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忆
第一阶段:对美的探索和表现即“雯雯系列”,以优美的抒情 笔触,细腻的表现年轻人对理性爱情的真诚追求。如《雨,沙 沙沙》、《命运》、《幻影》、《一个少女的烦恼》等作品。 第二阶段:对广阔现实的关注。如对知青返城的反思作品《本 次列车终点站》,表现上海生活的《流逝》等,以及《归去来 兮》、《命运交响曲》等作品。 第三阶段:1984年后的创作。以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关照社会 历史、人的命运与情感变迁,站在中西文化冲突的角度来思考 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及其制约下的民间生存、如《大刘庄》、 《小鲍庄》等本土文化小说,《一千零一弄》《悲恸之地》等 都市文化小说,《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 恋》、《岗上的世纪》等性爱小说,以及《逐鹿中街》、《神 圣祭坛》、《弟兄们》等女性主义小说。
高晓声
高晓声小说创作的特点: 善于写乡土题材,表现农民的生活和命运变 迁; 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融合了西方小说 技巧(心理分析、意识流等); 善于运用多种手段、个性化的细节和幽默的 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塑造了 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蒋子龙
蒋子龙小说的整体特征: 美学风格上以阳刚之美为主; 结构宏大,气势感强,矛盾冲突激烈; 语言气势雄浑充满雄辩的力量。 但作品较为粗糙,叙事中议论过多,人物具 有类型化倾向。
张承志
张承志小说洋溢着理性主义的光彩。他把对祖国和 人民的命运关注作为自己创作的母题,在创作中渗 透着凝重的历史感和浪漫主义精神,给人以深邃的 思考和热烈的情思。 张承志的小说中大量使用象征和隐喻,有着强烈的 节奏感,具有诗化小说的倾向,以诗的精神来结构 小说,使小说达到形而上的层面,具有崇高的、悲 剧性的、神圣的审美效果。 张承志进入90年代的创作,存在一定的宗教倾向。 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都是浪漫主义的 难得佳作。
冯骥才
冯骥才小说中重要的成分是对民族文化的批 判意识,具有“文化小说”的特征,重视对 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呈现出明显的天津地 域情调。
张贤亮
小说成就: 题材:一方面取材于自身经历过的苦难生活,表现 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反应和省思;另一方面写农民 的命运际遇,探究人性、人生,耐人寻味。但也曾 因较为胆大的性描写引起过争议。 艺术美学特征:将作家苦苦思索的人生哲理融会到 作品之中,关注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存 境况和生存感受,作品充满了理性色彩。作品采用 多种艺术手法剖析人物心理,具有多层次的立体效 果,人物具有内聚力。对“缺陷美”的发现、发掘 和概括,是张贤亮艺术个性的追求,写“痛苦中的 欢乐”、“伤痕上的美”。风俗画与人物描写的和 谐统一,小说具有诗化色彩。以粗犷、苍凉的大西 北风情为背景,具有苍凉雄浑、粗犷质朴之美。
贾平凹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 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 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 简洁自然。 贾平凹的创作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人性美 的倾诉,代表作《满月儿》,风格委婉缠绵、气韵 飘逸。第二阶段是对扭曲性格和灵魂的展示和曝光。 如《好了歌》、《二月杏》等。第三阶段是“商州 系列”小说,以全方位的视角剖析整个人文环境的 变迁给人的心理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人的潜意 识深处去展示思想情感的冲突。如《腊月•正月》 《鸡窝洼人家》等。
பைடு நூலகம்曾祺
汪曾祺小说创作特点: 乡土风俗画描写与对传统古典美学境界的钟爱; 超脱的人生境界和健康的人性呼唤与追求; 叙述上的诗化和散文化,充满抒情的诗情画意; 语言简洁明快、流畅自然、生动传神富于节奏感、 色彩美。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观念是对当时和当下小说创作功 利化追求的反驳,是多样化审美境界的开拓。
莫言
莫言在文学创作上追求天马行空的自由境界,富有 创新精神,使其小说呈现出奇特的想象性与神奇感。 《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性作品。选的是“土匪抗 日”的故事,小说塑造了我爷爷和我奶奶两个独特 的形象,小说充满了血腥味和神秘感,充满了生命 激情的欢歌。为我们展示了“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 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 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小说最大的特色是民间化叙事和生命力的洋溢,特 异的故事和非常规叙述方式(语言爆炸)使小说形 成了语言和内涵上的极大张力,显得瑰丽而神奇。
韩少功
