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探讨——基于案例的质性数据分析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探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探讨——基于案例的质性数据分析顾梦琛,李政(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100038)摘要:文章运用质性数据分析法,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论基础上,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21篇军民融合案例文本为样本,提炼高频词并总结了具体领域推进军民融合的典型模式及其内涵特征。
同时,基于范畴编码分析,比较了四川省和西安市两大典型区域军民融合的推进现状,梳理了不同类型主体推进军民融合的路径。
结果表明,军民融合在科技、制度领域的成效较为显著,而金融、人才等领域的要素支撑和市场培育不充分。
建议未来充分依托当地军工资源和发展基础,形成多主体积极参与互动的氛围,分类总结可复制推广经验,并加强短板领域的政策指引。
关键词: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军工资源;质性数据分析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2X(2021)05-0023-05Study on the Patterns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epening: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based on CasesGU Meng-chen,LI Zheng(National Academy of Innovation Strategy CAST,Beijing100038,China)Abstract:This paper well grasped the theoretic mechanism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epening,and conducted the research with the help of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This paper took as samples21textual cases about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ssue in"Top100 Cases of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and Reform Experiment",extracted high frequency words and summarized the typical paths and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to propel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Meanwhile,based on category coding analysis,this paper compared the progress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 representative region,and sorted out the ways how different subjectspropelled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n the area of 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while inequacy of supporting elements like capital and talents,as well as insufficiency of market cultivation,came down to potential fields for grabs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epening.As suggestions,we need to propel deepening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relied on fully integration of local military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foundation,the formation of a good multi subjects participating and interacting atmosphere,summing up replication and promotion experiences by different subjects and the strengthening policy guidelines in short fields.Key words: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Development model;Military resources;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一、引言及文献综述近年来,军民融合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这是中国基于国内外发展形势的深刻分析,制定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
军民融合式发展调研报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军民融合式发展调研报告()军民融合式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军民融合是指军事领域与民用领域的融合发展,通过军民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加快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军民融合取得了积极成果。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态势、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军民融合的发展态势军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军民融合在我国的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一方面,军队积极推动装备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推动高端装备的研制和制造;另一方面,民用企业也积极参与军工领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军民融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军民融合的问题与挑战虽然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军民融合发展的进程还不够顺利,军民融合程度和效益不高。
一方面,军队在技术转化和市场开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另一方面,民用企业在军工领域缺乏经验和技术优势。
其次,军民融合面临的政策环境和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此外,军民融合还面临一些安全和保密问题,如技术的泄露和利益的损害。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四、军民融合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推进军民融合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快军民融合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政策环境和监管机制。
特别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技术转化和市场开放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其次,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升军民融合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要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研发机构,加强军民融合人员的培训和交流。
再次,促进军民融合的创新合作,加强军民双方的合作意识和协同创新能力。
要鼓励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最后,加大对军民融合的推动力度,鼓励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推动,形成军民融合发展的合力。
浅谈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发展路径
调,以及与外部民用经济和社会资 本的军转民、民参军合作事项管理 工作,打破军民分离,与外部合作 偏少的不利局面,以产品开发为纽 带,推动军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8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OVERY 研究与探讨
2. 统筹分配资源,军民协调 发展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全所层面 可调配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完成国 防装备型号任务的同时又要兼顾全 所的可持续发展,实施军民融合发 展战略,关注军民两用技术、军民 两用人才,势必会对军品任务造成
影响。因此,在军民融合发展过程 极性和创造性,在符合国家政策的
