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七章 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合集下载

当代文学1976年到1989年

当代文学1976年到1989年

当代⽂学1976年到1989年当代⽂学第⼀章新时期⽂学(1976-1989)⼀、1976年10⽉,⽂⾰结束。

⽂⾰结束后的中国社会被称为社会主义⾰命和建设的“新时期”。

⽂学界也把⽂⾰后的⽂学称为“新时期⽂学”。

“新时期⽂学”指的是⼀个新的发展时期的⽂学。

指⽂学发展空间和⾃由度⼤为拓展的时期,是⼀个⽂学回归⽂学并按⾃⾝的规律发展的时期,是⼀个⽂学的主体性和独⽴性被张扬的时期。

⼆、思想解放运动:⽂⾰后期的突破思想禁区的潜流,到70年代末才冲出地表,即所谓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6年4⽉“天安门诗歌运动”。

1977年底,批判“⽂艺⿊线专政”论。

1978年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发表,揭开思想解放的序幕。

1978年12⽉,⼗⼀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10⽉,第四次⽂代会召开。

“⼆为”⽅向。

双百⽅针。

1984年,提出“创作⾃由”。

⽂艺界的争鸣和批评不断(⽂学与政治,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三、80年代有影响的作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在50年代受挫的作家,被称为“归来作家”或“复出作家”“五七族”如艾青、汪曾祺、王蒙、⾼晓声、张贤亮等。

2、知青作家群。

如王安忆、张承志、史铁⽣、韩少功、梁晓声、阿城、铁凝等。

他们是80年代⾮常活跃的⼀群。

3、⼋⼗年代⽂学的总体特征(新时期语境:⾃由,⼈道主义,多元化)1对历史和现实的强烈关怀和承担题材选择:对“历史”的清算和记忆。

⽂学精神:普遍存在⼀种沉重的、紧张的精神倾向。

2、强烈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开放的⽂学环境带来对中国⽂学现状的不满,作家们普遍希望创造有思想深度和艺术独创性的作品。

3⽂学创作的潮流化特征:80年代的⽂学界热衷于归纳命名⽂学现象,有意识的组织⽂学派别,掀起创作潮流。

如:朦胧诗、伤痕⽂学、反思⽂学、改⾰⽂学、寻根⽂学、先锋⼩说等等。

四、80年代后期⽂学思潮1、全⾯改⾰的形势。

2、“⽂学⽅法年”。

各种⽂学⽅法被引进。

3、⽂学主体性的讨论。

围绕刘再复的《论⽂学的主体性》⽽展开的讨论。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ppt课件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ppt课件
回归自然。在现实主义精神受
挫,作家们穷尽探索未能找到
新的力量、资源之前,以张承
志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不甘就此
消沉,转而把目光投向了大自
然。
张承志
20
ppt精选版
.
寻根文学
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寻 根文学创作,其初衷,是为 了解决反思现实的困境,而 转头探究、梳理民族历史文 化的根源,寻找本民族肌体 深处尚未被政治文化禁锢侵
徐星
28
.
声音
ppt精选版
他们的探索和追求缺乏一 种社会大我意识和历史的自 觉性。……是对当代青年的 一种误解。
29
.
先锋小说
ppt精选版
以马原《拉萨河女神》(1984)、《冈底斯 的诱惑》(1985)等为先声,注重形式实验的 小说开始兴起。马原以及紧随其后的洪峰、格 非、苏童、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潘军、北 村、吕新等作家的创作,都表现出对小说形式 和语言的自觉意识和努力追求。马原这一时期
5
ppt精选版
伤痕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开 拓性意义:
它冲破了极“左”文艺的种种清 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 的禁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社会 问题,并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 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
6
.“反思文学”
ppt精选版
一批历尽坎坷、敢于思考、富有激情的作家
(他们中有许多人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
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手法,又有
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加
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23
ppt精选版
.
韩少功(1953—,湖南长沙
人)是第一个提出“寻根”
口号的作家。他在《爸爸爸》 韩少功

第十一讲:新时期中短篇小说

第十一讲:新时期中短篇小说

《班主任》刘心武 发表于 1977年11月份的《人民文学》 内容:小说讲述了某中学教师张俊石如何 尽力挽救 一个在四人帮毒害下不学无术的 中学生的故事,作者以“救救孩子”的呼 声,震动了被文革麻木了的人们的心灵, 拉开了人们回顾苦 难的序幕。 这是新时期文学第一次揭露出文革中推行 的蒙昧主义和愚民政策,如何危害着青少 年的纯洁心灵。

3.人的生命价值的赞颂 在对人的各种社会属性进行思考的同时,经 历了对个人权力、力量甚至生命极端无视的"文革 "的作家们把目光投放在对个体"人"的生命力量的 肯定和赞颂上,因此塑造出一批被称为"硬汉子" 的人物形象,如《迷人的海》中的"老海碰子"、 《北方的河》中沉默、冷峻的"他"、《新星》中 的李向南、《今夜有暴风雪》中的曹铁强…… 在他们的作品中,"人"在面对自然、社会、 历史时保持着自觉的、能动的思考,并与所处的 逆境做着顽强的抗争。在这样的主人公身上,体 现着闪光的生命力量和英雄主义精神;阅读这类 作品,往往能够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情感震动和 精神升华。
背景: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的改革更加 繁杂艰难,因而作家们反映城市改革的小 说作品也更为多样、深刻。城市题材的改 革小说涉及的领域上至国家的要害行政部 门,下至街道小厂、普通人的内心世界, 反映出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 代表作: 张洁的《沉重的翅膀》 张贤亮的《男人的风格》 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 其中柯云路的长篇小说《新星》反响最大
第十一讲:新时期的中短篇小说
1.小说产生的背景p78 2.新时期文学思潮: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寻根文学 先锋文学 新历史主义小说

