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绪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沟通概述一什么是沟通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沟通概述一什么是沟通
一个人的信任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权威性、 信誉、目的一致性、领导才华、活力与魅力。
二、目的明确是前提、态度端正是关键 目的:闲聊?改善关系?获得帮助?说服他人? 请求他人?表达自己的意见? 态度:态度影响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决 定命运。
三、人文素养是基础、把握适度是策略
(一)提高人文素养:德、礼、城、雅、美、思、 学、格、趣、新。
二、类型与特点 (一)说话
说话的“质量”决定着交流是否进行,沟 通是 否有效,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主要特征: 1、情境性:是由说话过程中时间、空间、对象、
说话 缘由等因素构成的说话环境。
2、得体性:说话时要看接受者和自己的关系, 要看接 受者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
(二)交谈 是一方或双方为着某一个目的,以对话的方式,相互
方的精神境界。 (二)口语沟通的技巧
(三)个人因素 1、生理因素:处于疲劳或疼痛状态时,可以影响沟 通的效果。 2、智力因素:双方的认识水平、使用语言不同以及 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也会影响沟通效果。 3、社会因素:不同种族、民族、文化、职业和社会 阶层的人容易产生沟通困难或误解。 4、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的速度过快或过慢、滥用信 息符号、术语、发音吐字模糊等都会影响沟通效果。 (四)环境因素 (五)理解因素
过程及规律
1、交谈的启动 (1)树立谈话的信心 (3)寻找共同的话题
2、交谈的进行 (1)自然转入话题 (3)注意谈话策略
3、交谈的结束 (1)水到渠成 (3)勿忘询问
(2)创建良好的氛围 (4)克服自身的偏见
(2)正确使用词句
(2)重复主题 (4)交谈体会
(三)演讲
演讲,又称演说、讲演,是一个人与众人之间 的信息交流方式。
第一节 协调人际关系 一、通过交谈协调关系(谈话与对话) (一)寒暄与敬语 1、礼仪性 2、应酬性 3、规范性 4、伸缩性

化学制药工艺学复习参考资料

化学制药工艺学复习参考资料

化学制药工艺学复习参考资料第一节、绪论1、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①品种多,更新速度快;②生产工艺复杂,需用原辅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大;③产品质量要求严格;④大多采用间歇式生产方式;⑤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性的;⑥“三废”多(废渣、废气、废液),且成分复杂,严重危害环境。

2、名词(清洁技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3、清洁技术的目标:分离和再利用本来要排放的污染物,实现“零排放”的循环利用策略。

4、清洁技术当前研究内容:①原料的绿色化;②化学反应绿色化;③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④研究新合成的方法和新工艺路线。

5、名词(化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设计和研究经济、安全、高效的化学合成工艺路线的一门科学;也是研究工艺原理和工业生产过程,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实现化学制药生产过程最优化的一门科学。

6、化学合成药物的生产工艺研究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工业生产工艺研究。

第二节、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名词(全合成):化学合成药物一般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2、名词(半合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

3、IND:研究中新药。

4、(填空题):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

工艺路线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是衡量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尺度。

5、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应从剖析药物的化学结构入手,然后根据其化学结构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

6、如何剖析药物的化学结构:①分清主要部分(主环)和次要部分(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②研究分子中各部分的结合情况,找出易拆键的部位;③考虑骨架的组合方式,形成方法;④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消除,官能团的保护与去保护等;⑤若为手型药物还需考虑手型中心的构建方法和整个工艺路线中的位置等问题。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 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形成的过程中, 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 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 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 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 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 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 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 一、现代汉语 • 世界上的语言数以千计,各民族大都有自 己的语言。汉语是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 主要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也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用语。我国 境内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藏语、蒙语、维 吾尔语、壮语、苗语、彝语、布衣语等。
• 汉语的来源十分久远,从有文字算起已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记 录汉语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 文,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汉语各方言 语音分歧严重,但书面语一直没有分化, 汉字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虽然没有古埃 及文字和巴比伦文字那么久远,但却一直 沿用至今。
• •
• •
2、方言差异的形成 人口的迁徙、自然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 平衡、民族的融合、语言的接触。 3、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和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 音差别最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有无塞音韵尾;有无 鼻音韵尾;有无塞擦音、擦音声母;声调的数 目。
• 书面语形成于口语的基础上,而具有与口 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 实、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 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 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性信息,不 得不要求语句自身表达上的严谨与完备。 写出来的话,既允许有斟酌、加工,乃至 反复修改的余地。这就使书面语得以规范 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 语的基础。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例如,在强光 照射下,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免遭损 伤。 行为性适应:常有躯体活动的改变,例如,在低温环境中 机体会出现趋热活动;遇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出现躲避活动。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一种特 征性活动。成熟的个体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产
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具备的条件:
(1) 强度 1)阈强度或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 激强度。
2)阈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3)阈上刺激: 4)阈下刺激: (2) 时间 (3) 刺激强度变化率
三、适应性(Adaptability)
适应(adaption):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 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能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 体内各种活动,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 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特别是各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 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机体作为一个整体。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 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当组织、细胞受到一次刺激发生兴奋时,组织、细胞的兴奋性将产生 一系列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组织、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依次分别为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相对不应 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RRP)、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 SNP )和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期很短的时间内,对于任何强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复习要点》(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doc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复习要点》(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doc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一)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四者关系详见P2)(二)需要和动机内部推动力量需要以欲望、需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反映的是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四)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人格,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的。

