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1f7790a417866fb94a8e12.png)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可行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论某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前身为某省三江口边境经济特区,是我市继郴州经济开发区(原郴州市城前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设立的第二个省级开发区,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核准更名为“某经济开发区”(湘发改函[2006]60号)。
开发区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某“南大门”美誉的某县,位于湘粤赣三省的郴州、韶关、赣州“红三角”经济圈的中心。
区内多丘陵和山地,地面标高介于625.6—631m,原地貌单属缓坡地、菜地或旱田。
三江口工业园位于某与广东省交接部的狭长地带,四周地势起伏很大,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继续向周边扩展范围已不现实。
三江口工业园仅剩20公顷土地可供使用,园区招商载体不足、发展空间狭窄,与当前沿海产业转移势头形成强烈对比。
然而,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区域规模显然已不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
受某经开区的委托,某国富凯咨询有限公司拟将就其扩区调规进行可行性研究。
本次可行性研究经历了可行性评估方案选择、制定具体调研评价计划、开展现场实地研究与评估、系统分析评价现场审核资料等多种环节,与某开发区主管领导及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充分沟通,并深入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出具本次可行性研究成果。
在评估方法上,则根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总体上采用了全面复核和实质性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实施了包括可行性评估、对比分析评价、查阅规划编制记录与政策文件等必要的评估程序。
针对不同的规划内容与数据,结合不同的评估对象,采用了检查、对比、查询及计算、分析性复核等评估手段,以达到本次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价的目的。
1.1项目简介某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前身为某省三江口边境经济特区,是我市继郴州经济开发区(原郴州市城前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设立的第二个省级开发区,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核准更名为“某经济开发区”(湘发改函[2006]60号)。
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
![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ee04987bceb19e8b8f6ba3d.png)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来源:发布时间:2010-07-20编制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2006年3月目录序言第一部分“十五”发展回顾与“十一五”形势分析第一节“十五”发展回顾一、经济高速增长,“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在“首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配套设施逐步齐全五、“十五”期间的主要措施和经验总结第二节“十一五”期间形势分析一、发展机遇与挑战二、面临形势与问题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二、发展思路第二节战略目标一、总体目标二、具体目标第三部分战略重点和政策取向第一节突出一个目标:全面打造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一、打造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二、做强做大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三、培育壮大汽车产业四、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二节实现二种提升: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开发区城市化水平一、全面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1、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实施“三业”建设2、促进新的发展格局,加强“三园”建设3、完善配套服务设施,突出“三带”建设4、面向综合产业新城,推进“三中心”建设二、全面提升开发区城市化水平1、构建便捷交通体系2、保障生产要素供给3、推进水资源利用与开发4、有序完善城市环境5、加速发展信息化第三节实施三大战略:引入各类创新要素,努力保持产业平稳快速发展一、创新发展战略1、发挥在首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带头作用2、积极引导机制创新,安排落实产业创新工程3、建设人力资源高地,将创新发展引向深入二、产业融合战略1、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延伸产业链2、促进二、三产业的融合,培育大产业、大品牌3、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三、区域发展战略1、加强与中关村的互动发展2、推进与滨海新区的协同发展3、发挥京津冀产业战略节点的引领作用第四节贯彻四项统筹: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动周边城市化进程一、统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1、加强土地管理和集约利用2、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3、构建循环经济园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二、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满足企业和居民需要1、优先发展职业教育2、大力繁荣文化体育3、继续加强医疗卫生三、统筹和谐社会建设,维护区域稳定和安全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四、统筹区域建设,打造东南综合产业新城1、完善区域功能定位,打造北京东部发展新区2、配合推进新城建设,为新城建设提供动力3、明确区域发展格局,带动周边城市化发展第四部分保障规划实施一、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二、制定和落实配套政策三、健全规划管理机制四、规划调整与衔接序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是在党中央提出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之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打造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成为北京市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关键规划,是开发区不断完善城市发展新区功能的蓝图规划,是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水平的指导性规划,也是开发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级开发区设立扩区调区升级和退出管理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级开发区设立扩区调区升级和退出管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c8195a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8.png)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级开发区设立扩区调区升级和退出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2.04•【字号】吉政办发〔2021〕9号•【施行日期】2021.0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省级开发区设立扩区调区升级和退出管理办法的通知吉政办发〔2021〕9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吉林省省级开发区设立扩区调区升级和退出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2月4日吉林省省级开发区设立扩区调区升级和退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精神,进一步优化全省开发区布局,规范开发区设立、扩区、调区、升级和退出管理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开发区是指经省政府批准,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化旅游类经济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及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的工业集中区等各类开发区。
