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及其应用参考文本
煤矿防治水岗位责任制及水害排查治理制度范文(4篇)
煤矿防治水岗位责任制及水害排查治理制度范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煤矿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煤炭产业的迅速发展,煤矿防治水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煤矿水害事故不仅对煤矿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而且给矿山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风险。
因此,建立健全有关煤矿防治水岗位责任制及水害排查治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煤矿防治水岗位责任制1. 矿长责任矿长是煤矿的最高负责人,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负有最终责任。
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矿长应当制定和组织实施防治水措施,确保煤矿的安全稳定。
同时,矿长还应当加强对防治水工作的监督,确保各级岗位责任的履行。
2. 矿长助理责任矿长助理是矿长的直接负责人,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担负重要责任。
矿长助理应当负责制定煤矿的防治水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组织安排防治水工作的实施,推动各级岗位责任的落实。
同时,矿长助理还应当加强对煤矿水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进行应对措施。
3. 监察与安全部门责任煤矿的监察与安全部门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主要执法和监督机构。
监察与安全部门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水害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煤矿的安全隐患和水害问题。
同时,监察与安全部门还应当加强对煤矿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4. 工程技术人员责任工程技术人员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承担起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水害治理措施设计和监督等工作。
同时,工程技术人员还应当加强对煤矿水害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提出有效的防治水方案。
5. 矿井长责任矿井长是煤矿生产的具体负责人,在防治水工作中承担重要责任。
矿井长应当制定和组织实施煤矿的防治水措施,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同时,矿井长还应当加强对矿井水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6. 矿井监工责任矿井监工是矿井生产的直接负责人,在防治水工作中具有重要职责。
矿井监工应当加强对矿井水害的监测和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矿井的水害问题。
同时,矿井监工还应当加强对矿井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
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摘要】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探讨了综合防治水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意义、具体措施、效果评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其前景展望和重要性的分析,揭示了综合防治水技术在煤矿行业中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提出了推广和应用策略,为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防治水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为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煤矿开采,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意义,具体措施,效果评估,前景展望,未来发展方向,重要性,应用前景,推广和应用策略1. 引言1.1 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煤矿开采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但随之而来的水害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困扰煤矿生产的重要难题。
为了解决煤矿开采中水害问题,综合防治水技术应运而生。
综合防治水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地下水进行综合管理和处理,以尽可能减少对矿井生产和环境的影响,保障矿工的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水害问题,还可以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可以对废水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以提高矿井的排水和防渗能力,确保矿井的正常运转。
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整个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意义煤矿开采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在矿井开采过程中,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合防治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矿井开采中的地下水位,防止矿井涌水事件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位的降低可以减轻排水系统的负荷,缩短排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综合防治水技术可以减少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024年努力防治煤矿水害(三篇)
2024年努力防治煤矿水害防治煤矿水害的十六字原则针对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复杂和煤矿水害事故频发的实际情况,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认真总结各方面教训、归纳提炼各地成功经验、组织专家广泛论证基础上,提出了煤矿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十六字”原则和“五项”措施体现了我们对煤矿水害防治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十六字”原则科学地概括了水害治理的基本程序水害防治是有规律可循的,水害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
多年来,有关科研机构与煤矿企业密切配合,对水害的突水机理、探查技术、预测预报、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科技攻关,初步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十六字”原则就是对这一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预测预报”是水害防治的基础,要在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水害类型等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处理水害的措施。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是水害防治的关键,在“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可能构成水害威胁的区域,采用钻探、物探、化探等综合技术手段查明水害隐患,提出水文地质分析报告,确保井下采掘安全。