气质,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称为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反映了他心理过程的动力;能力,说明他对某种活动的适应性气质和性格表现了他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2、罗马.盖伦,提出“气质”这个概念。

3、德国.韦伯,发现了差别感觉阈限定律(称为韦伯定律)4、德国.费希纳,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5、德国.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6、德国.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室,相继创办了《哲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杂志,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的,用内省实验的方法研究,提出了统觉学说和情感三维说。

冯特创建了内容心理学,他的学生铁纳继承并发展为构造心理学。

副高内科护理学第一篇:护理学总论第七章:护理健康教育学

副高内科护理学第一篇:护理学总论第七章:护理健康教育学

副高内科护理学第一篇:护理学总论第七章:护理健康教育学•一、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1.健康教育的定义•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2.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健康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卫生宣教”,其主要区别如下:•(1)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单一方向的信息传播,而是既有调查研究,又有计划、组织、评价的系统干预活动。

•(2)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改善对象的健康行为,从而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而不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为卫生工作某一时间的中心任务服务。

•(3)健康教育在融合医学科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二、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1.健康促进的定义•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和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2.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渥太华宣言》明确了健康促进的3个基本策略,即倡导、赋权与协调。

•例题:健康促进的概念是()•A.提高生活质量•B.一种综合策略•C.改善自身健康•D.疾病预防•E.履行健康责任•答案:B•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英国联想心理学派建立的一种理论体系,它主要是从刺激反应上来探讨人的行为变化,主要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①人的学习行为是在强烈的求知欲望或某种特定的动机驱使下形成的,是一种有条件的或被强化的行为。

•②寻求行为改变的动机来自于个人环境中的刺激。

•③当学习过程满足了人们的需要或达到目标时,行为就会被强化。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①厌恶疗法:当患者的不适行为即将出现或正在出现时,附加一个令人不愉快的刺激,使其产生厌恶的主观体验,终止原不适行为。

•②强化法:强化法有正性强化、负性强化、奖励3种。

•③消除法:对一种条件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如果经常得不到相应的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就会逐渐减弱或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作用。

第一章 第一节 绪论

第一章   第一节 绪论


(5)土地具有经济利用价值。原因是土地具有一定的 生产能力,例如可以生产人类所需的植物产品和动 物产品,或供其它方面使用。土地的生产力可分为 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两种;前者是自然形成的, 后者则是人工施加影响形成的。因此,土地生产能 力的高低既取决于土地本身的性质,又取决于人类 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后者主要体现在对土地利 用限制性的克服和改造能力以及土地利用的集约程 度。从土地的农业利用角度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何 有效地利用光热条件,调节和控制水分和养分元素, 以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土地还具有可更新性、可塑性、不可逆性、 相对稳定性、脆弱性、面积有限性等特征。
三、土地的功能 1、养育(生产)功能 。2、承载功能。 3、仓储(资源)功能。 4、景观功能。
四、土地的特性
(一)土地的自然特性 1.土地物质的自然性与整体性。2、土地数 量(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 性与土地性能(质量)的地域性。4、土地 利用的可持续性。5、土地属性的双重性。
(二)土地的经济特性 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2、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 散性。 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4、土地报 酬递减的可能性。 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土地评价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研究工作,它通 过对地理学与农学、林学、城市建设、交通运 输等应用性学科的有机结合,从而对作为自然 综合体的土地的内在性质及其生产或其它方面 的利用性能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因此,土地评 价研究不仅有利于地理学与上述应用性学科研 究的深化,而且也十分有利于它们之间的交流 与渗透。 还应指出,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具有鲜 明的生产实践意义。因为农林牧业布局、城市 建设、工矿、交通、军事活动等必须因地制宜 地利用土地,即根据不同的土地性质对土地作 出不同的利用,而土地类型和土地评价的研究 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第一节绪论,

