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11大学论文发表量区域分布特征研究
多彩的黄土高原论文自然环境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是陕西师范大学的重点专业学院,是一所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学院。
学院简介: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重点专业学院,是一所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学院。
学院前身是起源于1944年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史地科,历经西大师范学院史地系、西安师范学院史地系、西安师范学院地理系、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旅游系)、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等历史变迁,于2017年6月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黄国璋教授、聂树人教授、刘胤汉教授等曾先后在本院任教。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17人,其中专任教师99人,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26人,副教授31人,专任教师博士率达到91.9%,形成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中国工程院孙九林院士、中国科学院傅伯杰院士为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风沙物理学专家董治宝研究员受聘为我校首位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水资源专家冯起研究员,交通地理专家曹小曙教授,大气环境研究专家段克勤教授,风沙地貌研究专家吕萍教授,全球变化研究专家刘晓宏教授受聘为我校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旅游经济学专家张辉教授受聘为我校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现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区域环境学、自然灾害学和国土资源学)、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旅游管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地理学、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环境科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第四纪地质学、学科教学论等相关专业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环境工程硕士、旅游管理硕士、教育硕士等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西部旅游发展研究基地、西部资源环境研究所、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污染暴露与生态环境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城市规划与研究中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环境科学实验室、黄土高原环境动力学实验室等平台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江苏省“211”高校对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现状分析

主 要 借 助 于 E cl 为 数据 分 析 处 理 T具 , xe 作 采 用信 息计 量方 法 , 以定 性与 定量 相结 合 , 计 分析 出 统 江 苏 省高 校 1 O年来 关 于数 字 图书 馆研 究 论 文 的 一
些发 展规律 。 3 统计 分析 数字 图书 馆概念 与 相关 理论 的提 最 初起 源 于
收 稿 日期 :0 0 0 — 0 2 1— 7 1
国外 . 相对 而 言 国内数字 图书馆 的研究 起 步较 晚 , 且 都 是 在 国外 相 关理论 的基础 上进 行 的 。19 9 4年 , 国 内第 一个 为建 设 中国数 字 图书馆 T程 而组 建 的经济 实体— — 中 国数字 图书 馆有 限责 任 公 司成 立 E。到 1 ] 19 9 7年 我 国数字 图书 馆 的研 究 才 正 式开 始 r, 展 2发 】 是 比较 缓慢 的 。 是从 19 但 9 9年起关 于数字 图书馆 的 研 究 开始 表现 出增 长态 势 。江苏 省高 校对 数字 图书 馆 的研 究也 正是兴起 于 19 9 9年之后 。 31 数 量分析 . 本 文 统 计 了 2 0 0 9年 这 1 00 2 0 0年来 江 苏 省 高 校 就数 字 图书馆研究 的论 文发 表情况 , 表 1 示 。 如 所 通 过分 析 ,可 以看 出江苏 省高 校最 早研 究数 字 图书馆 的文献 出现 于 2 0 0 0年 , 后 , 来越 多 的学 此 越 者 开始 关注 这一专 题 。关 于此 方 向的学 术论 文发 表 数 量也逐 年上 升 。 总体 来 说 , 目前 为止可 以根据 论 到 文数 量 的变 化情况 将 江苏 省高 校对 数字 图 书馆 的研 究 分成 两个 主要 发 展 阶段 :o O 2 0 2 0 ~ 0 4年 可 以看 作 是第 一个 阶段 ,总计 有 7 论 文发 表 。2 0 ~ 0 9 9篇 0 5 20 年是 第二 个 阶段 , 总计 有 1 5篇 论文 发表 , 个 阶段 3 这 不 论 是发 表 总量还 是 年均发 表量 较第 一 阶段 而言 都 有 了很 大 的增 长 。从 文 献数 量 的变化 可 以看 出江 苏 省 高校 对数 字 图书馆 的研 究 热情正 在 不断提 高 。
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在中国,各地政府都将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当地经济增长的关键策略之一。
但是,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不同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出现明显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探讨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点1. 国家级发展区域国家级发展区域是中国规划建设的特殊区域,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
这些区域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和相关优惠政策的鼓励,因此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
2. 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为不均衡的两个区域,在政策、资金和市场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
沿海地区受益于开放政策,以出口为经济增长的基础,而内陆地区则以国内消费市场为主。
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成熟,以制造业为主,而内陆地区则以农业、能源和资源开发为主。
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我国政府规划出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协调发展的区域。
这些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殊政策支持,有助于促进协调的区域经济发展。