当代文学史:第七章 新时期文学概述

当代文学史:第七章  新时期文学概述

❖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边缘 化,文学回到自身,强调文学 的本体
❖ 个人性的写作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阅读:
北岛 舒婷 顾城 海子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绿化树》
❖高晓声:“陈奂生”系列 ❖贾平凹:《腊月·正月》、《鸡窝
洼人家》、《浮躁》 ❖路遥:《人生》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 确立新的文学政策和方针:第四次 文代会提出了“文艺民主”和“创 作自由”的要求。
❖ 文艺理论的探讨与争鸣 :文艺与 政治的关系,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 现代派技巧,关于文学中人性、人 道主义、主体性的讨论。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 文艺体制的变革:改变了长期存在的文 艺管理的行政方式和计划方式,文学艺 术的规律和特性得到了尊重,文学创作 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大的自由度。
❖ 文化市场形成 :改变了文学的传播方 式,同时引起文学生产和消费的极大变 化。 文学开始成为“商品”。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 西方现代派文学和现代文论成为 译介的重点
❖ 文学创作领域出现了对西方现代 小说技巧的模仿和学习
❖ 文学理论方面出现关于“现代派” 问题的争鸣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2、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潮流
❖ 伤痕文学 ❖ 反思文学 ❖ 改革文学 ❖ 寻根文学 ❖ 先锋小说 ❖ 新写实小说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2.1文学的复兴
❖ 伤痕文学:新时期文学的第一步,以小说创 作为主,着重表现 “文革”10年给人们肉 体上和精神上带来的创伤,具有浓重的感伤 情绪。
❖ 反思文学:把思考的线索延伸到文革以前的 政治生活,对过去的政治、文化进行反思。
文学院当代文学课程

新时期小说1伤痕文学

新时期小说1伤痕文学


《1984》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他的另一 代表作是《动物庄园》)。与1932年英国 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扎 米亚京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 表作。在这部科幻小说中,奥威尔深刻分 析了极权主义社会,并且刻划了一个令人 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 标的假想的未来社会,通过对这个社会中 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致刻画,投射出了现 实生活中极权主义的本质。

1978\5\11《光明日报》



1978年12月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批评“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 们始终不渝地遵循),支持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 停止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 纠正冤假错案的活动全面展开


第七章 新时期的小说
第一节 伤痕文学思潮

一、背景

1、政治思想领域的变化
新时期的开始


1976年10月,四人帮 被捕 1977年8月,中共第十 一次代表大会宣布文 革结束,进入到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 时期。
如何看文革?

“消灭资产阶级的斗争,在纯朴的阶级感情的推动 下,演变成了消灭资产阶级思想、消灭非无产阶 级思想的斗争。由于“资产阶级思想”、“非无 产阶级思想”均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这些斗争 逐渐发展成消灭异己思想和异己者的斗争,最终 发展到消灭思想、消灭思想者的地步。”(摘自: 黄佶:《资本异论》,/z) 大家能够生活在不必担心随时被别人(包括 自己的丈夫或妻子、男或女朋友、儿子或女儿) 举报为“现行反革命”——其结果是被捕甚至枪 毙——的今天,真是非常幸运啊!

现在,我们不仅要加强课堂教学,使孩子们掌握 好课本和课堂上的科学文化知识,获得德、智、 体全面发展;不仅要继续带领他们学工,学农, 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而且,还要引导他们注 目于更广阔的世界,使他们对人类全部文明成果 产生兴趣,具有更高的分析能力,从而成为社会 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强有力的接班 人…… 这时,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 眼欢笑,仿佛对张老师那美好的想法给予着肯定 与鼓励……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刘索拉
徐星的《无主题变奏》
(1985) 以第一人称叙述一
个从大学退学去当饭店服务员
的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小说充
满对世事的嘲讽,对世俗价值
徐星
的调侃,对庸俗和虚伪的鄙视,
表现出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和在
这种追求中的内心孤独感与精
神优越感。
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1985)显示着痴人说梦 般的质地,纷乱、拥挤、 无羁的幻觉和疯狂、怪诞、 血腥、森冷的意象俯拾皆 是,细腻、敏锐的感觉世 界被夸大、强化和变形, 小说通过这种方式颠覆了 正常与反常、理性与疯狂 的世俗界限,以此接近存 在的真相,传达欲望的冲 动和生命的活力。
《内奸》
周克芹
电影《人到中年》
电视剧《人到中年》
特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种文学现象:以颂扬改 革精神,塑造改革者形像,并在改革开放初期,为 形形色色改革起过造势作用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 主)。改革文学是随着农村实行联产计酬、承包责 任制,城市开始经济改革应运而生的。1983至 1984年间,描写社会改革的作品大量涌现,形成 了一个创作高峰,在社会上颇为轰动。
从作品反映的地域上,我们可以将改革文学划分为 “农村题材”和“城市题材”两大部分。
发表于1979年的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 记》 ,是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
1985年以后,改革文学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真正全面铺开 后,逐渐减掉了它的锐气,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也就完成了 它的历史使命。
到了1990年代中后期,改革文学已经基本演化为“反腐小 说”或“涉案小说”了,成了市场图书出版机制下类型小 说中的一种,具备了一定的商业因素。
代表人物和作品 鲁彦周 高晓声 古华 张弦 张一弓 李国文 王蒙 谌容 张贤亮

