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行走中常见的步态问题及指导策略.doc
家长指导教案:如何帮助幼儿克服走路时的困难
![家长指导教案:如何帮助幼儿克服走路时的困难](https://img.taocdn.com/s3/m/1e8909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c.png)
家长指导教案:如何帮助幼儿克服走路时的困难对于幼儿来说,学习走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不仅是能够独立行动,还能够促进幼儿感官和神经发展。
然而,对于许多婴儿来说,学习走路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过程,因为他们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障碍。
家长的指导与鼓励对幼儿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家长如何帮助幼儿克服走路时的困难。
一、培养幼儿站立和保持平衡的能力站立和保持平衡是学习走路的基础。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站立和保持平衡能力:1.让幼儿站起来并保持平衡:把幼儿放在一个平稳的表面上,例如床、沙发或婴儿座椅,然后轻轻地扶持幼儿的身体并说话鼓励幼儿尽量站立和保持平衡。
2.让幼儿站在自己的脚上并保持平衡:当幼儿能够站起来并保持平衡时,家长可以试着让幼儿站在自己的脚上并保持平衡。
家长可以轻轻抱住幼儿的腋下并用手扶持幼儿的脚踝,让幼儿站在自己的脚上,同时鼓励幼儿尽量保持平衡。
3.让幼儿走路:当幼儿可以站起来并保持平衡时,家长可以试着让幼儿走路。
家长可以轻轻抱住幼儿的腋下并用手扶持幼儿的腰部,在幼儿前面走着,同时鼓励幼儿尽量走路。
二、增加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不断地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增加幼儿的身体协调性:1.让幼儿爬行:爬行是让幼儿增加身体协调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家长可以放置一些玩具或物品在幼儿面前,然后鼓励幼儿爬行向前获取它们。
2.让幼儿跳跃:跳跃是让幼儿增加身体协调性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家长可以在室内或室外的安全区域为幼儿提供一个小的跳跃场所,并鼓励幼儿跳跃。
3.让幼儿进行平衡训练:平衡训练可以帮助幼儿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家长可以在室内或室外的平稳表面上为幼儿提供一些平衡器材,例如平衡板、球或枕头等,并鼓励幼儿试着站立或行走在上面。
三、提高幼儿的肌肉力量肌肉力量对幼儿的走路技能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幼儿提高肌肉力量:1.让幼儿练习爬行:爬行是一个在提高幼儿肌肉力量方面非常有效的练习方式。
婴幼儿行走中常见的步态问题及指导策略
![婴幼儿行走中常见的步态问题及指导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14c3f6a33687e21af45a934.png)
婴幼儿行走中常见的步态问题及指导策略作者:李峥阎艳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7年第03期独立行走能力的发展解放了婴幼儿的双手,使婴幼儿的行动更加方便自如,更为婴幼儿探索新世界打开了大门。
我们发现婴幼儿行走的姿势问题受到大多数家长的关注。
婴幼儿行走时出现过内八字、外八字、足尖走、燕飞式、鸭步走等姿势,这些常让家长感到不安和焦虑。
早教指导者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们以案例的形式介绍发生在婴幼儿学步过程中的步态问题及指导策略。
一、案例描述案例1:基本情况:小A,女,18个月观察实录:小A平时由外婆抚养。
小A在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比较理想,与教师互动良好,特别是语言方面明显优于同月龄的婴幼儿。
然而她的爬行和学步都比较晚,16个月才开始蹒跚学步,现在走路时两只脚向两边撇开,呈“外八字”。
走线活动时,小A不肯配合,吵着要外婆抱。
指导过程:(一)倾听交流老师在亲子集体活动之后与其外婆进行了个别交流。
在交流中了解到:外婆发现小A走路步态有问题,试图矫正,可是小A不但很紧张而且很抗拒。
我追问外婆:“那么您是如何矫正的呢?”外婆说:“为了纠正她走路姿势,我每天都让小A在家顺着地板上的直线练习走线。
可是她总是不肯配合,老师你看她到现在走路还是这样子,一个女孩走路这样多难看呀。
”(二)耐心讲解我们从谈话中发现外婆特别关注小A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迫不及待地希望孩子快速成长。
于是我们给外婆耐心介绍0~3岁养育的基本理念,使让她明白:婴幼儿是带着先天的成熟时间表降生的,早期教育只有遵循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发展规律及个性特点,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孩子走路有早有晚,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成熟时间,处理好成熟与发展的关系。
过度的训练不仅是徒劳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三)教育建议根据小A的现状,我们给她提出了以下的调整建议:1.创设良好的锻炼环境。
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激发婴幼儿行走的兴趣,对于这一时期的婴幼儿重要的不是千方百计地训练,而是为婴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时机,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成长中的婴幼儿。
婴幼儿护理宝宝的常见运动发展问题及应对方法
![婴幼儿护理宝宝的常见运动发展问题及应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64d044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5.png)
婴幼儿护理宝宝的常见运动发展问题及应对方法宝宝的运动发展是其生长与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婴幼儿的健康和智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宝宝的运动发展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一些常见问题。
本文将讨论与这些问题相关的应对方法,以帮助父母更好地护理自己的宝宝。
1. 肌力不足在宝宝的初次运动尝试中,可能会出现肌力不足的情况。
这导致宝宝无法完成一些基本的运动任务,如翻身、爬行或者坐起来。
针对这个问题,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应对:- 提供足够的支撑:使用婴儿床边或者毯子等物品来为宝宝提供足够的支撑,帮助其完成一些动作,并逐渐加大运动难度。
- 面对面互动:与宝宝进行面对面的互动,通过唱歌或者拍手等方式引起宝宝的注意力,激发其动力,促使其进行更多的运动尝试。
- 日常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给宝宝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运动,如将玩具放在稍远的位置让宝宝爬行去取,从而鼓励其肌肉力量的发展。
2. 发育延迟有时,宝宝的运动发展可能出现延迟,即宝宝在特定年龄段应该掌握的运动技能没有及时出现。
这可能与个体差异或者其他潜在健康问题有关。
以下是一些针对发育延迟的应对方法:- 定期体检: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定期体检,了解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以便尽早发现潜在问题并得到专业建议和治疗。
- 温和的运动促进:通过温和的体操、按摩或者适当的推拿,促使宝宝的肌肉群得到刺激,有助于提高其运动技能的发展。
