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2015/10/14
21
5、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诞生,引起人类思想史上 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以《共产党宣言》(1848年2日)为经典的 思想成果标志,以阶级、国家、政治斗争、专政、政党、自由联 合全体等问题为思想要素,天才地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 三个特征: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革命与实践性的统一。时代 性与发展性统一。 随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 学说 6、20世纪政治学说理论呈现出新的景观,进入到现代时期。 20世纪前半叶,政治学说派别林立,思潮纷杂局面。 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存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现代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等。 邓小平1979年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 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 。
7
2015/10/14
(1)政治上一种社会价值追 (2)政治是一种起自然、起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3)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4)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5)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6)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公共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7)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8)政治是专指关于实际治理国家事务的职务或活动的知识; (9)政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权力现象; (10)政治是统治与服从的关系等。 以上诸种不同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部分展示了对政治的理解, 其中,有的观点具有合理的成分,有的论据则失之偏颇。 《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著作 司马光《资治通鉴》 孔子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政治家《伦语》
2015/10/14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研究的科学化 1、数据问题
及其局限性
2、隐性价值问题
3、价值中立问题
本章参考书目
1、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年5月版。 2、王浦劬 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5年版。 3、杨海蛟 主编:《新中国政治学的回顾与展 望》,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4、王韶兴 主编:《治国之道——政治学的历史、 现状与未来》,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二、政治权利的意义和作用
★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 ★政治权力的分配模式
1、暴力方式 2、压力方式 3、命令处方式
1、精英主义模式 2、多元主义模式 3、多元精英模式 4、马克思主义模式
第三章、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 三、政治权利的意义及保障
★权利的含义
1、一定的经济基础 2、特定的资格
★研究特点: 西方政治的特点集中体现在研究方
法的改变和研究内容的变迁等方面。
第二章 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政治研究的现状
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
1、定义
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上、并 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行为主义 2、特点 P52
3、内容 P52-53
第二章 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政治研究的现状
2、平等权利保障机制
3、民主权利保障机制
本章参考书目
• 王浦劬 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 姜 涌 编著:《政治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 杨光斌 主编:《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0年版。
• 严强 等著:《宏观政治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1、力量制约关系 2、社会公共权力 3、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
政治与政治学
政治学原理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含义(一)一般的解释:1.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的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4.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政治观。
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三)政治的含义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对于政治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
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也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二、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政治学研究内容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政治哲学研究和政治科学研究。
第二章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中国政治研究历史过程(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重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到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儒家的这种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法家的这种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霸道”。
政治学基础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 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 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
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而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而经济利益和要求只有通过国家政权的到集中体现和实现。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有其客观内容。
