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 旧社会办白事 丧事 的传统习俗

合集下载

办白事的十大规矩

办白事的十大规矩

办白事的十大规矩
办白事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之一,是最后送别亲人和表达哀思的一种方式。

在办白事时,有着一些特别的规矩需要遵守,下面是办白事的十大规矩:
1. 不同时间有不同的礼仪:根据不同的族群和地区,办白事的礼仪有所不同。

在时间上,也存在不同的规矩,如在年初或月末办白事也有不同的礼仪要求。

2. 必须穿戴特定的服饰:在中国,办白事时需要穿白色的礼服,男性需要戴白色腰带,女性需要戴白色花环。

3. 应该避免穿鲜艳的颜色:在办白事时应该避免穿鲜艳和艳丽的颜色,以示尊重离世者和亲属。

4. 面色悲戚:办白事时,需要表现出悲伤的情绪,面色要显得悲戚。

5. 安静行动,不要大声喧哗:在办白事期间,需要保持沉默,不要大声喧哗或打闹。

6. 不要吃或喝:在办白事期间,人们不应该食用或饮用。

7. 遵循兴奋镇静的交替:在整个办白事的过程中,兴奋和镇静的交替是常常存在的。

8. 处理遗体时应该尽量轻柔:在处理遗体时,需要极度尊重和轻柔地处理。

9. 送行时不要表现得过于哀伤:在送行时不要表现得过于哀伤,应该带着尊重和感激的心情送别。

10. 送行后要化解烦恼:在送行后,应该尽量化解烦恼和悲伤的情绪,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6:北方农村丧葬习俗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6:北方农村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丧葬习俗县内丧葬习俗在建国之后,虽有所革新,但举办丧事,农民家庭一般仍按历史相沿的传统习俗进行。

(1)准备“后事”人生百岁总有一死。

当人老年迈以后,本人或家属其他成员则要为其准备身后用物。

最主要的一是棺材,二是寿衣。

当地习俗,这两样东西一般都在老人生前准备好。

过去备棺材,木材以柏木为最好,板料越厚、棺材越大越好。

寿衣要备衣、裤(裙)、鞋、袜、帽,衣裤应有棉有单,寿衣颜色多为红、蓝,忌黑、忌花。

这些备用物品看似不吉利,但谁都不忌讳。

有些人家准备的早,结果多年死亡不至,到另一世界的衣物、“房子”只好仍处在备用中。

(2)老人病重期间的礼俗病人病重期间,儿女一定要陪护身边,否则为不孝。

亲戚一定要携礼物看望,否则若病人死后无法面对死者及其家属(不知者除外)。

凡重要的亲戚应当多次探望病人。

病人病危时,不在病人身边的重要亲属,病家应通知前来,以防事后落“埋怨”。

(3)弥留之际与初亡时的处置咽气前,儿女要守护身边,并为其理发(女人梳头)、净面、洗脚、看寿衣。

气断,全家举哀。

入敛时,死者脸蒙黄表纸,曰“蒙脸纸”;口含一铜钱或硬币,曰“噙口钱”,背垫铜钱或硬币,曰“垫背钱”;手持线串小面饼,曰“打狗饼”,小饼个数与死者年岁相等。

棺头点一黑瓷灯,曰“引魂灯”,放一陶盆,供停灵期间焚纸用,曰“老盆”灵房门口搭棚,曰“灵棚”,棚内设供桌,供举行吊祭仪式用;院门外放“指魂纸”,白纸条之条数与死者年岁相等。

(4)着孝孝布白色,。

儿子剃头,戴斜角孝帽,帽订麻匹,谓之“披麻”;腰束茼绳拖地,谓之“拦腰绳”;赤足穿草鞋,手执柳木哀杖,哀杖裹以指魂纸。

儿媳披发,顶褡头,束腰绳,穿草鞋。

女儿戴孝同儿媳。

侄辈戴平角孝帽,孙辈戴“柿花”孝帽。

吊客中闺女婿、侄婿束孝带,戴平角孝帽;孙婿、外孙婿束孝带,戴“柿花”帽;其余一律戴平角孝帽。

(5)送汤当地叫“泼汤”。

临沭地方人死之后,一般三日而葬。

葬前,每日早、午、晚三次送汤。

初次送汤之前,要为死者举行“报庙”、“指路”仪式,到土地庙向净王爷报到,并予以指引路线。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红白喜事礼仪一直被人们所重视。

不论是婚礼、寿宴还是丧礼,都离不开一系列的礼仪规范。

这些礼仪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际关系的维护和尊重。

下面将针对红白喜事礼仪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遵循中国传统礼仪。

红事礼仪
婚礼
婚礼是人生大事,参加婚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礼仪:
1.礼金:在婚礼中,亲朋好友送红包是一种传统习俗,表示对新人的
祝福。

2.穿着:参加婚礼时,男士通常穿西装,女士穿礼服或旗袍。

3.祝福语:可以说“恭贺新婚”、“百年好合”等吉祥话语来祝福新人。

庆寿宴
庆寿宴是对长辈寿辰的祝福,礼仪要点如下:
1.压寿礼:赠送寿礼时需要注意尊重和谦逊,不要过于昂贵或过于简
单。

2.敬酒:庆寿宴上通常要进行敬酒表示敬意,要注意敬酒顺序和敬酒
姿势。

3.敬茶:在长辈面前,应该学会敬茶,表达对长辈的尊重。

白事礼仪
丧礼
丧事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丧礼礼仪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朝仪:在丧礼上要遵循适当的哀思和朴素的礼仪,表示对逝者的尊
重和哀思。

2.吊唁:参加丧礼的亲友需要进行吊唁,表示对逝者的追思和悼念。

3.制片:在丧事中要遵循适当的礼仪规范,尊重逝者和家属的情感。

总结而言,红白喜事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遵循这些礼仪规范,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愿我们在生活中能够以礼仪之道相待,和睦共处,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0: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0: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0: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2.设账房丧家一般是找亲友担当账房。

他专管白事当中的各种开支,并设立账目,包括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其后还要算清开销,付给劳务费。

3.找杠房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尸板),叫忤作。

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寿字,架凳两个上面也有金花图案。

4.刻棺木这有两种情况。

其一是本宅早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后现由丧家到材铺看成棺或材料,选好原料运至家门口现由材铺工人制作。

