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兵马俑到汉霍去病墓石雕风格差异(DOC)
秦汉雕塑艺术风格的差异论文
xx雕塑艺术风格的差异xx兵马石刻俑艺术特征:秦始皇兵马俑坑共发现三个,加上一个未建成的,依次编为一至四号坑,共发掘出战车百余乘、陶马600余匹、陶俑近8000件,还有其他的青铜兵器。
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为世人展示了秦始皇的一支阵容庞大、组织严整的禁卫军,象征了秦朝威武的军队。
尽管在咸阳、徐州、武威也先后有汉代兵马俑群的出土,但是无论是规模还是制作工艺上,是无法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提并论的。
暂且不论它规模的宏大、编排的精细,就从艺术角度看,它体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堪称艺术精品。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它的高度写实性。
秦始皇兵马俑坑所展现的军队阵容是完全按照当时秦军的实况设计的,所以其中的秦俑、陶马、车也是按实物大小制成。
秦以前的雕塑以装饰性为主,而秦俑采用了写实的刻画方式,带有明显的肖像性和写生性的特征。
陶俑一般身高1."8米左右,最高者可达2米,均为彪形大汉。
陶马一般身长2米,通高1."7米,与真马大小相等,形体比例准确,形象栩栩如生,如此大规模的陶马群在中国雕塑史上也是一个突破。
其次是它的传神。
秦兵马俑的写实并不只是简单地按照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
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阶,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如此这些都体现在了秦俑的身上,可见它的造型刻画不仅实现“形似”而且还达到“神似”。
秦俑以头部的刻画最为精致,有的眉宇凝聚,端庄肃穆;有的面庞清秀,微微含笑;有的带有皱纹,一脸老成……通过对面部的精心刻画将秦军的各种人物表现得生动万分。
秦俑的传神特征还通过艺术的夸张和提炼表现,它的刻画不是追求细枝末节,而是抓住了关键的部位进行艺术处理。
比如说,将眉毛加粗加厚使脸部更有体积感,胡子处理成飞动或翻卷状,虽然与现实不符,但是却更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对陶马的塑造也是如此,用洗炼概括的塑造手法便将一匹匹战马刻画得形象和生动。
除了马头的塑造较为细腻多变化以外,四肢与胸部都用大写意的夸张手法,棱角分明,肌腱隆凸,臀部浑圆,腰部微凹,显得强健有力。
赏析各代陵墓石刻艺术
赏析各代陵墓石刻艺术中国古代陵墓石刻多数被设置在帝王或最高统治阶级陵墓之上,封建帝王陵墓的规模宏大,修建非常耗时,花费人力物力惊人,为了显示帝王的权威和地位,陵墓修建时追求宏大的气派和王室的威严。
《礼记檀弓篇》“古者墓而不坟”,“凡葬而无坟,不封不树者谓之墓”,修建陵墓就此开始。
这种习俗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始皇帝为了长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皇陵,到了汉朝,常年的战乱使的汉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治制度,促使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发展并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其中陵墓雕刻艺术中的代表是汉武帝陪葬霍去病墓的石雕群。
霍去病是汉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18岁开始负责守卫边陲安全,六次衔命出击,均大获全胜,被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深受汉武帝起重。
但年仅23岁就因病去世,汉武帝痛失名将,为表其战功,给予陪葬茂陵的殊荣。
霍去病墓的建造上,基本立意为“为冢似祁连山”,墓上遍布林木,雕刻许多马,牛,猪等动物和人物石像。
现存的石雕有16件,创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与某一动物的相似的部分,略加雕凿而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踏匈奴》像高190厘米,长168厘米,它以战马的形象突出主题,这件石马庄严稳重,昂首屹立,显示胜利者的姿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个执弓握箭的侵略者被踏在马下,显示失败者的下场。
在局部用浮雕和线刻的表现手法,这两种不同的手法相结合突出了马的腿,股,头和颈部。
骏马腹部的岩石巧妙的被雕为匈奴,在形式上填满了骏马四肢的空隙,使得马的四肢的联系更为紧密,也加强了雕像的整体稳定感和体积感。
霍去病墓石刻在整体风格上手法简练,古拙质朴,简洁明快,追求意象,形似,寥寥几笔就雕刻出传神的动物和人物。
霍去病墓的石刻是现存的保护最完整的石刻作品,它体现了我国早期的大型陵墓石刻艺术成就。
三国,两晋时期丧葬观念又发生变化,统治者改变了大肆铺张的风气,变厚葬为薄葬。
南北朝时期,陵墓雕像制度开始恢复,北朝的陵墓雕刻讲究大块大面,富有整体感,但做工较为简陋,修造手法单一稚拙。
秦汉时期中西方雕塑艺术差异及成因-最新年精选文档
秦汉时期中西方雕塑艺术差异及成因-最新年精选文档秦汉时期中西方雕塑艺术差异及成因中国的秦汉时期,上起秦始皇灭六国(前221年),下至曹丕代汉(220年),一共四百四十年的历史。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空前发展和繁荣。
在雕塑领域出现了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汉陶俑。
我国的秦汉时期对应于西方,正是古希腊和罗马的黄金时期,这是西方历史上的一个蒸蒸日上的时代,在艺术领域也达到了颠峰。
其雕塑作品,如雅典娜雕像、断臂的维纳斯等等,都是艺术殿堂中不朽的经典。
然而,把中西黄金时期的雕塑艺术作一下对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这些差异的背后,隐藏着更为深邃的原因。
一、秦汉时期中西雕塑艺术的差异秦汉时期,中国的雕塑在内容和主题上以人物为主,兼有动物和事物的雕塑。
举两个例子,秦始皇兵马俑是以人物为主的军阵,中间夹杂着战车和马匹。
汉文帝的阳陵中也出土了大量的人俑,如军人俑、文官俑和仪仗队俑等;另外,动物俑和事物雕塑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如猪、狗、羊、房屋等等。
而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在内容上同中国有明显的区别。
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几乎全部以人物为主,而且这些人物不像中国雕塑中的人物,他们全是神话人物和英雄人物,如美神阿芙罗狄特、智慧女神雅典娜、亚历山大大帝、罗马皇帝屋大维等等。
更有甚者,在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中“一些抽象的思想――成了艺术的主题。
”[1]这就是说这些人物雕塑不仅仅表现着人物本身,而是在人物雕塑的背后隐藏着诸如胜利、和平、疯狂等一些抽象的观念。
比如说阿帕农神庙中的雅典娜雕像就是胜利的象征。
这在中国的雕塑中是没有的,中国的雕塑都是表现着活生生的、实实在在、普普通通的人物。
在雕塑的风格方面,秦汉时期中西雕塑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总体说来,中国雕塑的风格是朴实、庄重的;而西方雕塑的风格是奔放和外向的。
比如,秦始皇兵马俑,从将军俑到士兵俑,脸上的神色都是深沉而朴实的,“具有典型的古代中国人的气概。
汉茂陵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色
