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动向与趋势
2024年广电新闻中心机构改革检查工作报告
2024年广电新闻中心机构改革检查工作报告报告内容:一、改革背景和目标2023年,广电新闻中心经过一年多的机构改革工作,已初步形成了新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架构。
为了进一步评估改革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特对改革进行了全面检查,并编写了本报告。
广电新闻中心的机构改革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提高广电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2. 加强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广电与互联网、通信、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深度融合;3. 强化组织管理,提升广电新闻中心的工作效能和执行力;4. 优化人员配置,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队伍。
二、改革成果和亮点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广电新闻中心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亮点:1. 机构调整和优化:广电新闻中心实施了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设立了新的职能部门,形成了更加合理的管理体系。
通过优化机构设置,增强了工作协同性,提高了效率。
2. 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广电新闻中心积极推动资源整合,加强了与其他媒体的合作。
通过与互联网、通信等领域的企业合作,实现了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深度融合。
在新媒体领域,广电新闻中心进行了技术升级和人才引进,提高了新媒体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3. 管理体制改革:广电新闻中心加强了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结果评估体系。
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责任担当。
同时,广电新闻中心还加强了对外宣传和形象建设,提高了机关内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4. 人才培养和引进:广电新闻中心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了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与此同时,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广电新闻中心增强了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改革过程中,广电新闻中心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和改进。
1. 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当前广电新闻中心的机构设置还不够精简和合理,一些重复职能和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还不够完善。
今后需要进一步调整机构设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2. 创新能力不足: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广电新闻中心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今后将如何进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与西方的新闻频道相比还有哪些差距?
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今后将如何进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与西方的新闻频道相比还有哪些差距?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将继续朝着更加开放、多元、专业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电视新闻改革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内容传播机制:加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多样性,强调事实核实和数据支撑,避免夸大和虚假报道。
同时,通过增加各种新闻节目和栏目形式,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口味和不同媒体平台的传播需求。
2.推动市场化发展:推进电视新闻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电视新闻内容质量和服务水平。
鼓励新技术的应用,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公众对新闻的多元化需求。
3.强化专业化建设:加强对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媒体人的职业水平和道德素养。
推动新闻生产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可信度。
关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与西方的新闻频道相比的差距:1.编辑和报道的自由度:与西方的新闻频道相比,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在编辑和报道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和指导。
这可能导致报道内容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与西方的媒体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
2.舆论导向和宣传功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党和政府的宣传功能,强调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
而西方的新闻频道更加注重报道的客观性、平衡性和独立性,更加注重舆论监督。
3.新闻商业化程度:西方的新闻频道通常更加商业化,依靠广告和订阅收入来维持运营。
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则更多依靠政府拨款和财政支持进行运作,商业化程度相对较低。