二、产生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特点的原因1. 地理环境因素地形、水资源、气候、环境等都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
比如说气候不适宜农业发展的区域,就会相对贫困,而地形难以开发的区域,就会封闭在经济繁荣区域以外。
2. 行政政策影响政府的政策和投资下放也会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一些政府对一些高发展潜力的地区进行资金和税收等的扶持,也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3. 历史的遗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指的是由于历史上的某些原因,某些地区的发展机会被忽视或者缺乏资源,导致长期以来,这些地区一直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
比如说,因为历史地缘问题,一些内陆省份的交通和物流条件较差,导致它们的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中国地下经济的区域分布特征研究

映 出省 际 水 平 的 地 下 经 济 规 模 差 异 。然 而 从 相 关 文
献 的发 展 情 况 上 看 , 目前 我 国区 域 或 省 际 等 更 微 观 层 面 地 下 经 济 的 研 究 尚处 于 起 步 阶段 。 区域 层 次 的 地 下 经 济 研 究 较 少 的 主 要 的 原 因 是 方 法 和 数 据 方 面
有 的方 法 , 少 对 模 型 细 节 和 适 用 性 的讨 论 和创 新 ; 缺
远 的影 响。实践的发展对理论提 出了更 高的要求 , 我
国对 地 下 经 济 的研 究 起 步 于上 世 纪 八 十年 代 ,但 在
另一方 面 ,当前研究仍主要 集中于对地下经济总体
规 模 的估 测 上 ,缺 乏 对 我 国 地下 经 济 区域 分 布 特 征 的研 究 嘲 。
比较 。从数 据条件 上看 , 随着我国统计制度的完善 ,
可供 使用 的 数 据 分 类更 加 全 面 ,尤其 是 省 际水 平 的
数 据 质 量 不 断提 高 , 以 更好 地 满 足 分 析 的需 要 。地 可 下经 济 发 展 的 区域 比较 可 以分 为 两种 思 路 ,一 种 思 路 是 进行 绝 对量 的 比较 , 种 比较 是 完 全 量 化 的 , 这 既
的进展 , 定量研究 明显增多 并使用税收占 G P比例和 D
本文受 国家社科基金 重点项 目“ 经济转型深化中的国家治理模式重构” 0 A L 0 ) “ ( 8 J 0 2 和 南开大学 2 0 年度人文社会科学校 内青年 09
毕业论文文献的地区与时期分布情况分析

毕业论文文献的地区与时期分布情况分析毕业论文作为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学术成果,其文献的地区与时期分布情况对于了解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毕业论文文献的地区与时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学术研究的发展动向,指导我们选择研究方向和开展学术研究。
本文将对毕业论文文献的地区与时期分布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地区分布情况分析1. 中国地区在毕业论文文献的地区分布中,中国地区一直是研究生学术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
中国地区的毕业论文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涉及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其中,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是中国地区毕业论文的研究热点,反映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
2. 国际地区除了中国地区,国际地区的毕业论文文献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国际地区的毕业论文涵盖了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研究课题,涉及国际关系、环境科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国际地区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多样,反映了国际学术界对于全球性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3. 其他地区除了中国地区和国际地区,毕业论文文献中还涉及其他地区的研究内容。
这些地区可能是特定国家或地区,也可能是跨国合作的研究项目。
这些地区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多样,涵盖了各种学科领域,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学术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时期分布情况分析1. 过去五年近五年来,毕业论文文献的时期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在这段时间内,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反映了学术界对于新问题和新挑战的关注和研究。
经济学、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过去十年过去十年来,毕业论文文献的时期分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这段时间内,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进一步拓展,涉及到更多的学科领域和研究课题。
人工智能、大数据、可持续发展等新兴领域成为研究生学术研究的重要方向,引领着学术界的发展和进步。
什么是教学研究型大学

什么是教学研究型大学一、现代大学的层次划分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整个大学系统中的一个层次,要弄清什么是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首先了解现代大学的层次划分。
1、国外划分美国高等学校分成6大类:授予博士学位的高等学校(I类广博型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型大学;II类集中型授予博士学位的/研究型大学);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I类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II类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学士学院(文理学士学院;一般学士学院;学士/副学士学院);副学士学院;专业高等教育机构(授予从学士到博士各级学位,但至少有80%的学位集中在单一领域);部族学院(美国印第安高等教育联合会的会员机构)。
日本高等院校分为大学(提供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教育)、短期大学(提供2年制的教育或培训)和高等专门学校(为15岁初中毕业生提供5年制的教育或培训),其中,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大学I类、博士学位授予大学II类、硕士学位授予大学和本科院校五个层次。
法国的高等院校可分为短期高等技术院校、高等专科学院、普通综合大学、重点高等专业大学、高等教研机构5类。
英国的高校主要分成以下几种类型:古典大学、近代大学、城市大学、新大学、原多科性技术学院及由其升格的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
