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教育知识的高级教育人才,适应教育与发展的需要;2.培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育人才,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4.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道德操守的教育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内容和要求1.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需修读并通过一定的学分要求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领域的基础课程。

学生应通过各门课程的考核,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课程:学生需修读特定领域的专业课程,包括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技术、学校领导与管理等。

学生应通过各门课程的考核,掌握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3.论文或实践报告:学生需独立完成一定难度和水平的论文或实践报告。

学生应选择与自己专业方向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或实践,并撰写完整的论文或实践报告。

4.实践教学:学生需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5.论文答辩:学生需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经专家评审通过方可获得学位。

三、学制和学分要求1.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若学生需要延长学制,需经过导师和学院的审核批准。

2.学分要求:学生需修满一定的学分要求,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等。

学分要求根据具体条件而定,需通过学院相关部门的审核。

四、选拔和评价1.选拔要求:招生委员会将根据学生的学历、成绩、英语水平和面试表现等综合素质,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择优录取。

2.学业评价:学校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论文或实践报告的质量和答辩情况等进行学业评价,鼓励学生在学术上有所突破。

3.研究生奖励与处分:学校设立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在学业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将获得相应的奖励。

同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和违反学校纪律行为,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处分。

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教育硕士是一种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备高水平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专业人才。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各高校纷纷制定了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

本文将介绍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以期为广大教育硕士研究生提供参考。

一、培养目标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专业素养的高级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以及教育决策顾问等。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理论基础:使学生具备深入理解教育学科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能力,能够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 教育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教育研究的能力,包括问题提出、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解读和报告撰写等。

3. 教育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学校和教育机构的领导管理能力,包括制定教育政策、组织教育资源、管理师资队伍等。

4. 教育决策顾问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为教育决策提供专业建议和咨询的能力,包括搜集和整理教育信息、分析政策环境、制定实施方案等。

二、学制和课程设置教育硕士的学制一般为2-3年。

不同高校的课程设置略有差异,但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学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旨在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课程,例如教育管理、教育技术、课程与教学设计等。

3. 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4. 实践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设置实习或实训环节,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论文要求教育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完成一篇学术论文,该论文要求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学校的要求而有所差异,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题和研究设计: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设计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方案。

2. 文献综述:学生需要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教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401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系统的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掌握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够承担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育学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简介1、教育学原理方向。

本方向以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及规律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教育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

2、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理论方向。

本方向以课程与教学论的共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它区别于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点是,不局限于研究某一学科领域内的课程与教学问题,而是各个学科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从总体上探讨课程与教学的一般规律。

3、比较教育学方向。

本方向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佳作用。

4、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高等教育规律,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5、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方向。

(1)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语课程与教学研究以学习外语教学基本理论为前提,研究分析英语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揭示英语教学的规律,研究现代语言学理论及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并根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从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出发,研究高校英语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选用、教学的组织、教学测试与评估等问题。

以语言教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途径,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本课程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新的思维方式阐述语文学科的现象及规律,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深入把握语文学科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各种关系,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研究问题的能力。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高等教育管理和发展的基本知识;2.具备高等教育领域内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独立进行高等教育研究;3.具备一定的高等教育决策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4.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培养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2.专业核心课程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高等教育项目管理、高等教育创新等。

3.拓展课程高等教育国际化、跨文化交流、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解读等。

4.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可以选择相关领域的选修课程,如高等教育创业、高等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等。

三、研究生培养环节1.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论文写作、学术报告和研讨会参与等。

2.科研项目参与鼓励研究生参与高等教育相关的科研项目,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3.实习与实践安排研究生进行教育实习,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参与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和项目。

4.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发表学术论文,并积极与国内外高等教育相关机构展开合作。

四、研究生综合评价办法1.学术成果评价学生的学术成果,包括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等。

2.专业素养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等方式进行评价。

3.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实习成果、项目管理能力等。

4.科研能力评价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包括项目参与情况、论文发表情况等。

五、培养方案落实与管理1.培养计划管理制定明确的培养计划,并与学生进行签约和约定,明确双方的权责。

2.导师指导与评估分配导师进行指导和评估,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估。

3.学分管理和毕业要求严格管理学生的学分情况,确保学生符合毕业要求。

4.动态管理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研究方向的调整,及时进行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优化。

