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accac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1.png)
一、力和压力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用牛顿(N)表示。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形状或速度,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拆分为多个力。
5.力的平衡:在力的合成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在力的合成不等于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6.压力的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用帕斯卡(Pa)表示。
7.压力的计算公式:P=F/A(P为压强,F为作用力,A为受力面积)。
二、力的测量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常用仪器,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弹簧的伸长量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原理:胡克定律。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灵敏度:力的测量范围称为量程,单位力产生的示数变化量称为灵敏度。
三、平衡力与摩擦力1.平衡力和重力:当物体受到与重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情况:悬挂重物的情况下,悬挂点受到的拉力等于重力的大小。
3.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分析: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绘制力的平衡示意图,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4.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两个接触物体之间存在的力称为摩擦力。
5.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6.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物体材料等。
四、力的作用效果1.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状态、速度或形状。
2.速度对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速度的力称为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减小的力称为减速度。
3.力对物体形状的作用效果:拉力使物体变形产生拉伸应力,压力使物体变形产生压缩应力。
4.力对物体状态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例如使物体开始运动或停止。
五、动力与机械能1.动力的概念: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物体状态的力称为动力。
2.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有关。
3. 动力计算公式:F = ma (F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物理初三中考必背知识点和公式
![物理初三中考必背知识点和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c37abe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e.png)
物理初三中考必背知识点和公式一、物理初三中考必背知识点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任意一个系统内,能量的总和不变,即能量守恒。
2、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内的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即动量守恒。
3、牛顿定律第一定律:没有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其速度相对保持不变,也叫定力定律;第二定律: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的质量相乘后的积分结果,即力的积分结果,称为物体的动量;第三定律:任何一种力都是施加在某物体上的另一物体所施加的一个反作用。
4、能量守恒的原理能量守恒的原理:在任一一个系统中,能量的总和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能量守恒。
5、静电场静电场:也叫静电场,是一个充满电荷的空间,电荷被静电场所围绕,这种静电场具有各种电压和电场强度,它确定着电子在该空间中运动的路径和速度。
6、电势能电势能的定义:当电荷流动,从一个电位高的位置到另一个电位低的位置的能量消耗,称为电势能。
电势能的公式为:电势能=电荷量×电位差。
7、功率功率是能量在单位时间内释放或消耗的量,功率的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8、阻力阻力:是把电流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降低电流的强度的装置或现象,其公式为:电流=电势/阻力。
9、电压电压是电势区别的量,表示电流从电源流向负极时的势能变化情况,电压的公式为:电压=电势差/电荷量。
10、声速声速:声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以特定频率的振动传播到相应物质中,反射在各个表面,最终到达人耳附近的空气中而产生的,声速的公式是:声速=频率×波长。
二、物理初三中考必背公式1、能量守恒定律的公式:E=KE+PE+U,其中E表示总能量,KE 表示动能,PE表示势能,U表示热能。
2、动量守恒定律的公式:mv=mv+mv,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公式mv=F,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F表示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4、电势能的公式:Ep=qV,其中Ep表示电势能,q表示电荷量,V表示电位差。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9d9977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c.png)
一、多彩的物质世界1. 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 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天平的使用:“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左物右码,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读”: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rho = \frac{m}{V}\),其中\(\rho\)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主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常用单位还有克/立方厘米(g/cm³)。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4. 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固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V\),根据公式\(\rho = \frac{m}{V}\)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测量液体的密度: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_1\),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_2\),液体的密度\(\rho = \frac{m_1 m_2}{V}\)。
二、运动和力1. 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运动的快慢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 = \frac{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7764f6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7.png)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1. 力学-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垂直向下。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力图恢复原状的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在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 热学-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
-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3. 电学- 电荷:物体带电的量度。
-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单位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所做的功。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
- 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换率。
4.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返回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 色散:白光通过介质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的现象。
-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透镜。
-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内、焦距上、焦距外的成像特点。
5. 声学-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
- 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
-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6.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
![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15dfb0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d.png)
