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和噪声》教案
中班社会课教案《乐音和噪音》5篇

中班社会课教案《乐音和噪音》中班社会课教案《乐音和噪音》精选5篇(一)课程名称:中班社会课教案《乐音和噪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别,并能正确辨认;2. 培养学生悦耳的听觉感知和音乐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喜爱音乐和音乐艺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1. 主题图片:乐器图片、噪音相关图片;2. 音乐播放设备;3. 乐器:小型乐器,如铃鼓、木琴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你们听过什么样的音乐?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Step 2:呈现主题(10分钟)展示乐器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乐音和噪音的概念,并解释二者的区别。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区分乐器的声音和噪音的声音。
提问学生:什么是乐器?什么是噪音?Step 3:感知乐音和噪音(10分钟)播放几段不同的乐音和噪音,提醒学生仔细聆听并分辨乐音和噪音。
引导学生讨论每段音乐是乐音还是噪音。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问:乐音听起来怎样?噪音听起来怎样?Step 4:音乐欣赏(15分钟)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情感。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段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想象。
Step 5:乐器体验(15分钟)向学生展示不同的乐器,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
让学生依次拿起乐器,教师示范如何敲打乐器产生乐音,并鼓励学生模仿。
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并提醒他们乐音与噪音的区别。
Step 6: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次强调乐音与噪音的区别。
鼓励学生多听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Step 7:延伸活动(自由选择)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乐器进行继续体验,鼓励他们自己探索和发现乐器所产生的乐音。
Step 8: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做适当的反思。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乐音和噪音的不同,并能正确辨认乐音和噪音。
乐音与噪音教案(精选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拓展延伸活动,如推荐相关音乐作品、组织讨论等。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拓展延伸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要清晰、准确,语速适中,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听懂。
2.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语调,引起学生注意。
2.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三、课堂管理方面
1.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保证了学生的实践和思考时间。
2.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如何改进和提高。
四、教学效果方面
1.学生对乐音与噪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2.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他们在拓展延伸活动中的表现。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方面
1.教学内容是否覆盖了乐音与噪音的全部知识点,是否需要增加或调整部分内容。
2.教学过程中,是否突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对乐音与噪音的掌握程度如何。
二、教学方法方面
1.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反馈。
4.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
5.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中的学生参与度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教师应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确保乐音与噪音的区分明显,便于学生识别。
2.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巡回指导,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情况,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乐音和噪音》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乐音和噪音》附反思一、活动目标1.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别,知道乐音对人的积极作用,噪音对人的不良影响。
2.培养幼儿倾听、观察、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懂得在生活中减少噪音污染。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让幼儿学会区分乐音和噪音,知道减少噪音的重要性。
2.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噪音问题,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活动准备1.教具:音乐CD、音响、各种声音的录音(乐音、噪音)、画笔、纸张。
2.环境创设:将活动室布置成音乐乐园,有各种乐器、音乐符号等。
四、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两只老虎》、《数鸭子》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快乐。
2.教师带领幼儿做《拍手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二)主题活动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CD,让幼儿说出自己听到的声音。
2.教师播放各种声音的录音,让幼儿分辨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
3.组织幼儿讨论:乐音和噪音的区别,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1.教师出示画笔和纸张,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音乐乐园。
2.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创作一幅音乐乐园的画作。
3.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2.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关注噪音问题,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3.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如何减少噪音污染,提高生活质量。
五、活动延伸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环境,了解噪音对自然和人类的影响。
2.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协助幼儿在生活中关注噪音问题。
附:反思然而,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
例如,在讨论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一定的内向和拘谨,不敢主动发言。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活动时间安排上有些紧张,导致部分环节未能充分展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的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教案《乐音和噪音》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乐音和噪音》含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中的乐音和噪音的区分。
2、通过听音乐和感受噪音的方式,培育幼儿对于音乐的爱好。
3、认得音乐的节奏、旋律、动感等特点,进展幼儿的听觉本领。
4、培育幼儿的表现欲和制造本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分,感受音乐的美感,进展幼儿的听觉本领。
难点:使幼儿能够用本身的语言形容音乐的感觉。
三、教学准备音乐CD、乐器、各种噪音制造器具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带领幼儿陶冶情操、激发爱好。
2、引出主题:将乐器、制造器具等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触摸、看、听,并问“这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等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通过引领幼儿感受噪音和乐音的不同,了解噪音和乐音的区分。
3、探究和制造:老师向幼儿供给其他的乐器和制造噪音的器具,建议幼儿本身探究声音的来源,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制造噪音和乐音。
在幼儿的参加下,合奏一首歌曲,感受乐音之美。
4、课后总结:让幼儿用本身的语言描述乐音和噪音,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萌发出对音乐的爱好,发扬孩子的表现欲和制造本领。
五、教学扩展1、让幼儿手拿乐器,模拟音乐表演,让幼儿感受音乐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2、利用赏识经典名曲的时间,让幼儿通过跟随节拍拍手、摇头摆尾等形式来感觉乐曲灵动的节奏和动感的韵律。
六、反思此次教学活动设计到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了乐音和噪音的不同,培育了他们对于音乐的感受和爱好,通过肢体动作、合奏等方式,让幼儿的听觉、语言、表现等方面都得到了肯定程度的进展,不过此次教学活动还留有不足之处,活动时间布置不够充分,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孩子真正的探究和制造,今后要依据孩子的特点,更具实际情况确定课程设置,让幼儿更自动地探究、制造学习。
乐音和噪音初中物理的教案

