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徐健顺 李商隐《无题》的吟诵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颈联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改”,改变。写出了女子担心别离时日长,自己容颜老去,表现出 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寒”,寒冷。一语双关。既指月光清冷,还指诗人孤独的心境, 表现出诗人对恋人的思念和关怀之深。 。
早起照镜,愁思难遣,连如云的鬓发也变了颜色;夜来 吟诗,心情愁苦,连月光也变得冰冷凄寒。
尾联
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 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 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 殷勤为探看。
情谊恳切深厚。
此去蓬莱仙山的路程并不太远,却无路可通,希望有青 鸟一样的使者为我们互通音讯。
尾联为何要以神话故事结尾?请简要分析。
用典,借用神话传说中仙山和“青鸟传信”的典故。表现 出诗人对恋人的思念和关切,也流露出只能靠书信传情 的无奈。
颔联:
这里与“思”字谐音。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比喻、对偶、双关的修辞方法。用“春蚕”“蜡炬”自比, 用“丝”和“思”谐音双关,写出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以及对爱 情的至死不渝。
我的思念如同春蚕到死时才把丝儿吐完;我的泪水像 蜡烛泪直至烧成灰烬时才会流干。
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请分析我们学过的爱情是《关雎》《蒹葭》和李商隐 的《无题》,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不同:《关雎》对心上人的追求大胆热烈, 《蒹葭》对心上人的追求执着含蓄。 《无题》表现了至死不渝的爱情观
虽然《无题》和《己亥杂诗》其五的作者和朝代都不同,但“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情感都有相同之处,请结合两诗内容进行分析。
1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 李商隐
无题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无题》的诗歌内容,掌握诗歌中的生字生词。
2. 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多音字、形近字、偏旁部首等语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对比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李商隐诗歌中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 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境理解和情感体验。
2. 诗歌中的比喻和双关语的分析。
(二)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具体化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和多角度解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引入话题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诗人,比如李白、杜甫等。
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那么,李商隐的这首诗又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探索。
2. 背景介绍,铺垫知识在正式学习诗歌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是唐代后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而著称。
《无题》这首诗,据说是他在玉阳山学道期间,与一位女道士相恋却无法公开,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深刻地反映在了他的诗歌创作中。
3. 朗读课文,感受韵律让我们先听一遍《无题》的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朗读是理解诗歌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美感。
4. 初步讨论,激活思维听读之后,我想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你觉得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特别有感觉?大家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稍后会一起探讨。
[^1^][^2^][^3^][^7^][^1^]: 李商隐的《无题》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著称。
[^2^]: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无题》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教学PPT课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译文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 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 我去探看。
知 在唐朝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人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被家人 论 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 世 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
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 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 他只能用诗来寄托自己的感情。
相会困难
离别痛苦
抓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①“春蚕”和“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 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 贞,形象贴合。
②“丝”谐音“思”,“泪”是“相思 泪”,比喻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 念。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
4.“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 人怎样的心境?
读一读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 ◈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及写作背 一 景,明了情感根源。 赏 ◈寻象入境——抓住意象,形成意境
,理解诗歌。
◈抓住妙词——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 语,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课件(共4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5.《无题》中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 和九死不悔的爱情追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 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7.《无题》中诗人从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 想象对方的相思之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 】A.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与恋人离别时的忧伤和 痛苦,“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春风不再、百花凋零 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B.颔联以浅显通俗的比 喻和巧妙自然的双关手法,写出了对爱情的至死不 渝,展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C.颈联诗人通过对自 身“云鬓改”“夜吟”的描写,道出对恋人无尽的 相思之情。 D.尾联借用“蓬山”和“青鸟”两个 意向,进一步表达出相互关切之情,用青鸟传信, 惆怅而又伤感。