中,要全所一盘棋,定期组织科研 前提下,最大可能的给予他们优惠
领域,通过与民参军优势企业的合 用军民品领域多年来的资金积累,
作研发、联合攻关,助推军工市场 建立科学的军民融合项目、民品项
的开拓工作。在民用领域,通过合 目投资评价体系,支撑军民融合发
作,激发内部发展活力,提升现有 展战略,最终要形成“一种资源,
产品核心技术,并根据市场需求研 两种能力”,军工技术走出去,外
果推介、创新创业军转民大赛等形 法规的实施,完善推进军民融合发 展规划,绘制军民融合技术路线图,
式,拓宽军民资源联通渠道,推进 展的制度环境,实施各项有利于军 充分发挥技术资源的潜力,创新体
军民融合发展。
民融合发展的配套政策、投入保障 系聚焦军工成果转化、军民两用技
(二)加快军民融合平台建 政 策、 激 励 考 核 和 评 估 政 策, 加 术研发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董事会之间的关系,党委会决策程 善全所的薪酬体制改革,彻底改变 励举措,调动全所上下参与军民融
序前置于董事会,推动董事会、监 现有军民独立运行的薪酬分配考核 合的积极性。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军民融合产业的定义军民融合产业是指军事领域与民用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业形态,是军事技术、产品和服务与民用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
军民融合产业具有多元化、专业化、全球化的特点,涵盖了军事装备研发生产、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军事技术转化应用、军民产业互联共赢等多个方面。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旨在实现国防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提高国家安全能力和经济竞争力。
军民融合产业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的交叉,更强调双方的互利共赢和融合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将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军民融合产业的定义既包括了军事资源的民用化利用,也包括了民用科技的军事化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为促进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和国际竞争力强化的关键因素。
军民融合产业的定义不仅涉及到产业结构和价值链的调整,更蕴含着对未来发展趋势和战略定位的思考。
随着军民融合产业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其在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将更加显著,为国家发展开辟新的战略空间。
1.2 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性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国防科技创新,提升军事实力和战斗力。
通过军民融合,军队可以获取民用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加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提高作战效能,增强国家安全能力。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
军民融合项目涉及的领域广泛,涵盖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方面,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军民融合产业还可以为民用市场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推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国防领域,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加强支持的战略性领域。
2. 正文2.1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军民融合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军民融合研究报告
军民融合研究报告一、引言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民用经济、科技、产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的过程。
它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发展强军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军民融合的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军民融合的意义军民融合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国家安全能力:军民融合能够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国家的国防科技实力和战略威慑能力,增强国家的安全保障能力。
2.推动军民经济发展:军民融合能够促进军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军工企业向民用领域拓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和经济增长。
3.增进国民福祉:军民融合可以弥补军队与民用经济、科技领域之间的差距,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改善民生,增进国民福祉。
三、军民融合的现状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1.军工技术转化应用:我国在军工技术转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些关键技术突破,并成功应用于民用领域。
2.共建共享平台:我国军民融合还建立起了一批军民共建共享的研究平台,如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军民融合技术试验区等,促进了军民双方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3.军民融合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包括加大军民科技合作支持力度、简化军民融合项目审批流程等,为军民融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虽然我国军民融合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存在技术转化难题:军队拥有许多高新技术,但由于技术壁垒和市场需求的限制,很多技术无法顺利实现民用化转化。
2.缺乏军民融合人才:军民融合需要具备军事和民用领域知识的交叉人才,而当前我国军民融合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3.军民合作机制有待优化:当前的军民合作机制还不够灵活和高效,需要进一步加强军民双方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军民融合的发展趋势1.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企业和创新团队,推动军民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产融结合模式研究
军工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产融结合模式研究随着军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军民融合已成为当前军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产融结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产融结合模式的概念、特点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思路和帮助。
一、产融结合模式的概念产融结合模式包括产业与金融两方面的融合,即实现产业发展与资本运作的有机结合。
通俗地说,产融结合是将产业发展与金融资本结合起来,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产融结合是金融去产业化和产业金融化的集中表现,是一种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
在军工产业中,产融结合是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军工企业可以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军工企业还可以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控和投融资决策,提高企业财务效益。
二、产融结合模式的特点1.协同效应强。
产融结合模式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资金支持,可以快速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风险控制灵活。
产融结合模式将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企业通过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控和投融资决策,提高企业财务效益。
3.市场竞争力强。
产融结合模式有助于企业迅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金融工具进行战略布局,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三、产融结合模式的实践应用1.股权融资。
