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隔离期限表(2019)
幼儿园传染病的隔离制度及隔离天数
1、幼儿园幼儿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 待隔离期病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班。 2、与家长保持联系,患者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 3、对患传染病幼儿所在班以及与传染病患者有接触的幼儿都要进行隔离、观察。 园内传染病流行期间,不收新儿童,园内儿童不混班不串班。 4、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返园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 经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方可回班。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 的,隔离期满后方可回班。
5、教职工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幼儿园常见传染病的隔离天数
传染病名称 诺如病毒 流感 流行性腮腺炎 红眼病 水痘 手足口病
隔离天数
患病到症状完全消失 后3天内须居家隔离 发病后7天 肿大后9天 隔离至症状消失 ,休 息一天。 皮肤结痂至完好,但 不少于2周。 发病后7-10天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患者隔离治疗期及接触者观察处理期一览表
8~14日
3~60日
临床症状消失后5日起间歇送粪培养2次阴性解除隔离。无培养条件时体温正常15日解除隔离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伤寒23日,副伤寒15日。饮食行业人员观察期间应送粪培养1次,阴性者方能工作
副伤寒甲、乙
6~10日
2~15日
副伤寒丙
1~3日
沙门菌食物中毒
2~24小时
数小时至3日
症状消失后连续2~3次粪培养阴性解除隔离
隔离至症状消失。
接触者不检疫。
人-猪链球菌感染
1
1小时
2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天。
水痘
14~16
10
24
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1周。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
手足口病
3~6
隔离至热度、红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但不少于发病后10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周
常见传染病的症状、潜伏期、隔离期和接触者观察期
密切接触者检疫45日,每周检查ALT一次,以便早期发现。观察期间可用丙种球蛋白注射;接触后1周内应用有效
乙型
60~90
45~160日
急性期最好隔离至HBs-Ag阴转。恢复期不阴转者按HbsAg携带者处理。有HBV复制标志的患者,应调离接触食品、自来水或幼托工作,不能献血
急性肝炎的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45日。幼托机构发现病人后的观察期间,不办理入托、转托手续。疑诊肝炎的幼托和饮食行业人员,应暂停原工作同乙型肝炎
2~4日
1~8日
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退。肺鼠疫在临床症状消失后,痰连续培养6次阴性,方能解除隔离
检疫9日
肺鼠疫
1~3日
数小时至3日
炭疽
1~5日
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隔离标准
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隔离标准学校和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隔离标准如下:流感:临床表现为发热(≥38℃)、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肌肉酸痛和乏力等。
潜伏期为1-7天,传染期为成人病后3-5天(幼儿可达7天)。
如果出现类似病例占班上总数比例≥30%,则停课时间为出现症状消失后2天(1周)。
麻疹: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和眼结合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氏斑)和皮肤斑丘疹等。
潜伏期为6-21天,平均10天左右,传染期为出疹前后4天。
如果出现类似病例占班上总数比例≥30%,则停课时间为出疹后5天。
腮腺炎: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以及发热、头痛、乏力和食欲不振等。
潜伏期为12-21天,传染期为14-25天,平均18天。
如果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经卫计和教育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后判定,则停课时间由卫计和教育部门决定。
水痘:临床表现为头脸部、躯干和四肢出现皮疹(斑疹、丘疹、疱疹、结痂),以及发热和乏力等。
潜伏期为10-21天,传染期为出疹前5天(一般至全部水疱干燥结痂1-2天)至所有水疱结痂期间。
如果出现类似病例占班上总数比例≥30%,则停课时间为出现症状消失后2天(1周)。
结核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咳嗽、痰中带血、疲倦、消瘦和盗汗等。
潜伏期为数周至数月,传染期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高峰期,一般为7天。
如果痰中检测出结核杆菌阳性,则隔离至体温正常,并遵守结核病收治医院的医嘱。
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等。
潜伏期为12-25天,传染期为发病后9天。
如果出现类似病例占班上总数比例≥30%,则停课时间为出现症状消失后2天(1周)。
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脑脊髓膜炎等。
如果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经卫计和教育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后判定,则停课时间由卫计和教育部门决定。
风疹: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和全身皮肤出现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等。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检疫期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检疫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染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谈谈潜伏期。
潜伏期指的是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这段时间。
不同的传染病,潜伏期长短各异。
例如,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通常为 1 至 3 天。
在这段时间里,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病毒已经在体内开始繁殖。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3 至 7 天。
