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气候影响下容易发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作业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作业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060606caaedd3383c4d3e0.png)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
读表,完成第1~2题。
1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2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雪灾B.台风C.泥石流D.暴雨洪涝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青藏地区。
由表中气温数据及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地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夏季气温偏低,主要是该地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造成的。
第2题,该地为青藏高原地区,不会出现台风和暴雨洪涝灾害;表中多年平均暴雨天数不到0.2天,暴雨少,不易出现泥石流;气温低,年降水量为561.4毫米,年降水量较大,所以易出现雪灾。
答案:1.C 2.A3关于我国各地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量高于平均值就易出现干旱B.北方水少、耕地少造成干旱C.降水年际变化小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D.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解析:降水量低于平均值才易出现干旱;北方耕地多少与形成干旱无关;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方发生干旱的概率大。
答案:D4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干旱只出现在那些降水较少的地区,我国的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不会出现干旱现象B.“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是长江地区的农谚C.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或避免干旱的威胁D.在干旱多发地区,应选择耐旱农作物解析: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出现干旱现象。
答案:A2013年11月10~12日,台风“海燕”影响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
“海燕”是2013年全球最强的台风,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8级。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给所经之地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此完成第5~7题。
5根据下图可知,该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大致是()A.18时B.9时C.6时D.12时6当台风中心位于海南岛南部沿海时,海南岛地区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7下列海域最有可能生成台风的是()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台风系统风力最大的时间为9时。
地理季风知识点总结大全
![地理季风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c49c76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b.png)
地理季风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季风气候的定义和特征季风气候是一种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的气候类型,主要特征包括:1. 明显的季节变化。
季风气候地区通常有明显的湿季和旱季,这种季节性的降水特点是季风气候的鲜明标志。
2. 季风风向的转变。
季风气候地区的风向在不同季节里具有显著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夏季风和冬季风的交替。
3. 降水和温度的影响。
季风气候地区季节性降水和气温变化比较明显,这种周期性的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引起了大气的水平性流动,使得热带、副热带和中纬度地区的气候形成了季节性的变化。
2.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形成和变化对季风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季风气候地区一般处于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附近,季风环流的产生使得这些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气候变化。
3. 地面特征。
地球表面的地形、陆地分布和海陆分布等地面特征对季风气候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比如季风气候地区通常位于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交界地带,这些地带上的气候特征受到了大陆和海洋的影响,形成了季风气候。
4. 海洋温度。
海洋表面温度的变化对季风气候具有重要影响,海洋温度的季节性变化会引起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变化,从而影响季风气候地区的气候变化。
三、季风气候的分布季风气候地区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东亚、南美和非洲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在一年中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湿季和旱季。
具体而言,印度次大陆、东南亚诸国、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日本、韩国等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地区。
四、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1. 农业生产。
季风气候地区的季节性降水和气温变化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这些气候特点决定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和作物的种植适应性。
2. 生态环境。
季风气候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植被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季风雨季的雨水充沛使得这些地区的植被生长旺盛,但同时也会导致洪涝灾害等问题。
气象灾害的成因
![气象灾害的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943c253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a.png)
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自然灾害会造成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的损失,同时也会造成灾害区内不计其数的伤亡人数。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
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有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②冬季风的通道;③接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有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乏;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受温带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变率大,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成因: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
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
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危害:大风,暴雨,风暴潮。
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肋航海安全。
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分布:经常发生在南、北纬度5-25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
成因:雨涝是由于降水偏多,形成洪涝的气象灾害。
危害: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分布:中低纬地区,中下游地区气象灾害干旱成因:干旱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植物系统分布,温度平衡分布,大气循环状态改变,化学元素分布改变等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系统改变有直接的关系,温室效应。
