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1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16)

面积教学内容:二期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60~61页。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数方格的操作活动,构建“面积”的概念。

4、创意想象,感知面积一定时围成图形的多样性,培养多向思维教学重点:1、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用方格的多少表示面积。

教学难点:1、面积概念的形成。

2、灵活准确地计数方格。

教具准备:练习纸、透明方格纸、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12根小棒、彩笔、剪刀等。

学情分析: 课前我给学生做了前测,给出有明显大小的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判断谁大?学生几乎都能回答正确,但让他们叙述你的比较方法时,更多的学生写目测,也有少数学生去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从而求出面积,并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然而测试给一个不规则图形画出面积所表示的部分时,很少学生想到图形面积表示的是涂满或铺满.为此,说明学生对面积概念往往建立在生活概念基础上的.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感知面积1、操作:剪一个你学过的多边形,并举出,观察下,交流有大小吗?2、与老师交流:老师也剪了个多边形,与老师比怎样?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是比的图形中的哪些部分?请学生上来摸一摸小结:图形的大小,就叫它们的面积。

3、揭示课题:面积4、反馈:摸一摸所剪图形的面积;摸一摸课桌面和文具盒面的面积比大小。

二、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1、刚才你们是用什么好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出示:目测法)2、争论:观察图1和图3(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猜测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换投影演示)设问:可用哪种更合适的方法来比较上面两个多边形的面积大小?3、体验借助工具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1)学生拿出剪好的一个多边形和长方形纸片,小组合作探究。

(2)学生汇报(投影显示活动结果,并配合课件演示几种比较方法)先把长方形放在正方形上(即重叠)然后把长方形多余的部分剪下来,再把剪下来的部分放到正方形上面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要比长方形面积大(剪一剪) 用透明的方格纸(格子大小也要一样,注意尽量少出现不完整的格子) 在图形上画一画(画成小方格)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更方便、更合理些(出示数方格的方法)4、请你来评评理(课件)小丁丁和小胖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2个图形,可他们却吵起来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面积【教学内容】上海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60-61面积【教学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索所给出的图形的大小,初步体会到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学会用方格的多少来表示面积。

3、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寻求多种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用方格的多少表示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数方格,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图形片,透明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对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

1、出示机器人图片。

说说在这些图形中,哪个图形最大?哪个图形最小?2、总结:平面图形是有大有小的。

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说明:直观的图片感知,使学生感受到平面图形是有大有小的,为学习面积的概念作铺垫。

】二、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1、重叠法比较图形的大小。

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片通过重叠比较图形的大小。

结论:正方形比圆形大,圆形比正方形小。

2、利用透明方格纸比较图形的大小。

出示:⑴讨论: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借助新的工具----透明方格纸) ⑵ 指名放方格纸,说说注意点。

⑶ 引导学生数出这两个图形各占了几个方格。

⑷ 结论:因为长方形占的方格数比正方形多,所以长方形比正方形大。

⑸ 总结:在每格大小相同的前提下,谁占的方格多,谁就大!3、师总结,引出面积含义,揭示课题。

补全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摸一摸正方形的面积,说说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

【说明:引导学生在无法直接得出图形大小结论的时候,自主探究出如何借助透明方格纸比较图形的大小。

通过数方格的操作活动,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三、探索平面图形的面积。

1、比一比下面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A B⑴ 全班数图形所占的方格数。

⑵ 组织交流,汇报数法。

⑶ 板书:直接计数法⑷语言训练:因为图形A占的方格数比图形B多,所以图形A的面积比图形B的面积大。

总结: 1、不满一格的可以拼凑为整格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面积,书P60、6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感悟什么是“面积”,会结合具体事物 表达面积的含义。

2、学会用方格数的多少来表示面积。

3、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方格数的多少来表示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数方格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PPT 、练习纸、方格纸教学过程:一、直观体验 感受新知1、媒体出示:4个图形2、让学生在4个图形中选一个图形进行涂色,比一比谁涂得快。

3、请学生说说涂得是哪个?为什么?4、教师举例生活中的面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比如门的这个面、窗的面、书本的面,那你还能找出其他的面吗?5、学生举例问:你还找到了哪些面?二、积极参与 探索新知1、出示:(1)你能比较它们面的大小吗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为什么?师:这两个图形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我们一眼就能比出来了。