为方便不同国家间的高等教育交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年修订稿)将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序数5)相当于专科、本科和硕士生教育,分为5A、5B两类:5A类是理论型的,学习年限较长,一般为4年以上,目的是使学生进入高级研究计划或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5B类是实用技术型的,学习年限较短,一般为2-3年,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
至于第二阶段(序数6)则是专指可获得高级研究文凭(博士学位)的,旨在进行高级研究和有创新意义的研究。
2、国内划分1996年上海智力开发研究所建议将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大学、省部级重点大学、一般本科院校、普通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五类。
“211”综合性大学体育学科发展现状研究

的体育专业设 置仅 限于教育训练学 和社会体育学两个 方面。 具备 良好 的科学素养 和职 业道德 , 具有 创新精 神 、 践能力 实
专业设置的广泛性是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 因素, 单一的专业 和发展潜力 , 能够从事 学校体 育与健康 的体育 教育教学 、 训 设置必然导致人才培养方向狭窄。胡红梅 、 彭洪涛等人 的研 练竞赛 工作 , 并能从 事基层体 育科学研 究 、 育管理 及社会 体
近年 来 , 我 国经 济 的发 展 和进 步 , 民 的生 活 水 平 逐 在一定的差距 。如何 借鉴 国外体 育学科 建设发展经验 , 随着 人 挖掘
渐提高 , 对体育的需求愈加多样化 , 在促进体育社会化进程的 利用综合性大学教育 教学资源优势 , 更好 地担 当起培养体 育 同时 , 也促进 了体育人才市场的繁荣和体育人才规格 的提 升。 专业相关人才的重任 , 形成体育专业人 才培养 的多模式是普
结构的一种设计 0 。人才的培养 必须 与社 会的需求 紧密联 育教育人才培养 目标定 位为: 为全国尤其是少数 民族 地区培 系, 要适应社会激烈竞 争的体 育需求 , 就必须 培养大批 的高 养 面 向现 代 化 、 向世 界 、 向 未 来 的 一 专 多 能 应 用 型 体 育 面 面 水平现代化的体育人才 。由表 2可 以看 出, 国综 合性大学 人才 , 我 在德 、 、 、 智 体 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现代教 育观念 ,
置、 科研状况等方面 , 对我 国综合性大学体育人 才培 养态势进行研 究。提 出综合性大学培养体 育人 才应 立足社会 需要 , 结合地方特 色, 充分发挥优 势 , 加强体 育 交叉学科 建设 , 与其他 专业 院 系联合培 养等 建
议 。
关 键 词 : 体 育人 才 ; 业 布 局 ; 专 目标 定 位 ; 程 建 设 课 中图 分 类 号 : 87 G 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5 1 2 1 ) 306 - 10 8 7 (0 10 -0 50 4
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基于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4改论坛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基于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化分析鄢银银罗娅闫明智(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摘要:为探究1999年以来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以中国知网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国知网的计量可视化方法,呈现该研究领域的研究规律。
分析发现GIS教学效果评价研究、GIS在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适用性研究、GIS辅助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GIS辅助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挑战研究是该领域的四大研究热点。
关键词:GIS;中学地理教学;热点;趋势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 ation System)简 称GIS,是“3S”技术之一。
它是基于计算机处理地理 数据的工具,可以对存在于地球上的事物和在地球上 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GIS具有的数据库管 理功能、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功能使其在自动制 图、交通运输、资源管理、人口和商业管理、设施管理、城市和区域规划、石油和天然气、军事、教育等九大不 同类别的一百多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在教育领域 中,因其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良好的可 视化界面,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纸质地图制作周 期长、地图信息量小、更新困难等不足。
计算机网络 的迅速发展及5G时代的来临,为GIS应用于中学地 理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 准(2017年版)》重点强调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使 得GIS成为充实地理教育理论,增强地理教育科学性 的重要工具。
因此,需要对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 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更好地推进中学地理教 学的实践与发展。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
对CNKI数据 库进行高级检索:以“GIS”并含“中学地理教学”为主 题名,在不限制时间的情况下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出197篇文献,这些期刊文献主要来源于《中学地理 教学参考》《地理教育》《地理教学》及优秀硕博论文 等(见表1)。
国内期刊分区

国内期刊分区国内期刊分区是指将不同学术期刊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分类、评估和分级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目的是为学术界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参考,以便他们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论文。
国内期刊分区的实施可以提高期刊的文献质量和学术声誉,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发展。
国内期刊分区的标准和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学科领域和期刊评价机构使用的分区方法也可能不尽相同。
下面将介绍一些国内期刊分区的主要方法和标准。
首先,国内期刊分区可以根据学术期刊的覆盖范围、主题领域和学科分类来进行。
一般来说,学术期刊按照其涉及的学科领域进行分类,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
在每个学科领域中,又可以根据具体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划分。
其次,国内期刊分区还可以根据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来评估和分级。
