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法规条文和处理意见

合集下载

无效合同怎么处理

无效合同怎么处理

无效合同怎么处理
无效合同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而未能产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当一份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双方当事人需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以下是针对无效合同的处理建议:
1. 寻求法律意见,当发现合同存在问题时,双方当事人应及时寻求法律意见。

专业的律师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合同无效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法律建议。

2. 协商解决,在发现合同无效后,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方案。

他们可以重新谈判并签订一份新的合同,以取代无效的合同。

3. 寻求法院裁决,如果双方无法就合同无效达成一致意见,他们可以选择将争议提交法院裁决。

法院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合同无效进行裁决,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4. 进行赔偿,根据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况,一方当事人可能需要对另一方进行赔偿。

赔偿金额将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损失情况进行确定。

总之,处理无效合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

双方当事人应当保持沟通,并在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处理,以确保合同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房屋预约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及处理意见

房屋预约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及处理意见

房屋预约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及处理意见说到房屋预约合同,咱们一般都是为了在某个热门小区或者楼盘里“锁定”一套心仪的房子。

可话说回来,这种预约合同它可不是一纸空文,万一弄得不清楚、出点啥岔子,那可就麻烦大了。

这种房屋预约合同如果无效了,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这个事儿,别看它事儿不大,但可涉及到你的钱袋子,甚至是未来住哪儿的问题,必须得重视!要明确一个事情:房屋预约合同无效,意味着啥?简单来说,就是你在签订这份合同的时候,房东或开发商的行为、程序或内容上有瑕疵,让这份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就好比你和人打了个赌,约定了让对方请客,但最后发现你俩签的“请客协议”根本不合法,这时候,法律就不管你们的事了,大家一分钱都拿不到。

房屋预约合同一旦无效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合同里你付的那些定金或者预付款,可能要不回来。

要是开发商或者房东的行为有问题,比如他们没有履行应有的告知义务,或者是存在欺诈、虚假宣传等情况,那你可是可以要求返还这些钱的!不过,通常情况下,如果合同无效,卖方不会主动把钱退还给你,这就得看你怎么去维权了。

你要是实在懒得打官司,或者没有证据,那也可能吃个哑巴亏。

如果你发现这个房屋预约合同无效,你是有机会要求解除合同的。

这就像买东西不满意,可以退货一样,假如合同被认定无效,你可以要求解除合同,避免进一步的麻烦。

就拿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说吧,你去看了一套房子,签了预约合同,结果开发商一直拖延,不给明确交房时间,最后发现房屋质量问题一堆。

这时候,你大可以拿着无效合同要求解除,免得被他那点小花招骗了。

可是,话又说回来,解除合同后,万一已经交了大笔定金或者押金,那怎么办?这种情况还真是让人头疼!一般来说,开发商会在你解除合同时,扣掉一部分费用做为违约金。

不过,若合同一开始就无效,那违约金的约定可能就站不住脚,至少你可以要求不缴纳违约金,甚至可以要求返还之前支付的款项。

说到底,能不能要回这些钱,关键还得看你和开发商或者房东的沟通能力和是否有证据证明对方有失职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9〕17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9〕17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9年11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8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9〕17号(2019年1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81次会议通过,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为依法公正、及时审理行政协议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行政审判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或者公共服务目标,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一项规定的行政协议。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下列行政协议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一)政府特许经营协议;(二)土地、房屋等征收征用补偿协议;(三)矿业权等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协议;(四)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的租赁、买卖等协议;(五)符合本规定第一条规定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协议;(六)其他行政协议。

第三条因行政机关订立的下列协议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行政机关之间因公务协助等事由而订立的协议;(二)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订立的劳动人事协议。

第四条因行政协议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等发生纠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原告,以行政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有关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法规条文和处理意见是什么

有关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法规条文和处理意见是什么

有关确认合同⽆效的法律法规条⽂和处理意见是什么合同纠纷中合同⽆效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对于合同⽆效我们⼜该怎么处理?店铺⼩编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和⼩编⼀起看看吧。

我国有关确认合同⽆效的法律法规条⽂及处理意见是什么⼀、《民法典》(2022年1⽉1⽇起⽣效)第⼀百四⼗四条【⽆民事⾏为能⼒⼈实施的民事法律⾏为的效⼒】⽆民事⾏为能⼒⼈实施的民事法律⾏为⽆效。