乐音和噪音初中物理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
3. 学会区分乐音和噪音,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及特点。
2.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
教学难点:1. 乐音和噪音的区分。
2. 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乐音和噪音。
2. 提问: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音?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探究乐音和噪音的特点(15分钟)1. 讲解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听觉来区分乐音和噪音。
2. 实验演示:用音叉、尺子、气球等器材,让学生感受乐音和噪音的产生和变化。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乐音和噪音的特点。
三、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15分钟)1. 讲解声音的产生:振动产生声音。
2. 讲解声音的传播:声波通过介质传播。
3. 讲解声音的接收:耳朵如何听到声音。
四、乐音和噪音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举例说明乐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语言等。
2. 举例说明噪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噪声除尘、噪声诊断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及特点。
2. 强调乐音和噪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总结乐音和噪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短文。
2. 做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让学生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及特点。
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乐音和噪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最后,通过举例说明乐音和噪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和分析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及特点,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并认识到乐音和噪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乐音与噪音教案

乐音与噪音教案乐音与噪音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分辨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使幼儿初步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乐音对身体有益。
2、幼儿能不制造噪音、避免听噪音活动准备:两段不同的录音带、一段录有轻松的音乐、一段录有幼儿的嘈杂的声音、绘画纸和水彩笔活动形式:集体活动过程:1、分辨,听两段不同的录音,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说说为什么。
2、扩展幼儿对噪音和乐音的经验和认识,讨论、表达听乐音和听噪音的不同感受。
3、幼儿园有噪音吗?怎么发出来的?4、在幼儿园以外还听国哪些噪音?听后有什么感觉?5、我们平时听到的乐音是从哪里发出的?乐音听后会有什么感觉?小结噪音对人体的危害,减少噪音我们能做什么?绘画:幼儿听两段不同的录音,请幼儿将自己的感受用色彩和线条画出来。
乐音与噪音教案「篇二」活动目的:1、感受乐音与噪音,理解乐音、噪音两词的意义,能正确运用。
2、通过、听、说、玩、看使幼儿了解乐音的作用与噪音的危害。
3、通过感受乐音与噪音,培养幼儿的听觉感受能力和比较能力,正确区分乐音和噪音。
4、养成不发出噪音的习惯。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6、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区别噪音和乐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培养幼儿的听觉感受能力和比较能力活动准备:录有乐音和噪音的磁带、打击乐器、图片等。
活动流程:(感受乐音和噪音)→(区别乐音和噪音)→(敲敲打打)→感知噪音的危害→操作活动活动过程:一、感受乐音和噪音,引起兴趣。
1、和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引导:加点声音伴奏怎样?2、说说在音乐伴奏下的感受,优美的音乐让我们感到舒服,想不想再听一听?3、继续播放音乐。
突然音乐停,录音机里发出难听的拖拉桌子的.声音。
提问:听得好好的,你们为什么把耳朵捂起来?你们觉得哪一种声音好听,为什么?4、小结:原来有的声音让人听了觉得舒服,也有的声音让人听了很难受。
二、区别噪音和乐音(播放音乐片段)并能用乐音和噪音来表达。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噪声和乐音》3篇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噪声和乐音》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噪声和乐音》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噪声和乐音的概念,区分它们的特点和影响。
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噪音和乐音,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卫生和健康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听觉观察和分辩能力,在识别噪声和乐音方面能够有一定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噪声和乐音的概念和特点。
2. 噪声和乐音的对人体的影响。
3. 分辨噪声和乐音的能力训练。
教学准备:1. 播放器2. 不同噪声和乐音的音频材料3. 耳塞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噪声和一段乐音,让学生感受两者的不同。
提问学生,这两种声音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噪声和乐音的概念和特点。
步骤二:信息传递通过展示图片和演示,讲解噪声和乐音对人体的影响,如噪声会影响听力、睡眠和集中注意力,而音乐有助于放松、提高注意力和创造积极情绪。
步骤三:识别噪声和乐音播放几段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用耳朵侦测并说出是噪声还是乐音。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声音对自己的影响。
步骤四: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噪声和乐音,然后让他们向全班汇报。
同时,让学生讨论如何减少噪声和享受乐音。
步骤五:总结评价通过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噪声和乐音的概念和特点。
给予肯定和鼓励。
步骤六: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观察街道、市场等公共场所的噪音状况,并记录下噪音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改善噪音污染的建议。
步骤七:结课通过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放松身心,感受乐音带来的愉悦。
同时,再次强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并提醒学生要保持环境卫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反思:该教案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噪声和乐音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够分辨它们。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实地观察,激发学生对环境卫生和健康的关注。
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噪声和乐音》精选3篇(二)教案名称:《大手拉小手》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孩子们理解友谊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乐音与噪声》幼儿园大班教案

