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根文学
• 在1982年2月号的《新疆文学》上,汪曾祺发表 了一篇题为《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语言》的 理论文章,之后创作了实践其理论主张的《受 戒》、《大淖记事》等作品,此举首开寻根文学 之风气。
• 1984年以后,一大批年轻作家加盟,创作了大量 的作品,而且在理论上正式提出“文学寻根”的 主张,寻根文学的大潮终于形成,并在1985年间 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 一、 寻根文学兴起的背景
• 第一,文化热的大背景。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 围内掀起的文化热潮为中国文学寻找文化之根提 供了借鉴。
• 第二,文学自身现代化的要求。
• 第三,1984年的杭州会议 1984年12月在杭州召开了一次名为《新时期文学: 回顾与预测》会议。
• 二,寻根文学的理论主张
• 寻根文学是新时期第一个有着明确理论主张的文 学思潮。
• 五、寻根文学的意义和不足:
• 寻根文学的意义 • 寻根文学消弥了文学的社会政治色彩,使现实主 义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意义,更加开阔的思想 视野。 • 寻根文学对现代主义的渐次开放,使新时期文学 的艺术形态和艺术手法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和提高。
• 寻根文学的不足:
• 一方面体现在它由于过度倚重“文化”而导致的 对社会、历史批判性的消解,忽视对现实社会人Leabharlann Baidu生问题和矛盾的揭示。 • 另一方面体现为寻根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不分优 劣的过度展示,使作品陷入荒蛮,粗鄙,晦涩的 审美趣味中。
月· 正月》、郑义的《远村》等
• 《爸爸爸》:寻根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 • (一)、丙崽形象: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侏儒和 白痴,退化返祖,兽性大于人性的怪物,集一切 肮脏、丑陋、蒙昧、粗鄙于一身的民族劣根象征 体。
1)形象丑陋
出生就是一副死人相,眼目无神,行动呆滞,脑 袋畸形,永远只会说两句“爸爸”、“X妈妈”
• 还有汪曾祺、张承志、莫言等。
• 《棋王》
• 阿城着重突出的是王一生那渗透着浓重中国传统 文化精髓、闪耀着道家精神与老庄哲学之光的 “人生”形式,以及这种“人生”形式对于时代 环境的超越,传统文化在此表现出了一种强大的
精神提升力量。
• 小说描写了王一生的吃(物质生活)和下棋(精 神生活): • 吃:是养生,是生命存在最基本的方式,是对生 命的尊重。 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结 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 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 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 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 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 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舔了,拿水把饭盒冲满, 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带着安全抵达的神色 小口小口地呷。
• 第二,“根”有区别。
• 李杭育认为,传统文化有正统规范与非正统规范 之分,寻根文学不能对其一概认同,而应选择正 统规范之外的文化。
• 第三,文学有“根”才能与世界对话。
• “中国文学尚没有建立在一个广泛深厚的文化开 掘之中。没有一个强大的、独特的文化限制,大 约是不好达到文学先进水平这种自由的,同样也 是与世界文化对不起话的”。
• 1980年,高晓声发表了《陈奂生上城》。 • 贾平凹的《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 月· 正月》
高晓声
贾平凹
• 矫健的《老霜的苦闷》、《圆环》、《快马》, 王润滋的《卖蟹》、《鲁班的子孙》等主要是对 农材改革中出现的唯利是图现象表达了一种道德 忧虑。
• 王兆军的《拂晓前的葬礼》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剖 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土壤中所孕育的“农民政治家” 的复杂性格,揭示这种“政治人格”必将为历史 所淘汰;
“从中找出推动历史前进和文化更新的内在力
量”。


三,寻根文学的价值倾向
寻根文学作品,一般体现出三种价值倾向: 第一:播扬传统文化之精髓,展示民族之健旺 的生命力,旨在“文化回归”;
第二:批判文化之劣根,倡导现代文明,致力 于“文化批判”。 第三:对传统文化持矛盾的态度。