《2024年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范文
![《2024年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972ce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b.png)
《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篇一一、引言云南,作为中国西南的重要一隅,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季风气候特点使其自古以来便具有丰富的气候资源与复杂的气候现象。
自清朝建立以来(1711-1911年),云南的气候在季风的影响下呈现出了怎样的特征?而这一时期的天气灾害又是如何影响云南的历史进程的?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文献与数据,揭示这一时期的季风气候及其所伴随的灾害问题。
二、季风气候的特征1. 地理环境与气候分布云南因其处于东亚季风区的独特地理位置,季风性特征明显。
其中,西南季风带来了丰沛的水汽和雨水,形成了四季分明、降水丰沛的季风气候。
在这一气候的影响下,云南多雨湿润、春夏秋冬季气温波动明显。
2. 季节性特征夏季:在夏季,季风加强了降水量的集中度,尤其是在长江流域下游及其周边地区。
受其影响,云南在夏季降雨充沛,雷电多发,但受山区影响也带来了一部分高山降温。
秋季:随着夏季的逐渐结束,气候渐转干冷,降水量有所减少。
此时的干燥天气给农民的收割带来了方便,但也加大了森林火灾的风险。
冬季:在冬季,虽然降雨较少,但云南常有南下冷空气和来自北部高原的干燥冷空气交替影响,使得冬季的天气多变且温度波动较大。
三、天气灾害分析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云南地区常受到多种天气灾害的困扰。
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干旱、洪涝、冰雹和台风等。
1. 干旱: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云南时常出现干旱现象。
长时间的干旱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还可能引发水资源的短缺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2. 洪涝:在夏季和秋季,由于降雨量较大且集中,常常引发洪涝灾害。
洪涝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冰雹:在云南的高山地区和某些盆地,冰雹是常见的天气灾害之一。
冰雹会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破坏,同时也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4. 台风:虽然云南并不属于台风直接影响的区域,但受其外围气流的影响,也常出现强风和暴雨等天气现象。
季风气候区容易发生什么灾害
![季风气候区容易发生什么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9c4be4f50722192e4436f62a.png)
季风气候区容易发生什么灾害1、亚热带季风区易发生旱涝灾害的原因,主要围绕季风来说明!?亚洲的季风类型有3种,这里以纬度的高低分别解释:1.热带季风气候。
这个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地区、中南半岛上和菲律宾群岛。
2.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江淮地区及其南部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朝鲜半岛南部、日本的九州岛、四国岛和本州岛南部。
3.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江淮以北黄土高原以东至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的沿海地区、日本的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岛。
季风气候易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的。
以我国为例,在东南季风较强时期,由于季风前进速度过快,导致我过南方地区发生干旱、而北方地区由于过早降水和降水过量易形成洪涝灾害。
日过东南季风较弱,则暖湿的云雨则停留在南方地区,导致南涝北旱。
另外,热带季风由于在热带地区,只有干季和湿季的区分,在干季,有长时间未下雨,加上热带地区高温作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
而到了湿季,降水过程十分明显,许多低洼地形(比如恒河流域)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2、亚洲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夏季风的进退影响我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夏季风的强弱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夏季风强或来的早,会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则会导致“南涝北旱”.所以,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强弱不同.3、分析我国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比中南半岛严重的原因。
我国地域辽阔,西北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腹地,东南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水面——太平洋,西南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这样极其复杂的地理条件,使我国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季风性、大陆性和类型多样性的特征。
与世界同纬度的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气候的这种特征是很独特的。
季风型气候显著我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面对广阔的海洋,海陆之间的巨大热力差异使我国季风气候特点更为明显。
晋教版八年级(上)中考题同步试卷:22_复杂多样的气候(03)
![晋教版八年级(上)中考题同步试卷:22_复杂多样的气候(03)](https://img.taocdn.com/s3/m/04f2faf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a.png)
晋教版八年级(上)中考题同步试卷:2.2 复杂多样的气候(03)一、选择题(共20小题)1.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以热带气候为主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④季风气候显著.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2. 不属于我国气候特征的是()A.复杂多样B.季风气候显著C.雨热同期D.海洋性气候显著3. 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纬30°附近,其气候类型为()A.温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4. 下列关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冬季南北温差小;②夏季全国普遍高温;③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④东部季风区内部降水变化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 金昌市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少”.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和海拔高低B.地表起伏和人类活动C.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D.海拔高低和半球位置6. 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A.减少旱涝灾害B.增加光热C.不用修建水利工程D.雨热同期7. 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A.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C.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类型齐全D.冬季风寒冷干燥,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8. 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主要原因是()①地域辽阔②河流湖泊众多③地形复杂多样④土地资源类型多样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 世界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因为我国()A.季风气候显著B.夏季普遍高温C.气候复杂多样D.雨热同期10. 下列关联正确的是()A.春风不度玉门关﹣﹣与夏季风的影响有关B.青藏高原盛夏寒﹣﹣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C.华北平原春干旱﹣﹣与地形的影响有关D.天涯海角隆冬暖﹣﹣与海陆位置的影响有关11. 下列山脉中,既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是()A. B. C. D.12. 我们的家乡黑龙江省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13. 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国家,原因是()A.气候复杂多样B.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C.夏季长D.大陆性强14. 关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受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为非季风区B.除青藏高原地区外,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我国可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C.季风区就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就是非季风区15. 白银市一年中夏季比较炎热,冬季比较寒冷,年平均降水量约250mm。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特训中国的气候,季风(2021年含答案)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特训中国的气候,季风(2021年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cf6ec6f111f18582d05a62.png)
