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知音21页PPT
文心雕龙 教学PPT课件
![文心雕龙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fbc018700abb68a882fbdb.png)
• 小结: • 基本文学思想
• 1.原道、征圣、宗经 • 2.执正驭奇 • 3.局限:
• 对不符合儒家思想标准的作品予以较多排斥; • 未能认识风格质朴、题材朴素的文学的价值; • 对儒家经典语言特征的描述失真。
重要范畴
(一)神思:
1概念内涵: 指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相当于今 人所说的艺术思维或形象思维。
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 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
宗经:
一、经为一切思想与教化之源。世人从中汲取思想 的资源,得以陶冶性情。
二、经为一切文体之源。 三、经为“文”的风格和内容确立基本写作要求。 四、经还为“文”的创作提供了技法。 五、经为文学批评建立形式和思想上的统一标准。
辨骚:
……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谓不合传,褒贬 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
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固知《 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 》、《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观其骨鲠 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旨,亦自铸伟辞 。……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 与并能矣。
商
《文心雕龙》的思想特点 儒释道三家兼之而以儒家为主。
论文之思想以儒家为准的;
创作思想推崇自然之道,受道家 思想 影响深; 论述方法与逻辑体系注重辩证, 吸取佛教思维方式。
《文心雕龙》价值与影响
《文心雕龙》的价值与影响:
1《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最 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章学著作,也 是一部文学史,分体文学史,古典 美学著作。
若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是即山而铸铜, 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 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 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 扬子比雕玉以作器,谓五经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 行以文传,四教所先,符采相济。励德树声,莫不 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流 弊不还,正末归本,不其懿欤!
《知音》PPT课件2 (共14张PPT)
![《知音》PPT课件2 (共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88e73bfad6195f312ba6a3.png)
读“知音” 整体感知 请你认真地朗读课文并思考: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鸟的知音你认为应该是谁? 为什么?
明“知音”
欣赏小画眉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画眉的句子并相互交流。 “尤其是那只画眉,不仅长得漂亮,叫得也最亮,音色也最 动听,观众围了密匝匝一圈儿。”
“老人将那鸟儿逗弄一番,那鸟叫得更欢更响了,并扑扇了 几下翅膀,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笼外的世界。”
4.谁最了解它的这种想法?
“你看,这鸟在笼里惶恐不安,东张西望,生活再笼子 里,是它最大的痛苦和不幸!”
明“知音”
走近鸟语园 5.听了少年的这番话,老人会怎么做呢? 6.“它是在悠然的叫呢,还是在忧郁地叫?也许,它是
在告诉人们就是谁是自己的知音。”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做“知音”
1.你认为人和动物之间怎样才能和睦相处呢?
聊“知音”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 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 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 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 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 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 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 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刘勰《文心雕龙》PPT
![刘勰《文心雕龙》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400d5071fe910ef12df8fe.png)
1
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 文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 它体例周详,论旨精深,结构严密,条理分明。 清人章学诚称之“体大而虑周”。
2
鲁迅《论诗题记》:“篇章既富,评骘遂生。 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 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 为世楷式。”(《鲁迅全集》第八卷) 既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文章学著作, 又是一部文学史、各种文体的发展史,而且还 是一部古典美学著作。 “龙学”
一、论文学的本质与起源---- 《文心雕龙·原道》
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 现形式。
《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 何哉?”
