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小说1
80年代小说复习资料
![80年代小说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e13f2c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8.png)
莫言,1981年开始创作,发表了《枯河》《秋
水》《民间音乐》等作品。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透 明的红萝卜》轰动文坛,1986年发表《红高粱》也倍 受关注。著有长篇小说《天堂蒜薹(tai)之歌》《 十三步》《酒国》等,有《莫言文集》五卷。90年代 以后,莫言保持了比较旺盛的创作生命力,时有作品 问世,主要有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檀香刑》《四 十一炮》《生死疲劳》等。(P115 116)
伤痕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开拓性意义:
伤痕文学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 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社会问题。在当代文学史上, 它第一次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 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以强烈的批判性、 暴露性和震撼人心的悲剧性开启了80年代文学 现实主义深化的道路;第一次真正地从人道主 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描写了在专制主义与 极左路线下人性遭摧残、人权被剥夺的悲剧, 成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P102)
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的伤痕文学的代表作, 除了上面两篇外,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 子》、王蒙《最宝贵的》、王亚平《神圣的使 命》、肖平《墓场与鲜花》、李陀《愿你听到这 支歌》、宗璞《我是谁?》和《弦上的梦》、陈 国凯的《我该怎么办?》、孔捷生的《在小河那 边》、张抗抗的《爱的权利》、韩少功的《月 兰》、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和周克芹的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汪曾祺的小说中随时插入的关于风俗民情和自然
景观,这不仅营造了一种氛围和意境,还形成了他小 说的独特的结构方式。他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散。 而且这种结构方式开启了新时期小说的散文化的先河。 就叙述的语言质地方面而言,汪曾祺的小说俭省、疏 放、淡远,而又从中透出凝重、显现奇崛。不管是叙 述事件还是描绘景物,是写对话还是描写人物,都显 示出灵动、清逸的风致。汪曾祺用闲聊随意的方式结 构小说,将口语的活泼与古典的优雅结合起来的方式, 充分显示了传统的讲故事的魅力,最大限度的缩短了 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之间的距离,使小说阅读有了听 的效果。(P114)
80年代小说(1)
![80年代小说(1)](https://img.taocdn.com/s3/m/94709ed5240c844769eaee19.png)
3、《钟鼓楼》
北京四合院里面几家从5到下午5点的生活。 薛家办喜事——薛大爷、大娘、薛纪跃、潘秀娅 荀家——荀大爷、大娘、蕈类、冯婉姝、郭杏儿 李家——李铠、澹台智珠 张家——张局长、张妻(医生)、女儿张秀藻 詹家——詹丽颖 韩家——韩一潭、韩妻 慕家——慕樱
三、反思小说
对城市文化的渴望与批判小月前本门门才才小月浮躁金狗小水英英石华福运废都庄之蝶废都庄之蝶唐宛儿牛月清柳月阿灿3精神返乡对乡村未来的忧虑唐宛儿牛月清柳月高老庄子路西夏菊娃蔡老黑苏红秦腔引生白雪夏风夏天义夏天智夏君亭高兴刘高兴孟夷纯五福张洁p103?创作三个阶段p103104美的追求女性命运思考荒诞感受美的追求女性命运思考荒诞感受?爱是不能忘记的?母亲钟雨老干部?沉重的翅膀?新时期第一部反映改革的长篇小说?郑子云陈咏明?田守诚保守派改革派四寻根小说?1985年韩少功阿城郑义郑万隆李杭育等相继打出了寻根的旗子他们反对一味追求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倾向提倡把文学的根扎在本民族的岩层中
汪曾祺的诗化小说
刘绍棠——80年代高举“乡土文学”大旗
九、军旅小说
徐怀中P129 战争题材——军旅小说 战争过程 人物内心 塑造英雄 普通人“英雄”——复杂的英雄 代表作《西线轶事》 刘毛妹——英雄+玩世不恭的小青年 六个女兵——逐渐成熟的战士+英雄行为
高晓声P98
作品“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反映改革过程中农民文化心态有:
《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包产》《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出国》等 农民的奴性和“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缺乏做主 人的能力和意识 农村改革农民富裕能使农民恢复主人公意识
金庸作品大陆八十年代版本书目
![金庸作品大陆八十年代版本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0408a99308a1284ac9504336.png)
金庸作品大陆八十年代版书目