(2)举例:说说生活中你一眼就能比较出大小的两个面(同桌互相说一说)2、出示:师:这两个图形你能一眼就比较出来吗?师:那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它们面的大小呢?生: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学生上来操作)师:当我们眼睛很难比较图形大小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把两个图形重叠起来进行比较。

3、出示:师:你能比较吗?(学生回答并说理由)师:你觉得这两个图形用刚才的方法能比较出来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示:(把两个图形放在方格纸中)现在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

小结:当两个图形的面积不能用眼睛看或重叠起来的方法比较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数方格数的方法来比较图形面的大小。

4、这个图形占了几格?问:你是怎么数的?生:一个一个数(媒体演示)1 2 1 2师:数完了,喜欢这个方法吗?还有简单的方法吗?(学生交流)小结:我们在数方格的时候,可以是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更方便的方法来数。

2、师:你是怎么数的呢?问:在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好方法?(演示:把右边的移动到左边,变成一个正方形)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数方格的方法知道图形占了多少格,其实图形所占的方格数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出示课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10)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10)

面积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索初步认识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学会用观察法,重叠法和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面积的含义;2、用不同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数方格,用方格的多少表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一枚硬币、透明方格纸、不规则图形。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认识物体表面比较数学书比硬币的大小,具体比的是哪里,学生上来摸一摸感受“面”。

预设:书的封面比硬币的表面大。

从比较的方法(用眼睛看出来的)引出板书:观察法举例身边有没有比书本封面更大的物体表面?(板书:物体表面)预设:把**叠放在**面上以后,比出。

(板书:重叠法)★通过对身边物体的认识,摸一摸,感受“面”的概念,从中推理比较大小的方法,浅显易懂。

二、认识面积1.引出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完整定义: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平面内的图形有大小吗?师总结:线段一般只研究它的长度。

平面内,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

(板书:封闭图形)一般在封闭的图形中才研究它的面积。

那么,谁能把面积的定义说完整?★从立体到平面,通过对平面图形的深刻分析,建立完善的面积定义。

多角度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三、比较面积1.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地砖店里有四块小地砖,比较其面积大小。

用观察法、重叠法进行直接比较,当直接比较无法进行时,就用透明方格纸来数格子。

谁占的格子数多,谁的面积就大。

2.数格子比大小用同一种规格的透明方格纸,摆放在上面,摆的时候要注意——尽量使得图形都在完整的格子里。

接下来就是——数方格(板书)3小结学到这里,你知道了哪些比较面积的方法?观察法、重叠法、数方格、、、、、、四、数方格1.判断:小丁丁的卧室面积占15格,小胖的卧室面积也占15格,所以他们两人的房间一样大。

()预设:方格大小不一样,都占15格的话,面积肯定不一样。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4)

面积的认识教材分析:“认识面积”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蜗牛围着树叶作运动,初步感知蜗牛的运动路线就是树叶的面积;然后对树叶和照片的周围边线进行观察,明确这条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面积,这里没有给出面积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面积的含义。

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面积,知道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面积。

此外,还要求组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面积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通过探索图形的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建立面积的直观表象,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

2、学会用方格的多少来表示面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测量面积的大小,必须统一方格的大小。

3、在探索面积单位产生的过程中,感受到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感受到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4、在学习过程中,满足学生的探究需求,形成积极学习、热情讨论的良好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一、引趣激学,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1、涂色比赛,在不公平中引发问题。

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长方形。

故事情节的引入,让学生发现“不公平”,在比较中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

板书:平面图形追问:你还知道哪些平面图形?(方形、三角形、圆形等)2、摸一摸,说一说,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物体的表面,体会物体的表面也有大小之分。

提问: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接触到许多物体的表面,你们周围有没有你能摸到的面?请你找一找。

动手体验:摸一摸铅笔盒的表面、数学书的一个表面,再摸一摸课桌的一个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也有大小之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面积教学设计
环节教师活动
动意图
二、
探究
新知
(4)得出结论:绿色的长方形面积大
(5)师:借助透明方格纸,通过数方格的
方法知道图形的面积有多大是一个好
方法,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着重介绍的
方法。

