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4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4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与初等力学1. 运动的描述a. 位移和位移的计算b.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c.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d. 自由落体运动和斜抛运动2. 力与运动a. 力的分类与叠加b.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非惯性系c.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d.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与作用与反作用3. 力的分解与合成a. 力的分解b. 平衡力的性质与合成c. 平行力的合成与分解4. 物体的平衡与力的平衡条件a. 平衡的概念与条件b.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分析平衡问题5. 物体在倾斜面上的平衡a. 倾斜平面的性质b. 逐个体验位置、几何形状、质量、摩擦、倾斜角等因素对平衡的影响二、压力与浮力1. 压力的概念与计算a. 压力与力的关系b. 压力的计算公式2. 压力的应用a. 原理与应用:液体的压力与液体的压强b. 水压机及其应用c. 飞机的起飞和物体的浮沉条件三、简单机械1. 杠杆的原理及平衡条件a. 杠杆的类别与原理b. 杠杆的平衡条件c. 杠杆的应用2. 滑轮的原理与应用a. 滑轮的原理b. 滑轮组的应用3. 力的利用与能源的转化a. 力的利用b.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四、能量与运动,物体的机械振动1. 功与能a. 功的概念与计算b. 功的单位与功的计算公式c. 动能与动能的定律d. 能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2. 动力与机械能a. 动力的概念与计算b. 牛顿第二定律与功的关系c. 机械能的转化与损失3. 物体的简谐运动与振动a. 物体的简谐运动与周期b. 振动的定义与特性c. 振动的周期与频率4. 波动与传播a. 波的概念与性质b. 机械波与电磁波的传播c. 声波的特性与声音的传播速度五、光与视觉1. 光线的传播a. 光的传播路径b. 光的直线传播和速度2. 光的反射与折射a. 光的反射规律与镜面反射b. 光的折射规律与介质的折射率c. 镜子和棱镜的应用3. 光的色散与复原a. 光的色散现象与彩虹的形成b. 白光的复原与滤色片的应用4. 光与视觉a. 眼的构造与调节b. 光学仪器的原理和应用c. 视觉的缺陷与矫正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一、内能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热运动:(1)内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2)分子间的斥力。
4、内能与热量(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 =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精编)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精编)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知识点一、运动与力学1. 运动的描述与表示方法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通常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和表示运动状态。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速度是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则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 直线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对于直线运动,我们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三个基本物理量来描述。
位移的单位是米(m),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3. 力的概念与分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根据力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4.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学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则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关系。
二、力和压强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强 = 力 ÷面积。
其单位是帕斯卡(Pa)。
2. 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根据浮力原理,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重力时,物体将浮在液体或气体中。
三、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2.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描述了施加力对物体进行功的过程,机械能守恒定律表明在不受外力影响的条件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电与磁1. 静电学基础静电学研究的是带电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带电物体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 电路中的电阻与电流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的变化量,单位是安培(A)。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其大小与导体物质的性质有关。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1. 运动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常用牛顿为单位。
3.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电磁力和重力,分别对应物体之间的接触、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受引力作用。
二、机械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是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
匀速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恒定,而变速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会改变。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速度保持不变或保持静止。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能量与功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相关。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或有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效,功率是功对时间的变化率,单位是瓦。
四、声与光的基本性质1. 声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声波的特性声波具有频率、振幅、波长和声速等特性,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亮度。
3. 光的传播光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光速。
4. 光的反射和折射当光线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是光线回到原来的介质中,折射是光线在不同介质中改变方向。
五、电与磁的基本性质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体带有的电性质,电场是电荷周围的一种物理场。
2. 电流与电阻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的流动,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
3. 电阻对电流的影响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描述,即电流和电压成正比,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物理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一、运动和力1. 速度- 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移。
- 公式:速度(v)= 位移(s)/ 时间(t)- 单位:米每秒(m/s)2. 加速度- 定义: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快慢。
- 公式:加速度(a)= 速度变化(Δv)/ 时间(t)- 单位:米每平方秒(m/s²)3. 牛顿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所有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能量和功1. 能量- 定义:物体具有做功能力的物理量。
- 单位:焦耳(J)2. 功- 定义:力沿着位移方向作用在物体上所做的功。
- 公式:功(W)= 力(F)×位移(s)× cosθ- 单位:焦耳(J)3. 功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 公式:功率(P)= 功(W)/ 时间(t)- 单位:瓦特(W)三、光的传播和反射1.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 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为常数,约为3.00×10^8米每秒(m/s)。
2. 反射定律- 定义:光线和反射面之间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四、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和电流- 电荷(Q):物体带有的电性质。
- 电流(I):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流的方向:正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负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2. 电阻和电阻率- 电阻(R):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 电阻率(ρ):单位长度和单位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
- 电阻和电阻率的关系:电阻(R)= 电阻率(ρ)×长度(L)/ 横截面积(A)3. 欧姆定律- 定义:电流通过一段导体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 欧姆定律:电压(V)= 电流(I)×电阻(R)五、声音和光的特性1.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方式:机械波传播。