第三条省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开发区的综合协调和指导工作,牵头组织实施开发区的设立、扩区、调区、升级及退出管理工作;省科学技术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全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认定和指导工作;省级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开发区相关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开发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由所在地政府负责。
第四条开发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区域布局合理、园区功能完善、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引领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和创新发展的集聚区。
第二章开发区布局第五条开发区的设立、扩区、调区及升级工作应遵循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和严格评审的原则,确保开发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广东级经济开发区设立扩区和区位调整
![广东级经济开发区设立扩区和区位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4052985a01f69e3143329484.png)
广东省省级经济开发区设立、扩区和区位调整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9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外经贸战略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决定》(粤发〔2010〕7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6〕22号)的有关工作部署,加快全省开发区健康科学发展,规范省级经济开发区设立、扩区和区位调整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所称省级经济开发区包括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等(下称省级经济开发区),不包括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产业转移工业园。
第二条省级经济开发区的设立、扩区和区位调整遵循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和严格评审的原则,确保开发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第三条申请省级经济开发区设立、扩区和区位调整必须认真做好立项和选址工作。
其立项和选址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海洋生态红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业生态红线划定成果等要求。
第四条各地申请省级经济开发区设立、扩区和区位调整,须经过深入调查、充分论证,结合实际条件和需要进行申报。
第二章省级经济开发区设立第五条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各地级以上市在本市的开发区均已正常运作,确有发展需要方可申请设立新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每个县(市、区)原则上不超过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对于经济实力强的县(市、区),在确实需要的情况下,可申请2家开发区,但应实行差别化定位。
2.申请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需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具有明确的四至范围,且四至范围必须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并位于允许建设区域内,一般以道路、河流、山体为边界。
开发区区块数一般不超过3块。
南京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南京可行性研究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31f3f20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6.png)
南京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一、研究背景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京市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为了更好地推动南京市的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我们有必要进行一项南京市的可行性研究,以明确南京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为南京市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南京市的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南京市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南京市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和措施,促进南京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内容1.分析南京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评估南京市特色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2.研究南京市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分析南京市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探讨南京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提出南京市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4.考察南京市对外开放的情况和外商投资的态势,评估南京市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潜力和机遇。
四、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实地调研、文献资料搜集、专家访谈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南京市相关的经济社会数据和信息。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的方式,深入研究南京市的可行性问题,为南京市的发展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五、研究成果1.深入了解南京市的经济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明确南京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2.发现南京市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南京市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3.制定南京市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促进南京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4.为南京市的转型升级和外部合作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南京市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六、结论与建议本次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1.南京市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有望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2.南京市已经形成了一些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应加大支持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3.南京市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快转型升级;4.南京市应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拓展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9aaed1aa00b52acfc7ca6e.png)