《乐音与噪声》幼儿园大班教案第一章:认识乐音和噪声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声的概念,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
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故事和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3. 教学方法:讲故事、播放音乐、实际操作。
4.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乐音和噪声的概念。
2) 讲解: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3) 实际操作:让幼儿听音乐,判断是乐音还是噪声。
4) 总结:复习乐音和噪声的概念。
第二章:感受乐音和噪声1. 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听觉和视觉感受乐音和噪声。
2. 教学内容:通过音乐、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幼儿感受乐音和噪声。
3. 教学方法:播放音乐、展示图片、实际操作。
4.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 讲解:通过音乐和图片,让幼儿感受乐音和噪声。
3) 实际操作:让幼儿听音乐,判断是乐音还是噪声。
4) 总结:复习乐音和噪声的概念。
第三章:创造乐音和噪声1. 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乐器和声音创造乐音和噪声。
2. 教学内容:通过乐器和声音,让幼儿创造乐音和噪声。
3. 教学方法:演奏乐器、发出声音。
4.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 讲解:通过乐器和声音,让幼儿创造乐音和噪声。
3) 实际操作:让幼儿演奏乐器,发出声音,判断是乐音还是噪声。
4) 总结:复习乐音和噪声的概念。
第四章:噪声污染和保护听力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噪声污染对听力的影响,学会保护听力。
2. 教学内容:通过故事、游戏和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噪声污染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故事、玩游戏、实际操作。
4.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噪声污染对听力的影响。
2) 讲解: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噪声污染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3) 实际操作:让幼儿进行游戏,学习保护听力的方法。
4) 总结:复习噪声污染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第五章:音乐欣赏与噪声控制1. 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音乐欣赏,学会控制噪声。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乐音与噪音》4篇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乐音与噪音》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乐音与噪音》精选4篇(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乐音与噪音的概念和区别;2. 了解乐器的分类和特点;3. 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4. 培养学生欣赏和区分乐音与噪音的能力;5.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乐音与噪音》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美妙的乐音。
2. 提问:你们喜欢音乐吗?有没有听到过一些噪音?二、探究(15分钟)1. 分类讨论: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乐音和噪音的概念,并列举一些具体例子。
2. 观看视频或演示:播放一段乐器演奏的视频或现场演示,让学生通过听觉感知区分乐音和噪音的特点。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讨论一下自己喜欢的乐器,并列举一些乐器的特点和音效。
三、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
2. 总结:归纳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和区别,并总结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四、拓展(15分钟)1. 听音乐欣赏:播放一段风靡一时的流行音乐,让学生聆听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集体讨论:请学生讨论一下流行音乐中可能含有的乐音和噪音元素。
3. 创作活动:引导学生用乐音和噪音元素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或简单的乐器。
五、交流(10分钟)1. 学生表演:鼓励学生逐个或小组表演自己的创作。
2. 学生评价:其他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鼓励正面反馈和建设性意见。
教学反思:通过对乐音和噪音的讨论和区分,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同时,通过欣赏和创作音乐,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乐音和噪音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另外,对于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的环节,有些学生的创作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下一次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乐音与噪音》幼儿园教案