需要指出的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与西方的新闻频道在报道方式、节目形式和业务模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共同点和交流学习的空间。
通过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报道方式和内容,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可以逐步缩小与西方媒体的差距,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嬗变
( 1 ) 播 出时段增加。 1 9 8 4年元旦 , 中央
电视 台 开 办 午 间 新 闻; 1 9 8 5年 3月 开 办 了
报道从 内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播方式等方面都进行 了调
整, 以适应这一时期 的特点 。
晚间新 闻 , 由此 打破了以往电视新 闻节 目
伴随着改革开放 的不断深入 , 经济 的 高速发展 , 我国社会 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
现, 为 了保证 社会 的 良性发 展 , 媒体 开始
有计 划的对社会实行舆论监督 的职能 , 一 批具有鲜 明时代 特色 的舆论监 督类 节 目 开始 发展并走 向成熟 。
这 一 类 节 目 的翘 楚 无 疑 是 中 央 电 视
赛的体育新 闻等等 , 为今后的分类新闻 的 成熟 , 以及 专业 频道的产生和发展奠定 了
基础 , 也 满 足 了 不 同 受 众 对 不 同类 型 的 新
等方 面实现革新 , 以一种符 合时代特色的 方式来展现 时代特征与现实命运。
学 界普遍 将新 时期 的电视新 闻报 道
闻的需求。
新 时期 以来 中 国 电视 新 闻报 道 的改 革 与嬗 变
。黄 慧
【 摘
要】 新 时期 以来 , 我 国社会发生 了翻 天覆地 的变化 , 中国电视 新闻报道也顺应历 史潮流进行着 改革 和创 新 , 不断契合受众
报道方式 改革 嬗变
的需要和 时代 的需求。 本文 旨在 以时间为轴 , 回溯新 时期 以来中国电视新 闻报道 的改革 与嬗 变。 【 关键词 】 电视新 闻
地方 电视 台也纷纷效仿这一做法 , 电视新 力量来对 社会 阴暗面进行监督 , 像一颗 种 此后, 央视 的 《 新 闻调查 》 栏 目继 承 《 焦 点访谈 》 深 度报道 的理念 , 利用更 长
电视时政新闻改革的民生趋势探究
新闻 的报道方 式 , 民生 的 眼光 灵活 新 颖 地反 映 报 以 道 内容 , 用生 动活泼 的方式走 近 观众 , 而拉近与 观 从
切 以观众 为 主 , 方位 满足 受众 需求 , 全 成为 电视制作 人仓新 节 目的共 识 。 随着 , 电视 节 目改革 创 新 的深 入 , 电视 节 目收 视 排 行 中始 终 高 居 前列 的时 政新 在
传媒 受众 时代 来 临 , 受其 影 响 , 中国电视节 目改
革 也随之 风起 云涌 , 级 各 地 新 版 电视 节 目层 出不 各
和政 府对 重大 问题 的方 针 、 政策 和 主张 , 整个 国民生
活甚 至 国际社 会 , 都受其 影响 。
电视 时政新 闻所包 含的新 闻价值 和其所 承载 的
加 细微 , 目外 观更 加 引人 , 目内涵更 加人 性 。一 节 节
反 观 时政 新 闻 , 然其 中承载 着 重要 的新 闻信 虽
息, 却远 不如 眼下 的 民生新 闻亲切 可 人 。如何 跨 越 “ 拒人千 里 ” 平易 近人 ” 间 的距 离 , 与“ 之 实现 资源 优 势到竞 争优势 的转 化 呢?笔 者认 为 , 该 借 鉴 民生 应
G n r lN . 5 e e a o 7
电视 时政 新 闻改 革 的 民生趋 势 探 究
马 佐 利
( 州广 播 电视 台 , 宁 锦 州 110 ) 锦 辽 2 00
摘 要 : 电视 时 政 新 闻 改 革 势在 必行 。 多年 来 , 级各 家 电视 台 也 都 在 积 极 探 索 改革 的 方 向 与 措施 。 随着 传 媒 受众 时代 的 到 各
2 1 年第 3 01 期 辽 宁 师 专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 7 总 5期 ) JU N L FLA NN E C E SC LE E(O ILSIN E DTO ) O R A IO IGTA H R O LG SCA CE CSE I N O I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电视民生新闻是人们获取生活信息、了解社会状况、掌握时事动态的重要渠道,其发展趋势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视民生新闻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本文将就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多元化报道形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形式也将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将逐渐被拓展和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新闻稿、图文报道,而是通过视频、直播、互动等形式来呈现。
这种多元化的报道形式,将使观众获取新闻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更加便捷和个性化。
二、聚焦人民生活未来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加聚焦人民生活,关注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深入挖掘人们的生活细节和社会热点,真实、生动地展现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况。
这种更加贴近人民生活的报道形式,将使观众更加有共鸣感,同时也更加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深度化、专业化报道未来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加深度化、专业化,注重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深入解读事件的根源和内在逻辑,力求通过专业的报道呈现真相和价值。
在报道过程中将更加注重数据、事实的分析和印证,为观众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信息。
这种深度化、专业化的报道形式将提高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公信力,获得观众的认可和信任。