第⼀百四⼗五条【限制民事⾏为能⼒⼈实施的民事法律⾏为的效⼒】限制民事⾏为能⼒⼈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为或者与其年龄、智⼒、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为经法定代理⼈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可以催告法定代理⼈⾃收到通知之⽇起三⼗⽇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未作表⽰的,视为拒绝追认。

民事法律⾏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式作出。

第⼀百四⼗六条【虚假表⽰与隐藏⾏为的效⼒】⾏为⼈与相对⼈以虚假的意思表⽰实施的民事法律⾏为⽆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隐藏的民事法律⾏为的效⼒,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百四⼗七条【基于重⼤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为的效⼒】基于重⼤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为,⾏为⼈有权请求⼈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百四⼗⼋条【以欺诈⼿段实施的民事法律⾏为的效⼒】⼀⽅以欺诈⼿段,使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为,受欺诈⽅有权请求⼈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百四⼗九条【受第三⼈欺诈的民事法律⾏为的效⼒】第三⼈实施欺诈⾏为,使⼀⽅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为,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为的,受欺诈⽅有权请求⼈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百五⼗条【以胁迫⼿段实施的民事法律⾏为的效⼒】⼀⽅或者第三⼈以胁迫⼿段,使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为,受胁迫⽅有权请求⼈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百五⼗⼀条【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为的效⼒】⼀⽅利⽤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为成⽴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有权请求⼈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

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合同是双方或多方之间达成的约定,具有法律约束力。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合同可能会被认为是无效的。

以下是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结合相关法律规定,详细阐述每种情形。

一、概述合同无效是指合同因某些原因不具备法律效力。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双方应了解可能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介绍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包括欺诈、胁迫、违反法律法规、缺乏法律行为能力和意思表示不真实。

二、具体情形1. 欺诈欺诈是指一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或提供虚假信息,导致另一方产生误解并作出错误决策。

例如,卖方故意隐瞒商品缺陷,诱使买方签订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2. 胁迫胁迫是指一方利用对方的恐惧或压力,使其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合同。

例如,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迫使对方签订不公平的合同。

这种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3. 违反法律法规合同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如果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涉及非法交易、侵犯他人权益等,该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4. 缺乏法律行为能力缺乏法律行为能力是指签订合同的一方因未达到法定年龄、精神状况不正常或其他原因,不具备独立从事法律行为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例如,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

5. 意思表示不真实意思表示不真实是指一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因受欺诈、胁迫或其他原因导致意思表示不自由或不真实。

例如,一方在签订合同时受到他人的不当干扰,导致合同内容并非其真实意愿。

在这种情况下,合同可以被认定为无效。

三、防范建议为了避免合同无效带来的法律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1. 在签订合同前,充分了解对方的资信状况,确保对方具备履约能力。

2. 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3. 确保双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的意思表示真实、自由,不受欺诈或胁迫。

4. 对于涉及重大利益的合同,建议请教专业律师进行法律审查。

四、结论合同无效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无效与失效管理办法了解无效和失效的法律规定和管理方法

无效与失效管理办法了解无效和失效的法律规定和管理方法

无效与失效管理办法了解无效和失效的法律规定和管理方法无效与失效管理办法: 了解无效和失效的法律规定和管理方法无效与失效是在法律领域中经常被提及的概念。

它们在法律规定和合同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无效与失效的法律规定和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无效的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当一项法规、条款或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其效力将被抹除,无法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无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无效的原因一项法规、条款或合同无效的原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未经法定程序制定或签订;(2)与法律、法规相抵触;(3)违反公序良俗;(4)缺乏必要的法律效力要件;(5)具有欺诈、胁迫、虚假意思表示等瑕疵。

2. 无效的效果一旦法规、条款或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其效力即被剥夺。

也就是说,无效的法规、条款或合同不具有任何约束力,不能产生法律效果,当事人也无需履行相关义务。

二、失效的法律规定失效与无效在概念上存在一些差异。

失效通常指的是合同中某一或多项具体条款在符合一定条件下的失效。

失效的法律规定如下:1. 失效的条件一项合同条款失效通常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违反了法定的要求;(2)不能保证当事人的权益;(3)违反了公序良俗。

2. 失效的效果合同条款的失效通常只影响具体的条款,而不影响其他条款和整个合同的有效性。

即失效的条款将被排除在外,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其他有效的条款仍然有效并继续发挥作用。