- 耐心与鼓励:父母应该保持耐心,并鼓励宝宝积极尝试运动活动。
及时的积极反馈和肯定可以促使宝宝更有动力地进行运动,逐渐克服发育延迟问题。
3. 姿势问题有些婴幼儿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姿势问题,如弓背、扁平头或者身体不平衡等。
这些问题可能对宝宝的骨骼和肌肉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姿势问题的应对方法:- 姿势矫正:在宝宝运动过程中,父母应该关注宝宝的姿势,并及时纠正。
比如,当宝宝摆放在床上时,用一个小枕头垫高其头部,有助于减轻扁平头的发生。
- 促使平衡:给宝宝提供平衡训练,如坐立训练、促使宝宝保持平衡的游戏,有助于改善其身体的平衡感。
婴幼儿在走路时遇到的问题
![婴幼儿在走路时遇到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797e50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c.png)
婴幼儿在走路时遇到的问题宝宝学走路,那可真是个大工程啊!看到自己家小宝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迈开小步子,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感叹“真是长大了”?可是,别看宝宝们走路看似轻松,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小难题,真是“步步惊心”啊。
宝宝才开始学走路,那些摔跤、跌倒、碰到脚丫的情景,你是不是看得眼睁睁地心疼,恨不得自己上去扶一把?可是,谁让宝宝就是这么个小倔强,总是自己硬着头皮往前走。
每当看到他们在地上扑通一下摔倒时,你是不是也恨不得跳出来“全程陪跑”?可惜,宝宝就是喜欢在摔倒后再站起来,自己恢复得比谁都快,真是给我们做了个“表率”!肯定有家长会说:“哎呀,宝宝摔倒了,怎么办?会不会磕着脑袋?”别着急,咱们先给宝宝的步伐做个“小诊断”。
首先啊,宝宝刚学走路,那简直就是个“醉酒状态”。
你看他们站不稳,双腿像是“两个软面条”,屁股一晃一晃的,活脱脱就是个“走路的瘾君子”。
你可能在心里嘀咕:“这不比我小时候还不稳当呀!”但宝宝身体结构和我们大人不一样。
他们的小腿骨还没有完全发育好,肌肉力量也不强,所以每走一步,都像是在和地心引力做斗争。
每走几步,摔倒一回,这可真是没办法避免的。
然后呀,最让家长心头一紧的就是宝宝走路时,那一双小脚丫。
你会发现,他们走得慢,走得累,还经常东倒西歪的。
宝宝的步伐,怎么说呢,有点像蹒跚学步的企鹅,特别萌,但又特别让人担心。
这个问题啊,跟宝宝的发育是分不开的。
孩子学走路的那会儿,骨骼还没发育完全,身体的重心也没找到,所以看起来特别不协调。
你说,这小家伙连站都站不稳,怎么可能一下就跑起来?如果宝宝总是摔倒,或者好像走几步就不愿意走了,那也许是鞋子不合适,或者地面太滑了。
记得为宝宝选择合适的鞋子,最好是软底的,让他们的脚丫可以自由活动,不至于限制他们的动作。
就像我们小时候,穿着大人的鞋子走路,那简直就跟“踩着煎饼”一样不舒服,宝宝也一样需要一双合适的鞋子来支撑。
讲到摔倒呀,宝宝们一摔倒,总是会哇哇大哭,你是不是又担心又心疼?但宝宝哭哭闹闹的背后,往往只是想让你注意到他们的存在,或者是因为摔得疼了想要依赖你一下。
宝宝学走路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宝宝学走路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79a15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a.png)
宝宝学走路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宝宝的成长,学会走路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然而,对于许多父母来说,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宝宝学走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父母更好地应对这一阶段。
问题一:宝宝双脚内扣(X型腿)有些宝宝在初步学习走路时,会出现双脚内扣的情况,即X型腿。
这是由于宝宝的髋关节尚未完全发育引起的。
这种情况通常在宝宝开始走路后几个月内自行纠正,不需要太过担心。
然而,如果宝宝超过两岁后仍未得到改善,建议咨询儿科医生或专业的物理治疗师进行进一步评估。
问题二:宝宝走路时踮脚尖在宝宝学走路的早期阶段,一些宝宝可能习惯性地踮起脚尖行走。
这主要是因为宝宝的脚踝肌肉力量还不够发达。
逐渐地,宝宝会学会将脚平放在地面上。
为了帮助宝宝纠正这个问题,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给宝宝穿合适的鞋子:选择柔软、舒适、有助于脚部发育的鞋子。
避免给宝宝穿有高跟或硬底的鞋子,这可能加重宝宝踮脚尖的习惯。
2. 激励宝宝脚扁地走:鼓励宝宝将脚扁平地放在地面上走路。
可以在宝宝经常走动的地方放置一些有趣的玩具,吸引宝宝走路时集中注意力并尽量将脚平放。
3. 注意正确姿势:确保宝宝走路时身体保持挺直,背部不要瘫软。
通过调整宝宝的姿势,有助于鼓励宝宝正确地踏地行走。
问题三:宝宝倾斜行走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倾斜行走,即身体向一侧倾斜。
这可能是因为宝宝在尝试保持平衡时,侧身较多所致。
为了帮助宝宝纠正这个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提供支撑:在宝宝学走路时,父母可以伸出一只手臂轻轻支撑宝宝的身体,给予一定的平衡支持。
逐渐地,减少对宝宝的支持,并让宝宝逐渐习惯保持平衡。
2. 练习均衡感:通过游戏和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宝宝的均衡感。
例如,可以让宝宝站在一条直线上,或者给宝宝提供一些玩具,让他们蹲下并伸手拿取。
3. 鼓励爬行:爬行对于培养宝宝的平衡感和核心肌肉力量非常重要。
鼓励宝宝多进行爬行活动,有助于锻炼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
儿童常见步态问题以及改善方法
![儿童常见步态问题以及改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fa1364ba0d4a7302763aad.png)
儿童常见步态问题以及矫正方法生活中的很多小细节都会对小朋友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走路的姿势也是其中一个。
当小朋友很随意地走着的时候,可能就会因为这些随意的细节,影响小朋友们的颈椎胸椎等,最后影响身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但发现小朋友有一些错误走路姿势后家长们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儿童错误步态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完全矫正过来的。
那下面就列举一些儿童常见的步态问题和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和造成的原因以及矫正方法。
最常见的:内八字、外八字走通常,我们在走路时,足的长轴可以有轻度外旋,它与步伐前进的方向大约在5°到10°之间。
大于这个幅度就是“外八字”,小于这个幅度就是“内八字”,长时间如此会造成骨骼畸形。
矫正方法:1.孩子走路时,让他的膝盖和脚尖对着正前方,不要偏离。
2.让孩子经常有意识地进行矫正练习,如在沙土、松土或湿地上走,然后观察他的脚印,看脚尖是否朝正前方,让孩子边走边改。
为了使孩子更好地改正,可让他进行“矫枉过正”练习,如“外八字脚”,练习脚尖朝内走路;“内八字脚”,练习脚尖朝外走路。
3.练习从台阶上往下跳。
跳的时候,要把双脚尖并拢在一起,跳下后不论是“外八字脚”,还是“内八字脚”,脚尖都会朝前。
练习一段时间后,走起路来就正常了。
4.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可练习踢毽子。
踢毽子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同时也可以用来矫正“八字脚”。
矫正“外八字脚”,一般用脚内侧拐踢毽子;矫正“内八字脚”,用脚外侧拐踢毽子。
两脚交替进行练习,长期坚持。
弯腰弓背走路不能做到腰背挺直,长时间保持弯腰弓背容易导致驼背、身体平衡力下降、臀部肌肉下垂,而且呼吸变浅,心肺功能下降,造成眩晕和疲惫感。