总结全诗
东风
无力
百花
残
春蚕
至死
蜡炬
成灰
云鬓
改
月光
寒
蓬山 青鸟
虚无缥缈
美好的东西,终为虚妄,但我们仍执着追求,深深追忆……
主旨
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诗歌以“别”为诗眼,描述了一对恋人 的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其中也流露出 对矢志不渝的忠贞爱情的赞美之情。
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1)_相__见__时__难__别__亦__难___,东风无力百花残。__春__蚕__到__死__丝__方__尽____, 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晓镜但愁云鬓改,_夜__吟__应__觉__月__光__寒___。_蓬__山__此__去__无__多__路___,青 鸟殷勤为探看。 (3)李商隐《无题》中的“__春__蚕__到__死__丝__方__尽__,__蜡__炬__成__灰__泪__始__干__ ” 常被后人用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4)《无题》中,以比喻和双关表现自己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句子是: ___春__蚕__到__死__丝__方__尽_,___蜡__炬__成__灰__泪__始__干_。
七言律诗长诗
七言律诗长诗1、《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客至》唐·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3、《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4、《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贴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6、《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唐·刘长卿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8、《春思》唐·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9、《宫词》唐·薛逢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言人扫御床。
10、《答丁元珍》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长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诵读《无题》并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意象与情感,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无题》中蕴含的深情厚意与朦胧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美的感知与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李商隐生平及唐代诗歌背景,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经典名句的象征意义。
•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人复杂微妙的情感世界。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朦胧美与多义性,体会诗人借物抒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体验融入对诗歌的解读中,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无题》原文、注释、背景介绍、配乐朗诵等)•李商隐生平及唐代诗歌背景资料•相关古诗词鉴赏文章或视频资料五、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多次诵读,感受诗歌韵律与情感。
•讨论法:小组合作,探讨诗歌意象与情感表达。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背景与情感。
•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氛围,教师简述李商隐的生平及唐代诗歌的辉煌,引出《无题》这首诗。
•设疑激趣:提问:“‘无题’之诗,往往寄托了诗人难以言说的深情。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又隐藏了怎样的情感秘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世界。
”2. 新课教学•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与停顿,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精读解析•字词疏通: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
•意象分析:分组讨论,分析诗中“东风”、“春蚕”、“蜡炬”等意象的象征意义,探讨它们如何构建诗歌的情感世界。
•情感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诗人背景,深入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复杂情感,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所表达的坚贞不渝的爱情观。
9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件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
尾联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 地方。
•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传说西王母 与汉武帝传情,就靠青鸟传信。隐喻爱情。
•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以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山 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
• 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所烘托的意境。
•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 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 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 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颔联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 概括颔联的内容: 爱情忠贞。
颈联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 公身上了,想象她别离后的生活。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 点?
。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 “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 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 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两人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 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 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 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 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 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课件
知识必备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