(一)引发矛盾,激发思考
1、下面下个图形,你有办法比较,哪个面积大
吗?
2、电脑显示,有不同方格的三个图形
讨论:可以比了吗?为什么?
3、小结:数方格的时候,得用一样大小的方格,
也就是统一的标准
(二)讨论交流,出探方法
1、出示图形(有相同方格的三个图形)
2、红、黄、蓝图形的面积各占几格?
3、汇报交流
4、重点交流蓝色图形的方法
5、小结方法:不满一个的可以拼凑为整格的
学生独
立思
考。

交流汇

环节教师活动
动意图
三、总结归纳6、小结算法:得出结论
(1)三个图形都占20格,大小相等
(2)面积相等,形状不同
(三)算法多样,巩固实践
1、你更喜欢哪个图形?(电脑显示)
2、轴对称图形B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班级分享
1、什么是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
重叠、数方格)
交流汇

学生总
结回
顾课堂
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2、游戏比赛(统一标准)
师:怎么办呢?(可以将这两个图形分割成小方格,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
(出示方格,数方格)
游戏:
1)男生闭眼,女生数出图形的方格数。
2)女生闭眼,男生数出图形的方格数。
3)互相说一说,你看到的图形有多少格。
师:一起看,这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
小结:我们无论在比较面积的大小,还是测量图形的面积,都需要选取统一的标准。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借助辅助工具比较不同封闭图形的面积。
评价关注点
合作能力、理解能力
教学
环节
环节目标
师生活动
评价
关注点
活动一
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一、课题引入:面积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整块黑板的表面和一张课桌面,谁大?谁小?(课桌面比黑板面小)
(1)长方体的表面在哪里?请同学上来摸一摸。
长方体表面的大小其实指的是6个面大小的和,我们说长方体表面的大小就是6个面大小的和。
(2)橘子的表面在哪里?你们可以用手势的大小表示吗?
我们可以说,橘子表面的大小是橘子的表面积。
感受一下,和我们之前看过、摸过的物体表面积有什么不一样?(曲面,立体的)
(3)我们的脸面在哪里?用手摸一摸。
《面积》学历单
教学过程:
课题
《面积》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
2、在观察、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中,体验多种比较策略,感受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能辅助使用方格纸等来比较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1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12)

面积教学内容:二期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60~61页。

教学目标:1、认识并初步理解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能运用小方格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2、经历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过程,初步体会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感知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并初步理解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2)掌握用方格的多少来表示平面图形面积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2)灵活准确地计数方格。

学具准备:小正方形(1×1,2×2),小圆片、剪刀,方格纸,剪好的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认识面积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知识(板书:面积)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师概括问题)二、创设情境,感知面积(一)、观察认识面游戏,认识平面(二)、初步认识,引出面积1、游戏:涂色比赛(大长方形、小正方形)师:这两个图形进行涂颜色比赛,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理由是?2、更换图形选择,说理由小结:原来平面图形是有大小的,在数学中,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感知面积,理解概念1、师举例说圆形、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仿说2、同桌互相摸一摸、说一说什么叫圆形的面积?什么叫三角形的面积? 师:什么是平面图形图形的面积?小结: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三、实践运用,内化面积1、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A 、图形按面积大小排序(1)、比较1-5号面积大小,阐述观察法(2)媒示2号、5号的面积比大小,展示重叠法(3)小组合作探究,比较2、6号面积大小先把长方形放在正方形上面(也就是重叠)然后把长方形多余的部分剪下来,再把剪下来的部分放到正方形上面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一样大(剪一剪)摆小正方形: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来摆用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来摆用透明的方格纸小结: 摆方格和用方格纸的方法其实是相同的,都叫数方格B 、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整格图形)师:在数方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图形的特点,利用剪、拼、补的方法,使数的过程更方便更简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第二课时)▏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第二课时)▏沪教版

面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对这两个面积单位建立量感。

2、会用平方米、平方分米来表示图形的面积。

3、巩固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对这两个面积单位建立量感。

2、巩固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对平方米、平方分米、这两个面积单位建立量感。

教学过程:一、认识平方分米和平方米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分米生独立画。

=a2;反馈,说说你的想法,板书:S正师:像这样,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写作1dm2。