新时期小说 (1)

新时期小说 (1)

《班主任》——新时期文学开始的标志
发表于 1977年11月份的《人民文学》 以一个班主任的视角,来看几位学生在 文革结束之初的精神状态,真实、大胆 地表现了文革所造成的“心灵的灾难”, 表现了愚民教育下扭曲的灵魂。 人物:认真负责、勤于思考的班主任 张俊石; 愚昧无知、浑浑噩噩的小流氓宋宝琦; 纯朴上进而愚昧盲目、思想僵化的团 支书谢惠敏; 有思想、不盲从的理想化班干部石红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学创作 思潮。一批作家在历史和主题上都向纵深挖掘, 追溯极左思潮在“文革”之前恶化的脉络,探究 动乱产生的根源,以文学的形式对当代历史进行 严肃的回顾与反思。 代表性作品有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方 之的《内奸》、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鲁彦 周的《天云山传奇》、古华的《芙蓉镇》、张一 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等。
自由联想与意识跳跃
方方的月亮在移动,消失,又重新诞生。唯一的小方窗里透进 了光束,是落日的余辉还是站台的灯?为什么连另外三个方窗也遮 严了呢?黑咕隆冬,好象紧接着下午便是深夜。门咣地一关,就和 外界隔开了。那愈来愈响的声音是下起了冰雹吗?是铁锤砸在铁砧 上?在黄土高原的乡下,到处还靠人打铁,我们祖国的胳膊有多么 发达的肌肉!呵,当然,那只是车轮撞击铁轨的噪音,来自这一节铁 轨与那一节铁轨之间的缝隙。目前不是正在流行一支轻柔的歌曲吗 ,叫作什么来着——《泉水叮呼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 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不象这西北高原上,人的脸上和房屋的 窗玻璃上到处都蒙着一层厚厚的黄土。广州人的凉棚下面,垂挂着 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叮咚咚的清音, 愉悦着心灵。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 们的杨子荣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就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 噪音都是令人不快的吗?反正火车开动以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 希望。下一站,或者下一站的下一站,或者许多许多的下一站以后 的下一站,你所寻找的生活就在那里,母亲或者孩子,友人或者妻 子,温热的澡盆或者丰盛的饮食正在那里等待着你。都是回家过年 的。过春节,我们的古老的民族的最美好的节日,谢天谢地,现在 全国人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年了。再不会用“革命化”的名义取 消春节了。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

余华在书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
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 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忍受,忍受生 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 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哪怕生命 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 也要坚强的忍受。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这是一部关于人 性的寓言。《许 三观卖血记》用 朴实而洗炼的笔 墨,冷静而集中 的笔法,讲述了 丝厂送茧工许三 观一生十次卖血 的故事。
有人说苏童成为先锋的“叛徒”,
苏童说:“没有人会为先锋去写作。 如游泳的目的是到达彼岸,而不会 考虑姿势。先锋不先锋,完全取决 于一个作家的内心生活。”
所谓“一往无前”的先锋作家其实只能是
一种理想,至少在中国是如此,很少有作 家能够一直保持探索的姿态。等到90年代 初,当初被人们看作是先锋的作家们纷纷 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采取一种更能为一 般读者接受的叙述风格,有的甚至和商业 文化结合,这标志了80年代中期以来的先 锋文学思潮的终结。

格非

格非,原名刘勇, 1964年出生,江苏丹 徒县人。 1981年考入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 文系,1985年毕业后 留校任教。 2000年获 文学博士学位,并于 同年调入清华大学中 文系。
格非的小说

格非主要著作有《格 非文集》、《欲望的 旗帜》、《塞壬的歌 声》、《褐色鸟群》、 《锦瑟》、《湮灭》、 《暗示》、《风格合 并》、《似曾相识的 精灵》、《人面桃花》 等。
下的花环》是新时期军旅小说的两座丰碑。 这两篇小说,都取材于1979年我国对越自 卫还击战,前者是这场战争新颖独到的近 距离表现(发表于1980年),后者则是经 过近三年的徘徊和思索之后,对这一题材 深入开掘而产生的又一部力作。这两篇小 说的思想指向,都在于通过部队生活的描 写提出对社会的、历史的、道德的尖锐批 评。