“先治后采”是水害防治的最终目标,对排查的水害隐患,必须先治理后开采。
第二,“十六字”原则是煤矿企业防治水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国的大水矿区如肥城、开滦、焦作等多年来一直注重煤矿水害隐患的排查,加大防治水资金投入,对煤层底板含水层进行注浆加固改造、变强含水层为弱含水层或隔水层,已连续多年未发生淹井伤亡事故。
特别是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自xx年以来,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合理留设各类防水煤(岩)柱,对煤层底板先注浆加固后开采,连续20年未发生大的突水事故和淹井事故。
这些典型经验充分说明,不管水害多么严重,只要尊重科学规律,坚持“十六字”原则,真正把工作做实、做到位,就一定能够防范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煤矿工作面是煤炭生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水灾事故的高发区域。
为了有效防治煤矿工作面的水患,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煤矿企业必须积极引进和应用现代化的综合防治水技术。
本文将介绍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其重要性。
一、煤矿工作面的水患情况煤矿工作面的水患是指由于地下水涌入而引发的水患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在采煤工作面的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的破坏和煤壁与顶板的失稳,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涌入采空区,引发水患事故。
水患不仅会影响采煤工作面的正常生产,还会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隐患,甚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煤矿企业需要重视工作面的防治水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水处理。
二、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情况1. 地下水涌入的控制与降水技术地下水涌入是煤矿工作面水患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控制地下水的涌入,煤矿企业可以采用专业的地下水控制技术,如注浆封孔、水平井排水和井下抽水等技术手段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的涌入量,从而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地下水降水技术也可以通过管井排水或者井下泵站排水等方式将地下水排放至地面,以减轻地下水压力和保持工作面的干燥状态。
2. 煤层注浆封水技术煤层注浆封水技术是一种通过注浆材料将煤层裂隙和岩层孔隙封堵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煤层中的裂缝和孔隙,降低地下水的涌入量,提高煤层的稳定性,减少地表沉降和裂缝,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3. 工作面排水系统的建设良好的工作面排水系统是保障煤矿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企业可以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排水井、排水泵站等设施,通过排水系统将工作面的地下水迅速排出,保持工作面的干燥状态,防止水患事故的发生。
4. 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煤矿企业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对工作面的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岩层稳定性等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水患事故的发生,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摘要】煤矿工作面水害问题一直是煤矿生产中的关键难题。
本文通过分析煤矿工作面水害形成机理,指出现有水害防治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随后介绍了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方法,并通过应用案例验证其有效性。
探讨了综合防治水技术在煤矿工作面的优势和推广前景,总结了其重要性。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加强科研力量,完善技术手段。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对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此技术的发展将为煤矿生产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水害形成机理,技术应用案例,发展方向,生产意义1. 引言1.1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水害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人员安全和矿井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采用综合防治水技术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煤矿工作面的水害,保障矿井的正常生产运行。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矿井的安全度和生产效率。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适用的综合防治水技术,可以减少水害对矿井生产的影响,降低因水害引起的事故发生率,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还可以减少水害对人员健康的威胁。
水害会导致地下矿井环境变得潮湿潮热,容易滋生霉菌和细菌,对矿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采用综合防治水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地下环境湿度,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保障矿工的健康。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防治水技术方法,才能更好地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1.2 研究背景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的研究背景是当前煤矿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和煤炭资源逐渐向薄、窄、斜的方向开发,煤矿工作面水害问题越来越严重,给煤矿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在煤矿生产中,地下水的涌入是导致煤矿工作面水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矿水害防治方案
煤矿水害防治方案背景介绍煤矿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然而,随着煤矿开采的扩大和深入,煤矿水害问题日益凸显。
煤矿水害不仅影响矿井的正常开采,而且对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煤矿水害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煤矿水害的类型与原因水害类型1.煤层顶板突水:地下水经过矿井采空区与煤层接触,导致煤层顶板发生不稳定,形成突水现象。
2.煤层底板突水:地下水从矿井底板渗透进入矿井,造成煤层底板变松、塌陷,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底板突水。
3.井巷水涌:煤矿井巷中地下水渗透增多,造成井巷内水位急剧上升,形成水涌。
水害原因1.煤层水:煤层内部含有大量的地下水,当开采煤矿时,煤层内的地下水会被释放出来,导致地表或井巷内部水位上升。
2.周围山体水:煤矿底板以下的地下水位会受到周围山体的影响,当山体内的地下水位高于煤矿底板以下的地下水位时,就会发生水涌。
3.外来水源:降雨、河流、湖泊等外部水源,当它们与煤矿相接触时,也会引发煤矿水害。