这个正方形面积还可以用哪个面积单位表示,是多少?先把你的手掌放到1平方分米中,再把你的指尖放到1平方厘米中,比一比,两个单位各有多大,想一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画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即复习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又引出面积单位平方分米。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拿出一张剪成1平方米的报纸用米尺量一量这个正方形的边长,说说这个正方形面积有多大。

师:像这样,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写作1m2。

请几个小朋友站到报纸上,看看1平方米站了几个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什么东西的面积大约有1平方米?【设计意图:通过量、站、找,对1平方米建立量感。

】3、练一练: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树高3()1个教室面积约80()书本面积约6()1枚邮票的面积约4()1块手帕面积约4()小胖腰围约8()1块黑板面积约4()广场面积约1000()小结:一般较大的物体面积用平方米表示二、长、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1、口答:p、64—三题2、练:p、79计算小胖家的面积(1)说说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板书:S=ab(2)学生独立计算,数完后在小组中交流并探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3)交流反馈【设计意图:巩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用平方米表示房间的面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1)

面积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60-6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面积的概念。

(2)知道用统一大小方格的多少来表示面积的大小。

(3)经历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4)感知计算图形的面积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1)知道并理解面积的概念。

(2)知道可以用统一大小方格的多少来表示面积的大小。

(3)灵活准确地计数方格的方法。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平面图形纸片(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2、学具:水彩笔、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观察比较,感知面积的意义(一)涂一涂1、师:我们进行一个涂色比赛,比一比哪个同学涂的最快?你们会选择哪个图形?为什么?生:正方形图形小生:面小师:面,对。

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物体或形状有面呢?生举例师: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数学的眼睛,观察的真仔细。

师:云朵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都是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面的大小)他们有大有小,正方形的面比云朵形小,我们可以说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比云朵形的面积小。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究的新知识面积。

2、揭示课题师:你能用按这句话的样子比一比这3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师:角也是平面图形?他有面积吗?强调:封闭的平面图形(二)、摸一摸师:同学们找到的桌子的面,数学书的封面,手掌面等等我们都称为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吗?对,电脑屏的大小就是电脑屏的面积,表盘面的大小就是表盘的面积,你还能继续这样说吗?师:物体表面的大小是他的面积,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是他的面积,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四)揭示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或(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叫面积。

二、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师:既然面积有大有小,那让我们来做个比一比的游戏吧!我们先来比一比谁手掌的面积大?老师和你们比,谁大?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

老师和你们比,很明显可以通过观察法看出老师的手掌面大刚才用眼睛就能看出两个面面积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观察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和面积单位)▏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和面积单位)▏沪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⒈通过实际观察、触摸等实际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⒉通过测量认识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⒊会用相应的面积单位去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⒋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有序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认识物体的表面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看你家里的住房面积是多少?(让三个小朋友来回答)面积指什么地方?这是杨老师家的平面图,每间房间地面的大小就是(房间的面积)。

教室的面积就是(教室地面的大小)黑板的面积就是(黑板的大小)老师手摸一下黑板。

请你们也像老师一样摸一摸你们课桌椅的面和书本的封面。

师:像书的封面、桌面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你们还能举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引导学生比一比,黑板面与桌面,哪个大,哪个小?数学课本的封面与铅笔盒面,哪个大,哪个小?师:我们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板书:大小)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形成了“平面图形”,⒉认识平面图形把刚才同学说的一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就可能有下面这些图形。

屏幕显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屏幕所显示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板书:“平面图形”请一个学生来摸一摸,感受一下大小。

摸完后显示阴影。

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大小说说哪个图形大?哪个图形小?揭示: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⒊揭示面积的概念刚才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屏幕演示,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什么叫面积。

得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如:二、面积单位1、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黑板的面积与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我们经过观察便能很容易地知道它们的大小。

这种比较的方法叫观察法(板书)。

2、师:(实物呈现:两块长方形的红白硬纸片面积大小相差无几,红纸片面积略大一点,使学生更容易看成与白的一样大)这两块硬纸片的面积又是谁大谁小呢?当我们用眼睛不能够直接看出来的时候,就可以把两个物体重叠在一起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重叠)你们听明白了吗?3、师:[电脑呈现:两个颜色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略大一点)]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师:(电脑演示:重叠过程结果发现还是很难说出谁的面积大)怎么办呢?师:我倒有个方法,你们看行不行?(在原图形上覆盖线条,把两个图形分别分解成小方格)现在你们能知道它们的面积大小了吗?师:我们就叫它为数格法吧!(板书:数格法)现在请大家用这个数格法来比较几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1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14)