三、无效与失效的管理方法无效与失效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规定和裁判实践的参考在判断一项法规、条款或合同是否无效或失效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裁判实践。

这些是对无效和失效进行具体解释和规范的依据,有助于人们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2. 合同的审查为避免合同中出现无效或失效的条款,当事人在签署合同时应进行仔细的审查。

合同的审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条款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权益的保障。

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依据(3篇)

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依据(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某些法律行为可能存在无效的情形。

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是指当法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时,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和责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依据进行探讨。

二、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1. 违反法律规定法律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 违反公序良俗法律行为违反公序良俗,即违反了社会公德、风俗习惯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违反公序良俗的,无效。

3. 缺乏民事行为能力法律行为主体缺乏民事行为能力,即未达到法定年龄、精神状态不正常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4. 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即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与内心真实意愿不一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三、确认无效的法律后果依据1. 民事责任(1)返还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应当返还财产。

返还财产的范围包括原物、孳息以及因返还财产而产生的必要费用。

(2)赔偿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 行政责任(1)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行政强制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条规定,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处理

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处理

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

工程建设不仅关系到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其所涉及的工程还关系到第三人或社会的公共利益。

因此,我国对建设工程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

《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在实践中,违反建设法律而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经常发生。

本文拟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及处理角度论述相关法律问题。

一、合同无效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无效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法律约束力。

无效合同,是指虽已成立,但因欠缺法定生效要件,确定、当然、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的合同。

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合同是否生效一般从下列四方面予以审查: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格,是否具有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审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审查合同是否履行了法定的审批手续。

有下列情形的合同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建设施工合同作为民事合同的一种,亦应遵循以上基本原则。

除了按一般原则来认定施工合同的效力外,还应根据施工合同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来认定合同的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于常见的无效建设施工合同规定了如下情形:(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承揽建设工程的合同无效。

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是保障建设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我国相关法律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要求非常严格。

《建筑法》第13条规定,根据建筑企业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工程业绩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

在取得相应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如果承包方不具备法律、法规对其资质要求或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发包方所签订的施工合同应当无效。

关于合同无效的法律法规条文

关于合同无效的法律法规条文

关于合同无效的法律法规条文我国《合同法》和《民法通则》以及司法解释对无效合同都作了详细规定,《合同法》规定,一方以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都属于无效合同,下面是为您精心的关于有关合同无效的法律法规条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五十三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第五十六条: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七条: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新法解读】《九民纪要》关于合同效力的认定及相关法律后果的规定

【新法解读】《九民纪要》关于合同效力的认定及相关法律后果的规定

【新法解读】《九民纪要》关于合同效力的认定及相关法律后果的规定《九民会议纪要》第30至35条就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的强制性规定的效力认定,及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者被撤销的法律后果,包括财产返还、折价补偿、损害赔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

虽然合同的成立、生效、无效认定、撤销、解除等作为民法基础原理,在法律法规等各个层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适用中仍常伴随着争议,特别是合同效力的认定问题。

《九民会议纪要》通过六个条款对此予以规范,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有助于统一司法审判尺度。

一、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效力关于合同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效力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合同无效的情形之一。

这从狭义的法律层面确定了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的原则。

合同法施行后,各地各级人民法院对于“强制性规定”的理解和适用标准不完全一致,一些人民法院动辄以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为由认定合同无效,不当扩大无效合同范围的情形,不但破坏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还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

为解决此问题,2009年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即《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14条将《合同法》第52条第5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明确限定于“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但什么是“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未作进一步说明,其仍旧是一个过于抽象的概念。

相关案例:在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与台州市中东石化有限公司、吉煌建材有限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中,中东石化公司为吉煌公司向上海银行杭州分行借款提供连带责任的最高额保证,在吉煌公司违约后,上海银行杭州分行诉请中东石化公司承担担保责任。

而中东石化公司则辩称,为吉煌公司提供担保,根据公司法、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应当依法经过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的通过,而本案中东石化公司没有任何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故本案保证应属无效,其不承担保证责任。

民法典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

民法典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

民法典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民法典》规定,当下列情形中的任何一种发生时,当事人当时缔结的合同为无效:一、合同当事人没有行为能力者缔结的合同无效。

行为能力指的是当事人是否足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以合同行为表示意志并保证合同履行的能力。

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一方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其缔结的合同是无效的。