一种常见的评价方法是根据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进行评估。
被引频次是指其他学术论文对期刊文章的引用次数,影响因子则是根据期刊的被引频次来计算得出的一个指标。
根据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不同范围,期刊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A类、B类、C类等。
除了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国内期刊分区还可以考虑期刊的编辑质量、论文审稿制度和学术团队的知名度等其他因素。
一些分区方法还会根据期刊的管理和出版质量、学术交流活动、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指标对期刊进行评估。
此外,国内期刊分区还会考虑期刊的刊载形式和论文发表规范。
有些国内期刊分区方法会将期刊分为科学论文、综述文章、学术评论等不同类型,或者将期刊区分为直接刊载稿件和通过同行评审的稿件等。
在实施国内期刊分区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评价指标和方法的选择问题。
不同的期刊评价机构使用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可能不同,导致期刊的分区结果有所差异。
其次是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的问题。
评价期刊的数据通常来自于学术数据库和引文索引,但这些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此外,国内期刊分区还要面对国际期刊分区的竞争和借鉴,以及对期刊评价机构的评价和监督等问题。
分布名词解释

分布名词解释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位分布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学位
分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高校学生学位的组成比例分布特点,它反映了高校人才质量的高度。
许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的学位分布在中国高校范围内属于典型的绩效分布,
即分布的特点是少数学位的比例高,多数学位的比例低。
研究表明,高校的学位分布比一般高等教育机构更为严重,大多数学生取得普通学位,普通学历在中国高校学位分布中占有绝对优势。
相对而言,学士学位占比最低,几乎比较为稳定,而硕士学位占比逐渐开始提升,具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正是因为学位分布政策在高校总体教育质量上的重要影响,所以许多高等教育
机构也纷纷开始采取措施积极提高学位的质量。
首先,许多高校密切关注各学科中的学术水平,以确保毕业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学位证书;其次,高校还将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大幅度改善学生教育质量;最后,各类人才培养模式也被大力加强,以挤压出具有较强技能的学生,让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得以进一步加强。
经过这些措施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学位分布普遍趋于合理化,这有助于中国加
强学位的质量把握,从而提升高校的总体学术水平。
不论是从培养优质人才的角度,还是从拓展科研领域的考量,都可以看出,学位分布形式在不断完善之中,也将为中国高校带来更大发展机遇。
211大学

211工程拼音:er yi yi gong cheng英文:211project目录[ 隐藏]∙1211工程大学o 1.1东北地区o 1.2华北地区o 1.3华东地区o 1.4华中地区o 1.5华南地区o 1.6西南地区o 1.7西北地区o 1.8军事系统∙2历史背景o 2.11991—1992o 2.21993—至今∙3指导思想∙4建设目标o 4.1“211工程”建设的目标是:o 4.2“211工程”建设的中心任务是:o 4.3“211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5遴选条件∙6实施阶段∙7建设成果∙8211工程下高水平大学建设所取得的成绩∙9目标任务∙10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o10.11、学校整体条件建设:o10.22、重点学科建设:o10.33、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1“九五”期间“211工程”建设规划任务∙12“211工程”的具体建设方式∙13建设资金∙14建设程序∙15进展情况∙16学校名单o16.1【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17211工程通过批次o17.11995年12月,第一批入选“211工程”的大学共16所:o17.21996年12月,首批增加11所。
总数变为27所:o17.31997年12月,第二批(67所):o17.42005年,第三批(13所):o17.5第四批(1所):o17.6第五批(5所):18211与全国重点大学o18.1重点综合大学(17所)o18.2重点理工院校(53所)o18.3重点农业院校(9所)o18.4重点医药院校(6所)o18.5重点艺术院校(1所)o18.6重点外语院校(2所)211图标“211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向21世纪,要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的力量,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到2000年左右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及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教育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的建设工程。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分析何燕子;王欢芳;刘嘉雯【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我国东中西部的差异化程度逐渐明显.选用经济总量加权系数的方法来测量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并根据经济区位熵公式和相关区域的经济数据,来度量我国区域经济差异,非常有意义.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开始逐渐扩大,且经济区的集中程度也从原有的发达区、发展区和落后区逐渐集中在发达区和落后区之间,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的两极化趋势.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本投入、技术和政策支持,以缩小我国各区域内经济差异,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期刊名称】《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8)003【总页数】8页(P48-54,112)【关键词】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增长;实证【作者】何燕子;王欢芳;刘嘉雯【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一系列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的经济政策得以推行,这不仅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在总体上有了飞速发展,而且也使国内东中西部各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但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度推进,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即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化程度越来越趋于不平衡的状态,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例如在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上,最高省份与最低省份之间的差距达到了10倍之高,其中,东、西部地区的指标差距就达2.5倍。