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 (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 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 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 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广为传诵。
知识必备 写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年少时曾前往玉阳山学道,与玉阳山灵都观一位女 子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 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 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此诗相传应为写二人之间感情的其中一首。
4、颈联分别从哪些视角表达了思念之情?
上半句从女子视角,下半句想象对方。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相思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 以至于鬓发斑白,容颜憔悴。 下半句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大概也夜不成寐,常常吟诗 遣怀,无从排遣,愈发感到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暗淡。 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诗人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细读感悟
1、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第一个“难”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指离别时及离别后二 人心境的痛苦。
表现出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表现两人的情深意厚。
2、“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运用了哪些意象和艺术手法来表达诗 人的离别伤感和相思之苦呢?
“东风无力”“百花残”营造了离别时悲伤凄凉的意境。在这 里诗人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 的效果。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成为了千古名句, 请简要赏析原因。
这两句诗以春蚕和蜡烛为喻,表现了至死不渝的深情和无穷无 尽的思念,并且在其中隐含着象征的意义,使它超越了爱情,具有 了歌颂执着人生的永恒意义。
因此,这一联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春蚕和蜡烛的至死不渝的 执着精神,引发了人们对这两句诗的多角度联想,现在常用来形容 对事业无限忠诚的奉献精神。
一年级吟诵曲目
一年级吟诵的曲目1. 《我爱吟诵》一、风(唐)李峤二、渡汉江(唐)宋之问三、登鹳雀楼(唐)王之涣四、宿建德江(唐)孟浩然五、鸟鸣涧(唐)王维六、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七、秋浦歌(其十五)(唐)李白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九、绝句(其一)(唐)杜甫十、塞下曲(唐)卢纶徐健顺十一、问刘十九(唐)白居易十二、池上(唐)白居易十三、梅花(宋)王安石十四、夏日绝句(宋)李清照十五、咏柳(唐)贺知章杨芬十六、回乡偶书(其一)(唐)贺知章十七、凉州词(唐)王之涣十八、出塞(唐)王昌龄十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二十、赠汪伦(唐)李白二十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二十二、望庐山瀑布(唐)李白二十三、望天门山(唐)李白二十四、别董大(唐)高适二十五、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唐)杜甫二十六、绝句(唐)杜甫二十七、竹枝词(唐)刘禹锡二十八、乌衣巷(唐)刘禹锡二十九、山行(唐)杜牧三十、清明(唐)杜牧三十一、蜂(唐)罗隐三十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三十三、春宵(宋)苏轼三十四、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三十五、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三十六、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三十七、小池(宋)杨万里三十八、春日(宋)朱熹三十九、乡村四月(宋)翁卷四十、约客(宋)赵师秀四十一、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四十二、画鸡(明)唐寅四十三、咏鹅(唐)骆宾王四十四、鹿柴(唐)王维、四十五、春晓(唐)孟浩然四十六、竹里馆(唐)王维四十七、悯农(其一)(唐)李绅四十八、悯农(其二)(唐)李绅四十九、江雪(唐)柳宗元五十、寻隐者不遇(唐)贾岛五十一、乐游原(唐)李商隐五十二、江上渔者(宋)范仲淹五十三、所见(清)袁枚五十四、江南汉乐府五十五、敕勒歌北朝乐府五十六、静夜思(唐)李白五十七、击壤歌徐健顺五十八、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五十九、声律启蒙一东六十、声律启蒙五歌六十一、《三字经》(节选)一六十二、《三字经》(节选)二六十三、《三字经》(节选)三六十四、《三字经》(节选)四2.《相和歌子衿》3.《忆江南》唐白居易4.《木瓜》《诗经·国风·卫风》5.《诫子书》诸葛亮6.《短歌行》曹操7.《弟子规》8.《三字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
·
李 商 隐
《 无 题 》
一、走进诗人:李商隐
二、无题诗界定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 名《无题》,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 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 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 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 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 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 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2、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是(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 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 是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4、诗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 诗句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总结归纳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概括颔联的内容: 爱情忠贞。 2.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
表情作用。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 的手法,极为熨贴。并用“蚕吐丝”、“蜡流 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 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 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 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方”和“始”强化了 这种怀感。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
•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 ,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
• 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 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 ,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李商隐《无题》赏析