金庸作品1981年首次进入大陆,在《武林》杂志上刊登,引起轰动,各大出版社纷纷发行金庸武侠小说,在84、85年达到顶峰。
因当时版权意识淡泊,所以出版的小说基本上是未经授权的,但却又是正规出版社出版,印刷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好的,质量堪比现在的正版。
到了90年代初,随着版权意识逐步加强,正规出版社渐渐地停止发行金庸武侠小说,市场就被那些非正规渠道取而代之,风格也大变,出版的金庸武侠小说大多封面艳俗,印刷质量不好,错别字多,很多是盗印80年代版本,这种才是真正意义上盗版。
1994年,金庸先生授权三联出版了大陆第一套金庸小说全集,正版时代来临,优胜劣汰,盗版市场不可避免地就逐渐消亡了。
本次年表列出的主要是大陆80年代的版本,且以一版一印为主,也有少量的90年代版本,有些是因为质量好,风格设计类似80年代版本;有些是因为版本稀少,较为珍贵。
80年代是武侠小说盛行年代,出版的金庸小说版本繁多,收不胜收,本年表将会一直更新,查漏补缺,以求更好的还原这个奇妙而又令人怀念的年代。
本表制作者:康健金注:宝文堂三套:倚天屠龙记(蓝色)、鹿鼎记(红色) 、天龙八部(绿色);
时代文艺三部曲:射雕英雄传(棕色)、神雕侠侣(黄色)、倚天屠龙记(蓝色)
中华文学黄河版(农村读物)三套:素心剑(连城诀)、侠客行、笑傲江湖
五台山三部:射雕英雄传、飞狐外传、侠客行。
7.八十年代的小说(1)
![7.八十年代的小说(1)](https://img.taocdn.com/s3/m/379dd65b5901020207409cdd.png)
二、改革文学的理解要点:
1.热忱呼唤改革,对改革进程作出迅捷反映和描写,就连 长篇创作也努力与时代同步。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张洁的 《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的 《男人的风格》、柯云路的《新星》、贾平凹的《鸡窝洼 人家》等作品。
2.力图整体地反映变革中的时代与社会。或者从正面描写 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及冲突;或者从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变 化入手,透露改革浪潮对人们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的有力 冲击;或者从观念形态、道德规范、价值尺度等方面表达 人们对改革的关注和思考。
1.高晓生延续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传统 么?
2.谁在书写农民:知识分子立场还是以农民 意识来书写农民?
3.文学与实现、历史、时代的关系:怎样书 写,如何表达?写史诗的欲望?
第三节、反思文学
一、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
出现的对建国三十多年来社会发展中的迂 回曲折的远因前源进行冷静思索、重新审 视的创作潮流。
这一时期的“伤痕小说”创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既有表现“文革”所造成的家庭悲剧的《伤痕》(卢新 华)、《枫》(郑义)等,表现“文革”对知识分子的肉 体折磨和精神戕害的《我是谁?》(宗璞)、《啊!》 (冯骥才),也有表现“文革”给青年一代造成的心灵创 伤的《班主任》、《醒来吧,弟弟》(刘心武),《最宝 贵的》(王蒙),还有表现知青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 和不幸命运的《在小河那边》(孔捷生)、《蹉跎岁月》 (叶辛),表现十年动乱对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活的摧残的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月兰》(韩少功), 以及表现“文革”期间监狱“大墙”内的生活和斗争的 《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神圣的使命》(王亚 平)等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对“文革”进行了彻底 地批判和否定,在社会上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巨大社会效应, 并推动了新时期文学创作的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七章80年代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七章80年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345e012d14791711cc791782.png)
对规范的质疑
1984年12月杭州聚会中,关于“寻根”的相关讨论隶属于会 议的主题之一:“如何突破原有的小说艺术规范”
“规范”这个词是伴随着寻根作家对民间文化传统的阐释出现 的。
更为重要的是,乡土中所凝结的传统文化,又更多地属于不规 范之列。俚语、野史、传说、笑料、民歌,神怪故事,习惯风 俗,性爱方式等等,其中大部分鲜见于经典,不入正宗。…… 在一定的时候,规范的东西总是绝处逢生,依靠对不规范的东 西进行批判地吸收,来获得营养,获得更新再生的契机。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都是前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地 壳而是地壳下的岩浆,更值得作者们注意。…我们说创造源于 生活,一方面指源于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另一层意义,应该 是指源于劳动人民中间丰富的文化成果,即大量的还未纳入规 范的民间文化吧。
柯云路《新星》《三千万》 张洁《沉重的翅膀》