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这一差距又有了显著性的扩大。
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会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但是一旦该差异超出适度范围后,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还会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宗教等问题[1]。
近年来,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开始逐渐扩大,且经济区的集中程度也从原有的发达区、发展区和落后区逐渐集中在发达区和落后区之间,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的两极化趋势。
学校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统计报告

学校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统计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XX学校近年来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讨学校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
通过此报告,我们将能够了解学校学术研究的基本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1. 学术论文数量统计通过对XX学校近五年来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数据:2016年有XX篇论文发表,2017年有XX篇,2018年有XX篇,2019年有XX篇,2020年有XX篇。
可以清晰地看到,学校的学术论文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2. 学术论文发表领域分析我们对学术论文的发表领域进行了分类和统计,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科技等。
数据显示,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数量最多,占比达到XX%。
社会科学领域和工程科技领域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分别占比XX%和XX%。
3. 学术论文发表期刊分析我们统计了学校学术论文发表的期刊分布情况,并依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将其划分为高影响因子期刊、中等影响因子期刊和低影响因子期刊三个类别。
结果显示,学校的学术论文发表较为分散,涉及了多个期刊。
高影响因子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比约为XX%;中等影响因子期刊和低影响因子期刊分别占比XX%和XX%。
三、分析与讨论1.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分析通过对学术论文数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XX学校近年来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投入逐渐增加,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论文发表数量的增长反映了学校对学术研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 学术论文发表领域分析尽管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数量占比最多,但我们也应该关注社会科学和工程科技领域的发展。
这两个领域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在这些领域积极开展研究,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3. 学术论文发表期刊分析学校的学术论文发表较为分散,这既体现了学校教师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深入的合作网络,也意味着学校学术研究的影响力尚待提升。
学校应该进一步引导教师选择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发表论文,提高学校学术研究的影响力和声誉。
我国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现代营销中旬刊XDYX早在2000年左右,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就达到了7%的老龄化社会标准,老龄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各省份老龄化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将导致资源分配规划会有很大的困难。
本文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区域分布的特征,并且通过模型找到形成特征的原因及每个原因的影响程度,对这些原因提出政策建议,让老龄化人口的分布更加合理,让社会资源分配能够满足我国每一个地区的需求,提高社会劳动价值。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分布特征(一)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省际差异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每个地方又有不一样的风俗及不同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在不同的地区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
我国开始达到人口老龄化的标准是在2000年左右。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各个省会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分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渐渐形成了如今的分布趋势。
表1 2021年我国31个省份城市老年人口占比省份辽宁重庆四川上海江苏黑龙江吉林天津山东安徽湖南湖北河北北京浙江陕西老龄人口占比0.1880.1780.1760.1750.170.1680.1660.1590.1580.1550.1550.1540.150.1420.1410.14省份河南内蒙古山西甘肃广西江西贵州福建云南海南宁夏青海广东新疆西藏老龄人口占比0.1380.1380.1350.130.1260.1240.120.1150.1130.1080.10.0990.0910.0810.06(数据来源:2021年各省统计年鉴)表1所示的数据是2021年我国各个省份(不含港、澳、台)老年人口占比,若以7%为界限,全国仅有西藏未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若以青海和湖北为界线,将地理区别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地区,在西部地区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均未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重点分布于中心地区,而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重点分布在沿海地区。