四、融合新技术未来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加广泛地融合新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技术将被应用在新闻报道中,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更加便于观众获取信息。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新闻报道将更加直观、丰富,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五、强化互动交流未来电视民生新闻将更加强化互动交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直播互动等方式,与观众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增加观众参与感。
观众可以通过互动与新闻报道主持人、记者进行实时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推动新闻报道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在新闻报道中融入更多观众的声音和情感。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电视民生新闻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是广大观众了解社会最新动态、政策变化、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视民生新闻也在不断创新与进步,展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观众对于各类新闻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
电视民生新闻在内容、形式上都要更加多元化,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等不同类型的新闻都应该在电视媒体上得到充分的呈现。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之二是深度化。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对于新闻信息的深度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他们不仅仅需要了解新闻事件的基本情况,更关心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在深度上有所突破,不仅仅停留在事实报道的层面,更要向新闻事件的深层次进行挖掘和分析,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新闻信息。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之三是互动化。
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通常是单向传播的,观众是被动接受新闻信息的。
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观众对于参与式、互动式的新闻报道也越来越迫切。
电视民生新闻需要更加注重互动化,通过新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渠道,与观众进行互动,获取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加新闻报道的多样性和立体感。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之四是数字化。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民生新闻也在走向数字化的方向。
数字化不仅仅是在新闻内容的制作上有所体现,更是在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中有所改变。
新闻编辑、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等环节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辅助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传播效果。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之五是全媒体化。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电视新闻已经不再是孤立的存在,它与网络、手机、平板等媒体形式进行了深度融合。
电视民生新闻也需要走向全媒体化的方向,实现多平台、全覆盖的传播,让新闻信息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传达。
电视新闻发展的新趋势
电视新闻发展的新趋势申丽王荣当前,电视新闻出现了许多发展新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趋势之一:电视新闻报道的立体化所谓立体化,就是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全方位“扫描”,既报道其“正像”,又报道其“反像”;既反映新闻本身的事实,又报道新闻以外的其他相关背景,从而把这一新闻事件“立体”地而不是“平面”地报道出去。
1999年元旦清晨6∶30至8∶30,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元旦升旗大型报道《走入一九九九》,堪称电视新闻报道立体化的一个成功范例。
这组新闻以现场直播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外滩、深圳大剧院等地的升国旗仪式及新疆红其拉甫山口、西藏布达拉宫广场、南极冰盖等3个地方的升旗报道为主线,以历史中国、现实中国及未来中国为内在逻辑线索,充分生动地展示了我国5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了中华民族的光辉未来。
这个报道突破了以往电视新闻报道的传统定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突出了场景的跨越感和时空的纵横感,集中显示了电视新闻立体化报道方式的独特魅力。
首先,电视新闻的立体化报道可以极大地扩张电视媒体的优势,使其在独到的“直观、形象、生动”之外,也拥有了其他媒体所具有的深度报道功能。
其次,立体化报道围绕一个新闻主题或事件可以有更多的报道点,在时空上有较强的跨越性和浓缩性,这无疑给受众提供了宽广的视野,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另外,立体化报道是一种更全面的信息传达,既可以极大地浓缩时空,又可以放大新闻事件的细枝末节,对受众的好奇心予以最大程度的满足。
趋势之二:电视新闻主体地位的凸显化在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中,新闻节目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凸显化。
其一,在电视、广播、报纸三大传媒中,电视是人们从中接受信息最多、受众人数最多的一种大众媒介。
在“1997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中发现,我国观众平均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为2小时11分钟。
中央电视台全国电视观众调查网提供的另一个情况表明,《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焦点访谈》等一系列新闻类节目,多年来在收视率排行榜中一直雄居“龙头老大”的霸主地位。