• 1979年冬至1980年冬,重工业部副部长郑子云和部属曙光汽车制造厂 厂长陈咏明等,遵循三中全会的路线,探索改革途径,其中重要一环是 如何重视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他们试图废除旧的政治工作 方法,使政治思想工作科学化。这就同部长田守诚、副部长孔祥等发生 重大分歧。
冯骥才《铺满鲜花的歧路》《啊!》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雪落黄河静无声》
郑义《枫》(文攻武卫的一对恋人,卢丹枫-枫叶,李红钢)
知 鲁彦周《天云山传奇》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79)北影1981
名 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王宗汉《高洁的青松》
伤 吴强《灵魂的搏斗》
附:纪实小说
八十年代后期,写作的一种新尝试 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5.19长镜头》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eaedae1f168884868662d65e.png)
刘索拉
徐星的《无主题变奏》
(1985) 以第一人称叙述一
个从大学退学去当饭店服务员
的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小说充
满对世事的嘲讽,对世俗价值
徐星
的调侃,对庸俗和虚伪的鄙视,
表现出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在
这种追求中的内心孤独感与精
神优越感。
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1985)显示着痴人说梦 般的质地,纷乱、拥挤、 无羁的幻觉和疯狂、怪诞、 血腥、森冷的意象俯拾皆 是,细腻、敏锐的感觉世 界被夸大、强化和变形, 小说通过这种方式颠覆了 正常与反常、理性与疯狂 的世俗界限,以此接近存 在的真相,传达欲望的冲 动和生命的活力。
《内奸》
周克芹
电影《人到中年》
电视剧《人到中年》
特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种文学现象:以颂扬改 革精神,塑造改革者形像,并在改革开放初期,为 形形色色改革起过造势作用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 主)。改革文学是随着农村实行联产计酬、承包责 任制,城市开始经济改革应运而生的。1983至 1984年间,描写社会改革的作品大量涌现,形成 了一个创作高峰,在社会上颇为轰动。
从作品反映的地域上,我们可以将改革文学划分为 “农村题材”和“城市题材”两大部分。
发表于1979年的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 记》 ,是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
1985年以后,改革文学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真正全面铺开 后,逐渐减掉了它的锐气,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也就完成了 它的历史使命。
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改革文学已经基本演化为“反腐小 说”或“涉案小说”了,成了市场图书出版机制下类型小 说中的一种,具备了一定的商业因素。
代表人物和作品 鲁彦周 高晓声 古华 张弦 张一弓 李国文 王蒙 谌容 张贤亮
80年代小说概述
![80年代小说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003170b52ea551810a68726.png)
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孔捷生 《南方的岸》【回城后才发现自己 的位置应在农村,表现出强烈的回 归倾向。】
4、以农民问题为反思对象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系列。
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以身试法, 抵制极左政策。
古华《芙蓉镇》、周克芹《许茂和他的 女儿们》【 封建观念的束缚、极左政 策的扭曲,双重外力作用下农民变得 愚昧麻木】
①标志: 茹志娟1979年2月发表在 《人民文学》上的《剪辑错 了的故事》。
②创作群体特点:
第一,大都是“复出”的“右派” 作家:王蒙、李国文、丛维熙、张 贤亮、方之、高晓声、陆文夫、张 洁、谌容等
第二,理性色彩鲜明,历史感强烈, 所反思的对象和内容也由“伤痕文 学”的“十年”扩大到更为广阔的 社会历史
②学术界的文化热,促使“寻根文学”出现。 ③寻根文学的出现受到文学自身范畴的制约
与互动。
寻根小说的前奏
可追溯至80年代初汪 曾祺、冯骥才、邓友梅 等的文化地域小说。
寻根小说的特点
1、“文化性”色彩
①“向后看” ②“前瞻性” 时间上将视点对准久远的历史 空间上对准乡村民间,从中挖掘一个地区甚至一
韩少功《爸爸爸》具有整体象征意味的 现代主义倾向(丙崽)
2、从传统文化寻找现代人的精神支撑:
阿城《棋王》(吃、棋)、王安忆 《小鲍庄》(仁义)、张炜《古船》 (家族矛盾)——不再是民族、国家、 阶级、党。
3、从地域生活中发现生存的文化秘密
郑万隆《老棒子酒馆》“异乡见闻”系 列
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 “葛川江”系列。
塑造这些人物时,采用象征性、意 念性的方法,注重人物身上的文化 特征,而非个人性格,常带有整体 性或类型性的特征。
80年代小说(1)-先锋小说