他的小说多取材于知识青年生活和农村生活,以思 想蕴含的丰富性与深刻性独树一帜,被翻译成英、 法、俄、意等多种外国文字。 韩少功的前期创作以悲剧的氛围与艺术效果抨击极 左路线,弘扬道德和伦理的力量。以《西望茅草 地》、《风吹唢呐声》为其代表;后期的作品以强 烈的“寻根”意识和扑朔迷离的形式感来发掘人性 中的惰性和冥顽不化的国民劣根性。
刘心武
刘心武小说的特点: 社会性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 识;强烈的思辨色彩和理性特征;深沉的文 化感和历史感。 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品有《班主任》、《立体 交叉桥》、《钟鼓楼》等。《班主任》揭示 了文革对青年孩子心灵的戕害和扭曲,提出 了“救救孩子”的社会问题。
陆文夫
陆文夫小说创作的特点: 题材领域敢于冲击禁区; 民风民俗与地域文化魅力; 针砭时弊的准确性; 细腻的心理描写与浓郁的幽默感。
张洁
张洁是一位具有古典理想主义精神的作家,笔触关注的是普通人的人性、人情美, 把美好人性的碰撞与传递用作治疗灾难岁月的创伤和心灵的慰藉。 张洁的80年代前期小说主要致力于爱情婚姻下女性命运的思考,表现了作家的 爱情理想主义观念和对女性尊严的呼唤,主要是审美的。如《祖母绿》、《方舟》 等作品。 80年代后期,张洁的小说中理想主义被荒诞与丑恶代替,通过超现实主义、纷 乱的秩序来表现人生的荒诞性,由含蓄深沉变得辛辣狂放,主要是审丑的创作心 态。 90年代的小说继承了80年代后期的风格,以直接切入现实的方式,来揭示人类 媚俗化的生存境况以及这种生存中的悲哀。如《红蘑菇》、《日子》等。 从长篇纪实小说《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张洁的小说创作进入了超然状 态,爱恨交加的奋斗与挣扎走向超然的生命淡薄意识,注重对内心世界的关注和 情感的感悟。 张洁以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以一种社会悲悯的人世俯瞰的精英姿态,传 达对社会人生独特的女性体验。表达“爱是不能忘记的”和“爱是难以言说的” 情感体验。
马原等的先锋小说
1985年开始,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先锋小说,这些小说具有现代 派小说的一些特点,有的还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也有人把 其称为“实验小说”或“先锋小说”。 这类小说的主要特点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 叛与消解,作品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消解 深度;二是在文学观念上对旧有真实观念的颠覆,放弃对历史 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 自我指涉功能;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结构散乱 破碎,人物趋向符号化,性格缺乏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 等写作策略,把小说的叙述和语言视其为小说的全部。四是在 创作姿态上追求自娱写作,具有反主流反启蒙倾向。 先锋小说在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上的大胆创新,对小说观 念的影响是深远的。
重要作家作品
王蒙、刘心武、陆文夫、高晓声 蒋子龙、何士光、张洁、谌容、宗璞 汪曾祺、林斤澜、刘绍棠、邓友梅、冯骥才 张贤亮、贾平凹、王安忆 张承志、韩少功 徐怀中、莫言 马原等的先锋小说 路遥、铁凝、古华、梁晓声、史铁生、阿城
王蒙
王蒙的创作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创作主题的意识形态化,主要牵涉政治问题 以及极左路线从肉体到精神对人的伤害; 创作手法上喜欢使用意识流等现代小说技巧; 小说的寓言化色彩,常常将个人的生存和命 运上升到国家民族命运的层面进行思考; 语言上具有简明、通俗、艺术化、内涵丰富 的特点。
马原
马原的小说体现出以下一些先锋性质: 小说在叙述中呈现出非写实非虚构的模糊状态,叙 述视角呈现出随意性,叙述者与被叙述者、接受者 纠缠在一起; 叙述强制性对逻辑的干预,叙述的事件不是通过本 身的逻辑联系而是通过人为的叙述联系在一起的; 小说成为形式的叙述和叙述的形式,叙述成为小说 的手段和目的,小说成为一种作者叙述的游戏方式。
余华
余华小说最大的特点是“冷漠叙述”,迷恋于对暴 力、灾难和死亡的叙述。余华的冷漠叙述实现了对 历史《一九八六年》、时间(《往事与刑法》)、 理性(《河边的错误》)、爱情(《爱情故事》) 和伦理(《现实一种》)的彻底颠覆。 余华叙述的第二个特点是对现成文体的颠覆。如 《鲜血梅花》是对武侠小说的颠覆,《河边的错误》 是对公案——侦探小说的颠覆,《一个地主的死》 是对抗战小说的颠覆,《古典爱情》是对才子佳人 小说的颠覆。 对人生苦难的探询和超越性叙述是近年来余华小说 的特点。
史铁生
小说是对堕入绝境的自我所作的抗争和精神 自救。史铁生写作的过程,就是他思考、探 寻生存理由、重建精神支柱的过程,进而从 自身的困境的探讨深入到对人类共同困境的 探讨,从个人的精神自救升华为对人的根本 生存处境的终极关怀。
第六章 80年代小说
一、80年代小说创作概况
80年代是小说创作探索积极,手法多样,成 就斐然的时期。小说以其广阔的艺术视野、 恢弘的艺术创新和绚丽的艺术风格展现出千 姿百态的世相人心,满足着不同层次的审美 需求,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小说画廊。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寻根文学 现代先锋文学 知青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