矫正方法:1.面对着墙,距离约30~50厘米远站立,两手撑墙;腹部尽量贴着墙,然后再将腰部往前挺,坚持20秒,重复做10遍。
注意不要踮脚,腹部贴着墙时尽量吸气,挺腰时吐气,20秒内呼吸3遍。
2.端坐在椅子上,背部挺直;弯曲两肘,手臂抬高与肩膀齐平;两肘缓缓向后拉,尽量使两边肩胛骨并拢,大胸肌得以拉伸;保持该姿势,慢慢抬起下巴,头向后仰,缓缓吐气,静止3~5秒,重复做10遍。
儿童运动发展中的常见姿势异常和矫正方法
![儿童运动发展中的常见姿势异常和矫正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c4059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0.png)
儿童运动发展中的常见姿势异常和矫正方法儿童的身体发育和运动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然而,在儿童的运动发展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姿势异常的情况。
这些异常不仅可能对儿童的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导致身体发育的紊乱。
因此,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常见的姿势异常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姿势异常以及相应的矫正方法。
一、平足平足是儿童常见的足部姿势异常之一。
它表现为足弓减小或消失,导致脚掌完全触地。
平足可能影响到儿童的行走姿势和体力活动。
对于平足的矫正,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常规锻炼:鼓励儿童多进行一些弹跳和伸展的活动,可以有效改善足部的肌肉力量,从而有助于矫正平足。
2. 穿戴适宜的鞋子:为儿童选择合适的鞋子非常重要。
建议选择有足弓支撑和适当的鞋垫的鞋子,可以帮助儿童保持正常足部姿势。
3. 矫形鞋垫:对于较为严重的平足情况,可以考虑使用矫形鞋垫。
这种鞋垫可以提供额外的足弓支撑,帮助矫正足部姿势。
二、内八字腿和外八字腿内八字腿和外八字腿是儿童常见的下肢姿势异常。
内八字腿表现为两膝关节向内收拢;外八字腿则是两膝关节向外分散。
这些姿势异常可能影响儿童的平衡感和行走姿势。
以下是一些矫正方法:1. 生活习惯:引导儿童养成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
2. 物理治疗:接受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儿童加强相关肌肉群的力量,调整膝关节的稳定性。
3. 矫正鞋垫:对于较为严重的内八字腿或外八字腿情况,可以考虑使用矫正鞋垫。
这种鞋垫可以帮助调整膝盖和下肢的角度。
三、圆肩圆肩是指儿童在站立或坐姿时,肩膀向前下方收缩的现象。
圆肩可能导致不正常的背部姿势,并影响呼吸和肺活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矫正方法:1. 坐姿调整:引导儿童保持正确的坐姿,使肩膀向后下方收缩。
2. 肩部锻炼:鼓励儿童进行一些肩部拉伸和强化运动,以加强相关肌肉群的力量。
3. 矫正器具:使用一些矫正器具,如胸部矫正带或者肩带,可以帮助儿童纠正圆肩。
婴儿的常见运动问题与处理
![婴儿的常见运动问题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7a77e31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0.png)
婴儿的常见运动问题与处理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们的运动能力也逐渐提高。
然而,婴儿在学习如何行走、跑步以及其他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运动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常见的婴儿运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1. 身体不平衡婴儿在学习如何平衡自己的身体时,经常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尝试下列措施帮助宝宝:- 给宝宝提供稳定的支撑。
在宝宝尝试站立或行走时,您可以轻轻地支撑他们的身体,以帮助他们保持平衡。
- 练习反身动作。
这是宝宝提高平衡能力的重要方法。
您可以轻轻抚摸宝宝的面颊,诱发他们进行反身动作。
- 给宝宝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宝宝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练习平衡,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平衡感觉。
2. 跌倒跌倒在婴儿学习运动的过程中是很常见的事情。
当婴儿出现这种情况时,你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情:- 给宝宝提供安全的环境。
在宝宝尝试行走或奔跑时,确保周围的环境是安全无害的。
- 不要抓住宝宝。
当宝宝出现跌倒的迹象时,尽量不要强行抓住他们。
这有可能会导致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 牢牢抓住宝宝的手。
当宝宝要下地行走或是上楼梯的时候,可以牢牢地抓住他们的手,以保证他们的安全。
3. 呼吸问题婴儿学习跑步或其他有氧活动时,容易出现呼吸问题。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宝宝缓解这一问题:- 调整姿势。
当宝宝呼吸感到困难时,您可以调整他们的姿势,以使呼吸更加顺畅。
- 缩短运动时间。
宝宝在运动时需要适当地休息,以使呼吸系统得到恢复。
- 给宝宝适量的喂食。
如果宝宝运动前一段时间饥饿或吃得太多,也会影响呼吸系统的运作。
4. 肌肉酸痛当宝宝在进行较长时间的运动时,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
您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帮助宝宝:- 轻柔按摩受影响的部位。
在宝宝运动后,轻柔地按摩受影响的部位,可以加速肌肉康复。
- 转变运动方式。
如果宝宝在一种运动方式中出现了肌肉酸痛的现象,可以改变运动方式,以避免相同的问题再次出现。
- 适当休息。
让宝宝在运动之间适当休息,以缓解肌肉的疲劳。
纠正不正确的走路姿势
![纠正不正确的走路姿势](https://img.taocdn.com/s3/m/e5d572c25fbfc77da269b144.png)
纠正不正确的走路姿势
正确的走路姿势
∙上身正直,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
∙手指并拢并自然弯曲,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心前后自然摆动;
∙上下肢协调动作,两腿脚尖向前左右交替前进或后退。
宝宝走路姿势不正确的原因
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动作的不断成熟,一般3~4岁时孩子就能基本掌握走路的动作要领,走的动作会比较协调,走路也会比较稳了。
但有的孩子在走路时,不自然、不协调,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种:
1. 平时养成的不良习惯。
从孩子刚学会走路时,大人未注意到孩子走路时不正确的姿
势,没能及时地纠正。
2. 走路时心理过分紧张。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在正常情况下,通常是不会出现走时
不协调的。
只有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才会出现走路不协调的情况。
如在周围气氛很严肃及听口令“齐步走”时,孩子就会由于心理过分紧张,而出现不自然、不协调的走路姿态。
纠正宝宝走路姿势的方法
1. 让孩子观察成人的走路姿势,知道正确的走路姿势看上去很美观,使孩子产生学习、
效仿的心理需求。
2. 让大一点的孩子做示范动作,并说明要领——上体正直,上下肢自然协调地走。
3. 大人可带领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一起念儿歌做游戏进行练习。
“来来来,大家
来排队,快快快,跟着朋友走。
”每次游戏的时间不能太长,以防乏味和过分疲劳。
