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可以更好地完成内审任务,并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5. 持续学习和提升内审员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了解最新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要求,关注行业的动态变化和最佳实践。
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通过持续学习和提升,不断提高内审的专业水平和效果,为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更有价值的支持。
内审技巧及注意事项

内审技巧及注意事项1、审核依据的标准,如标准条文、相关法律法规等2、审核依据的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
3、内部审核相关程序。
4、审核计划。
5、上次审核不符合报告单(记录审核所发现的缺点)。
6、内审查检表7、笔记本、书写工具。
二、审核技巧:1、检查表的使用:审核时应灵活使用内审查检表,正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可以临时向内审查检表中增加检查项目、可以暂时把内审查检表放一边去检查其它项目,过后再回头按照内审查检表进行审核,或者也可以决定不审核检查中的某些项目。
内审查检表的目的主要是使审核员能够计划和控制审核工作。
2、进行审核进行审核时,活动的顺序如下:通过与被审核方人员会谈、查阅文件、记录、观察受控状态下的过程、检查物料和设备等确定事实;记录事实,作为审核时发生的事情之证据;对事实进行评价,确定是否存有不符合项的客观证据――合格还是不合格;根据不符合项对管理体系和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对其进行严重度分类――观察项、轻微、严重三类。
3、确定事实主要是通过与被审核方人员会谈和查阅证据的方式来确定事实,面谈对象可以是该组织的各级人员。
一次成功的面谈必须遵循4个枢纽步骤。
这些步骤可能显得有点过于简单,但不时地想起这些步骤会对审核工作极有帮助。
这4个枢纽步骤如下:1)介绍你自己;2)解释审核的目的和重要性,并请求被审核方提供协助,以便达到审核目标。
3)进行提问,以获取信息,解释并记录你观察到的任何结果,对你报告的任何不符合项,要征得被审核方确认。
4)感谢对方的合作。
另外就是查资料和记录时,应做到三三原则:查看三份以上的记录、查看三处。
这样可以查到是点还是面的问题。
4、记录事实审核员要分明、完整和准确地作笔记,这一点很重要。
内审查检表确定了要审核的样本,但笔记才是记录实际评审过的样本。
笔记可提供信息,以归入审核报告中。
还可提供信息供往后参考,如果笔记与其它审核员关心的问题有关,还可交由他们进行调查,并且可用于打算当前的审核。
内审的审核技巧及应关注的要点

内审的审核技巧及应关注的要点企业每年都要进行1-2次的内部审核,以维护质量体系持续正常运行,内部审核的正常开展,促进了体系的有效运行。
1、存在的问题不少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内审员现场审核记录不详细,所开具的不符合项没有真正反映事实或描述不清,造成不符合项整改对象不明。
2、内审准备不充分。
审核检查表可操作性差,审核时没有目的性,检查样本随意性,缺乏代表性;内审员对程序文件的内容及现场情况了解不够,对审核部门所涉及到的条款和文件未吃透,查出的问题多浮于表面,未能之处要害,就表面问题的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不利十质量体系水平有质的提升。
3、对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认识不够。
受审核部门未将审核当作一种质量改进的机会,而是认为查出问题会影响本单位的荣誉,不愿意暴露,审核时不积极配合,导致审核员掌握第一手资料不足,审核难以深入。
4、有的部门平时不按标准执行,审核时临时补记录应付检查。
5、有的部门为了蒙混过关,在编写文件时,避重就轻,过分强调写所做,做所写;6、审核员责任心不强,审核时走过场,流于形式,走样子。
2、主要原因对照体系文件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内部审核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最高管理者重视的程度;二、管理者代表的作用;三、审核策划的充分性;四、审核方案的适宜性;五、审核组长的选择;六、审核组成员对标准的理解程度和审核经验;七、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八、对不合格追踪、验证的准确性。
除第一条以外,其它各条都与内部审核员直接有关,由此分析,加强内部审核员队伍建设,提高审核员素质是提高内审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
3、说到底,就是防止不良产生优秀内审员有何共性?优秀内审员的共性就是拥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具备相当强的能力和专业知识,保持良好的素质和人格魅力。
1)工作经历作为一名优秀的内审员,对于企业的设计开发、工艺技术、品质管理三大方面必须了解,最好是有这些方面的工作经历,这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内审技巧1.编写内审计划的注意事项1.1要覆盖标准的所有条款。
1.2要以手册中的职能分配表为依据编写各部门的审核条款(主条款和通用条款)。
1.3 不能机械地按GB/T19001-2000标准的条款分配时间,而应考虑各部门的过程多少.1.4最高管理层也应审核,但审核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审,请外单位审核员,但提倡接受内审).1.5懂专业的内审员可分配到专业性较强的过程和部门去审核(如生产车间,品质部).2.进入一个部门时,先审核5.5.1,请受审核部门领导介绍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的基本情况,查有无岗位职责等。