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可行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2010年10月第一章总论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前身为湖南省三江口边境经济特区,是我市继郴州经济开发区(原郴州市城前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设立的第二个省级开发区,2006年4月,国家(湘发改函[2006]60号)。
发改委核准更名为“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湖南“南大门”美誉的汝城县,位于湘粤赣三省的郴州、韶关、赣州“红三角”经济圈的中心。
区内多丘陵和山地,地面标高介于625.6—631m,原地貌单属缓坡地、菜地或旱田。
三江口工业园位于湖南与广东省交接部的狭长地带,四周地势起伏很大,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继续向周边扩展范围已不现实。
三江口工业园仅剩20公顷土地可供使用,园区招商载体不足、发展空间狭窄,与当前沿海产业转移势头形成强烈对比。
然而,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区域规模显然已不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
受湖南汝城经开区的委托,湖南国富凯咨询有限公司拟将就其扩区调规进行可行性研究。
本次可行性研究经历了可行性评估方案选择、制定具体调研评价计划、开展现场实地研究与评估、系统分析评价现场审核资料等多种环节,与汝城开发区主管领导及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充分沟通,并深入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出具本次可行性研究成果。
在评估方法上,则根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总体上采用了全面复核和实质性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实施了包括可行性评估、对比分析评价、查阅规划编制记录与政策文件等必要的评估程序。
针对不同的规划内容与数据,结合不同的评估对象,采用了检查、对比、查询及计算、分析性复核等评估手段,以达到本次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价的目的。
1.1项目简介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前身为湖南省三江口边境经济特区,是我市继郴州经济开发区(原郴州市城前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设立的第二个省级开发区,2006年4月,国家(湘发改函[2006]60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改委江西省省级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实施方案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改委江西省省级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963251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d.png)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改委江西省省级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1.18•【字号】赣府厅字[2011]192号•【施行日期】2011.11.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改委江西省省级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11]192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发改委《江西省省级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江西省省级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实施方案(省发改委)“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开发区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促进项目集聚、产业集群的主要阵地。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全力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意见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0〕1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省级开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省级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简称“扩区调区”,下同)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规划科学、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特色突出”的总体要求,把开发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引领科技创新的核心前沿,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引擎。
二、适用范围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江西省行政区域内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并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公告的81家省级开发区。
三、审核原则(一)符合规划的原则。
申请扩区调区的开发区必须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工业园区“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
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
![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9dde1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5.png)
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导言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依托国际航运中心与航空枢纽港,依托XX铁路与内河航运中转港规划建设一个面积100-120平方公里左右,以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集制造研发、现代物流、出口加工、自由贸易、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经济开发区。
(以下简称开发区)开发区将作为一个实现国际航运中心、亚太国际航空枢纽港与制造业强国等多项国家战略叠加效应的重大战略性举措,充分发挥XX开发的放大效应,为海港新城提供产业支撑,成为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区,成为国家级现代装备业的发展基地,争取建立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为了贯彻落实市府专题会议上的工作部署和市政府第四季度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在创建国家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研究,会同本市有关委办局及研究机构就必要性与可行性、国际产业转移、规划选址与布局、产业定位、环境评估报告、市政配套等专题进行研究。
一、开发区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一)必要性1、有利于抢抓国际产业转移战略机遇、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国际产业呈现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加速转移的趋势。
