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阅读答案及赏析
张孝祥《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阅读答案及赏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张孝祥《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阅读答案
及赏析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南宋]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荆州,在宋、金对峙时期,是南宋的国防要塞。
本词作于张孝祥知荆州时。
⑴霜日明霄水蘸天一句是词人登楼所见。
试简析本句所展现的意境。
(3分)
⑵澹烟衰草有无中一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试对这一艺术手法作简析。
(3分)
参考答案
⑴霜日明霄写秋高气爽、天空晴朗。
(1分)水蘸天,既说蓝天如同蘸着水洗过一般地清澈透明,又写远眺长江,似乎水蘸着了天空。
(1分)从而写出了一个天高云淡、波光接天、水天一色的开阔、宏大的境界。
(1分)
⑵淡淡的轻烟,连天的衰草,隐现于辽阔的蓝天之下,(1分)这里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荒凉凋零。
(1分)同时也是词人面对朝廷孱弱、北伐无期的现实的一种悲凉情绪的流露。
(1分)
赏析: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四川人,他和张元亁是南宋初期词坛双璧,伟大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高宗时进士,殿试第一。
曾因
专注下一代成长。
诗词赏析: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诗词赏析: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宋代: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译文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注释题解: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
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霜日:指秋天。
一说秋天的太阳。
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
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
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
鸣鞘声:刀剑出鞘声。
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
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
酒器。
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赏析一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沧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
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
“霜日明霄”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象,降霜天气必是白色晴明的。
“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
荆州城东有长湖,“蘸空”之水或此湖水。
这句写得水天空阔,下下辉映,是荆州郊野平原地带的实景。
次句切合观塞,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
“鞘为鞭梢”。
“绣旗”为绣有物状的军旗。
响亮的鞭声,耀眼的红旗,俱是从耳目易感的对东西突出,故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切。
古代诗歌赏析张孝祥《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浣溪沙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当时词人身处宋金交战的前线荆州。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前两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景,描写了秋日晴空、天水相连、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B.上阕先勾勒出一幅明丽壮阔的秋日图,又以“澹烟衰草”烘托出词人感伤的心境。
C.下阕抒写了作为爱国志士的词人北望中原的无限感慨,尾句中“挥泪向悲风”更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D.这首词词意悲壮,气势雄健,意蕴丰厚,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体现出豪放派的词风。
14.这首词和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浊酒”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述而》中孔子强调学习别人要做好选择,注意扬长避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从职责上将老师界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善用对比表现秦统治者的奢靡无度,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他们搜刮民脂民膏,丝毫也不放过,“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现了他们使用时挥金如土,不知珍惜。
13.答案 D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路点拨“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错,整首词抒发的是词人无法收复失地的悲伤之情。
1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答案相同点:都有感慨现实艰难,难以实现心中志向的悲愤。
古代诗歌张孝祥《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安徽滁州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
安徽定远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浣溪沙①【南宋】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两句作者从视觉、听觉切入,勾勒出一幅边塞特有的萧瑟悲凉的秋景图。
B.“澹烟衰草有无中”既是边塞莽莽无垠景色的再现,也是词人内心思绪的投射。
C.“万里中原”与“一尊浊酒”对举,将词人北望中原心生感慨借酒消愁之情尽显其中。
D.“烽火北”与“戍楼东”点明了作者眺望处和立足点,也承载了词人复杂的情感。
16.“挥泪向悲风”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 ”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14.上面的举措会对下面的人造成影响,害怕提拔了啬夫,天下人都会纷纷效仿,只学习能言善辩而不讲求实在内容。
15.A16.动作描写。
“挥泪”即以手抹泪向空中挥洒,作者通过这一动作宣泄胸中块垒,表现了作者难以言说,无处排遣,徒有收复中原、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又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17.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宋代·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译文及注释译文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注释题解: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
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霜日:指秋天。
一说秋天的太阳。
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
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
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
鸣鞘声:刀剑出鞘声。
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
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
酒器。
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赏析一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
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
“霜日明霄”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象,降霜天气必是白色晴明的。
“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
荆州城东有长湖,“蘸空”之水或此湖水。
这句写得水天空阔,下下辉映,是荆州郊野平原地带的实景。