患者在潜伏期内可能感觉不到异常,但已经具备了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麻疹的潜伏期相对较长,约为 7 至 21 天。
了解传染病的潜伏期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有助于早期发现病例。
如果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在潜伏期过后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症状能及时就医。
另一方面,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也非常关键,有助于确定感染的源头和传播途径。
接下来,说说隔离期。
隔离期是指将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安置在指定地点,与健康人群分开,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的时间段。
对于新冠肺炎患者,其隔离期一般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恢复情况来确定。
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在症状消失后,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检测,确保病毒完全清除,通常隔离期不少于 14 天。
水痘患者的隔离期应从出疹前 1 至 2 天开始,直到皮疹全部结痂为止。
猩红热患者需要在症状消失后,咽拭子培养连续 3 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一般隔离期不少于 7 天。
合理设定隔离期能够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在隔离期间,患者能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同时也能减少对周围人群的感染风险。
再来说说检疫期。
检疫期是指对可能接触传染病的人员进行观察和检验的时间段。
比如,在发生鼠疫疫情时,对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检疫期一般为 9 天。
在霍乱流行期间,对可能接触者的检疫期通常为 5 天。
检疫期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者,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传染病的进一步传播。
2019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修改版)后附乙肝附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 报卡类别: 1、 初次报告 2、订正报告姓名*: (患儿家长姓名: )有效证件号*: 性别*: 男 女出生日期*: 年 月 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 年龄单位: 岁 月 天)工作单位(学校): 联系电话:病人属于*: 本县区 本市其他县区 本省其它地市 外省 港澳台 外籍现住址(详填)*: 省 市 县(区) 乡(镇、街道) 村 (门牌号)人群分类*:幼托儿童、 散居儿童、 学生(大中小学)、 教师、 保育员及保姆、 餐饮食品业、 商业服务、 医务人员、 工人、 民工、 农民、 牧民、 渔(船) 民、 干部职员、 离退人员、 家务及待业、 其他( )、 不详病例分类*:(1) 疑似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 确诊病例、 病原携带者(2) 急性、 慢性(乙型肝炎*、血吸虫病*、丙肝填写)发病日期*: 年 月 日诊断日期*: 年 月 日 时死亡日期 : 年 月 日甲类传染病*:鼠疫、 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 艾滋病病人 HIV)、病毒性肝炎( 甲型 乙型 丙型 丁肝 戊型 未分型)、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炭疽( 肺炭疽 皮肤炭疽 未分型)、痢疾( 细菌性 阿米巴性)、肺结核( 利福平耐药 病原学阳性 病原学阴性 无病原学结果)、伤寒( 伤寒 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梅毒( Ⅰ期 Ⅱ期 Ⅲ期 胎传 隐性)、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疟疾( 间日疟 恶性疟 未分型)、 人感染H7N9禽流感乙肝填写附表:乙肝首次发病时间 年,或首次检测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时间 年;本次检测结果:HBsAg: 阳性 阴性 未查;抗HBcIgM: 阳性 阴性 未查;ALT(谷丙转氨酶): ,AST(谷草转氨酶): 。
丙类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手足口病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订正病名: 退卡原因:报告单位: 联系电话:填卡医生*: 填卡日期*: 年 月 日备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法定传染病一览表
百日咳
百日咳
百日咳
嗜血杆菌
9天
2~23天
患者
呼吸道
普易,6月以下婴儿发病居多
冬春季
有
自发病日起隔离30天
或隔离至痉挛后21天。
20
白喉
白喉
白喉杆菌
5天
1~7天
病人和带菌者
呼吸道
人群普遍易感
秋冬季节
有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2次(间隔2天)阴性时或症状消失后14天解除隔离
21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
无
无
治疗时应对隔离
HIV
HIV感染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5年
1~10年
不予隔离
5
病毒性
肝炎
甲肝
甲型肝炎病毒(HBV)
1各月
2~6周
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
消化道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
夏季
有
隔离自发病起不少于30~40天,临床痊愈及肝功能恢复后继续观察半年至1年。
乙肝
乙型肝炎病毒(HBV)
3各月
6周~6个月
2、12岁(含12岁)以下儿童,应同时具备上述条件,并持续7天以上。如自发病至出院不足21天的,应住院满21天后方可出院。
9
麻疹
麻疹
麻疹病毒
10天
7~21天
患者
呼吸道传播
儿童易感
全年可见
冬末早春较多
有
隔离至疹后5天
10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病毒
15天
7~46天
鼠
鼠—人
人群普遍易感
春秋季节
有
可以不隔离
37
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发布时间:2020-04-20 来源: 疾病预防控制局2019年(2019年1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244507例,死亡25285人,报告发病率为73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1.81/10万。
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按类别统计:一是甲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1例,死亡1人,其中鼠疫报告发病5例,死亡1人;霍乱报告发病16例,无死亡。
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0.0015/10万、0.0001/10万,报告发病数较2018年减少7例,报告死亡数增加1例。