4. 要大人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让孩子用愉快的心情参加练习。
5. 大人在带领孩子练习走路时,要用正面、积极的方法进行诱导,切忌采用单调、重
复、强硬的手段。
育儿知识-怎样纠正宝宝的走姿
![育儿知识-怎样纠正宝宝的走姿](https://img.taocdn.com/s3/m/1e45c09f48d7c1c709a1451f.png)
怎样纠正宝宝的走姿宝宝刚学会走路后,还不能掌握身体的不但平衡与重心,腿脚配合也不熟练,晃晃悠悠因此走起路来小腿摇摇摆摆,往前走不了几步就要摔跟头,样子很可爱。
父母看到孩子的进步,内心肯定充满喜悦,但父母们在高兴的同时,请不要忽略了更相当重要的问题:1、达致宝宝走路时的安全,防止碰伤和摔伤。
2、注意观察宝宝走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早纠正。
不正确的走路姿势及提出批评方法:一、走路像螃蟹一样他的两脚朝内,像个大夹子!在刚学会往前走的孩子中,这种走路动作很常见。
在最初的几年中,小孩子走路时,头往前探,使他的双脚朝内。
大约3岁左右,当他的大腿和小腿肌肉更结实后,这种走路的姿势就会销声匿迹。
如果他的双脚一直朝内,而且你觉得这种走路姿势实在不雅,你可以在他坐在墙边玩的时候,注意让他盘着腿坐,而不要让他梗着腿。
或者给他买硬帮的鞋,用不了一年的时间,你就可以纠正他走路的姿势。
二、走路像个鸭子这是生理问题,因为他还是平足。
整个过程小妹妹需要在走路的过程中,历练他的脚底的肌肉,练出弧形。
95%的孩子在5岁前,脚底会天然出现弧度。
蹬三轮或两轮小轱辘童车,孩子脚底弧度会更快地形成。
如果你觉得孩子走路难看,也可以在孩子2岁左右时,让他做用脚趾夹铅笔、手绢或大扣子的游戏;在游乐场玩时,拉着孩子的手,让他踩滚桶;或是鼓励他用脚尖走路。
婴儿平足是很正常的事情,相反,如果婴儿是弓足,风险问题很可能将表明存在神经系统紊乱的问题。
三、走路像西部牛仔他的双腿叉开,好像经过马术训练似的。
2岁前,如果他的双腿像似个注记,你不必太担忧。
然而,如果一直这样,可能表明有缺钙和叶酸的迹象,就需要治疗了。
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给孩子的双腿打上石膏,来帮助校正孩子的双腿。
但这要在确诊的情况下,由医生来操作进行。
四、他夹着大腿走路双腿呈现X型,一般在不急于走路(走不了长路,稍走点路就嚷嚷着要抱)、不好动的孩子中较为罕见。
有些人不友好地称之为“大屁股综合征”。
婴幼儿常见的运动发育问题的处理方法
![婴幼儿常见的运动发育问题的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81e6e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e.png)
婴幼儿常见的运动发育问题的处理方法婴幼儿的运动发育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婴幼儿在运动发育方面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迟缓的行走、不会翻身、不会坐等等。
对于这些常见的运动发育问题,家长们应该如何处理呢?首先,家长们应该保持耐心。
每个婴幼儿的发育速度都不一样,有些婴幼儿可能稍微晚一些才会达到某个里程碑。
因此,家长们不必过分担心,应该给予婴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自己探索和学习。
如果婴幼儿在某个方面的发育确实存在问题,家长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们。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婴幼儿的迟缓行走。
有些婴幼儿可能在一岁之后才开始迈出第一步。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们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刺激来帮助他们。
比如,可以在地板上放置一些有趣的玩具,让婴幼儿有动力去爬行和站立。
此外,家长们还可以鼓励婴幼儿参与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游戏和活动,如跳跃、奔跑等,以促进他们的肌肉发育和平衡能力。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婴幼儿不会翻身。
有些婴幼儿可能在六个月之后才开始学会翻身。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们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比如,可以在婴儿床上放置一些柔软的枕头或毯子,以帮助婴幼儿更容易地翻身。
此外,家长们还可以在婴幼儿的周围放置一些有趣的玩具,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翻身的兴趣。
还有一种常见的问题是婴幼儿不会坐。
有些婴幼儿可能在八个月之后才开始学会坐。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们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支持和训练。
比如,可以在地板上放置一些柔软的垫子,让婴幼儿有一个稳定的支撑物来练习坐姿。
此外,家长们还可以用一些有趣的玩具来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保持坐姿更长的时间。
除了上述常见的运动发育问题,还有一些其他问题也需要家长们关注。
比如,有些婴幼儿可能存在手脚协调不良的问题,有些婴幼儿可能存在肌肉松弛或肌肉过紧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家长们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儿童发育专家,获得更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总之,婴幼儿的运动发育问题并不罕见,但家长们不必过分担心。
提升婴幼儿走路时的步伐稳定性的教案
![提升婴幼儿走路时的步伐稳定性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52a23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7.png)
提升婴幼儿走路时的步伐稳定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婴幼儿建立稳定的步伐,并提高走路时的平衡能力。
2.提升婴幼儿的协调性和动作调节能力。
3.培养婴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本步伐训练:- 正面步伐- 侧面步伐- 后退步伐2.平衡能力训练:- 单脚站立练习- 物品抓握平衡训练- 踮脚掌站立练习3.协调性和动作调节练习:- 膝盖扑地球游戏- 多方向移动训练- 托物行走练习- 摆臂游戏4.观察力和感知能力培养:- 变化环境中的行走练习- 障碍物穿越游戏三、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 跳跃、转体等简单动作锻炼- 配合音乐进行拍手和踩脚步2.基本步伐训练:- 依次介绍和示范正面步伐、侧面步伐和后退步伐,鼓励婴幼儿模仿练习。
- 给予婴幼儿正确的姿势指导和鼓励,逐步提高步伐的稳定性。
3.平衡能力训练:- 让婴幼儿尝试单脚站立,手可以扶墙或椅子保持平衡。
- 鼓励婴幼儿用双手握住物品进行短时间平衡训练。
- 引导婴幼儿踮脚掌进行平衡训练,逐渐延长踮脚掌时间。
4.协调性和动作调节练习:- 进行膝盖扑地球游戏,让婴幼儿尝试用膝盖轻轻触碰地球。
- 引导婴幼儿在不同方向移动,如前进、后退、左右移动等。
- 可以通过托物行走练习,让婴幼儿托住物品进行行走。
- 进行摆臂游戏,教会婴幼儿如何随着步伐摆动双臂。
5.观察力和感知能力培养:- 环境变化行走练习,将婴幼儿引导到不同地方行走,例如在草地、石板路等地带行走。
- 进行障碍物穿越游戏,让婴幼儿尝试跨过小障碍物。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通过自己的示范,引导婴幼儿模仿学习。
2.引导法:用简单的语言和手势引导婴幼儿掌握正确的步伐和动作。
3.游戏法:将训练内容融入游戏中,激发婴幼儿的兴趣和动力。
4.循序渐进法:根据婴幼儿的能力和进展,逐步提高训练难度。
五、教学评估:1.观察婴幼儿的步伐稳定性和平衡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2.观察婴幼儿在协调性和动作调节练习中的表现。
学步时,常见的错误和困惑有哪些?