以上是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一个概述,具体的实施过程和细节可以根据学校和专业的特点进行调整和完善。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401)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研究生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要求掌握丰富扎实的教育学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灵活应用掌握的知识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或其他工作;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本学科致力于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勇于追求真理和献身科教事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致力于培养具有宽厚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的教育学专业知识、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素养的科学研究人员,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中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骨干,以及其他教育教学的管理人员。

二、学科专业1.教育学原理2.课程与教学论3.教育史4.比较教育学5.学前教育学6.高等教育学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期一般不超过1年。

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五、培养方式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由导师和导师小组全面负责,实行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

课程学习以系统讲授为主,讨论、自学、教育调查、作业(论文)为辅,采取重点辅导、讲座以及任课教师指定参考文献、书目,学生学习阅读后写文献综述等多种形式。

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严把教学质量关,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介绍本学科领域研究的前沿成果和研究动态,结合研究生的特长和个性因材施教。

研究生在读期间须至少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篇。

六、学位(毕业)论文本学科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时间不少于1年,并鼓励研究生尽早介入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查阅相关的基本文献,了解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选择本学科内有重要学术价值、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政治决策提供借鉴的问题作为论文选题。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政治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与专业领域招收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其本科专业应为人文社科类师范专业或非师范专业。

三、学制与学习方式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2年。

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年主要进行实践教学,包括到基础教育工作岗位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

四、培养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从基础教育领域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负责做好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实施。

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倡导教学改革,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能力的提高。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4学分)1外语(4学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3.教育原理(2学分)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5.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6.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1中学政治课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7.中学政治课教学设计与实施(2学分)8.中学政治课教学原理与研究方法(2学分)9.中学政治课程改革与前沿问题研究(2学分)10德育原理及前沿问题研究(2学分)(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1.中学思政微格教学实践与评议(2学分)2.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学分)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2学分)(四)实践教学(8学分)1.校内实训(2学分):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二、培养要求1.学术素养与学科基础:学生要通过系统学习教育学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形成严谨的学术素养和较扎实的学科基础。

2.研究能力:学生要通过独立参与教育研究项目、完成一定规模的教育研究成果和参与学术会议等途径,提高独立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

3.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与发展能力,灵活运用教育理论与实践,促进教育创新与发展。

4.学科交叉与多元化:加强学科交叉与多元化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与其他学科交流合作的能力,为推进教育学的研究与发展做出贡献。

三、培养课程设置1.教育学基础课程:教育学概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律,教育技术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政策与管理、教育发展研究、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心理学研究等。

3.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研究方向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包括教育创新与、教育统计学、教育领导与管理、教育经济、教育法律等。

四、实践环节1.科研项目:学生在研究生期间要参与教育科研项目,有机会独立承担小型教育研究项目,具备科学研究及报告撰写的能力。

2.实习实训:学生在研究生期间需要参与一定时间的实习实训活动,可以选择到学校、教育机构或其他相关单位进行实践,参与教育实际工作,提升实践能力。

3.学术交流: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与讨论,了解最新研究动态,拓宽学术视野。

五、学位论文学生在研究生期间需要完成一篇学位论文,经过答辩合格后获得硕士学位。

学位论文应该具备研究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对教育学领域有一定的理论或实践价值。

六、培养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成果以及就业情况,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同时,注重与社会相关部门和教育机构进行紧密合作,根据教育的实际需求,进行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调整。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所属门类:教育学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专业代码:04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教育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愿意为我国教育工作服务。

2.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运用教育科学方法研究教育问题,能承担教育学类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教育类外文专业文献。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1、教育学原理本方向以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及规律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教育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

2.课程与教学论(1)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本方向以各学科课程与教学所涉及的共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它区别于各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点是,不局限于研究某一学科领域内的课程与教学问题,而是各个学科的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从总体上探讨课程与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理论。

(2)英语学科教学论(略)见各培养单位培养方案(3)历史学科教学论(4)物理学科教学论(5)语文学科教学论3、高等教育学本方向是在探讨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和揭示高等教育规律。

