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1)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我国的地理、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描述不同地区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其他地区的特色了解不多,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地理、文化知识。

同时,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充满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风俗、文化等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他人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各地特色,掌握相关的地理、文化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各地特色。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实例为依据,分析各地的风俗、文化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各地特色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课文《请到我的家乡来》及相关辅助材料。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讨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各地的风俗、文化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述的各地特色。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的教学。

本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物、风土人情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家乡的人物、风土人情等,以及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情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

3.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社区和家乡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认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2.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理解、个人经历等方式表达对家乡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教具展示与家乡相关的场景,引起学生对家乡的记忆和思考。

2.学生观察图片或教具,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起家乡的一些特点。

步骤二:阅读课文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请到我的家乡来》。

2.学生根据理解情况自主回答问题,或与同桌合作讨论。

步骤三: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取一种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诗歌等),表达对家乡的感受。

3.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并分享。

步骤四:情感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感受,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2.学生互相交流,听取他人对家乡的看法,并进行适当的反馈。

步骤五:课堂总结1.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赞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家乡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3.收集学生的作品,并留在班级展示或学校图书馆。

五、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次活动,撰写一篇感受家乡的小作文。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写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小组合作和情感互动中积极参与,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也得到了增强。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第1课时)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第1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知识目标: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所属的行政区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

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桂林山水》2、人人都把我家乡夸:展示夸赞桂林山水的诗句。

3、一起来朗诵:人人都说家乡好。

4、导入语: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谁都说自己的家乡好!那么,你的家乡在哪里呢?思考。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我的家乡在哪里】1、猜一猜: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猜出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吗?(1)我家乡的电话区号是010。

(2)我家乡的简称是“苏”。

(3)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4)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2、小活动:你能也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让大家猜猜你的家乡在哪里吗?(1)我家乡的姑娘都被成为“辣妹子”,还有一首专门写给我们的歌《辣妹子》。

(2)我的家乡被成为天府之国。

(3)我的家乡是以“粤语”为主要语言的省份。

(4)我的家乡会用“献哈达”的礼仪来表达敬意和祝贺。

3、小活动:我的家乡在这里。

猜一猜。

猜一猜。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家乡对家乡基本常识的了解。

(1)你能在地图上找到你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吗?请你找一找,指出来给我们看看吧!(2)找到后描一描它的轮廓,想象一下它像什么。

(3)再试着在地图上找一找你家乡的邻居:毗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4、我的家乡在这里:(1)我的家乡在黑龙江省,我觉得它像一只大白鹅。

在它隔壁的是呼伦贝尔省和吉林省。

(2)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自治区,我觉得它像一只奔跑的小狐狸。

和它相邻的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八个省份。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人教社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请到我的家乡来课题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材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中的第三课内容。

这个单元围绕“社区与家乡”这个主题,从社区、邻居、家乡三个生长环境,引导学生认识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邻里交往方式,扩展到对家乡这一更广阔的生活环境的学习中。

课程标准在“我们的社区生活”第1条“能够识读本地区、旅游景区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和第2条中要求“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课安排了“我的家乡在哪里”“我是家乡小导游”“家乡的特产真不少”“我的家乡人”四个话题。

四个话题之间是先地理后人文的逻辑顺序,让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与情感体会建立在环境和人这两个维度上,获得立体的、完整的感受。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对社区产生归属感,体会到邻里生活种饱含的温暖。

在此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扩大视野,了解自己的家乡。

二年级时,学生学习过《我们生活的地方》,对于“家乡的山水”、“家乡人”和“家乡物产”有一定的了解,但二年级时更多的是从具体形象的角度去认识,对于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人们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了解。

教学目标:1.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位置。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物产情况以及家乡人的特点,感知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唤起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通过调查活动,学会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3.了解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唤起热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能运用地图知识,了解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位置。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案1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家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好奇心强、积极参与的特点,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将成为本节课的学习动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家乡的情感。

3.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文化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家乡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调查家乡的基本情况,准备分享自己的家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家乡的风景宣传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家乡的特点,如山水、建筑、美食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互相学习,增进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家乡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家乡。