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1.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指可以用数值来描述的性质或规律,如长度、质量、时间等;国际单位制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体系。
2.物理量的运算:物理量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精确度的保留。
3.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有着速度、加速度等重要概念。
4.力和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包括重力、摩擦力、拉力等;力的作用有平衡和非平衡两种情况。
5.牛顿运动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6.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包括动量、力和对物体的加速度等概念。
7.基本粒子:包括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单位。
8.电学:电学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等概念,还有欧姆定律、电焊等相关知识。
9.磁学:研究物体之间的磁力和磁场,包括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等。
10.光学:包括光的传播、折射、反射等基本概念,还有光的颜色、波长、频率的关系。
11.声学: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包括声音的频率、音量和音色等。
12.热学:研究物体的温度、热量和热传导等现象,包括热平衡、热膨胀等相关知识。
13.射线: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射线的性质和应用。
14.核能:研究原子核的结构、裂变和聚变等相关知识,以及核辐射和核反应的应用。
15.电磁学:研究电磁场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包括电磁感应、电磁波等相关知识。
16.太阳能和能量转换:研究太阳能的利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包括化学能、机械能和电能等转换。
17.量子物理:研究微观领域的物理现象,包括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等重要概念。
18.相对论:研究高速运动物体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包括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和结论。
这些物理知识点非常重要,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和必备的知识。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的学习!。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d0d677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8.png)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描述方式(1) 位移、速度、加速度(2)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3) 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描述(1) 圆周运动的描述(2)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3) 牛顿第三定律2. 动量和动量定理(1) 动量的概念(2) 动量定理3. 质点系的力学运动(1) 动量守恒定律(2)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4. 万有引力(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2) 行星运动定律三、静电学1. 电荷(1) 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2) 电场的概念和场强2. 静电场(1) 电场中静电力(2) 电场中电势能和电势(3) 电场中的等势面(4) 中考常考题型:点电荷电势公式、均匀带电细棒的电场问题、点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问题四、电流电路1. 电流和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 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的概念和公式(2) 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4. 组合电路的分析(1) 串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2) 并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五、磁场和电磁感应1. 磁场(1) 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2) 磁场中电荷的受力2.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1) 洛伦兹力(2) 螺线管和荷质比的测量六、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反射和折射(2) 折射率和全反射2. 薄透镜的成像规律(1) 薄透镜成像公式(2) 球面镜成像规律3. 光的波动性(1) 光的波动特性(2) 干涉、衍射和偏振七、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和原子的量子化(1) 原子结构模型(2)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2. 放射性(1) 放射性本质和放射性衰变(2) 放射性探测器八、热学1. 温度和热量(1) 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2) 热量的传递和单位2. 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容和等压热容(2) 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子动理论(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的分子动理论以上就是物理中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中考物理的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全](https://img.taocdn.com/s3/m/fa0b69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8.png)
一、力学1.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运动的描述与分析:位移、时间与速度关系的图表表示,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惯性参照系的概念,质点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分析。
4.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质点的加速度与受力大小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的特点与性质。
6.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7.方向定律:曲线运动的离心力与切向加速度,绳子中的张力。
二、热学1.热与温度: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物体温度的测量与转换,热平衡。
2.物体的热传递:热传导定律,导热系数与导热性能,热传导的应用。
3.热量与功:功的概念与计算,热量的单位与计算。
4.温度与热量变化: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物质的比热容,热量的传递与温度变化的计算。
三、光学1.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虚像与实像的概念。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3.透镜与光学仪器: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点与用途,透镜成像的规律与公式,虚像与实像的概念与判断。
四、电学1.静电学:静电荷与静电力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与性质。
2.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与电流的计算,电阻、电压和电流大小的关系,欧姆定律。
3.并联与串联:电流在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分布,电压和电阻的计算。
4.电功与电能:电功的计算,电能的转化与保存。
5.磁学:电磁现象,磁感线的概念与性质,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五、声学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机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路径的关系。
2.声音的特性:声波的振动周期与频率,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关系,共振与声音的增强。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5e22c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4.png)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1. 运动和力- 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的关系-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和位移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惯性、质量和力的概念2. 动量和能量-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冲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动能、动能定理和功- 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3. 热学- 温度、热量、能量的关系- 物体的温度测量和热平衡-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膨胀和热量计算- 温度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相变和比热容4. 光学- 光的传播和速度-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 凸透镜和凹透镜- 成像的规律和方法- 光的色散和光的组成- 光的波粒二象性5. 声学- 声的传播和速度- 声音的反射和折射- 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音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声音的共振和回声- 声的干涉和衍射6. 电学- 静电- 电流、电压和电阻- 电路的搭建和基本定律- 电能和电功率- 简单电器的使用和安全- 磁场和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电磁感应实验和电磁感应定律7. 压力和浮力- 压力的定义和计算- 压力的传递和液体的压强- 压强和面积的关系- 浮力和浮力的计算- 显微镜、望远镜和水泵的原理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能够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并能够用物理知识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加深对物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最全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全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c4ff4bc5da50e2524d7fed.png)