《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特训中国的气候,季风(2021年含答案)事业单位招聘题库大纲考点高频考题:1、单选题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_____A: 减少旱涝灾害B: 增加光热C: 不用修建水利工程D: 雨热同期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考点:中国的气候,季风试题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不利影响是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故选D.2、单选题影响我国东部冬季风的风向是_____A: 东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考点:中国的气候,季风试题分析: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西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很大,夏冬两季气压差较大,形成显著的季风气候,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冬季风的风向是西北风,寒潮受冬季风的影响,带来的大风降温等恶劣天气,冬季风的特点是寒冷干燥;夏季风的特点是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业生产,根据题意,故选B.3、单选题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A: 太阳直射北半球,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普遍增多B: 夏季风对我国各地影响强烈C: 北方纬度高,白昼比南方短,故气温不比南方低D: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气温升高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考点:中国的气候,季风试题分析: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并不比南方低多少,而北方的昼长却比南方长,因此北方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所以夏季我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4、单选题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A: 由西北向东南递减B: 由南向北递减C: 由东北向西南递减D: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考点:中国的气候,季风试题分析: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故选D.5、单选题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改善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下列行为中,能降低或缓解雾霾天气的是_____①增加城市绿地②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③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④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公交车上下班⑤农民燃烧秸秆肥田.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⑤D: ①④⑤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考点:中国的气候,季风试题分析: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改善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增加城市绿地;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经济;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公交车上下班能降低或缓解雾霾天气.根据题意,故选B.6、单选题下列地区中,夏季风对其影响较小的是_____A: 东北平原B: 东南丘陵C: 黄土高原D: 塔里木盆地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考点:中国的气候,季风试题分析: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最长,影响的强度最大,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夏季风对其影响较小,故选D.7、单选题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重要标志是_____A: 雨热同期B: 季风气候显著C: 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D: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考点:中国的气候,季风试题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故选C.8、单选题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鱼米之乡”,而没有像同纬度其他地区那样形成沙漠,主要原因是受_____A: 长江影响B: 海洋影响C: 寒潮影响D: 季风影响点击查看答案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考点:中国的气候,季风试题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夏季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从而没有像同纬度其他地区那样形成沙漠,故选D。
亚洲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亚洲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61545b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0d.png)
亚洲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亚洲季风区是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域之一,其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季风区包括了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广大地区,这里的气候复杂多样,但季风的影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亚洲季风区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降水和温度变化。
夏季,来自海洋的温暖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气温较高;冬季,干燥寒冷的气流则导致降水减少,气温较低。
这种季节性的变化使得季风区的气候在一年中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季风区的降水分布极不均匀。
在夏季风的影响下,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面临干旱。
例如,印度的东北部和孟加拉国在雨季经常遭受洪水的侵袭,而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区则容易出现干旱。
这种降水的不均衡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温度方面,夏季的高温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但冬季的低温可能会对一些不耐寒的作物造成冻害。
此外,气温的年较差较大,也要求农作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时间的早晚也会对气候产生显著影响。
如果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且势力强,往往会导致降水过多,引发洪涝;反之,如果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且势力弱,则可能造成干旱。
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风险。
亚洲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农作物的选择上,季风区需要种植适应季节性降水和温度变化的品种。
