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期1-6章复习提纲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复习提纲一、分子动理论及其应用:1、物质是由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
B分子在。
③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扩散越。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和。
①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起主要作用。
②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起主要作用。
③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所以分子作用力为。
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
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
②: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
6、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2、改变内能的方式:和。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热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内能;物体放热,温度,内能。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的单位是。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1.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例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等都是机械运动。
- 参照物:- 定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 特点: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例如,当我们说汽车在行驶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如果以汽车里的乘客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2. 运动的快慢。
-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用公式v = (s)/(t)表示(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km/h,1m/s = 3.6km/h。
-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例如,速度为5m/s表示物体每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
- 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是一个定值,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
- 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表示物体在变速运动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公式¯v=frac{s_总}{t_总}。
例如,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通过的总路程为100m,总时间为20s,则平均速度¯v=(100m)/(20s) = 5m/s。
3. 测量平均速度。
- 实验原理:v=(s)/(t)。
-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等。
- 实验步骤:- 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_1。
-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_1。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考点一:分子动理论1.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2.分子运动:(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热------温度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扩散:(1)定义: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2)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存在间隙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注意: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发生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4.分子间的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考点二:内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互相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说明: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内能越大(3)材料:在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相同时;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4)状态: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状态不同;内能可能不同3.改变内能的方式(1)做功(2)热传递区别:A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能的形式改变;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B从状态;做功者应处于运动状态;而热传递无论是传递着或被传递着;整体处于静止状态考点三:热值1.定义: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与燃料的质量m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2.单位:J/kg 或J/m33.公式:q=Q/m 或q=Q/v4.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qm 或Q=qv说明:A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3.0×107J/kgB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其状态、质量、体积、燃烧情况均无关考点四:比热容1.定义: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t;则Q/m△t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Q/m△t2.单位:J/(kg. ℃)3.物理意义:由课本第15页比热容表引出:如:水的比热容:4.2×103J/(kg. ℃) 其物理意义是什么?4.应用:计算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热传递过程中Q吸=cm(t—t0)Q放=cm(t0—t)说明:A、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与物质的质量、形状、温度以及吸热或放热多少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总结长度和时间是〔物理〕学基础概念学问点,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学问点总结,盼望能够关怀到大家!〔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重要学问点总结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观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录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需注明测量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三、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四、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削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周密测量工具、改良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区分: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幸免,误差永久存在不能幸免。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讨论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讨论地面上物体的运动状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看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3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v=s t3.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4.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新学期初三上册物理第1章必备知识点:内能

新学期初三上册物理第1章必备知识点:内能
新学期初三上册物理第1章必备知识点:内能初三年级暑初中最后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级。
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为大家准备了初三上册物理第1章必备知识点,欢迎阅读与选择!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
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
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
分子直径约为10^-10米,即10埃。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
第二节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关。
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7.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8.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初三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三物理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测量和运动这三个方面的知识。
具体的知识点总结如下:第一章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时间和空间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2.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能够用数值来描述的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
物理单位是衡量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如米、千克、秒等。
第二章测量1.测量的概念和方法:测量是通过与已知物理量进行比较,确定待测物理量的数值大小的过程。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估算法。
2.尺度的选择和精确度:根据被测物体的大小和测量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尺度。
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可以通过保留有效数字、增加测量次数等方法提高。
第三章运动1.位移和路径: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指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是指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常用的公式有速度=位移/时间和加速度=速度/时间。
第四章弹性力和弹簧1.弹性力的概念和特点:弹性力是一种使物体恢复形状和大小的力,有弹力和弹性形变两个方面的特点。
2.胡克定律和弹簧常数:胡克定律是描述弹簧弹性力与形变之间关系的定律,公式为弹力=弹簧常数×形变长度。
第五章摩擦力和滑轮1.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时相互作用的力,受物体表面状况、压力大小和物质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2.滑轮的作用:滑轮是一种利用摩擦力的简单机械装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第六章重力和压力1.重力的概念和特点: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的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压力的概念和公式: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常用的单位有帕斯卡和兆帕。
第七章简单机械1.机械优势和机械效率:机械优势是指简单机械放大力的作用,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输出功与输入功的比值。
物理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物质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九年级上册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性质、物质与能量的关系以及物质的组成。
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还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和桥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是构成物体的基本要素,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征。
物质的性质包括质量、体积、形状、内部结构和能量等。
这些性质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三、物质与能量的关系物质和能量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作用。
物体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
物理学通过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关系,揭示了自然界万物的本质。
四、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观颗粒,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通过原子的不同组合方式,就可以构成不同的物质,如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五、核与辐射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核与辐射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核反应是指核内发生的核变化,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辐射是指能量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包括电磁波辐射、粒子辐射和原子核辐射等。
六、力与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有很多种类型,包括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力导致改变,也可以通过力维持不变。
七、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会产生一系列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位置、形状和速度等。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物理学通过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揭示了物体运动和力的规律。
八、重力和万有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
万有引力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不仅存在于地球和物体之间,还存在于星球和星球之间。
重力和万有引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在研究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
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
分子
直径:10-10米=1埃。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
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
第二节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
具有内能。
(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
关。
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
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
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热传递现象的实
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7.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由于热传递
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8.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9.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
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
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10.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的。
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
多少热量”。
即“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
11.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热值。
热值只与物质的种类有
关,用q表示,单位是J/Kg和J/m3,它的计算公式为Q=mq和Q=vq。
第三节比热容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2.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3.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
它表示1千克的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4.与比热容相关的计算公式:Q=cmΔt,式中的Q是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J;c是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Δt是温度的变化量,取正值,单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