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上北大 校长实名制不是一人制

合集下载

北大实行中学校长优生制?被荐者降30分录取

北大实行中学校长优生制?被荐者降30分录取

北大实行中学校长优生制被荐者降30分录取北大实行中学校长推荐优生制被荐者降30分录取按照此方案,部分地区中学校长的一纸推荐信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的审核,其推荐的'学生便可以免考,直接进入面试阶段。

这部分招生人数原则上控制在北京大学本科招生计划人数的3%以内,具体人数则视申请中学以及中学推荐学生的情况而定。

“实名推荐制”的方案不是面向全国各地的高中生。

根据北大的方案,招生对象是北京、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陕西、新疆等省(区、市)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

不是全国所有的中学校长都具有推荐资格。

据北大招办介绍,从11月9日至12日,中学校长必须首先以所在中学和本人名义向北大招办提交关于参加“实名推荐制”的书面申请;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再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对递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审。

评审通过的中学,将获得参加北京大学“实名推荐”的资质,并可按分配名额推荐优秀学生。

具有资质的中学,如当年没有符合推荐条件的学生,则可以不推荐,所具有的资质将自动延续。

而当年提出申请未获通过的中学,可在下一年度再次向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

具体来说,北大根据中学校长所推荐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对学生报名资料进行审核。

合格者将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

在推出新尝试的同时,北大也强调了监督机制。

据介绍,北大会在北大招生网上对获得“实名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及推荐学生、推荐理由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中学也必须在本校范围内对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信息以及推荐理由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接受各方监督。

同时,中学校长所具有的推荐资质并非终身制。

如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该中学及校长的推荐资质;而获推荐的学生,如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学生的资格。

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还是分数说了算(图)

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还是分数说了算(图)

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还是分数说了算(图)北京大学近日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全国十三个省市的39所中学试行。

北京大学招生网上规定,获得北京大学“实名推荐制”资质的中学校长可按分配名额推荐优秀学生,但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认真履行职责,由校长以实名形式向北京大学推荐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

中学须在本校范围内对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信息以及推荐理由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接受各方监督。

但究竟以什么样的标准推荐学生,则是由每个获得资格的学校自行决定实施。

北京大学根据中学校长所推荐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对学生报名资料进行审核。

合格者将免于参加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笔试而直接进入面试,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

此制度一推出,便引发巨大争议。

14岁的女孩洪欣格因为成绩优秀,被江苏无锡天一中学校长推荐,舆论认为,这是北大“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体现。

然而,记者发现,这个女孩不仅有专长,最主要的是学习成绩相当优秀,在这所省重点学校中成绩排名年级前十,并不是被校长“特殊照顾”。

在已经报出的名单中,被推荐的学生大多成绩拔尖,在各个学校排名在年级前十甚至前三,超过60%的理科生获得过省级学科竞赛一等奖,大家想象中的偏才怪才一个都没有出现。

而校长们则纷纷放弃了自己推荐的权利,在各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层层筛选,才送上最后的人选。

这项旨在避免高考独木桥,推行多种形式的改革,在推出伊始就有走样的嫌疑。

事实上,早在2007年,北大就已经在上海推行了类似的制度,不过上海是更进一步的保送名额,被推荐的学生不用参加高考,直接被北大提前录取。

而在更早以前的90年代中后期,保送生也并非新鲜事,只不过后来为求公平而一度中断。

而复旦、交大等名校,也早就实行了类似的推荐制度。

这种保送,也被称作“校长推荐”,但上海市的几所知名重点学校的中学校长都表示,“校长推荐”不是重点,改革的实质只是增加提前录取的名额,提前录取成绩拔尖的学生。

“校长推荐上北大”引发热议

“校长推荐上北大”引发热议

普 通 中学 的学生 来说 , 无 疑是 一 种机会 上 的 不 公 平 。 此 次 全 国 共 有4 0 0 余 所 中学 提 出 了 参 与 北 大 中 “
学 校 长 实 名 推 荐 制 ” 的 申请 , 经 北 大 自主 招 生 专 家
委 员会 审议 , 最 终确定 了 3 9 所 中学 , 它们 大 多是 该
也需 要 并经 常指 派 知 名 的教授和 老 师到经 济不 发达
的地 方教育部 门、 学校做 交流 , 而 这 些老 师常年奔
波于 全 国 各地讲课 , 仍然远 远 不 能满足需 求 ! 在这
种 前提 下 , 远 程 教 育就成 为 了缓 解教 育压 力 , 实现
“ 教育公平 ” 的有效 手段。 于 是 , 国 家开 始加大 力
析与思 索。
不可 否 认 , 当前 的教育资源分配 在城 乡之 间、 不 同地域 之 间存在着 很 大 的落差 。 北 大在审定 中学 资格 时 , 无 疑 对 那 些 办学 条件好 、 师资力量 强 的重 点名校机会更 多, 而地处偏远 的农村学校入 选 的可 能性则微乎其微 。 对 于 大 多数身 处农村 学校和城 市
度在地 方大力推广教育信息化 工 程 。
题 的前
甲 “ 三