次句切合观塞,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
“鞘为鞭梢”。
“绣旗”为绣有物状的军旗。
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篇一」感事【元】张昱雨过湖楼作晚寒,此心时暂酒边宽。
杞人唯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鸿雁信从天上过,山河影在月中看。
洛阳桥上闻鹃处,谁识当时独倚阑?【注】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江浙行省左丞相杨完者从张士诚手中夺得杭州,聘张昱入幕,官右司员外郎。
十八年(1358),张士诚重陷杭州,杨完者被杀,张昱从此不仕,流寓城中。
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一(1)雨过湖楼作晚寒中哪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要分析。
(3分)(2)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4分)(3)诗中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参考答案(1)寒字用得好。
(1分)既写出了西湖上一阵黄昏雨留下了寒意(1分),更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凄寒、悲凉(1分)。
(2)对国事的担忧和无可奈何,对家乡的思念(无家可归的感概),山河破碎的悲凉(有国难投的悲凉),心事无人理解的寂寞。
(3)诗中运用了两个典故是【杞人忧天】和【精卫填海】二(1)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简要分析其用意。
(3分)(2)诗歌首联中的此心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概括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颔联运用了杞人忧天和精卫填海两个典故。
(1分)诗人先形容自己就像杞国人怕天塌下来一样,担心时局混乱,国事不稳;再反用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之意,抒发心中的无奈之情。
(1分)用典抒情,语言委婉含蓄,意蕴丰富而深沉。
(1分)(2)此心既含有对国事的担忧和无可奈何之情,又有无家可归的感慨和有国难投的悲凉之感,还含有心事无人理解的寂寞之情。
(2分)首联寒字语带双关,奠定全诗情感基调,既写出了西湖上一阵黄昏雨留下了寒意,更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凄寒、悲凉;颔联借典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和无奈,颈联托天上鸿雁、月中山河等意象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山河破碎的悲凉感慨,尾联一句反问,充分展露出诗人的心事无人理解的寂寞怅惘之情。
(3分)浣溪沙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篇二」黄庭坚《水调歌头》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①。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张孝祥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张孝祥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词的上阕描绘了秋日边塞壮丽的景色。
“霜日明霄水蘸空”,描绘了秋日晴空万里、水天相接的景象,给人以明净开阔的感觉。
“鸣鞘声里绣旗红”,则展现了军营中威武的气氛,军旗飘扬,马鞭作响,令人感受到一种紧张的节奏感。
“澹烟衰草有无中”,通过描写烟雾笼罩下的衰草,营造出一种苍茫悠远的氛围。
这里的“澹烟”和“衰草”,不仅点明了时节,也烘托出了一种萧瑟的氛围。
下阕主要抒发了词人对中原沦陷的悲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万里中原烽火北”,描绘了中原地区战火纷飞的景象,暗示了国家的动荡不安。
“一尊浊酒戍楼东”,词人在戍楼东饮酒消愁,表达了他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酒阑挥泪向悲风”,则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悲痛之情,他在饮酒之后,向着悲风挥洒热泪,抒发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悲愤。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风格豪放,感情真挚。
这首《浣溪沙》词,通过对边塞景色的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以及他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
整首词格调低沉悲壮,情感深沉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意境开阔:词的上阕描绘了广阔的边塞景色,给人以开阔的感觉;下阕则抒发了词人的深沉情感,使整首词的意境更加深远。
2. 情景交融:词中通过描写霜日、水天、鸣鞘、绣旗、澹烟、衰草等自然景象,以及烽火、浊酒、戍楼等人文景观,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使情感的抒发更加自然而深沉。
3. 用典贴切:词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句,用了“烽火”的典故,暗示了国家的动荡不安;“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则用了“浊酒”的典故,表达了词人的忧愁和无奈。
4. 语言简练:词的语言简练明快,通俗易懂,但又不失韵味,如“霜日明霄”“鸣鞘声里”“澹烟衰草”等词语,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景色。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是一首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艺术特色鲜明的词作,它充分体现了张孝祥词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的鉴赏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的鉴赏 【作品简介】《浣溪沙 霜日明霄水蘸空》由张孝祥 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
这首词登高抒怀,感慨悲壮。
上阕写极目眺望所见之景。
长空、绣旗、 淡烟、衰草,高旷中蕴含无穷萧杀之气。
下阕感怀。
万里中原乃遥想所至;一尊 浊酒乃为慰藉怀而饮。
而酒尽挥泪, 愈见沉痛。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的 《宋 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① 作者: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①,鸣鞘声里绣旗红②。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 一尊浊酒戍楼东③。
酒阑挥泪向悲风④。
【注释】①霜日明霄水蘸空:秋日的太阳照耀着晴空,水天一色,秋高气爽。
霄:天 空。
②鸣鞘(shāo)声:挥动马鞭发出的响声。
鞘:通梢,指鞭梢。
③戍楼:驻有防守军队的城楼。
④酒阑:酒喝得已有几分醉意的时候。
【讲解】 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 楼观塞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沧陷的悲痛之情, 上阕写观塞, 下阕抒 悲感。
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
霜日明霄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 景象,降霜天气必是白色晴明的。
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
荆州城东有长湖,蘸 空之水或此湖水。
这句写得水天空阔,下下辉映,是荆州郊野平原地带的实景。
次句切合观塞,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
鞘为鞭梢。
绣旗为绣有物状的军旗。
响亮的鞭声,耀眼的红旗,俱是从耳目易感的对东西突出,故给人的印象极为深 切。
澹烟句把视线展开,显出边地莽莽无垠的辽阔景象。
如果说首句还是自然景 象对作者感官的客观反映,这句可说是词人极目观望的深心感受,眼前景色,内 心思绪,俱是一片茫茫。
正如王维诗山色有无中,虽景象近似,而象外之意至为深远。
东坡曾称柳永 的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张孝祥《浣溪沙洞庭》阅读答案
张孝祥《浣溪沙洞庭》阅读答案阅读理解答题的第一步是通读全文,把握主旨。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即文章的构建)。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浣溪沙洞庭》,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 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浣溪沙洞庭》阅读题:1、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5分)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 ,白鱼双尾玉刀明” 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
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旗梢,即旗旓。