谈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近来改革的情况
谈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近来改革的情况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03年开播以来,为增加频道权威性、信息量和影响力,一直在节目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各种形式的探索。
随着2009年央视新闻频道晚间节目的“变脸”,标志着央视新闻频道已经完成了“大换血”。
早间的《朝闻天下》、午间的《新闻30分》,再到晚间的《共同关注》和《东方时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版面编排形成了以24档整点新闻为龙头、以新闻的深度报道和新闻性专栏为重点、以每15分钟一次快速密集投放的《新闻快报》为特色的整体编排模式。
一批新栏目相继涌现,收视提升明显。
探究央视新闻频道改革的起因,从信息量少、时效性差、对外开放程度低、宣传意味太浓等方面不难发现新闻频道改革之前自身发展的局限性。
在与外界舆论压力、境内外媒体的“威胁”、地方台快速崛起、受众压力等方面共同作用下,遍促成央视新闻频道迈出了改版的重要一步。
直至今日,该如何改革,改革之路指向何方,仍是大众关注的焦点。
显然在寻求内容和形式的突破上,轻松和包装不是央视新闻频道的出路,不论主持人靓丽与否、字体大小与否,现在首需去除的不是严肃和无华,而是“体制性刻板和僵硬”。
如今,我们乐见改革是提升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的一次重要契机,在海量信息基础上进行有效传播,在深度报道和电视评论方面实现突破是此次改版的一大亮点。
进一步加强深度报道,将电视新闻评论常态化,逐渐培养一批稳定的评论团队。
同时,建立全新的作业流程、生产架构、队伍管理、资源开发应用体系,从机制、思想和理念上实现转变和突破是改版的另一大亮点。
央视新闻频道在尝试大新闻编辑部管理,在制编播上实现一条龙,把各个频道的新闻资源整合到了一起,同一条新闻素材各栏目各取所需资源共享。
及时深度报道体现了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立台”的频道理念,这必将更加合理、有效、及时地提供全面的新闻信息,作为为老百姓呐喊的媒体出现在受众面前,以正义的呼声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
新时期电视新闻的创新思考及分析
新时期电视新闻的创新思考及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视新闻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新时期电视新闻的创新思考及分析成为了媒体界的热门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新时期电视新闻的创新和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已经很难满足人们对新闻的多样化需求。
在新时期,电视新闻需要进行一系列创新思考来适应社会的变化。
1. 多媒体报道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
电视新闻也需要进行多媒体报道,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新闻。
通过多媒体报道,可以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2. 互动性报道在新时期,观众不再只是 passively 接受新闻,他们更多地希望能够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
电视新闻可以采用互动性报道的方式,通过在新闻节目中增加互动环节和社交平台的互动,让观众参与进来,成为新闻的创造者和共享者。
在新时期的电视新闻中,应该加强多角度报道,不仅仅是从一个角度进行简单的报道,更应该深入探讨新闻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让观众对新闻事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二、新时期电视新闻的创新分析除了创新思考,新时期的电视新闻在报道方式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1. 数据新闻数据新闻是新时期电视新闻的一个重要创新。
通过数据新闻,可以更客观地呈现新闻事件,让观众更清晰地了解事实真相。
数据新闻也可以让观众参与到新闻报道中,通过分析数据,自行得出结论。
2. 科技互联新时期电视新闻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报道,比如无人机、VR设备等,可以让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和真实,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事件,增加新闻的可信度和吸引力。
新时期电视新闻还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报道,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直播、发布新闻等方式,将新闻报道和观众交流结合起来,让新闻报道更加及时和个性化。
三、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未来,新时期电视新闻将面临更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2024年广播电视新闻生存及发展策略
2024年广播电视新闻生存及发展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广播电视新闻需要不断调整策略,寻求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内容创新与质量提升、多元化传播方式、强化品牌意识、地域文化与特色融合、技术创新与应用、社会责任与媒体担当、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以及用户需求与市场导向等方面,探讨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及发展策略。
一、内容创新与质量提升内容是广播电视新闻的核心竞争力。
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要更加注重内容的创新与质量提升。
这包括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以贴近民众的视角报道新闻,增强新闻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二、多元化传播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也需要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还应利用网络平台、移动媒体等新媒体进行传播,拓宽新闻的传播渠道,提高新闻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
