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新时期小说2反思文学37

合集下载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文化反思》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文化反思》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文化反思》《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文化反思》2009年08月19日14:10书名:《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文化反思》作者:吴义勤长期以来,我们对新时期文学的评价实际上都处于一种“同步”、“共谋”状态,评价者就是新时期文学的参与者和实践者,这就难免激情遮蔽理性、主观淹没客观的弊病;另一方面,新时期文学其实是一种“速成”的文学,它是中国文学与西方几百年的文学成果奇特“杂交”的产物,不仅新时期文学本身需要沉淀,而且对新时期文学的阅读和评价也需要更长的“时间”距离和更广阔的参照视野。

在这样的背景下,评论家吴义勤花费十年的心血,对新时期文学进行梳理、研究、归纳,从理论上完成了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并试图通过“反思”完成对于新时期文学从主观的现象学描述向客观的理性评判的过渡,以及从散点透视向整体的文学史把握的归附。

(纳杨) 目录导论说不尽的“新时期”:中国新时期文学文化反思的必要性第一章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演进轨迹与价值观反思第一节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转型...导论说不尽的“新时期”——中国新时期文学文化反思的必要性以1977年刘心武的《班主任》发表为肇始的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年的风雨历程,而恰恰在...第一章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演进轨迹与价值观反思第一节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转型路向任何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生存空间和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在单纯的文学现象背后其实都无一例外...第二节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内在矛盾与价值困境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不同的人往往会得出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

悲观论者视文学为商品经济和欲望化时代的祭品,各种各样的炒作,各种价值混乱、华而...第三节时代裂变与知识分子的两难一、“分裂”的辩证法在世纪末的中国文坛和学术界最时兴与走红的一种文学现象大概就是“ 骂派“ 、” 声讨“ 派批评的风起云涌了。

当今的批评家...第二章中国新时期新潮小说反思第一节新潮小说的发生学背景在新时期中国文学中,“新潮小说”是一个曾经相当辉煌的文学话语,尽管由于人们常常把它和“先锋小说”、“实验小说...第二节新潮小说的观念革命回顾新时期文学,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潮小说常常被视为一场文学暴动[1]。

新时期文学创作的思考

新时期文学创作的思考

新时期文学创作的思考新时期文学创作是指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文学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的文学现象和作品。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现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

新时期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探索精神,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二、新时期文学创作的特点1.主题多元: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也有对历史、哲学、人性等问题的思考。

2.形式创新:新时期文学创作在形式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尝试,如现代派、实验小说、散文化、戏剧化等。

3.视角拓宽:新时期文学创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宏大叙事,而是关注个体命运,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

4.思想解放:新时期文学创作突破了“文革”时期的禁锢,恢复了文学的自由精神,提倡文学的真实性、客观性。

5.跨文化交流:新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世界文学的影响,作家们积极吸收外国文学的营养,丰富了自己的创作。

三、新时期文学创作的主要代表人物1.莫言:以其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红高粱家族》、《檀香刑》等,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2.王蒙:以其现代派手法创作的小说《活动变焦》等,探讨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3.张抗抗:以其女性主义视角创作的小说《隐形伴侣》等,关注了女性的命运和成长。

4.陈忠实:以其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白鹿原》等,描绘了我国农村社会的沧桑巨变。

5.贾平凹:以其地域文化特色的小说《废都》等,展现了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

四、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启示1.关注现实:文学创作应紧密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变革,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

2.勇于创新:文学创作应勇于尝试新的形式和手法,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3.坚守文学立场:文学创作应坚守文学的真实性、客观性,不为迎合市场而丧失文学精神。

4.吸收外来文化:文学创作应积极吸收外国文学的营养,促进本土文学的发展。

5.培养作家队伍: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作家队伍。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四)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四)

1、伤痕小说:指的是1977年开始出现的以“文革”时期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其主旨在于展示极左思潮对同一时期的中国人身心所造成的摧残。

发端于刘心武的《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蓬勃发展时间为1977——1980年之间,短篇小说成就最高。

2、反思小说:指的是1979年开始出现的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文革”结束20年间的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回顾和反省的小说。

“反思”小说的开始是以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的发表为标志。

反思小说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政治上、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了社会谬误上升到了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3、改革小说:指的是反映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所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的小说创作。

其滥觞之作是蒋子龙发表于1979年的《乔厂长上任计》,改革小说再次显示了中国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寻根小说:是指80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向民族文化、历史积淀发掘为特征,以建树民族的新人格、新精神、新思维及审美体系为宗旨的小说创作潮流。

代表作: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

张承志《北方的河》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有运用了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底蕴。

5、先锋小说:1985年前后出现的以个性化的感觉方式和独特的话语风格,致力于小说形式的实验小说创作潮流。

在小说中,作家们对故事和意义进行消解。

以话语欲望的表达颠覆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故事模式,以叙述官的设置来刺激读者的阅读期待,这些小说文本具有超前性自我。