《乐音与噪音》幼儿园教案《乐音与噪音》幼儿园教案3篇《乐音与噪音》幼儿园教案1活动目标:1、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2、感受噪声和乐音并会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
3、会用各种形式表达对乐音和噪声的感受。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初步知道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物质准备:录音机、录有噪声和乐音的音带、笔,制作“安静”标志的“静”字剪刀、圆形卡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等工具和材料.活动过程一、感知乐音和噪声.(1)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里传出刺耳的电钻声。
(2)幼儿自由议论之后,请他们说说刚才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怎样?(3)放录音,请幼儿听听小鸟的叫声,说说听这种声音的感觉。
教师小结:我们把悦耳动听的音乐叫做乐音,把那种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做噪声。
二、区别乐音和噪声。
(1)请幼儿听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嘈杂的市场叫卖声的录音,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
(2)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声。
听到乐音时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示,听到噪声时用夸张的表情来表示。
(3)请每一位幼儿自选一种乐器,尝试发出乐音。
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发出乐音的。
(4)教师用一种乐器演奏出两种声音,请幼儿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为什么同样的乐器,演奏同样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小结:美妙的乐音放大音量后会变成噪声。
所以平时我们要控制音量,不要把乐音变成噪声。
三、了解噪声的危害。
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噪声?你们喜欢噪声吗?为什么?四、创造安静的环境。
(1)噪声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声呢?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静”标志。
如在圆形卡片中间画上嘴和手指;在长方形纸上画上睡觉的小朋友,然后插上小木棍做成标牌,在圆形卡片上贴上“静”字等。
延伸活动幼儿把自己设计、制作的各种“安静”标志贴到(或插到)适当的地方,如午睡室、医务室、图书室等处。
观察记录:活动课“乐音与噪音”中,我问:“噪音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伤害?”子浩大声的回答:“人听了,睡觉的时候睡不着,还有耳朵会聋的”。
乐音和噪音中班教案

乐音和噪音中班教案第一章:认识乐音和噪音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乐音和噪音的概念,能够区分乐音和噪音。
2. 教学内容:介绍乐音和噪音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3. 教学活动:a. 讲解乐音和噪音的定义。
b. 播放乐音和噪音的实例,让学生分辨并表述感受。
c.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个乐音和一个噪音,进行展示。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述,评估学生对乐音和噪音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探索声音的产生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
2.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
3. 教学活动:a.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b.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产生过程。
c.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产生。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评估学生对声音产生原理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声音的传播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能够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
2.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传播原理,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
3. 教学活动:a. 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b. 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
c.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实验,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评估学生对声音传播原理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声音的特性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能够分辨和描述声音的特性。
2.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特性,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特性的不同。
3. 教学活动:a. 讲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b. 播放不同特性的声音实例,让学生分辨并表述感受。
c.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个具有不同声音特性的声音作品,进行展示。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述,评估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音乐欣赏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乐音与噪音》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乐音与噪音》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乐音与噪音》的主题活动教学,旨在:1.让孩子们认识乐音和噪音的区别,提高他们的听力和观察能力。
2.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加他们的音乐知识。
3.提高孩子们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勇气。
2. 教学内容1.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和区别。
2.听辨乐音和噪音。
3.制作简单的乐器,演奏乐曲。
3. 教学过程第一节:认识乐音和噪音1.导入:播放一段乐音和噪音混合的音乐,让孩子们试听,并找出其中的乐音和噪音。
2.学习: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及区别。
3.操练:让孩子们自己模仿发出乐音和噪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区别。
第二节:听辨乐音和噪音1.导入:播放一段乐音和噪音的音乐,让孩子们试听,并分辨其中的乐音和噪音。
2.学习:通过多个例子,让孩子们学会辨别乐音和噪音。
3.操练:让孩子们自己试着发出乐音和噪音,让其他孩子来分辨。
第三节:制作乐器,演奏乐曲1.导入:介绍几种简单的乐器,并演示如何制作乐器。
2.制作:让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自己的乐器。
3.演奏:孩子们分组演奏不同的乐曲,向其他孩子展示自己的成果。
4. 教学评估1.学生在听辨乐音和噪音过程中的表现。
2.学生在制作乐器和演奏乐曲中的表现。
二、教学反思这一次主题活动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乐音与噪音》这个话题,孩子们深入了解了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和区别。
在听辨乐音和噪音的环节中,孩子们通过多个例子的学习,很好地掌握了这一技能。
在制作自己的乐器并演奏乐曲的过程中,孩子们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团队合作中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了自信和勇气。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推行主题活动式教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需要对教材进行更多的研究和设计,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满足孩子的多元化需求。
乐音和噪音教案