二是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3072317例,死亡24980人,报告发病率为220.00/10万,较2018年下降0.2%;报告死亡率为1.79/10万,较2018年上升7.2%。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猩红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1%;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6%。
三是丙类传染病中除丝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共报告发病7172169例,死亡304人,报告发病率为51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22/10万。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9.5%;报告死亡数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包虫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100%。
2019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按传播途径统计:一是肠道传染病发病150752例,死亡27人,报告发病率为10.79/10万,较2018年下降7.6%,报告死亡率为0.0019/10万,较2018年上升18.8%。
使用说明书GK603-SM 0311
GK603 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型)使用说明书
6.1.2 消音键...................................................................................................................................... 10 6.1.3 确认/退出键.......................................................................................................................... 10 6.1.4 功能键...................................................................................................................................... 11 6.1.5 切换键...................................................................................................................................... 11 6.1.6 选择/数字键.......................................................................................................................... 11 6.1.
学校学生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规定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咽培养连续3次阴性或发病后7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12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白喉
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咽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4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Hale Waihona Puke 伤寒病临床症状消失后5天起大便培养2次阴性或症状消失后15天可解除隔离。
医学观察至少23天(从停止接触起算)。
传染病学(第七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症状消失且隔离期不少于7天。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WS217-2008)
风疹
隔离至出疹后5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手足口病
隔离时间不少于10天,直到退热,口足的溃疡及水泡结痂。
《重庆市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水痘
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不少于病后14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0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甲型病毒性肝炎
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21天。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检疫45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脊髓灰质炎
自发病之日起隔离40天,第1周同时呼吸道隔离。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20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细菌性痢疾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或大便培养2-3次阴性。
接触者观察7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隔离患者症状消失后3天,不少于病后7天。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至少7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传染病学(第七版)
百日咳
痉挛性咳嗽出现后30天或发病后40天解除隔离
接触者观察21天。
传染病学(第七版)
阿米巴性痢疾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疾病名称潜伏期(天)隔离时间密切接触者观察常见最短~最长病毒性肝炎甲型30 15~45 自发病日起隔离4周甲、戊型,急性乙、丙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6周乙型70 30~180隔离至肝功能正常,并且HBV DNA、HCV RNA、HDV RNA转阴丙型8周2周~26周丁型6周~12周3周~12周戊型40 15~75 自发病日起隔离4周麻疹10 6~21自发病日起至出疹后5d,伴呼吸道并发症者应延长到出诊后10d医学观察21d流行性腮腺炎14~21 8~30自发病日起至腮腺消肿为止医学观察21d脊髓灰质炎5~14 3~35 自发病日起至少隔离40d,第1周呼吸、消化道隔离,1周后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医学观察20d流行性出血7~14 4~46 至症状消失-热狂犬病1月~3月5d~19年至症状消失-伤寒7~14 3~60 体温正常后15d或症状消失后5d、10d便培养2次阴性医学观察21天副伤寒8~10 2~15细菌性痢疾1~4 数h~7d症状消失后隔日一次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医学观察7天霍乱1~3 