汉茂陵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色【摘要】霍去病墓石刻是汉代以后整个中国古代大型纪念碑雕刻的典范作品,这批石刻题材新颖、生动逼真、雕刻简炼浓厚,高度体现了汉初沉雄、博大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是我国目前保存的古代成组大型石刻艺术的杰作。
【关键词】霍去病;石刻;艺术特色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厚葬之风盛行,不但墓中的随葬品很多,而且在地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设置石碑、石阙、石人石兽,用来显示他们的功绩和尊严。
除各种石人、石兽本身就是一种纪念性雕刻艺术以外,其他的石碑、石阙、墓表等物,既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特殊建筑物,同时也具有纪念性雕刻的性质,加上这些墓的墓主都是帝王或者王公贵族以及功臣名将,他们有条件掌握甚至垄断了当时最好的工匠和材料,所以陵墓雕刻往往突出体现了当时达到的最高水平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汉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县境内,是汉武帝刘彻的茂陵陪葬墓。
霍去病(公元前140公元前117)是汉武帝时的名将,自幼能征善战,曾六次率军抗击匈奴,为汉帝国夺得祁连山、焉支山和河西走廊,排除了匈奴的长期威胁和骚扰,为安定边防,发展农业生产、沟通西域交通、促进西亚各国与汉代经济文化的交流,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霍去病因此威名大振,被汉武帝封为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等职。
不幸的是,霍去病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战功,在茂陵东北为其修建大型墓冢,状如他曾经战斗过的祁连山。
为了使这座象征性的祁连山更具有西北山区的特点,陵墓设计者还用一些巨石,石兽即现存的伏虎、卧牛、怪兽吃羊、野猪、蟾、巨人搏熊等大型石雕,隐杂在山形墓上从而创造出这一陵墓所需要的特殊境界。
这批大型石雕的艺术特色分析如下:(一)霍去病墓石刻是汉代以后整个中国古代大型纪念碑雕刻的典范作品,它在打破汉代以前旧的雕刻程式,建立更加成熟的中国式的纪念碑雕刻风格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
它不像秦始皇兵马俑那样用庞大的兵马来显示其严整的军威,而是采取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通过刻画三匹不同姿态的战马,以三件主要石雕,《马踏匈奴》、《跃马》、《卧马》,使人从战马自然而然的想到英勇善战的年轻将军和浴血疆场的战士,从而构成了这组纪念碑雕刻所要表达的主题。
浅析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霍去病墓前石刻艺术的异同
浅析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霍去病墓前石刻艺术的异同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秦汉雕塑艺术是统治者用来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美化陵园建筑、纪念功臣将帅的有力工具。
表现出深沉雄大的气魄。
秦陵兵马俑在艺术手法上是写实手法,而汉代霍去病墓前石雕在艺术手法上是写意手法。
兵马俑是秦代时期最典型的雕塑代表,其工艺复杂,制作精巧,技艺卓越无不令人惊叹,具有现实主义之风;汉代的雕塑则是霍去病墓前石雕,霍去病墓前石刻已脱离了石刻艺术的初级原始阶段,已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表现出南方楚文化写意与象征之风。
而后者已逐渐衍变为主流。
秦代与汉代石雕有两方面的不同:1、题材除了兵马俑,更多的是文俑,舞俑,杂技俑,侍仆俑等。
2、在艺术处理手法上,汉代比较注重人物神态和动态的刻画,忽略形体比例结构,甚至有意通过夸张变形达到传神的艺术效果。
霍去病墓前石雕依石造型,以神取胜,富于整体感和力度感,饱含生命力,石西汉雕塑划时代的作品,多是根据原石自然形态,1/ 4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雕刻而成。
浑厚深沉,粗放豪迈,简练传神,也是汉代最为大气的艺术典范之一。
这种“写意”的创作方式逐渐成为中国造型艺术的主流。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明快、细腻,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鲜明的个性,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而霍去病墓前共有16件石刻,包括石人、石马、马踏匈奴、怪兽食羊、卧牛、人与熊等,题材多样,雕刻手法十分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写实手法为主流。
秦兵马俑雕塑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如秦俑的发型,有螺旋纹式、波浪式等。
发辫有三股、六股,盘曲扭结,走向清楚,丝丝头发,清晰可见,陶俑的发舍有单环髻、双环髻、三环髻、四环髻等等,表现了现实生活中束发络髻的各种式样。
发髻的带头,有呈扇面形,有为折波形,有的则表现飘摆翻卷。
从霍去病墓前的石刻思考汉代石雕艺术及意义
中国美术简史题目:从霍去病墓前的石刻思考汉代石雕艺术及其意义。
中国艺术精神作为一个完整的发展脉络,有许多重要的不能忽视的环节,汉代艺术即是其一。
汉代时一个特殊的时代。
各门艺术经过了由本元到一元,由群体向个性化的转折。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西汉具体的艺术作品上时,会不由得感叹,这的确是个富于创造活力和激情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工匠艺术家创造的帛画,石雕。
陶俑,画像石等。
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它们浑厚古朴和精神活泼的风格,实际正是后来绘画理论中所总结的“形” 、“神” 的早期追求。
汉代石雕中最具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应首推霍去病墓前石雕。
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
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
汉代陵墓雕刻突出地体现了当时石刻艺术的水平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汉代雕塑艺术中最重要的内容。
霍去病墓石雕霍去病墓石刻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
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决不作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
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很好地表现出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
霍去病墓位于陕西兴平县境内。
汉代一般霍的年轻人他6次统帅大军出击匈奴,立下巨大的战功,被汉武帝刘彻封为冠军侯和骠骑将军。
霍去病墓石刻有伏虎、跃马、卧马、野猪、蟾蜍、巨人搏熊、马踏匈奴等大型作品。
