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家的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家学说的一般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 C 先秦诸子,影响重大的学派,唯有法 家把君主说成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而臣民都应当是君主进行统治的工具或 材料。国君说一不二,他的谱就是法。"一断
于法",唯君例外。他们还主张采取一切办法 加强国君的权力,大权完全集中于一人之手, 保证君主绝对地成为国家之"主",有效地进行 专制和独裁。
2、关于势治的要领
君主如何控制手中的政治权力,以实 现其独裁统治,慎到提出了以下几点要 领:
• 第一,君主以得民要挟臣下。君主要能有效地
进行独裁统治,巩固权势,就需要有力量制服群 臣,如何制服,慎到提出,最重要的是设法使自 己在民众中树立成信,通过得民,来挟制臣下。
• 第二,不尊贤。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是一个十分
• 战国时期的法家,依其生活的年代,可以分为: 前期法家:以李俚、商鞅、慎到、申不害为代表 后期法家:以韩非为代表
• 据载,李俚在魏国变法,着有《法经》,后商鞅 携此书去秦国,作为改革的重要依据。此书已佚, 在前期法家中,商鞅重于刑治,申不害重于术治, 慎到重于势治。这也是法家中影响重大的几派学 说。韩非是法家中的集大成者,在继承前期法家 思想阶前提下,创立了刑术势兼用的政治理论。
• 第二,“正名责实”。即根据每个臣下
担任的职位,首先要正名,然后要根据臣 的名分去督察他的职守,责令他们完成本 职工作,要求每个官吏做到名实相符,忠 于君主,检其得失,论其赏罚。这也叫 “为人君者操契以责其名”(《大体》)。 正名责实的目的是控制臣下的行为,使臣 下严格洛守自己盼职分,即“治不逾官”, 而群臣的职分又都是君主规定的,治不逾 宫就是要求臣下不得违背君主的旨意,逾 职行事或擅自妄为。
先秦法家 的政治思想
一、法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 何谓“法家”? • 中国古代社会“法”与“刑”不分。孔子"
德主刑辅",荀子的"治之经,礼与刑",以 及当时社会的"刑不上大夫"等等,都是"法" 与"刑"不分,而在"法家"理论中,"法"的真 正含意是"刑",因此,中国古代社会的"法 家"与其叫"法家",不如叫"刑家"。
• 商鞅说:"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 "(《定分》)就是说,法令是人民的生命,治国的根本, 防止人民作恶的工具。因而,他认为,治国而抛弃法令, 好比希望不挨饿,而抛弃粮食;希望不受冻,而不要衣服; 希望向东而两走,愈走愈远。就是说,治国不可一日无法 令,法令是国家治乱兴衰的前提和根本。商鞅的"法令"也 就是统治民众的"刑法"。
1、关于术
关于术,顾名思义,即指权术。 术与刑不同:
用法的对象是民众,所以法要公之于众,使 人人皆知;
用术的对象是群臣,只能由君主藏于胸中, 一人操纵。
• 为什么君主要用术来驾驭臣下?申不害完全是为 君主的利益考虑的,他认为,对君主的致命威胁 主要是来自群臣。他说,国君所以要修筑牢固而 高大的城墙和严实的门闾,就是为了防止盗贱敌 寇的强盗入侵,然而,“今夫弑君而取国政,非 必愈城郭之险而犯门间之闭也。”(《大体》) 即那些杀掉国君、夺取政权的,不一定是那些越 城人户的贼寇。往往是君主左右的近臣。因此, 君主首先应该防犯的是大臣,这些人最有篡国弑 君的可能。
• 所以,申不害提醒君主们,对于臣下要有清 醒的认识,任何大臣都是靠不住的,君主为 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必须使臣下慑服,其关 键在于运用术来驾驭臣下。
2、用术的要领
申不害有关实行术治的论述较多,主要有 以下三点: 第一,“明君使臣并进辐凑”。来自百度文库《大体》)
即在君臣关系上,有如车轮,国君比作车毅,臣 下好象辐条,君臣之间洽如辐条集中于轮毅,臣 下每人都直接向君主负责,集大权于国君一人。 这样,就可以防止重臣“蔽君之明,塞君之听, 夺之政而专其令”。(《大体》)从而,做到 “君操其柄,臣事其常。”“主处其大,臣处其 细。”(《大体》)以达到集国家最高权力子国 君一人之手。这就是申不害主张君主用术的目的。