美国商会调查表明,33%的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下一个投资目标;在日本东京交易所上市的1143家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表示将在3年内把生产基地外迁,其中70%把中国作为主要目的地。
中国正成为对全球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
中国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
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脊梁、高新技术的载体、产业升级的手段、国家安全的保障,它的滞后发展成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瓶颈。
因此,《中国装备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都提出要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作为全国现代装备业基础最好的工业基地之一,更应该担负起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使命,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做出贡献。
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核心、吸引国内外装备制造业集聚的开发区,正是为实现制造业强国战略目标提供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为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探索发展新思路的需要。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https://img.taocdn.com/s3/m/35c909b34431b90d6d85c773.png)
XXXX公司XXXX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XX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四月委托单位:XXXX有限公司编制单位:XXXX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066)公司审定:唐小平高级经济师公司审核:杨晓敏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张海平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部门审核:佘小利卢俊缺项目经理:李耀先工程师白玉君高级经济师项目组成员:师龙龙高雷徐燕吴珺徐建华孙朝坤孙正坤骆晓正李玉梅目录一、项目总论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XXXX区建设项目;项目性质:新建(2014年山西省重点项目);项目地址:临汾市尧都区乔李镇空港经济区;用地规模:本项目规划面积2300亩;经营期限:本项目经营期限不设上限。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单位XXXX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单位本项目申报单位为XXXX有限公司。
XXXX有限公司扎根于临汾市尧都区乔李镇空港经济区,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000万元,员工100余人。
公司以为临汾市提供商贸物流服务、物流配送服务为己任,围绕“绿色园区”的发展思路,结合临汾市经济、产业、交通特征,以日用消费品商贸、电子商务、城市配送、企业货物集散地为主体,形成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网络金融、跨境贸易等于一体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带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致力打造百亿级物流园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参考依据如下: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山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5.《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8.《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9.《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的实施意见》发改经贸[2012]1619号;10.《临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1.《临汾市空港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2.《尧都区乔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3.《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GBT 21334-2008);1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1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2年;16. 申报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
开发区 扩区 调区 综述 做法 案例
![开发区 扩区 调区 综述 做法 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62dc4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6.png)
开发区扩区调区综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一、开发区的重要性开发区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发区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提高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二、开发区的扩区和调区1. 开发区扩区开发区的扩区是指在原有开发区的基础上,根据发展需要和规划要求,适时对开发区进行规模扩大,并拓展新的产业和功能。
扩区可以使开发区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跨区域发展的战略目标。
2. 开发区调区开发区的调区是指通过资源优化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环境条件等方式,对开发区的内部布局和产业分布进行调整,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调区可以使开发区在经济结构、空间布局上更加合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现代化发展。
三、开发区扩区调区的做法1. 科学规划: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制定开发区扩区和调区的规划方案,合理确定扩区范围和调区目标,确保发展全局和长远性。
2. 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扩区和调区的开发项目给予优惠政策和支持,引导企业投资兴业,激发企业发展潜力,促进开发区经济发展。
3. 环境保护:在扩区和调区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科学规划用地和资源开发,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四、开发区扩区调区的案例1. 某市经济开发区的扩区案例某市在经济开发区扩区方面,通过制定区域规划,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利用,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2. 某省高新技术产业园的调区案例某省在高新技术产业园的调区方面,重点发展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了园区内部的产业结构,提升了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能力,实现了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开发区扩区调区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全局和长远性,科学规划、政策扶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要做好。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7e71ec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d.png)
第卷第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月开发区已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研究热点。