最全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9ca34b2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7.png)
中考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1. 动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作用,彼此产生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2. 热学
- 温度: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由高温到低温传递的能量。
-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会增大。
- 热平衡:物体间热量的传递达到平衡状态。
3. 光学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频率越低光越红,频率越高光越蓝。
4. 电学
- 电荷:原子中带电粒子。
-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移动。
- 电压: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受到的驱动力。
- 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
- 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5. 声学
- 声音的来源: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 声音的传播:通过介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声音的特性:频率决定声调,振幅决定音量。
以上是中考初三物理的必背知识点精华,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九年级必考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b436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5.png)
物理九年级必考知识点一、内能。
1. 内能的概念。
-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 温度: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例如,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大。
- 质量:在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内能越大。
- 状态: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内能不同。
例如,0℃的冰熔化成0℃的水时,内能增大。
3. 内能的改变方式。
- 做功:-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如压缩空气时,空气的内能增大。
-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例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
- 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 条件:存在温度差。
-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J)。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二、比热容。
1. 比热容的概念。
-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 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2.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 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吸热本领。
例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³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³J。
3. 热量的计算。
- 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可得热量计算公式:- 吸热公式:Q吸 = cm(t - t₀),其中Q吸是吸收的热量,c是比热容,m是质量,t是末温,t₀是初温。
- 放热公式:Q放 = cm(t₀ - t)。
三、热机。
1. 热机的概念。
- 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 以汽油机为例:-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ed8154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a.png)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推动或拉扯作用,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分类分为接触力(摩擦力、弹力、支持力等)和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等)。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力的合力为零。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6. 物体运动的状态平衡态、加速和减速状态、匀速状态。
二、机械能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力。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没有能量损失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3. 功和功率功是力在物体上做的功,功率是每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在真空中直线传播,遇到物体发生折射或反射。
2. 光的折射和光学仪器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光学仪器如凸透镜、凹透镜等。
3. 镜子与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通过反射和折射产生实像或虚像。
4. 光的颜色和光的光谱光的颜色是由不同波长的光合成的,光谱是将光按波长顺序排列。
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体带有的电性属性,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力场。
2. 电路和电能电路是由电源、导体和负载组成,电能是由电流做的功。
3.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电阻是电流对电压的阻碍。
4. 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焦耳定律描述了电功率和电阻的关系。
五、能量与功率1. 功和功率功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的工作,功率是每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2. 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运动而具有的能力,内能是物体微观粒子的势能和动能之和。
3. 热传递与传热热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六、声学1.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2.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
3.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九年级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4b0b24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9.png)
九年级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一、光的传播与成像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指光在媒质中的传输过程。
光可以直线传播,当遇到界面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透射。
2. 光的成像光的成像是指光线经过透镜或反射后在物体上形成的像。
光的成像可以用光线追迹法和光线反射法来分析。
二、电学基础1.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用安培(A)表示。
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组成,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之分。
2. 电阻与电功率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用欧姆(Ω)表示。
电功率是电流通过电器元件时所能产生的功率,用瓦特(W)表示。
三、机械原理1. 力与运动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或者速度改变的作用。
根据牛顿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2. 机械能与功率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四、声学基础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传播的波动。
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声速。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声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五、能量转换与节能1. 能量转换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换,如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转化过程中总能量保持不变。