代表作:马原《冈底斯的诱惑》、余华《现实一种》6、新写实小说:指的是以抽掉了启蒙意识和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写实手法,对1949年以后中国人的生存状态进行客观叙述的小说。

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时期文学

新时期文学

新时期文学一、伤痕小说1.伤痕小说:是指那些描写“文革”十年的政治斗争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小说,它发端于刘心武的《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

代表作家作品是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2.伤痕小说的特点:首先,伤痕小说具有鲜明的政治批判意识。

伤痕小说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它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其主题指向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对林彪四人帮进行的政治批判。

其次,伤痕小说具有浓重的悲剧风格。

伤痕小说的主人公大多是普通善良的小人物。

如月兰《月兰》、许秀云《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他们本来与世无争,只想安安稳稳的工作、生活,但在这场触及灵魂的政治风暴面前,他们却无一例外地成了可忴的牺牲品,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再次,伤痕小说具有强烈的宣泄热情。

实质来说,是一次社会性的情绪大宣泄。

3.伤痕小说的意义:伤痕小说有着一种开拓性的意义。

(1)它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社会问题。

并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

(2)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守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本来面目来描写生活,开启了80年代文学现实主义深化道路。

(3)它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描写人性遭受专制主义与极左路线摧残的悲剧,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

二、反思小说1.反思小说:是指对建国30多年来的社会历史生活、尤其是重要政治事件重新审视的小说,它紧承伤痕小说,将笔伸向文革以前的社会生活,力图从更为久远的历史中,寻踪问迹,对历史的是是非非作出新的评价。

代表作家作品: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蝴蝶》。

2.反思小说的内容:一是对建国后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重新认识。

如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反思了反右斗争扩大化及其给人带来的严重伤害。

二是对建国30年来极左路线和政策失误进行认真清理。

[反思文学作品]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作品]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作品]反思文学反思文学篇(1):对汪曾祺的小说《受戒》的主题及内容的理解20世纪40年代汪曾祺在文坛崭露头角,80年代初期重返文坛后,他的小说创作无论题材、人物还是叙事方式、情感格调,都与“伤痕”、“反思”文学拉开了距离,显示出“陌生化”的倾向。

他始终是一个边缘化的作家。

汪曾祺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一个具有文学史价值的命题,他使人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小说”有了全新的认识。

汪曾祺在新时期文坛的出现绝不仅仅具有形式革命的意义,而更具有观念革命的意义。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所作的开拓都是首屈一指的。

普遍认为刘心武的《班主任》是新时期小说的开山之作,但从新的视角分析,1980年发表在《北京文学》l0月号上的汪曾祺的《受戒》才是具有全新意义的小说。

正如马风所说:“真正使新时期小说步入新的历史门槛的,应该是手里擎着《受戒》的汪曾祺。

”《受戒》让人们看到了小说的另一种写法,从选材到技巧都令人耳目一新。

“新”在与“十七年”形成的小说创作态势表现出格外明显的差异和隔膜,这一点恐怕是以《伤痕》和《班主任》为代表的“伤痕”、“反思”文学所无法相比的,汪的小说促使人们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小说”。

同期美国的一所大学把《受戒》编入教材,将它作为研究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标本。

评论家李庆西认为,汪氏小说是一种新笔记体小说,它体现着一种新的小说观念,这种自由、随意的文体将文学从一种既定的对客体的认识手段转化为对主体的自我体验,正在这一点上,它开拓了现代小说的天地。

它的价值或许在于“它为今后的形态发展进行着艺术准备。

它在艺术的高级层次上对小说技巧作出了富于诗意的概括,揭示着小说审美关系和叙事形态变革的可能途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实验性作品,是面向未来的先锋派”。

汪曾祺对新时期小说观念发生影响的同时,也以“小说写什么”给人们以启发。

汪曾祺的小说题材绝大多数取自民间,主要以其早期生活的地方为背景,反映的是一种民间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

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
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 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忍受,忍受生 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 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哪怕生命 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 也要坚强的忍受。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这是一部关于人 性的寓言。《许 三观卖血记》用 朴实而洗炼的笔 墨,冷静而集中 的笔法,讲述了 丝厂送茧工许三 观一生十次卖血 的故事。
有人说苏童成为先锋的“叛徒”,
苏童说:“没有人会为先锋去写作。 如游泳的目的是到达彼岸,而不会 考虑姿势。先锋不先锋,完全取决 于一个作家的内心生活。”
所谓“一往无前”的先锋作家其实只能是
一种理想,至少在中国是如此,很少有作 家能够一直保持探索的姿态。等到90年代 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 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 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 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 锋文学思潮的终结。

格非

格非,原名刘勇, 1964年出生,江苏丹 徒县人。 1981年考入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 文系,1985年毕业后 留校任教。 2000年获 文学博士学位,并于 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 文系。
格非的小说