寿材式样也有南北之分。

旧社会的土葬仅在棺材这一项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钱。

最讲究而贵重的(也是少见的)为阴沉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柏木,一般能说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圆,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

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殓,然后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后还要在棺头写字(白色扁字),棺后画莲花。

5.找棚铺白事搭棚分几种。

有的只搭平棚,讲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带花活。

有的搭暖棚,两面包细席,设天井子,吊蓝团鹤天花板。

大门口的棚要搭过街楼,起楼子及过脊,挂五彩网。

院内棚安装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灵台)锦地锦带栏杆,棚内宽敞亮堂,可挂祭幛、挽联及念经时的“水陆”。

此外为招待吊唁亲友,在胡同开阔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价颇贵。

6.租赁桌椅白事所用桌椅凳,并在灵桌上摆的五供盘、茶壶、茶碗等用具,要从白货铺租赁。

7.找茶房大办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们表面上是来侍奉客人,但实际是在丧家停灵的若干日子内,一遇唪经等举动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而茶房必须通晓丧事的程序及各种礼节,又要了解带孝的男性与死者的关系,在唪经、入殓、接三、送路、成服、祭门、发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数。

茶房头在这些活动中最应谨慎行事,每一个节骨眼儿上全要做到合乎礼节要求,不能稍有疏忽。

主家有几种亲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专门爱“挑刺”。

过去有一大家办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礼和成服的礼节中出现漏洞,结果姑奶奶打了茶房头一个耳光子1所以有些较有名声的茶房头轻易不敢应大户的活。

中国民间丧葬风俗礼仪

中国民间丧葬风俗礼仪

中国民间丧葬风俗礼仪民间的丧葬禁忌有很多,旧时此事各地都有支客先生(熟知当地红白喜事民俗德高望重的乡绅),现在已经很少有这种人了,多数人皆茫然不知,故特将一些禁忌整理写出共开,望需要者据当地风俗选择使用。

习俗:圆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解析等1、开金井时,先烧黄表纸,敬香放鞭告请山神土地,此地花钱购置作万年福地,再由长孝子挖三锄,谓“开穴”。

2、安葬三日后要带三牺“复山”或“复土”。

3、安葬后要做“七七”四十九天,孝子不理发、不修面,谓之“养孝”。

4、五七需由孝女来做,烧些纸币打通阴间的各路关节,让老人顺利过关不受阴差的欺负不受刑苦,即'通关'。

5、葬穴挖成后燃芝麻秸“暖井”以示:节节高升,饱暖富足。

6、择定吉时移棺下葬,按风水师所定的线位较准方向谓“下字”。

7、下葬时穴底要平整,头在后可略高,脚在前。

8、棺木入穴后先由长子用衣襟包第一抔五合土覆棺,其它亲人随之。

9、抬棺材到别人门口要放鞭炮。

10、老人逝后即穿“上路衣”又称'寿衣”。

11、老人逝后抬坐椅上,谓“上大椅”。

12、老人弥留之际亲人力求到场“送老(终)”。

13、老人咽气后焚烧纸钱和床铺草,谓烧上路钱和下床草,设灵堂,点香油灯,放鸡蛋两只(倒头蛋)。

14、去世当日及时请道士来制作孝单、孝杖、压煞榜文及超度所用之项。

15、有长辈来吊丧,长子等亲人必须长跪嚎哭。

16、吊丧期间,亲人垢面素食,以示悲恸。

17、棺木有八仙、十圆、十二花、十四刈之分,即是由八块木料、十块、十二块、十四块木料所做成,棺材(又称寿材)头脚两块木料不包括在内,木料块数越少,棺材的级别越高。

18、棺木一般都要在老人生前早早准备好。

19、孝家第一年对联只能用白纸,第二年用黄纸,第三年恢复用红纸。

20、送葬路上碰到相识者忌打招呼,恐被亡人得知,对被招呼者不利。

21、作葬事者不得呼叫姓名,只能比手势,惟恐错为亡人,当“代死鬼”。

22、祭拜祖先忌用不带皮的肉、去掉鳞的鱼,否则对祖先不恭、不孝。

商务礼仪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

商务礼仪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

(商务礼仪)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尤其是那些军阀、官僚、下野政客、富商巨贾以及士绅望族的家庭,为了显示声望、地位、势力,于办白事的过程中极尽排场、铺张浪费之能事,从人死到安葬要经过许多复杂繁琐的形式。

如今有些老年人仍能记忆起将近壹个世纪以来于天津屈指可数的几次大出殡的情况。

如民国总统黎元洪以及几个军阀、官僚乃至褚玉璞时代天津李孝女殉亲的大出丧等,均是轰动津门的事情。

其殡中的全副仪仗队伍(俗称“执事”)长达二三里地,而其中壹档壹档的内容有如最热闹的“过会”。

例如,大殡要“兴师动众”,于沿着出殡路线的马路俩侧搭上见棚,有的动用警力沿途临时把守,仍有更排场的于出殡前首先用“黄土铺道,净水泼街”。

至于仪仗行列更是五花八门,以显其盛又示其威。

棺罩未出前庭,而前面的“三营白马”(出动马军壹队百数十人,壹律骑白马倒跨马枪,代表三营人马)已经于路上徐徐行进,以示“X 压”。

街上万头攒动,此刻却鸦雀无声。

其后才是连续不断的各种行列,形成壹条走不完的长龙。

这些情况虽然也有零星的文字记载,但全部的详细内容却鲜为人知。

现将“办白事”的有关情况以及见闻分述于下面。

旧社会所谓“五行八作”是当时人民于社会上谋生的各种行业。

它于群众生活上起着种种不同的服务作用,如果详细统计起来略可分为三百多行。

而于办白事这壹方面就涉及了不少行业。

如“杠房”,那时杠房于社会上就不是壹个简单的行业。

晚清干这壹行的必须有“龙票”(就是壹种特殊的执照,那时有几个行业如钱庄、盐滩必须领到龙票才能营业),民国以后也必须具有官府发给的“帖”,因此和壹般小铺户不同。

此外如棚铺、白货铺、扎彩作、油漆作、寿衣店、棺材铺、成衣行、马车行等等不壹面足。

有密切关连的仍有庵、观、寺、院等诵经的班子和乐队、吹鼓手,仍有于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被临时凑起来的殡葬“执事”、“打小空的”,乃至附属于杠房、白货铺的壹些人,更有赁货铺、茶房等辅助性质的人员,这些均是“白事”不可缺少的关联行业。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8:丧葬礼仪大全-艰难收集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8:丧葬礼仪大全-艰难收集