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2. 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 分)《浣溪沙洞庭》参考答案:1、CD2、动静结合。
“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比喻、对比。
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张孝祥《浣溪沙·洞庭》阅读及赏析(附答案)
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2)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0(1).答案:上阙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2).答案: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③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鉴赏】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思考这个过程。
再从画面本身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
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
“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
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
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
“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
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原文及赏析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原文及赏析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原文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译文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注释题解: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
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霜日:指秋天。
一说秋天的太阳。
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
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
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
鸣鞘声:刀剑出鞘声。
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
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
酒器。
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赏析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
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
“霜日明霄”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象,降霜天气必是白色晴明的。
“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
荆州城东有长湖,“蘸空”之水或此湖水。
这句写得水天空阔,下下辉映,是荆州郊野平原地带的实景。
次句切合观塞,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
“鞘为鞭梢”。
“绣旗”为绣有物状的军旗。
浣溪沙洞庭张孝祥_《浣溪沙·洞庭》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浣溪沙洞庭张孝祥_《浣溪沙·洞庭》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请简要说明上片中“尽”字的作用。
(3分)2.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词的下片。
(5分)3.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4.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由江到湖,交待词人行踪,自然引出下面描绘的洞庭美景。
(每点1分,共3分)2.动静结合,静中见动,展现了优美的境界,表现出作者的愉悦之情。
(1分)头两句,水湾倒映出红蓼是“静”,波纹荡漾则为“纹缬乱”,跃出水面之鱼才会“双尾玉刀明”,自然有“动”。
(2分)最后一句,疏星淡月倒影湖中,水中船影浸盖着星空倒影,静美无比,表达出作者喜爱流连自然界的心态。
(2分)(如能联系作者生平,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凄凉之情也可。
)3.上阙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4.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③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翻译: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
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
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
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赏析:浣溪沙·洞庭是由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张孝祥所作的词,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赏析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赏析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赏析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赏析1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朝代:宋代作者:张孝祥原文: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赏析: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沧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
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
“霜日明霄”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象,降霜天气必是白色晴明的。
“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
荆州城东有长湖,“蘸空”之水或此湖水。
这句写得水天空阔,下下辉映,是荆州郊野平原地带的实景。
次句切合观塞,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
“鞘为鞭梢”。
“绣旗”为绣有物状的军旗。
响亮的鞭声,耀眼的红旗,俱是从耳目易感的对东西突出,故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切。
“澹烟”句把视线展开,显出边地莽莽无垠的辽阔景象。
如果说首句还是自然景象对作者感官的客观反映,这句可说是词人极目观望的深心感受,眼前景色,内心思绪,俱是一片茫茫。
正如王维诗“山色有无中”,虽景象近似,而象外之意至为深远。
东坡曾称柳永的“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谓“不减唐人高处”,对这句也可如此看待。
由观塞而自然地想到沦陷的中原,“万里”句即是观塞时引起的感慨。
“烽火”为边地报警的设施,而中原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这样提点一下,可抵千言万语,这其间含有无限难以诉说的悲惨酸辛。
“一尊”句承上启下,北望中原,无限感慨,欲藉酒消遣,而酒罢益悲,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不禁向风挥泪。
“浊酒”为颜色浑浊的`酒,常用于表现艰苦的生活中,微带有粗犷悲壮之意。
范仲淹《渔家傲》云:“浊酒一杯家万里”。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docx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绷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由知潭州调知荆南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
② 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缠:读xie,有花纹的纺织品。
1、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纟颉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
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旗梢,即旗赭。