数小时~7d症状消失后6d并隔日一次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医学观察5d,便培养3次阴性并服药预防猩红热2~5 1~7 自治疗日起不少于7d,且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医学观察7d白喉2~4 1~7 症状消失后咽拭子培养2次(隔日1次)阴性,并至少症状消失后7d医学观察7d百日咳7~10 2~21 自发病起40d或痉咳后30d医学观察21d流行性脑脊2~3 1~10 症状消失后3d,不少医学观察7d髓膜炎于病后7d 鼠疫肺鼠疫 1~3数h ~12d症状消失后痰培养6次阴性接触者医学观察9d , 预防接种者观察12d 腺鼠疫2~5 1~8淋巴肿大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d炭疽 1~5 0.5~14 症状消失,溃疡愈合,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2次(间隔5d )阴性医学观察8d ~12d流行性感冒 1~3数h ~4d 体温正常2d 或病后7d 医学观察4d肺结核 14~70 隐性感染可持续终生症状消失后连续3次痰培养结核菌阴性医学观察70d SARS4~5 2~14 症状消失后5d ~7d 医学观察14d HIV 2d ~10年数月~15年终身采取血液隔离 医学观察6个月 手足口病 2~7治愈医学观察7d 梅毒2d ~3周10~90 完全治愈医学观察90d,90d 内有过性接触的予以青霉素治疗。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他人并引起疾病的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
对于传染病的控制和防治,了解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潜伏期潜伏期是指从实际感染开始到出现症状的时间段,也称为潜伏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病原体会多次在人体内复制和生长,但还没有引起明显的症状或传染性。
潜伏期的长短因传染病类型和个体差异而不同。
不同的传染病具有不同的潜伏期,下面以几种常见传染病为例进行介绍:1.流感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1-4天,最长不超过7天。
流感是一种高传染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入侵人体后,在短时间内就能复制和扩散,导致症状的迅速发生。
2.百日咳百日咳的潜伏期通常为7-14天,最长可达21天。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病原体在人体内繁殖,症状通常在潜伏期结束后出现。
3.落疣落疣的潜伏期通常为1-6个月,最长可达2年。
落疣是一种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皮肤感染疾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生长和复制,在此期间没有明显症状。
4.结核病结核病的潜伏期通常为6-24个月,甚至更长。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感染后病原体会在人体内进行长时间的繁殖和扩散,一般在潜伏期结束后才会出现症状。
二、隔离期隔离期是指患者从感染后到症状缓解或治愈期间需要遵循的传染病控制措施。
隔离期的长短取决于传染病的特性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性,隔离期通常可分为标准隔离期、呼吸道隔离期和粪口隔离期。
1.标准隔离期标准隔离期是指传染病患者在感染后的一段时间,需要进行隔离措施。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能是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患者在隔离期内需要住院或在特定的传染病隔离病房接受治疗。
2.呼吸道隔离期呼吸道隔离期是指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在感染期间需要遵循的特殊隔离措施。
例如,患者需要佩戴口罩、在病房内保持通风等,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学校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
学校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学校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1.引言学校是一个集体环境,传染病的爆发可能对学生和员工造成健康威胁。
因此,为了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学校需要及时隔离患病人员。
本文档旨在提供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期限指南,以便学校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能够遵循相关规定和建议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
2.常见传染病及其隔离期限2.1 流感2.1.1 流感的隔离期限为发病后至少24小时的症状消失期间。
2.1.2 学生和员工应立即告知学校,并在流感症状出现后待在家中休息,直到症状完全消失。
2.1.3 接触到流感患者后,应积极进行个人防护措施,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以减少传染风险。
2.2 手足口病2.2.1 手足口病的隔离期限为发病后至少7天的症状消失期间。
2.2.2 学生和员工应立即告知学校,并在手足口病症状出现后待在家中休息,直到症状完全消失。
2.2.3 学校应加强环境清洁和个人卫生教育,以避免手足口病的传播。
2.3 水痘2.3.1 水痘的隔离期限为发病后至少5天的症状消失期间。
2.3.2 学生和员工应立即告知学校,并在水痘症状出现后待在家中休息,直到症状完全消失。
2.3.3 学校应加强环境清洁和个人卫生教育,以避免水痘的传播。
2.4 结核病2.4.1 结核病的隔离期限根据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定。
轻型结核病一般需要至少2至3周的隔离期,而严重型结核病可能需要数月至数年的隔离期。
2.4.2 学生和员工应立即告知学校,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隔离和治疗。
2.4.3 学校应加强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的宣传,提高学生和员工的健康意识。
3.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附件1:流感传染防控措施指南附件2:手足口病防控指南附件3:水痘疫情通报表格附件4:结核病隔离管理规定4.法律名词及注释4.1 隔离期限:根据传染病的特性和传播方式,指患者应接受隔离治疗的时长。
4.2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并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传播给他人的疾病。
4.3 环境清洁:指对学校内部外部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去除病原体,减少传染风险。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随着人口迁徙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染病的防控变得尤为重要。
了解传染病的潜伏期和隔离期,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
1. 流感:潜伏期为1-4天,隔离期通常为3-7天。