军工企业可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向金融机构募集资金,满足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资金需求。
2.债券融资。
军工企业可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金融机构借款,满足企业短期或长期资金需求,提高企业的财务效益。
3.投资基金。
军工企业可通过投资基金等方式,与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实现资金的共享和风险的共担,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金融衍生品。
军工企业可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和投融资决策,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整体财务效益。
四、产融结合模式的推进机制1.政策引导。
西安兵器基地——倾心打造特色鲜明的军民融合重镇
49
INTEGRATION
军民融合—陕西
料”“新型中低压配电装置”“新型
充电桩”等入孵项目部分产生社会
效益。
城——
基地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
金 44 亿 元, 建 成 市 政 道 路 31 公
Hale Waihona Puke 里,消防站、环卫中心、热力中心、
两个 110 千伏变电站建成并投入
使用。按照资源整合和专业化协作
的 思 路, 统 筹 园 区 产 业 项 目 发 展
泾渭之地打造以兵器为主元素的军 发 展, 搭 建 军 民 科 技 协 同 创 新 平 技术转化、军民融合集成服务三大
民融合特色鲜明的西安兵器基地。 台。设立了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军 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协
同时,按照兵器工业集团统筹产业 民融合中心和军民融合领域专业孵 同创新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先行
需 求, 统 一 建 设 计 量 理 化、 塑 像
成 型、 工 模 具、 表 面 处 理、 环 境 测试、现代物流等生产配套中心,
走进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
促进军民资源统筹和共享,实现 5 ~ 8 万人,适应科技和产业的发
2015 年,西安兵器基地获批国
了园区军民要素资源的集约高效 展,知识化、专业化的人才将会成 家工信部授予的“国家新型工业化
中国军转民 48
军民融合—陕西 INTEGRATION
务、装备制造公共 15 亿元的陕西军融电子卫星产业基
服务、生活服务保 金,促进兵器在陕单位与高校之间
障四大平台。
信息、技术对接合作,搭建起了产、
截止目前,西 学、 研、 用、 资 的 综 合 平 台, 促
安兵器基地落地产 进军民两用技术和产业快速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创新发展分析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创新发展分析随着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的全面实施,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建设成为了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的交流合作,还能够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为军民融合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将对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创新发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一、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现状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是指以军民融合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基地,涵盖了军工、民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多种产业形态。
我国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目前,全国已经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如北京军民融合产业园、南京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深圳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等。
这些基地在军工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研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1.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以军工为核心,辐射带动民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这些基地在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和优势产业链条。
2. 创新驱动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的集聚优势,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加快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步伐。
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相继落户基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贡献了力量。
3. 人才集聚效应明显。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建设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的汇聚,促进了人才资源的集聚和交流合作。
基地内部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人才引进机制健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 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
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基地所在地政府加大对基地的扶持力度,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良好体制机制。
关于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认识
关于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认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国家的战略部署,也是属于军工企业范畴的航天科技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
对于一些长期处于“发展窘迫”状态的企业而言,更是解决长远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
国防科技工业本质上属于具有较强高新技术开发能力的制造业。
所谓制造业,也就是习惯上所称的第二产业。
制造业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行业区别,无论是军品制造,还是民品制造,都无法违背。
对于军品制造而言,除了需要满足一般制造业应该服从的普遍规律之外,还有其若干特殊的属性。
这些特殊属性由其服务的对象决定。
军品制造业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因此,军品制造业除了要服从一般制造业普遍应该服从的规则之外,还必须服从一些特别的规则。
一般规则与特殊规则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普遍规则是基础性的、起主导作用的规则,特殊规则用于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特殊处理。
如果我们本末倒置,过分强调特殊规则而忽视普遍规则,甚至用特殊规则替代普遍规则,就会出现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军民融合式发展也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据统计,美国大约80%的航空航天企业、70%以上的原子能企业、60%的船舶企业、40%的电子企业、34%的机电设备企业、30%的机械制造企业和10%的钢铁与石油企业从事军品生产。
以军品生产为主的企业,民品占企业总产值的比例,20世纪50年代为10%~20%,80年代后占50%~80%;全部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50%的人员从事与军事有关的研究,全部职工中,有20%的人员从事军品生产。
在俄罗斯和欧洲也大致如此。
正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落脚点是市场经济一样,“有军工背景的高科技制造业”的落脚点就是制造业。
简单地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是军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科学发展目标的唯一选择。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政产学研视角下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民用经济、科技、社会资源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实现有机整合,实现军事需求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型态发展战略。