• 1、文化回归类作品,以发掘民族文化之精华、批 判现实社会为己任,呼唤的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 的传播与弘扬。 • 以阿城的《棋王》和王安忆的《小鲍庄》最具代 表性。
• 3、对传统文化持矛盾的态度。 如: 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 福奎坚持老一代渔民传统古老的生存方式, 获得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却养不活家人,永远不 能走向富裕。 冯骥才的《神鞭》等
• 四、寻根文学的特点:
• 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 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 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如 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贾平凹的 “商州” 系列小说,张承志的“草原文化”系列小说,韩 少功“湘楚文化”系列小说,郑义的“晋文化” 系列小说,冯骥才的“津门文化”系列小说等等。 • 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 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 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新时期小说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 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轨迹:
• 现实主义的恢复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思潮中。
• 现实主义文学的变异,主要表现在王蒙的意识流 小说和寻根文学中。 • 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渐显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 期和9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 • 现实主义的再度“回归”——90年代中后期的出 现“新现实主义”小说。
2)行为龌龊、心理阴毒 有一回,小老头(丙崽)怯怯地来到仲裁缝 家门口,研究了一下他脸上的麻子,把绿色的一 团鼻涕抹在条凳上的一段布料上。 丙崽还在那里跪着,半天发现周围已没有人影, 他爬起来朝四下看看,咕咕哝哝,阴险地把一个 小娃的斗笠狠狠踩了几脚,再若无其事地跟人群 看热闹。 3)思维简单,只会说两句话:“爸爸”、“X妈妈”
• 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渐显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 期和9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
• 如王蒙的《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 《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路遥的《平 凡的世界》,张炜的《古船》、《九月寓言》, 贾平凹的《浮躁》、《废都》,陈忠实的《白鹿 原》,阿来的《尘埃落定》,王安忆《长恨歌》 等
• 下棋:是养性,体现返朴归真、无欲无求、超越世 俗与苦难的庄禅思想,道禅精神中蕴含着儒家的 进取精神。 王一生的棋道:以柔克刚,无招胜有招 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让对 手入你的势。这势要造,需无为无不为。 王一生下棋的状态:入无人之境,形同枯槁,物 我两忘,神游宇宙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着我们, 双手支在膝上,铁铸一个细树桩,似无所见,似 无所闻。高高的一盏电灯,暗暗地照在他脸上, 眼睛深陷进去,黑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 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 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
• 1985年,在全国几家文艺刊物上先后发表了几位 年轻作家的文章:韩少功的《文学的“根”》, 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 根》和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这些文章被 人们称之为“文学寻根”的“集体宣言”。
韩少功
阿城
• 李杭育
郑万隆
• 第一,“文学有根”。文学有“根”,“根”是 文化,深植在民族的土壤里,是寻根文学理论的 首要含义。 • 韩少功认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 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
• 第二,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现 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 活”,开启了80年代文学现实主义深化的道路;
• 第三,它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地从社会主 义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描写了人性遭 受专制主义与极"左"路线摧残的悲剧,成为新时 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
4)生命力顽强 仲满裁缝用毒药结束鸡头寨所有弱者的生命,丙 崽居然复活。
• (二)、鸡头寨世界 1)它是一个历史悠久,但停滞封闭的原始部落。 寨子落在大山里,白云上,常常出门就一脚踏 进云里,你一走,前面的云就退,后面的云就跟, 白茫茫的云海总是不远不近地团团围着你,留给 你脚下一块永远也走不完的小小的孤岛,托你浮 游。 2)鸡头寨人们的思维方式:崇巫拜神,乱设因果, 非此即彼。
路遥
张贤亮
王蒙

改革文学
• 天津作家蒋子龙率先推出了《乔厂长上任记》。
• 改革小说侧重反映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 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伦理关系和 道德观念的变化。
• 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特 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
• “改革文学”含蕴着较为丰富的美学内容。这主要 体现在: • 一是高晓声、贾平凹、 “山东作家群”等作家对 农村改革的阻力作出了发人深省的描绘,对改革进 程作出了多方位的思考。如:
• 《小鲍庄》 • 王安忆描绘的是儒家文化的神韵。 • 《小鲍庄》以新的视角描写了普通百姓的生存现
象,充分肯定了支配这些现象的儒家文化的人文
价值。
• 小鲍庄是仁义之乡,大禹的后代;捞渣是仁义的
化身
• 2、文化批判类作品,以揭示传统文化的痼疾、呼
唤现代文明为已任,呼唤的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批
判。如:韩少功的《爸爸爸》、贾平凹的《腊

伤痕文学
• 1977年11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在 《人民文学》发表,立即引起轰动。《班主任》 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 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了卢新华的短 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和"伤痕小说"的得名 便源于此。
• 伤痕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开 拓性意义: • 第一,它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 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了一系 列重要社会问题,并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 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

反思文学
• 茹志鹃于1979年2月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短 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 起步标志。
• "反思文学"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从政治、 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 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比之伤 痕小说,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 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 张炜的《秋天的愤怒》、《古船》等作品从农民 自身中挖掘、寻绎那些可以冲破现状、引领未来 的正面因子。
• 二是蒋子龙和柯云路等对推动改革的正面力量作 出了全面而集中的开垦与整合。 • 柯云路的《新星》:李向南身上几乎凝聚了同时 期改革者形象身上的一切优秀品质,其对现实社 会的批判以及对旧有官僚体系的冲击,在当时富 有震撼性,从而将改革小说推向了一个高峰。 • 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
• 现实主义的再度“回归”——“新现实主义”小说
• 如谈歌的《大厂》、《大厂续篇》,刘醒龙的 《分享艰难》,何申的《年底》、《年前年后》, 关仁山的《大雪无乡》、《破产》,李佩甫的 《学习微笑》和许建斌的《乡村豪门》等。
• 陆天明的《苍天在上》、《大雪无痕》,周梅森 的《人间正道》、《中国制造》,张宏森的《车 间主任》、张平的《抉择》等。
——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
• 中国文学应该建立在对文化岩层的广泛而深厚的 文化开凿之中,才能与世界文学对话。 ——郑万隆《我的根》
• 第四,寻“根”在于促进时代变革。 • 郑义指出,当代作家寻“根”,应该“力求从各 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身上,揭示我们整个民族 在历史生活积淀的深层结构上的心理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