第11章 新小说

第11章 新小说
1955年,他开始担任午夜出版社的文学 顾问,同年,他的《窥视者》出版,获得 了法国当年的“批评家”奖,并引起了文 坛一场激烈的论争。罗伯格里耶由此而成 为一位闻名遐迩的作家。
1961年,罗伯格里耶与著名导演阿兰·雷 斯内合作,推出了新浪潮电影《去年在马 里安巴》,此后,罗伯格里耶不仅写电影 剧本,而且亲自担任导演,带着摄制组到 世界各地拍片。
罗伯-格里耶:“新小说不是一种理 论,它是一种探索。”
但新小说作家仍然有一些相近的美学追求与艺术个性。
2022/12/31
二、“新小说”之“新”的表现
新小说是对小说本体的追求 新小说之“新”首先体现为一种文艺精神和小说观念的革新。小 说的本体性就是小说之所以是“小说”的那种特性,也就是小说 与其他文类不同的独立性表现。要体现小说的本体性,就要将小 说的潜在可能性更进一步地发挥出来。在内容上,新小说受到了 现象学的影响。在形式上,新小说也更注重小说形式的实验性。
2022/12/31
第二节 罗伯-格里耶
一、最具反叛色彩的新小说家
2022/12/31
阿兰·罗伯格里耶是公认的新小说派领袖。
1922年,罗伯格里耶出生于法国西部的 海港城市布勒斯特;从国立农学院毕业后, 曾进入国立统计学院工作。1948年,罗 伯格里耶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于是毫 不犹豫地辞职,来到塞纳马恩省波阿布德 朗地区,一边在生物实验室工作,一边写 小说。
2022/12/31
二、“新小说”之“新”的表现
在形式上,探索叙述的本质功能
新小说在艺术上做出了多种实践,其常见手法包括: ➢ 在描写方式上,重视“客观性”。 ➢ 在时空观上,受意识流小说影响,打破传统的理性叙事线索,采
用主观的意识流形式,用心理时空取代物理时空,叙述过程中时 空任意跳跃。 ➢ 在语言上,追求表达的客观性,反对带有主观感情与说明性的词 汇,摒弃任何人格化的描写,清除以人为中心的比喻。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三)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三)

作为女性小说,《大浴女》不是那种肤浅地
抨击男权专制主义,揄扬一番女性意识觉醒 的小说。在铁凝看来,男性的世界固然是残 缺的,方竞如此,唐医生如此,陈在亦然, 而女性的世界同样充满了缺憾。它甚至有很 强的“审母意识”(姑且这样称呼,铁凝的 某些小说中,母女关系往往紧张)。对于嫉 妒,虚荣,脆弱,自私,以及隐藏很深的幽 暗的心理,也敢于正视。书中的几位女性, 无不在外在或内在的压力下,发生了畸变, 扭曲,出现了人性的失落。
作者通过《玫瑰门》的书写,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
特定时空下的女性生活世界。这个特定的时间背景 就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而特定 的空间背景是北京的响勺胡同。文革是几代人共同 经历的,而胡同又是北京很普遍的地理空间,因而 这种时空交错出来的背景蕴含了一种普遍性,在这 普遍性的背景下面的叙事也在特定人物的表现中具 有了普遍性:普遍的生活经验、普遍的遭遇、普遍 的应对和普遍的归宿。在这种普遍性里面,我们看 到的,是女性所受到的压迫的多重性,以及在这种 压迫下每一个女性个体不同的应对策略和这种策略 带来的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归宿。
发点,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和《一个人的战争》 里,从孤独意识、躯体觉醒、女性情谊等方面呈现女 性自我,挖掘个人经验,讲述了女性丰富独特的私 人生活,对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具有开拓意 义。 陈染、林白作品中的女同性恋者都是为了逃避一种 境遇而选择了同性恋这种处境的。她们要逃避的境 遇来自男性、男权社会、男性中心主义的压力或直 接的男性的压迫迫使她们逃离到同性那儿,在那儿 寻找安慰和支持。她们结合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 帮助。
苏眉
苏眉作为第一人称的“我”,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而整个
故事的呈现也是借由她不断成熟的的眼睛完成的。反观苏眉 自身,她是一个在惊吓中长大的女性:文革的残忍,婆婆的 残忍,人生的残忍,都过早的进入了她的生活,使她分外早 熟。父亲的缺席和母亲的“怎么着都行”的模棱两可又让她 一个人担负起成长的重担,唯有舅妈竹西和叶龙北给了她正 面的勇气和对生活的信心,让她在时间和空间的特定的交错 中坚强的长大。同时也因了这两个人,让她在所有的残忍过 早的破碎了自己童年的美梦之后,仍然健康而顽强的生活了 下来,并且事业有成,迎来了新生活。如果说在竹西的身上 我们看到了一抹亮色的话,那么苏眉的生活历程的呈现则给 了我们更大的希望,尽管这希望来之不易,而且还有着这样 那样的创伤再现和迂回反复。

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市井乡土小说寻根小说

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市井乡土小说寻根小说

汪曾祺小说旳整体美学和文学史意义:
汪曾祺小说旳整体美学趋向于友好与唯美。这种友好既是人与自然旳相 融相洽,也是人与人之间旳真纯质朴。他旳小说文本中,没有把环境作 为异质性旳力量进行描写,写人在充斥异化旳环境里出现旳精神分裂与 心灵冲突,而要点写旳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旳内心旳 友好。
但应注意旳是,友好轻易泯灭深刻与锋利。
冯骥才旳“津门小说”钟情于津门重地,一般经 过挖掘清末民初天津卫旳闲人杂事和奇谈怪事, 再现带有浓厚“津味儿”色彩旳津门生活重新审 阅民族老式文化,或歌颂中华民族老式文化中伟 岸深厚、博大精深旳一面,或批判民族老式文化 中俗陋粗鄙旳一面。
《神鞭》经过傻二不断进取旳行为,歌颂了中华民族不 愿落后旳进取精神。(傻二、“玻璃花”)但是也有人 从中读出了抨击自古以来中国老式永远不败旳正统意识。
出目前1980年代前期,几乎与改革小说同步出现。它旳出现, 标志着小说在突破了社会政治层面旳新旳文学启蒙后来,开 始进入一种文化旳层面,并由此引出了文化寻根小说。
市井乡土小说和文化寻根小说有联络,但又有区别。前者以 风俗民情为主要体现对象,社会人生故事就在风俗民情中展 开,后者以风俗民情为窗口,主要体现风俗民情中蕴含旳文 化原因。
“好旳语言应该是每一句单独拿出来都平淡无奇,但放在 整体中,在前后旳文气相接中,却每一句都如嚼橄榄。”
如《求雨》写大旱时节孩子们敲锣打鼓求雨旳事。写到人们 因为大旱而望云霓时:“多少人仰起头来看天,一天看多少 次。然而天蓝得要命。天旳颜色把人旳眼睛都映蓝了。雨呀, 你怎么还不下呀!雨呀!雨呀!”背面一句话看似闲话,读 后却觉得有意味。
写到孩子们求雨回来后:“他们走得很累了。他们都还很小。 就着泡辣子,吃了两碗苞谷饭,就都爬到床上睡了。一睡就 睡着了。”后一句是地道旳口语,却很有味。