煤矿水害防治方案为了有效防治煤矿水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煤层顶板的加固处理:1.加强煤层顶板与煤壁的支护工作,例如采用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等方式,加强煤层固结,提高煤层的稳定性。
2.合理布置矿井排水系统,及时排除煤层顶板的地下水。
2.煤层底板的防护措施:1.对煤层底板进行加固处理,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构支承煤层底板,提高底板的稳定性。
2.灌注浆体或注浆固化,填充底板与煤层之间的空隙,避免地下水渗透到矿井中。
3.井巷排水的处理:1.建立科学合理的井巷排水系统,包括井巷排液泵设备和井巷排水沟等,确保井巷内的地下水及时排出。
2.定期检查和维修井巷排水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井巷水涌的发生。
4.定期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1.配备地下水位、地应力、井巷变形等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矿井的地下水动态,及时预警水害的发生。
2.建立煤矿水害预警系统,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和预警,及早采取措施,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
矿山水害及其防治技术(三篇)
矿山水害及其防治技术1.地表水治理措施合理确定井口位置。
井口标高必须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或修筑坚实的高台,或在井口附近修筑可靠的排水沟和拦洪坝,防止地表水经井筒灌入井下。
填堵通道。
为防雨雪水渗入井下,在矿区内采取填坑、补凹、整平地表或建不透水层等措施。
整治河流。
首先要整铺河床。
河流的某一段经过矿区,而河床渗透性强,可导致大量河水渗入井下,在漏失地段用粘土、料石或水泥修筑不透水的人工河床,以制止或减少河水渗入井下。
其次,要改道河流。
如河流流入矿区附近,可选择合适地点修筑水坝,将原河道截断,用人工河道将河水引出矿区以外。
修筑排(截)水沟。
山区降水后以地表水或潜水的形式流入矿区,地表有塌陷裂缝时,会使矿区涌水量大大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井田外缘或漏水区的上方迎水流方向修筑排水沟,将水排至影响范围之外。
2.地下水的排水疏干在调查和探测到水源后,最安全的方法是预先将地下水源全部或部分疏放出来。
疏干方法有3种:地表疏干、井下疏干和井上下相结合疏干。
地表疏干。
在地表向含水层内打钻,并用深井泵或潜水泵从相互沟通的孔中把水抽到地表,使开采地段处于疏干降落漏斗水面之上,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井下疏干。
当地下水源较深或水量较大时用井下疏干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根据不同类型的地下水,有疏放老孔积水和疏放含水层水等方法。
3.地下水探放矿井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水文地质工作是井下水害防治的基础,应查明地下水源及其水力联系。
超前探放水。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探明水源后制定措施放水。
4.矿井水的隔离与堵截在探查到水源后,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放水,或者能放水但不合理,需采取隔离水源和堵截水流的防水措施。
隔离水源。
隔离水源的措施可分为留设隔离煤(岩)柱防水和建立隔水帷幕带防水两类方法。
隔离煤(岩)柱防水是为防止煤(矿)层开采时各种水流进入井下,在受水威胁的地段留一定宽度或厚度的煤(矿)柱。
努力防治煤矿水害范本(二篇)
努力防治煤矿水害范本煤矿水害防治范本引言:煤矿水害是指煤炭采掘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矿山地下水突然涌出,造成矿井内水位过高,甚至发生溃坝事故的现象。
煤矿水害对矿山的生产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努力防治煤矿水害是矿山管理者的责任所在。
本文将从选址、开采方式、水害监测与预警、水害防治技术等多个方面,介绍防治煤矿水害的范本。
一、选址阶段1. 选址前的勘测和研究工作是预防煤矿水害的首要步骤。
需要充分了解勘探区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和水资源条件等,综合分析矿山开采的可能影响。
2. 快速评价方法是常用的选址前水害评价方法之一,通过分析煤层裂隙、存在的地下水和工程地质地下水等因素,判断煤矿区可能存在的水害形势。
二、开采方式1. 充分利用矿井建设流程图与标准规范,确保矿井开采方式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 对于可能存在的漏水区域,采取控制开采速度、合理安排开采顺序、设置防渗帷幕等措施,保证矿井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水害监测与预警1. 建立一套完善的水害监测网络和系统,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压力监测、裂隙水流监测等指标的实时监测。
2. 制定水害预警方案,根据不同的预警指标设定预警级别和处理措施,并通过声、光、电等方式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四、水害防治技术1. 采取封闭采掘技术,通过设置深井泵水和斜坡引水等方法,将地下水迅速引入到井下集水井或排水井中,避免形成矿井内积水。
2. 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修复水灾区域,采用人工获取灾区内积水的方法,减少水害对矿山生产造成的损失。
结论:为了防治煤矿水害,选址、开采方式、水害监测与预警、水害防治技术都是至关重要的。
煤矿管理者应加强对煤矿水害防治的重视,制定相关防治方案,并不断提高防治煤矿水害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也需要加大煤矿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共同努力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与高效运行。
努力防治煤矿水害范本(二)煤矿水害作为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1. 引言1.1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概述煤矿工作面是煤矿生产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地下水的渗漏和集中降水,工作面往往会出现水患问题,严重影响了煤矿的正常生产。
为了有效防治工作面水患问题,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被广泛应用。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不仅包括了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预测、水文地质监测等水文地质技术手段,还涉及到了地下水的抽排、封堵、降水和隔水等防治措施。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工作面的地下水位,减少水患的发生频率,提高煤炭的采矿效率和安全性。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际上也备受认可。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将会更加完善,为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2. 正文2.1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必要性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必要性是非常重要的。
煤矿工作面是地下深处的工作场所,容易受到地下水的侵袭,如果不加强防治水技术,容易导致工作面发生水害事故,影响生产安全;煤矿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随时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如涌水、冒顶等,因此必须采取防治水措施来保障工作面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煤矿工作面来说,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果不对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防治,会导致矿井内部水位升高,影响通风、排水等设备的正常运行,给生产带来很大困扰;随着煤矿采煤深度的不断增加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加强水文地质调查,制定科学的防治水方案,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保障煤矿工作面的安全稳定运行。