格非主要著作有《格 非文集》、《欲望的 旗帜》、《塞壬的歌 声》、《褐色鸟群》、 《锦瑟》、《湮灭》、 《暗示》、《风格合 并》、《似曾相识的 精灵》、《人面桃花》 等。
下的花环》是新时期军旅小说的两座丰碑。 这两篇小说,都取材于1979年我国对越自 卫还击战,前者是这场战争新颖独到的近 距离表现(发表于1980年),后者则是经 过近三年的徘徊和思索之后,对这一题材 深入开掘而产生的又一部力作。这两篇小 说的思想指向,都在于通过部队生活的描 写提出对社会的、历史的、道德的尖锐批 评。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

小说的艺术特点:
知识分子的自我反思,以及大段哲理(导师语 录、资本论等)的运用
《绿化树》(1984年)
被流放劳改的右派, 被社会所遗弃的 “读书人”,带有 自叙传色彩。 章永璘: 争议最大的知识分子 形象塑造?
1、一方面,章永璘求生时的痛楚使读者内 心震颤 面对双重饥饿: (1)严重的肠胃饥饿
‚饥饿会变成实体,在肚子里横冲直撞,向全身每一根神经 喊:要吃、要吃、要吃。‛ ‚ 它的口径小,饭瓢外面沥沥拉拉的汤汁虽然牺牲了,但 由于他的深度,由于用同等材料做成的容器以筒状容器的 容量为最大这个物理和几何原理,总使炊事员看起来给我 舀的饭要比给别人的少,所以每次舀饭时总要给我添一点。 而这一点,就比洒在外面的多得多。‛
作者对陈奂生付出五元房钱前后的心理变 化作了细致的开掘,揭示了陈奂生性格心 理的四个层面:
A、作品一开篇,就写‚肚里吃得饱,身上穿得新‛ 的陈奂生上城来闲逛。他悠闲自得地‚尽量放慢 脚步,一路如游春看风光‛。由于生活‚好‛了 起来,他简直‚满意透了‛。从陈奂生消遥自得、 自鸣得意的神态中,暴露出他目光短浅、容易满 足的弱点,他一旦吃饱了肚子,便自足自乐,忘 乎所以,他身上具有的还是农民小生产者的弱点。
小说格调:
轻松欢快,富于幽默感和喜剧色彩。作者以幽默诙 谐的笔墨描写了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性格,使人产 生含泪的笑,发人深思。 ‚‘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轻 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肚里吃得饱,身上穿 得新。‛一开篇就为陈奂生即将演出一幕令人捧腹 的喜剧吹奏出欢快的调子。作品写陈奂生买帽子, 不免让人联想到他‚漏斗户主‛的帽子,作品写到: ‚正在无可奈何,幸亏有人送他一顶‘漏斗户主’ 帽,也就只得戴上,横竖不要钱。‛陈奂生不擅言 辞,谈自己的经历时无非是‚小时候娘常打我屁股, 爹倒不凶‛之类 ,看了《三打白骨精》也只会说: ‚孙行者最凶,都是他打死的。‛这里的人物语言 描写朴实无华,涉笔成趣。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陈 奂生在付出5元房费前后不同态度的描写。

【精选】新时期小说2反思文学37

【精选】新时期小说2反思文学37
二\挖掘隐藏生活中、体制中的令人无所 适从的因素,以戏仿的方式显示其本质上 的荒诞。
《坚硬的稀粥》
三、张贤亮
1、生平与创作
1937年 出生; (1)1957因《大风歌》右派; (2)1979年复出 《绿化树》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习惯死亡》
2创作特点
A从物质与精神双重贫 乏角度批判极左政治 扼杀人性
B展现右派在文革中遭受的磨难,赞颂其顽强 生命力和乐观精神.
《灵与肉》
在晚风的吹拂下,他胸中的柔情也逐渐荡漾开去, 终于形成了一股暖流在他全身回旋。他感到,父 亲说他有坚定的信念,并没有真正理解他现在的 精神状态。任何理性上的认识如果没有感性作为 基础就是空洞的。在某些方面,在某些时候,感 情要比理念更重要。而他这二十多年来,在人生 的体验中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正就是劳动者的 情感。想到这里,他眼睛濡湿了。他是被自己感 动了:他没有白白走过那么艰苦的道路。
从政治反思、历史反思 到哲学、文化反思
倪吾诚形象
他的一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历 程的缩影。他性格先天发育不足,养成愚 昧、混沌、麻木、怯懦的秉性。他幻想用 西方文明来改造中国社会和自己。现实中 中西文化的尖锐冲突使他内心充满无法化 解的矛盾,可谓后天失调。Biblioteka 3\王蒙作品中的“荒诞意识”
一\从少共到右派的经历中突破反思文学 政治社会的框架,在戏剧化的人生经历中 发现生存的荒谬。 “我是谁”《蝴蝶》
狗的那对黑多白少的、既温驯又忠实的眼 睛,能唤起他对她的一连串回忆,使他进 入一个迷蒙的意境,因为那个女人的眼睛 同样是那样的忠实,那样的温顺。总之, 这条现在长得很大、很壮实的黄狗已经成 了他与她之间的一个活生生的联系;因为 它正是她走的那天被领回来的,在他的记 忆里,他甚至以为这条狗是她临走时留给 他的纪念。