15、第七章 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第五节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

15、第七章 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第五节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

方方(1955——),原 名汪方,生于南京, 1957年随父母迁到武汉。 小说正文前引用了波特莱尔的一句诗作为题 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 中文系,同年发表成名 词:“在浩漫的生存布景后面,在深渊最黑 作《“大篷车”上》。出 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世界”, 版有《大篷车上》、 《一唱三叹》、《行云 更凸显了作品的冷色调。 流水》小说集和《方方 文集》(5卷)等作品。 《桃花灿烂》写了一个凄美、伤感的爱情故
4.作家的写作态度,提倡作家“退出小说”,以“零度感情的态度” 介入生活,不对生活作任何价值判断。作家对生活的叙述,是一种隐匿 式或缺席式的叙述。 5.作品的结构和语言,多采用生活流式的艺术结构和世俗化、生活化 的语言,通俗易懂。
其中,作家零度感情的写作态度和对生活的原生态描写,最为突出。
5、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与作品
6、刘恒
刘恒(1954——),北京人。原名刘冠军。中学毕业 后服过兵役,后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当过钳工。1977年 开始发表作品。 《狗日的粮食》(《中国》1986年第9期)是较早出 现的具有“新写实”特征的小说,写了一个女人因为 粮食困难而倍遭磨难,最后丢掉性命的故事,反映了 人生的艰难。(洪水峪村,杨天宽,“瘿袋”女人曹 兴花)
刘震云
“故乡系列”——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 乡面和花朵》,中篇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头人》等。 《故乡天下黄花》是一部乡村政治斗争史。孙家、李家两大户为争夺村 长的交椅,代代相争,机关算尽,付出了许多生命作代价。“做人就得 做人头,可以天天吃‘夜草’”,这是人们争权夺利的关键所在。用现 代的话说,就是掌权是为了谋私利。 《故乡相处流传》是一部具有强烈荒诞意味的野史,小说以曹操、朱元 璋、慈禧、陈玉成等历史人物作引线,以奇特的想象讲述了不同时代、 不同阶级的统治者在捉弄老百姓、利用老百姓方面如出一辙的荒唐故事, 也揭示了老百姓易于被捉弄、被利用的无情历史。小说有意打乱时空, 使历史人物与当代人对话,从而使小说具有穿越意味。

当代文学-新时期小说PPT课件

当代文学-新时期小说PPT课件

B.从伤痕到反思
c. 现实社会反思
a) 谌容、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b) 因袭的传统与现代社会不和谐处
d. 文化反思
a) 张炜《古船》、陈忠实《白鹿原》 b) 文化决定心性与行为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的内容:
反思建国以来各种运动和“左倾”思潮对人们的生 活和命运的影响,总结教训;李国文的《月食》,古
28
班主任张俊石的形象
作者把他对生活的激情和对祖国未来的信 念都熔铸在班主任张俊石的形象中。这位工作在 平凡岗位上的人民教师,他的一个最可贵的优点, 是善于从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考察、研究孩子们 的心灵,从对社会的广泛观察和了解中去探寻救 治孩子们心灵创伤的途径,从而表现了一个人民 教师深邃的目光和宽广的襟怀。为了祖国的未来 而毫不犹豫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疗救“四人帮” 坑害的孩子、铸造丰富而美丽的革命灵魂的伟大 事业中。张俊石这一形象使人们对新一代的健康 成长充满了信心。
第 一 阶 段
2020/1/1
2


• 小说创作由以现实主义为主潮而走向 多潮头竞争的探求状态。
阶 段
2020/1/1
3
本节内容:
造 成 的 创 伤
文 革 给 人
伤痕
理 性 精当 神代 的作 深家 化 。
反思
对 的现 关实 怀变

改革
2020/1/1
4
70


末 到 80
治即具下“ 学伤 层文有的改 采痕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贾平凹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浮躁何士光乡场上张洁沉重的翅膀柯云路三千万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男人的风格王蒙坚硬的稀粥路遥平凡的世界
新时期

14、第七章-新时期的小说创作--第四节--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PPT课件

14、第七章-新时期的小说创作--第四节--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先锋小说PPT课件