![80年代小说(1)-先锋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db33e725ed630b1c59eeb5e4.png)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三、先锋小说的命运和文学意义 (一)先锋小说的命运 所谓“一往无前”的先锋精神,其实只能是一种 理想,很少有作家能够一直保持探索的姿态。90 年代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纷纷降 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般读者接 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文化结合,这标 志着先锋文学思潮的终结。 但对后来文学创作的启发和影响是深远的。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残雪的小说是阴暗的,但正如作家自己所说:正 因为心中有光明,黑暗才能成其黑暗;正因为有 天堂,才会有对地狱的刻骨体验;正因为充满了 博爱,人才能在艺术的境界里超越、升华。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三) “后新潮”小说 “后新潮”的代表作家主要是指80年代中后期涌 现出的一批先锋作家,如马原、洪峰、格非、余 华、孙甘露、北村等人。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1、主要特征 “后新潮”的核心观念是虚无,包括自我的虚无、 世界的意义和人生的意义的虚无。 后新潮小说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其创作上的主要 特点有三: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代表人物是以王蒙、宗璞、谌容、张洁等为代表 的中年作家,他们对现代主义的兴趣主要在技巧 方面。他们主张对现代主义的观念和手法实行 “剥离”,以现代派的表现方法来丰富和充实自 己的文学表现力。他们剔除了西方现代派作品中 非理性、反逻辑、无意识的成分,现代主义的种 种表现手法只不过是关于他们的理性观念的寓言 式表达。
Company Logo
第五节 先锋小说
在结构上,《山上的小屋》也有独到之处。 小说开始于对“山上的小屋”的肯定: “在我家屋后的荒山上,有一座木板搭起来的 小屋。” 结尾于对“山上的小屋”的否定: “我爬上山,满眼都是白石子的火焰,没有山 葡萄,也没有小屋。”
80年代百部怀旧经典小说【个人推荐】
![80年代百部怀旧经典小说【个人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8edf78d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b.png)
80年代百部怀旧经典⼩说【个⼈推荐】80年代百部怀旧经典⼩说80年代是⼩说繁荣的时代,不仅数量惊⼈,且影响⼒也是惊⼈的,为了便于回忆和查询,特别整理了本⽬录,本⽬录仅代表个⼈⽴场,不可能让⼤家都满意,仅供喜欢怀旧⼩说的朋友参考。
【⼩说有长、中、短篇,为了⽅便,现⼀并称为“部”】1.刑警队长/王亚平2.钟⿎楼/刘⼼武3.如意/刘⼼武4.⽴体交叉桥/刘⼼武5.故⼟/苏叔阳6.新星/柯云路7.花园街五号/李国⽂8.⼤林莽/孔捷⽣9.天⼭深处的⼤兵/李斌奎10.男⼈的⼀半是⼥⼈/张贤亮11.绿化树/张贤亮12.灵与⾁/张贤亮13.浮躁/贾平凹14.鸡窝洼⼈家/贾平凹15.倾斜的阁楼/航鹰16.北国红⾖也相思/乔雪⽵17.迷⼈的海/邓刚18.古船/张炜19.⾬沙沙沙/王安忆20.本次列车终点/21.流逝/王安忆22.69届初中⽣/王安忆23.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24.哦⾹雪/铁凝25.⾚橙黄绿青蓝紫/蒋⼦龙26.锅碗瓢盆交响曲/蒋⼦龙27.蹉跎岁⽉/叶⾟28.淡淡的晨雾/张抗抗29.那五/邓友梅30.远去的⽩帆/从维熙31.风泪眼/从维熙32.这是⼀⽚神奇的⼟地/梁晓声33.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34.雪城/梁晓声35.蓝屋/程乃珊36.内当家/王润滋37.我们这个年纪的梦/张⾟欣38.神鞭/冯骥才39.代价/陈国凯40.⾼⼭下的花环/李存葆41.⼭中那⼗九座坟茔/李存葆42.雷场上的相思树/江奇涛43.凯旋在⼦夜/韩静霆44.红⾼粱/莫⾔45.⼈⽣/路遥46.平凡的世界/路遥47.穆斯林的葬礼/霍达48.妻妾成群/苏童49.顽主/王朔50.晚霞消失的时候/礼平51.风景/⽅⽅52.烦恼⼈⽣/池莉53.摇滚青年/刘毅然54.初恋的回声/余易⽊55.⾎⾊黄昏/⽼⿁56.西线轶事/徐怀中57.沉重的翅膀/张洁58.新兵连/刘震云59.旷野/尤凤伟60.有⼀个美丽的地⽅/张曼菱61.⿊⾊的梦/史晨原62.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叶蔚林63.⽩⾊鸟/何⽴伟64.射天狼/朱苏进65.绝望中诞⽣/朱苏进66.棋王/阿城67.孩⼦王/阿城68.你别⽆选择/刘索拉69.芙蓉镇/古华70.爬满青藤的⽊屋/古华71.张铁匠的罗曼史/张⼀⼸72.犯⼈李铜钟的故事/张⼀⼸73.我那遥远的清平湾/史铁⽣74.⼭道弯弯/谭谈75.公主的⼥⼉/赵⼤年76.美⾷家/陆⽂夫77.⼈到中年/谌容78.那⼭那⼈那狗/彭见明79.蝴蝶/王蒙80.青春万岁/王蒙81.⿊骏马/张承志82.北⽅的河/张承志83.便⾐警察/海岩84.寻找回来的世界/柯岩85.夜幕下的哈尔滨/陈屿86.兵车⾏/唐栋87.铁床/海波88.沙海的绿荫/朱春⾬89.良家妇⼥/李宽定90.乡场上/何⼠光91.陈奂⽣上城/⾼晓声92.⼼⾹/叶⽂玲93.⼀路风尘/王⼩鹰94.鬈⽑/陈建功95.被爱情遗忘的⾓落/张弦96.驼峰上的爱/冯苓值97.天涯孤旅/奚青98.⼲杯⼥兵们/成平99.祸起萧墙/⽔运宪100.索伦河⾕的枪声/刘兆林。
八十年代的小说
![八十年代的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a30fe57a8e9951e79b89278c.png)
八十年代的小说(二)第一节:寻根文学一、文学的寻根:1、时间:1983年~1984年间,韩少功、李陀、郑义、阿城、李杭育、李庆西、郑万隆2、论文:韩少功:《文学的“根”》——被看着这一运动的宣言。