整个石雕这些石头雕刻技术灵活地运用了圆雕、浮雕及线刻多种手法,并按天然石块的形状因材施艺,对它们的纹理和材料的数量完整的示范意义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内在活力。
“跃马”霍去病墓石刻是利用整块巨石的自然形态,在必要处巧加雕凿,去粗取精,删繁求简,谁将会是马,我们通过石头。
厚度大于工作马颈下的石料并未凿去,这似乎多余的部分,却加强了跃马的动态和力量。
霍去病墓石雕艺术风格成因——兼论秦汉雕塑风格差异的根源
!"#$%&’()*+,-./0123 45
C#
艺*术*设*计*评* 论*与*鉴*赏
&’())*+’ ,-+.))/ 0 1 )).234
得以 沉 积! 最具 代 表性 的 便是 秦 兵马 俑 " 其 鲜 明 的 时 代艺 术 特 色 宣 告 了 中 国 古 代 美 术 在 艺 术 风 格发 展上 一个 新的 开端 " 秦 兵马 俑一 改前 代雕 塑 夸 张 #神 秘 的 艺 术 风格 ! 使 雕 塑 从 工 艺 美 术 中 脱 离出 来!以其独 立的 艺术 形式 展现在 世人 面前 " 无 论是 严谨 写实 的艺 术手 法!还是空前 宏 大的 规模 ! 都蕴 含了 一种 崭新 的艺 术精 神" 秦兵 马俑 的创 作 手法 相 对写 实! 结构 严 谨! 雕 塑的 比 例# 大小 都 较 为真 实 地再 现了 客 观 人物 形 象$ 兵马 俑 的人 物 形 象 逼 真 ! 其 衣 着 #年 龄 # 地 域 # 职 务 等 细 微 差 别 都 被很 好 地表 现 出来 " 庞大 的 群体 阵 容# 整齐 的 阵 列形 式! 展示出 秦代 强大 的军 事 实力 %见 图 !&! 也 代表 了中 华民 族当 时的 艺术 水平 "
$ 湖 南工 业大 学 包 装设 计艺 术学 院# 湖南 株州 BC!""D%
!6
7"秦 兵马 俑的 艺术 表 现手 法是 写 实的 #精 细而 准确 (汉 霍去 病
墓石 雕的 艺 术表 现手 法则 是 夸张 变形 的 #大气 且 简练 & 二 者 的艺 术 风格 差异 明显 & 汉 代霍 去病墓 石雕 艺术 风格 的形 成包 含了 民族 心理 因素 的成 分#其 真正 的根 源在 于对 古代 )胡 人美 术* 造型 语言 的 吸收 和运 用&
简述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
简述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汉代霍去病墓石刻是中国古代墓葬艺术的典范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精湛的雕刻技艺而受到广泛的赞誉和研究。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让我们一同探寻其中的奥秘。
一、精细的雕刻技艺汉代霍去病墓石刻以其精细的雕刻技艺著称,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细致的形象在霍去病墓石刻中,人物雕刻栩栩如生,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霍去病像大致符合历史形象。
面部表情生动,神情自然,身姿端庄,衣纹、发丝等细节描绘入微。
通过细腻的雕刻技巧,艺术家成功地再现了霍去病的风采和形象。
2. 耀眼的装饰霍去病墓石刻中的装饰元素丰富多样。
墓碑上常见的云纹、凤纹等寓意吉祥的纹饰,以及华丽的衣饰图案,展示了当时的富丽华美的风貌。
这些装饰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内涵,还彰显了霍去病的身份和地位。
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汉代霍去病墓石刻不仅在雕刻技艺上表现出色,还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1. 立体感强烈霍去病墓石刻常常以立体的方式呈现。
雕刻师巧手造型,并利用阴刻的方式,突出人物和装饰的层次感,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通过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墓石刻中的人物看起来更加栩栩如生,给观者带来沉浸式的感觉。
2. 丰富的图案和纹饰墓石刻上的纹饰和图案多种多样,包括云纹、凤纹、花鸟图案等。
这些图案不仅装饰作品,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凤纹寓意着吉祥,花鸟图案象征着繁荣和生机。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纹饰,墓石刻中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艺术特点的总结与回顾对汉代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进行总结与回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精细的雕刻技艺使墓石刻中的霍去病形象栩栩如生,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发现,真实再现了当时的人物形象。
2. 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立体感强烈的雕刻和丰富多样的图案纹饰,给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个人观点与理解:汉代霍去病墓石刻是中国古代墓葬艺术中的佳作,其艺术特点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还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观念。
秦兵马俑与阳陵汉俑艺术特色之比较
秦兵马俑与阳陵汉俑艺术特色之比较黄倩茜【英文标题】A Comparison of Artistic Characters between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of Emperor Qin Shihuang and the Terracotta Figures of the Han Dynasty in YangLingHUANG【作者简介】黄倩茜(1973-),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艺术系教师,主要从事绘画艺术教学与研究。
西北大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内容提要】秦兵马俑和阳陵汉俑都是写实主义作品,其重视头部塑造,运用适度夸张的手法,绘塑结合,采用群塑的形式,是它们艺术特色相同之处,但二者大小比例不同,夸张和概括的程度不同,表现手段不同,模塑多少不同,则构成它们艺术特色的差别。
【关键词】艺术特色写实主义塑模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阳陵彩俑是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相继面世的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前者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后者则被赞作“东方维那斯”。
多年来,研究者对秦俑和汉俑各自的艺术特色,曾从不同的视角做过不少有益的研讨,但对二者的比较研究,似乎并不多见。
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在这方面做些探索,以求教于贤达。
一历史上有“汉承秦制”的说法,其中也包括艺术品的制作在内,这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汉俑的陶塑艺术直接受秦俑艺术影响”;“汉景帝距秦亡不远,相隔只有50年时间,艺人的传授不过跨代,甚或还是当年的修陵人。
”[1](P195)惟此,比较秦兵马俑与阳陵汉俑的艺术特色,首先需要找出二者一脉相承的地方。