二、违反公正原则缔结的合同无效。

公正原则是指当事人缔结的合同应该符合道德准则、合法权利规则、公平正义、社会共识等原则,如果双方当事人一方违反了这些原则,缔结的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三、双方订立的合同内容明显不符合现实,违背客观规律的合同无效。

客观规律指的是按照客观规律运行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法律规定等,如果双方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内容明显不符合客观规律,则该合同无效。

四、诱骗或欺诈、胁迫等引起的合同无效。

《民法典》规定,如果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缔结过程中存在诱骗或欺诈、胁迫等行为,则该合同被认定为无效。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合同无效。

《民法典》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合同作出明确规定,即如果当事人订立的合同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则该合同是无效的。

民法典规定,无效合同具有法律特征,即无效合同既不能作为有效合同使用,也不能作为无效合同使用。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民事诉讼机关在裁定合同无效的基础上,还将根据当事人的行为来判定撤销合同的时间点。

综上所述,《民法典》规定,有五种情形可以让当事人缔结的合同无效,即合同当事人没有行为能力者缔结的合同无效、违反公正原则缔结的合同无效、双方订立的合同内容明显不符合现实,违背客观规律的合同无效、诱骗或欺诈、胁迫等引起的合同无效、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合同无效,而且当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民事诉讼机关还将根据当事人的行为来判定撤销合同的时间点。

因此,当合同当事人在缔结合同前应当充分了解和遵守《民法典》关于合同无效的有关规定,以免被判定为无效合同而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合同无效的13种典型情形及裁判规则

合同无效的13种典型情形及裁判规则

【实务参考】合同无效的13种典型情形及裁判规则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合同或者部分合同条款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2)恶意串通,并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5)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6)对于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免责的合同条款。

(7)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8)因被撤销而形成的合同无效情形。

我们将通过本文详细阐述在实务中哪些情形容易出现合同无效以及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一)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部分失效)第68条之规定,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诈人因欺诈行为发生错误认识而作意思表示的基础上产生的。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的规定,所谓胁迫,是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相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胁迫也是影响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

依《合同法》第52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在有损国家利益时,该合同才为无效。

(二)恶意串通,并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所谓恶意串通,是指当事人为实现某种目的,串通一气,共同实施订方合同的民事行为,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损害的违法行为。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司法实践中并不少见,主要有债务人为规避强制执行,而与相对方订立虚伪的买卖合同、虚伪抵押合同或虚伪赠与合同等;企业高管或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企业交易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形;债务人与债权人恶意串通骗取保证等情形。

合同无效的规定及适用(含民法典的新规定)

合同无效的规定及适用(含民法典的新规定)

合同无效的规定及适用(含民法典的新规定)一、关于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了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及法律后果等内容。

1、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3、合同无效对解决争议条款的影响:第五十七条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合同无效的司法政策精神1、对合同无效的认定问题采取谨慎的态度。

(1)只能依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认定合同无效。

(2)只有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才能认定合同无效。

(3)《物权法》第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该条确定了原因行为和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即原因行为的效力不受物权变动要件的影响。

2、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理解在具体适用法定情形第(五)项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强制性规定”作以下区分:(1)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该类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

违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

(2)管理性强制性规定。

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违反此类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效的合同有哪些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效的合同有哪些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效的合同有哪些⽣活中处处可见的都是合同,房屋买卖、房屋租赁、去坐公交车与司机其实也是签订了合同的。

对于2022年要开始实施的《民法典》⼤家都是⽐较陌⽣。

所以⼤家都可能想问那在民法典中规定⽆效的合同有哪些呢?店铺⼩编为⼤家整理了⼀些知识。

希望⼤家能够喜欢。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效的合同有哪些1、有下列情形之⼀的,合同⽆效:(1)⼀⽅以欺诈、胁迫的⼿段订⽴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法⽬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合同中免责条款⽆效的法律规定(1)合同中免责条款,是指当事⼈在合同中约定免除或者限制其未来责任的合同条款。

免责条款⽆效,是指没有法律约束⼒的免责条款。

(2)《民法典》(⾃2021年1⽉1⽇起实施)第506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效:①造成对⽅⼈⾝伤害的;②因故意或者重⼤过失造成对⽅财产损失的。