郑万隆:《我的根》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共同点:中国文学应该建立在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开掘”之中,开掘这块古老土地的文化岩层,才能与世界文学对话。
作家作品: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小说”系列,阿城的《棋王》,郑义的《远村》、《老井》4、目的:寻找民族文化精神,以获得民族精神自救的能力。
5、出现的原因:⑴对文革的反思由单纯的政治层面转向探索历史失误与民族文化心理沉淀之间的关系。
⑵对于传统文化的守成立场的生长。
⑶文学本身的动机:简单模仿西方不能使中国文学得到世界的认同。
二、“寻根”小说的艺术形态:1、对风俗、地域文化的兴趣。
特定地域的民情风俗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艺术美感滋生的丰厚土壤,并有可能使个体命运与对社会、对历史的深刻表现融为一体。
2、作家对生活方式的现代变迁的重视。
作家细致考察某一地域的居住、饮食、衣着、语言、交际方式、婚丧节庆礼仪、宗教等,成为拓展创作视野的凭借。
陆文夫的《美食家》邓友梅写北京生活的小说,冯骥才的津门系列。
3、在思想倾向和价值估断上:对传统文化的复杂态度。
分为“规范”和“不规范”。
4、在小说的艺术形式上:作家把对生活场景、细节的真实描写和象征、寓言的因素结合起来。
(叙述方式、小说语言)三、代表作品分析:《棋王》: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自觉认同1、作家简介:2、人物:王一生:一个在历史的漩涡中具有独立生活方式和生命力的人物形象,他的整个人格中投射着久远的,富有无限生机的文化精神。
表现:对棋道的痴迷,吃饭。
车轮大战。
目的:小说在塑造王一生这个人物形象时,写出他的无为的人生态度和有为的创造力时,力图表现古代道家文化思想生命力。
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80年代小说
![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80年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096d37d3d15abe23482f4dfc.png)
D 让作品中的人物出面反拨作者。
★故事是叙述的产物
★真实的世界也只有通过叙述或虚构的方式去 把握。 ★世界是以‚混沌‛的方式存在。
18 余华的死亡叙述
① 作为历史的寓言化。 《一九八六年》 (1987年) ② 作为人类的末世图。 《死亡叙述》
2 “反思文学‛
★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年2 月)
★宗璞的《我是谁?》
3 “改革小说‛(附论蒋子龙、路遥)
★蒋子龙:改革神话的书写 《乔厂长上任记》 (1979年2月)
★ 路遥的《人生》:人生道路的选择与思考
二 ‚文化寻根‛思潮(文化热)与 ‚寻根 文学‛
★ 韩少功的《文学的‚根‛》:‚文学有根, 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里, 根不深则叶不茂。‛
《 欧阳修· 醉翁亭记》
13 王安忆
①80年代初:‚雯雯系列‛ (《雨, 沙沙沙》、《命运》、《一个少女 的烦恼》)以及《69届初中生》等。
②80年代中后期: ★文学寻根—关于《小鲍庄》 ★“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 恋》、《锦绣谷之恋》)
14 张承志:理想主义的精神漫游者
‚我的小说是我的憧憬和理想,我的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我盼望成为的形 象,我感动地发现我用笔开拓了一个 纯洁的世界;当我感觉到,自己在这 里被净化,被丰富的时候,我就疯狂 地爱上了自己的文学。‛ (《张承志· 北方的河•后记》)
第七章80年代小说第一节80年代小说概述?伤痕??反思??改革?文学小说反思文学?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年2改革小说?附论蒋子龙路遥蒋子龙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第一节 80年代小说概述
一 ‚伤痕‛、‚反思‛、‚改革‛文学 (小说)
1 “伤痕小说‛
80年代小说梳理
![80年代小说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c096ad0029bd64783e2c27.png)
80年代小说流派梳理伤痕小说(后期深化为反思小说)伤痕小说起始于刘心武于1977年11月在《人民文学》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于的短篇小说《伤痕》。
伤痕小说”主要展现了“文革”十年灾难、揭露“文革”十年的黑暗现实给党和国家造成危害、给人们心灵造成创痛。
它包括:以知青题材为主的“伤痕小说”,如竹林的《生活的路》、老鬼的自传体小说《血色黄昏》等;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农村题材的“伤痕小说”;丛维熙所开创的“大墙文学”以及莫应丰的《将军吟》等揭露“文革”专制的“伤痕小说”,以及张弦的爱情小说,张贤亮的“章永璘”系列,甚至苏童一部分以“文革”中的“香椿树街”为背景以青少年为写作对象的作品,如《刺青时代》、《城北地带》等。
在这之后,一些创作上成熟的作家将伤痕文学进一步深化,进入反思阶段。
反思文学的出现以茹志鹃在1979年2期《人民文学》发表的《剪错了的故事》为标志。
反思小说更注重对人性和人的心理世界的再审视。
代表人物和作品: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中国自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