2. 节能与可持续发展节能是指通过合理使用能源和科学技术手段降低能量损耗。
实施节能政策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电磁学基础1. 电场与电势电场是指电荷周围产生的力场,电势是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2. 磁场与磁感应强度磁场是由电荷运动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是磁场对磁场中单位长度导线的作用力。
七、热学基础1. 热与温度热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指标。
2. 热量与传热热量是能量的传递形式,传热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的知识点归纳,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和实际问题解决。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f0111a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e.png)
一、运动的描述和表示1.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合速度等。
2.运动的表示: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等。
二、力与运动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方向等。
2.力的分类:接触力(摩擦力、弹力、拉力等)和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等)。
3.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平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等。
4.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不会变化,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5.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等于受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即F=ma。
6.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三、能量与动量1. 动能:动能等于1/2mv²,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
2.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3.机械能守恒: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动量: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动量守恒: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四、光学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理想平面镜:对称轴、焦点、平面等。
4.透镜:凸透镜、凹透镜等。
5.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绝对折射率等。
6.光的色散:折射角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7.凹凸透镜成像:放大、缩小、正立或倒立成像。
五、声学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存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
3.声的特性:频率、振幅、音量等。
4.声音的反射:声音在不同介质间的反射。
5.声音的增强与衰减:共振、声屏障等。
6.多次反射声现象:回声、共鸣等。
以上就是九年级物理全册的知识点汇总。
这些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描述和表示、力与运动、能量与动量、光学以及声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初三物理知识点全归纳
![初三物理知识点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3c0feb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9.png)
初三物理知识点全归纳初三物理是中学物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等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对初三物理知识点的全归纳: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的力,如弹簧的弹力。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矢量加法计算合力或分力。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
2. 运动学- 描述运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基本概念。
-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计算。
- 曲线运动:如抛体运动,涉及到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合成。
3. 能量和功- 功:力在物体上做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4.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密度有关。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的液体重量相等。
5. 热学基础-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6.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推动电荷流动的力。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中电阻的连接方式及其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7. 电磁学基础-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 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周围产生磁场。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
8.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590c31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2.png)
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大全1.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为零;- 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任何物体施加力都会得到一个同样大小的反作用力。
2. 动能和势能- 动能:一个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 势能:物体具有势能是因为其位置、形状或状态使其具有能量。
3. 电和电磁学-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个截面的量。
- 电阻:电流通过某种材料或器件时遇到的阻力。
- 电压:电流通过一个电路时所需的能量或功率。
4. 热学和能量转化- 温度: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
- 热量: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在各种形式之间进行转化,如热能、机械能、电能等。
5. 光和光学- 反射:光在遇到物体时发生反弹。
- 折射:光通过介质时发生弯曲。
- 光的色散: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的角度弯曲。
6. 运动和力学- 速度:一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
- 加速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量。
- 惯性:物体继续保持其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7. 磁场和电磁感应- 磁场:物体周围产生磁力的区域。
- 硬磁体: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磁性的物体。
- 电磁感应:磁场变化时导线中会诱发电流。
8. 波动和振动- 振动:物体周期性的往复运动。
- 波长:一周期振动中的空间长度。
- 速度:波在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
9. 声音和音乐- 频率:声波的振动次数。
-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中的分子传播。
- 音乐:通过声音的音调和节奏组成的艺术形式。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必背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1be20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c.png)
九年级物理全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 力的分类:重力、摩擦力、弹力、推力和拉力等。
1.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可以使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计算。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可以使用力的正反向分解原理进行计算。
1.3 动力学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改变其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可以用公式 F=ma 表示。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第二章:压力和浮力2.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压力 P = F/A,其中 F 为垂直于平面的力,A 为受力面积。
2.2 浮力- 浮力的产生: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规律: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浮出;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悬浮;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沉没。
第三章:机械能与能量转化3.1 功与能- 功的定义:当力作用的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为力的大小与位移的乘积。