3.掌握时间。
先审主条款,再审核通用条款(如销售部先查7.2/8.2.1/5.2再查:7.5.1f/7.5.3/7.5.5/8.3/8.4a)b)) 。
不超过规定的时间。
一个部门的审核时间有限,应突出审核重点,兼顾其他。
4.通用条款如何审核和取证:4.1从该部门职责入手,抽查相关的通用条款。
(销售部门相关__7.5.1f)/7.5.3/7.5.5/8.3/8.4a)b)。
)4.2通用条款必查的有:质量管理体系:4.2.3/4.2.4/5.4.1/5.5.1/6.2.2/8.2.3/8.5.2/8.5.3其中8.2.3/8.5.2/8.5.3.不一定每个部门都查,有的可少查。
但生产部,质监部,供应部,销售部必查。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4.3.1(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别)/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结构和职责)/4.4.2(能力、培训和意识)/4.3.3(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4.4.5(文件和资料控制)/4.5.3(记录和记录管理)/4.5.1监视和测量(绩效测量和监视)/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其中,4.5.1绩效测量和监视/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不一定每个部门都查。
有的可少查。
但生产部,质监部,安全环保部,供应部,销售部必查。
5. 审核方式及注意事项:5.1向受审核方提问,听对方回答时,审核员边听边看文件,查对方是否按文件执行了.5.2检查中发现有问题时,及时说明问题所在,使之口服心服.5.3既要按标准的要求审核,更要按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因标准只是规定各企业通用的要求,本公司体系文件才规定了实施和控制方法).例如:审核某一条款时,先游览一下标准的该条款有几层意思,然后看体系文件(特别是程序文件)是怎么规定的,再查受审核方的证据。
程序文件中有记录要求的条款应列为必查的项目,无记录要求时,选择存在问题的条款作为检查项目。
5.4初次从事内审,先要编写检查表,为现场审核作好准备。
5.5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即以证据为基础,当事人的陈述,可验证客观事实为依据。
不含任何个人猜想,推理成份及个人想法和经验。
5.6应选择典型的,关键的质量(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
5.7根据平时掌握的本企业情况,有针对性选择存在的问题收集客观证据。
5.8凡是有活动和现场可以观察的过程和场所,应到现场去观察活动的进行情况,现场的条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而不要只在办公室依赖查记录.5.9凡是无现场和现实活动可以观察的过程(如管理评审、设计评审、顾客满意调查等),应查文件和记录。
5.10在产品实现和服务提供过程(7.5.1)的审核中,对关键过程,需确认的特殊过程应重点审核,应注重其实际效果,不要过多计较形式.5.11顺藤摸瓜审核法.●案例1:当对某一制造工序进行审核时,审核顺序:先查该工序的设计规范,了解产品的技术要求, --------查相应的工艺文件控制文件,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是否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 --------再查这些文件的执行情况,主要看记录是否与控制指标相符合.●案例2:对经营部门的审核7.2.2时,审核顺序:先查合同台账-------抽3-5个合同样本-----要求提供合同评审记录查评审记录是否标准要求的三条内容查合同评审的时间是否在签订合同之前------有关人员是否签字,领导是否批准(有无批准权限的要求) 5.12审核员在某一部门审核结束后,最好根据审核的简明记录,向受核部门归纳一下审核发现和不符合事实.就事实和证据进行沟通.6.记录要求:6.1质量体系:条款号要写到三位数如7.2.1/7.2.2/7.2.3/1.内审检查记录表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体系:条款号要写各要素的编号,如:4.4.1 ,4.4.2 。
记录时,提问题编的序号1,2,3,,检查记录栏中也按序号记录1,2,3。
6.2 审核某一部门时,主条款审核必须做记录,以说明你已审核到了。
6.3 应记录真实的事实和证据。
当发现不合格时,应记录的发生的时间,地点,陈述人岗位(但不写姓名),物资标识,产品批号,设备编号,合同编号,文件的编号,记录的编号及不合格描述。
不符合手册或程序中某一条款。
6.4 不应只记录问题、不符合的信息,也应记录符合要求和有效运行的信息,特别记录关键过程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的信息。
6.5审核记录应有可追溯性、具有可重查性。
并具体说明检查了什么(审核项目、要点)、找准查(涉及的部门人员)、以及怎么查(步骤、方法和抽样)。
如:审核原材料检验:检查表仅仅说明“有检验记录”是不够的,应具体记录:检验依据(注明标准号);检验原始记录(注明记录号);检验人员姓名;检验方式;抽取的样本数,及检验品的处理情况数。
1.每个条款的审核应有抽样证据,抽样量应满足要求,否则应加以说明;2.审核记录应按标准小条款号记录请说出以下几个不符合事实的描述有何不妥:①在生产车间发现工人使用的两份作业指导书均为有效版本,但它们对同一温度参数的要求不一致。
②查2003年2月20—21日内部审核的记录,发现没有对办公室进行审核。