据我肤浅的考察,觉得它们艺术特色的相同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写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秦俑运用写实主义手法,早已是人们的公论。
而最能说明这方面意义的依据,莫过于秦兵马俑与真人真马同大的事实。
有研究者甚至从现代解剖学的角度进行考察,指出“秦俑形体的比例基本适宜、合度”,“细部的刻画也符合解剖学原理”[2](P240)。
从秦兵马俑到汉霍去病墓石雕风格差异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从秦兵马俑到汉霍去病墓石雕风格差异摘要文章以秦代兵马俑与汉代霍去病墓石雕为对象,比较分析了二者在造型艺术特征上的差异。
并且,以此种特征差异为视角,同时考察古代“胡人美术”在艺术上的特色,试图探寻霍去病墓石雕与“胡人美术”两者在造型语言上的相同点。
再结合文化人类学、图像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文章得出观点为:汉代霍去病墓的石雕风格吸收并利用了“胡人美术”这种古老的艺术,即前者根植于后者的造型艺术风格,同时,文章指出霍去病墓的艺术风格属缘于当时大背景下的美术现象,应当用历史、文化的眼光看待此种艺术风格的演变与发展。
关键词:兵马俑;霍去病墓;胡人美术;民族心理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of the Qin Dynasty and Han Dynasty Huo Qubing tombstone carving group Terracotta Army modelling language art characteristic, the difference in style between the two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ancient“hu man art”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o find the tomb of Huo Qubing stone in the form of the language with“hu man art”in common, to method of image science,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alysis, draw the conclusion: the Han Dynasty tomb of Huo Qubing stone carving art style of real roots in the ancient “hu man art” absorption and use of modeling language. And the tomb of Huo Qubing stone as a kind of art phenomen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further to the history,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art language in the form of performance.Key words: T erracotta Army Huo;Qubing tomb;hu man art;national psychology目录引言 (1)1. 秦兵马俑 (2)2.霍去病墓石雕 (3)3.比较分析秦兵马俑和汉霍去病墓石雕 (5)3.1 传统认识 (6)3.2 新的观点 (6)4.结语 (9)致谢 (10)引言中国古代美术作为世界艺术史中东方美术的代表,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艺术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霍去病墓石雕的形制解析
霍去病墓石雕的形制解析一、中国石雕艺术的发展背景以及霍去病墓石雕研究的意义中国的石雕艺术源远流长,汉代石雕艺术形成了重意不重形的简约艺术风格,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石雕艺术主要体现在陵墓雕刻为主的写实艺术风格。
近代的中国由于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闭关落后,也严重影响了中国石雕艺术的发展。
同时,受西方文化的写实艺术的影响以及对自然界科学和解剖知识的掌握,中国的石雕艺术在曲折中逐渐发展,石雕艺术走向更加细腻,在造型上也达到对实物的最大的接近的艺术形式。
今天,中国的各种艺术形式蓬勃发展。
石雕艺术也需要在继承古人优秀艺术成果的同时借鉴东西方艺术的优秀艺术成就,汉代石雕的简约艺术形式在今天看来同样需要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研究和借鉴。
二、霍去病墓石雕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文化艺术背景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刘彻当政时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秦代统一后国力强大的时期,不管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比较发达,在当时成为了欧亚大陆的政治经济轴心。
随着社会的安定和工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和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虽然秦代的严谨精致的风格在汉代没有得到继承,在写实方面远不及秦时,但汉代受到楚文化的影响并继续发展,其石雕艺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注重写意而不重写实。
强大的西汉王朝继承和发扬前代优秀传统,大胆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从而使汉代的雕塑尤其是霍去病墓的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作为封建社会前期强大王朝的艺术代表,体现出了汉人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精神。
(二)民族心理匈奴在秦汉交替之际各部统一逐渐强大起来,控制了北方的广大地区,在汉代初期汉朝的军事力量还没有成熟,匈奴的不断南下侵扰成为了汉朝的最大隐患,长期不断的战争使汉朝和匈奴的积怨越来越深。
在长期以来的战争中汉朝一直处于劣势,直到汉武帝时国家的军事实力逐渐强盛,局势才得到了扭转。
在这种背景下霍去病六次率军抗击匈奴,夺得祁连山、焉支山及河西走廊,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取得了安定北方边塞的决定性胜利。
秦汉雕塑风格差异的成因
秦汉雕塑风格差异的成因秦汉雕塑风格差异的成因摘要:秦兵马俑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写实的,精细而准确,结构严谨,注重写实,极尽人工之美;汉兵马俑艺术表现手法则是夸张变形的, 注重神彩,粗犷夸张,大气且简练,有如浑然天。
二者的艺术风格差异明显。
不同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根源在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
关键词:兵马俑;风格;政治制度;文化艺术源于生活。
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不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它总是被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
艺术本身就是时代文化精神的反映,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都蕴含着该时代的独特文化精神。