对_新时期文学_与_后新时期文学_的反思

对_新时期文学_与_后新时期文学_的反思

后 新 时 期文 学


我 对 这 两 个 时 期 中 国 文学 基 本特征 的 理 解
导 的文 学 而在


新时期文 学

,
是 尚 有 明 确 社 会 改 造 目标 引

后 新 时期文 学
,



,
这 种 理 想 的 目标 已 经 淡 出

解 放 区 文 学 时期
的工 具

文学 己成 为

宣 传群 众

,
以及 其 他 作 家 的创 作

,
都 在 向着跨 文 体方
,
山 韩 少 功 自称 他 的 《 南水 北 》是 一 本 跨文 体 的长 篇 散文

,
在 他 看来

作 品 文 体 的界
‘ ’ ,
定如 今 已 经 变 得越 来 越模 糊
也 可 说是

中 国最 大 的文 体遗产 我 觉 得是 散文 古 代 散 文是 大 散文
意识 上 的风 格意识 已经 成熟 二 是开 掘 了 个 性化与 宏大 叙 事相 结 合 的 叙 事 深



多重 交叉 的当下 文坛
四川师 范大学文 学 院
∃∀
曹万 生
,
年 文学 最深 刻 的转 向有 两个 # 年代文化精英 转 向神学 ∀
二 是 % ∀ 年 代 理 论 批评 家转 向大众
,
是 受动 的人 类 历 史价 值 的

,
四个 阶 段
”、。来自文学再到经历 了


”,



普通 的 人

新时期文学读后感

新时期文学读后感

新时期文学读后感新时期文学是指20世纪末以来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和内容,而是更加注重个性、现实和创新。

在读完新时期文学作品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其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新时期文学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让我深受触动。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们往往以鲜活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描绘出当代社会中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

他们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们生活状态的观察,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困境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某些作品中对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的描绘,让我对于当代城市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新时期文学作品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们往往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探讨,展现出了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察。

他们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刻画出了人物的喜怒哀乐、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通过这些作品,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以及人在面对生活困境和人生选择时的纠结和挣扎。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让我对于人生和人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最后,新时期文学作品的创新性和多样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们往往以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了一系列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作品。

他们在文学形式和语言表达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使作品呈现出了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这些作品,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以及作者们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和追求。

这种创新性和多样性,让我对于文学创作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新时期文学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于现实生活和人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不仅感受到了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也体会到了作者们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和追求。

当代文学-新时期小说

当代文学-新时期小说
27
谢惠敏 的形象及其意义
如果说宋宝琦的堕落使人感到愤懑,那么 谢惠敏思想所受的伤残就更令人触目惊心。这 个本质纯正、品行端庄的女孩子,正处于求知 心切、积极向上、活泼健壮的年华。可是现在 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却是个教条古板、头脑僵化 甚至连四肢关节也显得不强不灵的畸形儿。她 在生活中除了知道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和 按“四人帮”在报纸上宣传的“章法”行事以 外,其余就概无兴致。从对待《牛虻》的态度 上,反映了她与宋宝琦同样的愚昧无知 。
b. 人性反思
a) 古华《芙蓉镇》 b) 善恶之争、伦理批判
c. 民族性反思
a)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 b) 国民性问题、主奴意识
d. 苦难反思
a) 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等 b) 生存的苦难本质与主体觉醒
B.从伤痕到反思
c. 现实社会反思
a) 谌容、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b) 因袭的传统与现代社会不和谐处
生》、王蒙《布礼》《蝴蝶》、张贤亮《绿化树》《灵与肉》、茹志鹃《被 剪辑错了的故事》、韩少功《西望茅草地》、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谌容《人到中年》、刘真《黑旗》、叶文玲《心香》、张一弓《犯人李铜钟 的故事》、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鲁彦周《天云山传奇》。
反思小说类型
a. 政治反思
a) 王蒙《蝴蝶》、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b) 党群关系、执政者自省
伤痕
理 性 精当 神代 的作 深家 化 。
反思
对 的现 关实 怀变

改革
70


末 到
治即具下“ 学伤
80
层文有的改 采痕
年 代 初
面 的 观 念 启 蒙 。
学 立 足 于 社 会
文 学 启 蒙 的 性

80年代小说综述

80年代小说综述

80年代小说综述新时期文学(1977—1989)是经历了一场浩劫——“文化大革命”之后重新崛起的文学,也是处于改革开放中不断变革的文学,期间,中国作家被压抑的创作生命力迅速喷发,使得80年代小说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单一走向了多元。