例如,水稻是亚洲季风区广泛种植的作物之一,因为它能够在湿润的夏季生长良好,并且具有一定的耐淹能力。
而在冬季,一些耐寒的作物如小麦、油菜等则成为主要的种植选择。
其次,灌溉系统在季风区的农业中至关重要。
由于降水分布不均,为了确保农作物在干旱时期的生长,农民需要依靠灌溉设施来补充水分。
在印度,古老的灌溉系统如运河和水井已经使用了数千年,而现代的滴灌和喷灌技术也在逐渐推广。
季风气候带来的频繁洪涝和干旱灾害对农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洪涝会淹没农田,冲毁农作物和农业设施;干旱则导致土地干裂,农作物缺水枯萎。
季风性气候是指什么
![季风性气候是指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6e97a1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c.png)
季风性气候是指什么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实短。
一般来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6~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夏、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
但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季风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
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
季风活动范围很广,它影响着地球上1/4的面积和1/2人口的生活。
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就是季风活动显著的地区,尤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为明显。
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存有大范围季风区,而欧洲和北美洲则没显著的季风区,只发生一些季风的趋势和季风现象。
冬季,大陆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大陆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
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亚洲东部沿岸,北向季风从中纬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区,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它在向南爆发的过程中,其东亚及南亚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
非洲和孟加拉湾地区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到近赤道地区。
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虽有冬季风出现,但不如亚洲地区显著。
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大陆温度较低,海洋发生高压或原高压强化,大陆发生热扰动;这时北半球流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明显。
西南季风大部分源于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越过赤道抵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抵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
夏季风一般经历爆发、活跃、中断和撤退4个阶段。
东亚的季风爆发最早,从5月上旬开始,自东南向西北推进,到7月下旬趋于稳定,通常在9月中旬开始回撤,路径与推进时相反,在偏北气流的反击下,自西北向东南节节败退。
季风影响的气候特征
![季风影响的气候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5b251db581b6bd97e19ea2e.png)
季风影响的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有哪些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温气流的影响,高温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
2、受季风环流影响的地区气候具有哪些特征(受季风环流影响的地区气候最主要特征是一年中随同季风的旋转,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干夏湿。
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的影响,冬季主要受大陆气流的影响。
在盛行风向发生季节性转变的同时,云、雨和天气系统等都随着发生明显的变化:伴随夏季风的来临,云量增多,湿度加大,雨量猛增,这时进入了雨季;冬季风来临,则云量减少,湿度变小,雨量剧减,这时转为旱季。
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
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
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气温低,可对病虫害的减少起一定作用.但是由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常常造成水旱灾害,因此又常常造成农业减产。
3、季风气候形成的成因季风气候有什么特征形成的原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水比热容比陆地大,海水升温慢,陆地则快。
夏季时海洋温度低,陆地温度高,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于是就形成了来自海洋上的季风。
冬季时海洋上温度高,陆地则低,来自大陆内部的寒冷干燥的冬季风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大部分地区冬夏风向更替明显。
冬季气流主要来自高纬大陆,盛行偏北风,夏季气流来自低纬海洋,多吹偏南风。
冬季受冬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
夏季东部广大地区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湿热、多雨。
春、秋季节为冬、夏季风控制的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暖,晴雨多变。
我国东南部广大地区具有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的特点。
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雨季起迄规律性明显。
雨季开始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西部早、东部迟。
中国东南部广大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以季风雨为主,降水的地区分布也不均匀,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
季风环流成因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环流成因以及对气候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14a7d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0.png)
季风环流成因以及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是指一种季节性的气候现象,即大气环流在不同季节中由于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差异而发生改变。
季风环流分为南半球的东南亚季风和北半球的印度季风。
季风环流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
在夏季,陆地上的温度比海洋高,造成了温度梯度差异。
在温度梯度的驱动下,海洋上的低压带会向陆地上的高压带流动,形成了一股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风。
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季风环流对温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夏季,季风带来了大量湿润的空气,使得降水增多,从而降低了地表温度。
而在冬季,陆地上的高压带会抑制湿润空气的流入,导致降水减少,使得地表温度升高。
因此,季风环流使得夏季气温较低,冬季气温较高。
其次,季风环流对降水有着重要的影响。
季风带来了大量的湿润空气,导致夏季降水量较多。
而冬季由于季风的制约,导致降水减少。
这种显著的季节性降水分配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季风环流对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也有重要的影响。
夏季的降水使得植被得到充分的水分供应,所以植被茂盛。
而冬季的少雨使得植被的生长受限。
这种季节性的植被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动物的迁徙、繁殖和食物链的构建等。
最后,季风环流还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国家和地区依赖季风带来的降水和水源供应,季风的准确预测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季风还会带来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总之,季风环流作为一种季节性的气候现象,在地球上许多地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对气温、降水、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季风环流成因及其影响,对于科学认识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季风气候在哪里分布最广