秦汉雕塑艺术是秦汉时代历史文化的一种鲜明的文化标志,它在一定程度上象征并塑造着秦汉时代的灵魂。
秦汉是统一的国家处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这时的艺术富于内在生命力的精神,焕发刚健豪迈之美。
在这大一统时期相同的时代风格中以兵马俑为例,可以发现其具体上的不同风格变化:汉俑天真任性,感人至深,外朴内美。
它的美,是简约概括的美,是天真烂漫的美。
与汉兵马俑相反,秦皇陵兵马俑写实重于想象,写形重于传神,理智多于热情,记忆性多于审美性,客观描写的准确性多于主观发挥的自由性,表现了秦人高超的写实能力和超然凌人的时代风格。
就其艺术风格的差异性而言,我们应更多地从历史背景下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最高统治着性格上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其差异性的根源所在。
一、政治制度的差异秦的政治严苛,束缚了很多艺术思潮。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首创了“皇帝”名号,以表示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
皇帝制度不仅是称号专有的问题,还有相应的后宫制度、外戚制度、官宦制度,以及一大套繁琐的礼仪制度和严格的服御制度等等,一切都是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自商鞅变法之后,法家文化严谨刚烈厚重就渗入秦国人的血脉之中,和后来的朝代相比秦人锁了一份拘谨严肃,少了一份自由奔放的激情。
汉朝以仁孝治国,举孝廉,而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汉武帝时三公在重大决策中的作用被削弱,到东汉尚书台在决策中起了更大的作用;丞相制度旁落。
霍去病墓前的雕刻艺术
西汉霍去病墓前的石雕艺术摘要:本文通过风格和价值的角度对汉茂陵霍去病墓前石雕进行研究,分析出石雕群的艺术领域和具有的历史艺术价值。
关键词:霍去病墓;艺术风格;石雕;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西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一次高峰时期,特别是在汉武帝统治时,随着当时经济的繁荣,文化艺术领域也由静穆内敛逐渐变为凝重刚健的风格,相较于之前的雕塑作品,西汉的石雕艺术更具雄浑博大之气,反映在陵墓雕刻艺术中显得尤为明显。
在陕西的众多汉墓中,茂陵可算是较特殊的一处,霍去病墓位于茂陵东侧,形制巨大,墓前布置有各种巨型石兽雕刻,是现存古墓中最早有石雕的墓葬。
由于西汉时期的礼教制度森严,墓葬的级别分别由陵、墓、冢、坟、穴依次向下排列,唯有帝王才能建造陵墓,致于将军之封,霍去病墓的巍峨浩大却是首屈一指,空前绝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仅有的特例。
在陵墓的高大封土之上,布设多种人兽石雕,再现了野兽出没、刀光剑影的祁连山真实意境。
石雕群原本散置于封土上,远望如山石,近看神态十足,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批石雕艺术精品。
石雕群的艺术风格纵观整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艺术风格的发展与变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特点和文化根源,比如朝代变迁、外来文化的融合等,都对中国古代美术的形式与风格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影响。
霍去病墓前石雕开创了雕塑史的新篇章。
尽管秦汉两朝更替出现,但汉代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却发生了很大变化。
秦代雕塑作品以秦代兵马俑为例,创作手法相对写实,结构严谨,雕塑的比例、大小都较为真实地再现了客观的人物形象,极尽人工之美。
汉代大型石雕没有沿袭秦的艺术风格,而是以粗犷著称,注重形式语言简练、夸张,有如浑然天成,使得整个雕塑更加雄浑大气,充满生命力。
霍去病墓前石雕的风格与秦代兵马俑的风格差异之大,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西汉代秦而兴,继承了秦的一些典章制度,但其实在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文学艺术及政治制度的一些层面上,却更多地表现为明显的楚化。
秦代和汉代兵马俑的特点比较-雕塑论文-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秦代和汉代兵马俑的特点比较-雕塑论文-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秦汉兵马俑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成就大, 影响深, 同时也是研究秦汉社会历史的重要载体。
本文对秦汉兵马俑进行对比研究, 主要包括秦始皇兵马俑、汉代的咸阳杨家湾与徐州狮子山兵马俑, 又将秦汉兵马俑分为兵俑、马俑、整体风格三部分, 对其各自的艺术体现与背后的社会历史进行对比探讨。
关键词:兵马俑; 艺术表现; 历史解释;一、秦汉兵俑分析从兵俑上看, 秦汉兵俑的异同集中体现在形体面貌、造型姿态和服饰这三个方面。
从兵俑的形体面貌上来看, 秦俑较汉俑更为庄严肃穆, 汉俑较秦俑更显轻快活泼, 而汉俑又受地理因素影响, 不同地区的汉俑具有不同的面貌。
从俑体身高上看, 秦俑的平均身高在1.75-2米之间, 体形高大, 而汉俑的身高较低, 最低为持械小步兵俑, 身高在44.5厘米左右, 最高的大骑马俑也不过68厘米, 这就导致了秦兵马俑看上去更显威严, 汉俑更显平民化。
同时在汉俑内部, 也因地域性而风格不同, 在这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咸阳杨家湾兵马俑和徐州狮子山兵马俑。
咸阳杨家湾兵马俑表现了关中人的面貌, 面方而圆, 额阔而唇厚。
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则展现了东夷人的外部体形, 清秀体盈, 面部上宽下窄。
同时, 咸俑受关中朴实自然的风俗影响, 风格较为明快, 而狮俑受西汉楚国丧葬习俗影响, 较为阴郁沉重。
从兵俑的造型姿态上来看, 秦兵马俑主要反映了秦朝阵容, 步兵骑兵身健体魁, 站姿端正, 汉兵马俑包含立俑骑俑还有百戏俑, 造型更加丰富, 姿态更具有线条美。
秦兵马俑在个体表现上, 旨在表现秦兵雄健有力、骁勇善战的军士形象, 在集体表现上, 着眼于展现秦军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的官兵士气。
而西汉咸阳杨家湾三千兵马俑则更多体现了一只训练有素的状态。
从俑的侧体观看, 咸俑有丰富的曲线, 更显柔和。
兵俑整体线条运用了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的手法, 刚柔并济。
雕塑论文[摘要]
雕塑论文这是我的论文,我也是雕塑系的(河南)你可以借鉴论霍去病墓石雕艺术风格--从秦兵马俑到汉霍去病墓石雕风格差异- -***摘要:对秦代兵马俑和汉代霍去病墓石雕群造型语言的艺术特征进行比较,以二者艺术风格的差异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古代"胡人美术"的艺术特色,找出霍去病墓石雕在造形语言上与"胡人美术"的共通之处,以图像学、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汉代霍去病墓石雕艺术风格形成的真正根源于对古代"胡人美术"造型语言的吸收和运用。
并将霍去病墓石雕作为大的时代背景下的一种美术现象,进一步以历史的、文化的视角看待艺术语言在形制表现上的发展与演变。