李商隐《无题》赏析无题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着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意思:渴望爱情的心切莫同春花去争荣竞放,要知道一寸寸相思都会化成灰烬!注释:①金蟾:指蛙形的香炉。
啮锁:咬着香炉上的锁扣。
玉虎:吊水用的辘轳,用玉虎装饰。
以金蟾能烧香、玉虎能汲水反衬自己苦于相思却找不到机会与情人相会。
②贾氏窥帘:晋韩寿貌美,侍中贾充召为僚属,贾充的女儿在帘后窥见韩寿,很是喜爱。
贾充知后,便将女儿嫁给韩寿。
韩掾:即韩寿。
宓(mì)妃留枕:相传宓妃是伏羲氏之女,溺水洛水,号为洛神。
这里指甄氏。
曹植离京回封国途中。
宿于洛水边,梦见甄氏来相会遂作《洛神赋》。
魏王:指曹植。
③春心:相思之情。
赏析一这首《无题》诗抒写了一位幽闺中的女子对爱情热切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
东风飒飒送来细雨阵阵,芙蓉塘外响着一声声的轻雷。
先以凄迷的春景衬托女子的愁苦和怅惘,继写在迷蒙的春雨中,这位女子怅然若失之情:她寂寞幽居,手摇玉饰的辘轳,独自汲水而返。
这位女子为何这般怅然?第三联写出了缘由:韩寿英俊,曹植多才,女子思念的男子兼有英俊之貌和迷人之才,使她倾慕,使她相思。
然而最后还是水月镜花,于是就有了“一寸相思一寸灰”的苦痛,末联迸发出女子内心的郁积与悲愤,既有幻灭的悲哀,也有强烈的激愤不平。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诗词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诗词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这首无题诗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唐朝: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翻译/译文《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译文东风飒飒,阵阵细雨随风飘散纷飞,荷花塘外的那边,传来了声声轻雷。
有锁纽的金蟾香炉,香烟缭绕飘逸,状似玉虎的辘轳,牵引绳索汲井水。
贾女隔帘窥韩寿,是爱他年轻貌美,魏王梦见甄氏留枕,赋诗比作宓妃。
呵,我这颗心不再与春花一同萌发;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烟灰。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注释1、金蟾句:意谓虽有金蟾啮锁,香烟犹得进入。
金蟾:旧注说是“蟾善闭气,古人用以饰锁”。
啮:咬。
2、玉虎句:意谓井水虽深,玉虎犹得牵丝汲之。
玉虎:井上的辘轳。
丝:井索。
汲:引。
3、贾氏句:晋韩寿貌美,司空南充招为掾,贾女于窗格中见韩寿而悦之,遂通情。
贾女又以晋帝赐贾充之西域异香赠寿。
韩掾少:为了韩寿的年轻俊美。
掾:僚属。
少:年轻。
4、宓妃句:魏曹植曾作《洛神赋》,赋中叙述他和洛河女神宓妃相遇事。
宓妃:指洛神,传说为伏(宓)羲之女。
留枕:这里指幽会。
魏王:曹植封东阿王,后改陈王。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赏析/鉴赏这首无题诗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
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描绘环境气氛: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
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
东风细雨,容易令人联想起“梦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轻雷”则又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九年级上册语文【习题课件】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特写树木葱茏,水满池塘 的烂漫春光
12345
前者从视觉角度侧重对景物的静态描写;后者以视听结合的方式侧 重对景物的动态描写,同时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2345
课外古诗词诵读
4. 阅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对比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比如“少年”和“而今”形成对比, “ 不识愁 ”和“ 识尽愁 ”形成对比。
12345
课外古诗词诵读
3. 阅读《行香子》,回答问题。 行香子
[北宋]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2345
课外古诗词诵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上阕一“绕”一“满”,生动地写出了村庄绿树环绕、春水充盈的
(3)分析这首词下阕的艺术表现手法及效果。 下阕“欲说还休”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
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 门的痛苦之情。
12345
课外古诗词诵读
5. 请根据小冀同学所写的诗词批注,将原句补充完整。
古诗词名句
批注
(1)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 以浅显通俗的比喻,表达
干 。(李商隐《无题》)
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2) 溪云初起日沉阁 , 山雨欲来风满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
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12345
诵读欣赏: 李商隐《无题》共21页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诵读欣赏: 李商隐《无题》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课件
第八页,共二十三页。
相见(xiānɡ jiàn)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本已艰难,离别更是令人难受,又兼暮春(mùchūn)时节,春风无力,百 花凋谢,让人更加伤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就像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 烛泪,我对你的爱坚贞不渝、至死方休。
1、诗以“无题”命篇, 是李商隐的创造。 2、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 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 其内容或诗中之意不便 明言,或因难用一个(yī ɡè) 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 标以“无题”。
第五页,共二十三页。
无题 (wútí)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qīng niǎo yīn 为 qín)
——未见时的苦苦思念 与见后又别离时的痛苦忧伤(yōushāng)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渲染烘托了离愁别绪。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方尽”——隐指“思方尽”
“烛 泪”—— 隐指相思(xiānɡ sī) 之泪
巧用双关、 比喻表达(biǎodá) 生死不渝的忠 贞爱情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探看。
第六页,共二十三页。
研读 赏析 (yán dú) 第七页,共二十三页。
理解诗意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风(chūnfēng)
凋谢(diāoxi︷)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方、始:才
晓镜(xiǎo jìnɡ)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
早起时对镜梳妆
寒。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理解性默写
(1)“春__蚕__到___死__丝__方___尽_,__蜡__炬__成___灰__泪__始__干”是李商隐《无题》中的名
句,它可用来赞美爱岗敬业、奉献不止的精神。
(2)《无题》感叹时光易逝,相会无期的诗句是:蓬_山___此__去__无___多__路__,___ _青__鸟__殷___勤__为_!探看
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惜别之苦
1.首联中的两个“难”字意义上有何区别?
相见难 ——相见机会难得 相见之苦 别亦难 ——相别难舍难分 离别之苦
情深 意厚
赏读诗歌——品味诗韵,读懂诗情
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东风无力百花残”景物描写在诗中的作用?