- 功的计算:功W = F·s·cosθ,其中 F 为力的大小,s 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θ 为力与位移的夹角。
- 能的定义:物体由于位置、形态或其他因素具有的做功能力。
- 动能和势能:动能为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为物体所具有的位置相关的能量。
3.2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转化包括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动能转化为势能。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第四章:简单机械4.1 杠杆- 杠杆的定义和组成部分:杠杆是由支点、杠杆臂和力臂组成的刚性棍棒。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803d2c947f1922791688e871.png)
初三级物理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与时间得测量第2节运动得描述第3节运动得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得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得特性第3节声得利用第4节噪声得危害与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与凝固第3节汽化与液化第4节升华与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得直线传播第2节光得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得折射第5节光得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得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得规律第4节眼睛与眼镜第5节显微镜与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得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与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得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得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得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与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与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热与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得利用第1节内能得利用第2节热机第3节热机效率第十五电流与电路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与电路第3节串联与并联第4节电流得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得电流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得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阻上得电流跟两端电压得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得测量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得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得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得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得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与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得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家族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第4节能量得转化与守恒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与时间得测量1、长度得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702132d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6.png)
初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一、力学:1、力的基本特征:力是一种物理量,它不同于位移、速度等物理量,是由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它具有大小、方向、两个方向相反,且每个物体之间共同作用的特点。
2、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惯性参照系中运动,当没有其它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保持不变;牛顿第二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动情况受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所决定,该外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其加速度;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互相施加着相等大小且方向相反的力。
3、功和能的概念:功的定义:物体施加的力使其运动时,该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施加的力成正比,则称功为力与路程的乘积;能的定义:功是物体施加外力使其运动所做出的努力,能就是该物体因而产生的运动能力。
4、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指物体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最终位置的距离;速度: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其单位是m/s;加速度: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加速度,其单位是m/s2。
二、运动学:1、直线运动:当物体的运动是直线的时候,可以用位移-时间图来描述其运动轨迹,速度-时间图来描述速度的变化,加速度-时间图来描述加速度变化。
三、物理量的转换:1、功转换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能量变换、传递或消耗的速度,单位是瓦特(W),它可以表示为功与时间的乘积,即P=W/t;2、能转换物质的数量:能是指物质的总量,它的单位是焦耳(J),物质的数量可以用物质的质量乘上其摩尔质量来表示;3、动量的转换:动量是一个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守恒量,它除了物体本身,还和速度有关,可以表示为动量=质量(m)×速度(v),它的单位是千克米/秒;4、物体的机械能和热能:物体的机械能是指物体有定位移或运动时具有的能量,而热能是指物体因温度变化而具有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 物理总复习二 声的世界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二、 乐音与噪声1、 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与情景有关,如动听音乐在扰人清梦时就是噪声。
2、 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 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中程度 有关。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
能认出是哪个人说话或哪种乐器就是因为音色。
3、 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三、 超声与次声1、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超声:频率在20000Hz 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次声:频率在20Hz 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2、 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1) 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2) 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 超)(3) 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四、 与速度公式联合,解题时应依物理情景画出草图。
例: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音早2s ,求火车离此人多远(此时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解1:设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 ,则 340S —5200S =2 解得S=727.6m 解2:设声音通过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则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为t+2,则依题意有: 340(t+2)=5200t 解得t=则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vt=5200m/ =727.6m1、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 .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乐器商店的标志。
2.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哪一个是无效的:( )A.赶快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D.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3.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是根据: (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以上都不对。
4.口琴和笛子同时演奏,我们一听便能从声音中区分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堵塞感受噪声器官 B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C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6.吹奏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7.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人面对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一声,2秒后听到回音,则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m。