第一节绪论,

四、国内外发展动态与进展
自动
发展方向
快速
微量
四、发展趋势
1、新的测定项目和方法不断出现 2、食品分析的仪器化 3、食品分析的自动化
备注:评价食品的依据
评价一种食品是否是有营养的主要依据:
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酸、维 生素种类、微量元素、微生物种类。
2.物理检测法
食品的物理检验是根据食品的一些物理常 数与食品的组成成分及含量之间的关系,通 过测定的物理量,如对食品的密度、折光度、 旋光度、沸点、凝固点、体积、气体分压等 物理常数进行测定,从而了解食品的组成成 分及其含量的检测方法。物理检验法快速、 准确,是食品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检测方法。
3.化学分析法
目前,在我国的食品分析检测方法中,常 用的仪器分析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光学分析法 (2)电化学分析法 (3)色谱法 此外,还有许多用于食品检测的专用仪 器,如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脂肪测定仪、碳水 化合物测定仪、水分测定仪和全自动全能牛奶 分析仪等等。
5.微生物分析法
微生物分析法基于某些微生物生长需要特 定的物质,通过对细菌、病毒进行观测、培 养与检测,来判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的分析 检验方法。其方法条件温和,克服了化学分 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中某些被测成分易分解的 弱点,方法的选择性也高。 常应用于维生素、抗生素残留量、激素等 成分的分析中。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中,为了改善食品的感 官性状,改善食品原有的品质、增强营养、提高质 量、延长保质期、满足食品加工工艺需要而加入食 品中的某些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由于目前所 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多为化学合成物质,如果不科学 使用,必然会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我国对食品添 加剂的使用品种、使用范围及用量均作了严格的规 定。因此,必须对食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 监督企业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是否合理地使用 食品添加剂,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民法第一章绪论

民法第一章绪论

民法第一章绪论民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法的概述一、民法的概念1、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2、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在内容上表现为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3、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我国《民法典》第二条明确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民法典》的规定揭示了我国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以及特点,划分了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界限。

根据各国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民法的划分为:第一,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际意义上的民法。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指的是由立法机关系统编纂成《民法典》的民法规范体系。

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指的是具备民法实质内容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包括《民法典》和其它民事法律、法规。

在我国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指的是《民法典》,实质意义上的民法除了《民法典》还包括了其他规定了民法实质内容的单行法律、法规。

第二,广义的民法和狭义的民法。

广义的民法指的是一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民事基本法和民事特别法的总和,其外延包括民法典、其他民事法律法规以及传统的商务等。

狭义的民法仅指的是编纂成民法典的民事法律规范系统。

二、民法的性质1、民法是私法。

(关于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有三种,一是利益说,二是意思说,三是主体说)民法的调整对象,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涉及私人利益,民事具体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减少国家干预提倡当事人意思自治决定了民法是私法。

2、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民法调整了财产关系,主要包括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通关系。

从历史发展来看民法也始终和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发展相联系。

3、民法是调整市民社会关系的基本法。

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相对存在,民法调整市民的社会关系,重在保护市民的私权,加大对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以构建和谐的市民社会秩序。

4、民法是权利法。

民法的基本职能在于对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

5、民法是实体法。

民法规定民事主体相互间权利义务的实体内容。

天然药物化学-绪论

天然药物化学-绪论

(四)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历史沿革和现状
• 特点一:以化学成分的发现和分离为主 1806, 阿片——————吗啡(morphine) 1820, 金鸡纳树皮———奎宁 (quinine) 1828, 烟草——————烟碱(nicotine) 1885, 麻黄——————麻黄碱(ephedrine) 吐根碱、士的宁、小檗碱,阿托品、可卡因等 • 特点二:结构鉴定以化学方法为主 氧化、还原等降解反应——推导结构 碎片合成、全合成————证明结构 • 特点三:生源合成途径、本质的揭示 生源前体的识别:萜类———MVA
提取中药的挥发油、某些小分子生物碱如:麻 黄碱、烟碱、槟榔碱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类如:牡 丹酚等。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SFE)
What is…?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Phase Diagram
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
(三) 天然药物化学在药学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 4. 功能性食品用及相关产品
功能食品 银耳、苦荞等
香料 natural perfume 美容化妆品 人参、珍珠、黄芪、当归、何首乌、白芷
天然色素
辣椒红色素 ----辣椒 叶黄素 ----万寿菊 紫草红----紫草根 姜黄素----姜黄
例:
紫杉醇(taxol):今日抗癌之星
1963年美国化学家M.C. Wani和Monre E. Wall首次从太平洋杉(Pacific Yew)树 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
红豆杉 Taxus mairei
1971年,他们才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 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 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 (taxol)。它能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 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通过 Ⅱ-Ⅲ临床研究,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 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 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