本方向在教育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基础上,通过开设高等教育史专题、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经济学、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等课程,为学生提供较扎实的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科研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能研究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问题;通过管理实践,使学生能从事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

4.教育技术学本方向以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方法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探讨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教育专业领域知识和专业素养的高级人才,使其具备扎实的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知识,能够在教育领域中独立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并具备教育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培养时间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时间为两年,包括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研究生论文撰写。

3. 培养课程(1)专业课程1.教育学概论2.教育心理学3.教育方法学4.教育测量与评价5.教育统计学(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和实践项目两个部分。

实习:学生将在合作学校进行教学实习,实践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通过实际教学活动的参与和观摩,学生将深入了解教学工作并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实践项目:学生将根据教育专业的要求,参与实际课题研究和实践项目,通过完成实践项目,学生将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和实践工作的基本技能。

(3)选修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选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教育领导与管理•教育技术与创新•特殊教育学•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教育法学4.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论文是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必修的重要环节。

学生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研究课题,进行独立的研究工作,并撰写学术论文。

研究生论文应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水平,能够体现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5. 考核评价(1)学期考核每学期末,学生需要参加学期考核,包括考试和论文报告。

学期考核结果将作为学生是否能够继续学习的重要依据。

(2)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完成研究生论文后,需要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将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审,并进行答辩评议。

答辩通过后,学生将获得教育专业硕士学位。

6. 优秀毕业生培养计划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培养情况和学术成绩,设立优秀毕业生培养计划。

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的学生将获得一定的奖励和荣誉,并优先推荐到重点学校或机构就业。

7. 培养环境与资源学校将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教育科研中心等。

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前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流程等相关内容。

该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教育学研究能力和专业教育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培养目标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分为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1. 学术研究方向•掌握教育学理论与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教育学研究;•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基础知识,能够对教育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具备教育学科前沿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能力,能够参与和开展与教育相关的科研项目。

2. 实践应用方向•具备教育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设计、组织和评估教育实践活动;•具备教育政策分析与设计能力,能够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备教育管理与领导能力,能够在教育系统中担任管理和领导职务。

二、课程设置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三个部分:1. 基础课程•教育学概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学研究前沿2. 专业课程•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律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技术学3. 实践环节•教育实习•教育调研•教育案例分析•教育项目设计与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修满一定的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才能完成硕士学位的获得。

三、培养流程1. 培养计划制定与修订在入学时,学生和导师共同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课程安排和学术研究方向等内容。

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学生可以在修读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选择个人志愿的选修课程。

2. 学分要求和考核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需修满规定的学分要求,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分。

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3. 学位论文学生在后期培养阶段,需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根据自身的研究兴趣和领域需求,进行课题选择、调研和实证研究工作,并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4. 学位论文答辩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后,需要经过学位论文答辩,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

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教育学硕士是一种高等教育研究生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教育领域的高级理论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育领域专业人才。

教育学硕士课程通常需要两年时间完成,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研究论文。

以下是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1.教育学硕士培养目标教育学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教育学理论和实践能力、教育管理和决策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具备以下特点:(1)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深的教育学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

(2)具有教育管理和决策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和组织教育事业。

(3)具有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能够在教育领域开展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

(4)具有跨学科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教育领域快速变化的需求。

2.教育学硕士培养课程设置教育学硕士培养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教育学基本理论、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管理与决策、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选修课程包括教育领域的相关专业课程,如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等。

3.教育学硕士培养论文要求教育学硕士论文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符合一定的学术标准和要求。

硕士论文要求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理论和知识,能够独立进行教育研究和实践,具有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硕士论文的选题应与教育学领域相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具有创新性。

4.教育学硕士培养评价标准教育学硕士培养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学术成果、学术水平、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

学术成果包括硕士论文和其他学术论文;学术水平包括教育学理论和方法、教育实践和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包括教育管理和组织能力、教育实践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等;职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

总之,教育学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有高级理论和实践能力、教育管理和决策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的教育领域专业人才而设计的。

在硕士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研究论文的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教育领域快速变化的需求。

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范本】

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范本】

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17)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科学与技术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

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5。

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二、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3年。