整个80年代是20世纪末期中国小说家热情最为高涨、探索最为积极、所取得的实绩极为可观的10年。

并且,80年代小说显示出潮流的特征,先后或同时涌现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

一、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新时期出现的第一个全新的文学思潮。

社会主义新时期是以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为历史起点的,而伤痕文学是文革后清算文革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最直接反映,当时政治上、思想上拨乱反正在文学中的影射。

那一场历经十年的浩劫对灵魂的摧残尤其容易造成惨痛的心灵创伤,但这只有在挣脱了精神枷锁、真正思想解放之后,人们才能意识到这“伤痕”有多重、多深。

这是伤痕文学喷发的历史根源。

伤痕小说作为1977—1980年间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以四川作家刘心武的《班主任》为发端。

小说一经在《人民文学》发表,立即引起轰动。

当时评论界认为这一短篇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有的认为该篇发出的“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与当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救救被封建礼教毒害的孩子的呼声遥相呼应,使小说产生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充满了一种强烈的启蒙精神。

然而“伤痕文学”的名称,则源自卢新华刊登于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的短篇小说《伤痕》。

小说揭示了文革悲剧,展示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生活苦难和精神创伤,控诉“四人帮”极左毒害的小说创作潮流。

它在“反映人们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和“呼吁疗治创伤”的意义上,得到当时推动文学新变的人们的首肯。

随后,揭露“文革”历史创伤的小说纷纷涌现。

在当时,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的伤痕文学代表作,还有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最宝贵的》、王亚平《神圣的使命》、陈国凯《我该怎么办?》、孔捷生《在小河那边》、韩少功《月兰》、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和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

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

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状、启示人类思想的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变革与发展之中。

新时期文学,作为文学发展的最新阶段,充分反映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多元和复杂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新时期文学进行反思,以期对其未来趋势有所思考与探讨。

一、新时期文学的主题与意义新时期文学是当代文学的代表,其主题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涉及人与女性权利、环境问题、科技发展、人性教育等多个方面。

这种多元化的主题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同时也展示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趋向。

然而,一些新时期文学作品在追求新意义的同时,却没有很好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和意义,有些甚至存在着含糊不清的表达方式,这使得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受到了影响。

二、新时期文学的表现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文学的表现手法也有所变化。

虽然新时期文学追求大众化,但某些作品存在的问题是在追求流行文化的同时,削弱了应有的文学内涵。

另一方面,新时期文学在表现手法上很多创新,但也存在着过于刻意的突破,使得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深度降低。

所以,新时期文学需要恰当的表现手法,让大众性和艺术性相互促进。

三、新时期文学的价值新时期文学是当代社会的文化瑰宝,它重视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兼具人类情感与社会现实的表达。

但某些文学作品存在夸张和虚构,追求热点现象和商业效益,导致文化的损失和社会价值的缺失。

故新时期文学需要注意文化的传承与价值的挖掘,既要关注商业价值的追求,也要兼顾文化价值的保护。

同时,新时期文学还需在技术方面继续进行突破,如数字出版与多媒体出版等,这将引领文学进入更加现代化、多元化、全面化的阶段。

总之,新时期文学在萃取当代社会生活、表达人类智慧和启示人们思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一些方面还需要深入思考与反思,不断完善和提高,让文学更好地反映和服务当代社会发展需要。

浅谈反思文学

浅谈反思文学

浅谈反思文学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伴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作家们开始以冷静、严肃、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思考和审视历史,他们视野更阔大,思考更加深入,反思文学应运而生。

这是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在中国大陆文坛出现的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

关键词:反思、本质、人性、未来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之前的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

“反思文学思潮”是新时期的第二股文学思潮。

与伤痕文学相比,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而且题材上大大扩展,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反思文学的定义及与伤痕文学的关系“反思”一词是哲学上的一个术语,含有反省、回顾、再思考、再评价、怀疑以往既成的结论等多层意思。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伴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作家们开始以冷静、严肃、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审视历史,他们视野更加阔大、思考更加深入,反思文学从而应运而生。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

与伤痕文学相比较,反思文学不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与创伤,而是力图追寻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的历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1957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阶段。

其作品大都是以小说的形式出现,所以说反思文学的概念可以理解成反思小说,与同时期出现的伤痕文学,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

反思文学在“伤痕”思潮的基础上,对动乱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进行进一步反思的文学思潮。

代表作《邢老汉与狗的故事》、《芙蓉镜》、《漏斗户主》反思文学则不停留于十年浩劫给人们带来的伤痕上,而是开始对当代生活的悲剧性进行回顾和思考,其主体是一批“复出作家”,这些作家对“伤痕”进行了进一步深思,挖掘了造成伤痕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从“伤痕”思潮的悲剧,伤感的感性认识开始向较为理性的挖掘过渡。

当代文学-新时期小说

当代文学-新时期小说
新时期文学作品,以描写“伤痕”为起点,通过“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阶段,实现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观念的重整与突破。伤痕文学,作为新时期的开端,直接展现了十年动乱中的苦难与抗争,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等,它们以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文革给人们带来的创伤。随后,反思文学兴起,它在社会内容上扩展和深化了伤痕文学的主题,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相联系,深刻反思了建国后的社会发展,如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等作品,就体现了这种深刻的反思。改革文学则紧随其后,关注社会的变革与人们的现实关怀。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新时期的文学宝库,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反思与社会思考。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

