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第8课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第8课导学案

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课题:8、小桥流水人家课型:自学+展示设计人:王昭学习小主人:学习目标:认识本课的生字,记住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知识链接:课文的题目是出自一诗中的一句话《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也是一篇思乡的佳作。

看到课文题目,你认为课文会写些什么呢?()学习导航我会读课文:1、我会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及下面的词语:清澈见底潺潺婀娜粼粼干涸点缀螃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建议:小组长带着组员把一些容易写错的词语板书在小黑板上,并和组员共同学习)2、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我要带着这种美妙的感觉,再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3、我要记住下面的多音字:↗hã (和平) ↗bā(扒皮)(扒开)↗piāo(漂流)(漂移)娜↗nuó( 婀娜 ) →huó(和面)扒漂→piǎo(漂白)(漂染)↘nà( 李娜) 和→huò(和药)↘pá(扒手)(扒窃)↘piào(漂亮)我能自己解决;↘hâ(唱和)1、默读课文1-4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什么景物来体现“小桥流水”的美景和意境。

(找一找画一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2、课文中讲到作者回忆了童年三件有趣的事件,分别是()()()3、文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我知道是:()()()4、我发现作者的家乡给我的感觉是:○a 景――( ) ○b 事―――( )○c 生活――( ) 我能掌握:1、“至今一看到茶树,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当时的情景来”中“当时的情景”指的是什么?其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2、 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3、 文中有一处写得很美,很有诗情画意,也能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小桥流水人家》导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导学设计

汇报总结
展示 交流
达标 检测
梳理 拓展 自我 总结 作业 布置
1、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 之情的. ——————————————————
——————————————————————
自读课文
小组内交流 —————————————————————
各组汇报 —————2、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A、————————
容讲了(
)。
3、我能通过阅读课文完成拼音生字对对碰
( ) ( )(
)(



婀娜


)(


螃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各组汇报交流
小组内交流学 习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组内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 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画出相关语句。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1.从人事景物的重点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1、快速浏览本课导读提示,说说让你知道了什么?
——————————————————————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 2、这篇课文我读了( )遍,知道了课文主要内 初读课文
好的印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这条小溪的用处是______________ ___,带给“我”的美的感受是________ ___ ,带给“我”的快乐是_________ ______。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8 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8 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8* 小桥流水人家课时:一课时课前预习: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再读课文,故乡的那些景致让作者难以忘怀?按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致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

(学习重点)4.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学习难点)预习检测:一.读拼音写汉字。

qīnɡchâchuíliúɡuànɡài shūfú()()()()xīhàn línɡhún qīlínɡsuǒwâi()()()()二.选择正确的读音。

潺(chán chánɡ)婀(ēā)涸(ɡù hã)缀(zhuìzuì)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印象()的声音()的舞姿()的清风()的野花()的杨柳()的野菌()的流泉()的波纹探究学习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并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1.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五.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当堂检测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绕()跨()慨()缝()饶()垮()概()蓬()浇()挎()溉()篷()2.读句子,回答问题。

(1)“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美好的印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设计
对比阅读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描写,分析不同作品之间 的异同点。
写作练习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阅读《小桥 流水人家》后的感受和思考。
模仿作者的描写手法,创作一篇与《 小桥流水人家》主题相关的短文。
THANK YOU
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不足之处
在课堂时间控制方面存在不足,部分 环节用时过长,导致课堂节奏有些拖 沓。此外,对于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 求关注不够。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堂 时间的把控,合理安排各个环节。同 时,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 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满 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所 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绿 色发展理念。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
02
教学内容
课文内容解析
总结词:深入理解
详细描述:通过对课文的深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情感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技巧。
总结词:巩固提高
详细描述: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如填空、选择、 阅读理解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 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04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反思
教学方法选择
在《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设计中,我采用了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案例分析 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重点词语解释
总结词:扎实基础
详细描述: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和讲解,包括词语的词义、用法和语境,帮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提高语言 表达能力。
重点句子解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小桥流水人家》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小桥流水人家》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小桥流水人家》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小桥流水人家》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潺潺、粼粼、婀娜、螃蟹、横跨、浮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等词语;2、正确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1、师:“月是故乡明”,故乡——是每个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是每个人一生牵挂的热土。

今天,让我们跟随台湾作家谢冰莹一起走进她位于大陆的故乡去看一看那里的——小桥流水人家。

(板书课题)2、读课题,看看这一课的课题有什么特别的?(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一句。