关键词:兵马俑;霍去病墓;胡人美术;民族心理在世界艺术史上,中国古代美术可谓是整个东方美术的代表,中国美术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数十种古老人类文明相继消失,而中国美术的艺术特色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仍旧保持了其自身的独特的艺术内涵,这和中国美术的传承性是不无关系的。
纵观整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艺术形式、风格特色的发展与变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特点和文化根源,朝代变迁、外来文化的融合,都对中国古代美术的形式与风格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影响。
通过对各时期的美术作品的分析,我们也都能从美术作品本身的风格特点上找出上述的成因。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秦汉时期的艺术作品时,却发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秦汉短暂的朝代更替,艺术的形式与风格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很难找到其历史的承袭性,尤其是在秦汉时期的雕塑作品上,以秦代兵马俑和汉代霍去病墓石雕为例,在这一点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前者严谨写实,尽极人工之美;后者粗犷夸张,有如浑然天成。
很多美术评论家、史学家都做过相关领域的研究,也都以历史的、文化的角度寻找其差异的成因。
而笔者认为,就其整体艺术风格的差异性,应更多的从造型语言本身和民族心理等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其差异性的根源所在。
秦汉雕塑艺术风格的差异论文
秦汉雕塑艺术风格的差异秦始皇兵马石刻俑艺术特征:秦始皇兵马俑坑共发现三个,加上一个未建成的,依次编为一至四号坑,共发掘出战车百余乘、陶马600余匹、陶俑近8000件,还有其他的青铜兵器。
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为世人展示了秦始皇的一支阵容庞大、组织严整的禁卫军,象征了秦朝威武的军队。
尽管在咸阳、徐州、武威也先后有汉代兵马俑群的出土,但是无论是规模还是制作工艺上,是无法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提并论的。
暂且不论它规模的宏大、编排的精细,就从艺术角度看,它体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堪称艺术精品。
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首先是它的高度写实性。
秦始皇兵马俑坑所展现的军队阵容是完全按照当时秦军的实况设计的,所以其中的秦俑、陶马、车也是按实物大小制成。
秦以前的雕塑以装饰性为主,而秦俑采用了写实的刻画方式,带有明显的肖像性和写生性的特征。
陶俑一般身高1.8米左右,最高者可达2米,均为彪形大汉。
陶马一般身长2米,通高1.7米,与真马大小相等,形体比例准确,形象栩栩如生,如此大规模的陶马群在中国雕塑史上也是一个突破。
其次是它的传神。
秦兵马俑的写实并不只是简单地按照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
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阶,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如此这些都体现在了秦俑的身上,可见它的造型刻画不仅实现“形似”而且还达到“神似”。
秦俑以头部的刻画最为精致,有的眉宇凝聚,端庄肃穆;有的面庞清秀,微微含笑;有的带有皱纹,一脸老成……通过对面部的精心刻画将秦军的各种人物表现得生动万分。
秦俑的传神特征还通过艺术的夸张和提炼表现,它的刻画不是追求细枝末节,而是抓住了关键的部位进行艺术处理。
比如说,将眉毛加粗加厚使脸部更有体积感,胡子处理成飞动或翻卷状,虽然与现实不符,但是却更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对陶马的塑造也是如此,用洗炼概括的塑造手法便将一匹匹战马刻画得形象和生动。
除了马头的塑造较为细腻多变化以外,四肢与胸部都用大写意的夸张手法,棱角分明,肌腱隆凸,臀部浑圆,腰部微凹,显得强健有力。
从霍去病墓前的石刻思考汉代石雕艺术及意义
从霍去病墓前的石刻思考汉代石雕艺术及意义中国美术简史题目:从霍去病墓前的石刻思考汉代石雕艺术及其意义。
中国艺术精神作为一个完整的发展脉络,有许多重要的不能忽视的环节,汉代艺术即是其一。
汉代时一个特殊的时代。
各门艺术经过了由本元到一元,由群体向个性化的转折。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西汉具体的艺术作品上时,会不由得感叹,这的确是个富于创造活力和激情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工匠艺术家创造的帛画,石雕。
陶俑,画像石等。
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它们浑厚古朴和精神活泼的风格,实际正是后来绘画理论中所总结的“形” 、“神” 的早期追求。
汉代石雕中最具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应首推霍去病墓前石雕。
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
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
汉代陵墓雕刻突出地体现了当时石刻艺术的水平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汉代雕塑艺术中最重要的内容。
霍去病墓石雕霍去病墓石刻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刻。
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决不作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
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很好地表现出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
霍去病墓位于陕西兴平县境内。
汉代一般霍的年轻人他6次统帅大军出击匈奴,立下巨大的战功,被汉武帝刘彻封为冠军侯和骠骑将军。
霍去病墓石刻有伏虎、跃马、卧马、野猪、蟾蜍、巨人搏熊、马踏匈奴等大型作品。
整个石雕这些石头雕刻技术灵活地运用了圆雕、浮雕及线刻多种手法,并按天然石块的形状因材施艺,对它们的纹理和材料的数量完整的示范意义使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内在活力。
“跃马”霍去病墓石刻是利用整块巨石的自然形态,在必要处巧加雕凿,去粗取精,删繁求简,谁将会是马,我们通过石头。
厚度大于工作马颈下的石料并未凿去,这似乎多余的部分,却加强了跃马的动态和力量。
霍去病墓前石雕及其艺术价值
霍去病墓前石雕及其艺术价值霍去病墓前石雕及其艺术价值摘要:本文通过风格和手法的角度对汉茂陵霍去病墓前石雕进行研究、分析出石雕群在艺术领域,包括美术史与雕塑史上的重要影响、意义作用及几种价值。
关键词:霍去病墓;石雕;艺术价值西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一次高峰时期,特别是在汉武帝统治时,随着当时经济的繁荣,文化艺术领域也由静穆内敛逐渐变为凝重刚健的风格,相较于之前的雕塑作品,西汉的石雕艺术更具雄浑博大之气,反映在陵墓雕刻艺术中显得尤为明显。
在陕西的众多汉墓中,茂陵可算是较特殊的一处因着这里即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寝,同时也是汉代骠骑大将军卫青与霍去病的墓冢。
霍去病墓位于茂陵东侧,形制巨大、墓前布置有各种巨型石兽雕刻,是现存古墓中最早有石雕的墓葬。