(二)倾向于乡村分布的城乡差异在近年来城市的高速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去城市里发展。
八所实力最强的211大学排名最新211院校排行榜

八所实力最强的211大学排名最新211院校排行榜1.“群星闪耀遮光芒”--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是祖国的首都,高校林立,群星闪烁,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作为一个北京市属大学,难免被群星闪耀遮住光辉。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
2.“家在他乡人不知”--河北工业大学该大学虽然名字叫河北工业大学,却座落在北方工业城市--天津市,是河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3.“漫天飞煤阻断路”--太原理工大学山西是煤炭大省,在传统观念中,产煤地区一定环境恶劣,尘土飞扬,这一固有偏见也反映到考生和家长对高校的选择,太原理工大学也许深受其害。
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4.东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虽未进“211”,但该校位列全国五大财经类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说明该校实力强大,在北方特别在东三省影响力更大。
东北财经大学dongbe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简称“东财”,坐落于辽宁省大连市,是财政部、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重点建设的高校。
东财前身是1952年10月开始组建的东北财经学院;1985年更名为东北财经大学;2021年东北财经大学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成为省部共建大学;2021年8月,东北财经大学成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主要参与高校。
5.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由于特殊定位,有着独特的魅力。
是教育部直属高校,而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除了几个艺术类院校外,几乎全都是211工程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不是一所能用数据去衡量的大学,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北京语言大学在她专长领域的领先地位,对于北京语言大学来说,特色和专业或许是它身上独特的魅力所在。
历届全国MPA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特征分析及启示

2021年第1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对丰富和发展我国学位教育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1-2]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旨在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的一种专业学位。
2001年我国公共管理硕士开始招生,经过20年的蓬勃发展,开设MPA专业学位教育的高校已由最初的24所试点院校发展为目前的244所。
MPA硕士作为我国专业硕士学位里较早开办的有着特定培养目标的学位教育类型[3],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报考人数一直持续稳定增长,而且各校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使其成为当前各类专业学位教育里的“香饽饽”。
但是在当前MPA人才培养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MPA人才培养质量也越发令人担忧,这集中体现在MPA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
MPA专业学位论文是MPA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MPA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现。
[4]现有研究表明,当前MPA学位论文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论文选题切入点不当[5]、研究内容广度和深度不够[6]、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不明确或选用有误、学位论文质量普遍偏低[7]等。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MPA院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8],培养单位只关注招生规模,而不重视学生质量把控[9],部分院校缺乏系统化的论文写作及研究方法训练方面的课程等。
总之,提升MPA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水平和能力,确保较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成果产出,对提高MPA人才培养质量,实现MPA教育培养目标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国MPA优秀学位论文评选”是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历届全国MPA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特征分析及启示王春萍 郑 烨 段永彪摘 要:当前国内MPA人才培养规模不断壮大,但MPA学位论文质量也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亟须得到解决。
2005~2009年我国“211工程”院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特征研究

( 中国矿 大 学体育 学 院,江 苏
徐州 21 1) 2 16
摘 要 :本 文运 用文 献 资料法 、数 理统 计法 等方 法 ,对 2 0 - 0 9年我 国 “ 1 工程 ”院校 体育 教育 训练 学专 业 硕 0 520 21 士研究 生论 文特征 进行 研究 , 以便较客 观地 反映 和总 结我 国体育 教育 训练学 专业 硕 士学位 论文 的现状 和存 在 的 问题 ,
院校体育教 育训 练学专业硕 士研 究 人 群 、场馆 设施 、俱 乐部等 其他 方面 的研
生 论 文体 育项 目分 布 特 征 分 析
究 偏 少 。这 反 映 出当 前 我 国 “ 1 工 程 ” 21 总 体 上 看 ,“ 1 工 程 ” 师 范 类 与 21
2 研 究对 象 与研 究 方法
士 研 究 生 的 1 9 篇 优 秀 学位 论文 的特 征 223 86 . 进 行统计 分析 ,试 图从 整体 上对我 国体 育
耕
者 通 过 对 查 阅的 研 究 32 2 0 2 0 . 0 5~ 0 9年 “ 21 1工 程 ”
内容 和 统 计 结 果 进 行 归 纳 整 理 与 逻 辑 分 院 校 体 育 教 育 训 练 学硕 士 研 究 生 论 从 图 1 以看 出 ,当 前我 国 “ 1 工 可 21