人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把握政治的本质和规律,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自如,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应该定义为: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它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而形成的,从而力图概括了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
其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否则不具有政治性,这样就区分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其三,它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
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
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存在着氏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四级组织。
在这四级组织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和共同的利益。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和政治学第一节政治和政治学的内涵一、政治的涵义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上,随着社会历史形态的更替,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基于阶级立场和统治的需要,对政治做出过多种多样的解释,可谓见解百出,观点各异。
归纳起来,对政治的阐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一)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道德说。
2.权术说。
3.法律说。
4.管理说。
除上述几种解释之外,也有一些学者和政治学家认为,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公共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政治是交易;政治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表示人们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活动;政治是不同范围内社会权力的分配和运用;政治专指关于实际治理国家事务的职务或活动的知识;等等。
这些关于政治的阐述都力图揭示政治的内涵,有的确实也在某种程度上阐释了政治的涵义。
人们对于政治的解释之所以多种多样,一方面是因为政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
另一方面是因为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必然要受到历史发展的限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社会需要,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而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又往往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去解释政治。
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理解虽然有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总体上看,这些定义都程度不同地带有某些局限性和片面性,没有真正从本质上对政治做出科学的界定,他们都没有涉及到政治的阶级性这一实质问题,没有揭示出政治与经济的内在联系,没有揭示政治产生、发展的规律,因此,上述诸多观点从根本上讲都是非科学的。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一次把复杂的政治现象放在社会经济、阶级和国家活动的背景下考察,真正科学地说明了政治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为我们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指导原则,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政治学基础
政治学基础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名词:1.政治P92.氏族、胞族P11简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P62.政治的定义的三个基本点P93.氏族社会公共权力和机关的特点P11第二章政治学名词:1.政治学P18;2.简答:1.政治学定义的三个基本点P182.政治学原理就其内容来看的三个特征P223.政治学原理对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意义P224.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特点P285.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P336.辩证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P347.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P34第二篇政治关系第一章利益与政治名词:1.利益P47;2.利益关系P53;3.共同利益P54;4.利益矛盾P58;5.横向利益矛盾、纵向利益矛盾;简答:1.利益关系与政治权力、政治权利的关系P442.利益定义的构成因素P473.利益的内在矛盾P494.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P545.利益在政治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P616.政治权力的基本功能P627.政治权利的基本功能——实现共同利益,解决矛盾获得的资格P628.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P62第二章政治权力1.简答:1.政治权力的本质P672.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P673.政治权力的特性P714.政治权力的类型P755.不同类型政治权力的关系P806.政治权力作用的特点和方式P847.政治权力的作用P88第三章政治权利名词:1.权利P94;2.政治权利P96;简答:1.对政治权利定义的理解P962.政治权利的特性P973.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权利的特点P103——P1074.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P1075.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P1096.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P111第三篇政治行为第一章政治统治名词:1.政治统治P118;2.政治统治的方式P129;简答:1.政治权力制约关系不等于政治权力关系P1162.政治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驱使政治权力主体发生政治统治行为P1173.对政治统治定义的理解P1184.政治统治的特点P1195.政治统治的基础P1236.政治权力强大取决于的因素P1237.社会基础决定的因素P1248.政治权力主体承担和履行社会公共职能的意义P1259.心理基础的关键;政治认同和合法性取决因素P12510.政治认同的三个指向P12611.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具有重要意义P12612.马克思关于政治统治类型的划分的理解P12713.政治统治的方式P12914.政治统治的作用P132第二章政治管理1. 政治管理P136;2.自然经济P152;3.市场经济P154;简答:1.对政治管理定义的理解(内含与政治统治的比较)P1362.政治管理的特征P1373.政治管理的职能(实现社会共同利益、协调和规制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P1404.政治管理的类型P1485.政治管理的方式(政治行为方式、管理行为方式)P1526.自然经济形成的政治管理方式的特点P1537.市场经济形成的政治管理方式的特点P1558.从管理行为方式分析政治管理的不同方式及特点P1569.