移风易俗办丧事中国人向来重视生命,所以一般人都把死和生看得同样重要。

旧时,有钱的丧家办丧事,为竭力表现“哀荣”,是十分讲究排场的。

在一般人眼里,某家的丧事办得热闹不热闹,就是够不够哀荣的标准;出殡的行列越长,乐队越多,就越显得哀荣。

于是,有些丧家雇了乐队、铜锣铙钹队,甚至雇人做“代孝子”,跟在花车或灵车后面..。

其实,哀荣这句话是不通的,倒是“生荣死哀”的说法较切近人情。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旧俗已几乎绝迹。

遗体的火化和捐赠给医院,已渐成风气,事实上,不论对生者或死者来说,火葬是最清洁、神圣、省事而又省钱的方式。

将遗体捐赠给医学机构作解剖研究之用,是近几年观念上可喜的进步。

有的死者甚至预留遗嘱或遗言,将眼角膜或肾脏捐给需要移植的病人。

无论如何,生命是庄严神圣的,它的价值是无可代替的,临到最后一刻还能发挥它的效用,这才是真正的光荣!办丧事的经验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如果你的家人或亲友有不幸的消息传来时,最主要的是应力持镇静,因为人死不能复生,固然悲伤是情理中的事,但在悲伤之中,如能保持一分冷静,必定有助于即将进行的丧礼。

试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就通常可能发生的事例而言,不外下列三种:一、意外事件突然发生:如心脏病突发,脑血管栓塞急救无效,遭遇车祸,飞机失事或自杀等。

二、久病难治,医师束手无策,已嘱办理后事。

三、原非重病,在医治过程中,由于疏忽或其他原因,导致严重并发症,急救无效。

上述情况的第二种,因为大家心理上甚至于实质上已有准备,一旦不幸到来,就可按步就班办事,至于第一、三两种,因系突然发生,可能令人有措手不及之感,当时直系亲属固然是悲痛莫名,即一般亲友也众说纷纭,乱成一团,如果此时没有一个人冷静地出面来拿定主张,则日后的丧事可能办得毫无秩序,杂乱无章,贻人话柄。

我国传统道德观念,一向认为办丧事是极严肃而重要的一件人生大事,办得妥妥贴贴将使死者“含笑于九泉之下”,办得不好则可能被人讥为“死不瞑目”,而“遗恨终身”。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8:丧葬礼仪大全-艰难收集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8:丧葬礼仪大全-艰难收集

移风易俗办丧事中国人向来重视生命,所以一般人都把死和生看得同样重要。

旧时,有钱的丧家办丧事,为竭力表现“哀荣”,是十分讲究排场的。

在一般人眼里,某家的丧事办得热闹不热闹,就是够不够哀荣的标准;出殡的行列越长,乐队越多,就越显得哀荣。

于是,有些丧家雇了乐队、铜锣铙钹队,甚至雇人做“代孝子”,跟在花车或灵车后面..。

其实,哀荣这句话是不通的,倒是“生荣死哀”的说法较切近人情。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旧俗已几乎绝迹。

遗体的火化和捐赠给医院,已渐成风气,事实上,不论对生者或死者来说,火葬是最清洁、神圣、省事而又省钱的方式。

将遗体捐赠给医学机构作解剖研究之用,是近几年观念上可喜的进步。

有的死者甚至预留遗嘱或遗言,将眼角膜或肾脏捐给需要移植的病人。

无论如何,生命是庄严神圣的,它的价值是无可代替的,临到最后一刻还能发挥它的效用,这才是真正的光荣!办丧事的经验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如果你的家人或亲友有不幸的消息传来时,最主要的是应力持镇静,因为人死不能复生,固然悲伤是情理中的事,但在悲伤之中,如能保持一分冷静,必定有助于即将进行的丧礼。

试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就通常可能发生的事例而言,不外下列三种:一、意外事件突然发生:如心脏病突发,脑血管栓塞急救无效,遭遇车祸,飞机失事或自杀等。

二、久病难治,医师束手无策,已嘱办理后事。

三、原非重病,在医治过程中,由于疏忽或其他原因,导致严重并发症,急救无效。

上述情况的第二种,因为大家心理上甚至于实质上已有准备,一旦不幸到来,就可按步就班办事,至于第一、三两种,因系突然发生,可能令人有措手不及之感,当时直系亲属固然是悲痛莫名,即一般亲友也众说纷纭,乱成一团,如果此时没有一个人冷静地出面来拿定主张,则日后的丧事可能办得毫无秩序,杂乱无章,贻人话柄。

我国传统道德观念,一向认为办丧事是极严肃而重要的一件人生大事,办得妥妥贴贴将使死者“含笑于九泉之下”,办得不好则可能被人讥为“死不瞑目”,而“遗恨终身”。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丧葬礼仪大全艰难收集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丧葬礼仪大全艰难收集
鲁迅先生讣告
鲁迅(周树人)先生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病卒于上海寓所,享年五十六岁。即日移置万国殡仪馆,由二十日上午十时至下午五时为各界瞻仰遗容的时间。依先生的遗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钱。”除祭奠和表示哀悼的挽词、花圈等以外,谢绝一切金钱上的赠送。
谨此
讣闻。
鲁迅先生治丧委员会
说明:长辈的丧事,用白色纸,幼辈的丧事,用古铜色纸,上角贴红签,书写亲友的姓名地址。
讣告
讣告,又称“讣文”、“讣闻”。“讣”是告丧的意思,就是将人死了的消息告诉亲友。
讣告基本上有三种形式,一般式、公告式和简便式。
一、一般式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开头一行的中间写“讣告”两字,或在讣告前冠以死者名字,如×××讣告。
旁置大香烛一对,另有香炉等,如有致送素花篮的可置放灵桌两旁,以八字形排开较宜。孝家挽联(死者之夫或妻及子女等挽联)挂在遗像两旁正后方的花牌上,其他各界人士致送的挽联挽幛则可分别挂在灵堂两旁墙壁上。花圈、花篮安放于入门两侧。灵堂内左右置长桌,放香烟茶水,并置座椅若干,均备吊唁者休息之用。灵堂门外小间左右或灵堂外两侧空地上置长桌,一边为收礼处,一边为签名处。关于灵桌上大蜡烛的颜色问题,一般均用纯白色,若丧家因死者高寿已逾七十或八十,而且子孙满堂,认为是福寿全归,希望点大红蜡烛的,当然,这种做法并无限制,不过灵堂内空气悲伤严肃,死者家属尚在痛哭流涕以表哀思,而点红烛,气氛上极不调和,丧事究非喜事,似以避免为宜。
(二)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点、终年岁数。
(三)简介死者生平。这是指死者生前重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历。
(四)通知吊唁,开追悼会的时间、地点。
(五)署明发讣告的个人或团体的名称,以及发讣告的时间。