在患者发病期间,应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时。
2.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3-6天,隔离期通常为7-10天。
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和毛巾,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3. 感冒:潜伏期为1-3天,隔离期通常为5-7天。
患者应避免接触他人的口鼻分泌物,勤洗手、常通风。
4. 病毒性肝炎:潜伏期为15-160天,隔离期通常为2-4周,取决于不同病毒类型。
患者应避免接触他人的体液,勤洗手、使用一次性餐具。
5. 水痘:潜伏期为10-21天,隔离期通常为7-10天。
患者应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并勤洗手。
6. 结核病:潜伏期为数月至数年,隔离期通常为2周至数月,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
患者应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
7. 落疳:潜伏期为2-3周,隔离期通常为2个月。
患者应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分享餐具和器具,注意个人卫生。
8. 过敏性休克:潜伏期为数分钟至数小时,隔离期通常为症状完全缓解后的1-2天。
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室内通风,并及时就医。
虽然以上是一些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但请注意,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毒的感染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面临疾病传播风险的情况下,及早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十分重要。
此外,我想强调的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预防措施同样重要。
无论是在疫情还是非疫情的时期,保持频繁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和分泌物,尽量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都是有效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措施。
总结起来,了解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和隔离期是有效控制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基础知识。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这些时间数据来对待疾病的传播风险,更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预防措施,同时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潜伏期、接触者观察期、检疫期一览表
15~35日
6~27日
不检疫
不检疫
不检疫
(续)
病名
潜伏期
一般
最短—最长
接触者观察期、检疫期
急性感染性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梭菌属产气荚膜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沙门菌
24~72小时
6~12小时2~6小时
〈24小时24~48小时
破伤风
7日
3~14日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抗生素冶疗后4~10日
风疹
18日
14~21日
21日,密切接触者立即或接种5日内注射丙种球蛋白
流行性乙型脑炎
10~14日
4~21日
不检疫
流行性腮腺炎
18日
8~30日
一般不检疫,集体儿童检疫21日
麻疹
10~11日
6~21日
21日,曾接受被动免疫者观察28日
狂犬病
30~90日
6日~19年
不检疫
爱滋病
5年
2~10年
对近期与患者有性交接触或密切者应检疫22个月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潜伏期、接触者观察期、检疫期一览表
病名
潜伏期
一般
最短—最长
接触者观察期、检疫期
天花
8~14日
5~16日
16日,接触者于24小时内一律种痘
水痘
13~17
10~24日
Hale Waihona Puke 21日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20~30日2~3月4.4周
15~45日
6周~6月
2~26周
45日45日,观察期学龄前儿童不能入幼儿园,接触食品,自来水或托幼工作者应暂停原工作同乙型肝炎
常见法定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检疫期
常见法定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检疫期一、潜伏期的概念1、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
2、潜伏期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病原体在体内定位、繁殖和转移、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从而导致临床症状出现的过程。
3、潜伏期的长短由什么决定?潜伏期的长短是由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和人体免疫力的强弱决定的。
潜伏期短的仅几个小时,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多数是在几天之内,如白喉、猩红热;有的好几个月,如狂犬病;有的好几年,如艾滋病。
二、1种法定传染病的潜伏期(一)甲类传染病(2种)1、鼠疫:腺鼠疫:2~5天原发性肺鼠疫:数小时~3天,曾接受预防接种者可长达9~12天。
2、霍乱:数小时~5天,多为1~3天。
(二)乙类传染病(28种)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乙类甲管):1~16天,常见为3~5天。
2、艾滋病:平均8~9年,可短至数月,长达15年。
3、病毒性肝炎:甲肝:粪口途径传播,2周~6周,平均4周。
乙肝:母婴或血液体液传播,1~6个月,平均3个月。
丙肝:肠道外途径(输血、血制品、注射、针刺、器官移植、密切接触、性传播、母婴),2周~6个月,平均40天。
丁肝:母婴或血液体液传播,4周~20周。
戊肝:粪口途径传播,2周~9周,平均6周。
4、脊髓灰质炎:粪口途径传播,5~35天,一般9~12天。
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源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分泌物排泄物感染,一般7天以内,通常2~4天。
6、麻疹:呼吸道飞沫传播,6~21天,平均10天左右,接种过麻疹疫苗可延长至3~4周。
7、流行性出血热:我国以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经呼吸道、消化道、接触、垂直、虫媒等方式传播,4~46天,一般7~14天,以2周多见。
8、狂犬病: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传染源,主要通过咬伤传播,大多数在3个月内发病,潜伏期可长达10年以上。
9、流行性乙型脑炎: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猪是主要传染源,蚊(库蚊、伊蚊、按蚊)是传播媒介,4~21天,一般为10~14天。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