面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与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用厘米方格来表示图形的面积。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m2),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重点:1、探索与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c㎡),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过程:一、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1、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媒体出示:小亚和小胖都用自制的方格量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小胖:小亚小胖说:这个长方形面积是15格小亚说:这个长方形面积是60格为什么两个人量出的结果不同呢?师:因此我们要统一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矛盾冲突,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1)拿出透明方格纸量一量这些方格的边长,生度量,反馈。

师:像这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写作1 cm2。

和自己的食指第一节比一比,看看1 cm2有多大。

(2)数一数P、62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量、比,对1平方厘米建立量感。

】二、探究长、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1、下面长方形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请数出各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几厘米1cm(1)学生独立数,数完后在小组中交流并探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2)交流反馈小结: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如果S 表示面积,a 表示长方形的长,b 表示长方形的宽,用字母表示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S=ab(3)用P 、62的长方形验证面积公式,并板书书写格式: S=ab=5×3=15(cm 2) (4)练一练计算下列长方形面积(单位:厘米)【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归纳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注意教学书写格式,为五年级规范面积计算格式铺垫。

】2、想一想你会归纳正方形面积公式吗?(1)看一看P 、62的正方形,想一想,并和同桌说一说,正方形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2)交流反馈小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当长方形长=宽时,长方形就变成正方形,因此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计算正方形时照样适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 (2)

【课题】面积(第1课时)【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P60-61【教学目标】1、通过涂色和摸实物等活动感受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能够利用方格的多少来表示图形的面积。

3、学会利用方格数比较图形的大小。

4、养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通过动手操作练习思维发散能力。

【教学重点】用方格的数量表示图形的面积;利用方格数比较图形大小。

【教学难点】不规则几何图形面积的计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pad 。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涂颜色比赛。

师:男生一队,女生一队,比一比哪一队涂得快。

师:为什么男同学用的时间短?生:同样的图形,有的小,有的大。

2、摸实物,体验面积。

(摸课本的封面,摸练习本的封面)师:你在摸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生:方形的; 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大有小。

二、传授新知3、比较四个图形师:刚才我们比较了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的大小和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那现在我们再来比较一下这四个图形的大小。

(出示圆、长、正、星)师:最大的是?最小的是?生:最大的最,最小的是:五角星。

小结:当图形差异比较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眼睛观察直接比较图形的大小;4、比较两个长方形师:那中间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比较他们的大小呢?5、小组讨论寻找合适的比较方法师:请同学们按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生:讨论交流比较方法6、交流反馈生:尺量;把它们切割、移补;用透方格纸数格子。

7、数两个图形内的小正方形(格子)师:把这两个图形放在方格纸中,就相当于在两个图形中摆满了小正方形。

师:为什么要摆满小正方形呢?生:小正方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师:为什么两个图形的大小一样大呢?生:因为小正方形的数量一样多。

小结:当图形差异不是很大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统一的度量工具来进行比较图形的大小,例如刚才的两个长方形,我们就可以用小方格纸来比较他们的大小。

8、方格数量一样,但是图形大小不一样师:小胖做了这样的一道题,他觉得这两个图形是一样大的,你们觉得他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9、提示课题师:刚才我们比较的所有图形的大和小有一个数学名称,叫作面积,所以我们说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和面积单位)▏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和面积单位)▏沪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上海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60、61面积教学目标:1、知道并掌握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2、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渗透化归思想,初步了解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数方格的方法。

3、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概念。

4、通过动手操作和数方格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算法多样化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面积的概念和数方格的方法。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概念的建构。

教具准备:透明方格纸教学过程:活动一:涂色比赛,建构面积的概念1、涂色比赛——揭示课题(黑板上画一小正方形)师:请一位同学将这个小正方形涂满颜色,再请一位同学将黑板上剩下的部位涂满颜色。

比一比,谁涂得快!师:为什么涂小正方形的同学肯定快?(面积小,黑板面积大)师:像这样,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这个图形的面积。