政治规划与政治决策的特点P15710.政治管理的作用P16111.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在作用上的比较P163第三章政治参与名词:1.政治参与P166;简答:1.政治参与定义的基本特点P1662.政治参与的类型(自动、动员、消极)含义、特点及评价P1683.马克思划分政治参与(比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政治参与)P1694.政治参与的方式P1715.政治投票和政治选举的异同P1716.解析公民个人既能管理社会政治事务,又不能直接或者充分管理社会政治事务P1757.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P1758.政治社会学对于政治参与的心理因素研究主要有三点结论P1779.政治学研究将政治参与动机归纳为六个方面P17710.政治参与的政治作用P17911.政治参与的社会作用P18012.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P18213.如何促进政治参与的发展P183第四篇政治体系第一章国家名词:1.政治体系P184;2.国家P192;3.国家政权组织形式P197;4.国体P197;5.君主政体P198;6.共和政体P198;7.国家结构形式P201;8.单一制P201;9.复合制(联邦制、邦联制)P201;10.君合国、政合国P202;11.国家机构P203;12.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P203;13.民主集中制P204;14.国家元首P205;简答:1.对国家定义的理解P1902.国家作为暴力机器不同于氏族社会武装组织P1913.法西斯国家特点P1954.福利国家发展趋势P1965.政体与国体关系P1976.国家机构的特征P2037.国家机构设置原则考虑因素及三种类型P2038.分权制衡原则是资产阶级设立不同的国家机构为自己阶级利益服务的原则P2049.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形式、产生方式及职权P205第二章政党名词:1.政党P209;2.政党制度P216;3.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P217;4.两党制P217;5.多党制P219;6.一党制P220;7.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P221;简答:1.政党具有的基本特征P2102.政党是阶级的组织,可是,并非有阶级就有政党存在P2103.区分政党阶级的标准P2124.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方式及特点P2125.无产阶级政党的特点P2136.政党的作用P2147.无产阶级政党集合和发展政治力量的基本方式P2148.政党影响和领导政治生活的方式在获得政权前后的区别P2159.政党制度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P21610.政党制度的特点P21711.比较英美两国的两党制(异同)P21812.资本主义两党制本质上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P21813.多党制形成原因及类型P21914.多党制国家政治具有的基本特点P21915.法西斯主义与当代民族主义国家P22016.无产阶级处于领导地位有以下因素决定P22117.无产阶级领导制及特点P22118.无产阶级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及特点P22219.我国政党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影响P223第三章政治社团名词:1.政治社团P224;2.压力集团P230;简答:1.政治社团不同于利益、压力、院外集团P2242.政治社团的形成是社会政治关系的要求也是政治参与行为的组织和制度体现P2253.政治社团的特征P2264.政治社团与社会团体和政党的区别P2275.政治社团的技术分类P2286.压力集团的产生原因、特点、及评价P2307.社会主义政治社团产生原因和性质作用P2308.资与社政治社团的作用方式P2349.政治社团的功能P23710.政治社团对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影响(资、社)P238第五篇政治文化第一章政治心理名词:1.政治心理P244;2.社会环境P248;3.物质环境P248;3.政治心理的物质环境P248;4.政治心理的思想文化环境P251;5.政治心里的客观基础、主观基础P248/252;6、气质P252;7.个体心理背景P253;8、政治认知(政治知觉、政治印象、政治认知判断)P253;9、政治情感P254;10、政治动机P254;11、政治态度P255;12个体政治心理P256;13政治领袖P256;14群体政治心理P257;15阶级政治心理P258;16.民族政治心理P259;17.集团政治心理P259;简答:1.对政治心理定义的理解P2452.政治心理的特点P2463.社会环境是政治心理的特点P2484.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物质生活发达程度决定人们心理活动的内容和发展水平P2495.物质环境作用政治心理的途径P2496.社会关系和利益对政治心理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P2507.政治制度作用政治心理的表现P2518.政治态度的特点P2559.群体政治心理的特点P25810.阶级政治心理体现的三个水平层次P25811.阶级政治心理特点P25812.民族政治心理的基本特征P25913.民族政治心理的基本内容P25914.集团政治心理的特点P25915.政治心理的作用P25916.政治心理对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P261第二章政治思想名词:1.政治思想P263;2.事实判断(政治现实的事实判断)P271;3.政治现实的因果分析P272;4.政治现实的价值判断P272;5.单一性、专门性、综合性政治理论P273;6.政治哲学P274;7.政治科学P275;简答:1.对政治思想定义的理解P2632.政治思想的特性P2643.政治思想的内容结构(人、人所赖以存在的现实政治体系、政治发展的研究)P2684.马克思政治思想对人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P2695.政治思想的思维结构(政治现实的事实判断、因果分析、价值判断)P2716.政治思想的理论层次结构(单一性、专门性、综合性政治理论)及基本特点P2737.政治哲学的特点及主题P2758.政治科学符合的标准P2759.中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表明P27710.政治思想的作用P278第三章政治社会化名词:1.政治社会化P281;简答:1.政治社会化的特点P2812.政治社会化的媒介P2843.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P2864.政治社会化类型P2895.政治社会化作用P293第六篇政治发展第一章政治革命名词:1.政治革命P300;2.政治革命战略P308;3.政治革命策略P308;4.政治妥协P309;5.暴力革命P310;6.非暴力革命P311;简答:1.马克思对政治革命定义的观点P2982.运用利益分析方法分析政治革命的含义P2993.政治革命的特征P3014.比较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P3035.比较政治革命与政治密谋和政治恐怖活动P3036.农民革命自发性的表现P3057.农民是一个阶级又不是一个阶级P3068.评价农民革命P3069.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及评价P30610.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P30711.政治革命的战略与策略的异同P30812.制定正确政治革命战略和策略的要求P30913.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政治革命都采用暴力方式P31014.暴力革命方式P31115.非暴力革命的方式和条件P31216.比较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异:含义、形式、条件;同一性)P31317.政治革命的作用P313第二章政治改革名词:1.政治改革P316;2。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一)对政治概念的不同理解
(1)道德政治论——以 伦理道德来治理国家 “政者正也,子帅以政, 孰敢不正”。 ——孔子
(1)道德政治论——以 伦理道德来治理国家 政治的本质就在于‚正义‛
代表作:
《理想国》
——柏拉图
‚政治是最高而最广的善‛ ——亚里士多德 代表作:《政治学》