.8.声音要靠传播,登月的人只能靠无线电交流,因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9.噪声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试举世2个例子。
(1) __________ ;(2)。
10.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11、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问:若他喊时离高崖是875m,则汽艇行驶的速度是多少初三物理总复习三多彩的光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日食、月食、手影、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 108m/s,2、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3条)(2)漫反射与镜面反射:区别及应用(3)平面镜成像:成像特点(2点)(4)作图:(如下)3、光的折射:(1)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2)光折射成的虚像比实际物体高4、光的色散(1)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2)光的三基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基色:红、黄、蓝;(3)物体的颜色:Ⅰ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光线,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如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Ⅱ透明物体只能透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如蓝色镜片只能透过蓝光例:穿红裙子、白T恤的女孩在只有蓝光的暗室里被看到穿蓝上衣、黑裙子。
5、凸透镜成像:(1)正立虚像(不可在光屏上呈现):u<f,即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内(2)倒立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将u或者v跟2f进行比较。
u>2f:物大⇒缩小u=2f:物等⇒等大u<2f:物小⇒放大(同理,可应用在v上)例:(04上海)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 10厘米B 20厘米C 30厘米D 40厘米解:缩小⇒物较大⇒u>2f⇒u>32cm即选D。
6、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1.(04广东)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 ______.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2.(04宁夏)(2分)“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形成的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3.(04佛山)如图2所示,“汾江”牌台灯有一个灯罩,它的内表面做得很光滑,其作用是将光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它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有()A.光的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大于入射角C.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D.光的反射且光路是不可逆的4.(04黑龙江)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立竿见影 B.在岸边观看水中游动的鱼C.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D.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5.(04临沂)一束光线从空气斜着射向水面,入射光线跟水面的夹角为50°,则( )A. 反射角应为50°B. 折射角应为40° C:折射角应为50° D. 反射角应为40°6.(04南京)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如图1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A .3mB .4mC .5m D6m7.(04江苏宿迁)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B .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C .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成的像越小D .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8.(04西宁)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B .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 .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90度D 人离平面镜较远时,在镜中所成的像比人要小.9.(04福建宁德)小明身高为1.70m ,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 处,他在境中所成的像高是1.70m .当他再后退1m 时,他在镜中的像高为 ____ m ,像离镜面的距离为 _____10.(04吉林)观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 ____ 反射.同时,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 ______ 不同.11.(04烟台)在图12中,AO 、BO ’为点光源S 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 和S ’像的位置并画出光路线。
12.(04河南)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 点叭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 所示,天降大雨时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 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你在图b 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的大致范围,并用阴影线表示出来。
13.(04福州) 下列表示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14.(04北京丰台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用照相机给人照相时,在胶片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离镜头的距离u 和镜头焦距f 的关系是( )A . B . C . D .15.(04广东)如图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 )A B C D16.(04山西)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A .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B .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C .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D .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17.(04上海)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 10厘米B 20厘米C 30厘米D 40厘米18.(04大连B)如图所示,一条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折射光线进入鱼眼(已画出)。
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入射角。
19.(04江苏宿迁)如图所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恰成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烛焰所成的像是 (填“缩小”或“等大”或“放大”)、 _ (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如果使烛焰沿主轴远离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
20.(04福建泉州)如图9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20 30 40 50 6010 70cm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_cm 。
若要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可以将物体放在 点;若想看到一个正立的像,可以将物体放在 _点。
(选填“A”、“B”或“C”)21.(04湖北黄冈)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 .太阳未出地平线时,人已看到太阳B .人在太阳光下行走,出现人影相随C .在隐蔽处用潜望镜观察外面的情况D .注满清水的池底,看起来象变浅了22.( 04辽宁本溪)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A .在岸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B .在水下通过潜望镜看到水面上的景物C .在电影院看到银幕上的电影D .通过放大镜看到报纸上的字23.(04北京丰台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 站在游泳池边看到池底好像变浅B . 坐在教室的同学都可以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C . 在太阳光照射下树木出现了影子D . 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24.(04哈尔滨)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湖岸景色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B 照相机底片上呈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C 阳光下大树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海市蜃楼是光沿直线传播而产生的38.(04福州)彬彬用数码相机在公园拍得一张照片如图6所示, 请你观察照片中的情景,指出一个物理现象: ________ ,该现象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