丧葬白事有哪些讲究丧葬的礼仪风俗

丧葬白事有哪些讲究丧葬的礼仪风俗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喜事,自然也离不开白事,那么你知道这中间有哪些讲究?又有多少风俗?中国民间的丧葬习俗,通常是指在各地广为流传,并且约定成俗的规范化流程。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下丧葬习俗的基本流程和一些常见的礼仪风俗。

骨灰盒一、丧葬白事有哪些讲究?通常流程如下:1、选寿穴,做寿材,选寿衣。

在中国各地的民间习俗之中,都会很注重老年人百年时的相关准备,而老人也并不忌讳,提前准备这些东西。

2、临终关怀。

送终是中国人十分注重的一个习俗,所以当家中老人处于弥留病重之际,所有人都必须停下自己的工作,赶回家中陪伴在老人的身边,陪老人走完生命之中的最后一程。

3、寿终正寝。

其实中国人常常说的寿终正寝的意思,就是老人去世以后需要将老人移床至正堂,也就是家中的正厅堂之中,因为这里是家中供奉神位的地方。

4、更衣,点长明灯。

民间的习俗规定,老人去世时不可以穿着生病时的衣服,所以必须换上寿衣。

另外民间习俗以为,需要为去世的人准备长明灯,才能让其安然达到另外一个世界。

5、报丧。

将亲人去世的消息告知亲朋好友,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习俗。

6、守灵、吊丧。

在未出殡之前,逝者的灵柩置于灵堂之上,亲人必须时刻守护着,谓之守灵。

吊丧指的是亲友对逝者的祭奠吊唁等活动。

7、择吉日,起灵出殡。

民间出殡一般以逝者去世三日以后为准,各地出殡仪仗多有不同。

公墓二、丧葬的礼仪风俗又有哪些呢?通常有以下这些:1.停尸仪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2.报丧仪式: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3.招魂、送魂仪式: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4.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篇一: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9:常见的丧葬习俗常见的丧葬习俗常言道:“黄泉路上无老少”,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无论寿数长短,到头来都难免一死。

尽管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但“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养老送终俗话说“养儿防老”,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父母的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儿女们养育成人,供上学念书找工作,给儿子娶妻生子,给女儿找个好婆家。

当他们年老体衰,风烛残年时,做儿女的要百般孝顺,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特别是当老人病入膏肓的时候,儿女们更是要不离左右,日夜守候,喂饭喂药,端屎端尿,直到实在没有回天之力,撒手人寰。

临终之时儿女们不在老人身边,这就是没得上济。

所以无论远近的孙男弟女,都要守在老人身边见最后一面,老人有啥嘱咐的都说说。

想说的话都说了,想见的人都见了,死也就瞑目了。

孝子报丧老人咽气后,首先要由儿子到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上下邻村“报丧”,意思是告诉大家某日某时老人不在了。

往往是孝子戴着孝,由人领着,每到一家大门外,领着的人大声说:“孝子磕头”(叫孝子头,也叫报丧头)。

孝子双膝跪地磕一个头,当那家里人出来时再告详情。

家家如此的磕个遍,意思是需要人们都来帮忙。

人们忌讳戴着生孝进入家里,意思是不吉利。

老人在还没咽气时,要赶紧给穿上装老衣裳,如死后再穿视为没得着,是光着身子走的。

讲究穿“几道领”(每套衣服一道领)一般有三道五道七道(上三下二或上四下三)的,不穿背心裤衩。

装老衣裳一般是蓝色、酱色、女的红的花的,不能用黑色的,说黑色是铁。

有夹衣、棉衣,有穿棉袍子(现在穿棉大衣)的,也有不穿的,说穿了鬼魂打不起旋风。

不能穿单褂子,谐音“单挂子”。

不穿皮衣皮裤,过去布料用绸子不用缎子因谐音“断子”。

要把老人放在屋里地下的门板或床板上,头冲门脚冲里,等老人死了打开窗户,烧上一张倒头纸。

因为若在炕上铺着毡子、炕席或穿带毛的衣服都有忌讳,说这样死了会到阴间数毛和背炕板子,难以脱生。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0旧社会办白事的传统习俗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0旧社会办白事的传统习俗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0旧社会办白事的传统习俗在旧社会,白事(丧事)是一种庄重而古老的传统习俗,许多细节都需要按照特定的规定来进行。

以下是一些旧社会办白事的传统习俗。

一、丧礼期限和服饰在旧社会,丧礼一般持续三年,分为三个阶段:大礼、中礼和小礼。

在大礼和中礼期间,丧家成员都需要穿着素服。

大礼期间男性穿纯白色马褂,女性穿白色棉袄和白色头巾;中礼期间男性可以换成蓝色马褂,女性可以换成黑色棉袄和黑色头巾。

小礼期间,男性可以换上黑色或灰色马褂,女性可以换上紫色、绿色或红色棉袄和头巾。

二、燃香祭奠在丧礼期间,每天都要上香祭奠祖先。

早晨和晚上,丧家成员要分别燃香祭拜。

燃香的方式是把香熏烟点燃后,插在香炉或者供桌上,并向祖先默念祈福词。

三、守灵布置在旧社会,守灵是丧家成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丧礼期间,丧家常常在家中安放一张供桌,桌上放着遗像、花圈和祭品等物。