1、关于“势”的决定作用
慎到的政治思想有两个特点:
一是他较全面地看到了刑、术、势在治国中的作用, 因而他的论述中全面涉及到法家学说的这三个基 本范畴,不过在这三者之中,他更为突出了 “势”,更强调势的作用。
二是为了得到"势",他在倡尊君的同时,看到了法 的制约作用和民的作用,这是后期法家所无的。
• 慎到认为,在刑、术、势诸因素中,势至为重要。 • 所谓“势”,就是地位、权势,因而有了势,就
• 基于对于权势重要性的认识,慎到创造出独特的权力制衡 理论。即在一元统治下的权力制衡。
• 慎到认为,君主为保持其政治地位,必须实行独裁统治, 国家不能存在二元或多元的统治中心,"两则争,杂则相 伤。"(《德立》)关于这一点,慎到说,国家可以多贤, 但不可以多君,国家可以无贤,但不可以无君,也就是说, 君主的一元化独裁统治是绝对必要的。因此,慎到的制衡, 不是指君臣之间的关系,而是指在君主握有绝对权力条件 下,重臣之间的分工与制约。他说:"臣有两位者国必乱, 臣两位而国不乱者,君在也。"(《德立》)就是说有两 个重臣同时握有权力,出现并行权力,必然要相互争夺, 比高下,形成动乱,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在国君的牢固 控制下重臣之间各有所能,又能权力制衡。
• 法家的派别,其形成不同于儒、墨,有些 近似于道家。它不是由一个宗师培养出来的统
一学派,然后又分化成若干分支流派。而法家的 师承关系并不那么直接、明显,如韩非是法家的 集大成者,但不是受业于法家,而是荀子的弟子。
• 虽然如此,法家,还是战国时期、最有影 响、成就最大的一个学派。从时间上看, 它贯通整个战国年代,从空间上看,它活 跃在七雄并立的各国舞台上。
二、前期法家的政治思想
• (一)慎到的势治理论
• 慎到,赵国人,生卒年代已不可详考。据《史 记,孟子荀卿列传》载,慎到曾游于稷下学官。 他是当时很有影响一名学者。慎到曾经有过系统 的著述,不过已大部分失传,现仅存《慎子》七 篇,从《慎子》和有关援引他的著作看,慎到的 政治思想属于法家,而其哲学思想近于道家,是 以道家的哲学理论为其法家学说作理论论证的。 后来韩非也继承了这个传统。
• (二)申不害的术治理论
• 申不害,京(今河南蒙阳县东南)人, 生卒年已不可详考。曾为郑国大臣,后来 郑被韩国所灭,申不害归于韩,韩昭侯时 任他为相。申不害是战国法家的一个重要 流派,在政治上,申不害侧重于术,同时 也较为重视刑和势的作用。关于申不害的 著作,《汉书艺文志》裁有《申子》六篇, 今仅存一篇,保存在《群书治要》中,名 为《大体》。
2、绝对尊君,强化独裁。
先秦各学派儒、墨、法对君主的态度 共同点:都强调尊君,都维护专制制度。 不同点:
A 儒家的尊君是有条件的,即“从道不从 君”,君与道比较,道高于君,也就是政治理 想和原则比君更重要,行道是尊君的前提。因 而,孔子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天 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仕当官是为了行 道,而不只是为了荣华富贵。“邦无道,富且 贵,耻也。
法家学说的一般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强调以刑治国是法家学说的核心,严 刑重罚,使人们不敢犯法,令行禁止,信 赏必罚,达到“严而少恩”的地步。
法家强调"刑治"与儒家强调"仁政"是不同的, 儒家的"仁政"是用来对统治者进行约束的,而法 家所谓"法治"则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两者的目的 不同的。
法家学说的一般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能指挥一切,失去势,则只能听命于人。 • 对此,他说:"贤而屈于不肖者,权轻也,不肖而
服于贤者,位尊也。"譬如,当尧是老百姓的时候, 对其左邻右舍也难于调动,而称帝以后,就能在 全国今行禁止。"由此现之,贤不足以服不肖,而 势位足以屈贤矣。"(《慎子·威德》下引只注篇 名)有了权势,缺德少才的人就能支配贤德智能 之士,可见权势决定一切。因此,他认为君主所 以成为君主,主要是因为他掌握了权势,而不是 由于他道德才能多么超众。正为此,"势"对国君 是至为重要的。
三、商鞅的政治理想
