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再进行重复性研究。

从研究条件的控制上看,可分为实验室 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人为设计的环境下,严格控 制外界条件,进行的实验研究。 现场实验法是在现实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条件 下进行的实验研究。

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系统操纵自变量的程度和 内外效ຫໍສະໝຸດ Baidu的高低,可以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
教 育 实 验 研 究 的 类 型

主要任务

二 、 实 验 的 实 施 阶 段
创设验证假设的条件(操作自变量、控 制无关变量)

观察假设的现象是否发生(观测因变量 变化)
收集验证假设所需要的资料


注意点

实验要体现正面教育性
被试必须保持正常状态
必须认真考虑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术会不 会产生不科学的结论

进行试探性的实验


三、实验变量与对象



自变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因变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关变量:教师及学生的素质,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教 学资源,教室内可使用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条件。 实验对象:课题组成员为实验内容所选定的班级的学生。

四、实验内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实验教 师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过程。 1、现代教育技术与构建自主创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 2、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研究
例1.在学校C中,研究两种阅读方案(A和B)对3年 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

研究假设:(1)对不同阅读成绩的学生,用方案A教学阅读成
绩的平均增加分数与用方案B教学的平均增加分数之间没有差异。 (2)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后30%的学生用方案A 来教,其平均增分大于用方案B来教的平均增分。(3)按照原有 的阅读成绩,对那些得分在前30%的学生用方案B来教,其平均增 分大于用方案A来教的平均增分。(4)按照原有的阅读成绩,对 那些得分在中间40%的学生用方案A来教与用方案B来教其平均增 分没有差异。
三 、 实 验 的 总 结 阶 段

整理实验资料 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撰写实验报告


撰写实验报告的注意事项 要以陈述事实为主 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应遵循撰写报告的常规:结构清晰、 材料翔实、逻辑严密、结论严谨 要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 教育实验报告的一般结构 题目、署名、前言、实验的目标和原 则、实验的内容(或实验的因素)、 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实验的结果与分 析、讨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且便于操作的研究内容

教育实验中人的主观因素有可能使
研究获得的资料和结论受到干扰

复杂的心理效应

教育实验法受到伦理和社会因素的 限制 教育实验样本容量有限,不可避免

地存在误差

三 、 教 育 实 验 研 究 的 类 型
从实验的目的看,可分为探索性实验、 鉴别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是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 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检验新的假设是否成 立的实验研究。 鉴别性实验是比较二个或二个以上教育因素 的实验研究。 验证性实验是对他人已经研究并得出结论的
确定研究课题 选择实验设计 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实验的具体实施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撰写实验报告

教育实验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选择和确定实验课题

一 、 实 验 的 准 备 阶 段
具有研究价值 具有可行性

提出实验假设 选择实验模式和实验对象 制定实验方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实验法
课 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授课人:李适

教育实验研究,就是研究者根据一
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控制条件下, 对被试(教育对象)施加可操纵的 教育影响,然后观测被试的变化及 教育效果,以此推断所施加的教育
一 基、 本教 概育 念实 及验 其研 特究 点的
影响同教育效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

操作性定义:

1.研究中包括的个体:所有C学校3年级的学生 2.方案A:从Y出版社买来的材料以及活动建议 3.方案B:从X出版社买来的材料以及活动建议

自变量:阅读材料——A和B 因变量:阅读分数的增加
第三节 教育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教育实验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教 育 实 验 研 究 的 基 本 程 序
实验研究报告·实例
教师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 因素,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已使这一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明 晰地凸显出来。以往虽有研究者曾提出或关注过该领域的问 题,但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缺乏实证性研究。本研究将以 实验的方法科学论证教师的情绪状态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的 内在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联系的一种研究。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定的理论和假设 人为控制某些因素 论证某种因果关系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
以“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为例

教 育 实 验 研 究 的 基 本 要 素
实验的假设
“表扬比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被试:
“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含实验组

撰写实验报告,整理各项数据及资料,申请结题。

七、实验的组织 本课题归教务处领导,课题组成员由电教小组 及有关教师组成。 组 长:李国方 课题负责人:朱中俭 课题组成员:刘国建 蒋息芳 张浩新 陈劲松 顾 小国 王惠琴 孙丽娟 何 群 刘建英 李彭丰 杨炳全 周彩霞 蔡永庆 孙小红
评价:结构尚可,选题及内容均欠规范!
2.因变量:教学效果
分三方面内容: (1)学习成绩(知识的掌握) (2)学生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 (3)教师情感体验(自我效能感) 注:自我效能感: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完成
某种行为的主观判断与期望。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动力, 而且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位优秀教师必备这种期望 。