同时,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增强新闻的影响力。
三、强化品牌意识品牌是广播电视新闻的重要资产。
在新闻内容竞争激烈的今天,强化品牌意识尤为重要。
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可以提高新闻媒体的辨识度和影响力。
同时,要注重品牌形象的维护,避免负面新闻对品牌形象造成损害。
四、地域文化与特色融合地域文化和特色是广播电视新闻的独特资源。
在新闻报道中融入地域文化和特色,可以增强新闻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同时,通过对地域文化和特色的深入挖掘,可以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五、技术创新与应用技术创新是推动广播电视新闻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需要不断探索新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内容推荐、智能剪辑等,提高新闻制作的效率和质量;利用大数据进行用户行为分析,了解用户需求,提高新闻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六、社会责任与媒体担当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广播电视新闻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和媒体担当。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广播电视媒体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政策的变革、技术的进步、内容的创新等多个角度,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发展变迁。
一、政策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电行业的政策一直在不断地变革和完善。
1988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第一部行政法规,为广播电视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1年,广电总局正式成立,开始落实对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和监督。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广电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了更多外资和外国电视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管理规定》,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详细的管理办法。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成立,将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职能整合,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这些政策的变革,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行业经历了技术的飞速进步。
从传统的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型,从有线电视向卫星电视的发展,无不彰显着广播电视技术的进步和完善。
1995年,我国成功实现了第一颗实验性通信卫星——“中星6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4年,我国正式进入数字电视时代,启动了数字电视的建设和试点示范工作。
2015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广播电视融合试点工作,为广播电视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技术的进步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更为优质的服务,为广播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内容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的内容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发展态势。
无论是新闻报道、综艺节目、电视剧还是纪录片,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大趋势
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大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电视时政新闻已经从以前的政治化、理论化转型为更加民生化的报道方式。
这种转变是一个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电视时政新闻应对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大趋势。
一、背景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还是人民思想观念,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相信大家都已有所察觉,当今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多元化、信息化等特点,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时政新闻的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定义民生化是指电视时政新闻以人民生活关切为重点,从人民关注的角度出发,专注于社会生产生活、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等方面的报道中不断深化人民群众认识的过程。
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引入了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用一种新的视角进行报道,它既包含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又体现着人性、善、美、真、爱的精神内涵。