供桌的附近会放上一个小炉子,上面燃着香薰,并设有一把椅子供亲友守灵。

四、祭祀排场当丧礼进行到一些特定时候,丧家会邀请亲友前来祭祖。

祭祖的场所一般设在客厅或者祠堂,供桌上放有香炉、黄纸、祭品以及祖先遗像。

亲友们会围坐在供桌周围,丧家成员会依次向祖先行礼,并在每位祖先前献上他们的祭品。

五、吊唁与祭祀在旧社会,当有人去世时,丧家会举办葬礼。

参加葬礼的人会穿上素服,戴着白色的面纱和帽子。

丧礼结束后,亲友会到丧家吊唁,向丧家人表达哀悼之情,并送上慰问金和祭品。

六、告别仪式在葬礼的最后阶段,会进行告别仪式。

丧家成员会带着悲痛地走向坟墓,轻轻地摩挲坟墓,并向逝者道别。

随后,丧家成员会在坟前按照特定的仪式行礼,表示对逝者的怀念和缅怀。

七、丧服脱穿在葬礼结束后,丧家成员需要按照特定的程序脱穿丧服。

首先是头巾,男性将头巾解下放在桌上,女性将头巾摘下放在案前;接着是棉袄,男性将棉袄脱下放在床上,女性将棉袄脱下放在床边。

最后是马褂,男性将马褂脱下,女性换上换下马褂。

这些是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一些传统习俗。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37:我国传统丧葬习俗拾零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37:我国传统丧葬习俗拾零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37:我国传统丧葬习俗拾零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37:我国传统丧葬习俗拾零我国传统丧葬习俗拾零(一)葬法葬法是指遗体安葬的方法。

如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崖葬等。

土葬,是我国古代通用的形式,不仅汉族以土葬为主,古代匈奴、突厥、回纥等民族也以土葬为主要葬式。

方法是用棺木盛尸,挖葬穴,将棺木深埋于土中,并以丘为标记。

土葬的墓穴形制多样,最常见的是长方形土坑,也有“亚”字形的,腰坑放殉葬者及陪葬品。

地下筑室墓穴多为皇宫、贵族使用,棺木放于室中。

土葬与农业发展有关,农业地进步及与此相关的亲土、恋土、入土为安意识支撑并推动了土葬的发展,成为汉民族的代表葬法。

中国古代有女娲持黄土造人的神话传说,人们普遍认为人既由土而成,死后还应回到土中去。

而民间传说中的阴曹地府,也与土葬是相一致的。

苗族有多次采取“复葬”的方法,即一次土葬后待棺木朽烂后再备新棺,装骨复葬,俗称“翻尸”,直至捡不出尸骨为止。

回族依照宗教礼俗,至今还沿用土葬。

到客家人居住的梅县地区旅行的外地人,常常被那些建于山腰或筑于田野的一座座形状奇特的坟地所吸引。

在汉民族中,客家人的丧葬习俗和坟地建造很有特点,他们实行二次拾骨葬。

客家人素有重孝道、敬祖先的传统。

他们对治丧安葬礼的习俗特别重视。

年过花甲的老人,身体尚健,晚辈便要为之准备其死后穿着的寿衣、用物和棺材。

老人看着用大杉木制作的棺材,为自已过世之后有了长眠的卧具和归宿而欣慰。

他们一高兴,精神愈发健旺,身板更加硬朗。

不过,生老病死终究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当老人病危弥留之际,儿孙要依俗将他抬至上厅堂,放在临时支搭起来的木床上,铺席置枕,日夜守护伺候。

待老人咽气去世(客家人俗称“过身”),遗属立即下跪痛哭,并从河里提回清水为之洗脸、擦身、穿上寿衣,在族人的帮助下,遗属在上厅堂设灵堂,并四出向亲友报丧。

亲友闻讯立即前来吊唁,遗属举行隆重的家祭。

最后选择吉日,在吹鼓手的哀乐声和飘飘扬扬的铭旌、挽幛中,出殡送葬。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引言在中国文化中,红白喜事是重要的仪式活动,几乎贯穿了人们的一生。

红白喜事礼仪是这些重要场合中的核心部分,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介绍红白喜事礼仪的重要性以及主要细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些仪式。

一、红事礼仪1. 婚礼婚姻是人生中重要的时刻,因此婚礼的庄重和细节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婚礼礼仪的主要方面:•定亲礼:由双方父母或长辈参与,确定双方婚姻的意向。

这是婚礼筹备阶段的第一步。

•过大礼:举行在新郎新娘拜堂后,由新郎家族向新娘家族送上聘礼,象征着对新娘家族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婚宴:是整个婚礼的重头戏,通常在酒店或家中举行。

在宴会上,新郎新娘向亲友致谢,并接受亲友的祝福和礼物。

•婚车队列:由新郎新娘和亲友组成的车队,游行在城市街道上,展示新人的喜悦和幸福感。

2. 满月酒满月是宝宝出生一个月后的庆祝,是亲友们庆祝新生命的重要场合。

以下是一些满月酒的礼仪细节:•宾客赴宴:满月酒通常在酒店或家中举行。

宾客会带上礼物,如红包或婴儿用品。

•寿星抱宝:满月酒上,寿星——即宝宝的父母或近亲抱着宝宝向宾客们展示,让大家祝福和欣赏宝宝。

•酒席流程:通常有拜席、敬酒和宴会节目等环节,展示了亲友们对新生命的祝福和喜悦。

二、白事礼仪1. 葬礼葬礼是人们送别逝去亲人的场合,是一个庄重而悲痛的仪式。

以下是一些葬礼礼仪的主要方面:•穿着:参加葬礼时,应穿着朴素、黑色或深色的服装,以示敬意和悼念。

•祭奠仪式:举行祭奠仪式,向逝者献花、鞠躬,并默哀片刻。

家属可以请亲友发言,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告别之情。

•守夜:在葬礼前一天晚上,家属会守夜,以示对逝者的追思和纪念。

•送葬:送葬时,家属和亲友会随行,他们可能会扶棺、烧纸钱或撒香等,以表达最后的敬意和祝福。

2. 告别仪式除了葬礼外,告别仪式也是白事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告别仪式的主要方面:•家属接待:逝者家属会在告别仪式上接待来宾,并向他们致谢和告别。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8:丧葬礼仪大全-艰难收集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28:丧葬礼仪大全-艰难收集

