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说的发展 (2)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新时期小说的发展

文学院张喜田

新时期小说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就是“改换文学”。

这是指1977年刚刚粉碎“四人帮”时所出现的一类小

说。

(1)主要表现对象:

“十月的欢腾,一月的哀思”——集中的内容就是揭

发批判“四人帮”,歌颂革命老一辈。

(2)作家在思想上、精神上仍受“四人帮”一套的束缚,

带着镣铐跳舞,似乎是“放了脚的女人”。

(3)这时期,要想创新,必须来一个拨乱反正、除旧迎

新的斗争,但是此时旧的不想用、不愿用,新的不知

如何走、怎么用,就处于徘徊阶段。

(4)内容较好,但仍有着帮风帮气,还受“四人帮”所制定的创作模式束缚,极左思潮仍起作用,更有人制造新的“个人迷信”。但这些,并不是原地踏步,新的文学在酝酿,是准备时期,因为这毕竟是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序幕。

具体创作

贾大山:《取经》(“农业学大寨”)萧育轩:《心声》

徐光耀:《望日莲》

一、伤痕文学

(一)原因

(1)生活变化、认识深入与文学变化;

(2)咀嚼伤痕时期。

伤痕文学开始的标志是刘心武的《班主任》,而卢新

华的《伤痕》则为“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前者是“奠基作”、潮头文学,后者是名字的由来、代表作。刘心武:《班主任》(张俊石、宋宝琦、谢惠敏、石红)卢新华:《伤痕》(王晓华、母亲)

伤痕文学主要反映长期的极左路线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肉体创伤和精神创伤。

(1)由冤案造成的伤痕

由于阶级斗争扩大化,造成敌我不分、敌我颠倒,造

成了很多悲剧。

莫应丰:《将军吟》(彭其、陈镜全)

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王公伯、白舜、林芳、杨琼—艾华、杨大榕)王蒙:《光明》

顾工:《翻案》

陈国凯:《我应该怎么办》

(2)由株连造成的伤痕

“株连九族”本为封建现象,但在10年动乱中,株连九族的现象十分明显,一人犯罪,全家遭殃,以反动的血统论为根据,即以出身定政治身份,体现出宗法社会的特点。

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遇罗克)

宗璞:《弦上的梦》(慕容乐珺、毛头)

孔捷生:《在小河那边》(谷凉-严凉、谷兰-穆岚)叶辛:《蹉跎岁月》(柯碧舟、杜见春)

(3)由个人崇拜而造成心灵上的创伤

由于个人迷信,使群众与领袖的关系颠倒、混乱,使二者的关系充满神秘的宗教色彩,成为人与神的关系。

郑义:《枫》《李黔刚、卢丹凤》

金河:《重逢》(叶辉——叶卫革)

张弦:《记忆》

(三)特点

(1)伤痕文学着重是揭露。内容写十年动乱,它参与了全国人民的大思考,是痛定思痛的文学。集中反映十年内乱的生活,而悲剧的根本原因则归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和实践。

(2)冲破林江一伙所炮制的文艺理论和统治政策,同时也打破了左倾教条主义所设置的条条框框和清规戒律,特别是不能触及的禁区,扩展了文艺描写的领域,深受人民的欢迎。

(3)伤痕文学的出现,是作家面对生活、正视现实的

表现,因此伤痕文学的阶段是现实主义在文艺创作开始恢复的阶段。

(四)不足

二、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而出现的一个新的浪头,主要流行于1979—1980年,1980年为盛行期。

(一)原因

1、生活的发展与社会思考的深化;

这是在较长的历史纵向中去认识,作品反映的生活

时间长,十几年,二十几年不定。思索不限于一点,思

索大于伤痕,也写伤痕内容,但重点写对伤痕的反思。

2、文学上要反思伤痕文学。

(二)主要作品

王蒙:《布礼》

《蝴蝶》

张抗抗:《淡淡的晨雾》

鲁彦周:《天云山传奇》

张贤亮:《灵与肉》(许灵均、李秀芝)

《绿化树》(马缨花、章永璘)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黄香久、曹支书)

《土牢情话》(乔安萍、石在)

叶文玲:《心香》(我、哑女)

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老甘、老寿)

《草原上的小路》

刘真:《黑旗》;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

方之:《内奸》

叶蔚林:《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古华:《芙蓉镇》

(三)内容

主要还是写悲剧。在极左思潮统治下,悲剧是必然的,是有可能的,并且确实也存在着悲剧,并且有大量的悲剧。作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认识加深了,就出现了反思文学,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展开的,不是十年,而是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的历史时期中展开对悲剧的思考,有更大的生活和思索的容量。

(1)表现美的毁灭和美的升华

反思文学通过美的、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的悲剧,从而认识到美的价值,并且去为美的价值创造。

作品通过美的肉体受到蹂躏、摧残和美的心灵遭到强奸、扭曲,从而认识到美的价值。

祝兴义:《杨花似雪》(杨思萍、我、郁秃子)

叶文玲:《心香》(哑女)

张贤亮:《土牢情话》(乔安萍、石在)

(2)“遗忘者”悲剧的思索

对“遗忘者”的思索,主要通过对革命有过贡献的人却被革命遗忘了的现象的表现,反映出了极左路线的危害。这些内容联系着党和人民,革命和人民的关系,对“人民”这个母题进行着新认识,强化“人民”意识。

方之:《内奸》(田玉堂、严赤、杨曙、小戈;田家驹)张步真:《深沉的记忆》(朱振山、裘政委)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

(3)悲剧的英雄和英雄的悲剧

在极左思潮下,人民中的坚强者和觉醒者不愿安分守己,他们要反抗,但是他们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最后只落下一个悲剧。

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葛翎)

叶蔚林:《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盘老五)

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