三、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意义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不仅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信息服务,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对社会现实的深度理解和认知,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和发展。
同时,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推行还能够增加全社会的参与度,为民主政治的实现奠定一定的基础。
此外,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推广也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推动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的建设。
四、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特点1. 最终服务人民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展开的一种新的形态,所以其最终服务的对象,是所有的人民,而非某一具体群体。
2. 关爱群众民生化的电视时政新闻将关心群众的福利和需求贯穿到整个新闻报道过程中,用严谨的态度、简洁的语言,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
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于人类尊严、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3. 类型丰富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所以相应的报道涵盖了更广泛的主题范围,不仅有深度的政治新闻,也有更多的对民生改善的报道。
论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
论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摘要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曲折的过程,时至今日我国电视新闻业的初步繁荣局面已经基本形成,但与西方新闻发达程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电视新闻业的现状和特点,继而展望了我国电视新闻业的发展趋势,即今后我国的电视新闻将在主体地位、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与其它新旧媒体的合作与交流、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步直播、电视新闻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化。
文章结合实际,对当前电视新闻工作尤其是报道题材的选择、报道禁区的突破、报道缺乏人文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尝试着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探索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新闻改革,新闻报道,报道题材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TV NewsAbstractTV News in China's developmen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ortuous process. Today it has formed a preliminary prosperity,But compared with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news,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TV news, then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TV journalism, That is the future of television news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reported,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with other media, the scene of major news events simulcast, TV News deeply involved in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and have a great changes. Articl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o TV News reported especially the choice of topic, breakthrough reported the restricted area, the reported lack of humanities and other issues put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At the same time try from point to pla ne, outside to the inside to explore a possible solution.Keywords:News reform,news reports,reported themes目录摘要 (I)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三十年
谈》 为代表 的 “ 舆论监督”类节 目的出现 ,反 映了 电视新 闻在捕捉社会演进过程 中的 “ 问题 意识 ”在 逐渐加强 ,这是对传统 以正 面报道为主的政治宣传
因此 ,我们说 中国电视新 闻改革 的第二个十五 年 ,主要表现为 电视新闻媒介 价值 的拓展与对新闻
理念 的一次突破。第 四,以 惭 闻调查》 为代表的 “ 深度报道” ,填补了我国电视新 闻领域内的一大空
白。
价值体系 的回归。当然 ,无论是第一个十五年还是 第二个 十五年 ,发展的道路都 不是笔直平坦的 ,而
是曲折波动 的。在改革的过程 中 ,仍然有许多难题
进入新世纪 ,我国电视新闻改革再次驶入快车 道 。这次改革的推动力是 2 0 年 的 “ 03 非典” 。据调 查, “ 非典”初期受众对传统权威媒 体 的信任度 , 降 到了改革 开放 以来 的最低 点 。而真 相与谣 言混
口 宋 颖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三十年
h 国电视新闻改革 ,是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 的一部 1 分 。从形式改变到价值转换 ,从话语革命到制
丰 富化 ,新 闻报 道 的 数 量 和 质 量 不 断 提高 。 前 十五 年 还 是 电视 新 闻 的 政 治话 语 的 主导 地 位
度创新 ,从存量价值 的挖掘到增量价值的拓展 ,中