2.2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技术原理首先,采用地质勘探技术对矿区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确定地质构造、岩层裂隙、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为后续防治水工作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和数据支持。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摘要】煤矿工作面是煤矿生产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但同时也是水害的重要来源。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探讨了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
在引言部分分析了该技术的重要性、水害的危害性和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正文部分介绍了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地质勘探、注浆、排水抽水和生态恢复等技术在煤矿工作面防治水中的应用。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这些技术的效果和意义,同时指出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挑战,强调了加强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煤矿工作面的水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地质勘探技术、注浆技术、排水抽水技术、生态恢复技术、效果、方向、挑战、重要性1. 引言1.1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的重要性煤矿工作面是煤矿生产的重要区域,是煤矿开采和生产的关键环节。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和煤矿采矿活动的影响,煤矿工作面往往面临着水害问题。
水害不仅会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秩序,还会对矿井设施和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先进的防治水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煤矿工作面的水害问题,保障煤矿生产的稳定进行。
合理有效的防治水技术还可以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大背景下,加强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可以改善煤矿生产环境,减少水资源浪费,还可以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煤矿工作面水害的危害性和影响煤矿工作面的水害是指煤矿运输、开采、生产过程中,地表水或地下水通过透水层或破坏的采区围岩向采煤工作面渗漏或涌入,导致煤矿工作面出现水浸、水涌等现象,给矿山安全和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水害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害造成了矿山工作面的涝灾风险增加。
当矿山工作面受到水害影响时,会导致工作面内部积水严重,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同时也会影响采煤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给采煤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1. 引言1.1 煤矿工作面水害问题的严重性煤矿工作面是煤矿生产的核心区域,也是水害问题最为突出的地方。
煤矿工作面水害严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煤矿工作面水害对生产安全和矿工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煤矿工作面水害可能导致巷道塌方、设备损坏、电气设备故障等,直接危及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而且,煤矿工作面水害还会导致矿井通风系统受阻,影响矿井的通风和排放能力,从而加大瓦斯爆炸和矿井火灾的风险。
煤矿工作面水害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
煤矿工作面水害导致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等问题频发,增加了生产修复成本和维护成本,降低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煤矿工作面水害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它不仅威胁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也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影响了煤矿的持续稳定发展。
对煤矿工作面水害问题进行综合防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重要性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其对煤矿生产安全和效率的重要作用。
煤矿工作面水害问题严重,不仅影响作业人员的安全,还会导致生产设备的损坏和生产效率的下降。
采取综合防治水技术对煤矿工作面的水害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工作面的侵入,保障煤矿工作面的干燥和安全。
通过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如隔水帷幕、护壁注浆、抽水排涝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煤矿工作面的水害问题。
综合防治水技术还可以降低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资源浪费,保障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防治水技术在煤矿工作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可以更好地保护煤矿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促进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研究和应用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是当前煤矿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内容结束,字数:215】2. 正文2.1 煤矿工作面水害现状分析煤矿工作面水害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地表水或地下水通过煤层裂隙或工作面掌子处渗漏到工作面引起的各种水害问题。
矿山水害及其防治技术范文(二篇)
矿山水害及其防治技术范文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增加,矿山水害问题也日益突出。
矿山水害是指矿山地下水在矿井中蓄积和涌入,对矿山开采工作造成威胁或影响的现象。
矿山水害不仅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威胁,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矿山水害的防治技术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矿山水害的成因主要有矿井地下水涌入、矿体渗水及地下水外溢等。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的升高以及矿体的渗透性,地下水会通过渗流途径涌入矿井中,导致矿井水位急剧上升。
当矿井水位超过一定的高度时,就会引发矿山水害。
此外,当地下水位超过地面,或者降雨过多、排水不畅等情况下,地下水会发生外溢,形成地表水害。
针对矿山水害问题,矿山防治技术可以从减少地下水涌入、加强矿体防渗和提高水的排泄能力等方面进行防治。
首先,可以采取地下水涌入降水技术。