移风易俗办丧事中国人向来重视生命,所以一般人都把死和生看得同样重要。

旧时,有钱的丧家办丧事,为竭力表现“哀荣”,是十分讲究排场的。

在一般人眼里,某家的丧事办得热闹不热闹,就是够不够哀荣的标准;出殡的行列越长,乐队越多,就越显得哀荣。

于是,有些丧家雇了乐队、铜锣铙钹队,甚至雇人做“代孝子”,跟在花车或灵车后面..。

其实,哀荣这句话是不通的,倒是“生荣死哀”的说法较切近人情。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旧俗已几乎绝迹。

遗体的火化和捐赠给医院,已渐成风气,事实上,不论对生者或死者来说,火葬是最清洁、神圣、省事而又省钱的方式。

将遗体捐赠给医学机构作解剖研究之用,是近几年观念上可喜的进步。

有的死者甚至预留遗嘱或遗言,将眼角膜或肾脏捐给需要移植的病人。

无论如何,生命是庄严神圣的,它的价值是无可代替的,临到最后一刻还能发挥它的效用,这才是真正的光荣!办丧事的经验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如果你的家人或亲友有不幸的消息传来时,最主要的是应力持镇静,因为人死不能复生,固然悲伤是情理中的事,但在悲伤之中,如能保持一分冷静,必定有助于即将进行的丧礼。

试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就通常可能发生的事例而言,不外下列三种:一、意外事件突然发生:如心脏病突发,脑血管栓塞急救无效,遭遇车祸,飞机失事或自杀等。

二、久病难治,医师束手无策,已嘱办理后事。

三、原非重病,在医治过程中,由于疏忽或其他原因,导致严重并发症,急救无效。

上述情况的第二种,因为大家心理上甚至于实质上已有准备,一旦不幸到来,就可按步就班办事,至于第一、三两种,因系突然发生,可能令人有措手不及之感,当时直系亲属固然是悲痛莫名,即一般亲友也众说纷纭,乱成一团,如果此时没有一个人冷静地出面来拿定主张,则日后的丧事可能办得毫无秩序,杂乱无章,贻人话柄。

我国传统道德观念,一向认为办丧事是极严肃而重要的一件人生大事,办得妥妥贴贴将使死者“含笑于九泉之下”,办得不好则可能被人讥为“死不瞑目”,而“遗恨终身”。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37-我国传统丧葬习俗拾零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37-我国传统丧葬习俗拾零

红白喜事礼仪大全之37:我国传统丧葬习俗拾零篇一:传统丧葬与习俗传统丧葬与习俗随州市地域广阔,北与河南省接壤,南与荆门、京山、钟祥相邻,南北相距近200公里,各种民俗与习俗因地域不同而不同。

以传统丧葬的习俗为例,南北差异就很大。

不仅如此,相邻的乡镇也有不同,只是差距略小而已。

笔者知道最多的当属随中一带的丧葬习俗与礼节,当然,前面说过,民间习俗因地而异,虽然是相邻的乡村因为继承老一辈的传统不一样,丧葬习俗与礼节也就会有不尽相同的地方。

尸首的停放逝者不管是自然死亡,还是因病去世,还是意外死亡,停放地方是有不同的讲究的,不管逝者属于何种方式死亡,如果在家里断气,那么,逝者的尸首(棺椁)就会很自然地停放在家里(堂屋正中),一般情况下,如果逝者有几个儿子,会选择停放在长子家中,也有逝者随谁生活便停放在谁家的。

但如果逝者是在外面断气,则他(她)的尸首就不会停放在堂屋里,而是在院子或场子里搭一个棚子停放,其原因是因为逝者“死不回家”,于是就干脆将其尸首停放在外面,如果这个时候强行将尸首停放在室内,会不吉利。

当然,如果孝子尽孝,像这种情况也可以停放在室内,但必须要有一个仪式:孝子先行祷告一番,祷告内容大体是一些要求逝者理解和原谅之类的,然后将逝者脸部用白布蒙上,由孝子反背着逝者进入堂屋停放。

床草和衣物逝者去世之后,他(她)的部分衣物会在逝者去世当日烧掉的,包括逝者生前睡过的床铺草。

烧床铺草和衣物的时候有讲究的,一是看燃烧时的烟雾飘向哪个方向,便意味着逝者将安葬在哪个方向,也有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烟雾飘散的越远,逝者的子孙的幸福就会越长。

二是在第二天看燃烧后的灰烬中间坍塌的效果,坍塌的面积越小,证明逝者的后代就会越发(财),反之,就会变得贫穷,因此,在烧床铺草和衣物之前,孝子们一般会人为地把中间放一些硬物,防止坍塌。

同时,家人们在当晚还要防止猫狗什么的踩到灰烬,因为有灰烬上是什么动物的脚印逝者来生就会变成什么动物一说,所以家人当晚会尽量避免这些动物踩踏灰烬。

旧时出殡仪式流程

旧时出殡仪式流程

旧时出殡仪式流程
1. 喊魂
亲人病危时,我们会拿着他的鞋,在房顶上边摔边喊他回来,希望他的灵魂能回来。

2. 洗澡换衣
亲人去世后,趁身体还热乎乎的,我们会帮他洗澡,然后换上新衣服。

这过程中,会帮他合上眼睛和嘴巴,整理好容貌。

3. 嘴里放钱
用红线穿过一个中间有孔的铜钱,打结后塞入亲人的嘴里,再把线绑在他的耳朵上。

这是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有钱用。

4. 装点吃的
烙点薄饼,加上点麸皮,一起放在亲人的袖子里。

这样,他过“蚂蚁山”时,就有吃的了,不会被蚂蚁咬。

5. 等人来和叫人
停灵期间,我们会轮流守夜,等亲戚朋友来吊唁。

同时,在门前插个白幡,告诉大家我们家有人去世了。

枕边还会放点草和纸做的“拾魂幡”,希望能把他的灵魂招回来。

6. 通知亲友和亲友来吊唁
我们会正式告诉亲友去世的时间、情况,还有葬礼的安排。

然后,他们会从各地赶来,带着礼物、钱、挽联和花圈,参加葬礼。

7. 入棺
在大家面前,把亲人移到铺好褥子的棺材里,盖好被子,再用钉子封上。

8. 出殡和下葬
封好的棺材会送到墓地埋葬。

孝子会摔碎一个瓦盆,然后出殡正式开始。

我们会带着“引魂幡”,沿途有乐队吹奏,同时撒纸钱,直到到达墓地。

9. 烧七
下葬后,每隔七天,亲属会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

这就是旧时出殡的基本流程。

当然,不同的地方和家庭可能有不同的习俗,但现在很多传统的殡葬习俗都已经简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旧社会办白事(丧事)的传统习俗,尤其是那些军阀、官僚、下野政客、富商巨贾以及士绅望族的家庭,为了显示声望、地位、势力,在办白事的过程中极尽排场、铺张浪费之能事,从人死到安葬要经过许多复杂繁琐的形式。

