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一、任课教师:二、授课班级:高三年(5班)
三、授课时间:2013-10-29
四、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专题的必读材料之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①识记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②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③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寓言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辩说理的方法。
④背诵经典文段。
(二)过程与方法①小组合作探究。因为是选修课,教法上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做到导而不牵。
②学生自主学习。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能通解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难不解处在课堂上交流,让其他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疑难。
③加强诵读。对经典多加诵读,通其意,咏其韵,味其情,达其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七•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涵咏“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难点: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和在当世的现实意义。
八、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孟子》一书充满了一种凛然正气,这种正气对人们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就好像春风化雨一样。那么,相隔两千余年,再次捧读《孟子》,他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人格修养有着哪些启示呢
多媒体显示孟子图片及课题。(副标题:孟子的养气说)
多媒体显示学习流程图。(检查预习f通晓文意f具体研习f深入探究f吟咏背诵f课堂小结)
二、检查自读(未雨绸缪)
1、记字音
恶乎长不慊于心馁也揠苗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
2、识通假
不慊于心(惬)
而勿正(证)
无若宋人然(毋)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悯)
戒之曰(诫)
往之女家(汝)
曾益其所不能(增)
衡于虑(横)
法家拂士(弼)
3、思异义
今日病矣(疲累,倦困)
丈夫之冠也(男子)
无违夫子(丈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这个)
4、辨活用
以其外之也(名作动,把……看成心外之物)
丈夫之冠也(名作动,加冠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动,使……乱,使……改变,使……屈服)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动,使
困苦,使... 受累,使.... 挨饿,使.... 受穷,使 ... 混乱,使.... 惊动,使.... 坚韧)
人恒过(名作动,犯过错)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动作名,内,外)
5、析句式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定语后置)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者矣(定语后置)
助之长者,揠苗也(判断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判断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状语后置)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动句)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状语后置)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状语后置)
三、以点带面,温故知新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补充:我见相如必辱之。之,第三人称
不知将军狂之至此之第一人称相当于“我”
之二又何如指示代词,这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之结构助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之,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定语后置的标志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用在时间伺候动词后面,舒缓语气协调音节作用, 不译
四、对话探究,研读文本
1指名朗读前两则,全班齐读第三则
2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话题是“浩然之气”
3学习第一则《孟子•公孙丑上》
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
(1)、何谓“浩然之气”(用原文回答)
学生用原文回答后教师解析,多媒体补充朱熹《四书集注》的内容并加以解说。
生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元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2)何为“道义”
师补充:周振甫先生:孟子“所说的养气就是培养一种正义感”。
什么是“浩然之气”呢孟子谈了两个特点:
第一,“至大至刚”,“塞于天地”。即最伟大、最刚强,可以充满于天地之间。这是从“浩然之气”的形态上说的。
第二,“配义与道”。即要用义和道去配合它。这是从“浩然之气”的性质上说的。
所谓“义”,即正义。《孟子•离娄上》云:“义,人之正路也。”
所谓道,既事物的规律和符合规律的方法。
孟子虽未直接解释什么是“道”,但从其谈到“道”的一些言论可以看出,道就是事物的规律和方法。(新浪博客姚崇实《孟子“养气”说浅议》)提升:浩,从水,气,无形。为什么以“浩然”来喻“气(人格或美德)教师提示:浩,从水,字典义:水大,引申为大和多;然,……的样子;气,天地之正气,即孟子所云“义与道”。
3、探究:怎样才能使自己具有“浩然之气”
生答:“集义”。
点拨: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合乎道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此为“直养”;若行事无道和义,气则萎靡不振,就会丧失气,此为“害”。引申:“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明•杨继盛)
这是明代文人杨继盛遭奸相严嵩杀害前留下的一副联,后被李大钊改为“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赠与朋友。但我还是更喜欢前者,“辣”代表着勇敢和坚决,代表着一种凛然正气。
4、哪些人具有这种浩然之气并值得我们学习呢
生答:忧国忧民的屈原;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豪放旷达的苏轼;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还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的任长霞;以及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小岗村书记沈浩……
过渡:正是靠这种浩然正气,才可“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4,学习第二则《孟子•滕文公下》
(1)、指名朗读本章。
(2)、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
明确:大丈夫;何谓大丈夫。
3、讨论: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学生回答“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点拨:有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师补充:这样做了以后,在褒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藏,舍之则藏”和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大丈夫了
(4)历史上哪些人践行了大丈夫之道
生答:比如历尽艰辛,在匈奴牧羊十九载,终日手持汉朝节而不屈的苏武…… 过渡:作为大丈夫,我们要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通过这样的磨练,我们才能有所成就,才能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5、学习第五三则《孟子•告子下》
(1)生齐读
(2)思考:孟子列举的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