5.拓展(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家乡的典型事例,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的家乡来》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的家乡来》人教部编版
-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激发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并将其转化为日常行为。
举例解释:
-多角度认识家乡: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不仅看到家乡的美好,也能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全面的认知。
-文化差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与自己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的家乡来》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请到我的家乡来》选自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家乡的风俗》第一课。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产和风俗民情;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增进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区责任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特产和风俗民情的概念,并能结合实际进行描述。
-增进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尊重文化差异的价值观。
-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明白自己在保护家乡环境中的责任与作用。
举例解释:
-家乡的自然风光:学生需要能够识别并描述家乡的地理特点,如山脉、河流、气候等,以及这些自然特点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2.文化意识:认识并尊重家乡的风俗习惯,理解文化多样性,培养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
3.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环境问题,提高环保行动能力,树立绿色生活理念。
4.实践与创新: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实践活动,探究家乡特色,发展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自豪感,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家乡优秀文化的意愿。
3.加强课程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传播家乡文化。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热爱家乡,树立文化自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1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1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通过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怀,培养他们的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自己所在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较多,有的学生可能了解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他们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提高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和魅力,激发他们的家乡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家乡的特色和魅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家乡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分享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和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家乡来》第一课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请到我家乡来》第一课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道德与法治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也成为了这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教案之一。

其中,《请到我家乡来》第一课作为该教材的开篇之作,不仅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也对于孩子们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产生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请到我家乡来》第一课,讲述了一个小伙伴们相互邀请到自己家乡玩的故事。

在故事中,小朋友们受到家长、老师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在行为上表现出了严守规则、互相尊重、多方考虑的良好品质,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这个故事通过小朋友们的角度,混搭利用了各种情境和语言,创造出了一个亲切而有趣的氛围,包容了各种文化和价值观,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在传递道德和法律知识方面做得非常好。

例如,在故事中,父母们教育孩子不偷不抢,不乱扔垃圾,孩子们在游戏中也注意让别人先去,不过于争抢,孩子们之间互相帮助,在处理矛盾时也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形象地表现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故事紧紧围绕家乡旅游的主题,使孩子们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体验到了尊重公共财产的重要性。

例如,故事中的孩子们不仅严格遵守了参观规则,主动清理了垃圾,还主动跟园林工人进行了交流,了解真正的园林维护难度,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家乡、爱公共财产意识,让他们能够从小处做起,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

《请到我家乡来》第一课作为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的开篇之作,既有趣又有内涵,寓教于乐,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端。

深入浅出的内容,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能够让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在未来的成长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公民素养,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家乡来》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家乡来》第一课时教案

请到我的家乡来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中的第3课。

本节课主要由4个探究活动“我的家乡在哪里”、“我是家乡小导游”、“家乡的特产真不少”、“我的家乡人”组成,主要是通过学生去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而第1课时则安排两组绘本内容“我的家乡在哪里”和“我是家乡小导游”,教材聚焦在如何去了解家乡,如何去介绍自己的家乡。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安排的两组绘本内容“我的家乡在哪里”和“我是家乡小导游”。

对于家乡学生并不陌生,但如何去了解家乡,如何向大家去介绍自己的家乡,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很难。

其中家乡独特的自然风光需要学生去了解、去掌握。

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去了解家乡,去热爱家乡。

这节课设计了2个活动环节,分别是:我的家乡在哪里、我是家乡小导游。

主要采用“动手体验、交流讨论、情景表演”等教学策略。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观看视频,请你们根据视频里面的内容,猜一猜这是哪里?你是根据什么线索猜出来的?2.说起家乡,我们肯定会滔滔不绝,那如何向大家介绍家乡,如何让大家喜欢你的家乡呢?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板书课题《请到我的家乡来》学生观看。

学生回答。

以观看视频猜地名的形式导入课题,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

二.活动一:我的家乡在哪里1.师:有4位同学想让你们去了解他们的家乡,他们也是用根据线索猜地名的形式告诉你们,他们的家乡在哪里?2.出示PPT,请同学们猜一猜。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 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案
5、过渡语:原来同学们的家乡就在这些地方,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点,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购买车票,搭上旅游的巴士,一起去看看吧!
【我是家乡小导游】
1、师: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我们一起来到你的家乡,你可要当仁不让地当我们的小导游呀!让我们一次准备准备,带大家到自己的家乡游玩一番,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家乡吧!
5、家乡传说交流会: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着属于自己美丽的传说,你的家乡有哪些关于风景名胜的传说或故事呢?
6、活动园:班级旅游图册。
猜一猜。
猜一猜。
找一找、说一说。
导游前准备。
根据写好的导游词、展示照片介绍自己的家乡。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家乡对家乡基本常识的了解。
认识家乡的地位位置,认识家乡所属的行政区划以及相邻的行政区。
重点
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
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风景名胜,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过程教学来自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桂林山水》
2、人人都把我家乡夸:展示夸赞桂林山水的诗句。
3、一起来朗诵:人人都说家乡好。
4、导入语: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谁都说自己的家乡好!那么,你的家乡在哪里呢?
思考。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
1、猜一猜: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猜出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吗?
(1)我家乡的电话区号是010。
(2)我家乡的简称是“苏”。
(3)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4)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2、小活动:你能也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让大家猜猜你的家乡在哪里吗?
(1)我家乡的姑娘都被成为“辣妹子”,还有一首专门写给我们的歌《辣妹子》。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7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吗?请你找一找,指出来给我们看看吧!(2)找到后描一描它的轮廓,想象一下它像什么。