乐音和噪音教案教案一: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 学生了解乐音和噪音对人们的影响和作用。
-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区分乐音和噪音。
教学步骤:1. 引入乐音和噪音的概念:- 向学生解释乐音是指和谐、悦耳的声音,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和享受。
- 解释噪音是指刺耳、杂乱的声音,常常会让人感到不适和烦躁。
- 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悦耳的音乐和一段嘈杂的环境噪音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2. 分辨乐音和噪音:- 呈现一系列声音片段,让学生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并解释判断的原因。
-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者现场实物等方式展示各种声音。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探讨乐音和噪音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乐音和噪音对人们的影响和作用。
- 提问学生,乐音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正面的情绪和感受?噪音对我们又有什么负面的影响?- 鼓励学生从自身和他人的经验中举例讨论,如听音乐时的身心放松,以及噪音干扰学习或休息等情况。
4. 实践和应用:-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乐音和噪音,并写下对其的感受和影响。
- 分享观察结果,并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如何避免或减少噪音干扰,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5. 总结和评价:- 让学生总结乐音和噪音的区别和影响,并简单评价自己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音和噪音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听力。
扩展活动:- 邀请音乐家、声音艺术家或听力专家来校内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乐音和噪音的认识和理解。
- 安排学生到附近的图书馆、音乐厅或公园等地参观,观察并记录遇到的乐音和噪音,并撰写观察报告。
《乐音和噪音》幼儿园大班教案

《乐音和噪音》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乐音和噪音的概念。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和特点。
2. 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节奏。
3. 音乐游戏的开展和表演。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乐音和噪音。
2. 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体验和感知乐音和噪音。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图片、实物等。
2. 音乐器材:钢琴、吉他、打击乐器等。
3. 音乐道具:沙锤、铃鼓等。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音乐操,活跃气氛。
2.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音的概念。
3. 音乐欣赏(10分钟):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幼儿分辨乐音和噪音。
4. 音乐游戏(10分钟):开展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乐音和噪音。
5. 小组合作(10分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幼儿谈谈对乐音和噪音的认识,以及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7.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的乐音和噪音,下周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音乐欣赏和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乐音和噪音的认知和区分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评价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3. 收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音乐厅或音乐会,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类型的音乐。
2. 邀请音乐专业人士进行课堂教学,增加幼儿对音乐的了解。
3. 开展家庭音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音乐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注重教学安全,确保音乐器材和道具的使用安全。
3.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乐音和噪声》教学设计

《乐音和噪声》教学设计《乐音和噪声》是小学科学第一册第十四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乐音和噪声的区别及其产生原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及传播过程,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增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掌握乐音和噪声的产生原因。
(3)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知和区分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妙声音的欣赏和热爱。
(2)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乐音和噪声的产生原因。
3.声音的传播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悦耳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和放松,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很舒适?2.学习新知(30分钟)(1)呈现乐音和噪声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它们的区别,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通过实验,展示乐音和噪声的产生原因,如弹吉他和摔东西制造噪声等。
(3)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到我们耳朵的。
3.拓展活动(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声音追踪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情况,加深对声音传播过程的理解。
(2)学生自由发挥,编写一段小故事,以声音传播为主题,展示他们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
4.总结(10分钟)请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并总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产生原因及声音的传播过程。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堂作业,包括整理本单元知识点、写出自己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和体会等。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展示图片。
2.实验器材:如吉他和一些易碎的物品,用于展示乐音和噪声的产生。
3.学生实验记录表:让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乐音和噪音》幼儿园大班教案