《逻辑学教程》课件第一章 绪论

《逻辑学教程》课件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古希腊的斯多噶学派着重研究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推理形式,提出不 同类型推理的规则和逻辑公式,充实了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内容。
欧洲中世纪,西班牙彼得的《逻辑大全》对一些逻辑问题进行新的探讨,研究了语义悖论及其解决方法等。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培根的主要著作是《新工具》。在这部著作中, 培根批评了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陈述了“三表法”和“排除法”。 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首次使用“形式逻辑”这个名称,他对逻辑的一些看法对后世有一些影响。 此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承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系统阐述了寻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即契合法、差 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即“穆勒五法”,它丰富了传统逻辑的内容。 逻辑学的思维方式对西方科学和民主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现代逻辑的兴起和发展 有的学者把“现代逻辑”称为“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现代逻辑主要运用人工语言,即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 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的思想。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建立“逻辑代数”,把 莱布尼兹的逻辑思想变成了现实,成为数理逻辑的早期形式。20世纪初,罗素和怀德海建立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使数理逻 辑进一步系统和完善。本世纪30年代初,歌德尔证明的两条不完全性定理标志着数理逻辑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40年代以来, 数理逻辑得到迅速发展,其一是集合论、证明论、递归论和模型论应运而生并得到发展;其二是二值外延逻辑向非二值或非外
第一章 绪论
延逻辑发展,出现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多值逻辑、相干逻辑、模糊逻辑等。 在数理逻辑得到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的理论和体系开始建立起来。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研究人类辩证思维的形式和规

微机械学中的纳米摩擦学_第一节

微机械学中的纳米摩擦学_第一节

摩擦学的定义
“研究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及其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技 术。”——“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interaction surfaces in relative motion and of related subjects and practices。”
提出摩擦力计算公式:F=μN (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
YOUR SITE HERE
第一节 绪论
1.3 摩擦学的定义与发展过程回顾
摩擦学的发展过程
② 古典摩擦定律 法国物理学家库伦(C. A. Coulomb) 1736-1806年
动摩擦力比静摩擦力小,且动摩擦力与滑动速度无关(摩擦第三定律) 完善凹凸说,凹凸说的实质是把摩擦的起因归结为接触表面的凹凸不平,当两表 面接触时,由于这两个表面的凹凸部分相互咬合,要使其滑动,必须顺着其凸起部 反复地抬起来或把凸部破坏掉。
微马达SEM图像
YOUR SITE HERE
第一节 绪论
1.1 微机械发展简史 LOGO
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先后投巨资并设立国家重大项目促进MEMS 技术的发展。目前,在微型加速度计、微型压力传感器、数字微镜器件( DMD)、喷墨打印机的微喷嘴、生物芯片等领域都实现了MEMS技术。
YOUR SITE HERE
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摩擦第一定律) 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摩擦第二定律)
LOGO
法国阿蒙顿(G. Amontons) 1663-1705年
进一步证实了摩擦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摩擦是一个凹凸不平的表面沿另一个表面上的微凸体上升所做的功,也即摩擦是 由表面凹凸不平引起的,即摩擦的凹凸说(Roughness Thoery)