就教育而 言 , 细 分起
来尽 管 问题 很 多 , 但
无 可 否 认 , 其 中最 为 突 出 , 也 是令 民众最
为不满的 , 是 “上学 难 、 上 学贵 ” 。 而 造
成难 与贵 的最 根本原
因 , 就是教育资源 分
配 的严 重 不公 !
早在几 年前 , 教育公 平 的呼声就一 浪高过一
浪 , 各级政府和 主管部 门积 极 行动 , 清理 教育 不 公 平 现 象 , 这 为 免费义 务教育开 展 奠定 了 坚 实的基

北大“实名”被指圈人中学校长拒资格

北大“实名”被指圈人中学校长拒资格

北大“实名”被指圈人中学校长拒资格北大“实名推荐”被指圈人中学校长拒推荐资格10月12日,北京大学在其网站上公布了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名单,我省有8所中学校长获得了推荐资格,比去年增加了3所。

家有考生的家长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对今年的变化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南昌市区没有一所重点中学榜上有名?一个小小的冲击波,正在慢慢地散发开来,泛起层层涟漪。

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变化?又形成了怎样的一丝震动与尴尬?力度倾斜指标增向农村学生据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和去年相比,今年北大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的倾斜力度。

此次调整并非简单增加入围学校的数量,更重要的在于增加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考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我省获得推荐资格的8所学校是临川第一中学、新余第一中学、临川第二中学、新余第四中学、鹰潭第一中学、玉山县第一中学、丰城中学、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

从入选名单可以看出,我省地市的中学和农村中学受到了青睐。

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校长胡金金认为,这从一个角度可以说明,我们省各地的教育发展总体均衡。

如果推荐资格总是被少数学校“垄断”,那不一定是教育发展得好的表现。

莲塘第一中学此次获得推荐资格,胡金金校长说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这个1956年创办的农村中学,自2004年以来在全省基础教育中的影响和排名稳定攀升,高考高分考生、一二本上线人数一直稳居在全省中学前十名,2011年进入全省高考成绩前60名的就有5人,其中2人上了北大,包括该校最高分690分的考生。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面向全体学生,成长先成人”为指导思想,突出德育,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合作。

“北大将这个推荐权给了我,我希望推荐的人能进入北大,毕业后能对社会作贡献。

目前推荐方案虽还没有出来,但这个学生一定是全校师生公认的优秀学生,综合素养一定很高,包括学习成绩、文明素质、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研究型学习能力等”,胡校长说,“虽然推荐权给了校长,但不是校长一个人在推荐,推荐过程一定是公开、公平、公正的。

透视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透视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0 0 有这个 权力, 他甚至可以 做一个破 格的实 推荐, 是一件好事 国 名 这 外大学的
招生 , 东京大学, 有三成的学生都是 这样推荐进 来的 比如 大概 美国的大学就
生。 因此 , 这样 的 , 关人 才的 推荐 , 像 有 还是 非 常慎 重 、 常 有效 的 。 非
导 出来 . 这 些 中学 的校 长提 出他 们 的构 想 和初 衰 。 是 为 中华 民族 的脊 粱 0 对 就
找 学生 ; 果 中学校 长能 够把 它 当做 是 一个 自己的 事情 来做 的话 , 相 信 , 如 我 所
有其 他 的 不 信任 . 有 所
的社 会 压 力 . 会 自然 都
学 生的 角度 出发 。 学校 选拔 学生也 好 . 者 学 生选择 学校 也 好 . 或 应该 慢慢 地 去 0 推 广一 个 文化 . 是 一 个双 向 的选择 . 这 是一 个 自由的 选择 霍德 明 : 责任 担 当 的校 长实 名 推荐 有 |
教 育 改革 肯 定是 有很 多争议 的 . 中 国 目前 的这 个阶段 . 果 北 大的 领 在 如
叶翠 微 ( 9个 实名 推 荐 校 长 之 一 、 江杭 州 第 二 中学校 长 、 今 日观 察 》 3 浙 《 特 约评 论 员)校 长 应做 出全面 、 : 理性 的 判断 校 长 实名 推荐 , 为任何 一 个 理智 的校 长 . 定要 把 握 几 个基 本 点 : 作 肯 第一 i
圈 爨熏一
一萋 主塞 霎 茎耋 差 萋 耋
篓 主
| l
瓣 槭 。 槲 嘶
一 0 j 在中国大学的历史上, 陈寅恪游学欧洲7 没有任何学位, 年, 但梁启超将 ¨ l 他推荐至清华大学任教; ≮ 梁漱溟只有高中学历, 没考上大学. 蔡元培将他邀请 ≥ ≯ 至北大教书。 这种人才推荐原来都是属于大学层次的, 但在今天, 高中校长就

各方热议:“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利大弊大?

各方热议:“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利大弊大?