![季风气候在哪里分布最广](https://img.taocdn.com/s3/m/716fe92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1.png)
1、亚洲的什么是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容易造成什么灾害?亚洲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容易造成旱涝灾害。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其中亚洲东部和南部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要受季风影响明显。
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越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越少。
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害。
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1)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亚洲共有9种气候类型: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部,中部还有高原山地气候;亚洲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和南部岛屿的热带雨林气候;西部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北部是寒带气候。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
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
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
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很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50C以下,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71C,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
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C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15C之间°20C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50%。
2、中国各种气候类型中哪种分布最广,并说明原因(1)亚洲各种气候类型中,序号⑧所代表抄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它的分布面积最广;(2)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其降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夏季风的强弱.(3)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中,亚洲缺失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百;(4)北回归线穿过亚洲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中天气热得要命,骄阳似火,一滴雨都不下描述的是热带沙漠气候景观,夏季天气很热,几乎天天下雨,空气又热又潮湿描述的热带度雨林气候的特征,夏季气温比较高,降水也比较多,感觉不是很闷热,比较舒服描述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故答案为:(1)⑧;(2)东部;南部;夏季风;(3)温带海洋性;(4)热带沙漠;①;热带雨林;⑥;亚热带季风;⑦.3、季风气候主要在亚洲,分布在哪里?1、简单地说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影响
![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d96f3a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3.png)
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影响季风是指一种周期性的大气环流现象,主要表现为夏季风和冬季风。
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气候带、地形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1. 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
在赤道附近,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快,空气被迫向上升,形成低压带。
而在副热带,地球自转速度相对较慢,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这种压力差异导致了季风气候的形成。
2. 气候带的影响气候带是指地球上由于纬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气候类型的区域。
在赤道附近,季风气候受到热带气候的影响,温暖湿润的空气从海洋上升,形成了夏季风。
而在副热带,季风气候受到温带气候的影响,冷空气从陆地上升,形成了冬季风。
3. 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形地貌对季风气候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山脉和高原可以阻挡风的流动,使得季风气流在山脉上升时降下大量降水,形成降水丰富的地区。
相反,山脉背风面的地区则会出现干旱现象。
二、季风气候的影响1. 农业生产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季风气候区,夏季风带来了充沛的降水,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水源。
冬季风则带来了相对干燥的气候,适合一些耐旱作物的种植。
因此,季风气候区的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
2. 水资源季风气候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风季节,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
这些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活、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季风降水量和分布可能发生变化,给水资源管理带来了挑战。
3. 生态系统季风气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季风气候区的植被丰富多样,适应了季风气候的特点。
大量的降水和适宜的温度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季风气候也为许多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4. 经济发展季风气候对经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一些季风气候区,由于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农业、渔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得到了发展。
分析曲靖的气象气候
![分析曲靖的气象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59e993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1.png)
分析曲靖的气象气候曲靖是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北部的一个城市,其气候受到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曲靖的气象气候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气候条件。
1. 气候类型曲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丰富的降水。
其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度较低,夏季温度较高,在四季之间存在明显的温差差异。
2. 温度情况曲靖的气温受到地势高低和纬度影响,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
夏季(6月至8月)平均温度在25℃至30℃左右,最高温可达35℃以上;而冬季(12月至2月)平均温度在5℃至10℃左右,最低温度可低至冰点以下。
3. 降水情况曲靖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其中夏季降雨量较大,为降水的高峰期。
降雨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递减,西部山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
冬季和春季的降水量较少,但也有一些局部降雨。
4. 雾情情况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影响,曲靖常常受到雾的困扰。
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由于气温和湿度的变化,容易形成大范围的雾。
曲靖的雾主要以轻雾为主,一般对交通和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
5. 季风影响曲靖位于云南高原的东北部,受到东南亚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