(1)点明离别的季节 (2)渲染离别的气氛 (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背景链接
在唐朝时,人们崇尚道教,信 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 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 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 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 而作者的内心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 爱情狂澜 ,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 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 曲、又深情无限。
解读诗题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 《无题》,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 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 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 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 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 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 《碧城》。
李商隐的“无题诗”,后人多把它们视为爱情诗。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的吟诵
徐健顺
以前香港歌星徐小凤唱过一首歌,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的前两联,后来大陆不少歌星也翻唱过,风靡一时,现在30岁以上的人大概都会唱。
但是,这是西方作曲法做出来的,一望可知曲作者不懂诗词格律。
这首歌对第一联的唱法是:
6 6 5 6
7 6. 7 676 5 3 6 5 6 2 3 —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两句的旋律居然完全一样。
然而,这是一首七律,律诗的规则是偶位字平仄同句相间、同联相对,就是一句之中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一平一仄间隔开的,而一联之中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反。
这两句第一句的偶位字平仄是“仄-平-仄”,第二句是“平-仄-平”。
平声就是现在的一、二声,仄声就是现在的三、四声(外加现在消失的入声)。
这首歌是按照国语创作的,国语和普通话一样,平声字声调高,仄声字声调低。
您看,按照五度标音法,一声是55调,二声是35调,都在上面。
三声214,四声51,在下面。
这叫“平高仄低”。
为什么会有格律这东西?因为吟诵呀。
吟诵的时候,字音都拖长,要是老是高音,累死,老是低音,也累死,而且难听。
所以,要一高一低地唱。
汉语是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所以每两个字要变化声调,这就形成了格律的“平仄相间”原则。
当然,在古代,并不都是平高仄低的,很多地区是平低仄高的。
这样您就明白了吧,徐小凤的歌把两句格律完全相反的诗唱成了同样的旋律,结果就只能是:倒一大片字。
这首歌的第一句倒真是依字行腔的。
“见”字低唱,“难”字高唱,“亦”字又低唱,可见是按国语唱的。
所以,第二句必然就把“力”唱成了“离”,把“花”唱成了“话”。
旋律走向全反了。
吟诵是严格地依字行腔的。
相信吧,这也是李商隐当年做这首诗时的方式,尽管曲调不同,但是平长仄短、依字行腔,这些原则是一样的。
李商隐可不会朗诵,他只会吟诵。
吟诵的时候,如果按照普通话,那么平高仄低。
这首诗是仄起七律,它的二、四、六字的格律是:
仄——平——仄,平——仄——平。
平——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平。
平——仄——平,仄——平——仄。
所以旋律就应该是:
低——高——低,高——低——高。
高——低——高,低——高——低。
低——高——低,高——低——高。
高——低——高,低——高——低。
每联最后一个字是韵字,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所以全部是平声字。
韵字吟诵时拖的最长,而不管什么音,只要拖的足够长就都会是平声的感觉,所以,最后一个字,即平声的韵字,是可以采用低平的旋律的,当然高平也可以。
吟诵的“平长仄短”的原则是指:在近体诗词的吟诵中,字音的长度分为三种:长、中、短。
长音:韵字和二、四、六字中的平声字。
短音:入声字。
这首诗的入声字有:别、亦、百、觉、月。
不算多,但是用的好,您体会一下。
这个问题以前说过,恕不赘述。
中音:其他的所有字。
按照以上原则,我保留了徐小凤歌曲的第一句的旋律,但把入声的短音顿挫读出来,并从这个旋律出发,创作了一个吟诵这首诗的吟诵调,如下:
6 6 5 6
7 6.7 676 5 3 0 5 0 23 —
相见时难别亦难
6 6 5 3 2 3 1 0 2 3 5 2 3 1 7.6.—
东风无力百花残
1 1.
2 1 6.0 6 6 7 6 7 6 5
3 0
春蚕到死丝方尽
2 2
3 5 6 3 0
4 3 4 3 2 2 2 3 2 3 3
5 —
蜡炬成灰泪始干
6 6 1 — 6 —
晓镜但愁云鬓改
1 6
2 0
3 5 5 6 5 6 5 3
4 3 3
夜吟应觉月光寒
6 6
7 6 6 5 6 5 3 0 3 4 3 4 3 2 1 0
蓬山此去无多路
2 5.7.2 2.
3 2 3 2 5.6.—
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红色为高八度的音,请排版时加上音符顶上的点。
)
如此,一首舞曲性质的流行歌曲,就变成了正宗的吟诵。
您试试,哪一个更符合原诗的涵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