通过钻孔、封堵隔水层、降低矿井排水水位等措施,减少地下水涌入矿井的数量和速度,降低矿井水位,从而减少矿山水害的发生。
此外,可以采取矿体防渗技术,包括矿体护壁、停采堰塞体、封闭停采矿井等措施,阻止地下水渗透到矿井中,避免矿山水害的产生。
同时,要加强矿山排水系统的建设,提高排泄水的能力,确保矿井内外的水位平衡,避免矿山水害的发生。
除了以上的技术措施外,还可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来预测和预防矿山水害的发生。
基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和分析矿山地下水位、水质及渗流方向等变化,提前预警矿山水害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例如,利用电测法、超声波检测法等技术手段,可以对矿井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地下水涌入和水位异常上升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排水和降水措施,避免矿山水害的发生。
总之,矿山水害是矿山开采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采取地下水涌入降水技术、矿体防渗技术、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矿山水害的发生。
矿山水害及其防治技术范文
矿山水害及其防治技术范文矿山水害是指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水资源浪费、矿山排水系统失效等问题而造成的水害情况。
矿山水害不仅对矿山安全产生重大威胁,还会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防止矿山水害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技术措施。
1. 矿山水害的主要类型和原因矿山水害的类型主要有山洪、地下水突涌、地表水渗流等。
其中,山洪是指由于降雨过程中引发的洪水,地下水突涌是指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地下水的自然平衡,导致地下水突然涌出,地表水渗流是指由于开采过程中地表水渗透到地下,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这些水害主要是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浪费、地下水和地表水系统的破坏等原因引起的。
2. 矿山水害的防治技术(1)矿山水害预防措施预防矿山水害的关键是对矿山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措施,避免矿山水害的发生。
在矿山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合理安排矿床开采的方式和周期,避免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破坏。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加强对水文地质条件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问题,防止水害的发生。
(2)矿山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矿山排水系统是预防和控制矿山水害的关键。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保持矿井和采矿区的排水通畅。
排水系统应包括井下排水和地上排水两个方面。
井下排水主要是通过井下排水泵和排水井实现,地上排水主要是通过建设排水渠道和水库等设施来实现。
同时,还要加强对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清理和修复排水通道,保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为了避免矿山水害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矿山开采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首先,要加强对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治理,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确保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和处置。
其次,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应用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入,煤炭资源的利用逐渐加大,但同时也带来了煤矿水害的问题。
煤矿水害会给煤矿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同时也对矿井环境造成了污染。
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成为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就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进行探讨,为煤矿水害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煤矿工作面水害的类型煤矿工作面水害主要包括地下水涌出、煤层底板渗水、煤层底板冒泥、煤岩压裂等类型,其中地下水涌出是最为严重的一种水害类型。
地下水涌出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矿井的正常开采,同时还会导致煤矿工作面发生灾害事故,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1. 防渗技术防渗技术是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的首要技术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防止地下水渗透,保持矿井内部的干燥环境。
具体的防渗技术包括注浆处理、封堵处理、隔离帷幕处理等。
注浆处理通过向井下围岩注入硬化材料,填充缝隙,从而增加围岩的强度,防止地下水的透透。
封堵处理则是通过堵洞、砌筑隔墙等方式,将地下水源头进行封堵,有效隔绝地下水的涌出。
隔离帷幕处理则是通过设置隔离帷幕,将地下水分隔开,避免地下水渗透。
2. 排水技术排水技术是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的重要技术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排除矿井中的地下水,保持矿井的干燥。
具体的排水技术包括水泵排水、井下隔水处理、水害监测等。
水泵排水是通过设置水泵进行排水作业,将井下的地下水排出矿井,保持矿井内部的干燥环境。
井下隔水处理则是通过设置隔水墙、隔水帷幕等方式,隔绝地下水的渗透,保持矿井内部的干燥。
水害监测是通过安装水位计、流量计等设备,对矿井内的地下水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水害情况,采取应对措施。
防治技术是煤矿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技术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煤矿地下水的动力学状态,减少地下水的压力,防止地下水涌出。
具体的防治技术包括解放应力技术、降水井技术、浅埋煤层挖采技术等。
解放应力技术是通过矿井支护工程,减少围岩应力,减轻地下水的压力,从而防止地下水渗透。
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能源结构的转型,我国煤矿生产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而伴随着这一变化带来的问题之一便是煤矿水害的严重威胁。
水害对煤矿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亟需研究和应用煤矿水害的防治技术。
一、煤矿水害的主要类型煤矿水害主要包括矿井涌水、地表开采引起的地表水害和煤矿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其中,矿井涌水是最为常见和危害最大的一种类型。
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由于开采作业会破坏矿山压力平衡,导致矿井涌水现象的发生,严重威胁生产安全。
二、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了有效防治煤矿水害,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这些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矿井涌水治理技术对于涌入矿井的地表水或者地下水,需要采用相应的钻孔、井筒等工程手段进行控制。