.
5
《你别无选择》是刘索拉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当时影响最大 的“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
这篇小说写了一群音乐学院作曲系十多个骚动狂妄的大学生 荒诞不经的学习生活。通过他们对西方现代音乐的向往、对 学校所讲授的传统音乐美学和坚持传统教学观念和手段的老 师的不满,反映了在改革开放进行到关键时期的1980年代中 期,青年人的复杂的思想追求和灵魂畸变,展示了中西方文 化大碰撞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残雪自小热爱文学,追求精神自由。1985年开始发 表作品,有《污水上的肥皂泡》、《阿梅在一个太 阳天里的愁思》、《山上的小屋》、《我在那个世 界里的事情》、《天堂里的对话》、《黄泥街》、 《苍老的浮云》等,另有长篇小说《突围表演》等。 多数作品被海外文学界翻译和介绍。
.
14
残雪是新时期较有影响的具有现代性的女作家。她的作 品往往通过女性的视角,展现社会的荒谬与人性的残酷。 小说多写丑陋污秽的故事,人物往往变态,行为诡异、 莫测,带有神秘色彩。作品追求心灵的真实。
说及其作家作品
.
1
一、“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伪现代派)
1、是指新时期出现的从内容到形式,尤其是形式上学习和 模仿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作品。
最早的作品出现于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如王蒙的意识 流小说,宗璞、谌容的荒诞小说,在1980年代中期形成气 候。当刘索拉、王朔、残雪、徐星、刘毅然、陈村等的小 说联袂出现的时候,“中国式的现代派小说” 才成为令人 瞩目的文学现象。
.
11
王朔小说艺术的艺术特色:
最突出的特色是反讽手法和调侃语言,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因为反讽是一种语言方面的修辞格。
反讽一词源自希腊文,原意是古希腊戏剧中的一种角色典型, 即佯作无知者,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面前说傻话,但最后这 些傻话被证明是真理,从而使“高明”的对手大出洋相。放 在语言环境中,作为一种修辞格,它指的是说出的话语表面 含有的意义与实际意思之间存在着风马牛不相及的鲜明反差。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第一节、概述
(3)、郭振山:(消极人物)新生的富裕中农: 具有深刻的警策意义。对党有感情,离不开党,在党 内有一定地位,与姚世杰有矛盾,解放后,与社会主 义社会也有矛盾。
(4)、姚世杰、郭世富(外善内奸):对抗合作 化运动的反面人物,阴险狡诈、毒辣,带有很强的剥 削阶级特性。
精选2021版课件
7
4、艺术特征: (1)、心理刻画:细腻、逼真。对人物性
邓秀梅:铁姑娘形象。陈大春、盛淑君:年轻的社员
形象。
艺术特色:精细的日常生活的描画。
风情画(人情美、乡情美和自然美,是这部小说所
展示的要画面。)
语言:土语、方言与普通话一起融合,加以运用。
文体特征明显。
精选2021版课件
12
四、李准及其《李双双小传》
1、作者简介:1928—2000,河南
洛阳人。曾任河南省文联作协副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1949-1966) 第一节、概述
一、题材的分类和等级 当时很重视写什么,而不重怎样写。强调形
式技巧要为内容服务。文体不被重视,题材的 问题很重要,甚至可以决定一部小说的命运。
题材应写当下工农兵火热的斗争生活,即使 写历史,也强调写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 史。而写小资的生活与情感就有很多危险。
不饱”否定、批判,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对 她们的同情,反映了民间疾苦。
(3)艺术手法:喜剧讽刺手法的运用, 具有戏剧色彩。
(4)语言:诙谐、生动、对话有趣。
精选2021版课件
10
三、周立波及其《山乡巨变》
1、作者简介
1908—1979,湖南益阳人。1934开始创作。 1946创作写东北地区土改的《暴风骤雨》,与 丁玲作品一起获得斯大林文学奖金。解放后创 作了表现湖南地区1955—1956合作化运动的 《山乡巨变》(1958发表上篇,1960发表下 篇)。1978年后发表《湘江一夜》,获全国优 秀短篇小说奖。以及以故乡农村为背景,写得 很秀美的《山那面人家》。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一)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一)
24
伤痕文学的意义

伤痕文学就是悲剧文学,社会主义时代能否写悲 剧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在文学界就曾引起 过热烈的争论。但当时还主要是从理论上进行探 讨。在我们国家和民族经受了一场浩劫之后,作 家们开始用创作来回答这一问题了。它们所产生 的强烈社会效果说明,悲剧作品,通过美好事物 的被破坏、被扼杀,从悲痛中唤起人们对黑暗势 力的仇恨,并化悲痛为力量,这种特有的美学价 值是为一般作品所不能替代的。
10


二、心理时空结构 即用心理时空不用物理时空来结构作 品。在这里,作者有意淡化情节,突出人 物的意识流程。从情节上看,时间短,空 间小,事情简单,但在人物的心理活动中, 时间跨度大,空间幅度广,事件头绪多, 生活画面交叉,跳跃。 《蝴蝶》的结构是以张思远的心理活动为 线索的,时空的变化更频繁更杂乱,纵横 交叉,给人一种网络结构的感觉。
25
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一部在描 写当代农村生活的长篇悲剧小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向人们展现的则是 七十年代我国农村所出现的新的矛盾、新 的斗争,通过真实的艺术描绘,使我们了 解到早已走上合作化道路的广大农民群众, 在历史发展的曲折道路上新的遭遇和生活 命运。这部作品,有它独具的思想艺术价 值和重要的认识意义。
17
第三节 刘心武等的伤痕文学

在我们国家和民族经受了一场浩劫之后,我国人 民正面临着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并肃清其 流毒的严重任务,就文学创作来说,是否敢于把 我们国家十年来所遭受的巨大灾难通过真实的生 活画面反映出来,这是一个严峻的新课题。发表 于一九七七年十一月的《班主任》,是最早用艺 术实践来回答这个课题的一篇小说,因此它的出 现,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是有特殊意义的。卢新 华的短篇小说《伤痕》的出现,使这个时期的这 类小说命名为“伤痕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二)