![学步时,常见的错误和困惑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8b54a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b.png)
学步时,常见的错误和困惑有哪些?一、姿势不正确在学步初期,很多幼儿会出现姿势不正确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幼儿的肌肉控制能力尚未发展完善,往往无法准确地掌握平衡感。
因此,在学步时,我们需要引导幼儿正确地使用身体各部位,保持身体的平衡。
例如,让幼儿双脚尽量贴近地面、垂直放置,保持大腿与小腿成90度角,保持腰部挺直等。
二、步态不稳定另外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步态不稳定。
当幼儿刚刚开始学步时,由于腿部肌肉力量尚未充分发展,他们往往步伐不稳,容易摔倒。
这时,我们应该给予幼儿适当的支持,比如使用推车或者双手扶持幼儿的腋下,帮助他们保持平衡。
同时,还可以给幼儿穿上合适的鞋子,增加脚部的支撑力,进一步提高步伐的稳定性。
三、步伐过于迟缓有些幼儿在学步时步伐过于迟缓,缺乏主动性。
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害怕和不安的情绪,不敢尝试自己走动。
这时,家长或者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激发幼儿学步兴趣的方法,比如放置一些有趣的玩具在幼儿前方,鼓励他们主动探索。
同时,还可以通过让幼儿与其他孩子一起学步,增加互动和竞争的因素,促进幼儿主动学步的欲望。
四、体力不支学步是一项需要消耗体力的活动,有些幼儿在学步时体力不支,经常表现出疲倦和嗜睡的状态。
这时,我们需要合理安排幼儿的休息时间,不要让他们过度疲劳。
同时,还可以给予幼儿适当的营养补充,增加体力储备。
此外,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幼儿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肌肉生长发育。
五、尚未形成正确的行走习惯最后,有些幼儿在学步时,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和引导,未能形成正确的行走习惯,容易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比如,幼儿常常会弯曲腿部,抬起脚跟,或者走路时跷起脚尖等。
这些不良习惯会对幼儿的腿部发育造成影响,并且在长期的习惯形成后很难改正。
因此,在幼儿学步时,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不良行为,指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行走姿势和习惯。
学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大里程碑,但也面临着一些错误和困惑。
通过了解和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克服姿势不正确、步态不稳定、步伐过于迟缓、体力不支以及尚未形成正确的行走习惯等问题。
小儿走路不稳的标准
![小儿走路不稳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54aa8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c.png)
小儿走路不稳的标准小儿走路不稳是指婴幼儿在学步期时,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导致走路时姿势不稳定,容易摔倒或跌倒。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但有时也可能与一些疾病或异常情况有关。
下面,我们将介绍小儿走路不稳的标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首先,小儿走路不稳的标准之一是年龄因素。
通常情况下,婴幼儿在学步期开始时(大约是1岁左右)会出现走路不稳的情况。
这是由于孩子的肌肉力量和平衡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锻炼来逐渐提高走路的稳定性。
因此,在这个阶段,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孩子走路不稳,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即可。
其次,小儿走路不稳的标准还包括姿势和步态。
正常情况下,学步期的孩子走路时可能会显得摇摇晃晃,甚至常常摔倒。
这是由于孩子的腿部肌肉力量尚未充分发育,步态不够稳健所致。
然而,如果孩子在学步期结束后(大约是2岁左右)依然走路不稳,姿势不端正,步态异常,家长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向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和检查,以排除可能存在的疾病或异常情况。
另外,小儿走路不稳的标准还需考虑孩子的生长环境和家庭因素。
有些孩子在学步期出现走路不稳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生长环境不够安全或家庭因素影响所致。
比如,家中地面不平整、有障碍物、家具摆放不当等都可能成为孩子走路不稳的障碍。
因此,家长们需要注意孩子的生长环境,尽量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步环境,避免孩子受伤或摔倒。
最后,小儿走路不稳的标准还需考虑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
有些孩子在学步期出现走路不稳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先天性疾病、神经系统异常或其他健康问题所致。
这时,家长们需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小儿走路不稳是正常的生长发育现象,但家长们也需要关注孩子的走路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了解小儿走路不稳的标准,家长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和关爱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孩子走路不稳的训练方法
![孩子走路不稳的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e85c3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4.png)
孩子走路不稳的训练方法走路这事,看似简单,实际上可复杂了。
很多小朋友刚学走路的时候,真是像小企鹅一样,摇摇晃晃的,特别可爱。
可是,孩子走路不稳也让很多爸爸妈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些轻松有趣的训练方法,帮助孩子稳稳当当地迈开步伐。
1. 走路的“装备”1.1 选择合适的鞋子首先,咱们得说说鞋子。
孩子的鞋子可得选得当!别想着给他买个小皮鞋,觉得好看就行。