常用的方法有预控钻孔、隔水挡煤柱和井下封隔等措施。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矿井涌水数量和涌水速度,保持矿井的稳定和安全。
2. 煤矿水害综合治理技术除了对矿井涌水进行治理,还需要对煤矿地表水害进行综合治理。
这包括道路排水、水库建设、地下水位降低等技术手段。
通过建设排水系统和降低地下水位,可以有效解决煤矿地表水灾害带来的问题,保护矿区安全。
3. 煤矿废水处理技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研究和应用煤矿废水处理技术非常重要。
目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包括生化方法、物化方法和微生物处理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为了提高煤矿水害的防治效果,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矿井水位、水压等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和预警提醒,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潜在的水害风险。
三、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的前景与挑战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害问题,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煤矿水害类型和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导致技术的适用性有一定的局限性。
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
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煤矿开采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开发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水问题尤为重要。
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减少地表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煤矿开采中存在的水问题煤矿开采是一项在地下开展的活动,因此会对地下水系统造成影响。
采煤过程中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往往形成矿井周围地表和地下水位补给不足,甚至干涸的情况,对生态环境和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矿井排水和尾矿,其中含有各类矿石渣和废水,若排放不当则会对地表水体造成污染。
1. 地下水位补给技术地下水位补给技术是通过采用注水技术,将外部地表水或处理过的废水注入地下,以保持矿井周围地下水位的平衡。
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维持地下水系统的稳定,避免地下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矿山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井排水和尾矿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然后进行循环利用,比如作为工艺用水或者灌溉农田。
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地表水的污染,还可以节约水资源,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采矿过程水质保护技术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需要对矿井排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固体、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保护地表水质。
比如采用絮凝沉淀、生物处理等技术手段,将排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以保护地表水质。
4. 生态修复技术在煤矿开采结束后,往往会留下大片破坏的土地,此时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包括植被的恢复和土地的改良。
通过植被的恢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从而保护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测井等设备,对地下水位、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获取地下水系统的信息,以便进行煤矿开采中的水资源保护和控制。
以上所提到的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煤矿开采中的水问题,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保护地表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
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煤矿开采是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获取方式,然而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水的涌入成为一大难题,给煤矿的生产和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煤矿开采中综合防治水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问题现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中存在被围水和伴生水,加上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入湿和涌水,导致煤矿井下不断有水涌入,给煤矿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水的涌入还会造成煤矿井下地质灾害的发生,增加了矿井安全事故的风险。
如何有效地解决煤矿开采中的水涌入问题成为了当前煤矿开采的重要课题。
二、综合防治水技术综合防治水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地质、水文、地下水动力学、岩石力学和地下水理论以及优化设计和施工技术等理论和方法,用于有效控制和治理煤矿开采中的水涌入问题。
该技术主要包括了地表水的防治、井下水的防治和煤层水的开发利用三个方面。
1. 地表水的防治地表水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自然降水或者附近水体涌入矿井的水。
地表水的防治是通过加固和改善矿井周边的地表水系统,包括整治河道、加固堤防、设置拦污塘和沉沙池等手段,从而减少地表水涌入矿井的数量和流量。
2. 井下水的防治井下水是指煤矿井下煤层和围岩中的自然水和大量释放出的水。
井下水的防治是通过采取隔水措施和排水技术,将井下水有效地排出矿井外,从而减少井下水对矿井生产和安全造成的影响。
3. 煤层水的开发利用煤层水是指存在于煤层中的地下水。
煤层水的开发利用是通过抽水和补水的方式,将煤层中的水有效地开发利用,既满足了煤矿井下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求,又减少了煤层水对煤矿开采的影响。
三、应用案例在实际的煤矿开采过程中,综合防治水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某煤矿为例,该煤矿在开采过程中采取了综合防治水技术,通过对地表水、井下水和煤层水的全面治理,成功地解决了煤矿开采中的水涌入问题。
在实施综合防治水技术之后,该煤矿的煤矿井下水位得到有效控制,水涌入量得到显著减少,煤矿生产和矿井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范文
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范文水是矿井井下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因此,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包括地质探测技术、封孔技术、排水技术和支护技术等。
首先,地质探测技术在矿井井下防治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质探测技术通过采集井下地质数据,分析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水方案提供依据。