(3)再试着在地图上找一找你家乡的邻居:毗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4、我的家乡在这里:(1)我的豕乡在黑龙江省,我觉得匕像一只大白鹅。

在它隔壁的是呼伦贝尔省和吉林省。

(2)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自治区,我觉得它像一只奔跑的小狐狸。

和它相邻的有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八个省份。

(3)我的豕乡在广东省,我觉得它像一只香喷喷的大鸡腿。

和它相邻的有江西、福建、广西、海南、湖南五个省份和澳门、香港两个特别行政区。

5、过渡语:原来同学们的家乡就在这些地方,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点,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购买车票,搭上旅游的巴士,一起去看看吧!【我是家乡小导游】1、师: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我们一起来到你的家乡,你可要当仁不让地当我们的小导游呀!让我们一次准备准备,带大家到自己的家乡游玩一番,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家乡吧!2、活动前准备:(1)想一想,你要向大家介绍你家乡的哪里风光景点呢?(2)请准备好这些旅游景点的照片,了解一下相关的传说,写一段导游词来为大家介绍吧!3、提问:谁先来当家乡的小导游呢?4、示例:我当豕乡小导游桂林(1)桂林游第一站象鼻山。

(2)桂林游第二站一一漓江。

找一找、说一说。

导游前准备。

根据写好的导游词、展示照认识家乡的地位位置,认识豕乡所属的行政区划以及相邻的行政区。

通过当小导游的活动,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并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的第1课时。

教材以学生的家乡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家乡的特色,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化和深入化的认识。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感兴趣,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方式,深入挖掘家乡的特色和亮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和亮点。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交流家乡的特色和亮点,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相关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资料。

3.准备课堂用的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如山水风光、历史建筑、民俗活动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家乡的特色和亮点。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色,进行展示和分享。

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教案

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优质教案

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共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目标建构主要紧扣三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他们主要生活区域:家庭、学校展开,通过各单元的逐层深入从学校中的自我认识到家庭中的环境认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健康成长”“我们的学校生活”的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为了加深学生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进一步了解和感知特别开设了“我在这里长大”单元,通过学习去了解自己生长的地方,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的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形式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认真聆听,提取重要信息。

2.了解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并能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去收集资料,简单说一说家乡的特色。

3.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通过学习知道有哪些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了解他们的事迹并产生敬佩和学习之情。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家乡,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相关PPT.2.课前收集的关于家乡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我的家乡我知道1.出示安吉美视频,请学生说一说感受。

2.一起观察中国地图,仔细找到我们的家乡,尝试说一说浙江的毗邻省份有哪些?然后找一找安吉位于浙江的哪个位置,说说自己的发现。

通过“比谁的眼睛亮”小游戏找一找我们的家乡周边有哪些地区,这些地区你都知道吗?说一说自己了解的信息。

3.结合PPT介绍安吉的地理位置及历史由来,让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我的家乡真是好1.游戏“我说你猜”:请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报出自己家乡的专属特点如:电话号码的区号、省会缩写、特产、说当地方言等让班级里其他孩子来猜一猜,他们的家乡是哪里。

2.安吉美人更美(1)老师扮作来安吉的游客,请学生扮的导游来介绍安吉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地方。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安吉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中南北草原、田园加勒比、江南天池等。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和文化交流意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了解家乡的特色,并尊重他人的家乡文化。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自己的家乡有初步的了解和感情。