(出示课题:面积)2、物体表面大小师:物体的表面也有大小之分,那就是物体的表面积。

摸一摸自己的脸的大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桌面的面积,出示苹果等。

3、平面的封闭图形的大小(1)哪些图形可以比较大小?((2) (4) (5) (7) )(1)(3)(6)为什么没有?——平面内封闭图形的大小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是它们的面积。

活动二:面积大小的比较1、哪个图形面积最大?怎样比较?(目测、重叠)2、下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怎样比较?(重叠)3、下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怎样比?(目测和重叠都不行,怎么办?)数方格活动三:面积单位的认识1、数方格:下面各图形有多大?用方格数表示。

2、下面各图形有多大?用方格数表示。

3、下面两个图形哪个大?(使用透明方格纸)2、数方格游戏——统计方格大小(1)男生闭眼,女生数出图形的方格数。

(2)女生闭眼,男生数出图形的方格数。

(3)互相说一说,你看到的图形有多少格。

(4)一起看,这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5)为什么我们数出的方格数一样呢?(方格大小不同)(6)结论:比较两个图形大小时,分割成的方格大小应统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13)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13)

面积(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会用公式变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长或宽。

教学重点:1、会用公式变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长或宽。

2、巩固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会用公式变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长或宽。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算出下面表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生独立填。

反馈,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板书:两个计算公式【设计意图: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二、利用公式变形,计算长方形的长或宽1、出示:一本画报封面有6平方分米,长3分米,宽几分米?读题审题,指公式分析。

学生尝试解答反馈,板书:6÷3=2(分米)2、练:填表(1)学生独立计算,数完后在小组中交流并探究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何关系。

(2)交流反馈【设计意图:会利用公式变形计算已知面积和长方形中的一条边长,求另一条边长。

】三、练习4、测量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边长,再求面积。

(度量的结果取整数)5、一个足球场长70米,宽4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6、一块正方形铁皮,边长8分米,面积多少平方分米?7、根据下面条件,求长方形的长或宽(1)面积36cm2,长9cm,求宽。

(2)面积54平方米,宽6米,求长。

8、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78平方厘米,已知宽是7厘米,长是多少厘米?9、一只信封长16厘米,宽9厘米,贴上一张边长3厘米的邮票后,封面上还露出多少平方厘米?【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熟悉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

】10、填空(1)如果正方形边长扩大2倍,面积扩大()。

(2)如果正方形边长缩小3倍,面积()。

(3)如果正方形边长扩大4倍,面积()。

(4)如果长方形长扩大2倍,宽缩小2倍,面积()。

(5)如果长方形长扩大3倍,宽扩大2倍,面积()。

【设计意图:数形结合,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判断边长变化引起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变化。

】11、试试自己的本领(1)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49平方米,正方形的边长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9)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9)

《面积》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P60-61【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先观察,再动手比较)所给出的图形(在平面上,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的大小,初步体会到这种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通过动手操作、用数方格的方法,讨论解决问题,掌握用方格的多少来表示面积的本领。

3.通过割补、平移、旋转拼凑为整格的方法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

2、学会用方格的多少来表示面积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数方格,得出不规则图形的的面积。

【教学准备】透明厘米方格纸、图形、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一)认识面积1、出示手表表盘面、电脑显示屏表面、文具盒表面、乒乓球台桌面图片——引入课题: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面积2、下列图形有面积吗?现在你认为什么叫面积?——物体表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

物体表面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二)、了解面积周围的物体有面积吗?说一说:根据教室里的物体说一说。

摸一摸:课桌、书本——的面二、活动操作,感悟新知(一)面积大小比较1、哪个省的面积大?(出示下图)——观察2.出示:下列图形你认为哪个大、哪个小?(准备教具、每桌学生一套学具)(学生分组边比较边讨论)——交流结果。

——重叠3.出示下图,与原来长方形再比较:——观察不出、重叠也不行可以先用透明方格纸放在图形上再进行比较。

量面积的大小——用方格子任选一件身边的学习工具,用方格子量一量,面积大约是几格?如:数学书、铅笔盒、橡皮檫等。

4.下面两个图形都是8个,哪个大?为什么?要统一格子的大小!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下面图形的面积哪个大?2、练一练:书上的图形,数一数再比一比。

(碰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汇报:你们碰到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交流数的好方法。