三、培养方式全日制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聘任有丰富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经验的中学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课程、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四、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五、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等四个模块.非师范类专业应届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教师教育课程,不计学分.跨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课,不计学分.(一)学位基础课(17学分)1.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3学分)2。

英语(4学分)4。

教育学原理(2学分)5.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6。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7.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科学教育方向1。

科学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2.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2学分)3。

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的教育和发展。

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教育学人才,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运而生。

一、培养目标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这些人才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 具有深厚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广泛的教育学知识;2. 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展教育学研究;3. 具有扎实的研究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学研究;4. 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和道德品质,能够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

二、培养内容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学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方面的知识;2. 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3. 教育学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学的各个领域,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等方面的知识;4. 学术素养和道德品质:包括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知识。

三、培养方式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学习:学生需要修读一定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2. 学术研究:学生需要开展一定的学术研究,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工作;3. 学术交流:学生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活动,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4. 实践教学:学生需要参与教学实践,了解教育实践的现状和问题,提高教学能力。

四、培养成果教育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论文: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2. 学术成果:学生需要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如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学术奖励等;3. 教学能力: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4. 学术影响:学生需要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为教育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国家教育硕士(简称研究生教育硕士)是教育部为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而设立的硕士学位,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系统的教育学基本理论和专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研究能力的高层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人才。

一、基本原则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制定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紧跟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旨在为培养高质量的教育师资提供基础性学术知识和专门化教育技能。

2.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员能够灵活运用教育理论和教学技巧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3. 兼顾专业基础和专业特色,根据学员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具备教育学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高级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人才。

2. 培养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3. 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能够在不同教育领域和不同教育层次从事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

三、培养内容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理论体系、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2. 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设置专门的核心课程,如教育管理学、教育评价学、教育技术学等。

3. 教育实践教育:通过校外实习、学校实践等方式,使学员能够亲身参与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培养学员扎实的学术研究能力,包括文献查阅、研究设计、数据统计和学术论文撰写等。

5. 综合能力训练:通过课程项目设计、学术研究和领导实践等活动,培养学员的领导才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培养方式国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采取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方式,培养周期为2到3年。

学员需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各类课程学习、实践教育、学术研究等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取得教育硕士学位。

五、质量保障措施为保证国家教育硕士培养质量,采取以下措施:1. 严格招生标准,确保学员具备一定的学术素养和教育背景。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本学科情况介绍-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教育学现为广州大学重点学科、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

1995年获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0年获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现有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5个二级学科6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首席学科带头人为刘晖教授。

学科成员49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6人,有博士学位者15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名,广东省思想宣传战线“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2名,广州大学教学名师2名。

学科带头人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刘晖教授是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教育规划与政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其他方向带头人均有全国或省的相关专业委员会兼职。

经过长期累积,本学科形成了依托合作、凸现应用、交叉研究的科研特色,突显了本土化、应用性和综合性。

在地方院校发展战略与办学特色、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珠三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广东省学前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课程改革的文化分析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优势,在国内相关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学科成员科研能力较强,团队合作良好。

近五年来,公开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权威刊物《教育研究》上5篇,《课程·教材·教法》上4篇);出版各类科研著作20余部。

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3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4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9项),纵向经费164.1万元;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5项,经费53万元;国际合作项目2项,经费10.50万元。

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其中,国家教育部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00)本方案适用于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一、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较高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教学、研究、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

其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律与政策、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的教学、科研或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研究方向01.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02.德育理论与实践03.教育基本理论04.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05.教育史06.比较教育学07.高等教育学三、修业年限、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修业年限为3年。

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其中公共课程8学分;学科基础课程8学分;专业主干课6学分,选修课至少12学分;专业英语课1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

完成规定的总学分、文献阅读、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并考核合格,准予毕业,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四、培养方式1.培养环节(1)文献阅读。

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

各方向硕士生都要研读本方向的经典文献,阅读和考核要求是通过通读,能够对教育学发展史、基本理论与理论脉络、学术流派及主要观点有基本了解,并就一些重要内容和学术观点有独立思考。

经典文献阅读力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课内阅读督促课外阅读。

(2)学习与研究计划。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计划制定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