分析起来,霍墓石雕群有许多独到与创新,均与它的艺术价值密切相关,包括石雕群风格和造型语言的创新发展、审美意义、卓越的艺术成就等诸多方面,本文主要对霍去病墓石雕群的艺术风格和造型手法进行分析,试论述其在中国美术史、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艺术价值,为进一步进行汉代雕塑艺术研究提供参考。
1.霍去病墓的营造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西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青年军事家。
由于北方匈奴依靠强大的武力不断入侵中原,对汉的统治和发展构成强大威胁,一直困扰西汉初年的历代皇帝。
霍去病18岁从军抗击匈奴,在短暂的六年中他曾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为安定民生、保卫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汉武帝在失去这位勇谋兼备的年轻将领之后,为表彰霍去病的显赫战功,乃“发民国众甲,军阵自长安至茂陵”,在自己的陵寝即茂陵东侧为霍去病修筑了一座巨大的墓冢,以殊礼送葬即今天的霍去病墓。
由于西汉时期的礼教制度森严,墓葬的级别分别由陵、墓、冢、坟、穴依次向下排列,唯有帝王才能建造陵墓,致于将军之封霍去病墓的巍峨浩大却是首屈一指空前绝后,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仅有的特例。
浅析社会大背景对秦兵马俑与汉霍去病墓石刻雕塑语言的影响
浅析社会大背景对秦兵马俑与汉霍去病墓石刻雕塑语言的影响【摘要】本文从对比秦始皇兵马俑与汉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语言出发,分析社会意识和现实生活对秦兵马俑与汉霍去病墓石雕的影响,引发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对雕塑语言探索的思考。
【关键词】秦兵马俑;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真实;象征前言秦兵马俑和汉霍去病墓石刻是中国传统雕塑的优秀代表,虽然这两个雕塑群年代相隔不远,但在雕塑语言上,两个雕塑群各有特色,这中间的差异除了受雕塑的功能和材料等条件外,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两者的对比,探索当时社会文化环境对秦兵马俑与汉霍去病墓石刻产生的影响。
引言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政治文化的统一带来秦朝艺术的发展。
此后的西汉统治者在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力逐步强盛,文化艺术也日趋繁荣,也使雕塑艺术发展突飞猛进,成就辉煌。
可能是秦朝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在美术史体例上,多将秦汉雕塑合并论述,在艺术风格上虽秦、汉雕塑都古朴、雄浑,但由于秦、汉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秦和汉特别是西汉初年的雕塑也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追求,秦始皇兵马俑和汉霍去病墓石雕群正是这两个时期的突出代表,也最能体现这两个时期的雕塑风格。
秦兵马俑是秦代遗存至今最重要的雕塑,它也最能体现秦代雕塑逼真写实的艺术风格。
两汉雕塑从题材到艺术风格都有很大发展变化。
本文仅讨论西汉初期的雕塑艺术。
在从秦灭亡到汉武帝这段时间出现了大量的兵马俑和石刻艺术。
其中的霍去病墓石雕群概括简练、生动传神,最能体现当时深沉宏大的艺术风格。
一、秦兵马俑和汉霍去病墓石雕不同的艺术语言历史记载,秦朝出现了大量的雕塑,有收天下之金铸成的十二金人,都江堰的石犀牛,还有石翁仲像和秦始皇陵的石麒麟等,可惜都在历史长河中湮没无迹了。
只有埋在地下的秦始皇兵马俑得以保留。
约于公元前209年竣工的秦兵马俑有骑兵俑、步兵俑、将军俑,文官俑、武官俑约8000余件,陶俑和陶马都与真人真马等高或稍高,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大秦王朝“奋击百万,横扫六合”的雄壮之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从秦兵马俑到汉霍去病墓石雕风格差异摘要文章以秦代兵马俑与汉代霍去病墓石雕为对象,比较分析了二者在造型艺术特征上的差异。
并且,以此种特征差异为视角,同时考察古代“胡人美术”在艺术上的特色,试图探寻霍去病墓石雕与“胡人美术”两者在造型语言上的相同点。
再结合文化人类学、图像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文章得出观点为:汉代霍去病墓的石雕风格吸收并利用了“胡人美术”这种古老的艺术,即前者根植于后者的造型艺术风格,同时,文章指出霍去病墓的艺术风格属缘于当时大背景下的美术现象,应当用历史、文化的眼光看待此种艺术风格的演变与发展。
关键词:兵马俑;霍去病墓;胡人美术;民族心理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omparison of the Qin Dynasty and Han Dynasty Huo Qubing tombstone carving group Terracotta Army modelling language art characteristic, the difference in style between the two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ancient“hu man art”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to find the tomb of Huo Qubing stone in the form of the language with“hu man art”in common, to method of image science,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alysis, draw the conclusion: the Han Dynasty tomb of Huo Qubing stone carving art style of real roots in the ancient “hu man art” absorption and use of modeling language. And the tomb of Huo Qubing stone as a kind of art phenomen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further to the history,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art language in the form of performance.Key words: T erracotta Army Huo;Qubing tomb;hu man art;national psychology目录引言 (1)1. 秦兵马俑 (2)2.霍去病墓石雕 (3)3.比较分析秦兵马俑和汉霍去病墓石雕 (5)3.1 传统认识 (6)3.2 新的观点 (6)4.结语 (9)致谢 (10)引言中国古代美术作为世界艺术史中东方美术的代表,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艺术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更进一步说,人类一个个古老文明在历史的车轮下,几乎都消失殆尽,幸存寥寥。
而中国美术在历经数千年的磨练之下,仍然屹立不倒,充满生机。
更为值得珍视的是,中国美术保留了自身独具的艺术风格与蕴含,保持着在发展过程中的传承性。
纵观中国的整个艺术发展史,无论是艺术风格还是艺术形式的发展,都有着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与根源。