(2)政治是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政治是处理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中关于权 力与服从关系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在阶 级存在的社会里,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处理以国 家权力为中心,以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之间 的斗争为基础的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的一 般原则、制度和策略”。 (姜涌编著:《政治学概论》,山东大学出版 社1998年版,第11页)。
荀子
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子 商鞅变法:推行以法治国;重利重刑;加强君权,确立 君主的独裁统治;强调耕战;实行郡县制度;统一了度 量衡。——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霸道和暴力 ‚法‛ (商鞅)、‚术‛(申不害)、 ‚势‛(慎到) 的结合,发展并形成了一套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理论体 系;暴力统治 。 儒法区别: 儒家:德治仁政,王道之治; 法家:法治,霸道之治。
第二节 政治(学)在中国的变迁
1、中国古代政治及其学说 (1)奴隶社会时期的政治及其学说 夏、商和西周——“天神”观念和宗法血缘相 结合
神权政治观占据主导地位。 商朝表现为“帝”,在西周表现为“天”和 “天命”,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统治者从“帝” 或“天”那里获得统治地位、取得统治权力。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
荀子 人性基础:人性恶, 组织论:群、分、义 ‚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 分何以能行?曰义。‛ 管理者:能群。即按照一定分工和等级把人 组织起来。 组织的手段:分。 组织结构: 社会等级结构——贵贱有等; 社会伦理结构——君臣父子兄弟; 社会职业机构——士农工商; 国家管理结构——官序:礼宾、民政、军 事、文华、农业、建设、林业、工商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名词解释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特别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多选题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从广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2、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3、中世界神学政治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4、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代表人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潘恩和汉密尔顿。
5、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代表人物: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6、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结构-功能研究法。
7、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社会的出现第二章政治主体一、名词解释1、政治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政治事务,享有政治权利,承担政治义务的政治实体。
2、领袖:领袖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不同阶级的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具有卓越政治见识和杰出政治才能,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本阶级中拥有最高权威的政治人物。
3、政党: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4、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5、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6、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阶级统治、政治统治的政治运筹机制性政治组织机构。
政治学原理(1)
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 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 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 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 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二)对政治含义的理解、认识与讨论 • • • • 政治与经济 政治与法律 政治与宗教 政治与道德
二、政治学
(一)政治学的含义
• 政治学是研究国家问题的科学; •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 的科学; • 政治学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的研究; • 政治学是对公共决策和政策的研究。
• 权利是法律允许范围内人们所享有的 种种自由,也就是社会成员作为和不 作为的自由。 • 权利是受到法保护的利益。 • 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的强制力量, 权利由此成为一种法律规范。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
• 权利是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法律体现, 本质上是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 • 权利是具体的、历史的,具有阶级性 的。 • 权利形成的前提是政治权力的确认和 保障。 • 权利是政治权力的法律转化。
(三)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 古希腊古典政治学说——欧洲封建 社会政治学说——现代资本主义时 期政治学 • 中国政治学的发展
(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 哲学研究方法:它确认“对国家、政 府和哲学家的研究同对某些目标、精 神、真理或被认为构成所有知识和现 实的基础的某种最高原则的追求密不 可分”。它以人类追求的政治价值如 民主、正义、平等等为研究对象,以 哲学的逻辑思辨为主要方式,以揭示 政治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为研究目 的。
•
•
• 利益矛盾: • 横向利益矛盾 • 纵向利益矛盾(虚化)
3、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的出发 点。 第二,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第三,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 权利的功能。 第四,利益是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 基础,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 泉和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四)利益落实:政策分配利益,满足一部分利益群体的合理要 求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府的规 定目标,获得应有的利益。
四、作为博弈的政治
中国古代政治学有其鲜明的特点:
(1)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及如何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内 容蔚为壮观;
(2)特别重视人的问题,人文主义的色彩很浓; (3)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往往把政治伦理化; (4)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对社会演变特别感兴趣; (5)中国古代思想的体系或系统性较西方要弱。