(3)课程学习。

该环节注重硕士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论文工作。

该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0)一、学科简介河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于1987年在全国较早成立(原名高等教育研究室),2000年成立高等教育研究所,为校直属独立建制的正处级单位。

高教所始终以建设国内一流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为己任,科学定位、强化职能、整体发展,2005、2007、2011、2014年连续四届以河北省第一的综合实力荣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是河北省惟一获此殊荣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列。

2005年获得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高等教育研究特色鲜明、学科综合实力强,在河北省独树一帜,已形成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原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大学德育原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导师队伍阵容强大,构建了一支以教授(研究员)、博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梯队,四个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均为资深教授(研究员)、学校党政领导,有着深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党政管理经验。

高教所导师始终秉承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以学术为志业,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成果显著: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各级各类课题1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近300万元;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等重要期刊、核心期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 300 余篇,其中多篇被CSSCI收录、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全文转载、《新华文摘》论点摘编;强化学科内涵建设,出版学科系列专著、编著30余部。

导师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奖励80余项,其中省级政府奖——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30余项,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10余项,获省级政府奖数量及层次均居省内同行前列,在全国同类学科点也较少见。

2014年,导师教研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实现了学校国家级奖励新的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本学科情况介绍-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教育学现为广州大学重点学科、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1995年获教 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授权点,2006年获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教育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 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5个二级学科6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首席学科带头人为刘晖教授。学科成员49人,其中教授 17人,副教授26人,有博士学位者15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 养对象2名,广东省思想宣传战线“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2名,广州大 学教学名师2名。学科带头人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 誉。刘晖教授是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 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教育规划与政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其 他方向带头人均有全国或省的相关专业委员会兼职。 经过长期累积,本学科形成了依托合作、凸现应用、交叉研究的 科研特色,突显了本土化、应用性和综合性。在地方院校发展战略与办 学特色、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珠三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 育财政体制、广东省学前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课程改革的文化分析等 研究领域形成了优势,在国内相关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学科成员科研能力较强,团队合作良好。近五年来,公开发表论文 120余篇(其中,权威刊物《教育研究》上5篇,《课程·教材·教法》 上4篇);出版各类科研著作20余部。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33项(其 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4项、全 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9项),纵向经费 164.1万元;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5项,经费53万元;国际合作项目2 项,经费10.50万元。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其中,国家教育部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 成果奖4项。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学术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品行 端正,身心健康;能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掌握本学科的 基本理论,具有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发展最新成
果,具备独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 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胜任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部 门、教育科研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 作,成为适应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式-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本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公共学位课、一级学科学位课、二级学 科指定选修课和任选课的学习为主,辅以自学和研讨会等学习形式,并 适当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和业务实习。 在达到一定的学习要求的基础上,需进行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报告的撰 写。此外,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在公开出版的教育学术刊物上发表论 (译)文1篇以上(含1篇)。 四、专业内容介绍 序 二级学 专业名 号 科名称 称