夏季季风的到来带来了高温和湿润的天气,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而冬季季风的影响降低了温度,使得种植业和农牧业面临一定的挑战。
6. 自然灾害曲靖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关系,容易发生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夏季降雨较多,山区地势陡峭,加上地壳活跃,容易导致山洪暴发和泥石流的发生。
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干旱等灾害。
综上所述,曲靖的气象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温暖湿润,冬季较为寒冷,降水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季风的影响较为显著。
了解曲靖气象气候的特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天气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
同时,也需要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5a232b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6.png)
热带季风气候1. 简介热带季风气候是指位于地球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受到季风气流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高温多雨的特点。
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地区,如印度、中国南部、东南亚、非洲大陆东岸等地。
热带季风气候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如下:2.1 季节变化明显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地区,会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
一般分为干季和雨季两个季节,这两个季节的气候差异很大。
干季通常来临时,气温较高,几乎没有降水,空气湿度较低,天空晴朗。
而雨季则是降雨量较多、气温相对较低,空气湿度高,天空多云或阴沉。
季节变化的明显特点使得热带季风气候下的生态系统有着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种类。
2.2 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地区气温一般较高,常年平均气温在25摄氏度以上。
同时,这些地区的降雨量也很大,年降雨量通常超过1000毫米。
受到热带季风气流的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较高,给这些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为热带季风气候下的植物和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3 风向变化热带季风气候下的风向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干季,强烈的高压系统会导致地表风向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干季的北风。
而在雨季,低压系统会导致地表风向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雨季的南风。
这种风向的变化也是季风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球旋转、大陆和海洋分布以及地形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的几个主要原因:3.1 热带低压带的存在热带低压带是指位于赤道附近的宽阔地带,其特点是空气较为上升、气流较为湿润。
由于受到地球旋转的影响,气流在该地带会形成一个大型的低压系统。
这个低压系统会吸引周边地区的气流向赤道附近汇聚,形成季风气流的基础。
3.2 大陆和海洋分布的不均匀性热带地区大陆和海洋的分布不均匀,也是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重要原因。
季风气候利于农业生产的特点
![季风气候利于农业生产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47bb6f0192e45361166f52a.png)
季风气候利于农业生产的特点1、分析季风气候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季风气候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利:1.我国整体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但就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区而言,一般是温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海洋性较强。
季风气候的“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
2.受太平洋上的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降雨量较为充足,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因此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
弊:1.季风气候带来的降水差异大是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打击。
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
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
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2.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
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3.由于每年夏季风的势力强弱变化大,所以常常出现“北旱南涝”或相反的灾害。
还极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但总体而言,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是利大于弊。
2、大陆性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利与弊利:1.季风气候的“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
2.受太平洋上的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季风区降雨量较为充足,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因此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0e80c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9.png)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整理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亚洲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等6个国家。
5、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6、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中国家。
(二)欧洲西部1、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3、欧洲西部主要为发达国家,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畜牲业发达。
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
(三)南极洲1、运用地图说出南极洲所处的位置、范围: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
2、南极洲的几个世界之最:纬度、平均海拔、跨经度最多、气候最寒冷。
3、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4、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干燥、烈风、严寒。
5、南极洲矿产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稀少。
(四)日本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热带季风气候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
![热带季风气候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https://img.taocdn.com/s3/m/3ad7d021f90f76c661371ad1.png)