“德”即“得道”
“道”----广义的人文所体现的“道”:是指宇 宙万物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律,是接近于老庄所 说的哲理性的自然之道。
14
狭义的人文所体现的“道”:是指儒家的社会 政治之道。 刘勰认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乃是对作为普 遍的自然规律的哲理之道的具体运用和发挥。
☆“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 必请勰制文。” 政治上:追求仕进 《文心雕龙·程器》:
5
☆“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 ……安有丈夫学 文,而不达于政事哉。”
☆“是以君子藏器,待时而动,发挥事业,固宜 蓄素以绷中,散采以彪外,楩楠其质,豫章其 干,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 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若此文人,应 梓材之士矣。”
17
人文是体现道的,而圣人之文又是阐明道的最 集中最典型的代表,“六经”又是圣人之文的 经典,因此,人文的写作自然必须效法圣人, 以“六经”为楷式。 内容上,圣人文章是“政化”(政治教化)、 “事迹”(礼仪事功)、“修身”(修身养性) 为基本内容的; 形式上,圣人文章具有“或简言以达旨,或博 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 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文心雕龙·知音》 共94页PPT资料
![《文心雕龙·知音》 共94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df2c76743323968011c925f.png)
文人诗歌从宋初开始 由玄言转向山水
• 玄言诗人常常过山水体会玄理,而登临 山水也很早就成为士族阶级优闲享乐生活 的一部分。东晋末年殷仲文、谢混的诗里, 山水成分已逐渐增多。到了宋谢灵运,由 于政治上的失意,“肆意游遨”,所至 “辄为歌咏,以致其意”,山水成为主要 的描写对象,遂完成了玄言诗到山水诗的 转变。
南朝民歌
• 主要是产生于建业和荆州一带的《吴歌》、 《西曲》。它们以短小的形式,清新活泼 的风格,表现了人民对合理的爱情生活的 追求和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精神。从中也 可以看到长江流域商业的发达。南朝民歌 本不限于歌唱爱情,但独取情歌入乐,却 反映了统治阶级的观点和趣味。
风流文士
• 梁元帝说:“至于文者,惟须绮彀(gou4, 张弓)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 摇荡。”形式主义要求是很明显的。
注解
• 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 • 会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
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 修禊(xì细):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
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 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注解
• 放浪形骸之外: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 法所拘束。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
• 数量很多。现在保存下来的完整与不完整 的尚有三十馀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 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 名郭宪的《汉武洞冥记》,托名班固的 《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 魏曹丕(一作张华)的《列异传》,晋张华的 《博物志》;
《文心雕龙·知音》
刘勰
王羲之(321—379)
• 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初 为秘书郎,庾亮请为征西参军,累迁长史,拜宁 远将军,江州刺史。后征为吏部尚书,不就,授 护国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晚年称病去官,放情山水,弋钓为乐。卒赠金紫 光禄大夫。有诗文集十卷。清人张溥《汉魏六朝 百三家集题辞》称其书札有远见卓识,“诚东晋 君臣之良药”;赞其“兰亭咏诗,韵胜金谷”。
《文心雕龙》知音篇讲课稿
![《文心雕龙》知音篇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ba2596c7e21af45b307a8ef.png)
《文心雕龙》知音篇讲课稿卢兰说起知音,大家会联想到离我们最近的《知音》杂志,还有耳熟能详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关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在《吕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览·本味》有记载,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当伯牙鼓琴“志在太山”时,钟子期说:“巍巍乎若太山。
”而当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又说:“汤汤乎若流水。
”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就在子期的墓前将琴摔断,并且发誓终身不再鼓琴,因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人足以让他为之鼓琴。
(正所谓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知音一词在这里可以解释为通晓音律的人,而后来引申为知己、知心朋友。
《知音》杂志就是取他的这个引申义。
《文心雕龙》的知音篇是刘勰的鉴赏论和批评论,反映的是刘勰的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理论思想。