这课课题是由三个词组成的,小桥、流水、人家。

那么在这个有着古朴的小桥、潺潺的溪水、散落着几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是个很美的地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词,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2、边听边想:哪些段落写了小桥,哪些段落写流水,哪些段落写了人家?三、预习检查1、出示词语,认读(1)小溪潺潺水波粼粼杨柳依依(2)舞姿婀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清澈见底(3)边听边想:哪些段落写了小桥,哪些段落写流水,哪些段落写了人家?四、品读“美”——发现作者眼中最美的小桥流水人家对故乡的哪些景致久久不能忘怀呢?1、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画,仿佛看到了什么?)师:多美的画面啊!仅仅有小溪、垂柳,这个地方还不够美,尤其是:(引读下面一句)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通用10篇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通用10篇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通用10篇小桥流水人家教案篇1设计理念:“理想课堂”并非是准备最完善、上得最完美的课,应是还孩子们更多的参与时间和空间,孩子们主动学习、各有收获的课堂,是高实效、充满活力的课堂。

本节课努力按照课堂模式的三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运用)六环节(创设情境自学指导、定向示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调控、拓展练习)的基本要求去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词句。

课前准备:1、学生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全班齐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以曲中的句子为题“小桥流水人家”。

点评:用古诗导入,既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感情,又让学生明白了课文题目的出处。

因诗的感情与课文的感情相吻合,这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检查预习1、回忆预习的六步骤。

2、自读课文。

3、检查词语。

婀娜干涸点缀流通舒服印象螃蟹粼粼波纹唱和着清澈见底依依多情日出而作日入日息守望相助4、分节读课文,文章表达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评:预习的六步骤:1、标出自然段。

2、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新词。

3、读生字新词二至四遍,借助英才教程等理解词语意思。

4、描红生字,再把画出的生词写三遍。

5、第二遍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句,反复练习,直到读通读正确。

6、第三遍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给学生五分钟时间,再次预习,帮助学困生认真完成预习要求,先学后检查学习情况,符合教育规律。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10篇】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10篇】

《小桥流水人家》教案【优秀10篇】小桥流水人家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元曲。

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师配乐范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请你也来读读这首元曲。

自读,全班齐读。

3、师介绍《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小令描绘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秋日黄昏行旅的图景,表现了游子悲秋怀乡、难以言喻的惆怅心情。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4、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以曲中的句子为题“小桥流水人家”。

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呢?是和这首元散曲给我们的感觉一样萧瑟、悲凉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课文吧!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一说,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课文主要描写了家乡小桥、流水的美好景色和人们的太平生活,表达了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2、分段落:课文题为“小桥流水人家”那么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到了小桥?哪些段落写到了流水?写人家的又是哪几小节呢?生默读课文,指名回答。

(1、2流水,3、4小桥,5、6人家)三、细读品味过渡:小桥流水的恬静和居民的祥和生活都在的脑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使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1、默读课文:在所回忆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中,哪一部分的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细细品读一下你所欣赏的段落,谈谈你欣赏的理由。

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8.五年级语文上册《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8.五年级语文上册《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天等县都康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主备人:唐丽勋复备人:林英勤班级:学习小主人:学习小组: 学习时间:年月日课题8.小桥流水人家课时2课时【探究三】走进作者童年玩耍情景1.、、都是作者童年的事,过去了这么多年,都还深深印在头脑中,体现了作者。

2.我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断读读并读出情感来。

【探究四】感受家乡人恬淡、太平生活1.我能找出作者热爱家乡的句子,并读一读。

2.“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老家虽然但作者却非常爱它。

直接传达了作者3.作者爱家乡。

在他眼里,是美的,是美的,、、是美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

4.作者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

我能理解“守望相助”的意思,我仿佛看到家乡人的情景。

5. 我想作家谢冰莹一定走过很多地方,见到过许多名山大川,但她却深深的记着家乡,所以她说。

“美好的印象”具体表现在表达作者。

【探究五】感悟写法、拓展延伸1.作者通过描写家乡的美景以及童年的事表达对,这样的抒情方式叫作。

结尾直抒胸臆,这样的抒情方式叫作。

2.我能收集有关家乡风土人情资料图片,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导学航线:独学→群学: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展示。

)课型学+展学习目标: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3.我会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并摘抄下来。

【探究一】识字读文,理解内容1.我能读记下列词语并能读给我的对子听。

潺潺、舞姿、粼粼、婀娜、干涸、点缀、螃蟹、唱和、涌现2.我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潺潺婀娜点缀粼粼3.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先勾勒出一幅“”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接着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的生活情况;结尾直抒胸臆:“”。

五年级语文上册8.《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8.《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_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8.《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本文是关于五年级语文上册8.《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学习目标】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学习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重点)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难点)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知识准备】1、小桥流水人家:语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江南水乡。

本文指作者的家乡,有小桥,有流水,有人家,与诗句相吻合。

另外,用诗句做题目,更显得家乡美好可爱,富有诗情画意。

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出自古歌中句。

《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歌词是:“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于我哉!”后名为《击壤歌》。