合适的鞋子就像是为孩子的脚穿上了一层保护膜,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控平衡。
选鞋的时候,记得要轻便、透气,底子要有点抓地力。
这样一来,小家伙儿走路的时候不容易摔倒,心里也踏实。
1.2 适合的环境再说说环境。
家里的地面不要太滑,光滑的地板就像是个“滑梯”,孩子一不小心就摔了。
而如果有些小毯子,或者软软的地垫,孩子走路的时候可以减少摔跤的几率。
你看,环境的影响可大了,咱们得好好把握这点。
2. 有趣的训练方法2.1 游戏化训练接下来,就要进入训练环节啦!这儿的秘诀就是“游戏化”,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走路。
你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些障碍物,比如枕头、玩具,鼓励孩子在这些“障碍”中穿行。
像是在玩迷宫,孩子的注意力就全在游戏上,走路的姿势自然而然就会改善。
再加上你在旁边的加油打气,孩子简直乐开了花。
2.2 模仿大人孩子特别喜欢模仿,尤其是看着爸爸妈妈那样走路。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里走,走得稳稳的、慢慢的,像在走猫步。
把走路变成一场时装秀,孩子肯定乐意跟着你学。
不仅锻炼了身体,心里也会有成就感,走路不再是件“痛苦”的事了。
3. 增强信心的技巧3.1 正确的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每当孩子走得稳当一点,你都要夸夸他。
“哇,太棒了!你走得真稳!”这些鼓励的话语就像是给孩子打了强心针,让他信心满满。
记得,要经常夸赞,不要小气,让他觉得走路也是一项值得骄傲的技能。
3.2 逐步挑战当然,咱们不能一直停在原地。
随着孩子走路技能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挑战。
比如,让他尝试在家里不同的地面走,或者带他去公园的草地上走。
宝宝走路走不稳家长要注意什么宝宝刚开始学走路很多家长都用错了方法
![宝宝走路走不稳家长要注意什么宝宝刚开始学走路很多家长都用错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ea270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9.png)
宝宝走路走不稳家长要注意什么宝宝刚开始学走路很多家长都用错了方法【导语】当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候,总是会跌跌撞撞,那爸妈如何做才能保护好宝宝呢怎样才能引导宝宝正确的学会走路呢?这个时期宝宝比较敏感,婴儿学习走路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状况,要注意以下这几个问题才能保证婴儿在学习走路的过程中得到较好的保护。
首先要注意宝宝的安全,虽然说没有经过跌倒,宝宝就学不会走路。
但没有必要的跌伤就不好了,特别是正在学习走路的宝宝,一旦伤到头部,比较严重的话,是宝宝的危害还是很大的。
因此宝宝学走路的第一要点,就是要做好周围环境的安全。
第二初次尝试教宝宝走路的时间不要太长,另外宝宝可能会出现偏内八字的姿势,这些都是正常的。
宝宝学走路的注意事项1、走路的姿势要端正。
两脚要朝前,不要向外,也不能向内,这样会形成内八字脚或外八字腿,很容易摔倒,而且极不雅观。
2、要多晒太阳。
吃些鱼肝油和含钙高的食物,使幼儿骨头长得硬实,能够承受身体足够的重量,不致因双腿不硬实而形成罗圈腿。
3、大人牵着幼儿的手走路时,不要使劲拉拽,以免小孩的肩关节,肘关节脱臼。
4、加强对学会走路的幼儿的保护。
宝宝学走路,不可避免地会有跌倒、磕破头皮等情况,因此要注意保护,特别是在容易受到损伤的部位。
5、不要让幼儿往嘴里放东西。
宝宝学走路时,不要让他把任何东西塞在嘴里,否则容易引起事故,比如把小玩物吞进气管里。
此外,这些东西也不卫生。
家长的鼓励对宝宝学走路有帮助。
给宝宝信心,让宝宝不再胆小、勇敢向前迈步,时时给宝宝鼓励就很重要。
当宝宝不敢向前走的时候,你一定要用诸如“宝宝,你过来吧”、“妈妈在这里等着你”等言语加上微笑的表情和张开双臂努力迎接宝宝的姿势,让宝宝乐于向你走近。
宝宝走到目的地了,要拍拍手表明他做得很好;也可以抱住他再拍拍他,让宝宝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要性;还要用言语“宝宝,你做得真好”、“宝宝,你真棒”、“真是个好宝宝”等来激励他;对他微笑,宝宝也会很高兴地笑出声的。
婴儿学走路常见足部问题有哪些?
![婴儿学走路常见足部问题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b84f050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b.png)
婴儿学走路常见足部问题有哪些?导读:宝宝成长进入学走期时,如果他有足部问题,妳很容易发现。
最常见的足部问题像是八字脚、垫脚尖走路、扁平足等。
这些大多会自行解决,但如果持续存在,最好咨询医生,是否需要特殊的矫正器具,帮助治疗。
一、常见的婴儿足部问题1、八字脚走路法如果宝宝有八字脚,有可能脚尖向内或向外,脚尖向内容易导致宝宝跌倒。
这两种情况都会在宝宝学会走路后自行解决,但如果持续存在,可能需要特殊的鞋子或支架来解决问题。
2、宝宝有扁平足所有婴儿在第一次行走时似乎都有扁平足,但事实上,只有3~13%的婴儿会有扁平足。
这表示足下的拱起是存在的,但当重量压下时就会消失。
宝宝学走路时可以看出足部问题。
3、垫着脚尖走路宝宝使用脚尖走路是常见的情况,通常几个月后就不再出现。
如果没有消失,就需要进行GP检测,以评估是否有发展障碍。
4、出现蹠骨内收这是前脚向内扭曲连到后足,通常出生时就会被发现,而且不太需要治疗。
如果很严重,通常会建议进行伸展运动,但有些可能需要矫正鞋、铸件和拉条来解决。
延伸阅读:宝宝即将会走路?妈妈可从各种迹象发现二、如何帮助宝宝学走路?1、牵宝宝站起来要学会走路,腿部肌肉的锻炼很重要。
因此,妳可以经常牵宝宝站起来,帮助他锻炼腿部肌肉,增强力量,日后好行走。
2、鼓励自行站立婴儿开始走路之前,常会喜欢扶著家具或是柜子站立。
因此,妳可以鼓励宝宝多靠自己的力量站立,强化腿部肌肉。
3、周围放置玩具玩具对宝宝有一定的吸引力。
所以,妳可以在距离宝宝稍远的周围放置一些他喜欢的玩具,这能吸引他想要前往拿取。
延伸阅读:小孩走路踮脚尖五岁前仔细观察4、站在他的前面对宝宝来说,妳的怀抱也非常吸引他。
因此,妳可以尝试站在他的面前,张开双手,吸引他走过来。
但要注意宝宝的情况,以防止跌倒。
5、时常 *** 肌肉帮宝宝 *** 也可以帮助强化他的肌肉。
妳可以时常 *** 宝宝的大腿和小腿,这能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
此外,*** 也可能增加皮肤的接触,提升感情。
一岁宝宝刚会走.走路有异常
![一岁宝宝刚会走.走路有异常](https://img.taocdn.com/s3/m/59f5117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5.png)
一岁宝宝刚会走.走路有异常一岁宝宝刚会走,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但是,有的宝宝走路时会出现异常情况,例如步姿不稳定、踩趾行走、倾斜身体等,这时家长就需要及时关注和治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走路异常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步姿不稳定若宝宝走路时步姿不稳定、手脚协调性不佳,可能是肌肉力量不足导致的。