初中九年级上物理笔记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上物理笔记知识点1. 运动与力学-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时间等-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点、方向、大小、计算等- 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动量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平抛运动:水平抛体、竖直抛体的运动规律2. 热与能量- 温度与热量:热平衡、热传递、热量单位等概念- 物体的热传递:传导、传导率、对流、辐射等方式- 能量与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势能、动能等- 热能与功率:功、功率的计算、效率等概念3. 光与光学-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光的路径等规律-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折射角、光速变化等规律- 光与镜子: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4. 电与电学- 静电学:电荷、带电物体间相互作用、库仑定律等- 电流与电路:电流的定义、电路元件、电阻、电压等- 雷电现象与人身安全:雷电的形成、避雷等安全措施- 电能与功率:电能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电功率和效率5. 声与声学- 声传播:声音的产生、传播介质、声速等概念- 声的特性:频率、波长、幅度、音量等特性- 声音的调制:调幅、调频和调相的原理与应用- 声音与健康:噪音污染、耳聋等对人体的影响6. 物理实验与测量- 实验设计与步骤:假设、实验装置、数据记录等- 测量与误差:准确度、精度、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等- 实验数据分析:图表绘制、数据关系、规律总结等- 实验安全与环保:实验室规范、废弃物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上是初中九年级上物理课的知识点笔记,包括运动与力学、热与能量、光与光学、电与电学、声与声学以及物理实验与测量等内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1. 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3. 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4. 热机: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叫做热机。
5.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6.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7.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做电路。
8. 串联和并联:两个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接入电路,这种连接方式叫做串联;两个用电器的两端并列地连在一起,接入电路,这种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表明:直接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注:只要为人眼所能看到的物体的运动,都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比如:蒙蒙细雨、粉笔灰等。
只要与气味、颜色变化等有关的都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注:物体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露珠呈现球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吸盘被吸附在墙上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大压强的作用;带电的同种电荷相互吸引不是分子引力的作用是电场的作用)高分提示:此部分需复习星级题。
第二节内能1、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1)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注:一切与摩擦有关的现象都是利用做功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4、热量(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具有、包含多少热量。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高分提示:此部分需要狂记,记准确、记完整。
要理解:1 内能说增大或减少;温度说升高或降低;热量说吸收或放出。
2 物体吸热,内能会增加,物体放热,内能会减少,但温度不一定会变化(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3 物体内能的增大,可能是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另外,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可能减少,也可能不变,也可能增大。
第三节比热容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理解(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书上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
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Δt。
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
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比如: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 =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 =20℃。
②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
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
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差。
雪灵提示:此部分主要趋于考察计算题特别是善于与效率结合来考察。
记住:1 不计热量损失就是指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2 用“这部分热量”指的就是前面也算出的热量3 通常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热机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有四个冲程。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2、燃料的热值(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2)燃料的热值①定义:l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 ”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J/kg ,读作焦耳每千克。
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
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
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②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lkg ”,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③“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④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一定质量m 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m ,式中,q 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 ; m 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 ;Q 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
○5若燃料是气体燃料,一定体积V 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V 。
式中,q 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m3;V 表示燃料的体积,单位是m 3;Q 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
3、热机效率(1)如右图所示是热机的能量流图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2)定义: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3)η=E 有/Q ×100%。
式中,E 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 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4)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记住)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4、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
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3、“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雪灵提示:此部分主要考察效率的计算和给你一个生活现象 分析其是 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记住:凡是涉及物体的运动,都说成是 机械能凡是燃烧液体或者某种燃料 都要消耗自身的化学能,故 此时由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凡是与温度、热量有关的 都说成是 物体的内能高分导向: 先理解上面的知识点,然后将星级 的题吃透!可保中考无忧!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一节 两种电荷一、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牢记:只要物体带上了电,就能吸引轻质的物体。
所以两个轻质物体相互靠近,两物体不一定都带异种 电荷。
可能一个带电 一个不带电 。
(16.4)二、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燃料的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四、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牢记:验电器只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不能检验物体所带电荷的电性及所带电荷的多少!五、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五、元电荷: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2、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10-19;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六、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或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