这首诗描绘的是上古太平盛世,人民自食其力所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了,就开始干活。

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

生活是围着太阳走的。

要喝水,就自己打井;要吃饭,就自己种地。

人少地多,无争无忧。

人们感到君王似乎是没有什么用的。

现在人们对偏远地区的生活,也往往借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两句话来形容。

【自主学习】1.看课文题目,想象“小桥流水人家”会是怎样的画面,请写下来。

2.读通读顺课文,注意读正确下列词语的读音:粼粼、潺潺、婀娜、干涸、点缀、螃蟹、唱和、灌溉等。

请给加点字注音。

3.文中都描写了家乡的哪些景物?请写下来。

你最喜欢哪处景物,请在文中划出来。

【合作探究】一、请小组合作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

二、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吗?三、请你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摘抄下来,并说一说美在哪里?【拓展延伸】一、搜集一些表现作者怀恋和思念家乡的诗、句,请你写下来。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最新8篇)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最新8篇)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最新8篇)《小桥流水人家》教案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潺潺、点缀、浮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人、事、景、物表达思想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从人事景物的重点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过程】一、学习提纲1、审题,说说“小桥流水人家”会是怎样的画面。

2、读通读顺课文,注意读正确下列词语的读音:潺潺、婀娜、干涸、点缀、螃蟹、唱和(hè)。

3、跳读课文,按“流水→小桥→人家”的思路把课文分成三段。

4、本文描写了家乡小桥流水人家的( )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 )之情。

5、自读思考,为了表达自己对家乡深厚的感情,作者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二、练习提纲1、背诵第一自然段。

2、仿写开头、结尾。

3、阅读迁移练习黄冈新课堂《外婆家》。

一、审题,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读通读顺课文,正音。

2、指导学生根据提示分段,说说每部分的特点:流水:美丽、自然↓小桥↓人家:优闲、恬淡3、指导读出江南水乡“美丽、自然、优闲、恬淡”的特点。

二、指导学生按写景文格式归纳文章中心三、领悟全文的表达方法1、直接描写“流水”(第一自然段):⑴ 小溪潺潺柳枝婀娜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⑴ 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⑴ 我的家→(舒适温馨)描写、介绍。

⑴ 村民生活→(恬淡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⑴ 抓鱼、虾、蟹。

⑴ 丢野花。

⑴ 摘茶叶。

⑴ 赏野花。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小桥流水人家》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

.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小桥流水人家》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桥流水人家》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桥流水人家》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篇一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前一篇课文作者表达了“我”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下面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对故乡的哪些景物的描写,表达出她对家乡久久不能忘怀的情愫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画出相关语句。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自由、反复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根据文中的描写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景致。

2.互相交流:作者故乡的这些景致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美,那么自然。

)你从这些景致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和怀念。

)3.请你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1.“爱”字贯穿全文,举例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2.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她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3.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五、板书设计8 小桥流水人家那么美那么自然热爱思念《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篇二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看到题目,不由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小桥流水人家”。

课文的作者开篇如诗的几句话,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接着话题一转,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无“闹市”之乱耳,无“疲惫”之劳形,有如世外桃园;结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

8小桥流水人家

8小桥流水人家

鄂托克旗实验小学语文导学案年级:五年级课题:8.《小桥流水人家》授课时间:主备人:杨梅复备人:项俊杰、杨海燕、张珍飞、蒋俊梅、陈园园一、学习目标:(一)我能认识本课7个生字,读读记记潺潺、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螃蟹、浮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守望相助等词语。

(二)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和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领悟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三)感受作者语言的清新流畅,积累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和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领悟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自学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谢冰莹:湖南冷水江铎山人。

小时随父读四书五经,后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女校,未毕业即投笔从戎,于1926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前身)。

她的《从军日记》就是在战地写成的。

1927年军政学校女生队解散,先后入上海艺大、北平女师大学习。

从北京女师大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31年)。

因坚拒出迎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日,而被日本特务逮捕。

被遣送回国后,她又第二次更名改姓赴日本留学(1935年),遇到“七〃七”事变,为救祖国危亡愤而返国,在火线上救助了大批伤员,并做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

她是无可争议的女中豪杰。

抗战爆发后组织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赴前线参加战地工作,写下《抗战日记》。

据不完全统计,她一生出版的小说、散文、游记、书信等著作达80余种、近400部、2000多万字。

代表作《女兵自传》,相继被译成英、日等10多种文字。

《日本狱中》、《林琳》、《爱晚亭》、《从军日记》等。

(二)自主预习学习提示:我能放声自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难懂的句子我要多读几遍。