热带季风气候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1、桂林发生过哪些气候的自然灾害?请说一说它们的危害洪涝是中国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干旱是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自然灾害,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风区也频繁发生.由于中国东部季风区人口、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因而旱灾造成的损失更大.故答案为:桂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对人们的生活、生产产生巨大危害.2、热带季风气候易发生洪涝的原因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北部一带,其形成原因与巨大的海陆热力差距和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冬季亚洲大陆存在一个强大的冷高压,为蒙古高压,而印度次大陆和中南半岛处于蒙古高压底部,加上青藏高原冬季的冷源作用,促使东北季风的形成夏季在印度塔尔沙漠附近存在一个低压为印度低压,而印度次大陆正处于低压前部与底部,有西南风存在,加上青藏高原的夏季热源作用,以及赤道低压带的北移致使从南半球而来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变成的西南季风和海陆热力作用形成的西南风叠加,形成南亚东南亚最强的季风西南季风3、总结南亚多发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原因?南亚地区水旱灾害copy频繁发生。
南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有百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雨季降水量大,河流迅速涨水,容易发生度水灾。
旱季降水很少,气温很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需要大量淡水,旱灾严重。
4、该地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 海水入侵 B. 旱涝灾害 C. 沙尘暴 D. 凌汛据图可以判断,此地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洪涝、干旱.故选:B5、亚热带季风气候7,8月形成什么自然灾害亚热带季风气候7,8月形成干旱灾害。
7、8月份夏季风推移到北方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受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
南亚季风气候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南亚季风气候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2b936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e.png)
南亚季风气候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南亚季风气候是指在印度次大陆及周边地区盛行的季风气候。
这种季风气候主要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季风的形成与消失对南亚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系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南亚季风气候主要分为夏季风和冬季风两个季节。
夏季风一般从4月到9月,在热带印度洋形成,在太阳直射区西面的大陆上陆地加热使得大气形成一个低压区,从而从洋面吹向陆地,这就是夏季风。
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滋润了南亚地区的土地,使得南亚拥有广大的农田。
在这个季节,雨水充沛,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助益。
冬季风则是从10月到次年3月,由于太阳直射位置转移到南半球,在热带印度洋形成了高压区,从而形成了冬季风。
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干燥,甚至有时还带来了沙尘暴。
此时南亚地区的天气晴朗干燥,适合旅游等戶外活动。
冬季风虽然天气较好,但对南亚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却有不利影响。
南亚季风气候对周边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南亚季风为南亚地区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
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南亚地区拥有雨水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这为农业、工业和人类生活提供了便利。
这对南亚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南亚季风对南亚地区的生态系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量的降雨使得南亚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栖息着众多的鸟类和动植物物种。
南亚地区的湿地不仅在生态意义上重要,也对于气候调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南亚季风气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夏季风在印度南部造成了大量的降水,导致很容易发生洪灾。
洪水对南亚地区的农业、人类居住地和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其次,冬季的干燥和沙尘暴带来了水资源短缺和困扰。
冬季季风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对南亚地区的农作物和人类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南亚季风气候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南亚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适应措施。
首先是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改善水利设施以提高洪灾防范能力。
其次是开展节水措施,通过人工灌溉、水资源调配等方式缓解冬季季风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风气候影响下容易发生1、季风气候的突出特点是…季风气候突出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变化角度大于120°。
而且气流性质不同。
再就是大陆性特征明显。
雨热同期,气温、降水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
一般认为,季风气候要符合以下特征才行:一、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有120°;二、1月与7月盛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三、1、7月盛行气流的性质不同。
四、至少在1月和7月中有一个月的平均合成风超过3m/s;五、在5 经纬度矩形内,这1月与7月中每个月气旋与反气旋的交替出现至少每两年一次。
主要看前3项指标。
2、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亚洲是位于地球上最大陆块一亚欧大陆的东部,与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紧密邻接,以及高空行星环流的季节变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亚洲特有的季风环流系统。
冬夏海陆热力差异,引起海陆大气活动中心(即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使季风风向发生有规律的季节转换。
亚洲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夏季,亚洲的内陆升温快,气压低,太洋升温慢,气压高,于是湿热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
亚洲季风气候对亚洲的影响就是:雨热同期,对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水热供应;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气温低,可减少病虫害;季风不稳定,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常常造成旱涝灾害,尤其是各种台风,容易造成农业、渔业减产和破坏。
3、亚洲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其频繁多发的地区主要在哪亚洲的季风类型有3种,这里以纬度的高低分别解释:1.热带季风气候。
这个气候主要分布在南亚地区、中南半岛上和菲律宾群岛。
2.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江淮地区及其南部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朝鲜半岛南部、日本的九州岛、四国岛和本州岛南部。
3.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江淮以北黄土高原以东至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的沿海地区、日本的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岛。
季风气候易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的。
以我国为例,在东南季风较强时期,由于季风前进速度过快,导致我过南方地区发生干旱、而北方地区由于过早降水和降水过量易形成洪涝灾害。
日过东南季风较弱,则暖湿的云雨则停留在南方地区,导致南涝北旱。
另外,热带季风由于在热带地区,只有干季和湿季的区分,在干季,有长时间未下雨,加上热带地区高温作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
而到了湿季,降水过程十分明显,许多低洼地形(比如恒河流域)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我用的是高中地理知识,希望能符合要求的答案。
4、季风气候的利与弊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早晚,完全决定于季风进退的早晚和强弱。