社,2010年 2.《高等教育哲学》,布鲁贝克著,王承绪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4.《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目的、教师等分卷),瞿葆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993年 5.《教育经济学新编》,范先佐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 6.《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闵维芳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7.《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修订版),张人杰主编,上海教育出 版社,2009年 8.《幼儿园课程》,冯晓霞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9.《现代课程与教学论》,黄甫全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10.《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泰勒著,罗康、张阅译,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2008年 11.《信息化教育概论》,南国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2.《数字媒体技术基础》,张文俊编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 选读书目: 1.《欧洲大学史》,西蒙斯著,贺国庆等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 2.《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克拉克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年 3.《教育原理》(第二版),陈桂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4.《教育哲学》,石中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5.《西方教育经济学流派》,曾满超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6.《教育财政学》,廖楚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7.《学前教育社会学》,王海英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9年 8.《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刘晶波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9.《理解课程(上下册)》,派纳等著,张华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 10.《现代教学论》,裴娣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11.《教育技术学基础》,加涅著,张杰夫,赵建毅译,教育科学出版 社,1992年 12.《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孔凡士编著,科学出版社,2008 年 重要学术期刊:
1. 《教育研究》 2. 《高等教育研究》 3. 《比较教育研究》 4.《教师教育研究》 5.《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6.《教育与经济》 7.《学前教育研究》 8.《社会学研究》 9.《课程·教材·教法》 10.《教育研究与实验》 11.《电化教育研究》 12.《中国电化教育》
专业名 称
教育学
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所在学院(研 教育学院 究所) 学 开课学期 学 开课 考 考
六、实践学习规划 研究生实践学习包括教学实践(2学分),社会实践。实践学习按 计划在第3和第4学期实施,由学院和导师根据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实践或 社会实践。根据我校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要求,教学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必 修学分,不得用其他学分抵扣。 (一)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包括助教、协助完成院系相关工作等。 (二)硕士研究生应在在校期间的第四个学期期末前,完成助教工作 (不少于32学时的专业课程),及协助系内相关工作(不少于32小 时)。(三) 研究生应在学位论文申请答辩前完成教学实践活动并取 得相应的学分。 (一)凡教学实践合格者,取得教学实践学分。(二)凡教学实践 不合格者,为未修满相应学分,不得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必须补修直至 合格。 七、学位论文 二年级第一学期拟定论文选题,并作资料准备工作。论文选题要求 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意义。二年级第二学期举行开题报告,进行论 文资料收集、实证研究和访学等工作。三年级第一学期末写出学位论文 初稿,第二学期答辩前一个月定稿。 (一)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得少于2万字,中文摘要600-800字, 英 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 (二)硕士学位论文应力求在理论或实际应用上有一定意义,论文 应包含作者对研究课题的新见解。论文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论证正 确,资料或数据可靠,论证严谨准确、条理分明、文字通顺,表明作者 已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具体措施参照《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执行。 八、答辩与学位授予-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完成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 全部学习任务,成绩合格,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达到以下学术水 平,可授予硕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 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 能力;(三)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具体措施参照《广州大学学位授予细则》执行。 九、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 必读书目: 1.《潘懋元文集》(卷一、卷四、卷六),潘懋元著,广东高教出版
3
4
课程理 课程与 论与课 教学论 程资源 开发
5
信息化 教育技 教育理 术学 论与应 用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 研究生须修读30-32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学 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16学时计1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 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 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 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补修 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研究内容和特色简介 致力于高等教育地方化、国际化政策 和地方大学治理研究。注重高等教育 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的相互支撑、相 得益彰,形成高等教育地方化与大学 治理研究、高等学校国际化问题研究 和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三个特色鲜明 的子方向,并在区域高等教育政策研 究与咨询方面形成优势。 主要以基础教育理论为研究领域,围 绕教育功能与价值、政策分析、国际 比较、教育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同 时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领域, 尤其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权 利、教师专业生活等方面开展研究。 主要从事教育经费筹措与成本分担机 制、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财政、经济结 构调整与教育结构优化、教育民营化 与学校多元发展等的研究。本学科方 向具有注重开展政策研究的鲜明特 色,多项研究成果被教育部规划司,
课程 课程编号 类别

课程名称(中、英 时 分 单位 试 查 备 文) 注 1 2 3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与实践研究 Theoretical and 0000200001 Practice Studies of 32 √ 2 社科 √ Socialism with 部、公 Chinese 共管理 公 Characteristics 学院 共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 学 学方法论 √ 1 √ 位 0000200002 Marxism and Social 16 课 Science Methodology 英语读写 0000200004 English Reading 64 √ √ 2 √ 外语学 and Writing 院 英语听说 0000200005 English Listening 64 √ √ 2 √ and Speaking 教育学原理 0008200001 Foundations of 48 √ 3 教育学 院 √ Education 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学 0008200002 Research Methods 48 √ 3 √ 院 of education 一级 教育社会学 教育学 学科 0008200003 Sociology of 32 √ 2 √ 院 学位 Education 课 中外教育思想史专题 教育学 Chinese and 0008200004 foreign 32 √ 2 √ history of 院 education thought 教育学 学科前沿讲座 0008200005 Major 32 √ 2 √ Frontier Lecture 院 高等教育学 教育学 0008200006 48 √ 3 √ 院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y 教育学 0008200007 32 √ 2 √ 院 of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 究 Monographic Stud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