六、实验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和启动阶段

2001.12——2002.8
⒈课题变更申报,⒉广泛收集理论学习材料,课题组成员认真学 习、领会;⒊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2002.9——2004.10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 2004.11


实验目的和指标 实验变量 分析和选择实验对象 实验处理方法 制定实验程序和控制措施 实验的组织领导、实验时间的安排、 经费设备来源、实验的技术准备等
实验研究方案·实例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的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 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从我校的情况看,……但是,传统 的以应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在起着主要作用。“粉笔 +教本+备课 本”的形式仍是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种模式从目 标上看重分数,轻能力,忽视综合素质;从操作上看,手段落后, 过程简单,缺乏创造性与实践性;从时效上看,关注眼前,急功近 利,不求学生未来发展;从信息传递上看,信息量小、信息通道单 一,学生缺乏信息加工的自由度;从师生关系上看,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必须实施素质教 育,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创造性地发展,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弘扬人的主体性,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 体能力。 2、当代世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社会信息 化日益扩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在激 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关键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 力。倡导主体性教育,弘扬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我们应对时代挑 战,提高全民族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

二、实验假设

学校的生存,有赖于教育质量,而教育质量的高低,除跟师资有关 外,还跟学生有关。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全面、 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教育过程中,教 师如果能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能够科学而又合理地运用现 代教育技术,就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

五、实验目标

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构建自主、创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 与只采用传统方法的教学进行对比,验证现代教育技术在构 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

五、实验目标(续)


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进行对比性研究,寻求现代教育技 术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创 造性方面所起的作用及可行方法。 通过实验,使课题组成员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在学校中起到带头作用,写出一批有一定质量的论文、课例, 制作出合适的教学课件。

教育实验对因果关系的预先设想以假设形式 表现出来

研究者可以操纵或控制某些变量,人为地创
设一定的情境

教育实验研究具有可重复性 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

实验对象(未完成的人)、物质手段(非实验 室)、研究方法(难精确量化)
二 、 教 育 实 验 的 局 限 性

教育实验只适合研究自变量数目少
和对比组

自变量:
“不同的评价方式:表扬、批评”

因变量:
“学生学习成绩”

无关变量:
“学生、教师、教学环境”等
教 育 实 验 研 究 的 基 本 特 点

教育实验具有教育性
A.内容须服从于教育目 的与人的发展的需要 B.实验假设的正面性
教育实验要揭示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之间的 因果关系

根据实验揭示变量之间质和量的关系的不同, 可以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第二节 教育实验中的变量
自 变 量 、 因 变 量 、 无 关 变 量

自变量

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它是能独 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 不同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研究对象行为或者有关 因素发生相应反应的变量。 学生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智力发展 与某个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也 叫无关变量。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发表的考察 研究报告《学会生存》一文中就指出:“新的教育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 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 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 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 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因此,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实施主体教育是当代世 界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许多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都贯穿着突出受教育者 主体地位、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性素质的主导思想。实施主体性教育是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通过视觉、 听觉、多媒体等,是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为此, 我们规划了本实验研究方案。
镇、乡村
因变量:对学校态度的各项指标分数

实 例

例3:两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对5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效果 自变量:两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练 习法 因变量:学生数学成绩 例4:男、女教师职业态度研究。 自变量:教师性别:男、女 因变量:职业态度各类指标分数。
实验者对变量的控制

因变量


控制变量


例1:不同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中、 大学)的师生课堂交往研究。 自变量:不同的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
中、大学
因变量:测量出的师生课堂交往各项指标的
分数
实 例

例2:学校地理分布影响初二年级学生对 学校态度的研究。 自变量:学校地理分布,分3类:城市、城
真实验

前实验无法随机分配被试,可以操纵自变量,不 能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误差高,效度低,往往 不能说明因果关系。常被称为“非实验设计”。 准实验无法对被试进行随机取样,一般按现存班 级进行实验,但能对实验过程进行某种程度的控 制。现场实验一般属于准实验。


真实验能够随机抽取与分配被试,被试具有同质 性,能够系统操纵自变量,严格地控制无关因素。 实验室实验一般属于真实验。
二、研究假设
1.教师的情绪状态对教学效果有影响 2.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的消极情绪状态降低教学效果
三、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说明
1.自变量:教师情绪状态
分为三级水平: (1)正状态(精神饱满 面带微笑 (2)负状态(精神颓废 面容憔悴 (3)常态(介于正负状态之间)
富有激情) 萎靡不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