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 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 分)参考答案1、CD2、1)动静结合。
“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2)比喻、对比。
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岀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3)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 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1•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A.“行尽潇湘到洞庭”,作者的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语言简练之至。
“到洞庭”三字则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古代诗歌阅读答案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B.“楚天阔处数峰青” 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
不写湖之大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 气象可想。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鉴赏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鉴赏《·霜日明霄水蘸空》上阕写纵目远眺塞北风景的明丽与壮阔,下阕抒因中原沦陷而起的悲痛之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鉴赏。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朝代:宋代作者:张孝祥原文: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译文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注释①题解: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
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②霜日:指秋天。
一说秋天的太阳。
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
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
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③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
鸣鞘声:刀剑出鞘声。
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
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④有无中:若有若无。
⑤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⑥尊:同“樽”,酒杯。
酒器。
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⑦酒阑:饮酒将尽。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赏析一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沧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
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
“霜日明霄”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象,降霜天气必是白色晴明的。
“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
张孝祥《浣溪沙 洞庭》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题。
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释: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调知荆南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
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缬:读xié,有花纹的纺织品。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从湘江抵达洞庭湖,看见远处林立的青峰与辽阔的楚天,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的山水画面。
B.旗梢,即旗旓。
词中抓住细节,描写船头上纹丝不动的旗梢,呈现了船只停泊时的景象。
C.“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对仗工整,“红”与“白”相对,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D.“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作结,耐人寻味,“凉”字既写夜之寒凉也略含心境之凉。
16.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杜甫在《登岳阳楼》中也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象。
请简要分析杜甫《登岳阳楼》与本词在写景上有何不同。
(6分)参考答案:15.A16.(每点3分,共6分)《登岳阳楼》主要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中用“坼”仿佛是湖水把吴、楚广袤的区域分裂开来;用“浮”使人想象到洞庭湖包容了万物,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浣溪沙·洞庭》主要描写月下洞庭湖的静态之景。
“旗梢不动晚波平”是船只晚泊时的景象,表明此刻风平浪静;“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描绘了一幅疏星淡月倒影湖中,水中船影浸盖着星空倒影的静美的画面,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学生若从手法角度结合诗句分析,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最高分不得超过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阅读答案及赏析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
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 集》、《于湖词》。
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 举先登城楼观塞”。
②鞘 (shāo) : 鞭鞘, 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
③澹 (dàn) : 恬静安然的样子。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词的上阕写边塞平原辽阔之景,还表明了此人对收复中原的信心。
B.上阕前两句描写了晴空万里、水天相接、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
C.“澹烟衰草有无中”不仅描写了极目远望之景,还表明了词人对收复中 原的信心。
D.词的下阙抒写了北望中原之无限感慨感慨以及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悲凉心 绪。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向是()(2 分) A.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写景,时节鲜明,色彩明丽。
B.“一尊浊酒戍楼东”一句在下阙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词的下阙抒发感慨,俨然可见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
D.这首词气势雄健,意蕴深厚,体现了豪放之词风。
参考答案 6.【答案】C 7.【答案】A 译文 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远 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 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酒后挥泪 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1/5
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纵目远眺塞北风景的明丽与壮阔, 下阕抒因中原沦陷而起的悲 痛之情。
这首《浣溪沙》上边写景,逼真地烘托出“边塞”的气氛、作者的心情。
下 片直写作者对中原故国的怀念。
全词只有六句,四十二个字,却表现了颇为博大的主题思想。
作者炽热的爱 国主义思想,对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均表现得淋漓尽致。
该词写情 真切,景物描写、气氛烘托、感情抒发巧妙组合,辉映成篇,作者的艺术技巧, 由此也可见一斑。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