然而,对于其他地区的文化,他们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程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于新事物和新知识有较高的接受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了解家乡的特色,并尊重他人的家乡文化。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家乡的归属感和文化交流意识,培养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了解家乡的特色,并尊重他人的家乡文化。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呈现家乡的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法:通过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家乡的图片、视频等,并提前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自己家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文化特色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文化特色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请到我的家乡来》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鲜活的事例、贴近生活的话题,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家乡,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家乡的民谣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自主学习:让学生翻阅教材,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信息,互相学习,互相补充。

4.课堂讨论: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家乡特色,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文化内涵。

5.情感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可以是诗歌、故事、演讲等形式。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通过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学生的家乡认同感。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家乡情感。

但在家乡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表达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之间的家乡差异较大,对于不同地区的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家乡认同感。

2.培养学生主动了解家乡文化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等方面。

2.难点:培养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以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了解家乡。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家乡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为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和历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乡的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家乡的文化遗产、名人故事等案例。

3.准备课堂讨论和分享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家乡情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和名人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各个方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方面的家乡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分享。

鼓励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了解到的家乡文化。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请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家乡来》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富有童趣的文字,展示了不同地区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地域的同学友好相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常识,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其他地区的特色文化,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喜欢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学习新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地域的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室环境布置,如家乡特色展示区、文化墙等。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引发学生对其他地区文化的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

通过讲解、展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独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介绍我国各地的风土人情,通过讲述不同地区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朴实,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地理知识,他们对家乡和祖国的美好景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各地特色,增长地理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增强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课文中所提到的各地特色。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家乡的特色。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4.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魅力,提高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地图,方便学生查找和了解各地位置。

3.准备课文中所提到的特色食品、工艺品等实物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地方的特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感受课文的情感。

老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乡的特色,并进行交流分享。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查找地图,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地方位置。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7 请到我的家乡来 人教新版 (1)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7  请到我的家乡来  人教新版 (1)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全面认识和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用自己的方式清楚的表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见解。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物产等,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物产等,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和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同学们,我们还记得这样一些引人注目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品味到最让诗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就是家乡,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学生:回答问题。

老师:我们对自己的家乡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次大展示,请到我的家乡来。

二、新知讲授活动一:我的家乡在哪里老师: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猜出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吗?情境一:我家乡的电话号码的区号是010。

情境二:我的家乡简称是“苏”。

情境三: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情境四: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你能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让大家猜猜你的家乡在哪里吗?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吗?找到后描一描它的轮廓,想象一下它像什么。

你还能在地图上找到你家乡的邻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吗?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

活动二:我是家乡小导游老师: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

我们来当小导游,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乡吧!我们该作哪些准备?怎样介绍呢?学生:小组讨论。

(家乡的景点、家乡的传说,写写导游词等。

)老师:让我们把家乡的自然风光用剪报或画报的方式汇集在一起,开展一个“美丽中国”的活动。

活动三:家乡的特产真不少老师:我们的家乡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很多远近闻名的特产呢!特产就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著名的产品。

7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

7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

7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加深了解并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特产,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和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家乡人和新家乡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学会采用访问、调查和小组合作方式来了解家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敬佩之情,树立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加深了解并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特产,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和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家乡人。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人的敬佩之情以及为家乡做贡献的志向。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学生准备1、搜集各地特产资料。

2、整理家乡特产和家乡名人资料。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教具2、准备湘乡特产——烘糕3、准备邀请函4、布置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地理位置,领略了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家乡的特产(板书:家乡特产)。

大家请看这段视频。

1、生观看视频。

2、提问:视频里讲的是什么?生汇报过渡:对,就是咸鸭蛋,它是我们湘乡的特产之一。

(板书:咸鸭蛋)二、家乡特产发布会1、了解什么是特产。

(1)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特产吗?(2)生汇报(3)师小结:特产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著名的产品。

包括水果、农作物、干果、水产、工艺品、矿产、工业产品等。

2、特产知识我知道过渡:课前,彭老师布置大家搜集、整理各地的特产资料,大家准备得怎么样?(1)你知道这是哪儿的特产吗?请将图片与相关的产地连一连。

(2)生汇报并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通过哪些方法知道的)3、分享特产。

(1)出示特产:看到如此美味诱人的特产,是不是想尝一尝?别急,彭老师今天也带了份我们湘乡的特产——烘糕,想尝吗?不过尝完得和我们分享一下它的味道哦。

(2)生尝特产并说感受。

(3)师小结烘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特产。

(2知道美丽的家乡离不开建设者的辛苦付出,激发学生对家乡建设者的尊重。

2.情感与态度
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
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家乡,感受家乡的美丽,萌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4.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收集、调查和绘画,了解家乡的风景美;通过“家乡特产发布会”体验家乡的物产美;通过介绍家乡最令你佩服的人,感受家乡的人物美,从而培养学生主动了解家乡、喜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家乡,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2.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行政区划图》。