第一章_绪论_人体生理学

第一章_绪论_人体生理学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人体以其整体适应于 自然界,整体功能的实现以其系统、器官、 细胞、分子等各局部功能为根底。
第二节 生命的根本特征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 生殖
定义:机体与环境之间物 质和能量交换实现自我更 新的过程,包括了合成代 谢定和义分:解机代体谢或。组织对刺激 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定义:机体根据刺激而调 整自身活动以保持吱声生 存的能力或特性,包括行 为定性义适:应产和生生于理自性己适相应似的 子代个体的功能,也叫自 我复制。
意义:为人类防病治病、增进安康、延 长寿命,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三、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人体生理学也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知 识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得的。随着生理学 不同水平研究的日益深入,生理学的知 识和理论不断得到新的开展
〔1〕整体水平
研究方法: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以完整机体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 在各种条件下,完整机体的各器官各系 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规律。
〔2〕器官和系统水平
研究方法: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机体内各器官或系统的生理活动功能, 活动规律以及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功能?功能原理?功能的评价?特点? 调节或影响?
〔3〕器官和系统水平
研究方法: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研究组成机体的细胞及分子的功能,机 制及相互关系
四、人体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构造和功能的关系:某种构造必然有相应 的功能,功能建立在构造之上。
〔一〕刺激与反响
阈强度
阈上刺激 阈刺激
有效刺激
阈下刺激
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强度呈反变关系。
〔二〕兴奋与抑制
兴奋:指组织承受刺激后由生理静息状 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增强。
抑制:指组织承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 入生理静息状态,或活动由强减弱。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产生在非条件反
射基础上、反射灵活可变、数量无限、高 级神经活动。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 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激素
1.全身性体液调节 指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 环运往全身,调节远隔部位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2.局部性体液调节 指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特殊化学物 质或代谢产物,通过组织液扩散到邻近的细胞组织,并对 其活动发挥的调节作用。
控制方式:双向性
受控部分通过反馈信息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feedback) 。根据反馈作用的效果不同,将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 反馈:
1.负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的作用性质与
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控制部分 控制信息 受控部分 (-) 反馈信息
• (2)在体实验:是在麻醉状态下通过手术暴露出 要观察的器官,观察和记录某些人为因素对其生 理功能的影响。
• 2. 慢性动物实验 • 慢性动物实验是以清醒、健康的动物为研究对象,
在接近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整体或某一器官 对各种环境变化的反应规律。 • (二)人体实验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分子水平 (二)器官、系统水平 (三)整体水平
控制信息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 反馈信息
机能活动
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意义:使发生的生理过程不断增强直 至完成,有助于一个完整生理过程的完成。
血液凝固 排尿 分娩
分娩的正反馈控制 子宫收缩 (+)
胎头下降
宫颈牵张
胎儿娩出
(二)非自动控制系统

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知识归纳

心理咨询师基础理论知识归纳

基础心理学知识归纳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1、心理学是关于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是脑的功能。

3、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二、学派的纷争5、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美国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主张抛开意识,直接研究行为,只要确定了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就可预测行为。

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心理学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1、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2、从解剖上看,外周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3、从功能上划分,又可以将外周神经分做为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是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它们支配着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

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意识不能控制。

根据自主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4、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

5、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延脑、脑桥和中脑三个部分,是脑的最古老的部分,延脑还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

6、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个部分构成。

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

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下重要的神经中枢,它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

8、大脑半球的外侧面以外侧裂、中央沟等为界限分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四个部分。