——得出启示:用割补、平移、旋转凑整的方法把不规则的图形拼合为规则的图形再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7)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7)

面积教学内容: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与画图活动,从体验中认识面积的含义。

2、会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积极探究,从而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1、感受面积的意义。

2、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通过数方格得到不过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桔子、长方体盒子、杯子、2张长方形纸、透明方格纸、剪刀、小正方形(边长1厘米)、尺、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认识面积的概念1、师:今天我们学习面积。

(板书:面积)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面积吗?想一想,面积和什么有关?2、(1)出示:桔子、杯子、长方体。

谁来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

哪个物体的表面最大?师: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板书:物体表面大小)(2)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学生一起摸一摸自己铅笔盒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铅笔盒的面积。

(铅笔盒表面的大小就是铅笔盒表面的面积)3、(1)媒体出示长方体,师:将长方体的两个面描下来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师: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面图形,它们谁大谁小?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

(板书:平面图形)(2)小游戏:用颜色涂满1个图形,如果最快完成挑选哪个图形?为什么?4、师:现在谁能完整的来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完成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5、找一找身边的面,说一说什么是它的面积。

(例: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6、判断:下面那个情况和面积有关?给篮球场铺塑胶地面()给篮球场围栅栏的长度()二、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1、师:刚才我们用眼睛就能看出两个面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做观察法。

(板书:观察法)2、重叠法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两张纸,你们说说看这两张纸谁面积大?学生交流。

师:谁来验证?(一生上讲台演示,媒体再次演示)师:有时观察法不能准确的判断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我们就要用别的方法。

像刚才我们验证时用的方法叫做“重叠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6)

《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面积,书P60、6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感悟什么是“面积”,会结合具体事物 表达面积的含义。

2、学会用方格数的多少来表示面积。

3、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方格数的多少来表示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数方格得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PPT 、练习纸、方格纸教学过程:一、直观体验 感受新知1、媒体出示:4个图形2、让学生在4个图形中选一个图形进行涂色,比一比谁涂得快。

3、请学生说说涂得是哪个?为什么?4、教师举例生活中的面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比如门的这个面、窗的面、书本的面,那你还能找出其他的面吗?5、学生举例问:你还找到了哪些面?二、积极参与 探索新知1、出示:(1)你能比较它们面的大小吗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为什么?师:这两个图形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我们一眼就能比出来了。

(2)举例:说说生活中你一眼就能比较出大小的两个面(同桌互相说一说)2、出示:师:这两个图形你能一眼就比较出来吗?师:那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它们面的大小呢?生: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学生上来操作)师:当我们眼睛很难比较图形大小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把两个图形重叠起来进行比较。

3、出示:师:你能比较吗?(学生回答并说理由)师:你觉得这两个图形用刚才的方法能比较出来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示:(把两个图形放在方格纸中)现在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

小结:当两个图形的面积不能用眼睛看或重叠起来的方法比较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数方格数的方法来比较图形面的大小。

4、这个图形占了几格?问:你是怎么数的?生:一个一个数(媒体演示)1 2 1 2师:数完了,喜欢这个方法吗?还有简单的方法吗?(学生交流)小结:我们在数方格的时候,可以是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根据图形的特点选择更方便的方法来数。

2、师:你是怎么数的呢?问:在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好方法?(演示:把右边的移动到左边,变成一个正方形)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数方格的方法知道图形占了多少格,其实图形所占的方格数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出示课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4)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4)

面积教学内容:P60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理解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认识到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经历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4、通过数方格的操作活动,构建“面积”的概念。

5、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感知计算图形的面积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1)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用方格的多少来表示面积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1)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2)灵活准确地计数方格。

(不满一格怎么计算?初步接触凑整思想) 教学准备: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若干、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透明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1、单手抓球游戏一位学生和老师比赛,单手抓球,看谁抓的多。

学生讨论结果说说想法。

(老师手大才抓的多。

)手的大小是指的什么呢?手掌表面的大小.2、比较物体表面大小师:教室里有2块玻璃需要擦(1大1小),如果请两位同学分别擦这两块玻璃,哪块玻璃先擦完?为什么?(小玻璃,因为小玻璃的表面比较小,擦干净所用的时间少)3、揭示课题师: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可以称它为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