2)近代
中国在很多方面落后于西方,对政治的研究也 落后于西方,受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出现了 巨大分化。
定义:政治是就是人们竞争公共权力并试图运用公共权 力来对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1.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2.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3.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或者:政治是人们试图运用公共权力来公正地安排社会
生活的活动。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有两个:
“第一,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 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 种平等的权利;第二,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 应这样安排,使它们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 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 且,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 位向所有人开放。”
(1)古典主义时期(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其代表 人物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传统主义时期(从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瓦特、白析特,美国的伍德罗、威 尔逊、阿瑟、本特利和戴维、杜鲁门。
(3)行为主义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至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其特点:
《政治学》(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学
二、中世纪的神权政治学
主要代表人物一个是圣 奥古斯丁 ( 354 —— 430 )。他是神权政治学 的创始人,他用基督教教义全面改造了 古希腊的政治学说,从而奠定了神权政 治学说的思想体系。 托马斯 阿奎那( 1224 —— 1274 ), 他是神权政治学的集大成者和最高权威。
⒈论证了基督教神权统治的合理性。 ⒉鼓吹君主政体。 ⒊关于法的理论。 他们把法分为二类四种:一类是神法, 包括永恒法(神的自然法)和神法(神 的实在法); 一类是人法,包括自然性(人间自然 法)和人法(人的实在法)。
在当今西方世界影响较大的政治学流派有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精英主义多元主义社群主义等罗尔斯的正义论麦金太的美德之后哈贝马斯的合法性危机萨托利的民主新论布坎南的自由市场与国家等著作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上述各流派的主要观点
政治学导论
公共管理学院 邵鹏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什么是政治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外政治学的历史和现状
⒉政治是一种法律的现象 (逻辑与推理)。 奥地利纯粹法学派代表人物凯尔逊 ( 1881 —— 1973 )等。 他们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这 是从社会 契约(即法律)论引伸出来的 观点。
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界 纯粹法学的创始人汉 斯· 凯尔逊的代表作。 凯尔逊一生写了大量论 著,据统计约有 600余 种。 重要的法理学著作有: 《国家法学说的主要问 题》(1911)、《纯粹 法学》(1934,1960)、 《法律和国家的一般理 论》(1945)、《什么 是正义》(1957)。
政治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
引言:政治引发的思考
政治,是离我们太远,还是太近? 政治,是太‚高尚‛,还是太‚黑 暗‛? 政治,是‚高深‛,还是太‚直白‛? 政治,是让我们‚伟大‛,还是让我 们 ‚渺小‛?
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第一节政治的含义一、什么是政治(政治观)政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并不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现象和社会关系。
“政治”的概念,出现于人类文明史上的奴隶社会时期,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尚书》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有“掌其政治禁令”,《管子》有“政治不悔”等说法。
在中国,儒家对政治的阐释几乎成为中国人理解政治的一种主导方向。
在中国儒家关于政治的种种表述中,最为经典也最经常被人提及的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说法,即“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就是儒家的道德规范,治者的思想行为符合这些规范,天下当治。
政治被理解为对国家的治理。
中国人对政治的现代理解,主要受到了来自西方世界的文化和政治观念的影响。
孙中山最具代表性,他以管理而不是以统治来界定政治,强调了政治的两个特性,即公共性与管理性。
在西方,政治(Politics) 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的“Polis”,其字面意思来源于城邦或城市国家,即古希腊时代人们聚居生活的共同体。
由Polis 演化而来的Politics 就是指有关城邦的事务。
(一)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道德政治观)中国儒家学说对于政治的阐释,寄托着其对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如孔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的“正”,就是儒家的道德规范,治者的思想行为符合这些规范,天下当治。
在西方,把政治与某种伦理价值联系在一起的,首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因此,他的理想国就是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这四种美德。
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逍遥学派:一边散步,一边讲授。
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神学政治观)在中国殷周时期,就盛行着“君权神授”的思想。
《政治学基础》第一章 政治与政治学
3、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见教材p37-4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延续了几 千年,在当今世界上,它在各个社会共同体的社会生活中都处于非常重要 的地位,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其中的一切成员。 在人类漫长的社会发展史上,人们对于政治的认识,随着历史背景的 不断改变和有关“政治”知识的积累,呈现出不断变化发展的趋势,这些 认识有些相似,有些差别比较大,更有一些是迥然相异的,但归根到底大 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另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 政治观。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 社会关系,按照这一观点,可以把政治定义为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 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 关系。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问,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使人类对政 治的认识实现了革命性的飞跃,按照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原则,可 以认为,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重 要学科之一。随着社会政治的发展,政治学的研究逐步深入丰富,领域大 大拓展,方法途径多样,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指导下,分析、吸收 现代政治学研究成果,对于社会政治展开多角度、多领域、多层次、多方 法研究,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学发展的主要任务。