洪峰的《瀚海》 洪峰的《瀚海》
《瀚海》以第一人称讲故事似的叙述方式,通过 瀚海》以第一人称讲故事似的叙述方式, 姥姥、姥爷、奶奶、爷爷、舅舅、舅妈、二哥、 姥姥、姥爷、奶奶、爷爷、舅舅、舅妈、二哥、 姐姐等人在家庭、婚姻和爱情方面的坎坷经历, 姐姐等人在家庭、婚姻和爱情方面的坎坷经历, 刻画了张、 李三氏家族兴衰沉浮的历史, 刻画了张、王、李三氏家族兴衰沉浮的历史,在 一定程度上, 一定程度上,向人们展示了地处吉林内蒙交界处 八百里荒漠瀚海的人生世相。 八百里荒漠瀚海的人生世相。 在一个中篇相对短小的篇幅里, 在一个中篇相对短小的篇幅里,作者把三家三代 诸多的故事有机地浓缩融合在一起,表明了作者 诸多的故事有机地浓缩融合在一起, 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力。 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力。
两部作品完成了对传统军事题材 小说的突破
突破之一:写趣闻轶事。 突破之一:写趣闻轶事。 突破之二: 突破之二:对军队内部矛盾的大胆正视和 正确的艺术表现。 正确的艺术表现。 突破之三: 突破之三:写了有缺点的英雄 。 突破之四:对于“军人是人” 突破之四:对于“军人是人”命题的重新 确立。 确立。
2、新时期军旅小说
徐怀中的《西线轶事》与李存葆的《 徐怀中的《西线轶事》与李存葆的《高山 下的花环》是新时期军旅小说的两座丰碑。 下的花环》是新时期军旅小说的两座丰碑。 这两篇小说,都取材于1979年我国对越自 这两篇小说,都取材于1979年我国对越自 卫还击战, 卫还击战,前者是这场战争新颖独到的近 距离表现(发表于1980年),后者则是经 距离表现(发表于1980年),后者则是经 过近三年的徘徊和思索之后, 过近三年的徘徊和思索之后,对这一题材 深入开掘而产生的又一部力作。 深入开掘而产生的又一部力作。这两篇小 说的思想指向, 说的思想指向,都在于通过部队生活的描 写提出对社会的、历史的、 写提出对社会的、历史的、道德的尖锐批 评。