)谁能用面积一词来介绍刚才的两块玻璃的大小.谁还能找到教室中的两个物体的面进行大小.今天我们就来边听故事边研究图形的面积。

二、创设情境,尝试探究师:这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有个女孩名叫小灯笼,小灯笼的爷爷是村子里最有智慧的人。

一天,邮差带来一个好消息——公主殿下要来这个小村庄游玩!听说公主殿下要来游玩,村民们都十分激动,爷爷着急村民们开会,动员大家把家里最大最好的物品带来给公主使用。

于是村民们从家里搬来了各种各样的物品,有地毯、床、餐桌、椅子、镜子、帐篷等等。

他们要选出最大最好的物品带来给公主使用。

1、比较两块地毯面积。

第一组图形) 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面积),现在比较地毯的大小就是比较什么?(地毯的面积)大家能比较出这两地毯面积的大小吗?师:刚才你是用什么方法马上比较出这2块地毯面积的?(用眼睛,因为这2个长方形的大小很明显一看就看出来了)(出示:观察法)2、比较两块镜子的面积第二组图形)师:这2块镜子的面积谁大谁小?(几乎用眼睛看不出来怎么办?)(生同桌讨论用模型操作,个别演示)反馈: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完全重叠说明这2个圆的面积相等,如果不完全重叠,那么有多出来部分的这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6 几何小实践(面积)▏沪教版(8)

面积的认识教学内容:三年级第一学期P60、61教学目标:1、在寻找生活中的面、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面积的直观表象,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

2、借助已有经验,在面积大小的比较中,得出三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在游戏中充分体会到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感受到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4、认识1平方厘米,能在脑中形成表象,并能对较小物体的表面进行面积估测。

教学重点:面积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量感的建立。

教学准备:ppt、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学过程:一、借助已有经验,初步感知面积的意义师:在黑板上书写:面1、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面”2、感知物体的面(数学书、课堂练习本)3、面积的认识在数学中,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1)比较数学书封面和课堂练习本封面的面积。

(2)比较数学书封面和桌面的面积。

(3)学生举例比较物体表面的面积。

二、在比较中再次感悟面积的意义出示:(A)(B)(B)组引起争议,再出示完整的图小结:看样子不封闭的图形是无法确定它面积的大小,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面积。

三、在活动中体验面积比较方法的多样性。

1、比较2个大小明显的图形的面积。

(板书:观察)2、比较2个大小接近的图形的面积。

(板书:重叠)1233、再比较1和2图形的面积,引出数方格的方法。

(板书:数方格)媒体:小结过渡:回顾刚才我们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可以用观察法,当观察法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又想到了用重叠的方法,但当重叠法也无法解决时,我们又想到了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解决,你们真棒!四、在游戏中引发矛盾,体验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平方厘米的量感。

1、通过游戏引出面积单位:(男生看图1,女生看图2,然后交流)图1 图2小结:所以比面积时,必须统一方格的大小。

要有统一的标准,便于沟通和交流,国际上规定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

2、想象:观察学具(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闭眼回想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

我们身边哪些面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3、估测较小物体表面的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积教学设计
环节教师活动
动意图
二、
探究
新知
(4)得出结论:绿色的长方形面积大
(5)师:借助透明方格纸,通过数方格的
方法知道图形的面积有多大是一个好
方法,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着重介绍的
方法。

(一)引发矛盾,激发思考
1、下面下个图形,你有办法比较,哪个面积大
吗?
2、电脑显示,有不同方格的三个图形
讨论:可以比了吗?为什么?
3、小结:数方格的时候,得用一样大小的方格,
也就是统一的标准
(二)讨论交流,出探方法
1、出示图形(有相同方格的三个图形)
2、红、黄、蓝图形的面积各占几格?
3、汇报交流
4、重点交流蓝色图形的方法
5、小结方法:不满一个的可以拼凑为整格的
学生独
立思
考。

交流汇

环节教师活动
动意图
三、总结归纳6、小结算法:得出结论
(1)三个图形都占20格,大小相等
(2)面积相等,形状不同
(三)算法多样,巩固实践
1、你更喜欢哪个图形?(电脑显示)
2、轴对称图形B
(1)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班级分享
1、什么是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可以用哪些方法?(观察、
重叠、数方格)
交流汇

学生总
结回
顾课堂
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