这时,家长应注意给宝宝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
1. 增加活动量多给宝宝提供活动空间,帮助其进行各种运动,如爬、跑、跳等,同时给宝宝提供各种玩具,开启他们的探索之旅。
2. 练习站立引导宝宝在稳定环境下进行站立练习,站立过程中可以搭把手或者稳定的家具,以保证安全。
3. 足底按摩给宝宝的足底进行按摩,以提高他们的肌肉力量,同时也能放松宝宝的身心。
4. 爬行训练爬行是训练宝宝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感的最佳方式之一,家长应尽量推迟宝宝的学步,增加爬行的机会。
5. 骑脚踏车儿童自行车有助于宝宝有规律地锻炼腿部肌肉,同时也能促进平衡感的提高。
二、足部异常有的宝宝走路时会出现踩趾行走、外八字、O型腿等足部异常,这时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1. 就医首先要就医,让医生对孩子的足部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以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
2. 矫正鞋对于O型腿和外八字等足部异常,可以使用矫正鞋进行治疗,帮助足部正常发育。
3. 牵引器踝外倾、马蹄足等足部异常,可通过牵引器进行治疗,让足部逐渐恢复正常。
三、捆扎问题有些家长为了让宝宝走路稳定,会采取捆扎腿部等方式,以致抑制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
1. 避免捆扎家长应避免采取不正确的捆扎方式,以免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伤害。
2. 增加锻炼通过增加宝宝的锻炼和运动,促进其肌肉和骨骼的正常发育,以保证走路的正常发展。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在帮助宝宝进行锻炼时,要注意安全,确保稳定的环境,防止宝宝跌倒受伤。
2. 定期复查家长应定期带宝宝进行复查,记录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3. 多沟通家长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宝宝的需要,更好地帮助宝宝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婴幼儿行走中常见的步态问题及指导策略.doc婴幼儿行走中常见的步态问题及指导策略独立行走能力的发展解放了婴幼儿的双手,使婴幼儿的行动更加方便自如,更为婴幼儿探索新世界打开了大门。
我们发现婴幼儿行走的姿势问题受到大多数家长的关注。
婴幼儿行走时出现过内八字、外八字、足尖走、燕飞式、鸭步走等姿势,这些常让家长感到不安和焦虑。
早教指导者如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们以案例的形式介绍发生在婴幼儿学步过程中的步态问题及指导策略。
一、案例描述案例 1:基本情况:小 A,女,18 个月观察实录:小 A 平时由外婆抚养。
小 A 在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比较理想,与教师互动良好,特别是语言方面明显优于同月龄的婴幼儿。
然而她的爬行和学步都比较晚,16 个月才开始蹒跚学步,现在走路时两只脚向两边撇开,呈外八字。
走线活动时,小 A 不肯配合,吵着要外婆抱。
指导过程:(一)倾听交流老师在亲子集体活动之后与其外婆进行1/ 11了个别交流。
在交流中了解到:外婆发现小 A 走路步态有问题,试图矫正,可是小 A 不但很紧张而且很抗拒。
我追问外婆:那么您是如何矫正的呢?外婆说:为了纠正她走路姿势,我每天都让小 A 在家顺着地板上的直线练习走线。
可是她总是不肯配合,老师你看她到现在走路还是这样子,一个女孩走路这样多难看呀。
(二)耐心讲解我们从谈话中发现外婆特别关注小 A 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迫不及待地希望孩子快速成长。
于是我们给外婆耐心介绍 0~3 岁养育的基本理念,使让她明白:婴幼儿是带着先天的成熟时间表降生的,早期教育只有遵循婴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发展规律及个性特点,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孩子走路有早有晚,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成熟时间,处理好成熟与发展的关系。
过度的训练不仅是徒劳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三)教育建议根据小 A 的现状,我们给她提出了以下的调整建议:1.创设良好的锻炼环境。
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激发婴幼儿行走的兴趣,对于这一时期的---------------------------------------------------------------最新资料推荐------------------------------------------------------ 婴幼儿重要的不是千方百计地训练,而是为婴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时机,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成长中的婴幼儿。
比如:在家开辟一块宽敞安全的场地,拿走对婴幼儿有危险的物品,减少对他们说不的频率,减少对其活动的限制。
2.增加与同龄婴幼儿活动的机会。
平时积极创造小 A 与同龄婴幼儿玩耍的机会,如多带小 A 到小区内的婴幼儿乐园玩耍,邀请小客人来家里玩或者自己到小伙伴家中做客等等。
让小 A 在与同龄婴幼儿的交往中获得学习和锻炼机会。
3.关注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培养婴幼儿的自信心。
平时为婴幼儿营造关爱、满足及信任的家庭氛围。
在生活中为小 A 创设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当小 A 有新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与鼓励。
指导效果:经检查,小 A 在行走中出现的外八字步不是生理疾病,应是其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重心造成的。
小 A 本身比较敏感,行走又比较晚,所以特别在乎别人对她的评价。
不要刻意练习,多让婴幼儿在情境中自发练习。
当小 A 体验到行走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后,她又能融入到同龄婴3/ 11幼儿中,又能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
外婆又重新露出了笑容,并握着我的手说:谢谢老师!还是你们说得对!过多地训练是不可取的。
还是你们的方法好!以后我一定让小 A 多与小伙伴游戏。
感谢你们的早教指导。