国外对开发区概念虽尚有争议,但对其作为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园区及其综合型经济特区等的统称这一认识却是共识,在这一共识基础上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点。
国内研究以国际借鉴、实证分析和经验总结为主,相应的研究促进了我国开发区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
然而,由于开发区的新生独特性及研究手段的局限性,目前开发区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在发展模式理论研究及其分析方法创新等方面都亟待深化。
中国开发区的产生起源于改革开放,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
年,国务院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个沿海港口城市创建了经济特区,并赋予这些地区在财政、税收、外汇、进出口、用地、用工等方面享有特殊权利和一系列优惠政策。
年,国务院又先后批准建立了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这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吸收利用外资、拓展外贸出口及发展现代工业为发展目标。
自此,中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模式及瓶颈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是在借鉴国内经济特区和国外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贸易自由港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是实施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
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赋予了开发区的特定历史使命。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模式依赖于政府财税优惠政策、产业国际市场的拓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年到现在,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
我国开发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年为创建和探索期;第二阶段—年为高速增长期;第三阶段年以后为稳定发展期。
这三个发展阶段与我国引进外资的历程大致相同,即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的过程。
目前,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已完成了粗放式创业阶段,进入内涵式全面提高阶段。
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技术开发区普遍面临政策优势弱化、国际资本转移、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提高、低水平重复建设、发展定位模糊等发展瓶颈,都处在一个战略转折阶段,面临着转变和调整。
某地经济开发区土地储备项目可行性
![某地经济开发区土地储备项目可行性](https://img.taocdn.com/s3/m/00f914b7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f.png)
目可行性2023-11-06•项目背景介绍•项目建设条件分析•市场需求分析•项目技术方案设计•项目经济评价与投资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与风险评估•项目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结论与建议目录01项目背景介绍某地经济开发区概述地理位置某地经济开发区位于XX市XX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发展历程自XX年成立以来,某地经济开发区逐步发展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
基础设施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完善,包括水、电、路、气、通讯等设施。
土地储备项目的提政策背景为进一步推进某地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当地政府决定开展土地储备项目。
项目目的土地储备项目的目的是通过收购、整理和开发,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为开发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项目实施将进一步释放开发区的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土地储备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开发区的环境状况,提升城市形象。
提升城市形象项目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要求,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满足城市规划要求项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02项目建设条件分析区位条件分析地理位置该项目位于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域,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
周边产业周边有较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和物流企业,为项目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城市规划根据城市规划,该地区将会有更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建设,为项目提供了发展潜力。
交通条件分析公共交通周边有多个公交站点和地铁站,公共交通发达,方便居民出行。
物流交通该地区交通流畅,便于货物运输和物流管理,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交通网络项目周边有多条城市主干道和高速公路,交通网络发达,交通便利。
周边配套设施分析教育资源周边有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方便了孩子们的就学问题。
医疗设施周边有多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居民就医。
商业设施周边有购物中心、超市和餐饮等商业设施,提供了丰富的消费选择。
文化娱乐周边有图书馆、博物馆和公园等文化娱乐设施,丰富了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河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579c4c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a.png)
河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1.1 项目概述这是一份关于在河北省开展某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项目旨在利用河北省丰富的资源和有利的区位条件,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环境品质,改善人民生活。
1.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现代化工业为主导的综合发展区,吸引国内外投资,提升河北省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并为河北省的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2.1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河北省的工业需求远未满足。
在当前市场情况下,河北省具备建设一个现代化工业综合发展区的潜力。
此外,河北省的地理位置优越,与北京市相邻,具有便捷的交通网络,为项目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2 技术可行性分析从技术角度看,河北省具备建设现代化工业综合发展区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3 环境影响评估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我们将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该评估将包括对水、土壤、空气和噪音等方面的监测和分析。
同时,我们将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4 财务可行性分析通过财务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在河北省建设现代化工业综合发展区是一个具有良好经济回报预期的项目。
预计项目将在短期内达到盈利,并为河北省带来可观的税收收入。