本章作业
3、根据( )的观点,人是一种政治的动物,人的本 性就是要过一种社会集体生活。 A.柏拉图 B.西塞罗 C.苏格拉底 D.亚里 士多德 4、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 具体表现在于( )。 A.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B.官本位 C.“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D.权力本位 5、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 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政治学概论(全套课件109P)
因此,政治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 是经济利益争夺斗争的产物,政治斗争也 就是经济争夺。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2、什么是政治
研究国家的知识,即如何组织和安排公 正合理的人类社会生活。它涉及: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利益分配方式和制度、公共管理 和政策等方面。 即利用国家公共权力,整合公共资源, 通过公共管理,实现公共利益的活动。 其中,公共权力的来源、分配、获得和 使用是核心问题。
(2)西方的政治学发展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古典政治学时代:城邦 理论、世界理论;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学时代:政治世界的神学 解释;神权与世俗权力的冲突。 现代的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国家、政府学 说及公共权力理论。 当代的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政府和公共权 力的作用问题;方法论的多元主义,实证主 义研究盛行。
公共权力 无政治社会 自然形成的共 同体的权力, 以自愿服从或 认同为基础
公共事务 众人之事,众 人治理
公共利益 公正、公平、 合理在民众中 分配 掌握公共权力 的阶级占绝对 优势或独占公 共利益。
政治社会
以国家机器为 由一个人或少 后盾,以经济 数人垄断;社 占统治地位的 会主义阶段由 阶级垄断。 绝大多数人民 “肉食者谋之” 共同治理
实际上,集权与分权(decentralization)是一组概念, 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和极权主义、权威主义是 一组概念,分别描述三种状态的政治组织和生活方 式。
3.国家、民族国家
作为country的国家是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 某一地域之内的人文的和自然的统称单位。 作为state的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指的是在 固定疆域之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实 施权威的政治社会。 作为nation-state的国家是一个国际政治的 概念,指的是以民族为基础所形成的政治共 同体。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理解: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2.应用: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重点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1.识记: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2.理解:划分政治学研究范围的标准和意义
(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1
识记: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
政治系统论;
结构功能主义;
政治沟通理论;
政治文化理论;
政治发展理论;
政治计量理论
(3)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历史制度主义;
社会学制度主义
(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考核要求:
(-)政治的含义
1.识记:(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政治的解释
(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国家形式的内容较为宽泛
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l)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即政体
它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主要体现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的形成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
(2)国家结构形式
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的构成方式
培养学生的基本政治思维能力和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指导现实政治活动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内容
第一章 政治和政治学
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
使学生一般地了解什么是政治学
以及如何学习和研究政治学
为学习下面各章奠定基础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
一、多维视野中的政治概念
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一)、政治的涵义1、若干非马克思政治观分析:道德说----一种社会价值追求,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一种治国之道(儒家的“礼治”、“德政”)。
柏拉图的“正义的理想国”:柏拉图认为,政治意义上的善应是“哲学家管理国家,武士管理军队,支配人民的工作,而人民则供给国家以劳动物质。
”这就是公道,即每个人按其本性去做他们自己的事,而不管闲事。
正义就是各守本分。
亚里士多德的“全城邦可以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活”,即“人类真正的美满幸福”、“最高的善”。
缺点:a、没有正视社会现实 b、没有揭示政治的本质----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神权说---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上帝安排人世的力量,中国2000多年皇帝制度中的“奉天承运”、“君权神授”到秦汉时期的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再到“天”是地上君主的投影,君主是天在地上的化身。
神权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是托马思.阿奎那:“尘世的一切都是神安排的,而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缺点:主观唯心主义,经不起推理和实证。
权术说----强力统治人,权术欺骗人//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王道。
韩非的法家指出:政治之道的主要内容应是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法家认为:政治就是“集势以胜众,任法以齐民,因术以御群”。