• 商鞅,原是卫国的公子,公孙氏,名秧,故称公 孙鞅,又称卫秧。因在秦变法有功,受封于商, 后称商鞅。大约生于公元前三九0年,卒于前三 三八年。商鞅曾在魏国国相公孙在手下充当掌管 公族事务的小官吏(中庶子)。商鞅“少好刑名 之学”,公孙痤病危时向魏惠王推荐他作为自己 的替代人,惠王未采纳。公孙痤死后、商轶无法 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洽值秦孝公发布《召贤 令》,广征天下之贤才。于是,由魏至秦。
• 公元前三五九年,商鞅入秦,求见秦孝公。商 鞅本着"良乌择木而栖"的原则,向秦孝公进行试 探。前三次会见,首次商鞅谈以"帝道",秦孝公 直打磕睡,"弗听"。第二次语及"王道"孝公比前 次更不爱听。第三次说之以"霸道","孝公善之"。 到第四次会见,商鞅阐述了他的政治主张,"以强 国之术说君",孝公非常高兴,与商鞅"语数日不 厌",深得孝公赏识。于是任以左庶长(秦国官爵 分为二十级,左庶长为第十级),主持变法。从 公元前三五九年始到前三五0年的十年间,在商 鞅主持下,两次进行变法,被晋升为大良造(官 爵第十六级),后又封于商(今陕西商县),称 为商君。
• 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也正为当时统治者服务。关于商鞅政 治思想的著作,《汉书·艺文志》着录《商君书》二十九 篇,今存《商君书》二十四篇,为商鞅及其后学所着,其 成书年代不出战国。在战国法家的诸流派中,商鞅以重视 刑的作用而独成一家。与慎到、申不害比较起来,商鞅虽 然也谈到“术”与“势”但其刑治理论更为细密。
• 第三,“示天下以无为”。无为,本来是道
家政治思想的基本范畴,但在申不害的思想体系 中,无为与道家的含义己有重大差别。
• 申不害所说的无为,其主要点就是君主把自己的想法或意 见隐藏起来,"去听","去视","去智"。喜怒不形于色, 使臣下感到君主神秘莫测,既无法去迎会君主所好以成己 之私,又不敢违背君主的意志而擅自妄为。这即为"上明 见,人备之,其不明见,人惑之。 " 就是君主不暴露自己, 臣下则迷惑不测,忐忑不安;反之,君主乐于显示自己, 共结果则是不论说的、做的对与不对,都给臣下提供可乘 之机,有空子可钻。所以,慎到认为聪明的君主,应该是 不露声色,统观全局,洞悉一切。简言之,这叫"藏于无 事"。
法家学说的一般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 B 墨子主张“尚同”,天下臣民一同于
君主,是君之所是,非君之所非,君主 的好恶就是是非的 己标准。但他在“天志”
中,还主张天子与各级官吏应是民选的,会参 考“民意”;又提出“君臣上下惠忠,父子兄 弟孝慈,”强调的是君民上下的各自人格和相 互关系。道家不否定君主,但不主张专制,特 别是庄子倡绝对自由,敌视君主与专制。
引人注目的问题,其中,儒墨两家持之犹力。慎 到则一反儒墨的观点,认为实现君主的绝对统治, 必须以否定尊贤为原则。他说:“立君而尊贤, 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佚文》)
• 第三,"君无事,臣有事"的统治术。慎到认为,
君主治理国家,应该尽量地发挥臣下的作用,让 臣下尽职尽责,把事情作好,君主坐收其利,做 到"君逸乐而臣任劳"。
法家学说的一般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 因而,他们的共同主张是,对民众的行动只 能用严刑峻法,进行镇压,使之不敢妄动: 用高奖重赏,以利诱导,为我役使。
• 在精神上,只要进行"以吏为师"、"以刑为教"的教育即可, 其它一切文化、道德都可以不要。在法家的心目中,君主 对民的要求,只是平时用其力,战时用其死,如此而已。 对臣下,君臣间是"一日而百战",是不得已不用的劲敌, 要警惕百倍,随时有可能篡权,随时有可能杀头。人际间 唯有利害,相互间有如豺狼。因而,他们认为仁义慈惠是 亡国之途,唯有靠峻法威胁才能富国强兵。
法家学说的一般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 3、人性好利与以刑治民。
• 法家把性恶论推向极端,荀子认为人性恶, 需要教化,可以转变。法家则认为人人是唯利
是图,本性不可改,包括父母子女,只能晓以利 害,为我所用。慎到就说,木匠打棺材,愿意人 死。“利之所在,忘其丑也”。商鞅说:“民, 生则计利,死则虑名。”从生到死都是围绕名利 转动。韩非的类似说话更多。这是法家的共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