《乐音和噪音》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乐音和噪音的概念。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听力和节奏感。
4.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区分乐音和噪音。
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乐音和噪音的定义。
2. 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CD、乐器、图片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引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乐音和噪音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幼儿初步理解二者的区别。
3. 音乐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分辨其中的乐音和噪音。
幼儿可以用手中的乐器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演奏。
4. 小组合作活动(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段音乐,创作一段噪音部分。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创作。
6.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乐音和噪音,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乐音和噪音的分辨能力。
2. 评估幼儿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课后对乐音和噪音的认识和体验。
七、教学拓展:1. 邀请音乐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乐音和噪音的知识。
2. 组织幼儿参观音乐厅或录音棚,让他们亲身体验乐音和噪音的产生和处理。
3. 开展家庭音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音乐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安全,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音乐或乐器。
2.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九、教学反馈:1.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音乐表现。
《乐音与噪声》幼儿园大班教案

《乐音与噪声》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乐音与噪声的概念。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
3.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基本认识,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乐音与噪声的概念介绍。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 音乐的基本元素:音调、节奏、速度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乐音与噪声的概念,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音乐的基本元素等。
2. 示范法:教师演奏乐器,展示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3. 实践法:幼儿通过听、说、唱、奏等方式,体验乐音与噪声。
四、教学准备1. 教具:乐器(如钢琴、吉他)、音响设备、图片等。
2. 材料:幼儿用书《乐音与噪声》、音乐CD、录音机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乐音与噪声的概念,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
3. 实例讲解:教师演奏乐器,展示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4. 幼儿实践:教师引导幼儿听、说、唱、奏,体验乐音与噪声。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乐音与噪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问答环节,检查幼儿对乐音与噪声概念的认知情况。
3. 关注幼儿在实践中的表现,如听觉敏感度、音乐感知能力等。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幼儿,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对于掌握程度较低的幼儿,教师应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提高。
八、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2. 音乐活动:组织幼儿参加音乐活动,如歌唱比赛、乐器演奏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
3.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音乐元素,如张贴音乐图片、摆放乐器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乐音与噪音教案

乐音与噪音教案教案:乐音与噪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五课《乐音与噪音》。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乐音与噪音的概念,学会区分乐音和噪音,并能够用乐器演奏出乐音和噪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音与噪音的概念,知道乐音和噪音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演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区分乐音与噪音,用乐器演奏出乐音和噪音。
难点:理解乐音与噪音的内在联系,能够独立演奏出乐音和噪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乐器(如钢琴、吉他、打击乐器等)。
2. 学具:乐谱、乐器(如口琴、笛子、打击乐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听一首歌曲,感受乐音与噪音的存在。
2. 乐音与噪音的概念讲解:通过示例,讲解乐音与噪音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乐音与噪音的内在联系。
3. 乐器演示:教师用乐器演奏乐音和噪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乐音与噪音的区别。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尝试演奏乐音和噪音。
5.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演奏乐音和噪音,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6.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用乐器合奏一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乐音:音高、音长、音色噪音:音高不固定、音长不固定、音色粗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乐器演奏一首乐音和噪音的组合曲目。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乐器,创作一首乐音和噪音相结合的曲目,并进行演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听歌曲、讲解乐音与噪音的概念、乐器演示、课堂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乐音与噪音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进行家庭音乐会,邀请家人和朋友一起参加,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比赛,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乐音与噪音教案13篇