军民融合产业是以国防需求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保障、以市场竞争为驱动的军民融合性产业形态。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军事现代化建设、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背景下,军民融合产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大了对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发挥军民融合关键作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军民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推动重点领域深度融合。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军民融合产业的规模逐步扩大。
军民融合产业已经涉及了军事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在军事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下,相关企业纷纷投入到军民融合产业的开发和生产中,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3.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相关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涉及到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军事需求,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并将先进技术运用到相关产品中,从而提升了技术水平。
4.国际竞争压力持续增大军民融合产业作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一些发达国家在军民融合产业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资源优势,对我国的军民融合产业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国际市场对军民融合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我国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西安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西安制造产业发展趋势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资源。
近年来,西安制造业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以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西安制造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制造业发展现状目前,西安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以软件开发、智能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产业布局。
政府从各个方面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同时,西安的地理位置优势也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可以迅速连接全国各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西安制造业的综合实力逐渐增强,开始在国内外市场上崭露头角。
二、西安制造业发展的趋势1.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
西安正逐渐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据统计,目前西安已经拥有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制造企业,如中兴通讯、华为电子、陕西汽车等。
这些企业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发展机器人和智能装备是目前制造业的热门领域,也是西安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西安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机器人产业集群,涵盖了机器人研发、制造、应用等各个环节。
这些企业在农业、医疗、物流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西安的制造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新材料与绿色制造新材料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西安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要求日益提高,绿色制造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西安制造业开始关注绿色制造,不断研发出具有环保特点的新材料,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例如,西安航天科技集团研发了一种环保型复合材料,可以替代传统的金属材料,在航天、航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策略探究
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策略探究【摘要】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是当前军工产业的重要趋势。
本文通过分析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现状,探讨深度军民融合带来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提出加强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市场和产品广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策略。
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对于提升国防实力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发展应注重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树立对国家和市场的敏锐把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
在探讨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军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产品创新能力,以实现军民融合双赢。
【关键词】关键词: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市场拓展,人才队伍,重要性,未来发展,挑战,机遇,发展策略,展望,研究意义1. 引言1.1 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背景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背景包括军事装备的民用化和军民资源的共享利用。
随着军事需求的不断变化,部分军工企业开始将军事装备转向民用领域,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民用技术和资源也开始向军工企业引入,为其提供新的创新动力。
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背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对于提高军工企业的竞争力和实现军事装备的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发展时代背景下,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将成为大势所趋,为我国军事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推动。
1.2 研究意义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是当前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防实力、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军工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国防需求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军工企业需要加大军民融合力度,实现从传统军工向军民结合的转型,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 促进国防科技创新。
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将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国防科技水平。
3. 拓展军工企业市场和产品范围。
西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路径思考
西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路径思考
西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指军队和民用领域的相互融合与协同发展。