2 2 研 究 方 法 .
221 文 。 0 通 过 中 国矿 业 大 学 图书 馆 、 中 国 期 刊 全 文 数 据 库 、 中 国优 秀 硕 士 论 文 全 文 数 据 库 ,检 索 20 05年 一
育 训练 学专业 研究 生论 文 的研 究方 向呈现 不 高 ,没有 真正 走 出学校 ,去研 究学校 以
中国科技论文机构分布情况分析

中国科技论文机构分布情况分析执笔人:郭红本章介绍了2003年我国高等学校(含大专)、科研机构、公司企业和医疗机构四类机构在国外三大检索系统和CSTPCD上发表论文的统计结果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在各检索系统中的排名情况。
高等院校仍是我国科研论文产出的最大群体,重点高校越来越趋向在高质量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我国科研机构论文相对集中,公司企业研发实力相对薄弱;医疗机构发表国内论文数量多于国际论文。
1 概况我国高等学校是国内外论文的主要产出机构,分别占我国SCI、EI、ISTP和CSTPCD论文的74.7%、81.8%、83.8%和66.2%。
清华大学在高等学校SCI、EI和ISTP排名中均名列前茅,其论文数遥遥领先。
浙江大学在高等学校国内论文排名中位居第一。
科研机构也在我国国内外论文产出中占有较大比例,分别占我国SCI、EI、ISTP和国内论文的24.0%、16.6%、14.1%和11.0%。
中科院化学所在科研机构SCI、EI排名中名列榜首。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分别在科研机构ISTP和国内论文排名中位居第一。
我国公司企业发表论文的比例最低,分别占国际论文和国内论文的0.56%和5.6%。
医疗机构(不包括各大学附属医院) 分别占国内论文和国际论文的l2.1%和0.65%。
北京大学附属一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分别在医疗机构SCI排名、国内论文排名和国内论文按6项指标综合排名中位居第1。
1.1国际论文数据1.1.1 2002、2003年各类机构SCI论文数比较2003年SCI收录我国第一作者论文38092篇,比上一年增加6533篇,增长20.7%。
由表5-1和图5-l看,在四类机构中,高等学校论文数为28463篇,所占比例最大,达74.7%,增长幅度也较大,为23.6%。
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论文数也有所增加,分别比上一年增长24.0%和13.7%。
由于此处医疗机构不包括各大学所属医院,因此其论文数所占比例很小,只有 1.0%。
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综合评价——基于某211工程高校的论文抽检数据

作者: 王庆华[1];程兰芳[2];石媖[2];胡荣涵[3]
作者机构: [1]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北京100124;[2]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100124;[3]北京工业大学都柏林国际学院北京100124
出版物刊名: 大学教育
页码: 180-183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5期
主题词: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综合评价
摘要:文章以国内某"211工程"高校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2012-2018年连续7年的千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论文.首先根据校内外专家对论文评价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表明,校外评审平均得分低于校内评审得分;分研究生层次来看,学术硕士论文评价最高,专业硕士论文评价最低;按学科来考查,自然学科平均得分优于人文学科,且二者均在"创新成果"上评价最低.进一步通过建模分析发现,"选题意义""理论基础""独立科研能力"这三项对综合评价得分具有显著性影响,并由此得出了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相关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体技术路线分为总体设计—数据采集—数 据整理—数据库构建—专题数据提取—专题地图 制作—区域分布分析—结论汇总等主要环节。 2. 1 技术路线 2. 1. 1 总体设计
本研究基 于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的 基 本 原 理 和 思
收稿日期:2014 - 10 - 31;修回日期:2014 - 12 - 20. 作者简介:回玉辉(1983 - ) ,男( 汉) ,河北省柏乡县人,曾就职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从事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图 1 2005 年全国 211 高校论文发表量专题地图 Figure 1 The matic map of total papers published by 211 Universities in 2005
由图上可以明显看出,位于北京、上海、湖北 三省市的高校 2005 年论文发表量较大,位于第一 等级;而青海、海南、西藏三省市的高校 2005 年论 文发表量较小,位于最低等级。
(1.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123;2.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摘要:本文以我国知识产出的区域分布特征为研究对象,以 CNKI 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选取全国 112 所“211”工 程高校在 2005 年至 2014 年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统计数据为主要研究数据,研究其发表总量、被引频次、典型学 科领域的发表量以及发表量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依据自动和人工相结 合方式获取的统计数据,制作论文发表专题地图,从宏观层面展示论文发表的区域分布状况。基于专题地图,创 新性地从地理空间思维的角度,分析全国论文发表情况的地区性差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数据,探讨 形成此分布状况的可能原因。通过展示和分析学术论文的区域分布,全面了解我国知识产出的宏观布局及区域 分布特征,为科研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有利于我国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科教水平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学术文献;专题地图;论文发表量;被引频次;区域分布
论文发表量数据按照发表年度整理为 10 个数据 表,表中的每行数据记录代表一所学校,每列数据代表 一个学科,即每个数据表中存储了当前年度 72 所高校 分别在 89 个学科领域所发表的论文数量[10,11]。 3. 3. 2 论文地域分布数据
论文的地域分布精确到省份,以高校所在省 份来分省统计。通过手工检索,整理全国“211 ” 工程高校所在省份. 统计发现,112 所“211”工程 高校分别坐落在 31 个省份。
北京地区入选“211”工程的高校共有 22 所,上海 有 10 所,江苏有 11 所,湖北有 7 所。然而,青海、 内蒙、西藏三省份均只有 1 所高校入选“211”工 程。这一高校分布特点充分解释了前面十张专题 地图中的论文总量区域分布状况。 4. 1. 2 各地区每校平均论文发表量分布
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论文发表情况的区 域分布特点,消除由于高校省域分布不均衡所带 来的统计口径上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统计各地 区平均每个高校的论文发表量,并以此指标来制 作专题地图。