大脑皮层的机能枕叶——视、颞叶——听、顶叶——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额叶(最大)——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9、巴普洛夫两种信号系统:以现实的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一信号系统;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第二信号系统(人特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难以通过传统的数学工具 来描述。就是说,采用数学工具或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传 统控制理论,已无法解决此类系统的控制问题。
从生产实践中可以看到,许多复杂的生产过程难以实 现的目标,可以通过熟练的操作工、技术人员或专家的操 作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
智能控制研究的目标:如何有效地将熟练操作工、 技术人员或专家的经验知识和控制理论结合,去解决复 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二、智能控制的发展
1971年著名学者傅京逊(K.S.Fu)从发展学习控制的角度首 次提出智能控制这一概念。 [当年发表的论文是: [Learning Control System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An
Intersec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utomatic Control]
u(k)输入
对象模型 (初始状态x(0))
+ +
y(k)输出
几种控制方式比较 确定性最优 随机最优 自适应控制 智能控制
x(0)
随机向量 随机向量
w(k)
常向量
随机序列 随机序列
(统计特性 (统计特性
v(k)
0
已知)
未知)
对象扰动模 型
已知(扰动 为确定性常 量)
已知(扰动 不完全确定 不确定(结 为随机序列)(结构已知, 构、参数均
传统控制理论:数学模型描述和分析对象 (2)高度非线性; (3)复杂的任务要求。
在传统的控制系统中,控制的任务要求输出为定值, 或者要求输出量跟随期望的值变化,因此控制任务比 较单一。而对于复杂的控制任务:如:智能机器人系 统、复杂工业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航天航空控制系统、社会经济管理系统、环境及能源 系统等,传统的控制理论都无能为力。
参数未知或 未知)
缓变)
控制要求或 性能指标函 数学期望 性能指标接 使用已验证
解决方法 数最小(PID) (统计平均 近最优
的知识和经
值)最小
验进行控制
对象示例
基于数学模型
G(s) 3 s2
G(s) k sa
(a、k未知)
对象复杂性递增 而控制精度递 减
智能控制研究对象的特点: (1)不确定性的模型;
傅京逊归纳了三种类型的智能控制系统:
1. 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
人控制器
控制系统具有功能:自学习、 自适应、自组织。
指令 数据采集和计算
手及手臂的动力学
输出 对象动力学
模式识别
传感器
2. 人-机结合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
控制器
对象--环境
操作员 本地计算机
远程计算机 远程控制器
环 境
传感器
人、机分工: 机器完成连续进行的并需快速计算的常规控制任务; 人完成任务分配、决策、监控等任务。
确定性反馈
研究的对象:单输入单输出常系数线性系统
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表示 传递函数
系统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根轨迹法和频率法。
现代控制理论(60年代以后) 确定性最优
现代控制理论
随机最优
研究的对象: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 系统分析的数学模型主要是采用?描述法
状态空间
被控对象结构: w(k)干扰
v(k)量测噪声
标志智能控制作为独立学科正式在国际上形成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第二节 智能控制的几个重要分支
一、专家系统和专家控制
判断性
规则库
专 知识库 家
控制性

数据库


正向(数据、条件
构 推理机 反向
(瓶颈) 知识获取
领域专家
被控对象
传感器
专家控制与专家系统区别:
1、专家系统能完成专门领域的功能,辅助用户决策;专 家控制能进行独立、实时的自动决策,对可靠性和抗干 扰性有更高要求。
2、专家系统处于离线工作方式;专家控制要求在线获 取反馈信息,即要求在线工作方式。
二、模糊控制
依据:控制经验 发展阶段:
模糊控制规则
量化 控制算法
模糊控制的理论基础
模糊控制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神经网络控制论
集成智能控制系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智能控制的发展过程 一、智能控制问题的提出
控制科学的发展过程: 经典控制理论(1932—1960):以1932年美国贝尔实验 室工程师H.Nyquist发表的有关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论文为 标志。
开环控制 经典控制
智能控制技术
教材: 《智能控制技术》 韦巍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智能控制》 刘金琨 电子工业出版社 2、《MATLAB辅助模糊系统设计》 吴晓莉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单片机模糊逻辑控制》 余永权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绪论
瑞典学者K.J.Astrom:将专家系统技术引入控制系统, 提出专家控制的概念。




智能控制
自学习控制
自适应控制 鲁棒控制
随机控制 最优控制
现代控制
确定性反馈控制 开环控制
经典控制
控制科学的发展过程
对象的复杂性
两个重要的会议: 1985.8 IEEE 美国纽约 第一届智能控制学术讨论会
成立了IEEE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 1987.1 IEEE控制系统学会和计算机学会 美国费城 智能 控制国际会议
结论)
推理咨询 用户
(解释、调度 双向
程序)
规则形式:IF 前提条件 THEN 结论
应用:医疗诊断、语言识别、图像处理等
如:MYCIN专家系统(血液感染病诊断专家系统)
趋势:专家系统的混合控制技术,如神经网络专家系统、 专家模糊控制。
专家控制结构:
r+ -
知识库
控制器
u
y
信息获取与处理 推理机构 控制规则库
(定性的、非精确的)
(定量的)
1、模糊数学发展和成形(1965~1974)
Zadeh 扎德(美国加州大学自动控制系专家)
1965年Zadeh首先提出了模糊集(隶属度函数)的概念。
2、简单控制(1974~1979) Mamdani 玛达尼(英国伦敦大学博士)
首先将模糊集合理论应用于蒸汽引擎的控制。
3. 无人参与的自主控制系统



控制器

传感信 息分析
执行
问题 求解 规划
环境 建摸
反馈 控制
பைடு நூலகம்
对象-环境 执行器
环境
机器人车 传感器
自主机器人系统(多层智能控制系统)
美国学者Saridis:首次提出分层递阶的智能控制结构。 组织级
分层递阶结构 协调级 执行级
定义了“熵”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度量,并对每 一级定义了熵的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