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对于推动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从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协同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政策支持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军民融合。
政府还应加强对军队和民用领域的协调与合作,推动政策落地,为军民融合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科技创新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西安应加强军民科技创新的合作,建立军民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应用。
鼓励军队和民用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推动创新要素和资源的共享。
西安还应积极引进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军民融合背景的创新企业。
人才培养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基础保障。
西安应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军队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培养,建立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的机制和体系。
鼓励军队院校和民用院校共建共享,开设军民融合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军民融合领域的专业人才。
还应加强对军民融合人才的培养培训,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和军民融合意识。
产业协同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保障。
西安应鼓励军民融合产业的互联互通,推动军民融合企业间的合作与共赢。
政府可以引导和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建立产业联盟,促进资源、技术、市场的共享与合作。
还应加强军民融合产业的国际合作,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推动军民融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产融结合模式研究
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产融结合模式研究摘要:军工军民融合发展涉及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二者并行推进,相互促进。
适应现代资本市场和现代物业市场的要求,需要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链和全周期经营的产业链,做好投资链和产业链的协调,以产融结合推动军工军民融合深入发展。
关键词:军民,军工,融合,模式,产业,研究介绍军工军民融合发展可以从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物业市场上通过产业链管理,体现产品价值形态,在资本市场上通过价值链管理,体现资本价值形态。
这两个层面并行推进、相互促进、密切互动,决定了军工军民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
从楼市看,当前军工企业着力深化股份制改革,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完善产业布局,积极开展项目孵化培育、并购业务,优化整合产业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采用公私合作(PPP)、有限合伙等军民股份制合作模式,提高整体治理效率。
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军民之间建立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军民融合产业投资体系,形成完整的投资链条,参与军工项目孵化、培育、成长、退出的管理。
军民投资运营机构广泛开展股权投资,引导各类资本开展军工参股、并购、重组业务,提高投资整体效率;通过股权转让、整体上市等方式,推动军工资产证券化,使军工股权在军地之间双向流动。
由此可见,军工资本市场的投资链管理与物业市场的产业链管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缺一不可,军工的军民融合发展应该通过产融结合来推动。
本文所指的军工产融结合,是指以军工地产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为目标,建立健全军工产业孵化、培育、成长、退出的产业链,依托现代房地产市场和现代资本市场,完善产业布局和投资从募集、投资、经营到退出的投资链条,可以通过产业链的集聚,提高投资效率,开发和拓展资金来源,丰富投资方式,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融资管理,优化军工企业治理结构,共同推动军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 军工产业与金融结合的现实分析产融结合是现代资本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对军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装备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
装备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一、装备科技成果的转化装备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指将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
装备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在于,科技研究成果只有得到转化,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而装备科技成果的转化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转化效率低、技术创新能力差等。
要想提高装备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评估和筛选。
将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有选择地进行推广和应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提高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要加强科技成果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种渠道将科技成果宣传给广大用户,吸引他们对科技成果的关注,提高转化率。
二、军民融合式发展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指军事和民用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目的在于,将军事领域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民用领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军民融合式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
要加强军事科技成果的转化。
将军事科技成果与民用领域需求相结合,进行转化应用,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要加强军事和民用领域之间的合作。
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共同研发和创新,实现互利共赢。
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为军民融合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装备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研究装备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解决了装备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又实现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目标。
在装备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研究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
要加强装备科技成果和军民融合的研究。
研究如何将装备科技成果应用于军民融合领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要加强装备科技成果和军休民养相结合的研究。
通过将装备科技成果应用于军休民养领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开展装备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研究。
我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我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研究1. 引言1.1 我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研究概述我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研究是指在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军政军民、军民和民兵的协调配合,促进国家战略、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