这里的“知音”就是要在文学鉴赏中做知音。
“知”可理解为一个动作,既是鉴赏的行为,而“音”则为鉴赏的对象。
因而知音即可以是文学鉴赏的活动,即对文学作品正确评价的过程;也可以是鉴赏的主体,即努力做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整个知音篇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首先是知音之难;其次是知音之方;最后是知音之乐。
在《知音》篇开篇中,刘勰就写到:“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知音多么困难啊!音确实难以理解,知音确实难以碰到,碰到知音,千年中只有一次吧。
)一句感叹句引出了知音的难处。
那么知音难在何处呢?作者刘勰主要从知的主体所存在的心理障碍;知的对象的客观因素;知的主体本身的性格差异三方面分别来探究知音之难。
首次从知的主体(鉴赏者、批评者)所存在的心理障碍(困扰),或者时常犯的毛病来看主要有:(一)贵古贱今;(二)崇己抑人;(三)信伪迷真。
接下来作者就开始一一阐述自己的观点: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
(从古以来的知音,多数看轻同代人而怀念古代人),思古贱同也就是贵古贱今。
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这两句出自于《鬼谷子·内楗》篇)也。
《文心雕龙知音》课件
![《文心雕龙知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1793d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e.png)
《文心雕龙》提倡文学要“经世致用”,即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现代作家应关注当下,通过作品反映时代 变迁和人民心声。
《文心雕龙》对现代文学批评的启示
文学批评应客观中肯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批评要客观中肯,不偏不倚。现 代文学批评家也应秉持这一原则,对作品进行公正的评价。
文学批评应注重文本分析
作品的深层含义和价值。
历史意识
当代文学批评借鉴了《文心雕龙 》的历史意识,将文学作品置于 具体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以 全面理解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
《文心雕龙》与当代文学批评的互动关系
理论对话
《文心雕龙》与当代文学批评在 理论层面上进行对话,相互借鉴 和补充,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发展
和创新。
实践应用
《文心雕龙》强调文学鉴赏的审美体 验,对当代文学批评中作品鉴赏的方 法和标准产生了影响。
当代文学批评对《文心雕龙》的借鉴与继承
跨文化研究
当代文学批评在跨文化研究方面 借鉴了《文心雕龙》的思路和方 法,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深化了对文学的理解
和认识。
文本细读
当代文学批评继承了《文心雕龙 》注重文本细读的传统,通过对 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挖掘
旧。
刘勰的审美理想
01
02
03
04
崇尚自然之美
刘勰认为自然景物的美是最高 的美,文学作品应该尽可能地
描绘自然之美。
追求高雅艺术
刘勰推崇高雅的艺术品味,认 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深刻的思 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强调整体和谐
刘勰认为艺术作品的整体和谐 之美至关重要,各个部分应该
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重视细节刻画
六朝文文心雕龙知音陶渊明集序PPT课件
![六朝文文心雕龙知音陶渊明集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cb8c21a1c7aa00b42acba6.png)
昭明读书台(浙江乌镇)
第12页/共23页
昭明台(湖北襄樊)
第13页/共23页
《增华选文图》,江苏镇江
第14页/共23页
二、《陶渊明集序》的思想内容
第一部分: 作者泛论立身处世的人生态度。 世间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 1、“自衒自媒”
“士女之丑行” 2、“不忮不求”
“明达之用心”
第15页/共23页
第二部分:着重评论陶渊明的为人及其作品。 1、 文章首先指出以“酒”论陶渊明实属皮相之见,陶渊明诗中 之“酒”,不过是“寄酒为迹”罢了,陶渊明饮酒正表现了他 那孤高不群的品性。 2、接着高度评价了陶渊明的文品和人品。 (1)“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一段指出陶渊明的文章情感率 直真切,起伏跌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文心雕龙》的主要文学思想 ➢《文心雕龙·知音》篇的文学批评观点 ➢萧统对陶渊明是如何评价的 ➢萧统《陶渊明集序》在陶渊明研究史上 @有何重要意义
第1页/共23页
第2页/共23页
一、刘勰的生平
刘勰,山东莒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生活于南朝齐梁间,中国古代 最著名的文学理论家。
他写的《文心雕龙》是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 理论专著。
位体
置辞
通变
奇正
宫商
事义
第7页/共23页
4、提出文学鉴赏的目的
(1)对文学作品情思的理解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2)对文学作品独特价值的发现 “见异唯知音耳。”
古琴台 (湖北武汉)
第8页/共23页
(二)艺术特色 《文心雕龙》显示出典型的骈文色彩。 1、句式精工整饬,两两骈出。 2、大量运用典故,呈现出典丽缜密的风格。 3、音调和谐流畅,读来琅琅上口。
文心雕龙知音教材课程共21页PPT
![文心雕龙知音教材课程共2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3faa9aa98271fe900ef92d.png)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文心雕龙知音教材课程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