洪峰的《瀚海》 洪峰的《瀚海》
《瀚海》以第一人称讲故事似的叙述方式,通过 瀚海》以第一人称讲故事似的叙述方式, 姥姥、姥爷、奶奶、爷爷、舅舅、舅妈、二哥、 姥姥、姥爷、奶奶、爷爷、舅舅、舅妈、二哥、 姐姐等人在家庭、婚姻和爱情方面的坎坷经历, 姐姐等人在家庭、婚姻和爱情方面的坎坷经历, 刻画了张、 李三氏家族兴衰沉浮的历史, 刻画了张、王、李三氏家族兴衰沉浮的历史,在 一定程度上, 一定程度上,向人们展示了地处吉林内蒙交界处 八百里荒漠瀚海的人生世相。 八百里荒漠瀚海的人生世相。 在一个中篇相对短小的篇幅里, 在一个中篇相对短小的篇幅里,作者把三家三代 诸多的故事有机地浓缩融合在一起,表明了作者 诸多的故事有机地浓缩融合在一起, 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力。 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力。
两部作品完成了对传统军事题材 小说的突破
突破之一:写趣闻轶事。 突破之一:写趣闻轶事。 突破之二: 突破之二:对军队内部矛盾的大胆正视和 正确的艺术表现。 正确的艺术表现。 突破之三: 突破之三:写了有缺点的英雄 。 突破之四:对于“军人是人” 突破之四:对于“军人是人”命题的重新 确立。 确立。
2、新时期军旅小说
徐怀中的《西线轶事》与李存葆的《 徐怀中的《西线轶事》与李存葆的《高山 下的花环》是新时期军旅小说的两座丰碑。 下的花环》是新时期军旅小说的两座丰碑。 这两篇小说,都取材于1979年我国对越自 这两篇小说,都取材于1979年我国对越自 卫还击战, 卫还击战,前者是这场战争新颖独到的近 距离表现(发表于1980年),后者则是经 距离表现(发表于1980年),后者则是经 过近三年的徘徊和思索之后, 过近三年的徘徊和思索之后,对这一题材 深入开掘而产生的又一部力作。 深入开掘而产生的又一部力作。这两篇小 说的思想指向, 说的思想指向,都在于通过部队生活的描 写提出对社会的、历史的、 写提出对社会的、历史的、道德的尖锐批 评。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




小说在当时最惊世骇俗之处在于以一个有过婚恋 经验教训的女性的口吻提出了一种完全“女性式” 的婚恋观 ——珊珊,要是你吃不准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 我看你就是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糊里糊涂地嫁出 去要好得多 ! 这句话里饱含了一个母亲对女儿的关爱,对女性 命运的真切关怀。

她以自己的一生的切身之痛奉警醒着劝天下女性: 人在青年的时候,并不一定了解自己追求的、需 要的是什么,甚至别人的起哄也会促成一桩婚姻。 等到你再长大一些、更成熟一些的时候,你才会 明白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那时,你已经干了 许多悔恨得让你感到锥心的蠢事。你巴不得付出 任何代价,只求重新生活一遍才好,那你就会变 得比较聪明了 。


女儿眼中的母亲的爱情
好象他还活着一样,用文字和他倾心交谈的习惯 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中断。直到她自己拿不起 来笔的那一天。在最后的一页上,她对他说最后 的话——我是一个信仰唯物主义的人。现在我却 希冀着天国,倘若真有所谓天国,我知道,你一 定在那里等待着我。我就要到那里去和你相会, 我们将永远在一起,再也不会分离。 我觉得那简直不是爱,而是一种疾痛,或是比死 亡更强大的一种力量,假如世界上真有所谓不朽 的爱,这也就是极限了。她分明至死都感到幸福: 她真正地爱过。她没有半点遗憾。
小说还突出了农村少女刘巧珍的爱情悲剧--她 的美好、善良、痴情结合起来构成的“爱情”攻 势在高加林的“事业”面前崩溃,最终只好含泪 嫁给一个老实本份的丈夫。与巧珍的深情对照, 城市姑娘黄亚萍则在高加林事业受挫时立即放弃 了与后者的“恋爱”关系。 这个小说,尤其是1984年改编的电影《人生》播 出后,引发了一场关于爱情婚姻道德的社会大讨 论,人们一致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变了良心的 哥哥”高加林。甚至在很久以后,高加林式人生 选择还是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