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研究以打破部门壁垒、协同创新、促进军民共赢为核心,致力于构建一体化的国家安全体系和现代军事力量。
通过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我国可以实现军事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和国防实力。
在当前世界局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军民融合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促进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军民融合人才,不断拓展军民融合的领域与深度,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军民融合创新的重要性军民融合创新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军民融合创新有助于提升我国国防科技实力,增强国家安全防御能力。
通过军民融合,军事和民用技术能够相互促进,推动国防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提升我国军事装备的水平和质量。
军民融合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军民融合可以促进军工企业向民用领域转型,拓宽企业发展空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军民融合创新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通过军民融合创新,可以促进技术的跨界融合与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领域转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军民融合创新对于我国实现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当前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方向。
2.2 军民融合创新的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创新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军民融合创新已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各相关部门和企业纷纷加大投入,推动军民融合创新进程。
推进军企军民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与探讨esearch and discussion推进军企军民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崔洪君坚持国防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是国家建军治企的重要战略思想。
该思想不仅为国防建设和军工企业带来深远影响,而且为新形势下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尤其在我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形势下,只有坚持利用军民融合发展这一平台,在资源配置、机制创新、平稳发展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施,才能推动企业军民品又好又快发展。
回顾公司民品发展所走过的道路,更加理解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深刻内涵,要实现军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军民融合式发展理论指导下,大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做好军民结合、统筹兼顾。
一、公司民品发展回顾公司的民品发展起步于五十年代,伴随着军品发展的脚步,至今已走过60年的发展道路,代表国有企业的军工大厂,具有军工企业发展民品的典型特征,经历了起步—停滞—成长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1950—1960年)。
五十年代初,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复苏时期,国家大力提倡军工企业开发民品。
公司利用各种条件,积极鼓励广大干部职工挖掘潜力,研制开发民用产品。
在此期间,共研制生产了普通无缝钢管、40升钢质气瓶、电子管阳极等11种产品。
为国家经济的振兴做出了较大贡献,特别是热拔伸大口径无缝钢管试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受到国务院的嘉奖。
制造出的我国第一只40L钢质气瓶,标志着我国结束了依赖进口该产品的局面。
生产出的电子管阳极产品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研制生产的柴油机、各种型号的滚动轴承、变压器等产品广泛应用各领域中。
第二阶段:停滞(1960—1980年)。
六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进入三年调整时期,公司没有开发新的品种,直到1980年的二十多年间,只生产少量的各种钢质气瓶、民用铜材,民品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第三阶段:成长(1980—至今)。
进入80年代,公司根据国家“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军养民”的十六字方针,开始注重发展民品。
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研究
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研究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研究概述军民融合是指军事领域与民用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充分利用和整合军事技术、装备和资源,推动军事与民用产业的相互渗透与协同发展。
在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国有军工企业作为中国军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军民融合的重要任务。
一、军工企业的背景与现状国有军工企业的成立和发展与我国的国防体系和国家战略目标密切相关。
军工企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是国家军事科技创新和装备制造的主要力量。
作为我国军工体系的主力军,这些企业在军事技术、装备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
然而,国有军工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长期依赖国家资金支持和军队需求,军工企业在市场化改革和自主创新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安全和保密的需要,军工企业的研发成果和技术进展往往无法及时转化为民用产品和服务。
二、军民融合的意义与需要军民融合是我国军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军工企业与民用产业的深度合作的关键。
军民融合可以充分发挥军工企业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同时,军民融合也可以带动我国民用产业的发展。
军工企业在军事领域的科研和生产经验,对于民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和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军民融合,我国可以实现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的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军民融合的优势与挑战军工企业在军民融合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军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研发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实力。
其次,在产品和装备制造方面,军工企业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此外,军工企业还具备军队需求的导向性,可以针对特定的市场和行业需求进行研发和生产。
然而,军民融合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军工企业在市场化改革和自主创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其次,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规模化生产方面,军工企业需要与民用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才能实现军事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化。
西安市“民进军”问题研究
陕 西西安
7 1 0 0 6 3 )
Hale Waihona Puke 要 】 文章针 对西安 市民营企业进入 国防科技 工业的发展现状 和面临的问题 , 建议 : 制定灵活的民企进入军工行业的政策 ; 构建 民
用技术与军工应用的交流互动平台, 形成信息畅通的沟通渠道 ; 改进投融资、 税收政 策。 【 关键词 】 民营企业 ; “ 民进军”; 准入政 策; 信 息渠道 ; 融 资政策
西安市 “ 民进军”问题研究
本文 为西 安市软科 学项 目 《 西安市 装备制造业 军民融合