同时,这也将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回报。
三、项目实施计划3.1 建设规划我们拟定了详细的建设规划,包括项目规模、项目阶段、建设时间、主要工程内容等。
根据规划,项目将分为几个阶段进行,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早日达到预期目标。
3.2 投资估算根据项目建设规划和市场需求,我们对项目的投资进行了估算。
预计总投资将达到数十亿元。
这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人员培训、市场推广等方面的费用。
3.3 风险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识别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环境风险等。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efb6998e53a580217fcfe05.png)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湖南汝城经济某某区是1992年设某某省级某某区,前身为某某省三江口边境经某某区,某某市继郴州经济某某区(原某某市城前岭经济技术某某区)后设立的第某某省级某某区,2006年4月,国家(湘发改函[2006]60号)。
发改委核准更名为“湖南汝城经济某某区”某某区地处湘粤某某省交界处,素有“有色金某某乡”和湖南“南大门”美誉的某某县,位于湘粤某某省的郴州、韶关、赣州“红三角”经济圈的中某某区内多丘陵和山地,地面标高介于625.6—631m,原地貌单属缓坡地、菜地或旱田。
三江口工业园位于湖南与某某省交接部的狭长地带,四周地势起伏很大,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继续向周边扩展范围已不现实。
三江口工业园仅剩20公顷土地可供使用某某区招商载体不足、发展空间狭窄,与当前沿海产业转移势头形成强烈对比。
然而,随某某区的快速发展,现某某区域规模显然已不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
受湖南汝城某某区的委托,湖南国富凯咨询有限公司拟将就某某区调规进行可行性研究。
本次可行性研究经历了可行性评估方案选择、制定具体调研评价计划、开展现场实地研究与评估、系统分析评价现场审核资料等多种环节,与汝城某某区主管领导及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充分沟通,并深入项目某某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出具本次可行性研究成果。
在评估方法上,则根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总体上采用了全面复核和实质性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实施了包括可行性评估、对比分析评价、查阅规划编制记录与政策文件等必要的评估程序。
针对不同的规划内容与数据,结合不同的评估对象,采用了检查、对比、查询及计算、分析性复核等评估手段,以达到本次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价的目的。
1.1项目简介湖南汝城经济某某区是1992年设某某省级某某区,前身为某某省三江口边境经某某区,某某市继郴州经济某某区(原某某市城前岭经济技术某某区)后设立的第某某省级某某区,2006年4月,国家(湘发改函[2006]60号)。
嘉禾经开区等4个园区调区扩区方案【模板】
![嘉禾经开区等4个园区调区扩区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b060ff1bd64783e08122b79.png)
附件1:嘉禾经开区等4个园区调区扩区方案一、关于嘉禾经济开发区调区扩区。
嘉禾经济开发区是省政府于1992年批准设立的省级园区,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核准面积256.7公顷,主导产业为铸造产业。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园区原核准范围因靠近老城区,90%左右建设用地用于城市开发,部分区域已不符合现行土规。
至2017年底,园区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约250公顷,产业用地比例约10%左右,剩余用地中尚可供应工矿仓储用地仅1.72公顷。
为加快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确有必要通过调区扩区提升园区产业承载空间,优化园区用地结构。
调区扩区的具体方案为:从原核准面积256.7公顷内调出210.72公顷,新调入426.07公顷,调区扩区后总面积为472.05公顷,形成“一园两片”格局。
区块一为坦塘工业园,面积365.25公顷,四至范围为:北起石燕河,南至桂嘉大道,西起晋屏大道,东至嘉新路,主要发展以锻铸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
区块二为机械装备制造基地,位于县城东部,面积106.8公顷,四至范围为:东至建业路,西至龙兴路,北临桂嘉大道(S010)、南至科技路,主要发展装备制造产业。
二、关于汝城经济开发区调区扩区。
汝城经济开发区是省政府于1994年批设的省级园区,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核准面积49.6公顷,主导产业为金属冶炼加工、农副产品加工。
2009年,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了国家级九龙江森林公园,园区所在地位于森林公园缓冲区,不适宜作为工业开发,故提出区位调整。
调区扩区的具体方案为:调出原核准范围49.6公顷,调入304.61公顷,调区扩区后为一个区块,总面积304.61公顷,四至范围为:东至高安路,南至兴鸿路以南200米,西至高新路,北至兴园路。
重点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红、新材料等产业。
三、关于攸县工业集中区调区扩区。
攸县工业集中区是2012年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省级园区,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核准面积575.64公顷。
朔州经济开发区扩区总体规划
![朔州经济开发区扩区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4dae152b90d6c85ed3ac62a.png)
朔州经济开发区扩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简本)山西晋环科源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二○一九年七月目录1 总论 (1)1.1 评价背景 (1)1.2 评价目的、时段和范围 (2)1.3 环境敏感对象和保护目标 (3)2 开发区发展回顾评价 (6)2.1 发展历程 (6)2.2 工业企业分布及统计 (18)2.3 资源能源消耗 (18)2.4 污染物排放情况 (18)2.5 环保基础设施 (19)3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 (20)3.1 大气环境质量情况 (20)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情况 (20)3.3 地下水环境质量情况 (21)3.4 声环境质量情况 (21)3.5 土壤环境质量情况 (22)3.6 生态环境质量情况 (22)4 规划协调性 (23)4.1 规划简介 (23)4.2 规划协调性分析结果 (24)5 主要环境影响与环保措施 (25)5.1 大气环境 (25)5.2 地表水环境 (27)5.3 地下水环境 (27)5.4 水资源 (28)5.5 生态环境 (28)5.5 声环境 (29)5.6 固废处置 (30)6 规划完善及调整的建议 (32)7 评价结论 (40)1 总论1.1 评价背景山西朔州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99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6年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最终核准面积为14.37平方公里。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海关总署会同各地区修订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版),山西朔州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010.36公顷,主导产业是煤炭、煤机维修、铁合金冶炼,是规划科创商务园区的区域。
朔州经济开发区核准范围位于朔城区东北部,大运高速路朔州出口处,是整个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的副中心区,也是朔州市新兴的工业区,主导产业煤矿机械加工及设备修理。
扩区管辖红旗牧场位于朔城区建成区南约6公里处,产业定位为生态旅游与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目前以麻家梁及红旗牧场生活居住设施为主。
山东经济开发区条例
![山东经济开发区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6242c8c4ce2f0066f5332259.png)