乐音与噪音教案13篇乐音与噪音教案1活动目标1让幼儿感受噪音和乐音的区分知道噪音的危害。
2培育幼儿的听觉感受技能及比较技能。
3激发幼儿制造清静环境的愿望培育初步环保意识。
4遵守社会行为规章,不做“禁止”的事。
5使小伙伴们感到欢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幼儿感受音的危害。
教学难点;乐音和音音区分;制作“宁静”标识图。
活动预备录有噪音和乐音的录音带,如精美的舞跳音乐和打去乐音,鸟叫声和溪水淌流声,枪炮声和鞭炮声,打雷声,电钻声市场叫卖声等等。
2幼儿绘画用纸水彩笔。
3剪刀,圆形圆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等工具和材料。
活动过程一感知音噪和乐音1幼儿随着精美的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里传出刺耳的电钻声。
2在幼儿自由争论后,请幼儿说说刚才是什么东西发过的声音?听起来觉得怎样?3启发幼儿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老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结合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放录音,请幼儿再听听小鸟叫声,说说这种声音的感觉。
5老师小结;我们把动听动响的.声音叫做做乐音,把刺耳难听做声音叫做噪音。
二区分噪音和乐音1放录音,请幼儿听小溪流淌声,嘈杂的市场叫卖声,说说哪是噪音?哪是乐音?2放录音,请幼儿用动作表情来表示噪音和乐音。
3请每个幼儿自选一种乐器,尝试发出乐音,老师巡回指导,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发出乐音。
4老师用同一种乐器演奏出两种声音,让幼儿听听,并说说哪是噪音?哪是乐音?为什么同样的乐器同样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5老师小结;美好的好听的乐音放大音量后也会变成噪音,所以平常我们要掌握音量,不要把乐音变成了噪音。
三理解噪音的危害1你们平常还听过什么噪音?2你们喜爱噪音吗?为什么?四制造宁静的环境1噪音的危害那么大?我们用什么来减削噪音?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宁静?2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利用材料制作“宁静”标识,如在长方形卡纸画上睡觉的小伙伴。
3带领幼儿自己设计制作各种“”标识贴到适当的地方如图书室医务所寝窒等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乐音和噪声-掌门1对1
一、教学目的
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乐音和噪声。
2.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
3.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二、教具
收录机、发声齿轮、塑料硬片等。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讲述: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听,除了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
但是,对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等,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燥,心神不安,这些声音都是噪声。
我们这节课将知道什么是噪声?噪声是从哪里来的?噪声有什么危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
进行新课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认识什么是乐音?噪声?
(2)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3)乐音有哪三个特征?
(4)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5)举例说明噪声对人们有哪些危害?
(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哪些?
1.讲解乐音的三个特征:
(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讲述"分贝",分贝是计量噪声强弱的单位。
讲述后引导学生阅读。
(2)音调: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3)音色:反应声音的品质和特色。
2. 噪声的危害及控制
(1)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噪声的来源"后,按四人一组讨论提纲中的(1)、(2)、(3)、(4)问题(讨
论时不限于课文中已提到的事例,各抒已见,畅所欲言,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讨论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然后全班发言,教师进行补充。
(板书: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地杂乱无章地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演示:用充气的气球在干燥的玻璃板上摩擦,其声音听起来人们感到非常不舒服。
讲述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喇叭鸣叫声,商店内招揽顾客收录机大声播放音乐声等,这些都使城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干扰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干扰学校正常教学。
(3)教师板书: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4)阅读课文"怎样减弱噪声",请同学们说出减弱噪声的途径。
引导学生根据城市建设情况,政府部门采取了在一些街道禁止汽车鸣喇叭的规定,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播放高音喇叭、禁止燃放鞭炮、在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设置噪声计量仪表等措施,都是为了减弱城市噪声,使人们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有安静的休息环境。
(教师板书: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四、小结本课内容
1.从物理学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有损人们的身心健康。
3.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政府部门采取控制减弱噪声的措施。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做到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布置作业
1.阅读本课课文,结合自己的平时感受写一篇控制噪声的小论文或一篇有关噪声污染的调查报告。
2.完成练习册自测关
六、说明
1.根据本课内容,将本课作为阅读、讨论课比较适合。
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物理课应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物理课内抓住时机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一定要集中在某一课内进行,在一些讲授课、实验课等内容中也可适当地指导组织学生阅读。
本课采用学生阅读、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学得轻松愉快,不感到枯燥乏味,既有兴趣,而又印象深刻。
2.阅读、讨论应有充分的准备,课前除了要拟出阅读提纲外,还要设想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避免教师在课堂内无言以答。
设想问题中,一般要考虑到本地、本校周围的环境、位置和当地政府的一些规定和采取的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