西 告 经 齐
创新体 系建设研 究》( 批准号 : S F 1 2 2 5 . 1 ) : 西北政 法大学青年创 新团队基金项 目
西安市 “ 民进 军 ’ ’问题研究
郭智 莲
( 西 北政 法大 学经济 管理 学院
西 安市民 营企业 民进军 的现 状 西 安市 民营 企业 “ 民进 军 ”发 展十 分迅速 , 越 来越 多的 民企 在
一
络有 限公 司就 想找个 主管 机构 把自 己管理 起来 , 但是 涉及 到保 密资 质、 行业准入 等问题 ,“ 民口 ”部门不敢 接收 : 因为是 私营企业 , “ 军 口 ”部 门也不 便接 收, 结 果一 直拖到 2 0 0 6年才 得到批 复 。因此 , 许 多拥 有 适用 技 术和 产品 的 民企 放弃 了从 事武 器 装备 科研 生 产 的想 法 。这 就使 得 国防 工业 的大 门 买际 上只 是对 少 数 实力 雄厚 的 大型 民营 企业 开放 , 而大 部分 的中 小型企 业依 然被 挡在 了门外 。这样 一 来, 就会被 少数大 型民营 企业垄 断经营 , 市场缺 乏竞争 压力 。
装备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
装备科技成果转化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装备科技成果的转化已经成为了新形势下装备科技领域的热点话题。
作为国家重要的军事装备制造单位,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如何更好地实现装备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已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装备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及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途径和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一、装备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装备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指将科研成果转变为可生产、可销售、可应用的装备产品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强化国防装备技术实力、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强化国防装备技术实力方面,装备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促进军事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将科研成果与国防需求相结合,可为国防装备制造单位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国防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实力,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
在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方面,装备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将军用技术装备与民用市场需求相结合,可以将军事技术装备在民用市场上得到更好的应用,促进军事和民用技术的互通互用,实现资源共享,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在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装备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技术转化,可以加速产业升级,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的提升,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推动国家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机制、政策体系等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军民融合的思想观念还不够深入,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手段和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在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中,装备科技成果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成果转化缓慢,军民需求不匹配;二是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不足;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后的监管和评估制度不够健全;四是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的创新创业意识欠缺;五是企业间合作与交流机制不够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摘要]针对市装备制造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现状,指出市装备制造业军民科技资源的创新协同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在探讨市发展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现有主要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分析了市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在扶持政策体系、制度建设、产业园区增长能力、民口企业“民进军”以及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从制度完善、发展规划、破解资金瓶颈、完善军民融合的机构设置等方面,提出了市发展“军民融合”装备制造业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国防科技;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4―0128―04一、市国防科技与装备制造业基础(一)国防科技实力雄厚市国防科技工业的形成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国家在进行的国防科技工业及配套工程建设。
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五”、“二五”、“三线调迁”、“军工迁”四个阶段。
改革开放后,本地也成长出一批包括民营资本在的新型国防科技公司。
目前,省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共有各类军工和民口配套单位300多家,涉及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核工业我国所有六大军工行业,其中型企业53家,军工科技人员12.07万人。
这些军工和民口配套60%以上的生产企业和90%的科研院所都聚集在周边。
近年来,市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在军品产值、工业增加值、R&D活动、固定资产投资、军品经费等方面稳居全国三甲。
(二)市装备制造业现状由于国家国防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布局的历史原因,市装备制造业形成了包括国防科技在的一些重点领域,如航空航天,特(超)高压输配电设备、高速高精数控机床及复杂刀具、新型海洋陆地石油钻采设备、大型冶金成套设备、煤炭综采设备、高速列车城轨设备等。
根据统计局资料,201 1年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405家,其中型企业97家,占24.O%;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6.7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2.3%。
市装备制造业军事装备制造优势明显,军工门类齐全,军品配套任务包括军用车辆、特种新材料、航空机载设备、飞机零部件生产及维修、通讯设备、电子元器件以及组件等国防科技多个领域。
(三)空间聚集和创新协同优势未能有效发挥与具备的国防科技和装备制造业的资源优势相比,市装备制造业和国防科技产业的空间聚集和创新协同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军民结合产业规模不够大,军民科技资源难以共享。
据统计,市国防装备制造研发设备军民共享率仅为22%左右,民口的大量装备制造资源也难以在国防科研中发挥作用。
又如,2011年市国防科技工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在10%左右,全市军工系统民品产值约14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不到5%。
这大大弱于同处西部而军工资源不如的与,如市军民融合产业贡献了市工业总产值的2/3。
二、市发展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的措施(一)国领先的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园区化承载”是市发展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的基础举措。
2004年8月,国家批准设立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2010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6年11月,省、市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建的航天科技产业基地成立,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民用航天产业基地”。