如今有些老年人还能记忆起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天津屈指可数的几次大出殡的情况。

如民国总统黎元洪以及几个军阀、官僚乃至褚玉璞时代天津李孝女殉亲的大出丧等,都是轰动津门的事情。

其殡中的全副仪仗队伍(俗称“执事”)长达二三里地,而其中一档一档的内容有如最热闹的“过会”。

例如,大殡要“兴师动众”,在沿着出殡路线的马路两侧搭上看棚,有的动用警力沿途临时把守,还有更排场的在出殡前首先用“黄土铺道,净水泼街”。

至于仪仗行列更是五花八门,以显其盛又示其威。

棺罩未出前庭,而前面的“三营白马”(出动马军一队百数十人,一律骑白马倒跨马枪,代表三营人马)已经在路上徐徐行进,以示“X压”。

街上万头攒动,此刻却鸦雀无声。

其后才是连续不断的各种行列,形成一条走不完的长龙。

这些情况虽然也有零星的文字记载,但全部的详细内容却鲜为人知。

现将“办白事”的有关情况以及见闻分述在下面。

旧社会所谓“五行八作”是当时人民在社会上谋生的各种行业。

它在群众生活上起着种种不同的服务作用,如果详细统计起来略可分为三百多行。

而在办白事这一方面就涉及了不少行业。

如“杠房”,那时杠房在社会上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

晚清干这一行的必须有“龙票”(就是一种特殊的执照,那时有几个行业如钱庄、盐滩必须领到龙票才能营业),民国以后也必须具有官府发给的“帖”,因此与一般小铺户不同。

此外如棚铺、白货铺、扎彩作、油漆作、寿衣店、棺材铺、成衣行、马车行等等不一面足。

有密切关连的还有庵、观、寺、院等诵经的班子和乐队、吹鼓手,还有在社会上的闲散人员被临时凑起来的殡葬“执事”、“打小空的”,乃至附属于杠房、白货铺的一些人,更有赁货铺、茶房等辅助性质的人员,这些都是“白事”不可缺少的相关行业。

当然,包含在这些行业中的手艺人各有专长,如雕刻、扎制、裱糊、造型、油漆彩画以及演奏器乐等等。

旧时办白事的整个内容并非能以三言两语说清,其中包含了许多从民俗史的文字材料中难以考证的习俗,那些繁琐的风俗习尚有的有“出处”或寓义,有的则只是相沿成习地流传下来。

而且随地区不同,习俗也有异。

如天津和北京在办白事上就有出入,仅天津在这一方面又分南礼、北礼之别,“大户”与“小康之家”也有区别。

准备工作就很麻烦,人一咽气(这里指的是丧家老人死亡,够得上大办白事的人而言)丧家马上找到近亲近友研究办理。

所有一切准备不外是花钱的路数,包括请、设、找。

赁、订、购、制以及其他各项。

现以其顺序来说:1.请总管总管是为了筹备操持好这项丧事的人,他必须有办此种事的经验,并能与社会有关行业联系。

还要配备几位副手听总管(有的叫总理)的调遣,以有条不紊地挑起担子。

丧家的白事能否办得顺当,与总管关系非常大。

2.设账房丧家一般是找亲友担当账房。

他专管白事当中的各种开支,并设立账目,包括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其后还要算清开销,付给劳务费。

3.找杠房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尸板),叫忤作。

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寿字,架凳两个上面也有金花图案。

4.刻棺木这有两种情况。

其一是本宅早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后现由丧家到材铺看成棺或材料,选好原料运至家门口现由材铺工人制作。

寿材式样也有南北之分。

旧社会的土葬仅在棺材这一项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钱。

最讲究而贵重的(也是少见的)为阴沉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柏木,一般能说的出的是用杉木十三圆,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

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殓,然后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以后还要在棺头写字(白色扁字),棺后画莲花。

5.找棚铺白事搭棚分几种。

有的只搭平棚,讲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带花活。

有的搭暖棚,两面包细席,设天井子,吊蓝团鹤天花板。

大门口的棚要搭过街楼,起楼子及过脊,挂五彩网。

院内棚安装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灵台)锦地锦带栏杆,棚内宽敞亮堂,可挂祭幛、挽联及念经时的“水陆”。

此外为招待吊唁亲友,在胡同开阔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价颇贵。

6.租赁桌椅白事所用桌椅凳,并在灵桌上摆的五供盘、茶壶、茶碗等用具,要从白货铺租赁。

7.找茶房大办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们表面上是来侍奉客人,但实际是在丧家停灵的若干日子内,一遇唪经等举动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而茶房必须通晓丧事的程序及各种礼节,又要了解带孝的男性与死者的关系,在唪经、入殓、接三、送路、成服、祭门、发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数。

茶房头在这些活动中最应谨慎行事,每一个节骨眼儿上全要做到合乎礼节要求,不能稍有疏忽。

主家有几种亲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专门爱“挑刺”。

过去有一大家办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礼和成服的礼节中出现漏洞,结果姑奶奶打了茶房头一个耳光子1所以有些较有名声的茶房头轻易不敢应大户的活。

不过他们却赚钱不少,一场大白事下来,他们可分到千数元钱(几个茶房分),他们在每一种活动中都算钱,如送孝服算一份,念经行礼又一份,祭门、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项活动就拿一份钱。