14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讲解

14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讲解
《小镇上的将军》(陈世旭):写了“四人帮”迫害老干部的故事。
郑义《枫》写了武斗(卢丹枫、李红钢);冯骥才《啊!》(吴仲义)写了小人物的悲剧。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写了音乐教师梁启明辛苦培养伐木工人孩子孙常宁的故 事。表面看来歌颂了梁启明的无私美德,实际上批判了十年动乱。文字优美
在林区长大的孩子,怎能不爱森林?
“伤痕小说”的出现在政治上也很有意义。它对于人们深刻认识“文革”,继 而彻底否定“文革”,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5、代表作品简析
《伤痕》(卢新华):小说从母女感情亦即中国人最为传统的伦理情感角度入手, 揭露了“文革”给无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心灵带来的无法弥合的创伤。主要写了封 建“血统论”对一代青年人的巨大伤害。 (王晓华、苏小林)
A、问题小说阶段。时间从1977年发表《班主任》到1979上半年。他以一个曾经 担任过十多年中学班主任、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的教师出身的作家独有的视角出 发, 写了《班主任》、《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等十多部“问题”短 篇小说,揭示了当时一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种种不健康现象,提出了一个又一 个令人深思、令人警醒的严峻的社会问题。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性强,具有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B、“写人生”阶段。时间从1979年发表《我爱每一片绿叶》到1981年。作 品还有《如意》、《这里有黄金》等。人生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母题,在当时 新时期文学开展的关于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的大讨论中,刘心武显然认识 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于是他转移了创作重心,将精力投放到了对人物命 运和遭遇的关注上,深刻挖掘了人际关系、人的心灵、人性、人情等一系列 关于人的问题,刻画了一些极富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情味的人物形象。
4、文学史意义
“伤痕小说”在新时期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开拓性意义。它冲破了“四人 帮”极“左”文艺政策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种种题材禁区,提出了一系列重 大社会问题,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悲剧;第一次 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开启了80年代现实 主义文学深化的道路;第一次真正地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人物,刻画 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发挥了 光荣的先导作用。总之,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全面回归,而且标 志着新时期文学繁荣时代的全面到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批判意识强烈、悲剧风格浓重。
2)重感情宣泄、轻理性认识。
3)多现象描述、少本质揭示。
4)由于是情绪化的产物,艺术上,尚未完全摆脱“文革”遗风,展示 生活比较肤浅,艺术表现方法比较单一(全知全能),存在着人为雕琢 的戏剧化痕迹。
4、文学史意义
“伤痕小说”在新时期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开拓性意义。它冲 破了“文革”极“左”文艺政策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题材禁区, 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文艺问题,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 上第一批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悲剧;第一次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开启了198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 深化的道路;第一次真正地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人物, 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 思潮的兴起发挥了光荣的先导作用。总之,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 现实主义文学的全面回归,而且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繁荣时代的全面 到来。
第七章 新时期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伤痕小说、反思小说、知青小说 及其作家作品
一、伤痕小说(伤痕文学)
1、指“文革”结束后几年时间里出现的一批描写“文革”十年动乱给党 、国家、社会、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带来深重灾难的小说。发端于刘心 武的《班主任》 (1977年11月《人民文学》),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 》 (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是新时期最早引起轰动效应的一个 小说潮流。
“亲爱的妈妈,女儿永远不会忘记您和我心上的伤痕是谁戳下的。”
《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写了一个单纯而善良的女 青年因为追求文明而惨遭虐待的故事,控诉了野蛮对文明 的戕害。(王木通、盘青青、李幸福)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写了一个女青年面对爱 情而却又不敢接受的残酷事实,控诉了“文革”时代的荒 谬,反映了因为文化生活单调而造成的爱情悲剧在一代青 年人心上烙印下的沉重阴影。(沈荒妹、许荣树、沈存妮 、小豹子)
“伤痕小说”的出现在政治上也很有意义。它对于人们深刻认识 “文革”,继而彻底否定“文革”,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5、刘心武与1980年代的文学
刘心武(1942——),四川成都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 ,曾执教北京第十三中学。1958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1977年发表《 班主任》,1980年调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工作。他是1980年代具有贯穿 性和代表性的作家。主要文学成就体现在题材不断开拓、主题逐渐深
《小镇上的将军》(陈世旭):写了“四人帮”迫害老干 部的故事。
《枫》(郑义)写了“武斗”给青年人造成的爱情悲剧 (卢丹枫、李红钢)。
《啊!》(冯骥才)写了左倾政治运动给小人物造成的命 运悲剧。 (吴仲义)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张洁):写了音乐教师梁启明辛 苦培养伐木工人孩子孙常宁的故事。通过对梁启明的无私 美德的歌颂,控诉了十年动乱干扰人们对追求美好生活权 利的罪恶。
“伤痕文学”之父
2)“写人生”阶段(1979至1981年)——《我爱每一片 绿叶》、《如意》、《这里有黄金》等。受新时期关于 人性、人情、人道主义大讨论的影响,刘心武转移创作 重心,开始描写人物命运和人物遭遇,刻画了一些极富 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情味的人物形象。
谢慧敏——一个“更令人焦虑的畸形儿”形象,更有认识价值。表面 上看,她品行端庄,无比正确,作为班上的团支书,一直向往“成为 一个好的革命者”,并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实际上,在“四人 帮”文化专制主义和愚民政策的统治教育下,她成了思想教条、行为 僵化的“左”倾观念的忠实代表。正如作者所说,“谢惠敏从某种意 义上来说,是更令藤的木屋》 、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莫应风的《将军吟》、从维熙的《第 十个弹孔》和《大墙下的红玉兰》、王蒙的《最宝贵的》、叶辛的《蹉 跎岁月》、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等。
2、主要作品介绍
《班主任》(刘心武):主要揭露了十年动乱对青少年一代 所造成的心灵创伤。被誉为是新时期文学的第一声“春雷” (张俊石、宋宝琦、谢慧敏)
《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写了一个省劳改局劳改 处处长葛翎的悲惨遭遇,通过描写十年动乱对公检法、正 义与良心的破坏,反映了荒谬年代的人心向背。(葛翎、 马玉麟、章龙喜、秦副局长) “不要把毛泽东看成神秘的 ,或者是无法学习的领袖……”
丛维熙:《第十个弹孔》、《远去的白帆》 “大墙文学”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写了“左”倾路线对 农民的巨大伤害。
化、艺术风格不断花样翻新等方面。经历了五个阶段:
1)问题小说阶段(1977至1979年)——《班主任》、《爱情的位置 》、《醒来吧,弟弟》等。从一个教师出身的作家独有的视角出发, 揭示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种种不健康现象,提出了很多令人深思、令 人警醒的严峻的社会问题。突出特点是社会性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和使命感。
缺点是议论过多、说教色彩过重、有思想大于形象的现象。刘心武: “我强迫自己在每一篇作品中都提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最后我就 遭到了文学本身的沉重反击。”
宋宝琦、谢慧敏的认识价值及典型意义
宋宝琦——一个深受“左”倾教育路线毒害的青少年形象,从中寄寓 着许多令人感慨的社会内容。宋宝琦之所以堕落为小流氓,走上犯罪 道路,绝不象当时有些人认为得那样,是“十七年的修正主义教育路 线”毒害的,是“智育第一”、“白专道路”、“成名成家”思想毒 害的,恰恰是“什么书也不读”造成的必然结果。不是什么“知识越 多越反动”,而是因为没有知识、不辩是非而堕落。
《伤痕》(卢新华):从母女感情亦即中国人最为传统的伦 理情感角度入手,揭露了“文革”给无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和心灵带来的无法弥合的创伤。主要控诉了封建“血统论” 对一代青年人造成的巨大伤害。 (王晓华、苏小林)
“虽然孩子身上没有像我挨过那么多‘四人帮’的皮鞭,但我知道,孩 子心上的伤痕也许比我还深得多。”
3、产生背景及主要特征
“伤痕小说”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它集中出现 在“文革”结束后头两年的时间里面,是当时人民群众无情 揭露“文革”荒谬、直接宣泄愤慨情绪的一种表达形式,是 揭批“文革”及其“四人帮”的政治斗争在文学创作中的必 然反映。
由于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有着特定的内涵,所以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