如果说“激愤”、“感伤”是伤痕文学 的特点的话,那么“反思文学”便由愤 怒的宣泄进入了冷静的历史沉思。 反思的广度:超越“文革”十年,进入 对“十七年”极左路线的反思; 反思的深度:从单一的政治层面开始深 入文化、人性的层面。
反思文学的人民立场和社会意义
反思文学站在人民的立场,以冲破僵化 政治的牢笼、推动社会的进步为社会责 任,以文学为武器,清算历史,探索未 来。文学在此时扮演的是“极左”政治 的挑战者、思想禁区的闯入者和未来蓝 图的设计者角色。其实,在文学与政治 的关系这一范畴的意义上,从伤痕、反 思到改革文学,“新时期文学”并没有 完全脱离“十七年文学”的思维框架。
反思文学
一,反思文学整体概况
1,出现时间:反思文学主要出现在70年 代末和80年代初,它起初和伤痕文学并 存,后来便取代它成为引人瞩目的创作 潮流。它出现在三中全会前后这一重大 历史时期,反映了这一时期政治上拨乱 反正、思想上破除现代迷信和教条主义 精神束缚的这一历史要求。
2,代表作品
《剪辑错了的故事》、《布礼》、《蝴 蝶》《冬天里的春天》; 《芙蓉镇》、《李顺大造屋》、《被爱 情遗忘的角落》、《许茂和他的女儿 们》,《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天云山传奇》《绿化树》、《杂色》。
三,反思文学在艺术上的探索。
1,典型性格的恢复 陆文婷(谌容:《人到中年》) 张思远(王蒙:《蝴蝶》) 许茂(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2,小说艺术上的尝试 意识流的运用,对人的精神、心灵层面 的开拓、探索;人的潜意识的挖掘。
陆文婷这一形象的意义解析
心灵美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恪尽职守, 具有着超人的意志力,既具备着英雄人物的气 质和新人的特质,又有着小人物的质朴、亲切。 这个平凡而圣洁、普通而崇高的女性身上,既 具备着知识分子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凝 聚着东方女性的传统美德。这是典型观念的一 次“英雄世俗化”的突破。陆文婷形象的成功, 意味着新时期文学中英雄人物和新人形象的塑 造终于走出了“神”的阴影,走出了“高大全” 的窠臼,获得了普通人的面目和现实生活中 “人”的生活形态。

第四节 新时期小说 (2)

第四节 新时期小说 (2)

新时期小说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就是“改换文学”。

这是指1977年刚刚粉碎“四人帮”时所出现的一类小说。

(1)主要表现对象:“十月的欢腾,一月的哀思”——集中的内容就是揭发批判“四人帮”,歌颂革命老一辈。

(2)作家在思想上、精神上仍受“四人帮”一套的束缚,带着镣铐跳舞,似乎是“放了脚的女人”。

(3)这时期,要想创新,必须来一个拨乱反正、除旧迎新的斗争,但是此时旧的不想用、不愿用,新的不知如何走、怎么用,就处于徘徊阶段。

(4)内容较好,但仍有着帮风帮气,还受“四人帮”所制定的创作模式束缚,极左思潮仍起作用,更有人制造新的“个人迷信”。

但这些,并不是原地踏步,新的文学在酝酿,是准备时期,因为这毕竟是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序幕。

具体创作贾大山:《取经》(“农业学大寨”)萧育轩:《心声》徐光耀:《望日莲》一、伤痕文学(一)原因(1)生活变化、认识深入与文学变化;(2)咀嚼伤痕时期。

伤痕文学开始的标志是刘心武的《班主任》,而卢新华的《伤痕》则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前者是“奠基作”、潮头文学,后者是名字的由来、代表作。

刘心武:《班主任》(张俊石、宋宝琦、谢惠敏、石红)卢新华:《伤痕》(王晓华、母亲)伤痕文学主要反映长期的极左路线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肉体创伤和精神创伤。

(1)由冤案造成的伤痕由于阶级斗争扩大化,造成敌我不分、敌我颠倒,造成了很多悲剧。

莫应丰:《将军吟》(彭其、陈镜全)王亚平:《神圣的使命》(王公伯、白舜、林芳、杨琼—艾华、杨大榕)王蒙:《光明》顾工:《翻案》陈国凯:《我应该怎么办》(2)由株连造成的伤痕“株连九族”本为封建现象,但在10年动乱中,株连九族的现象十分明显,一人犯罪,全家遭殃,以反动的血统论为根据,即以出身定政治身份,体现出宗法社会的特点。