、8.找白货铺即在白货铺租赁丧事过程中用的东西,如丧榜架,以及出殡时一切旗、锣、伞、扇、雪柳及各种出殡时仪仗用具、用物。

我们竭尽全力在打造——真正属于超自然,灵异,神秘现象爱好者的网络之家!9.请吹鼓手吹鼓手有两种,一种是吹奏“大乐”的班子,使用唢呐、长号、大鼓、大锣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种是细乐班子,乐器有笙、管、笛、云锣等,俗称“十番乐”。

10.订扎彩即扎制纸人纸马等。

有的扎制精细,高如真人,着丝、麻、绸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银山、树木,以及房屋、室内全堂家具等等,都按需要的情况订作。

11.找裁衣店大家讲究在人还没死预先将孝服赶作好。

孝服有区别,本宅应带孝的人孝衣下摆秃茬不收边,外姓亲戚孝服都收边。

另外本宅内的男女仆人都给孝衣一件,收边。

所有孝服白事过后主家不收回。

裁缝店是随来人通知马上现做。

12.订酒席丧家从大殓起就要预备待客饭食,由本宅厨师做,平日饭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个菜。

在最后的唪经、送路、发引的三天中要摆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备素席。

这些都是预先在大饭庄请师傅来本宅安灶现作。

旧社会还有一些专白吃的人,即使和办红白事的主家不认识,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设法溜进去坐下来就吃。

大棚内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谁也不认识谁,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头就走,有的吃完了这轮吃那轮,这是常有的情况。

13.零星购置如小油灯、瓦盆(又叫丧盆,是棺材出堂时孝子摔的盒)、寿罐,用红头绳缠绕,送殡时由主妇抱在怀内;其次如白骨头簪子、白头绳(系头用)等等,不一而足。

14.租白轿、租马车白轿是为孝妇出殡时乘坐,马车是为送殡的老幼妇女亲友所用。

寿衣死者的寿衣颇为复杂。

民国以来不管死者过去有无“功名”,一般大户人家都按“官服”穿戴(清王朝官服)。

男性共穿七件:布质单裤褂一身,绸质月色上有小圆寿字的棉袄裤一身,蓝色绸质寿字长袍一件,绣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

上衣都没有领子,不钉扣绊,头上戴红缨子官帽,脚穿朝靴,内有棉袜子,戴朝珠。

如过去有功名则更麻烦,武官则是武将穿戴。

女性也是七件,内穿布裤褂、棉裤袄、大棉袄、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绣花,头戴凤冠,披霞帔,还要莲花坠一个、如意簪一支、九连环一个、镶珍珠耳环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

其凤冠有用点翠珠花的,九连环有用檀香木制的。

珍珠有它的许多用场,如男女鞋尖上各钉一粒,在人口内含一粒,这种排场也不过是显示其阔绰,别无涵意。

再就是所谓“铺金盖银”。

黄色绸子寿字棉褥子一件,白绸子寿字寝单一件,另备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红绿绸绣花平金,上绣海水江牙(涯),分七云、九云,云越多价钱越贵。

海被上边有一圆孔,可将死人脸部露出,上再敷陀罗被一件(用黄色绸子上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纹等),再就是头枕、脚枕,都用黄绸子作成,立体、浮贴莲花,并用各色绫子包镶在莲花瓣上。

女姓寿衣则为汉装,也有的按清宫皇后服饰扮装。

总之,关于寿衣及附属饰服尽极奢华之能事,不是一般平民百性所能负担的。

布置1.室内布置人死之后各屋里所有镜子、悬挂的字画、箱柜上的铜活全用白单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摆的带有彩花的摆设都转向后面,重孝子屋内的床单、门窗挂帘、椅套垫等全部换上白布的,但在孙媳室内要全换上“靠”色布的。

2.外厢布置所有各房门都用白纸封其中心,像贴春联一般。

街门的门框、门心也封白纸。

通报1.报丧一切布置停当后,开始向亲友报丧。

报丧帖是粉色纸条,以家中老仆人的名义出帖,其内容为:家老爷(或老夫人、大老爷、大夫人)讳XXX于X年X月X日X 时寿终正寝,订于X月X日X时大殓,特此奉闻。

家人XXX叩禀其帖去印刷局(或自己油印)赶印若干份,分送亲友(事先开出“溜子”,按姓名、住址送达),以此迎接吊唁之人。

2.立丧榜丧榜形似旧式大帽镜,上装一花牙于帽,高约5尺左右,宽3尺,中心用白纸写文,放在大门内。

3.挂佐钱纸黑漆木杆,头装白铜如意钩,挂上白纸一缕(上琢钱印),每串三条,角相连,下端剪成尖头形(男性)或凹形(女姓)。

按死者年岁而定条数。

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置放大门过道。

4.立幡杆在大门外用三棵杉篙,上涂白粉,男左女右立好,杆顶装一纸糊的“童子骑仙鹤”。

还有一则是:如死者有父母均在世,不封门,不立幡杆,其灵床也不能停在过堂屋,要停在旁屋。

小殓及孝服1.小殓小殓的程序大体都差不多。

有些人家则在老人断气前开始为死者理发、刮脸、净身,女性要梳好头。

之后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边各层寿衣则由忤作办。

2.领香人断气后,点燃一股香,由屋内送到大门外,扔在街上。

同时烧纸人、纸马、纸轿,意思是叫死人骑马坐轿走。

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时,也要请“阴阳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寝”。

寿衣穿好,在其袖内放烧饼一个,左右手各放一金银元宝。

灵前有小桌,上放香炉、烛扦、油灯、白蜡、供果。

点上一支倒头香(烧两头),然后一张张地烧纸钱,未大殓不得供饭食,大殓后烧纸才能卷起来烧。

3.“献孝”与“送孝”献孝是外姓人(亲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妇带着仆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盘,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面前先叩头。

茶房一举托盘,穿孝人接过,茶房帮助穿好。

另外是向姑老爷或孙姑爷献孝服,孝子比姑爷辈多大都得跪献,叩头(孝子孝妇见了亲友和吊唁的人行礼,都是双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礼是单腿跪)。

有句谚语:“孝子头,满街流,见了谁都先叩头。

”姑爷辈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线罗马褂,帽子上加一条漂白布箍,腰系漂白腰带,孙姑爷则在背后加一红绒球。

送孝是给未过门的媳妇(XX孙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