其术有七条: a、权势不可假人;b、深藏不露;c、把人当作坏蛋; d、毁坏一切伦理价值;e、厉行愚民政策;f、罚需严峻,赏需审慎;g、必要时不择手段。
马基雅佛利认为:政治就是“用力量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
“君主要像狮子一般猛、像狐狸一样的狡猾。
”马基雅佛利是第一个将政治与伦理彻底分开了,是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奠基人。
治国说(管理说):政府的活动//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孙选”下P661)缺点:1、忽视了并非所有众人之事都具有政治性,2、忽视了政治的统治性的一面。
政治与政治学
作为一种科学,中国政治学已经从“伪科学”发 展成为一门拥有独特的概念、方法、公理和逻辑 的独立科学;
作为一种知识,中国政治学已经成为人们认识政 治发展规律不可或缺的工具;
作为一种职业,中国政治学已经拥有了一支数量 不小的专业研究和教学队伍;
《民主是个好东西》
《民主是个好东西》摘录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的人而言的,也不 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 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什么都好。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可以为所欲为,能
解决一切问题。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就没有痛苦的代价。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说民主就可以强制人民做
论为基础,阐述了世界国家 理论。这种理论作为罗马帝 国的政治理念,造成了空前 绝后的大一统帝国。
2、中世纪时代: 被称为“神学政治学时代”
1.时间:中世纪(476年—14世纪)。 2.研究主题:关于政治世界的神学性解释。 3.理论特点:政治学与神学相结合(用神学为
政治的合法性提供证明)。 4.理论贡献: 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
现代时期:“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的权力理论(16世纪)
马基雅维利: 政治的目的是人不是神;
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质 上有根本区别;主张为了夺 取权力和掌握权力可以采用 一切手段。
现代时期:“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的权力理论(16世纪)
布丹 提出了近代国家主权学说,并对主权作
二、政治学的涵义
政治学是研究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 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 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二、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2.理性选择主义 理性选择主义的核心要素都直接来自行为主义,方法论是个体主义,核心命题是“经济 人”假设,即假设政策产品是政治人在利益驱使下经过理性的利益计算而形成的个体偏好 选择集的互动结果。理性选择主义是一个家族概念,包括社会选择理论、集体行动理论以 及公共选择理论。 (1)社会选择理论。 (2)集体行动理论。 (3)公共选择理论。
制度安排 system
制度绩效 performance
图1-1 研究政治-经济关系的SSP范式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节 政治学
一、什么是政治学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三、政治学的范围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一、什么是政治学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根据政治的本质,我们认为,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的形式及运作规律的科学。 谈到什么是政治学,不能不涉及政治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两个方面,即政治哲学 与政治科学。 总之,作为一门知识的政治学具有多方面的目标,它涉及政治制度的设计,它研 究和分析政治过程的产品即公共政策,它分析国际社会中不同的政治组织的关系, 它还研究意识形态和政府的信仰,等等。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目录/CONTENTS
第一节 政治的含义 第二节 政治学 第三节 政治学方法论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政治的含义
一、什么是政治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 三、政治的地位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一、什么是政治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二、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理性选择主义对于政治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开启了一扇新思维之门,让人理解了政治中的自 利行为、官员的腐败和预算最大化倾向、个人选择偏好对于政治的影响。因此,基于个体行为 基础之上的“经济人”假设的理性选择主义,确实比行为主义有更多的理论性。理性选择主义 这种思维开启的作用,是对政治学的重大贡献。但是,理性选择主义是一种关注理论推敲而缺 少经验性检验的理论范式。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理性选择主义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解释理想 战胜利益的能力。而且,由于只关注理论演绎而缺少经验验证,理性选择主义中的一些流派存 在着明显的违反常识的假设。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3.政治博弈的类型 我们把政治博弈分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两大类。 (1)零和博弈。 它是一种参加者一方所得为另一方所失的博弈。 (2)非零和博弈。 它是指一方参与者的所得不再恰好为另一方的所失,他们不再是完全敌对的,而 且有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二、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3.新制度主义 新制度主义是在批判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知识渊源主要 是马克思主义和制度经济学。新制度主义的三大流派是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 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而政治学上的新制度主义是指前两者。 (1)历史制度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2.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人对政治的研究源远流长,我们大致可以把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分为古代、近 代、现代和当代四个大的时期。
3.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政治学可以分为古典主义时期、旧制度主义时期、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主义 时期以及今天的新制度主义时期。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4)在制度变迁的诸社会关系中,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最重要的是阶级关系以及由此 而导致的权力结构,这一点直接影响着新制度主义的“制度(权力结构)的重要性”。