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遇罗克)宗璞:《弦上的梦》(慕容乐珺、毛头)孔捷生:《在小河那边》(谷凉-严凉、谷兰-穆岚)叶辛:《蹉跎岁月》(柯碧舟、杜见春)(3)由个人崇拜而造成心灵上的创伤由于个人迷信,使群众与领袖的关系颠倒、混乱,使二者的关系充满神秘的宗教色彩,成为人与神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在一旁看书的他感到一种朴拙得近于原始的幸 福,进入一种纯粹的美的境界。
C塑造了作为拯救力量的理想化女性形象
《绿化树》
“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 里煮三次。”阿·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第二 部《一九一八年》的题记中,曾用这样的话,形 象地说明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艰巨性。
然而,这话对于曾经生吞活剥地接受过封建文 化和资产阶级文化的我和我的同辈人来说,应该 承认也是有启迪的。于是,我萌生出一个念头: 我要写一部书。这“一部书”将描写一个出身于 资产阶级家庭,甚至曾经有过朦胧的资产阶级人 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经过“苦难的历 程”,最终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秀芝不会唱歌。清清满月时,他们一家三口乘
进县城的卡车到全县唯一的一家照相馆去照了一
张“全家福”。县城的街上有卖冰棍的,拖长了 嗓子喊着:“冰——棍!冰——棍!”以后, “冰——棍”就成了秀芝的催眠曲。她一面拍着 清清,一面学西北人的口音轻轻地唱着:“冰— —棍!冰——棍!……”那单调的、悠远的而又 如梦幻般甜蜜的歌声,不仅把清清引入梦乡,也
B展现右派在文革中遭受的磨难,赞颂顽强 生命力和乐观精神.《灵与肉》
在晚风的吹拂下,他胸中的柔情也逐渐荡漾开去, 终于形成了一股暖流在他全身回旋。他感到,父 亲说他有坚定的信念,并没有真正理解他现在的 精神状态。任何理性上的认识如果没有感性作为 基础就是空洞的。在某些方面,在某些时候,感 情要比理念更重要。而他这二十多年来,在人生 的体验中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正就是劳动者的 情感。想到这里,他眼睛濡湿了。他是被自己感 动了:他没有白白走过那么艰苦的道路。
三年半以后,这个公社的乡邮员小杨接到一封
从陕北写来的给“第五生产队,邢老汉收”的信。 小杨没有多加考虑就贴了一张“人已死亡,退回 原处”的条子打了回去。后来,在公社开三干会 休息的时候,一堆人围在一起聊天,小杨把这事 当新闻说了出来。现在已经当了大队书记的魏天 贵听了,狠命地在小杨脊背上擂了一拳,骂道: “你这家伙!咋不把信拆开来看看。这一准是那 个要饭的女人寄来的。也不知现时她过得怎么样 了;邢老汉还留下两口箱子哩,现时还放在五队 的库房里。”
礼》《春之声》《夜的眼》《蝴蝶》《风 筝飘带》《杂色》 《活动变人形》1985
(3)”季节”系列 《恋爱的季节》1992 《失态的季节》1994 《踌躇的季节》1995 《狂欢的季节》1997 自传:《半生多事》2006,《大块文章》2007
2、反思文学的“终结者”:《活 动变人形》
《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尽管社员们一年难得吃几次肉,可是邢老 汉吃肉的时候并不像别人那样把骨头上的 肉都撕得精光,他总是把还剩下些肉屑的 骨头用刀背砸开,一块一块地喂给他的狗。 “好好啃,上边肉多的是,你的牙行,我 的牙不行了……”邢老汉跟人的话不多, 但和他的狗在一起是很饶舌的。这个孤单 的老人就只有和他的狗消遣寂寞。对他来 说,这不是一条狗,而是他身边的一个亲 人。
第二节 王蒙、张贤亮 对文革的“反思”
一\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指七十年代末继伤痕文学之后 出现的文学思潮,作品将个人苦难与民族 灾难联系在一起,用理性目光审视中国二 十世纪特别是文革历史,再现历史悲剧并 反思悲剧成因.代表作家有王蒙、张贤亮 等.
二\王蒙
1\王蒙创作三阶段:
(1)《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1957 (2)1978年复出后的作品:《最宝贵的》《布
狗的那对黑多白少的、既温驯又忠实的眼 睛,能唤起他对她的一连串回忆,使他进 入一个迷蒙的意境,因为那个女人的眼睛 同样是那样的忠实,那样的温顺。总之, 这条现在长得很大、很壮实的黄狗已经成 了他与她之间的一个活生生的联系;因为 它正是她走的那天被领回来的,在他的记 忆里,他甚至以为这条狗是她临走时留给 他的纪念。
二\挖掘隐藏生活中、体制中的令人无所 适从的因素,以戏仿的方式显示其本质上 的荒诞。
《坚硬的稀粥》
三、张贤亮
1、生平与创作
1937年 出生; (1)1957因《大风歌》右派; (2)1979年复出 《绿化树》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习惯死亡》
2创作特点
A从物质与精神双重贫 乏角度批判极左政治 扼杀人性
从政治反思、历史反思 到哲学、文化反思
倪吾诚形象
他的一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历 程的缩影。他性格先天发育不足,养成愚 昧、混沌、麻木、怯懦的秉性。他幻想用 西方文明来改造中国社会和自己。现实中 中西文化的尖锐冲突使他内心充满无法化 解的矛盾,可谓后天失调。
3\王蒙作品中的“荒诞意识”
一\从少共到右派的经历中突破反思文学 政治社会的框架,在戏剧化的人生经历中 发现生存的荒谬。 “我是谁”《蝴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