③审核员发现工人王大力没有按操作规程操作。
④在计量室看见有一台测试仪没有贴检定标签,怎么能识别校准状态呢?6.6审核内容应与审核计划一致,标准中每个条款及分条款不应有遗漏;7.抽样的方法和技巧:质量管理体系1)在生产现场审核时,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必查,不能抽样;但一般过程或工序可抽样。
2)不同的产品不能抽样,同一产品有几条生产线时,可以抽一条生产线。
但应抽有代表性的.3)要保证足够的抽样的数量,一般是3~12个4)做到分层抽样。
(指一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组内部差别较小,而组与组之间差别较大,抽样在每组内进行)按产品、活动、设备、生产线、岗位、记录进行分层抽样。
例如:在查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时,应分层抽取不同产品在不同阶段的监视和测量的证据。
合同分类,5)样本应覆盖所有的活动。
不同的活动不能抽样。
6)抽样量应适度均衡。
避免在一个部门抽样过多,另一个部门过少。
7)审核员应亲自抽样。
不应让受审核方“随意”挑选几个样。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1)要覆盖17个要素和体系的所有部门。
2) 合理策划样本,尽量分布均匀。
把重点放在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源岗位和现场。
3)保证一定的抽样量,(3~12个)4)做到分层抽样,按一定的时间段落,按各种可以区分的类别来抽样。
如可以按不同的环境因素,产品、活动、设备、生产线、岗位或记录分层抽样。
5)适度均衡。
避免在一个部门抽样过多,另一个部门过少。
6)独立,随机抽样并相信样本。
7)凡是有现场或活动可以观察的过程,应到现场的观察是否按程序进行,不要过分依赖记录如:生产活动、监测活动、仓库、标识、环境、基础设施等。
8)无现场和活动可看的,就看记录。
如管理评审,内审。
9)不同性质的场所、职能、产品、环境因素、危险源及风险、过程之间不抽样。
10)注意事项:综合信息的指标,可直接全面调查,不能抽样一、二个样。
如:重大投诉、环境、安全事故要全面调查事故记录,不宜抽样。
现场审核检查的条款有:4.4.1\4.3.1\4.4.2\4.4.4\4.4.6\4.4.7\4.3.2\4.5.14.5.2\4.5.3\4.5.48. 现场观察的九大内容:8.1 4.3.1:是否有的末辨识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特别是重大的环境因素,危险源,8.2 4.4.6:是否确定安全生产控制点,关键安全生产控制点,是否有控制程序。
重点查阅安全生产监测记录,是否发生过事故,采取了什么措施。
8.3 4.4.2\4.4.1: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是否明确其职责,健康安全的控制指标是什么,是否培训,熟悉查岗位的专业技术,安全知识。
8.4 4.4.7对可能产生事故造成重大风险的人员是否掌握应急措施。
8.5 4.3.2特殊岗位,工种有无资格证。
特殊岗位是否实施了上岗制度。
8.6 4.4.6在生产流水线,动力房,锅炉房,危险品仓库查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
8.7 4.4.6查购买和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识别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是否建立程序,通报供方和相关方。
8.8 4.4.7如何查现场的防护装置(物的不安全因素)①机床,提升机,电气设备的传动部分及吊车上安装的防护装置。
②电刨,电锯,砂轮,锻压机的防护装置,有碎片,屑末,液体飞出处的防护装置。
③升降机,超重机的防护装置。
④锅炉,压力容器,压缩机,有爆炸危险的机器设备的安全、信号装置、⑤在联动机械,工作场所的动力机械之间,在建筑工地上的安全信号,在操作过程中为安全而设的信号装置。
⑥安全启动、迅速停车装置,机床旁的附属超重设备。
⑦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防触电装置。
⑧生产现场的危险处设置的标志,信号,防护装置。
⑨在高处作业时,为防坠物伤人,人员高空坠落设置的工具箱,安全网。
⑩消防设施。
8.9 如何查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和工作条件/环境。
①无许可操作设备。
②忽略安全措施。
③以不正确的速度操作。
④用有毛病的设备。
⑤把安全器材除去。
⑥忽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⑦装卸不正确。
⑧放置不正确。
⑨提升不正确。
⑩对正在运行的设备维修。
⑾胡闹嬉戏⑿受酒精或药物影响。
⒀工作条件、环境中有防护;罩或围栏不足。
⒁有毛病的工具,设备和材料。
⒂警告系统不足。
⒃火患和爆炸的危险性。
⒄危险的环境情况如气,尘,烟,雾,水汽。
⒅通风不足。
⒆高温和低温处境。
⒇照明不足和过度。
9 现场审核的注意事项9.1 标准中要素都要全部覆盖,不可遗漏,9.2职业健康安全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应重点审核。
,查是否结合企业特点,明确,具体,量化。
9.3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危险源,特别是重大的环境因素、危险源是否加强了控制,对安全生产控制点,关键安全生产控制点是否编制了程序和应急程序。
9.4结合企业特点及辨识的重大危险源,是否收集了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并列出清单,9.5重点查阅体系运行后的安全生产监测记录,是否发生过事故,是否做到了四不放过。
10.不符合的分类(一般分两类)重大不符合:______ 体系运行中出现系统性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