法律之所以规定上述两种情况的免责条款⽆效,原因有⼆:⼀是这两种⾏为具有⼀定的社会危害性和法律的谴责性;⼆是这两种⾏为都可能构成侵权⾏为责任,如果当事⼈约定这种侵权⾏为可以免责,就等于以合同的⽅式剥夺了当事⼈合同以外的合法权利。

《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条【免责条款效⼒】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效:(⼀)造成对⽅⼈⾝损害的;(⼆)因故意或者重⼤过失造成对⽅财产损失的。

⼆、合同⽆效的特征有哪些1、具有违法性所谓违法性,是指违反了法律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2、具有不履⾏性不履⾏性是指当事⼈在订⽴⽆效合同后,不得依据合同实际履⾏,也不承担不履⾏合同的违约责任。

3、⽆效合同⾃始⽆效⽆效合同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国家不予承认和保护。

⼀旦确认⽆效,将具有溯及⼒,使合同从订⽴之⽇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以后也不能转化为有效合同。

综上就是⼩编整理的关于“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效的合同有哪些”的内容了。

如何认定合同无效

如何认定合同无效

如何认定合同无效
1. 合同主体资格不合法:合同当事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如果合同当事人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2. 合同内容违法:合同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如果合同内容违反了这些规定,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3. 合同形式不符合法定要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某些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如买卖房屋合同、借款合同等。

如果合同未按照法定形式订立,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4. 合同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如果一方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使得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5. 合同目的不正当:如果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实施犯罪行为、规避法律义务或其他不正当目的,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

6. 合同条款不明确:合同条款应当明确具体,如果合同条款含糊不清,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7. 合同未经批准、登记:某些特殊类型的合同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或登记,如涉外合同、涉及国有资产的合同等。

未经批准或登记的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8. 合同违反公平原则:如果合同条款明显不公平,导致一方利益严重
受损,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9. 合同违反诚信原则: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合同违反了这一原则,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10. 合同因重大误解订立:如果合同的订立是基于重大误解,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以上是认定合同无效的一些常见情形,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合同内容、当事人意愿、法律规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

关于2024年协议无效的具体规定一

关于2024年协议无效的具体规定一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关于2024年协议无效的具体规定一本合同目录一览1. 合同无效的定义与适用范围1.1 合同无效的定义1.2 合同无效的适用范围2. 合同无效的原因2.1 违反法律法规2.2 违反公序良俗2.3 主体不合法2.4 意思表示不真实2.5 合同条款无效3. 合同无效的确认程序3.1 提出无效请求的时限3.2 无效请求的审查机构3.3 无效请求的处理程序4. 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4.1 合同无效的溯及力4.2 返还已支付的款项4.3 赔偿损失4.4 合同无效与侵权责任的关系5. 合同无效争议的解决方式5.1 协商解决5.2 调解解决5.3 仲裁解决5.4 诉讼解决6. 合同无效的例外情形6.1 合同无效的例外情形定义6.2 例外情形的具体规定7. 合同无效的预防措施7.1 合法合规审查7.2 主体资格审查7.3 合同条款审查8. 合同无效与合同解除的关系8.1 合同无效导致合同解除8.2 合同解除导致合同无效9. 合同无效的追溯与补救9.1 合同无效的追溯9.2 合同无效的补救措施10. 合同无效的涉及主体10.1 合同当事人10.2 第三方权益涉及11. 合同无效的认定标准11.1 法律标准11.2 事实标准12. 合同无效与合同撤销的关系12.1 合同无效与合同撤销的区分12.2 合同撤销的适用范围与程序13. 合同无效的司法救济13.1 司法救济的途径13.2 司法救济的时效14. 合同无效的特殊情况处理14.1 涉外合同的无效处理14.2 政府间合同的无效处理14.3 公益性合同的无效处理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合同无效的定义与适用范围1.1 合同无效的定义本合同所称合同无效,是指合同成立后,因合同违反法律法规、公序良俗、主体不合法、意思表示不真实或合同条款无效等原因,导致合同自始不产生法律约束力的情形。

1.2 合同无效的适用范围本合同无效的规定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合同,包括但不限于买卖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服务合同、劳动合同等。

?原告主张解除合同,但合同无效,法院如何裁判?

?原告主张解除合同,但合同无效,法院如何裁判?