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对 2006 年至 2014 年间 全国 211 高校论文发表总量的地理分布状况进行 分析,我们发现,十年间,论文发表的地理分布状况 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北京、上海、湖北、江 苏等省份始终保持在总量排名的第一梯队,而青 海、内蒙、西藏等省份则一直处于最低的水平。
这种高度的区域分布稳定性可能反映了我国 “211 ”工 程 高 校 分 布 的 特 点。 经 简 单 统 计 2 2013 年 211 高校论文平均发表量专题地图 Figure 2 The matic map of average papers published by 211 Universities in 2013
由图可见,2013 年各地区每个高校的平均论 文发表量的分布情况与发表总量的分布情况发生 了明显的变化。北京、上海不再位于第一等级,取 而代之的是浙江、河南。这说明,就单个学校的论 文发表活跃度来讲,河南、浙江两省的高校并不一 定低于北京和上海。然而,内蒙、青海、西藏等省
份的平均论文发表量仍然处于低位。这从一定程 度上说明这两省的学术论文发表水平相对较弱。 4. 1. 3 发表总量与经济数据的对比分析
经济数据选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12 年的 各地区 GDP 统计数据为例,制作 2012 年全国各 地区 GDP 专题图。
图 3 2012 年全国各地区 GDP 专题图 Figure 3 The matic map of GDP of each province in 2012
第 36 卷 专刊 2015 年 1 月
科研管理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文章编号:1000 - 2995(2015) ZK - 009 - 0431
Vol. 36,Supplement January, 2015
我国 211 大学论文发表量区域分布特征研究
回玉辉1 ,李 强2
专刊
回玉辉,李 强:我国 211 大学论文发表量区域分布特征研究
·435·
对比 GDP 专题图和各年度论文发表总量专题图, 不难发现,他们的区域分布整体上是比较相似的。就经 济发展区域分布而言,中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总量普遍 较高。相对应的是,这些地区的高校分布较多,学术论文 发表总量也相应较大。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学术论
将自动化检索和手工检索的数据,经结构化 整理后,录入数据库备用。本研究采用的数据库 软件平台为 MySQL。 2. 1. 4 专题数据提取
从数据库中提取各种专题数据,如 2013 年全 国各省份 211 高校论文发表总量或某学科领域的 发表总 量 等 数 据,用 于 制 作 专 题 地 图。可 以 用 MySQL 数据库中的视图功能,配合编写 SQL 数据 库查询语句来实现。 2. 1. 5 专题地图制作
3 研究数据来源及数据整理
3. 1 数据样本的选择 本研究 选 取 全 国 112 所“211 ”工 程 高 校 自
2005 年至 2014 年十年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统 计数据为数据样本,数据源来自公开检索的 CNKI ( 中国知网) 数据库。 3. 2 数据获取
按照研究拟定的数据采集技术路线,通过自 动化数据收集工具软件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 式,获取了 2005 年至 2014 年间全国“211”工程高 校 发 表 的 学 术 论 文 统 计 数 据 及 经 济、人 口 数 据。 其中,通过人工检索,获 取 了 全 国“211 ”工 程 高 校 名单及其地理位置,获取了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 口普查公布的相关数据,获取了 2005 至 2013 年 各省份的年度 GDP 数据等。通过自动化检索方 式,自主开发的爬虫系统共向 CNKI 服务器提交 了 64800 次查询请求,并成功返回结果,按照发表 年度分别存入了 10 个数据库表中[9]。 3. 3 数据分类整理 3. 3. 1 论文发表量数据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自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成为摆在我国有众多的科研、学术机构 面前的重要课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 研发机构等,每年都产出大量的科技文献。在当 前的科技评价与测度中,科技论文仍然是衡量创 新活动特别 是 基 础 研 究 活 动 的 主 要 指 标[1]。 因 此,有必要对各类数据库提供的论文统计信息进 一步深入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发掘潜在联系,以 促进我国高影响、高质量科技论文的发表[2,3]。
文的发表量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的关系。 4. 1. 4 发表总量与人口数据的对比分析
4 学术文献发表情况及其地理分布 分析
4. 1 论文发表总量及其地理分布分析 4. 1. 1 各地区论文发表总量分布
从数据库中提取 2005 至 2014 年间全国 211 工程高校历年论文发表总量数据,按照学校所在 省份进行汇总,根据每个省份行政区域内的所有 “211”工程高校发表论文量的总和,分成 8 个等 级,每个等级使用不用的颜色在地图上进行论文 总量的可视化表达。图上颜色越深的地区,代表 该地区的高校在当年度发表的论文越多,反之,地 区颜色越浅,则表明该地区的高校发表的论文数 量越少。以 2005 年为例,如下图所示:
专刊
回玉辉,李 强:我国 211 大学论文发表量区域分布特征研究
·433·
3. 3. 3 经济、人口与科研经费投入数据 人口数据选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10 年第
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经济数据选取国家统计 局网站发布的 2005 年至 2012 年间各省份 GDP 总量统计数据。科研经费投入数据选自国家统计 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每年发布的《全国科技经 费投入统计公报》。
区域分布分析基于专题地图完成。通过制作 并对比大量的专题地图,如全国 211 高校论文发 表总量专题地图、某学科论文发表量专题地图、基
于发表年度的学科发文量时态分布专题地图等, 结合人口分布数据和经济发展数据等,剖析科研 学术活动的区域性分布规律[8]。 2. 2 研究方法的适用性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基于科学的统计数 据,快速生成直观的专题地图,将数据背后的地理分 布特性进行可视化地有效表达,辅助于科研机构的 文献分析评估,是管理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 一次探索和尝试,既是对管理学方法论的一种扩展, 也是对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和范围的拓宽。
对于科技论文的统计分析,国内外目前的研究 现状,多是基于各大引文数据库,以统计各机构论 文发表量排名为目的,通过表格、图表等方式呈现 结果,难以全面、直观地体现众多的科研机构的学 术文献发表情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比较和地域特 性[4]。本文创新性地从地理空间分布的视角,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 称 GIS)的理论和方法,基于各学术机构的地理位 置,利用 GIS 在全国基础地图上展示和分析各区域 学术文献发表情况,既形象又直观,且便于分析各 学科分类的区域分布特性,展示论文发表的数量、 质量与地理位置的相关性,以讨论和发现目前我国 的科研资源配置是否达到了地理分布上的区域平 衡,为科研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