新闻和体育新 闻等 ,这种安排 ,三十年来几乎 雷打
不动。如果是地方 台的新闻节 目,则新闻的主角变 为地方领导 ,新 闻的主题也变为地方经济成就展播
而已。
媒介特征的形成依赖 电视技术 的进步。从改革开放
之初 的手洗 电影 胶片 、微 波传输技术 ,到 19 9 1年 9月 1日 闻联 播》 通过 国际卫星频道 ,走 向世 界 ,这 十余年 的发展是 中国电视新闻事业 的起 步阶 段 ,也是 电视新 闻的媒介特征形成阶段 。此后 ,电
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状况及趋势的思考
仅 要报道新 闻事件 、事态 的现场 ,还要 注意新
闻评论形 成强有力 的冲击 。并且 ,网络新 闻媒 体将快速分 化 ,网络新 闻网站与其 它媒 体的合 作将 越来 越深入。
闻事件 、事态空间 的延伸 和波及 ; 在人物元素
的观点 。而这 种怀疑 ,更加促 进 了观众参与 电 视新 闻的积极性 ,使整个 新 闻、媒体 朝着一 个 更加完善 、前进 的方 向发展 。
志 等各种形 态基本形 成并不 断创新 ,使 得公众
广 泛参 与 ,言论 自由开放 。当代社会 ,新 闻不
再 只是 国家 、社会 、媒 体或记 者 的事 儿 ,它真 真切切融入 到百 姓生活。只要有心 ,只要喜欢 , 每 个人 都是 记 者 ,都 是摄 影 师 ,都 是新 闻人。
为各 新 闻媒 体 越来 越 重 视 的一 种 电视 报 道形
式 ,这种报道形式 已经被 中央 台和地 方电视 台
广 泛采用 。深 度报道在 内容上对事 物作多层次 主体化的展示 和理性思 考 ,但在表现 形式上应
是 不拘一格 、因事而异 的。既可 以做 成纪实性 的、解释性 的 ,也 可 以做成 透视性 的 、评述性 的 ; 既可 以做成连 续性 的 、系列性 的,也可 以 做 成类属性结 合式 、互补性 组合式 的电视新 闻
事 态的发展 和影响 ,追求 “ 观念 的深 度和观点
的深 刻 ”。
近年来 ,社会 需求和媒 介竞争必 然使新 闻
深 度的重要性 日益突 出 ,电视深度报 道 已经成
头脑 的 日益发达 和乐观 、求知 的心态 ,使其 思 维 向深度化方 向发 展 ,这就要求 新 闻人 、媒 体 对新闻本身进行更加透彻 的分析 ,逻辑性更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讲座大纲)
四.电视深度报道
(一)深度报道的涵义
1.报道方式说
2.文体说
3.思维方式说
笔者倾问于第一种理解,认为:深度报道是题
材重大、报道面宽广、全息组合、深刻透视新闻事
件或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辨的一种报道方式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讲座大纲)
二.电视新闻实务的改革 (一)表现在电视新闻传播理念、传播模式
的变革上
(二)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的运用与电视 新闻直播报道方式的普及
(三)电视新闻不仅可以播报,还可以 “一对一”交流与对话
(四)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也较越 来越多样化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讲座大纲)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讲座大纲)
(三)央视深度报道的栏目设置 (1)1980.7—1993.12《观察与思考》 (2)1993.5.1—《东方时空》《焦点时刻》 (3)1994.4.1— 《焦点访谈》 (4)1996.4.28— 《实话实说》 (5)1996.5.17— 《新闻调查》 (6)2003.5.1— 央视新闻频道开播,现场直播、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讲座大纲)
(二)要设置好电视新闻栏目,抓好两头: 一 头是电视消息、特别是电视短消息(通称电 视短新闻),另一头抓电视深度报道。
(三)重视电视短新闻的报道
1.主题集中 巧用角度
2.精选材料 巧用事例
3.语言运用准确简洁①开门见山忌写套话
②善于概括压缩过程
最后还需指出的,中国深度报道的发展,需要一大批 优秀的深度报道策划人、前方记者与栏目主持人 。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讲座大纲)
五.关于电视民生新闻的思考
(一)民生新闻的内涵与特点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下,“民生 新闻”不仅仅是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更是一 种报道观念、角度(复旦大学张骏德教授 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的民生取向、平民化视角、记录老百姓的生 活实态、为老百姓说话成为了民生新闻的主 要特点。
附:国际新闻写作的三次革命
第一次新闻写作革命在18世纪中期,美英等国 的新闻文体从英国文学的抒情散文体束缚中解放出 来,形成顺序记事的新闻文体;
第二次新闻写作革命在19世纪中期,讲究导语 写作、以“倒金字塔”式结构为框架的新闻报道在 美国产生并风靡世界;
而解释性新闻(也称深层次报道、有深度的报 道)作为第三次新闻写作革命的产物,目前仍占了 美国报纸的大部分版靣,像《纽约时报》、《华盛 顿邮报》等,一半以上的版靣被解释性新闻占据。 因此,《世界大百科》把解释性新闻的增加列为20 世纪美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确有道理。
三.电视新闻的栏目设置 (一)从目前全国和省市广电协会的评奖看: 1.消息类:短消息(1分30秒内)、长消息
(超1分30秒—4分钟内) 2.社教新闻专题片(超过5分钟,一般20分
钟内) 3.连续报道类、组合报道类(几集、十几集) 4.新闻评论类与调查类 (电视深度报道在2、3、4类中的一部分。)
镜头摇到火箭,记者 ( 点火升空实况13秒。)
话音刚落,火箭点火升空。
运用特技做出双框效果 (1.杨利伟首次记者见面会镜 头,2.凌晨出征画面,3.杨 利伟上车与群众挥手告别画 面,4.指挥中心内飞船运行 轨迹图)
承担今天首飞任务的航天员叫杨利伟,今年38岁,辽宁省 遂中县人,1998年由空军飞行员选拔为航天员,已经接受了五 年的严格训练。按照计划,杨利伟将乘坐“神舟”五号飞舟环 绕地球飞行14圈,明天早晨六点多在内蒙古中部着陆。如果这 次飞行圆满成功,中同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 三个能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卫视特派记者李姬芸酒
(讲座大纲)
(二)深度报道的历史 深度报道的前身是解释性新闻,起
源于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解释性新闻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
代后才在美国新闻界占统治地位 将解释性新闻理解为:运用背景材
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 义、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 报道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有关领导对这次终评活动也特别重视与关心,上海市文广集团总 裁薛沛建、市广播电视学会会长叶志康,市文广局副局长梁晓庄 等,都在百忙中参加了终评会议。