原告主张解除合同,但合同无效,法院如何裁判?本文是君之道思考的第354期文章案件的原告在起诉确定诉讼请求时,可能并未意识到合同存在无效的风险,因此以合同有效为前提草拟诉讼请求,要求解除合同及其他给付内容,此时,法院审查后如果认为合同无效,应该如何处理呢?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的讨论,其实无效的合同自始无效,不存在解除合同的问题,因此倾向于认为法院会认定合同无效,而不会直接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并进一步根据合同无效的法律效果审核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是否应予以支持。

一、对合同效力的审查,并不以诉讼请求范围为限合同的效力是合同对当事人具有的法律拘束力,是基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而对当事人的合意进行法律上的评价。

合同的效力问题,关涉合同的价值判断,对合同的效力和性质认定不必基于当事人的请求,对合同效力的审查,属于人民法院裁判权范围,虽然当事人未提起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可依职权主动进行审查,并不违反不告不理的民事诉讼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7)最高法民终340号案件中认为,东戴河管委会作为同级人民政府派出机构,无权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故《项目合作协议书》、《补充协议》应认定无效。

合同效力属于人民法院依职权审查的范围,不受当事人诉讼请求限制,一审未对《项目合作协议书》、《补充协议》的合同效力进行审查,即认定双方当事人均存在违约,并判令解除上述协议,适用法律不当,该院予以纠正。

由此可知,如果当事人要求解除合同,但法院认定合同无效的,应主动审查合同的效力,确认合同无效。

二、解除合同的前提是合同合法有效除了前述理由外,解除合同的前提应该是确认合同是合法有效的,这是当事人要求解除合同的重要前提,因此不可避免的,法院必须要先行确认合同的效力。

贵州省毕节市(地区)中级人民法院(2016)黔05民终1943号案件中,涉案合同的性质应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而上诉人并无工程建设总承包资质、施工资质及建筑工程管理资质,该合同应认定无效。

合同作废协议

合同作废协议

合同作废协议合同作废协议一、背景根据《合同法》,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需要解除已经签订的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通过签订合同作废协议来解决问题。

合同作废协议是指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终止原有合同关系,并释放双方的权利义务。

二、目的合同作废协议的目的是为了正式确认当事人之间达成的解除合同的意愿,并约定解除合同的相关事项,以保障双方的权益,并避免合同解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

三、签订合同作废协议的条件1. 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合同作废协议必须是双方当事人完全自愿且没有任何限制或欺诈行为。

2. 合法合同:仅对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才能签订作废协议。

非法合同通常是由于违反了法律或公共道德而无效的合同。

3. 书面形式:合同作废协议应以书面形式表达,并由双方当事人签署。

4. 法律支持:合同作废协议必须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并得到有关法律的支持。

四、合同作废协议的内容合同作废协议应包括以下内容:1. 协议标题:明确合同作废协议的名称。

2. 当事人信息:包括签署合同作废协议的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等详细信息。

3. 合同解除条款:具体约定解除合同的条款、条件和方式。

4. 解除后的权利义务:明确解除合同后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分担。

5. 附属协议:补充约定任何额外的事项。

6. 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确定适用的法律条文以及可能发生的争议如何解决。

7. 协议生效和期限:规定合同作废协议的生效时间和有效期限。

五、合同作废协议的执行合同作废协议一旦签署生效,相关的合同关系即刻解除。

双方当事人应按照约定履行解除后的权利义务,并进行相应的交割和清算。

如有争议,应按照合同作废协议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进行处理。

六、注意事项在签署合同作废协议前,双方当事人应注意以下事项:1. 仔细审查合同:确保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细节准确无误。

2. 准确表达意图:协商解除合应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意图,并确保没有误解或争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法规条文和处理意见
合同纠纷中合同无效“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的权利”属于间接形成权,因诉讼时效只适用于请求权,不适用于形成权,故不适用诉讼时效相关规定。

因此,确认合同无效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一、我国有关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法规条文及处理意见
1、《合同法》
对此没有做出相关规定。

2、《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一百四十一条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1999年司法解释》)
第二条发包方所属的半数以上村民,以签订承包合同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原则,或者其所签合同内容违背多数村民意志,损害集体和村民利益为由,以发包方为被告,要求确认承包合同的效力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并可通知承包方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第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在审理依本规定第二条所起诉的案件中,对发包方违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决议,越权发包的,应当认定该承包合同为无效合同,并根据当事人的过错,确定其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属本条前款规定的情形,自承包合同签订之日起超过一年,或者虽未超过一年,但承包人已实际做了大量的投入的,对原告方要求确认该承包合同无效或者要求终止该承包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但可根据实际情况,依照公平原则,对该承包合同的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4、处理意见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关于在民主议定原则问题审判实践中,当事人以违反民主议定原则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处理意见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2005年司法解释》)施行后,《1999年司法解释》并不废止,其内容也与《土地承包法》及《2005年司法解释》不冲突,仍然应当适用。