例如,长沙的雨季就比南京早一个月,到华北,雨季只6~8月,甚至只有7~8月是雨季。
雨季的长短与夏季风控制有关系。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量极不稳定,逐年变化很大。
在长沙,多雨年比少雨年的雨量多两部,南京则多三倍,北京更超过五倍。
所以,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水旱灾害频繁,是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极不利的一面。
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虽然不免有闷热难熬之苦,却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
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
利:(夏季风)雨热同期,东部受海上潮湿气流的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发展不利:(夏季风)易发生旱涝灾害;(冬季风)产生低温天气,容易发生寒潮5、季风气候是什么意思啊中文名称:季风气候英文名称:monsoon climate 定义1:季风地区的气候。
其特征因地理位置不同而异, 如中国东部冬季干冷, 夏季湿热。
应用学科:大气科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定义2: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
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主要受大陆气流的影响,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干冷,夏季湿热。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气候学(二级学科)定义3:季风地区的气候。
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受大陆气流影响。
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干夏湿。
应用学科:海洋科技(一级学科);海洋科学(二级学科);海洋气象学(三级学科)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干湿分区季风气候(monsoon climate):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季风气候。
定义是指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或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季风。
最主要特征是一年中随同季风的旋转,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与南亚为两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两者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亦各有特征。
澳门是属于亚洲季风,支配大陆与海洋冬夏之间,气压高低形势不同,风向相反,风性各异,天气差别很大。
每年约自四至八月受海洋气流控制,盛吹东南、西南风,是夏季风;自九、十月至翌年二、三月受大陆气流控制,盛吹北、西北风,是冬季风。
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故季风气候易于发生旱涝自然灾害,如去年的干旱少雨、今年的洪涝多雨。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
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主要特征最主要特征是一年中随同季风的旋转,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南亚.东南亚为两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两者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亦各有特征。
澳门是属于亚洲季风,支配大陆与海洋冬夏之间,气压高低形势不同,风向相反,风性各异,天气差别很大。
每年约自四至八月受海洋气流控制,盛行东南、西南风,是夏季风;自九、十月至翌年二、三月受大陆气流控制,盛行北、西北.东北风,是冬季风。
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故季风气候易于发生旱涝自然灾害,如去年的干旱少雨是由于暖空气过强,今年的洪涝多雨是由于暖空气较弱,雨带滞留南方。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
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
主要类型根据所在纬度位置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温带季风气候综述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温带季风气候以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
位于欧亚大陆的温带东部,具体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日本本州东北地区、北海道岛、朝鲜半岛大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季气温低于0度,夏季雨水最多。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四季分明,冬夏季风方向变化显著。
分布位于欧亚大陆的温带东部,具体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日本本州东北地区、北海道岛、朝鲜半岛大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成因位于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气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
因风向切变符合季风要求,故为季风气候。
特征 1.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夜短,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2.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在摄氏0度以下,冬季寒冷,成因有:本地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较低平坦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季风得以加强。
3.季风显著。
4.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
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区内农业景观小麦、甜菜、花生、棉花等区内主要城市中国的北京、天津、太原、郑州、西安、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连云港;日本的札幌、函馆、小樽、青森、盛冈、秋田、仙台、山形、福岛;朝鲜的平壤、新义州、清津、首尔、仁川、大田;俄罗斯的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综述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亚热带季风气候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
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中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000℃~6500℃。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
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
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长江以南,多在-7℃~-10℃之间。
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的记录。
所以,本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
由于冬季的低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个纬度。
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
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区,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有些地区超过29℃。
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
7~8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超过40℃,浙江的金华,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温记录。
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16℃~21℃,秋温略高于春温。
分布位于欧亚大陆的副热带东部,亚洲方面,具体在中国大陆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台湾中北部、日本本州关东地区及以南、四国岛、九州岛、琉球群岛、朝鲜半岛南端。
成因位于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夏季亚欧大陆低压槽连成一片,海洋上副高西伸北进,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偏北风影响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