1.我能读准下面的词语。

潺潺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螃蟹浮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守望相助2.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写了。

《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8※小桥流水人家
课 题
小桥流水人家
课 时
一课时
主备人
李晨
何雪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波浪、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要紧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观赏课文中优美
从人事景物的重点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小组内交流学习
汇报总结
四、我来闯关
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绕( ) 跨( ) 慨( ) 缝( )
饶( ) 垮( ) 概( ) 蓬( )
浇() 挎() 溉( )篷( )
2、读句子,回答问题。
(1)、“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可不能不记得。”“美好的印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预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明白得的词查字典明白得。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学 案
导案
一、预习检测
1、快速扫瞄本课导读提示,说说让你明白了什么?
——————————————————————————————————-。
2、这篇课文我读了( )遍,明白了课文要紧内容讲了(
初读课文
各组汇报交流
三、合作探究
1、想象文章描写的情形,体会作者是如何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赏读,积存优美句段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小桥流水人家》导学案
学科五年级语文上册编制人审核人授课人
课型新授课研讨人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浮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资料链接:
1、“小桥流水人家”语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江南水乡。

本文指作者的家乡。

2、潺潺:指流水的声音。

婀娜:形容姿态轻柔美好。

粼粼:形容水很清
澈的样子。

干涸:本文指小溪枯竭。

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

本文指小溪使家乡的风景更好看。

野菌:野生的菌类。

守望相助:为防备外来的侵害,相邻各处协同守卫瞭望,遇警互相通报支援。

本文指家乡的人们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生活情景。

课前
学案自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后7个生字。

在书中勾画“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
缀、浮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并读读记记。

注意:“唱和”的“和”
读hè,不读hé
3、按照意思从课文中找出词语
①流水的声音。

()②形容姿态轻柔美好。

()③衬托、装饰,使更好看()
④土地一点水分都没有。

()⑤过去经历的事情再次在脑子里显现。

()
⑥为防备外来的侵害,相邻各处协同守卫瞭望,遇警互相通报支援。

本文指家乡的人们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生活情景。

()
4、背会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5、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思考:“那段日子,是什么样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
6、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吗?
7、请结合课文内容给课文换一个题目,比较一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以《小桥流水人家》为题?
8、仿照第一段写一写你家乡的美景。

(写前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按什么顺序来写?)
课中
一、导入新课:背《天净沙·秋思》,提问:一看到“小桥流水人家”,你
有什么感觉?
二、小组合作
三、班级展示:
1、认读生字、组词:婀、粼、涸、缀、潺、螃蟹”等词语。

2、认读生词: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浮现、潮湿、流
通、舒服、印象、唱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
3、读课文,分组分段展示,教师指导点拨。

4、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思考:“那段日子,是什么样的日子?那些美好
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引导学生把握全文内容,品味优美句段。

参考:那段日子,指的是在家乡生活的那段时间,也是作者的童年时光。

那些美好的印象,应该不光是家乡美好的景色,还包括作者记忆中童年玩耍的情景,以及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说明了作者对家乡印象之深,怀恋之久。

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安定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眷恋。

5、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
会出来的吗?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可出示三组句子。

直接抒发感情、间接抒发感情(通过写景、叙事抒情)
6、请结合课文内容给课文换一个题目,比较一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以
《小桥流水人家》为题?
体会题目的特点,学习作文的拟题方法。

参考:小桥流水人家:语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们通常用它来指代江南水乡。

本文指作者的家乡,有小桥,有流水,有人家,与诗句相吻合。

另外,用诗句来做题目,更显得家乡美好可爱,富有诗情画意。

7、仿照第一段写一写你家乡的美景。

(写前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修辞
方法?按什么顺序来写?)
学习用拟人、按一定顺序写景的方法。

8、结语:播放庞龙《我的家在东北》,感受人们对家乡的依恋、热爱及
思念之情。

四、达标测评:
1、()的舞姿()的声音()的清风()的波纹()的溪流()的流泉
2、一锤定音(在黑体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唱和(hé hè)干涸(ɡùhé)婀娜(nà nuó)波纹(bō pō)缝隙( x īxì)细菌(jūn jùn )
3、课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是都用来形容农村平和安定、团结和睦的生活场景的词语。

4、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
故乡的居民大都姓谢。

村庄有大有小,大的有五六十户人家,小的只有三四家。

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1、在括号内给文中黑体字注音。

2、完成句子练习。

(1)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1)句中的“它的腰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模仿这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1)“那段日子”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段时间。

(2)“那些美好的印象”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这两个句子中,你能够从中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文字扣住了课题中的“________”两个字,第二段文字则扣住了“_________”二字。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给两段文字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各限在5个字以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