(5)在技术与观念的关系上,马克思强调的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的主导作用,其实就是 技术的作用,技术的进步决定观念的进步。但是,和后来的制度经济学一样,马克思反对把 技术与观念的关系简约为技术决定论或观念决定论,而把社会进步看成一套复杂的关系系统 的互动。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三节 政治学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二、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1.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不但是政治学的方法论,也是作为整体性社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整体性的方法论,因而也是一种世界观。在社会科学中,能够被 称为世界观的方法论少之又少,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这样的一种方法论。 首先,人类历史的进步性。 其次,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最后,社会力量的重要性。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探究人类社会演变规律和演变动因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1.政治博弈的要素 所有的对策性博弈都有如下要素:局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即局中人运用他们的资源,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制定对策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首先,博弈要有局中人。 其次,目标和结果。 最后,博弈的策略。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二、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但是,行为主义并非未留下任何有用的成果。 第一,行为主义给人们提供了观察政治的新角度,即个体主义的微观视野,使人们第一次 系统地认识到,政治不但是国家、政府、阶级、政党和社会团体的事,还是个人的事,个人 选择的偏好对政治过程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行为主义的方法论主要是用于分析政党政治下的选举行为和投票行为,这也就决定 了其在选举政治中依然是有生命力的。 第三,行为主义强调社会科学的统一性,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源泉。事实上,政治 学的一些很有价值的理论与方法就来自经济学和社会学,政治学家借用经济学的“经济人” 假设,形成了理性选择主义。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背景: 第一,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产物。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科学性。 第二,阶级性。 第三,革命性。 第四,发展性。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三、政治学的范围
1.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1)政治理论与方法论。 (2)本国政府与政治。 (3)比较政府与政治。 (4)行政管理。 (5)国际关系。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三、政治学的范围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2.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政治活动仅是社会活动的一种,受到历史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的影响,因 而有必要研究政治学与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并进而形成政治 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社会学和政治心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社会学一道,构成了社 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
(6)在制度变迁的个人作用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反对把个人偏好或信念看成既定的,而 是把偏好和信念看成被解释变量,而不是相反。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的时代特征是,制度包含由一系列“关系”构成的宏观的整体性 “硬约束机制”,因而是一种结构决定论分析路径。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主义分析是一套因果 关系密切的方法论体系,对后来的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马克思的制度主义的一系列分析性概念,诸如作为技术的生产力、作为权力结构的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作为突变方式的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作为最重要社会关系的阶级关系以及制 度变迁中整体与个体的关系等,都是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和政治学不可忽视的概念。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三、政治的地位
政治的地位可以通过其如下作用得到认识: 第一,政治权力的首要功能是维护社会秩序。 第二,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上层建筑核心的 政治权力又决定着其他上层建筑。 第三,政治可以提升被统治者或民众的地位。
制度环境 situation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方法论
3.制度主义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分析主要包括: (1)在制度的含义上,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关系所构成的“硬约束机制”和宏观上的 政体论,即政治制度的好、坏问题。 (2)在制度变迁方向上,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线性变迁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到高级形 态的制度变迁。 (3)在制度变迁方式上,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阶级斗争所导致的革命性突变;新马 克思主义,如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制度变迁的渐进性,这一点和历史制度主义的“路 径依赖”理论有些相似。
二、作为博弈的政治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2.政治博弈的规则 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习惯与传统就是政治博弈的规则渊源。 宪法规定了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不论是成文宪法还是不成文宪法,都为政治体 系提供了基本的框架。 宪法之下,就是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颁布的法律和决定。虽然各个国家的机制设 置不一样,但所有的国家都有相应的政治机制,其决定构成了政治博弈的基本规则。
政治学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二、当代政治学方法论
行为主义政治学的问题主要有两点。 第一,当政治学不再关怀政治价值或主张价值中立的时候,当方法论上的数量统计代替一 切的时候,政治学也就失去了其本来面目,尽管“价值祛除”的背后蕴含的是自由民主主义 政治的正当性。不关怀政治价值的政治学终究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价值祛除”意味着理 论发展的局限性,没有理论支撑的政治学是走不远的。充其量,行为主义所演绎出的政治学 理论是为了论证既定的制度结构和价值体系,而很难解决理论的普适性问题。 第二,无视整体性制度与规则的存在而一味地关注个体行为的量化分析,得出的理论可能 存在根本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