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任国防部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点:中国八位国防部长谁最硬

在首都北京西长安街军事博物馆的东侧,有一幢庄严肃穆的灰白色仿古建筑,建筑的正面高悬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这里就是解放军举办军事外交会议、欢迎外国军方领导人、举办高级将领晋升授衔仪式等活动的“八一大楼”,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国防部大楼”。

可以说,国防部是我国最重要的军事行政机关之一。它对内号令百万雄兵,对外则代表了整个国家的军事形象。国防部的政策、行为和对外形象,又主要集中在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国防部长身上。

随着时代的变迁,国防部的命运也几经波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防部长所肩负的使命各有不同。如今的国防部,是国务院系统的军事工作机关,负责中国的各项国防事务和军事外交等事务。建国以来,先后担任过我国国防部长的有彭德怀、林彪、叶剑英、徐向前、耿飚、张爱萍、秦基伟、迟浩田和曹刚川,现任国防部长为梁光烈。作为国家防卫力量的重要象征,国防部长们都经历了哪些令人难忘的关键时刻?他们演绎过哪些精彩动人的国防故事?

彭德怀建成首座核反应堆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许陈静

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建国后曾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

帅军衔。

1954年9月至1959年7月任国防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在众多杰出军事将领中,毛泽东提名彭德怀出任第一任国防部长。

近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专访了当年彭德怀的军事参谋(相当于秘书)王亚志。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回忆起在彭德怀身边工作的日子,仍然激动不已。

千里决胜一江山岛

在国防部长任上,彭德怀面临的第一场硬仗,就是攻打一江山岛。

一江山岛位于浙江东部的台州湾外,是当时国民党军占据的大陈岛的北侧屏障,距解放军驻守的东矶列岛很近。1954年7月,华东军区建议攻打一江山岛,为下一步攻占大陈岛创造条件;从长远看,解放东部沿海小岛,是为最终解放台湾做准备。毛泽东和彭德怀都同意采纳这一建议。8月,华东军区在宁波成立浙东前线指挥部,张爱萍任司令员,开始了作战准备。

但这一年11月下旬,形势突变。美国和蒋介石集团在大陈岛海域举行了3次联合军演;12月2日,台湾和美国又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于是,在华东军区“拟于20日攻打一江山”的报告上,毛泽东批示:“彭德怀、粟裕同志:因美军正在浙东海面作大演习,攻击一江山时机目前是否适宜,请加考虑。”

彭德怀收到毛泽东的批示后,一面电告华东军区推迟行动,一面仔细权衡美军可能的反应。他认为,要弄清楚美国的底牌,就不妨在一个小岛上刺激它一下,但我军必须取胜。他特意询问在浙江前线的

张爱萍有没有取胜把握?张爱萍说:“‘绝对’二字不敢说,但只要美军不插手,把握肯定有。如停止进攻,老兵复员后,重新训练新兵反而不利,建议仍按原计划实施。”

浏览大图

在报毛泽东批准后,彭德怀决定发起对一江山岛的进攻。

1955年1月18日上午,彭德怀、粟裕、陈赓和有关负责人,走进了设在中南海居仁堂的总参谋部作战室。此时,对一江山岛的轰炸已经开始。值班参谋进来说:“前线发来电报。”彭德怀命令道:“念。”“我军航空兵在歼击机掩护下,轰炸机3个大队、强击机2个大队,于8时轰炸了一江山岛;另,轰炸机、强击机各1个大队,轰炸了大陈岛的指挥通信设施和炮兵阵地,现飞机已全部返航。”彭德怀听完汇报,看看手表说:“快两个小时了。”陈赓高兴地说:“过去打仗,我们总挨敌人飞机的轰炸,这次也让敌人尝尝飞机下蛋的滋味。”作战部代部长王尚荣说:“下午,航空兵还要配合地面炮兵实施火力准备。”

这时,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彭德怀身上。他知道,大家最担心的是美国的反应和态度。他说:“我们都打过仗,知道部队出动从下决心到出发,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时间。美军要来干涉,它首先要判明

情况,弄清我们是不是攻岛,是只攻一江山岛,还是攻大陈岛。还要判明我们在战区的兵力……估计一两天内美军难以到达战区。这样,我军就有了比较从容解决战斗的时间。告诉部队,占领一处滩头阵地后,后续部队要源源上去。我军能打夜战,加上明天一天,估计可以攻下来……成功与否,今天下午是关键,作战和情报部门要密切掌握情况,随时汇报。”

地面攻击一江山岛的战斗,在当天中午12点正式开始。1.2万余发炮弹和300多枚航空炸弹倾泻在1.7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我军登陆部队在火力掩护下抢占滩头阵地,经过3小时激战,全歼守敌1086人,俘虏567人,占领了一江山岛。情况果然如彭德怀所料,美军当天没有“协防”,直到1月底才调来大批海军、空军,迫临浙东近海。但最终,美国政府出于对其全球战略的考虑,决定让蒋介石的军队从大陈岛撤退。

从此,浙江沿海的岛屿全部解放。

力保义务兵役制

作为首任国防部长,彭德怀肩负着一个重任:完成解放军从战时到平常的战略性转变。大到国防制度、海防边防、战略方针,小到军队条令、训练方针,他都得从零做起。在他的推动下,从1954年到1955年,我国的义务兵役制度、薪金制度和军衔制度(合称“三项制度”)相继建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确定我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度。但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对此仍有不同看法,主要是担心战时

后备兵源不足。彭德怀一直惦记着这件事。1955年9月,他在视察广东边防时,南澳岛守备团团长汇报说,岛上原本兵力不足,但这里有很多民兵,平时对他们进行训练,需要时就能参加作战,从而解决了兵源不足问题。彭德怀由此得到启发:把民兵和预备役合而为一。经过充分酝酿,他在1957年的军委会上提出“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毛泽东批示“同意”。1958年3月,他的建议得到中央政治局的认可,争议了3年之久的义务兵役制从此被固定下来。

1955年,军队薪金制度开始实行。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彭德怀一直在观察各方反应,考虑薪金标准是否合理。1957年,他发现,军队中最高薪金和最低薪金过于悬殊,不利于发扬上下一致的光荣传统,便决定从正师级到军委副主席,每级都不同程度地降低薪金。他将自己军委副主席的月薪,从450元降到了400元,两年后又从400元降为360元。1958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议考虑取消薪金制,恢复战争年代的供给制。但彭德怀几经考虑,认为“实行一种制度主要考虑它能不能促进社会发展”。于是,薪金制被坚持下来。

彭德怀还力倡实行军衔制。在国防部会议和军委会议上,他讲到一个故事:“新中国建立以后,军队同外国的往来一天天多起来,没有军衔实在不方便。1951年时,志愿军在朝鲜板门店同美国人谈判,人家有军衔,我们没有军衔。为了和对方平起平坐,只好临时给谈判代表安上一个头衔,这种状况往后不能一直这样。”1955年,军衔制度开始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