常用的地质探测技术有地球物理勘探、地下水位监测和地下水流动模拟等。
其中,地球物理勘探可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反射特征来判断地层的渗透性和含水量,从而预测地下水的可能分布范围。
地下水位监测可以实时监测井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水源,为防治水提供重要数据依据。
地下水流动模拟将地下水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得出地下水的流动规律,有效地指导防治水工作的实施。
其次,封孔技术是矿井井下防治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封孔技术包括水泥灌浆封孔、预应力锚杆封孔和钢板桩封孔等。
水泥灌浆封孔是将水泥浆料注入井孔中,形成固化的封堵体,主要用于封堵漏水点。
预应力锚杆封孔是通过预应力锚杆的力学力学效应,使井孔周围的岩土体紧密连接,从而达到封堵水源的目的。
钢板桩封孔是将钢板桩扎入岩土中形成封堵体,具有较强的固结能力和抗渗透能力,适用于较大断面的封孔工程。
另外,排水技术在矿井井下防治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排水技术主要包括地压水排放、抽水排放和千斤顶压水排放等。
地压水排放是通过控制地压水的流动方向和流速,将地压水导向到较低的区域,从而降低水压,减小水力灾害的发生概率。
抽水排放是通过水泵将井下积水抽取到地面,进而排放到外部环境,以达到井下排水的目的。
千斤顶压水排放是利用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将压力转化为力量,从而将井下的水压排放到外部环境。
总之,矿井井下防治水技术在矿井生产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质探测技术可以提供地层和地下水的数据,为防治水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封孔技术可以封堵漏水点和水源,保证矿井的安全运行;排水技术可以降低井下水压,减小水力灾害的发生概率。
矿井防治水工作及实用技术应用
矿井防治水工作及实用技术应用发布时间:2022-11-04T07:35:05.329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13期作者: .张飞[导读] 在现代化矿井开发理念和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张飞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宏业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 832100摘要:在现代化矿井开发理念和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防治水源问题是保证煤矿安全运行的基础。
本文以煤矿生产中出现的水灾成因为出发点,就矿井防治水工程的实际技术要点和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矿井防治水,防治水技术,实用技术引言现代矿井防治水工作遵循“立足采面,探查先行、堵为主、堵疏结合、分类防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行业工作者应对水害的根源以及防治工程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处理,进而找到更具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提高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稳定性,提高矿井生产效率与社会经济价值。
1目前矿井开采中出现的水害现象原因分析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水文条件、设计、开采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矿井发生水灾的情况十分普遍,不但会对矿井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对矿工的人身、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1.1地面防水措施不当在矿井生产中,若有关单位不采取有效的地表防洪、防水、配套的保障体系,将会使地表水体渗入矿井,造成极其恶劣的灾害。
1.2缺乏先期勘察矿山开发工作开展之前,必须先进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综合勘测,从而制定相应的采矿方法和防渗方法。
在采矿之前和采矿期间,如果有关部门没有对矿场进行勘测,导致矿区的水环境变得模糊,当矿井生产中出现了积水层、渗水断层和高含水地区,而没有相应的勘探和释放措施,水灾就会很快发生。
1.3巷道位置设计问题矿井采矿作业要求施工人员根据本地区各种外部环境和矿产的分配特点,选择合适的井巷,若不科学,井巷应布置于地质状况不佳或有水的地区,在矿井建设中,由于地下压力和水力的共同影响,导致了矿井的顶部和底部大面积渗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及其应用参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及其应用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我国煤矿水害概况1.煤矿水害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产煤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原煤总产量的90%以上属于井工开采。
然而,我国煤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总体来讲十分复杂,受水害威胁的煤炭储量约占探明储量的27%,仅华北地区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煤炭储量约为160亿t。
煤矿水害是与瓦斯突出、粉尘爆炸、顶板冒裂、火灾等并列的五大灾害之一,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瓦斯,位列第二。
长期以来,因为煤矿水害事故而造成的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及经济损失极为惨重。
例如,1935年5月13日,山东淄博北大井由于巷道掘至与河水连通的断层带,造成突水,最大瞬时水量为648m3/min,350名矿工遇难,矿井停产报废,直到43年后(1978年)才恢复矿井生产。
1984年6月2日,开滦范各庄煤矿2171综采工作面发生世界采矿史上罕见的陷落柱突水事故,最大突水量为2053 m3/min,致使范各庄煤矿及其周边3对矿井被水很快淹没。
为救灾复矿,调集了当时基本上是全球范围内最权威的防治水专家和世界上最大的抽水泵进行抢险,其地面注浆封堵工程规模和场面也是空前的。
该水患治理工程及相关工作历时近1 a,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超过5亿元。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20余年里,我国有近250对矿井被水淹没,死亡近9000人,经济损失350多亿元人民币。
仅:t995年至20xx年11年间共发生各类煤矿水害事故1391起,死亡5280人,约占各类煤矿事故死亡总数的7.6%。
其中,10人以上水害事故105起,死亡1881人,经济损失近210亿元。
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开采条件的变化,各类水害事故发生次数及死亡人数都呈上升势头。
2.煤矿水害的类型根据我国不同聚煤区的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结合矿井水危害程度,我国煤矿区可分为6个水害影响区: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田的岩溶一裂隙水水害区;华南晚二叠系煤田岩溶水水害区;东北侏罗系煤田裂隙水水害区;西北侏罗系煤田裂隙水水害区;西藏一滇西中生界煤田裂隙水水害区;台湾第三系煤田裂隙孔隙水水害区。
几十年来,这些地区都大大小小发生过灾害性透(突)水事故。
通过回顾总结1995~20xx年11年来我国煤矿发生的水害事故不难发现,我国煤矿各类水害(按矿井充水水源分类)事故包括地表水害、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害、基岩裂隙水害、岩溶溶隙(溶洞)水害及老空水害。
例如:20xx年8月19日,吉林舒兰矿业集团五井发生死亡16人的特大水害事故。
其原因就是由于地表水通过已关闭但封闭不好的邻矿主井导入矿井而酿成的。
发生在贵州水城汪家寨矿、内蒙古平庄古山矿等透水事故也属于地表水水害类型。
20xx年3月7日,新疆哈密煤业集团井采公司二井发生透水事故。
其原因是由于顶板裂隙带导通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使第四系水、砂、第三系岩石溃入矿坑,共24人被困,虽经全力抢救也有9人丧生。