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
而“改革小说”,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革文学在它的发展初期,侧重揭示旧体制的种种弊端,强调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感应着时代的节奏,改革的每一步进展都在文学中得到了及时的反映。
随着改革的深化,作家们反映改革的视野更加阔大、眼光也日益深入;在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同时,作品更注重剖析在改革中日益显露出来的国民身上的落后的文化因袭,表现改革对普通人生活和情感的深刻影响。
“改革小说”在1983-1984年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创作高峰,自85年之后便逐渐消亡。
代表人物和作品:寻根小说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80年代小说(1)
![80年代小说(1)](https://img.taocdn.com/s3/m/94709ed5240c844769eaee19.png)
4、王蒙的创作特点:
创作主题的意识形态化,主要牵涉政治 问题以及极左路线从肉体到精神对人的 伤害; 创作手法上使用意识流等现代小说技巧; 小说语言在简明、通俗之外追求陌生化 效果,有的小说较为幽默。
张贤亮P117
主要小说
《土牢情话》《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 《龙种》《灵与肉》(改编成电影《牧马人》) 《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的菩提树》 等
高晓声P98
作品“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反映改革过程中农民文化心态有:
《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包产》《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出国》等 农民的奴性和“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缺乏做主 人的能力和意识 农村改革农民富裕能使农民恢复主人公意识
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
贾平凹P119 1.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肯定A 与对农民文化心理的反思B A《天狗》《人极》《五魁》 善良 正义 忠诚 B 《古堡》老大、云云、老二、光
大
《腊月· 正月》韩玄子、王才
2.对城市文化的渴望与批判 《小月前本》门门 才才 小月 《浮躁》金狗、小水、英英、石华、福运 《废都》庄之蝶、唐宛儿、牛月清、柳月、 阿灿 3、精神返乡对乡村未来的忧虑 《高老庄》子路、西夏、菊娃、蔡老黑、 苏红 《秦腔》引生、白雪、夏风、夏天义、夏 天智 夏君亭 《高兴》刘高兴、孟夷纯、五福
七、市井小说
关注城市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 陆文夫:“小巷文学”、“苏州文学”《美食 家》 邓友梅:京味小说《那五》《烟壶》
传统文化审美
传统文化反思
冯骥才:津门小说《三寸金莲》
八、乡土小说
林斤澜的怪味小说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74a455846529647d272852b8.png)
汪曾祺的风俗小说
1、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 《受戒》的艺术特色:
A 对俗世生活之美、人情、人性之美的张扬; B 散文化的结构与叙事特色; C 别致、优美的语言。(简洁,短句对仗手法,口语化,文气)
2、 小说创作总体艺术特色: 浓郁的乡土风俗画描写 鲜明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 小说散文化 (重氛围、轻情节、语言散文化) 别具一格的语言。(简洁干净,文白互间,雅俗互见)
汪曾祺创作谈
风俗即小说;小说结构的精义就是“随便”;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里面 最重要的是 思想; 主脑(主题)就好像是风筝的脑线,作品就 是风筝。没有脑线.风筝放不上去,脑线剪 断,风筝就不知飞到哪去了。 我认为作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喜悦,让读者感 觉到活着是美的 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学的影响, 对文学革新的主动寻求。 2、初步兴起: 80年代初出现的风俗画小说;朦胧诗创作; 83年后贾平凹、张承志、阿城、王安忆等人创作 3、文学主张: 文学有“根”, “根”是文化——民族的土壤 “根”有区别,非规范的民间文化——精华; 文学有“根”才能与世界对话; 寻“根”在于促进时代的变革。
《陈奂生上城》
人物:陈奂生
质朴、憨厚、勤劳、务实; 自私、狭隘,阿Q气,奴性
意义: 提出新时期农 民精神生活的引导与 提升问题;并从文化 层面来探寻中国农民 的出路。
艺术特色: A叙事与描写交错使用; B语言朴实凝炼,幽默风 趣; C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 轻松的喜剧色彩。
贾 平 凹