5-25天
(10-21天)
隔离至出疹后5天
流行性
腮腺炎
8-30天
(14-21天)
隔离至症状和体征消失为止或发病后10天
流行性
脑膜炎
1-7天
(2-3天)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或发病后7天
流行性
乙型脑炎
4-21天
(10-14天)
隔离至体温正常为止,隔离在有防蚊设备的室内
病毒性肝炎
甲肝15-40天(21-28天)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与隔离期一览表
疾病名称
潜伏期(常见)
隔离期
水痘
10-21天
(13-17天)
隔离至患儿痂皮硬结干燥,无新疹出现,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
流行性感冒
数小时-4天
隔离至症状消失为止或热退后2天
手足口病
多为2-10天
平均3-5天隔离至症状出Fra bibliotek后2周且症状消失
麻疹
6-21天
(10-12天)
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隔离至出疹后10日
乙肝2月-6月(60-160天)
隔离自发病日起不少于30天
细菌性痢疾
数小时-7天(2-4天)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粪便培养连续3次阴性为止
甲型H1N1流感
最长潜伏期为20天,最短为6天
至少需在家中隔离观察7天,或至流感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儿童有可能超过7天。隔离观察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离家;如需离家(如到医院就诊)需戴外科口罩。
传染病报告卡(2019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编号:报卡类别: 1、初次报告 2、订正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填卡说明卡片编码: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
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员的名字,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
家长姓名:14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有效证件号:必须填写有效证件号,包括居民身份证号、护照、军官证、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
尚未获得身份识别号码的人员用特定编码标识。
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
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只要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同时填报出生日期和年龄。
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
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的儿童,注意选择年龄单位为天或月。
工作单位(学校):填写患者的工作单位。
学生、幼托儿童须详细填写所在学校及班级名称。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方式。
病例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现住地址:至少须详细填写到乡镇(街道)。
现住址的填写,原则是指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不是户藉所在地址。
如病人不能提供本人现住地址,则填写报告单位地址。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打√。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打√。
发病日期:本次发病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者献血日期。
诊断日期:本次诊断日期,需填写至小时;采供血机构填写确认实验日期。
死亡日期:病例的死亡时间。
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中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是指检测发现的对利福平耐药的患者,包含利福平单耐药、耐多药和其它利福平耐药。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填写纳入报告管理的其它传染病病种名称。
其中结核性胸膜炎归入肺结核分类统计,不再报告到“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中。
订正病名:订正报告填写订正前的病名。
退卡原因: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报告传染病的单位。
填卡医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的医生姓名。
填卡日期:填写本卡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猩红热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咽拭子培养连续3次阴性;或发病后7天
8
肺结核
(1)菌阳肺结核患者至少经过2个月的规则治疗,症状减轻或消失,胸部X线病灶明显吸收,连续3次痰涂片检查均阴性(每次痰涂片检查的间隔时间至少满1个月)。
(2)菌阴肺结核患者经过2个月的规则治疗,症状减轻或消失,胸部X线病灶明显吸收,空洞缩小或闭合,连续3次痰涂片检查均阴性(每次痰涂片检查的间隔时间至少满1个月)。
13
甲肝/戊肝
隔离至发病后不少于21天,学校/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不少于45天
(三)其他传染病
14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隔离至症状消失,且隔离期不少于7天
学校(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隔离期限
编号
病种
隔离期限
(一)呼吸道传染病
1
麻疹
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隔离至出疹后10天
2
风疹
隔离至出疹后5天
3
流行性腮腺炎
隔离至发病后21天
4
水痘
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且不少于病后14天
5
流行性感冒
隔离至体温正常3天,其它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
6
流行性脑脊膜炎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且不少于发病后7天
(二)肠道传染病
9
霍乱
隔离至症状消失,停药后连续2天粪便培养阴性
10
细菌性痢疾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天,或隔日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11
手足口病
隔离至症状消失7伤寒
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粪检2次阴性(间隔2天);或症状完全消失后14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4×10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