山东省经济开发区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全省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管理,保障经济开发区科学发展,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对外开放,提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经济开发区是指经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以下统称开发区)。
第三条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应当遵循市场主导、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差异化发展方向,坚持科学规划、产业集聚、体制创新、绿色集约、管理高效、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对全省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开发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开发区的开发建设等领导和管理工作。
省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开发区的综合协调、产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及评价考核工作;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协助做好所在地开发区的管理服务工作。
省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建设、环境保护、安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大对开发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好开发区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
第二章开发区设立与变更第五条设立省级开发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符合国家和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布局要求,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对区域经济能够显著地发挥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二)符合国家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开发区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三)规划面积、四至范围明确;(四)产业结构和布局、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等符合省有关规定;(五)符合国家和省对自然和生态保护的有关规定;(六)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对因区域发展规划调整、产业发展规划变更、开发建设发展需要等原因,确需进行更名、整合、扩大规划面积或者调整区位的,应依法定程序向原批准机关提出变更申请。
第七条省级开发区设立、变更,按下列程序办理:(一)设立、变更开发区,由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向省人民政府提交书面申请报告;(二)省商务主管部门会同省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建设等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可行性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论某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前身为某省三江口边境经济特区,是我市继郴州经济开发区(原郴州市城前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设立的第二个省级开发区,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核准更名为“某经济开发区”(湘发改函[2006]60号)。
开发区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某“南大门”美誉的某县,位于湘粤赣三省的郴州、韶关、赣州“红三角”经济圈的中心。
区内多丘陵和山地,地面标高介于625.6—631m,原地貌单属缓坡地、菜地或旱田。
三江口工业园位于某与广东省交接部的狭长地带,四周地势起伏很大,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继续向周边扩展范围已不现实。
三江口工业园仅剩20公顷土地可供使用,园区招商载体不足、发展空间狭窄,与当前沿海产业转移势头形成强烈对比。
然而,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区域规模显然已不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
受某经开区的委托,某国富凯咨询有限公司拟将就其扩区调规进行可行性研究。
本次可行性研究经历了可行性评估方案选择、制定具体调研评价计划、开展现场实地研究与评估、系统分析评价现场审核资料等多种环节,与某开发区主管领导及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充分沟通,并深入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出具本次可行性研究成果。
在评估方法上,则根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总体上采用了全面复核和实质性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实施了包括可行性评估、对比分析评价、查阅规划编制记录与政策文件等必要的评估程序。
针对不同的规划内容与数据,结合不同的评估对象,采用了检查、对比、查询及计算、分析性复核等评估手段,以达到本次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价的目的。
1.1项目简介某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前身为某省三江口边境经济特区,是我市继郴州经济开发区(原郴州市城前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设立的第二个省级开发区,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核准更名为“某经济开发区”(湘发改函[2006]60号)。
开发区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某“南大门”美誉的某县,位于湘粤赣三省的郴州、韶关、赣州“红三角”经济圈的中心。
区内多丘陵和山地,地面标高介于625.6—631m,原地貌单属缓坡地、菜地或旱田。
2010年上半年,园区实现GDP25424万元,工业总产值72641万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57113万元,工业增加值3218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55万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198万元,实现利税1718万元,园区从业人员4091人,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
开发区现辖三江口和三星两个工业园,规划扩展土桥工业园,规划面积15.4平方公里,其中三星工业园为主项目区。
入园企业59家(三江口工业园45家,三星工业园14家),形成以华盛钢铁、斌志木业为主的建材产业,福海矿业、雷氏矿业为主的矿产精深加工产业,三鑫电化、淮川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
主项目区三星工业园规划面积10.7平方公里,距厦蓉、湘深高速互通口仅200米,布局为一类(科技型产业)工业区、二类(建材、化工产业)工业区、三类(精深加工产业)工业区和生态区、生活商业区。
科学定位园区产业,三江口工业园为竹木加工产业,三星工业园为矿产精深加工、精细化工、食品药品加工等产业,土桥工业园为制衣、电子等出口加工贸易。
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先后启动实施了标准厂房、工业大道、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城镇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区内建成和在建标准厂房近30000㎡。
但是,伴随之园区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已明显不足,制约了经济的长远发展。
经核准(《国土资源部公告》2006年第19号)的法定管辖面积为615公顷(三江口工业园区),从土地利用程度来看,某开发区土地供应率和土地建成率分值分别高达97.93%和100.00%,从用地结构状况来看,工业用地率为61.19%,投资强度及容积率都达到或超过中部地区省级工业园标准,评价指标实现度为100.00%。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根据原有规划,已无地可用;本次项目主要就某经开区扩区调规进行可行性研究。
(1)三江口工业园区(已核准的615公顷)。
对用地情况、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论证。
(2)三星工业园。
将已经开发的XX公顷纳入到经开区的管辖范围及其后续发展分析。
(3)三星工业园(园中园)。