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中 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 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 品。 著有长篇小说《高老庄》、 《废都》、《怀念狼》、《秦 腔》、《古炉》,《贾平凹文 集》(14卷),纪实文学《我是 农民》等。《废都》获1997年 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 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 短篇小说奖,《腊月·正月》 获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爱的踪迹》获1989年全国优 秀散文集奖。
7.八十年代的小说(1)
![7.八十年代的小说(1)](https://img.taocdn.com/s3/m/379dd65b5901020207409cdd.png)
李剑在《“歌德”与“缺德”》一文中,更是把那些揭露 林彪、“四人帮”的罪恶,批判封建法西斯专制和极左路 线,展示人们心灵创伤的作家和作品归入“缺德”之列, 因为“现代的中国人并无失学、失业之忧,也无无衣无食 之虑,日不怕盗贼执杖行凶,夜不怕黑布蒙面的大汉轻轻 叩门。河水涣涣,莲荷盈盈,绿水新池,艳阳高照。当今 世界上如此美好的社会主义为何不可‘歌’其‘德’?” 而另一些批评者则为之辩护,认为这些作品“突破了长期 以来的禁区,因此,是一种前进的运动,不是倒退。我们 呼唤革命现实主义的胜利,哪怕是有些作品读后使人感到 压抑,也比虚假的新生、强颜的欢笑好一万倍,因为它能 够使人们猛醒。”
四、刘心武与《班主任》
刘心武(1942- )原籍四川省安岳县,生于成都,1950年迁居北京。 1955年考入北京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北京第十三中学担任语文教 师和班主任十多年,后调任北京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 学时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5年出版中篇小说《睁大你的眼睛》, 此后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班主任》、《绿叶与黄金》、《如意》、 《公共汽车咏叹调》、《立体交叉桥》、《王府井万花筒》、《5.19 长镜头》,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栖凤 楼》,非虚构小说《树与林同在》,以及红学著作《红楼三钗之谜》 等。其中,《班主任》(1977)和《我爱每一片绿叶》(1979)分获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钟鼓楼》(1985)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90 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 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引发了较大的争议。
80年代小说(1)-改革小说
![80年代小说(1)-改革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163fa6e75ef7ba0d4a733bb1.png)
Company Logo
第四节 改革小说 3、“改革文学”的消歇期(85年以后)。 现实改革的受挫 改革小说自身的局限
Company Logo
第四节 改革小说
创作倾向:改革文学从政治反思进入文化反思, 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而呼唤文化观念和 传统心理的变革。 张炜《古船》 贾平凹的《浮躁》 矫健《河魂》
Company Logo
第四节 改革小说
(二)发展阶段 1、“改革文学”的发韧期(80以前) 主要倾向:歌颂与呼唤改革 最早是1979《乔厂长上任记》 柯云路《三千万》 这一时期,改革文学最突出的代表是蒋子龙。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第四节 改革小说
3、艺术特点 (1)客观冷静的笔法 不动声色而情深意浓,不动感情的平实描写而又 美丑自见。 吴楚:“好心的官僚主义” (2)寓庄于谐,富于幽默感
第四节 改革小说
(2)开拓者形象系列形象的塑造。 “开拓者家族”人物形象系列(改革者形象系列) 是蒋子龙小说中成功塑造的一群社会主义改革者 形象。 “开拓者”一词,来自蒋子龙小说《开拓者》的 题名,喻指为“四化”事业大胆开拓者车篷宽。 主要人物除车之外还有霍大道(《机电局长》)、 乔光朴、解净、刘思佳(《赤》)、牛宏 (《锅》)、武耕新(《燕》)等。
Company Logo
第四节 改革小说
现实关注:《沉重的翅膀》(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主人公重工业部副部长郑子云大力主张工业改革。 他不但支持下属的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实 行各项改革措施,而且潜心赞钻研理论,发表演 讲,受到群众的欢迎。但部长田守诚等人为了保 住自己的权力地位,明争暗斗,不择手段打击郑 子云、陈咏明。
80年代小说
![80年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ef448e98680203d8ce2f24b1.png)
、对于知识分子命运的反思、对于人性的 深刻剖析。
反思小说
► 《绿化树》
章永璘(右派)——马缨花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章永璘——黄香久 ► 在苦难的肉体磨难中所经受到的灵魂洗涤 的心理历程。 ► 回忆的方式反思阶级斗争给人带来的苦难 ,关注人的生存状态。
两个典型 பைடு நூலகம் “小流氓”宋宝琦 性格特征是愚昧无知、精神空虚。 ► 团支部书记谢惠敏
显露部分:
穿着朴素、品行端庄、正直无私、积极上进
隐藏部分:
头脑僵化、教条古板、愚钝盲从、循规蹈矩 ► 思想被‛四人帮‚用残酷的愚民政策打下的黑色烙 印,四人帮不仅糟蹋了中华民族的现在,更残害着 中国民族的未来——救救孩子!