朝代的更替以及外邦文化的进入,都对中国古代的艺术特征产生着影响。
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表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特征,因此,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我们也许能发现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但是,若是以秦汉艺术风格的更替为考察对象,我们会发现,相比于历史更替的漫长而言,秦汉的时代变革是较快的;不过,其艺术的风格和形式都展现出较大的变化性,更甚的是,难以找出两个朝代艺术上的承袭特征。
尤其是通过观察秦代兵马俑与汉代霍去病墓的艺术特征,秦汉艺术上变化的快速性表现的相对明显:秦代兵马俑表现出写实、严肃,人工之美尽显;汉代霍去病墓则表现出了它的粗犷与力量。
也有许多史学家与美术评论家从文化、历史的视角出发,研究并找寻其中的差异原因。
在笔者看来,秦代兵马俑与汉代霍去病墓石雕之间的艺术差异,应当从民族心理方面、艺术造型等方面入手,站在时代的角度,比较分析其差异性的根源。
1. 秦兵马俑秦代之前,于造型艺术方面,中国美术的主要成就集中于青铜艺术上,而雕塑艺术是作为青铜艺术的辅助而存在,单独且规模较大的雕刻作品极为少见。
在秦代之前,雕塑艺术主要体现出神秘、稚嫩的风格。
而从秦兵马俑的艺术风格上看,已然突破了以往神秘的艺术特点,转而变得写实。
在秦朝统一六国背景下,君王成了掌握所有权力的唯一一人,而这种权力必然表现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
因此,在此种情势下,个人的权力之极在艺术领域也被体现,兵马俑正是这一特征的典型代表。
兵马俑鲜明的时代印记与艺术风格上的转变,是我国古代美术领域的艺术风格转变的重要转折。
秦代之前雕塑的神秘、夸张等艺术特征,被秦代兵马俑所改变,最终使得雕塑脱离出工艺美术,并且作为单独的艺术得以蓬勃发展。
秦代兵马俑所体现出的艺术精神是空前的,艺术创作手法上重在写实,风格严谨,并且无论是大小、比例,雕塑的造型都体现出真实状态下的形象。
通过观察兵马俑的形象,我们可以发现其人物造型逼真,神态各异,而且在人物年龄、职务、衣着等许多细微之处都能清晰地表现出差异。
兵马俑数量惊人的阵容,无比整齐的列阵方式,无不体现出秦代强大的国力和军事。
并且,兵马俑也将当时我国艺术雕塑领域精湛的水平显露无疑。
2.霍去病墓石雕秦帝国的建立开创了我国古代王朝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其不仅统一了文字,还统一了度量衡与货币,更是期望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实现统一。
不过,艺术领域的发展历来是多元化的,不可能实现绝对的一统。
在秦代灭亡后,我国的艺术发展进入一个发展的新纪元,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汉代霍去病墓石雕。
霍去病墓石雕群中最具代表的雕塑作品就是《马踏匈奴》。
在这件作品中,表现出的艺术形象是威武雄壮的战马,将敌人踩于铁蹄之下,敌人畏缩于马下,整个人马浑然一体。
这件作品暴露出匈奴失败的宿命。
霍去病墓石雕是有整块石头雕砌而成,艺术表现简洁明了,并且在雕塑转折处采用了大胆的削凿的手法;于细节中,雕塑中运用浮雕与线,将整个雕塑的生命力和活力展现出来。
对于马蹄下的匈奴人造型,雕塑处理上是具有特殊的意义的。
尽管其人物雕凿上表现得简洁,但是,在人物细节处理上却是做得相当细致,例如,马下敌人的胡须或者发式都进行了较为夸张的表现,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汉人是如何理解匈奴人的形象的。
图2-1 《马踏匈奴》雕塑另外还有一点十分令人关注的是,《马踏匈奴》雕塑形象中,世人并不能从表面上看出将军的形象,此种表现手法正是汉代雕刻艺术上追求的艺术效果——意至而形不至。
雕刻艺术家欲借助对其他形象的艺术表现,来展现将军的威武雄姿。
即战马的雄健与马下敌人的狼狈之比较,为人们想象将军形象留下了自由想象的艺术空间。
换句话说,《马踏匈奴》这一雕塑作品所意在展现的不是战马,也不是匈奴,而是人马背后的主导者——青年将军霍去病的形象,乃至是为了表现汉王朝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国力。
从中可以看出汉代雕塑艺术的表现手法是借助形象语言来象征真实意图。
霍去病墓的其他雕塑也是基本秉持此种表现手法,例如《伏虎》、《跃马》等都是简单展现虎或者马,对两者的刻画是为了表现青年将军霍去病的辉煌一生。
霍去病墓雕塑群运用简洁、干练、夸张的形象表现手法,透出摄人心魂的气势,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比较分析秦兵马俑和汉霍去病墓石雕在对秦汉艺术研究中,相当数量的美术类书籍或者评论易将两者雕刻艺术划分为同一类别。
事实上,不论是在艺术文化的源流上,还是表现形式,秦代与汉的雕塑艺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不能简单将两者合并研究。
秦代兵马俑表露出的是北方文化中的求真风格。
在雕塑群的整体规划中,常常使用数量众多的正方或较直的线条,气势恢宏,让人不禁产生敬畏之情。
我国古代群塑的开端正是秦代兵马俑雕塑群。
至汉代,霍去病墓群雕表现出了南北文化的融合,精神面貌昂扬向上。
此种民族精神面貌是艺术领域发生风格转变与时代差异的根源。
汉代雕塑并未继承秦代写实的表现手法与风格,而是追求造型在艺术上的表现力与象征性。
汉代雕塑在两个方面与秦代表现出不同:一是汉代雕塑中的大型纪念碑,例如霍去病墓纪念碑;另外一种是小型雕塑,类如陪葬雕塑等,小而多样,颇具艺术性。
秦代兵马俑的艺术特征不仅表现于写实手法上,而且表现于视觉效果上。
首先是写实手法。
秦代兵马俑注重写实风格,各类造型与真实形态大致相当。
面部形态各异,真实地反应了秦代军队的风貌。
此种写实的风格不仅表现在雕塑整体上,而且于细节处也是透露出写实。
在视觉效果上,秦代兵马俑在艺术追求上也比较注重视觉上的效果。
尽管整体上追求写实,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写实,不乏对写实的突破。
综上,秦代雕塑艺术无论是在写实上,还是在艺术追求上,都开创了我国古代艺术的新篇章,一方面承继古代写实风格,另一方面突出视觉效果。
对于汉代霍去病墓石雕,艺术风格上又呈现出另外一番景象。
雕塑家依照石材进行雕刻,手法独到且巧妙,将多种雕刻手法融合在一起,形象表现得极为恰当,雕刻简练,突出象征性,增加雕刻作品的力度与气魄。
整个雕塑群在石材选择上、整体造型上以及主题思想上都达到了非常完美的和谐与统一,突出了时代的辉煌,并独具艺术性。
霍去病墓石雕是采用整石雕刻而成,石材的体积很大,雕刻家按照石块的天然形状进行雕刻,浑然天成,鬼斧神工,使其与周围环境更易融合。
综上所述,霍去病墓的石刻不仅采用相当夸张的变形手法,而且也是十分注重写实风格的运用。
在雕塑动物形象时,雕刻家并未在动物外表上下多大工夫,转而在深入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点基础上,并充分结合石材的特性与自然形态,因“石”制宜,充分给予这些石块以生命力。
比较分析秦代雕塑与汉代雕塑之间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接下来将对其进行以下的分析:3.1 传统认识在现今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主要的观点。
第一种认为:自秦代统一六国之后,当政者将六国手艺精湛的巧匠汇集到都城咸阳,这些工匠技术一流,出于其手的作品自然雕刻严谨。
在秦兵马俑竣工之后,大量的能工巧匠被杀害,这也就造成了技术传承上的断裂,这一点从汉代继承秦代技术上的断层可以看出,造成了汉代雕刻在写实手法上的运用不及秦代。
第二种看法指出,秦代雕刻艺术是在周文化的影响下成形的,追求朴实,注重写实,表现手法上更加侧重于现实主义;对于汉代,楚文化对其的影响更为主要,更多的是对万物的冥想,充满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