案例 2:基本情况:M,男,15 个月观察实录:M 活泼好动,13 个月会独立行走,但走路时常出现用脚尖走的情况,一只脚用脚尖着地,看起来有些跛行。
户外活动时,M 想要追大皮球,起步时身体向前冲,似乎像跑一样,行走过程中踮着脚尖跌跌撞撞的。
妈妈跟在 M 身后,不时紧张地张开双臂去保护,时不时地发出紧张的惊呼声。
指导过程:(一)个别交流,排查原因 1.排除脚骨发育问题。
我们用左手托住孩子的脚后跟,右手抓住脚向多个方向转动。
如果脚背方向无法弯曲 15 度以上,那可能是后脚筋生得太短。
出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故意使其脚后跟着地,否则会引起膝关节逆向弯曲。
程度轻者不需要开刀,到医院直接以胶布固定即可痊愈。
2.观察 M 穿的鞋子。
---------------------------------------------------------------最新资料推荐------------------------------------------------------ 我们看鞋子软硬程度和大小是否合适,过大的鞋子会导致婴幼儿用足尖走路。
(二)排查情况分析经过初步的排查,M 的脚骨发育是正常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也在正常范围,所以可排除 M 的生理健康问题。
M 站起来时,脚尖前有半个拇指的空间,说明鞋子的大小是比较适宜。
但是鞋子是软的,软底鞋对学步的婴幼儿不太适合了,应选择鞋底前 1/3 可弯曲,后 2/3 稍硬不易弯曲的鞋;鞋跟比足弓略高、鞋面柔软、防水性强,鞋帮稍硬的,这样可以有效保护学步期婴幼儿的踝关节。
据了解,M 学步时,家长选用了学步车作为辅助工具。
(三)指导建议 1.有针对性地进行走路练习。
建议 M 在室内练习行走时,光脚或穿防滑的袜子,这样更有利于他对自己身体平衡的控制。
2.及时给予肯定。
在 M 行走过程中,家长不要过于紧张或惊呼,因为这样的惊呼和情绪会影响 M。
家长欢快的笑脸、鼓励的眼神或动作都会对 M 的正常行走起到积极作用。
3.器械助力法。
5/ 11成人利用生活中的器械、材料,采用适宜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和支持婴幼儿的行走动作发展。
M 很喜欢球,就利用与球相关的游戏来提高 M 行走的?定性,帮助他形成良好的行走姿态。
为 M 准备了一个直径 60cm 的健身球,家长和 M 一起玩球的游戏。
刚开始,让 M 玩拍球的游戏。
健身球圆溜溜的摇晃不定,需要 M 脚跟站稳后才能用双手拍打球。
M 双手拍球时,两脚要稳稳的站立,保持身体平衡,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M 的站立平衡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推球走。
在推球行进的过程中,因为身体不平衡,可能会出现左摇右晃的动作,家长此时不要过于担心,只要在一旁做好保护工作即可。
当 M 步子非常不稳时,家长可以扶住他的胯部帮助其保持平衡。
M 非常喜欢推球的游戏,常常乐此不疲。
这时家长要注意帮助 M 控制球滚动的速度,防止他因球滚动过快而跌倒。
4.尽量不使用学步车。
因为婴幼儿的脊柱发育还不成熟,背部肌肉发展也不完善,婴幼儿的骨骼还在继续增长,一旦遇到不良刺激,就会出现骨骼发育异常,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脊柱和下肢骨骼的弯曲畸形,出现O型、X---------------------------------------------------------------最新资料推荐------------------------------------------------------ 型腿,学习站立和行走时最好慎用学步车。
指导效果:经过了两个月的时间,M 的独立行走能力显著提高了,已经能自如地走、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他走得越来越平稳了。
爸爸和 M 玩球时,每次将球推去出后,M 都能追着球走,追到球后都会开心地在球上拍打两下。
轻松有趣的游戏,让 M 大动作技能得到发展,行走能力显著提高,全家人都露出了笑容。
案例 3:基本情况:小 C,女,19 个月观察实录:小 C 第一次来早教中心参加活动,虽然她已经会走路了,但不太愿意离开家长的怀抱。
户外活动时,受到其他宝宝的感染才肯离开家长自己走。
观察到小 C 的走路姿势像燕子飞翔一样,两只胳膊张开。
指导过程:(一)谈话了解老师:小 C 平时是你们带的吗?奶奶说:小 C 从小是我们老两口带的。
老师:那你们平时带她出去玩吗?奶奶说:7/ 11很少带小 C 出去玩。
因为小 C 在刚学走路时摔了一次,磕到了头还缝了针,小 C 的妈妈就非常不高兴,责怪我们没有带好孩子,从此我们就开始特别当心!再也不敢让小 C 在地上走!后来一直到 17 个月才让下地走路。
会走路后我们也一直特别当心,很少带她出门,出门也是用小车推着或是抱着。
可是小C 不能一直不活动呀,这样小 C 怎么能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呢?是呀,这也是我们担心的,但又怕她磕了碰了。
(二)专家指导针对小 C 家的情况,建议让小 C 妈妈来参加我们的公益讲座活动。
通过专家的指导让家长转变教养观念。
妈妈听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袁丽萍开心成长,做冬日健康宝贝的专题讲座后还主动向专家进行了咨询。
专家的解答让妈妈育儿理念有了一定的改观。
(三)示范指导在指导中,教师以大脚小脚活动为例,进行了活动示范。
鼓励妈妈和小 C 一起尝试游戏,起初小 C 不愿配合。
后来观察到别的孩子游戏的情况后,抗拒减低,慢慢地能和妈妈一起迈出脚步了。
教师采用直接指导的方法,让妈妈参与到小 C 的活动中,与她积极互动。
---------------------------------------------------------------最新资料推荐------------------------------------------------------ (四)教育建议 1.要给小 C 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
2.外出活动尽量让小 C 自己独立行走,创造机会让她多走走,满足小C 的需求。
3.增加亲子游戏,促进小 C 的发展。
指导效果:经过几次活动后,小 C 行走时平衡能力有明显提高,胳膊举起的幅度减小,虽然还不是特别协调但愿意和其他孩子一样投入活动了,家长看了也流露出喜悦的神色,并开始骄傲地说:我们家小 C 很聪明的,就是我们平时不敢放手,包办得太多。
教师说:是的,孩子很聪明的,你们平时多跟她做游戏,小 C 一定会更棒的。
二、思考与建议上述案例记录了婴幼儿行走过程中出现的步态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
每一个案例我们都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这些案例演绎了我们的指导行为,诠释了我们的指导策略。
1.善于观察婴幼儿和家长。
婴幼儿行走过程中发生的步态问题成人要注意观察并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
要善于观察,不仅观察婴幼儿,更要观察家长。
通过观察可以全面、深刻地了解家长固有的教养理念、教养方式9/ 11与教养特点,可以准确地了解婴幼儿的行为特点、发展现状,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