4、卢新华的《伤痕》
► 1954年出生,江苏如皋人 ► 1978年发表《伤痕》,时为复旦大
中文系一年级的学生。 ……盼到今天,晓华还没有回来。看到 小林,我更想她了。虽然孩子的身上没有像 我挨过那么多“四人帮”的皮鞭,但我知道, 孩子心上的伤痕也许比我还深得多。因此, 我更盼望孩子能早点回来。我知道,我已经 撑不了几天了,但我还想努力再多撑几天, 一定等到孩子回来…… ——卢新华《伤痕》
《班主任》、《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 绿叶》、《爱情的位置》
► 市井小说、自叙体小说、纪实小说等:以市
民生态和文化人的心态为主。80年代初期到 90年代
《钟鼓楼》《公共汽车咏叹调》《5·19长镜头》 《风过耳》《四牌楼》《栖凤楼》 《钟鼓楼》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班主任》——伤痕文学的滥觞之作
季节系列:《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 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
►
《蝴蝶》 张思远——张主任、张书记、张老头、张部 长——究竟哪一个才是张思远?
散文:80后必读小说(标准版)
![散文:80后必读小说(标准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fbfdc143323968011c92f8.png)
散文:80后必读小说小说内容丰富,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80后可以去好好读读。
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80后必读小说,一起来看看。
80后必读小说 1. 张爱玲:《倾城之恋》2.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3. 雪儿海蒂:《性学报告》4. 德克旭贝里:《小王子》5. 马格利特杜拉斯《情人》6. 考林麦卡洛《荆棘鸟》7.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8. 渡边淳一:《失乐园》《男人这东西》9. 钱钟书:婚姻的镜子--《围城》10. 劳伦斯:《虹》《爱恋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11. 泰戈尔:《飞鸟集》《草叶集》12.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缓慢》80后必看小说 1. 这简直像戏一样--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2. 爱永远不用说对不起--西格尔《爱情故事》3. 山在那里,你在心碎中微关--岩井俊二《情书》4. 让我来成全你的幸福--小仲马《茶花女》5. 灵魂的哲学与博--司汤达《红与黑》6. 越过爱情,看见备暧花开--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7. 我爱你,与你无关--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80后必读小说:倾城之恋试读《倾城之恋》是一个动听而又近人情的故事。
《倾城之恋》里,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她转向平实的生活,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
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
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
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服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
狂轰滥炸,生死交关,牵绊了范柳原,流苏欣喜中不无悲哀,够了,如此患难,足以做十年夫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反思党和人民的关系,批判官僚主 义
(4)对扭曲人格或心理及“国民性”的 剖析与针砭
第二节 反思文学
1、兴起 反思建国以来各种运动和极“左”思潮
对人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从一般地揭 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内容更为丰富深厚,带有更强的理性色 彩。 代表作主要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 古华的《芙蓉镇》等。
2.反思内容
(1)反思建国以来各种运动和极“左” 思潮对人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新时期文学是经历 了一场浩劫之后重 新崛起的文学,也 是处于改革开放中 不断变革的文学。
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单一走向多元
第一节 伤痕文学
生动再现了十年浩劫造成的中国 人民心灵创伤的历史悲剧,表达了 整个民族在政治的反拨中痛定思痛 的强烈感伤情绪,是新时期文学发 展中的第一个高潮。如:卢新华 《伤痕》等。
1、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表 现出对社会问题的热切关注。
救救孩子——谢惠敏 宋宝琦 《爱情的位置》
《醒来吧,弟弟》
2、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人性美和人情 美的闪光
《我爱每一片绿叶》、《如意》 石 义海
3、对世相心态的文化思考 《钟鼓楼》 橘瓣式结构 《栖凤楼》 《四牌楼》 纪实小说《5·19长镜头》 理智型作家,思想大于形象。
一、“伤痕小说
1.兴起 2.原因 3.伤痕的内容 (1)蒙冤受难 (2)命运悲剧 (3)精神扭曲 4.意义
卢新华《伤痕》 刘心武《班主任》 孔捷生《在小河那边》 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陈国凯《我应该怎么办》
二、刘心武
1979年11月期 《人民文学》发表 了刘心武的《班主 任》,标志着新பைடு நூலகம் 期小说创作的新突 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