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杨小燕

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本单位,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享教学智慧和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平台,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环节,备课组同时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地和摇篮。

普通高中新课程面临着教育目标和理念、教学行为和方式、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崭新的挑战,这就对学科教师的教学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中学备课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组建设应找准目标,科学设计,力求达到最大的效益。

一、教材及其目标定位——深度研学,合理把握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质量。备课既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前提,又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和教学智慧。

1.备课标——把握教材的深广度

课程标准是化学学科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并掌握课程标准,才能不偏离教学目标,从而使备课更具针对性,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把研读课标的时间适当前置,利用寒暑假时间,对化学学科课程标准、各模块教学指导意见等重要学科文件进行仔细研读,努力领会并把握课程及模块教学的性质、结构体系和目标要求。与此同时,我们认真组织阅读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学科内容,力求对教材体系主线及层次的全面把握。

[案例1]高中化学不同模块(苏教版)有关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教学层次。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教学在新教材中有5种不同层次的要求:《化学1》对电解饱和食盐水只要求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阴、阳极的产物,会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要求了解反应的本质;《化学2》要求学生在《化学1》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电解原理在电解饱和食盐水中的应用,并能写出电极方程式和总电解方程式;《化学反应原理》是中学阶段“电解”相关知识达到的最高要求,要求学生理解电解的原理,并能应用离子的放电顺序解释实验现象;在《实验化学》“电化学问题研究”中则要求分别以铁棒和碳棒作阴极和阳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检验产物。另外,《化学与技术》模块中也涉及了“电解”的相关内容,要求了解氯碱工业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及氯碱工业产品的主要用途,以氯碱工业为背景讨论氯碱生产的核心技术问题——电解工艺,理解并归纳出食盐水精制的要求、所用的试剂、反应原理和方法。通过比较石棉隔膜、离子膜两种电解工艺的基本过程,了解食盐水如何转化为氢氧化钠、氢气、氯气,并防止副反应的发生。

2.备教材——确定核心内容的教育价值

不少教师认为,新课程模块教材所呈现的知识不成体系,较为散乱。事实上,这些教材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等鲜明的特色,关键是教师如何真正吃透教材,真正理解教材的内涵,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如《化学1》《化学2》两个必修模块所涉及的内容几乎涵盖了高中化学学科的各个方面知识,目的是为分科前所有的学生普及化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化学学科素养。因此,在这两个模块的教学中,我们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把着眼点放在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上,重心下移。其次,我们要分析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本体,通过分析栏目的功能和具体的正文内容,确定核心内容的逻辑顺序和深广度要求。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分析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教育教学价值,确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水平以及具体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备学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从如何有利于学生“学会”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教学,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状

况以及学生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如对于高一备课组的教师来说,应熟悉初中科学教材中有关化学学科及相关知识的教学要求,了解高一新生对化学学科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心理,努力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在平时的化学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师生活动、作业反馈等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二、教学及其过程设计——展现个性,博采众长

1.同课异构,集思广益

教师专业成长的切人点是课堂教学,而“同课异构”是打造高质量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是指不同教师选取同一课例独自备课,在同一年级平行班进行教学,比较探讨教学的差异性、优缺点,分析教学的因果性、可塑性和实效性,并及时进行诊断与修正、回溯与提升的一种教研活动。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通过亲力亲为,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别人,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授课者,在钻研教材时,找到着力点,充分展现各自的教学特色;听课者,认真比较、反思、感悟他人的处理技巧;评课者,既要听出同课的“同”,又要在乎同课的“异”,进行认真比较分析。在评课中通过质化的描述与量化的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站在理论的高度予以客观的评价。在评课交流过程中,我们先让开课教师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及亮点做简要的说明。从质化的角度进行评课:如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教学媒体的运用以及新课导人是否贴切简洁,课堂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正确,学生参与热情是否高涨,师生互动是否积极和谐,等等。从量化的角度,我们选择其中几项重要的教学行为进行统计比较,如课堂教学时间控制分析、课堂教学行为控制分析、提问的有效性分析等,让教师从量化的观点认识教学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使授课者、听课者、评课者一起提高。

[案例2]学生实验课教学。

学生实验课是教师较难控制的课型。即使教师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做实验时,还是会出现不少问题,如实验效果不明显、仪器损坏、实验时间不易控制等。所以当第一位教师上实验课时,备课组教师都去听课。一方面了解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实验前哪些细节需要特别交待?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如果现象不明显,该如何改进?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哪些失误?会出现哪些亮点?每个实验大概要花多少时间?等等。下课后根据学生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评议修改后换一个教师再上,再评、再议、再上……用这样的步骤进行打磨。从教学实际情况看,尽管同组教师上的是同年级、同课时的相同教材内容,但他们对教材解读的侧重点、对内容的感知把握、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接收信息的广度与深度都存在差异。

通过听课我们还经常探讨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做给钥匙镀铜的实验时,我们在观察学生做实验时发现钥匙上镀的铜较难去掉,考虑实验时间比较宽裕,于是我们让学生反接电源,将镀铜钥匙作阳极,很快将铜去掉了。通过上述实验,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粗铜精炼知识的理解。

2.专题讨论,素材共享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的核心素材,也是支撑化学学科大厦的基本材料,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模块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集中在《化学1》中。对于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高一学生来说,一下子要面对如此众多的陌生的化学概念、重要元素化合物及其相互反应,确实有着很大的困难,因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化学成为高一学生感到最困惑的学科之一。如何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发现和感悟化学学科的内在美,同时实施新教材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我们备课组专题研讨的重点内容之一。

[案例3]图片的应用价值。

新教材的大量图片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合理运用各种媒体赋予图片以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