实践中对于涉及民主议定程序欠缺的合同效力认定,应当适用《1999年司法解释》第二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理,如自承包合同签订之日起超过一年,或者虽未超过一年,但承包人已经实际作了大量投入的,对原告方要求确认该承包合同无效或者终止该承包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但可根据实际情况,依照公平原则,对该承包合同的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二、无效合同之诉讼时效问题
因我国《合同法》没有对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做出明确规定,其第一百四十一条中规定,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而《1999年司法解释》第二十五条第二款有自承包合同签订之日起超过一年,或者虽未超过一年,但承包人已实际做了大量的投入的,对原告方要求确认该承包合同无效或者要求终止该承包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规定。

故我们认为,确认合同无效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理由如下:
1、从诉讼时效制度的含义及性质角度分析
诉讼时效是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力,当时效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在进行保护的制度。

从其性质上讲是以一定的事实状态存在为前提,旨在维护既有事实状态,稳定现有即成法律关系及法律后果的制度。

《1999年司法解释》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中关于“一年”的相关规定,从表面上看与诉讼时效的立法导向和性质类似,但是不等于说就是诉讼时效的规定,因为旨在保护既有事实状态的规定在民法中还是较为常见的,例如善意取得制度、效力待定合同中的追认权制度等等,不能因为立法导向类似就将两种制度混为一谈。

分析诉讼时效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出,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丧失胜诉权,保留起诉权,在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后,人民法院核实后将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即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公力救济止步于此。

但是从《1999年司法解释》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但书中,即“但可根据实际情况,依照公平原则,对该承包合同的有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我们可以看出人民法院在对原告诉讼请求不予支持的同时,该条规定还赋予了人民法院对无效合同“调整”的权利,即仍保留公力救济途径。

2、从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上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八条合同法第五十五条关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中行使撤销权期间”规定的"一年"、第七十五条关于“撤销之诉中的撤销权行使期间和第一百零四条第二款关于“提存中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期间”规定的"五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司法解释第一条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第七条
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请求撤销合同的,应适用合同法第五十五条关于一年除斥期间的规定。

对方当事人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物权法》第二百四十五条第二款占有人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自侵占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未行使的,该请求权消灭。

由上述条文及民法理论我们看出,诉讼时效只适用于请求权,不适用于支配权、形成权、抗辩权;只适用于请求权中的债权请求权,包括合同债权请求权、侵权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缔约过失请求权等,而并不适用于物权请求权(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原物等)与占有保护请求权。

依据民法理论,民事权利分为形成权、抗辩权、支配权、请求权。

其中,形成权又可以分为单纯形成权和间接形成权。

单纯形成权指依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权利发生、变更、消灭,无须通过诉讼行使的形成权。

绝大多数形成权均属单纯形成权。

而间接形成权,又称形成诉权,指需要通过法院或者仲裁机关行使,才能使权利发生、变更、消灭的形成权。

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可撤销婚姻中的撤销权等就属此类形成权。

因为“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的权利”,需要通过法院行使,才能确认合同的效力,属于间接形成权,所以并不适应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性质确定后,就“确认合同无效”有无诉讼时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无效合同的权利救济
依据上述论述,我们看出无效合同并不受诉讼时效的约束,这对于权利相关人的利益维护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不可否认诉讼时效的现实利益维护和现有法律后果的保护的巨大意义。

在无效合同的性质被法院确定后,第三方的利益的保障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因为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不乏有善意第三方的利益因此而受损的可能。

《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对于无效合同的救济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都是以确定合同无效为前提,《物权法》对于所有权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其他物权,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加以保护,但都无法更加全面有力地保障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综上所诉,“请求法院确认合同无效的权利“属于间接形成权,因诉讼时效只适用于请求权,不适用于形成权,故不适用诉讼时效相关规定。

总而言之,确认合同无效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同时,应拓宽无效合同的权利救济途径,延伸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范围,更好地保护善意第三人的权益。

文章来源:律伴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