2005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获奖新闻作品统计分析
2005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获奖新闻作品统计
分析
题材范围 获奖数
内容
时事政治新闻17 2005年重大政治活动与突发事件
4.展示:人文关怀 展示人文关怀 这是影视媒体在文化
传播中的最高精神境界。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讲座大纲)
关于电视民生新闻的思考: 传统的新闻价值评判标准主要是重要加新鲜,因而特
别重视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然而, 大众媒体与媒体人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 密切相关的民生新闻,仿佛讲述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就 降低了新闻的价值。 这就忽视了新闻传播中的“贴近性”原理,即是:人 们更关心跟自己密切相关的人与事。普通个体的喜、怒、 哀、乐、爱、恶、欲以及生老病死等,对于国家、历史来 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个普通百姓与家庭来说, 绝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众传播要体现“以人为 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文关爱,应该回归到更高形式 的人际传播。 这么论述,决不是说民生新闻可以低级粗俗化 ,而 应坚持新闻报道的高品位高标准,尤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 导向。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讲座大纲)
3.报道:百姓心声 说新闻代替播新闻 用平民视角说平民化的大实话 人性化地解读百姓的喜怒哀乐 口语化地表述百姓的心愿要求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讲座大纲)
如3月9日《新闻坊》新闻《逛逛外滩 海鸥飞翔挺好看》通过一位退休的摄影 爱好者的言行,来展示外滩生态环境的 改善、黄浦江苏州河治理的成效,显得 亲切自然又清新隽永。
社会新闻 12 人间真情、人文关爱、道德伦理
舆论监督 5 批评性报道
栏目创新 5
文化教育新闻 11 素质教育、尊师重教、地方文艺
财经报道
4 经济改革、重大经济建设项目
“三农”报道
1 科技兴农
医疗卫生
(讲座大纲)
2.崛起原因: ①中央“三贴近”(实际、生活、群众)
的提出 ②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③新闻价值观侧重点的转移 ④地方电视台充分利用地域信息资源,增
强新闻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⑤增加收视率,吸引广告商,创收的有效
手段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讲座大纲)
(三)电视Βιβλιοθήκη 生新闻的报道要求: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讲座大纲)
六.参加2005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终评会议 的感悟(2006.4.20评选)
1.这次上海广播电视奖评奖活动所评选的新闻作品,基本上 反映了2005年度上海一年来改革、发展、进步的概貌,真实记录 了上海以及国内的重大新闻事件与社会活动,加大了舆论监督的 力度,弘扬了新闻宣传工作的“主旋律”;而且从广播电视新闻 作品的文化传播内涵看,一批新闻、社教类作品,体现了人间真 情、人文关爱,提升了报道的文化品位,获得广大受众的赏析与 赞扬,真正体现了较高的文化价值与传播效果。
南京电视台 《直播南京》2003.2;
杭州明珠台 《阿六头说新闻》2003;
安徽电视台 《第一时间》2003.7;
河南电视台 《民生大参考》2004.1;
山东电视台 《民生直通车》2004.7;
成都电视台 《成都全接触》2004.4;
云南电视台 《都市条形码》2004.2……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五(.二关)于电电视视民民生生新新闻闻崛的起思态考势及其(原讲因 座大纲)
1.态势:
上海电视台 《新闻坊》2002.1;
陕西电视台 《都市快报》2002.1;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南京零距离》2002.1,
《绝对现场》2003.7,
《1860新闻眼》 2003.10;
追踪报道、滚动播报成为常规报道手段,其中不少 报道属于深度报道。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讲座大纲)
(四)分析《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的特色 1.主观性与客观性 2.事实要素全与不全 3.时效性强与弱 4.主持人评论强与弱 5.方法上多评论与展示调查过程 此外,《新闻调查》的公众立场鲜明
1.题材:市井题材、社会新闻题材
《新闻坊》栏目定位在主要报道“城市社会新 闻”。而社会新闻是以道德伦理与人际关系为重点, 题材涉及社会风尚、社会事件、社会问题以及某些 奇闻怪事的新闻报道。
社会新闻的特长正在于:题材广泛,写社会生
活中的人与事,不限于某个行业,因而有别于一般
的经济新闻、政法新闻、文教科技卫生新闻等;内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一.电视改革新动向 1.新闻频道24小时直播—央视新闻频道开播 (2003.5.1—向国际化大台迈进) 2.跨媒体发展战略—“第一财经”(2004.10— 形成频道、频率、日报共存共荣) 3.跨地区发展战略—东方卫视(2003.1—立足 “长三角”,覆盖全国城市)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讲座大纲)
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的电视短消息
《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电视画面
报 道 词 (2003.10.15)
记者出镜
观众朋友,这里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现在所处的位置 离发射塔只有1000米,这也是我们被允许进入的离发射点最近 的地方。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59分,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的发 射架已经完全打开,场上的工作人员也已全部撤离,“神舟” 五号飞船发射已经进入倒计时,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就要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