2009年6月,市与中国兵器集团共建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打造以现代装备制造、工程机械、大型专用设备为主导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此外,市还规划了船舶重工科技产业园和军工电子产业园。
这些产业园区相继成为市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
(二)解决顶层制度设计和组织协调问题为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国发[2010]37号文件精神以及“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省在陕政发[2009]69号文件中,确定了民用航空、民用航天、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特种化工和精细化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7个重点领域,提出了“重点抓好100个军民结合企业,重点支持100个军民结合产业化项目”的“双百工程”,又出台陕政发[2011]63号文件以保障“双百工程”。
为了加快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园,省、市政府还出台了《航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航天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等文件。
这些政策初步解决了市发展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的顶层制度问题。
在组织协调方面积极实施“中省结合”战略。
省于2005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由地方政府、大学、军工央企集团联合组建,专门从事国防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集成研发和协调机构――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构建了“军工资源信息平台”,为省和市的相关决策提供策略支持。
并成立省军民结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协调解决军民融合重大问题。
(三)积极出台财税支持政策,引导民品企业“民进军”在财税政策支持方面,“十二五”期间省设立了省级军转民专项扶持资金,自2012年起每年投入不低于1亿元,对军转民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就地转化项目、军民两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军民结合科技创新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给予贷款补贴或资金补助。
同时全面落实国家鼓励地方单位参与军工企业改制和军品研发生产的各项政策,对承担军工科研生产项目的民口单位给予科研补助和贷款贴息。
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也积极出台财税支持政策。
如航天基地出台《关于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自2012年起,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3亿元用于对军民融合企业和项目的各种奖励、资助、补贴和贴息等。
(四)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省、市政府积极鼓励各种投资主体进入军民融合产业。
目前,在陕军工企事业单位直接投资或参股的各类军民结合生产经营实体260户,其中,国有独资22户、控股公司95户、中外合资公司33户,与国企业合资或者吸收民营资本建立的各种所有制非控股公司105户,上市公司5家。
同时,民用工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全省民口企事业单位从事军品科研生产配套的有200多家(其中取得资格的140余家,取得军工科研生产许可证的70余家)…。
特别是,近年来本地成长起了一批以天和防务公司为代表的民营资本“民进军”企业。
三、市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发展中的典型问题市装备制造业的军民融合,不但面临着军民科技资源制度安排差异、军民技术标准与规差异、中介体系、制度等全国普遍性的发展障碍,同时还存在以下典型问题:(一)扶持政策体系滞后尽管国务院、中央军委、省、市相继出台的相关文件初步解决了“军民融合”的顶层制度问题,但就总体而言,一方面相对于现有的制度设计,省、市前几年出台的一些政策大多已经滞后,而新配套政策尚未及时跟进;另一方面,由于各军工央企集团、省市两级政府的配套跟进与协调远远不够,已有的扶持政策也难以落实,对于财税激励难、贷款融资难、资源和人才交流共享难等军民融合的老问题,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
特别是市尚未设立市一级的、能与省级和产业园区专项资金相配套的专项扶持资金体系。
(二)制度障碍依然明显一是传统的制度惯性依旧发挥着影响。
在现行国防科研生产体系下,国有军工企业受其所属央企集团的直接领导,国防装备科研生产管理仍自成体系,市难以结合地方经济对其直接做出行政制度安排,军民科技资源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分离状态。
二是省层面缺乏统一有效的协调服务机制。
现已出台的相关顶层制度安排和协调机制大多还停留在政策原则层面,地方与相关军工央企集团、部委之间,以及地方自身还未形成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和服务体制。
三是传统制度惯性在军工企事业部的军民科技资源与人才交流等方面的隔离作用明显。
西部相对滞后的市场观念,使市国有军工企事业单位传统的行政级别观念在企事业部仍发挥着主导作用,民品科技人员和民品业务在这些企事业中往往处于从属地位。
(三)产业园区投资驱动依赖程度高,生增长能力较弱市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产业园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在园区规划之初,将规划区域的已有军工企事业单位存量的纳入。
如,航天产业基地在建设之初,将航天五院分院、航天六院、航天九院771所、7171厂等纳入园区规划。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成为重要驱动力。
如航天产业基地中,以“富力城”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成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容。
三是新人驻企业的推动。
但是,很多入驻企业与园区所依托的军工龙头企业间并无产业链联系,例如航天产业基地甚至出现了奥迪、本田汽车4s店等。
对其他园区的调研发现,这些现象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这使各产业园中的新入驻企业与军工龙头企业之间的供应链联系不足,企业的园区归属感不强,园区凝聚力和辐射力不够。
从而,产业园的生增长动力较为不足。
(四)“民进军”企业比例小,民营企业稀缺从资本构成看,市国防装备制造领域民口企业“民进军”较少,民营资本企业稀缺。
省国防科工办2011年统计表明,市军民结合单位中,80%以上是由在陕国有军工企事业单位直接投资、参股或者改制而来,其余进入国防武器装备科研、试制以及生产系统的非传统军民结合企业50多家。
这些非传统军民结合企业中,真正由民营资本“民进军”的军民结合企业,仅有以天和防务、新竹等为代表的不到20家,中外合资企业仅3家。
这显然与市军工装备制造业的雄厚实力形成了鲜明对比。
(五)“民进军”风险大,民营企业规模偏小除过军民信息不对称、制度以及军民技术标准差异等为民口企业带来的风险外,民口企业“民进军”还面临极大的资金和市场风险。
首先,民口企业要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国家单位资格认证等,需付出不菲的前期资金。
其次,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通常技术难度大、研发周期长、垫支资金多,这为民口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资金压力。
第三,我国在军品项目中有意引入了竞争机制,这种竞争机制不但使国有军工企业,更使民口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市场与资金风险。
市的民口企业、特别是民营资本企业的资金实力相对不足,大多“民进军”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左右。
但是,除过一些专项扶持资金,市尚未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支持体系来支持民口企业参与国防装备的科研生产。
这已经成为制约市民口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民营资本企业“民进军”的重要原因。
(六)军民科技资源产业链难以衔接受早期国家装备制造和国防科技领域战略布局的影响,市的装备制造和军工科研生产往往是省外配套,如陕重汽的本省配套率至今也仅35%左右。
这导致市的装备制造和军工科研生产难以在本地获得产业链配套,一批本地新成长起来的军民结合企业在产业链配套方面也展现了类似特点,并且军民融合产业园中的产业链配套也不足。
这些因素一方面导致本地民口和民营企业缺乏进入市国防装备产业链的窗口,很多先进民用科技成果难以进入市的国防装备产业链。
另一方面,大量具有民用发展前景的国防科技成果滞留在国防科研院所而难以在本地产业化。
四、推进市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的建议(一)克服传统制度惯性的影响首先,在战略层面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减少和消除影响军民融合的制度壁垒,加强市政府与国防科工局、军工央企集团及相关部委的协调,在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构建有效的地方协调管理和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