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1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内部结构1.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着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存在形态,这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称为相变。
(1)固态:固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基本固定,分子的振动受限并且密度大。
(2)液态:液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但保持相对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是固定的,并具有流动性,密度相对较小。
(3)气态:气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不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是固定的,能够自由移动,并且分子间的距离较远,密度最小。
2.物质的分子构造(1)分子:物质的微观粒子,由原子组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2)原子:构成分子的微小粒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
(3)核子:构成原子核的微小颗粒,包括质子和中子。
3.元素与化合物(1)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不能再分解为其他物质。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4.原子、分子和离子(1)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小粒子。
(2)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以共价键相互联结所形成的微小粒子。
(3)离子:在化合物中,由于原子发生了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粒子。
二、光学1.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反射镜:根据反射定律,镜面使光线产生反射的装置称作反射镜,根据形状可分为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
2.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折射率n=(正入射角的正弦值)/(折射角的正弦值)。
(2)折射现象: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线的速度和方向会发生改变。
3.光的色散(1)色散现象: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经过折射后,会分开成不同颜色。
(2)原因:不同波长的光在进入介质中后受到不同程度的折射,因而会出现色散现象。
4.光的成像(1)物体成像:物体通过光学仪器,使物体的影像出现在另一位置的现象称为成像。
(2)透镜成像:透镜是通过判断透镜的折射规律使物体产生实像或虚像的过程。
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通用9篇)

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通用9篇)物理初三上册知识点第1篇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完整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11.1怎样才叫“做功”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1.机械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简称做了功2.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3.公式:功=力×距离W=F·S(1)字母:W(2)单位:牛·米(N·m)(3)专门单位:焦耳简称:焦(4)符号:J(5)换算:1J=1N·m4.物理意义:用1N 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m5.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远,做功越多。
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反比6.三种不做功(1)有力无距(2)有距无力(3)力距垂直7.机械功原理:省力必然费距离;省距离必然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11.2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1.认识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功率=功时间(1)字母:P(2)单位:焦/秒J/s(3)专门单位:瓦特简称:瓦(4)符号:W(5)换算:1W=1J/s 1KW=1000W2.比较做功快慢P=Wt(1)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多少,做功越多,功率越大(2)在完成相同功时,时间越短,功率越大(3)做功多少盒时间都不同情况下,比较P=Wt3.推导公式:4.(1){W=F·S 和 v= S =>P=F·v=> Gh => mgh =>mgv(只有重力做功)t t t(1)(2)W=Pt t=Wt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1.有用功:需要的、有价值的功2.额外功:无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3.总功:对整个机械做的功W 总=W 有+W 额4.由于额外功的存在,W 额>0,因此,W 总>W 有5.机械效率:把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字母:η6.公式:η=W有×100%它只有大小,没有单位W总7.物理意义: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高低8.机械效率η不会≥1,只有η<19.机械效率标志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机械效率越高,这个机械的性能越好。
初三物理的知识点梳理归纳

初三物理的知识点梳理归纳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电现象一、电荷: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二、两种电荷:(1)正电荷:绸子摩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2)负电荷:毛皮摩察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4)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注:两个物体靠近时有吸引现象:①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②可能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负电;三、电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能。
“Q”四、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正、负异种电荷数完全抵消的现象,对外不显电性叫做中和。
五、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③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缺少电子,正电荷占优势);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有多余的电子,负电荷占优势)④检验一个物体是否带电的一种电器叫验电器,它的原理: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六、电场:像磁体一样,带电体周围也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物质,叫电场。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
七、电流: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其实:正电荷移动;负电荷移动;正、负电荷分别向相反方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②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③电源的外部:正极出发,流回负极④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⑤电路中要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2)电路必须闭合。
电与磁一、奥斯特的发现1、给导线通电,能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表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揭示了电与磁的关系,电可以产生磁。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1、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与条形磁铁产生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可以用右手螺线定则来判定: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方向与螺线管中电流方向一致,那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一、兴趣和坚持物理是很有趣的,伴随着有趣的演示实验和动手实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现象吸引你走入深奥的物理世界,但更多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讲解。
安徽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

安徽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安徽初三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涵盖了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章节和知识点:1.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 F = mg \],其中\( m \)是物体的质量,\( g \)是重力加速度。
-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2. 压力和压强:- 压力:力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大小。
-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公式为\[ P = \frac{F}{A} \]。
3. 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流体的重量。
4. 功和机械能:-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移动一定距离所做的功,公式为\[ W = Fd \]。
-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高度和质量有关。
5. 简单机械:- 杠杆:利用杠杆原理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 滑轮:包括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
- 斜面: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6. 热现象:-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 热膨胀和冷缩: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
7. 热量传递:-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传递的过程。
- 对流:流体中热量的传递方式。
- 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传递。
8. 物态变化:-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物质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
9. 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 电路:电流的路径,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
10. 电压和电阻:- 电压:推动电流流动的力,单位是伏特(V)。
-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Ω)。
11. 欧姆定律:- 描述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公式为\[ V = IR \]。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重点总结归纳大全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重点总
结归纳大全
一、运动的描述
- 运动的定义及要素
- 平直运动的描述及公式
- 斜抛运动的描述及公式
- 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
二、力和运动
- 力的定义及分类
-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 惯性和净力
- 物体的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三、功和机械能
- 功的定义及计算
-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
-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四、简单机械
- 杠杆原理及应用
- 滑轮原理及应用
- 斜面原理及应用
- 齿轮原理及应用
- 轮轴原理及应用
五、声音的传播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特性和变化- 声的振动和波动特性
六、光的传播
- 光的传播和反射
- 光速和折射
- 光的色散和合成
- 成像和光学仪器
七、电的基本概念
- 电荷和电流
- 电阻和电阻器
- 电压和电动势
- 串联和并联电路
八、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用
- 水电和火电的利用
- 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部编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的知识点重点总结归纳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1能量与做功1、做功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4、机械功原理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 1 J / s6、机械效率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