已经并入某经开区,但有等于国家及省发改委审批(面积:XXX平方公里)区域进行可行性分析。
1.2编制单位与过程编制单位:某省国富凯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编制前,项目组与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领导、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充分沟通,并在管委会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对开发区进行实地调查。
同时,项目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较全面地掌握了项目信息,在此基础上组织项目团队进行论证、分析评价,前后用时近三个月,于2010年10月完成本报告的编制工作。
1.3编制依据、原则及研究范围1.3.1编制依据1)各级政府有关政策法律文件《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2002年颁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联合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10月28日建设部第7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相关规范国家及省、市国土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相关法规与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9号)《中共某省委某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湘发[2009]4号)国家现行有关行业规范、规程、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二○○六年五月十九日);《中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2008年修订) ;《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1月17日在某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某及某经济开发区文件《某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2009年9月);《某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技术报告》(2010年7月);《某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纲要》(2010年5月);《某经济开发区环境评估报告》(2007年8月)其他相关资料。
1.3.2建设原则本项目建设的原则是:总体规划原则;资源整合原则;环境保护原则;规范管理原则;持续发展原则。
通过坚持和遵循上述原则,确保项目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法令、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经济发展的要求保持一致性,同时充分结合项目建设地区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为使某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开发区前10 强。
1.3.3研究范围本项目围绕某经济开发区“扩区调规”,进行以下范围内容研究:项目建设的目的和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结论。
1.4主要技术指标某经济开发区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2。
表1—2主要经济指标1.5结论与建议1.5.1结论某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条件优势突出,发展前景广阔;某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国家、省市的政策规定;某经济开发区定位清晰,发展思路清晰可行,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保障体系系统全面,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某经济开发区已经具备扩区调规申报资质与条件,并更有向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的巨大的成长潜力。
1.5.2建议加强指导,进一步提升园区现有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继续完善和提高技术改造水平,更好地推进企业向低耗、环保发展,打造绿色、资源节约、高效经开区区;积极争取优惠扶持,引导有潜力的企业快速发展,打造一批省内乃至全国级的龙头企业;建立综合、配套的创新机制和管理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吸引科技人才;不断提高经开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综合服务水平,扩大经开区的规模与实力。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政策环境2.1.1国家政策环境(1)国家发展县域经济的政策“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为此,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并且强调要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
同时,在推进中西部大开发也提出了政策要求:“支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清洁能源、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及其他有优势的产业”。
而建设经开区积极响应了国家所提出的战略举措,符合国家的宏观政策所引导的方向。
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办函(2006)38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中明确指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
加大对县城、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其集聚和辐射作用。
”。
文件内容中还强调:“要支持发展势头好、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力较强的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鼓励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使用、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努力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
”。
2.1.2某省政策环境(1)关于经开区区发展的政策某省在对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上,已经确立了其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各类产业园区发展到100个以上,力争建成工业总产值过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8—10个;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600亿元左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500亿元以上…产业园区须报省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事项,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逐级上报的,可直接向省政府有关部门申报,同时抄报所在市州、县市区相关部门。
”【1】这就无疑给某经济开发区扩区调规及其园区后续发展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同时,在完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强化人才保障措施等具体措施上,提供了有利于经开区区发展的条件。
(2)省领导强调快速发展县域经济2007年9月,某省委书记周强在常德考察当地工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指出:发展县域经济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注重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提升实力,促进群众致富。
在调研中,周强反复强调要依靠科技推动新型工业化,注重发挥优势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他说,要发展一批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实行扶大关小,推动园区建设,带动产业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