学生准备
学生收集家乡的美景图片、家乡的特产、历史人物等相关资料,制作一份家乡特产的宣传集。

教学过程
一、猜猜我的家乡在哪里谈话激趣,引人新课。

1.师,有几位同学要介绍他们的家乡,通过他们的描述,你能猜出这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吗?
2.生1:我家乡的电话区号是010。

生2:我家乡的简称是“苏”。

生3: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漓江。

生4: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生思考回答:区号是010的地方是北京,第一位同学的家乡是北京:江苏简称“苏”,第二位同学的家乡是江苏,广西桂林有美丽的漓江,第三位同学的家乡是广西桂林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是紫荆花,第四位同学的家乡是香港。

3.师:同学们,你能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让大家猜猜你的家乡在哪里吗?
学生讨论,师指定学生回答。

例如:我的家乡电话号码的区号是0311;我的家乡的简称是“冀”.....4.师:出示《中国行政区划图》,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吗?
请大家在教材43页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找一找,然后描出它的轮廓。

(1)学生描出轮廓后,小组进行展示
(2)同学们仔细观察河北省的轮廓像什么?生:像耳朵、像问号.....
5.师:请你在地图上我找家乡的邻省。

学生找出后回答。

二、我是家乡小导游
师,假如有远方的朋友要去你的家乡游玩,你愿意做他的导游叫?你都收集了哪些资料?咱们来做一个比赛吧,比一比哪个小组介绍得最精彩。

(1)小组合作整理收集来的资料。

(2)每个小组选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景点进行介绍。

小组一: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藁城宫灯博物馆,是国内唯一--家以宫灯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小组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冰灯是冬季-道靓丽的风景线。

小组三:云南省的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城之--。

2.师:听着小导游们的介绍,你感觉到他们的家乡美吗?
师:阅读教材45页,哪位同学收集到了关于家乡风量名胜的神话、传说或故
事?给大家讲讲吧。

学生讲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介绍家乡的风景、讲述家乡的传说和故事,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
三、我爱家乡的特产
1.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46页的图片:
图1,吐鲁番的特产葡萄。

生1:我的家乡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特别适合葡萄生长。

这里的葡萄非常甜。

图2,无锡惠山的特产惠山泥人。

生2:很久以前,心灵手巧的艺人发现家乡的稻田下面有一种黑泥,细腻坚韧,很适合捏泥塑。

他们就把黑泥反复敲打,精心雕琢,捏出了人见人爱的惠山泥人。

i
师:特产就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著名的产品。

那么,你的家乡又有哪些特产呢?咱们来开一个“家乡特产发布会"吧!
小组合作整理带来的特产或特产图片,选出最感兴趣的特产进行介绍。

师:举例:新疆哈密瓜、山西刀削面、四川火锅、泡菜,天津麻花等。

[设计意图:家乡特产发布会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感受家乡的物产丰富,增进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1
四、我的家乡人
1.师:家乡的景美物美,家乡的人更美!人们为建设美丽的家乡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学生观察教材47页图片:
图1,张叔叔种植有机蔬菜,带领大家增收致富。

图2,侗绣传承人覃奶奶带领姑娘们在绣侗绣。

图3,王叔叔参与设计了市里的发电厂。

图4,手巧的刘爷爷能把出问题的自行车很快修好。

师:在你的家乡有哪些人给你的印象最深?最令你感动和佩服?
小组交流,小组代表讲述。

2.学生观察教材48页的图片:
图1,山西人以面食为主。

图2,陕北人的腰鼓极有特色。

师:不同地方的人们在生活与饮食习惯等方面往往会有不同,你觉得家乡人有什么特别的生活习惯吗?
(1)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2)学生阅读教材49页内容,提问:你的家乡一定也有很多像阿里木这样的“家乡人”在为家乡作贡献,请你说说他们的故事吧。

学生讨论后讲述。

[设计意图:设置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离不开建设者,学习这些人物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建设者的尊重。

]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生活在我们身边为建设家乡而默默奉献的人们更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学习。

课下,让我们拿起画笔,把你看到的家乡最美的画面画下来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