发生在淮南孔集矿、徐州新河矿的透水事故也属于孔隙水害类型。
20xx年10月3日,四川龙滩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28人死亡。
其原因是由于该矿在挖掘巷道时打通溶洞。
20xx年4月12日发生在邢台东庞煤矿2903工作面的特大型突水事故及淄博北大井、开滦范各庄,还有峰峰二矿、焦作演马庄等许多突水事故均属于岩溶溶隙水害类型。
20xx年8月7日,广东兴宁大兴矿发生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煤矿水害事故(从人员伤亡角度),致使老窑水溃人矿井酿成121人死亡的惨痛灾难。
其原因是由于采矿引起煤层严重抽冒,继而破坏防水煤柱。
发生在吉林蛟河腾达煤矿、山西陵川关岭山煤矿、徐州旗山矿及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的水害事故均属于老空水害类型。
20xx年5月21日,淮北矿业集团海孜矿745工作面发生工作面顶板砂岩裂隙水突出事故,造成5人死亡。
曾发生在徐州大黄山、韩桥煤矿等水害事故均属于砂岩裂隙水害类型。
开滦范各庄等几对矿井也都存在较严重的裂隙水害。
3.煤矿水害的特点及水害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根据对1995~20xx年我国煤矿水害事故的全面分析,发现我国煤矿水害有如下特点:(1)虽然各类型水害(按充水水源划分)事故都有发生,但不同地区、不同水害类型的发生频次及危害程度各不相同。
总体来讲,北方以底板奥灰岩溶水、老空水突(透)水为主,南方以顶、底板岩溶水、老空水突(透)水为主;地表水体溃入矿井事故在南、北方也均占相当比例;陷落柱、断层、岩溶塌洞等天然通道及“上三带”、“下三带”、防水煤(岩)柱等人为通道是煤矿水害发生的主要突(透)水通道。
(2)随着已关闭矿井,特别是乡镇个体小矿的大量增加,近几年老空水透水事故明显增多,造成的灾害明显增强,已成为目前我国煤矿水害的主要类型之一。
(3)近几年煤矿水害有上升的势头(包括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
(4)雨季发生的透水事故约占50%左右。
(5)70%的水害事故发生在掘进工作面。
(6)从煤矿所有制形式来看,煤矿水害事故主要发生在乡镇煤矿、改制矿井及基建矿井。
(7)水害事故给乡镇煤矿带来的人员伤亡惨重,对国有煤矿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如广东大兴“8.10”矿难死亡121人,山西左云“5.18”矿难死亡56人;邢台东庞“4.12”突水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近5亿元人民币;峰峰牛儿庄煤矿“9.26”突水事故损失超过3.8亿元人民币。
(8)事故发生后抢险救灾难度大,时间长,费用高,社会影响恶劣。
抢险救灾一般都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有的甚至矿井彻底报废。
通过分析总结认为,我国煤矿水害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煤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薄弱,现有水害防治技术手段推广应用不够,防治水技术与相关工作投入不足,矿井防治水专门人才缺乏及超强度开采煤炭资源。
二、我国煤矿水害防治的技术方法、手段及其应用矿山水害与其形成的条件有直接对应关系。
矿井充水条件包括充水水源、涌水通道和充水强度(涌水量)。
这3个条件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不同的矿井水害类型和灾害程度。
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充水条件就有什么样的水害类型,有什么样的涌水通道及充水强度就存在什么样的水害特征。
因此,我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着眼点和全部工作内容就是矿井充水的3个条件,又称之为“矿井充水三要素”。
我国现行常用的煤矿水害防治(或者说针对矿井突水三要素所应用的)技术经过国内外矿井水文地质工作者60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40多年来,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工作者通过了国家“六五”、“七五”等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大型工业性试验、联合国资助项目等重大课题;在各类煤矿水害防治的基础理论、探测方法、预测预报方法、快速综合治理等技术研究和应用及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和引进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适合我国矿山水害不同阶段预测、评价与治理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及与之配套的技术方法,并在全国大部分矿区较好地推广和应用。
特别是在华北地区,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数十亿吨受奥灰水害威胁的煤炭资源得以解放。
概括地讲,矿井水害防治技术包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水文地质类型及矿井水害评价、矿井水害治理等。
(一)矿井(区)水文地质探查技术矿井(区)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我国现阶段煤矿水害的主要类型和特点开展探查工作。
其具体探查内容包括:采矿影响到的含水层及其富水性;隔水层及其阻水能力;构造及“不良地质体,,控水特征;老窑分布范围及其积水情况等。
勘探范围包括区域、井田、采区及工作面。
工作顺序应由面到点,由大到小,先区域后井田,先采区后工作面。
传统技术和手段在矿井水文地质勘探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和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
目前,物探、化探、钻探、测试与试验及模拟计算等技术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这些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已能比较好地解决矿井水文地质勘探中的大部分问题。
1.水文地质试验技术水文地质试验技术的基本方法是以水文地质理论为基础,以水文地质钻探、抽(放)水试验、底板岩石力学试验为主要手段,探查含水层及其富水性、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等,并获取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相关资料。
同时,探查煤层底板隔水层岩性、厚度、结构及阻水能力。
在钻探过程中测试承压水原始导升高度,通过采取岩芯测试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等。
(1)抽(放)水试验。
该试验是其中最核心的方法,它不仅能为水文地质计算提供资料,而且重要的是抽(放)水试验过程本身就能反映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性。
因此,抽(放)水试验是水文地质勘探最为有效和首选的技术方法之一。
但该方法的缺点是历时长、费用高。
所以,近20年来又推出脉冲干扰试验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替代抽(放)水试验。
(2)脉冲干扰试验。
该试验是一项新的水文地质连通测试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水文地质观测点对地下水流场进行脉冲激发,根据波的衍射、势叠加与消减等原理,计算水文地质参数,评价水文地质条件。
该方法快捷、准确、工程量小、时间短、费用低,可弥补抽(放)水试验时因钻孔出水量小而不能反映水文地质条件的弊端。
2.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地质、水文地质探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加上该技术方便、快捷的优势,近几年在煤矿防治水领域得到了极大推广和应用,常用的效果比较好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地震勘探。
它包括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是弹性波地面探查构造及“不良地质体”的最有效方法。
它主要应用的8个方面为:查明潜水面埋藏深度;查明落差大于5 m的断层;查明区内幅度大于5 m的褶曲;查明区内直径大于20 m的陷落柱;探明区内煤系地层底部奥陶系灰岩顶界面及岩溶的发育程度;探测采空区和岩浆侵入体;查明基岩起伏形态、古河道、古冲沟的延伸方向;了解基岩风化带厚度。
(2)瞬变电磁(TEM)探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