各方热议:“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利大弊大?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些中学校长认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高校自主招生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对中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料照片(记者王庆环)相关链接:北大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制”实施方案公布编者按:11月9日,各媒体报道了北京大学招生办正式对外公布的《北京大学关于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

《方案》将在近期即将进行的北大2016年自主招生中试行。

考生凭着一份校长的推荐信便可获得一流大学的招生面试资格,对此改革举措应该怎么看?本期,我们邀请各方代表亮出自己的见解。

北大声音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怎样实施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11月8日晚一公布,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暑期北大透露要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以来,相关评价有正有负,正面意见认为其是高考招生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能够让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有机会敲开北大的校门,有利于不拘一格降人才制度的形成;负面意见认为这个不错的创举就怕潜规则,在当前社会诚信系统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成为权力寻租的工具。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那么,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究竟是怎样一个政策呢?期待招收“钱钟书”似的人才钱钟书19岁时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他报考清华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特别是英文获得了满分,被清华破格录取。

这是人们在讨论今天的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时经常提及的故事。

但是在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下,几乎没有几人能有钱先生这样的运气。

作为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北大,以及与北大有着共同理想的中国诸多一流大学,在思考如何培养出大师级人才时,不得不思考自己的高招制度,于是有了自主招生制度的诞生与实施。

可以说,自主招生为北大带来了一批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

那么,现在推出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则是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的结果,其目的是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简而言之,就是能招收到更多具有钱钟书、郭沫若、吴晗等人身上的那些潜质、最终能成为大师的人才。

高考热议:谨防录取的“校长推荐生”拼爹

高考热议:谨防录取的“校长推荐生”拼爹

19⽇,北⼤发布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案,规定被校长推荐的学⽣只要通过北⼤⾯试,⾼考(微博)时只需通过当地⼀本线就能被录取。

据统计,往年北⼤在各地的录取线都要⾼出当地⼀本线100分以上。

去年,北⼤试⾏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通过北⼤⾯试的被校长推荐的学⽣,⾼考录取时只是享受降低3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依然需要在⾼考中考取⾼分。

这使得校长推荐制最终沦为拼分数,成为极少数优秀学⽣的专利,背离了校长推荐制的初衷和本意,遭到公众质疑。

今年,北⼤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进⾏了⼀定的改⾰,⼤幅降低“校长推荐⽣”的录取门槛,按照当地⼀本线录取。

不可否认,这⼀改⾰的初衷是完善校长实名推荐制之举,但是,这⼀优惠政策让本来只有少数优秀⽣可以获得的资格扩⼤为⼤量中等成绩以上的学⽣都可能获得,必然会让很多有关系、有背景的家长看上这条让孩⼦直通北⼤的捷径。

校长推荐制本⾝就是⼀个透明度和公开度不是很强的制度,⼀切都由校长⼀个⼈说了算,⾄于“校长推荐⽣”如何产⽣,外界并不知道。

在当前这个拼爹时代,不透明的校长推荐制极有可能让“校长推荐⽣”拼爹,谁的爹强,谁就成为“校长推荐⽣”,最终让招录怪才、偏才的校长推荐制由开始的拼分游戏沦为拼爹游戏。

这⼀改⾰虽然有助于实现招录怪才、奇才的⽬的,在很⼤程度上改变了分数决定命运的模式,但是必须谨防“校长推荐⽣”拼爹,谨防校长推荐制沦为拼爹游戏。

要杜绝“校长推荐⽣”拼爹,校长推荐制必须公开化、透明化。

北大实名推荐不会校长一个人说了算

北大实名推荐不会校长一个人说了算

北大实名推荐不会校长一个人说了算昨天中午,刚从北京飞到上海的叶校长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前晚他和北大招办主任一起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会客厅》出来,又接到了凤凰卫视的采访邀请,"这几天,找我的媒体太多了。

"一次招生改革建言,不经意间成了一个新闻事件,叶翠微直呼想不到。

几天前,北大招办主任刘明利在与全国近80所中学的校长座谈时透露,今后北大本科生的招生方式将更加多元,从明年起,包括浙江在内的部分省份将在自主招生中试行"校长实名推荐制",由校长个人名义推荐的优秀学生,可免试直接成为北大自主招生候选人。

而促成北大自主招生这一改变的,则是杭州的一位校长--杭二中校长叶翠微。

大家冷静下来,为了孩子做点事网上有一个调查,98%的网友认为用校长实名制来推荐学生上北大的做法不可行,评论尖锐,甚至苛刻。

对这些并不正面的评价,叶翠微说:"网友怎么讲,我都可以理解。

不过在为孩子做点事的过程中,大家都能冷静下来。

"问叶翠微,现在压力大不大?这位正在风口浪尖的校长笑了笑,说:"为学生求学,我愿意做第一个走地雷阵的人。

"叶翠微表示,推行实名推荐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但的障碍不是来自上级施压要推荐某某学生,"事实上,我在二中十多年了,还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在叶翠微看来,信息不对称才是最头痛的问题,这也是校长实名推荐还没正式出台就引发众多联想、猜疑、假设的主要原因。

"校长实名推荐制就是想尝试走另一条通往高校的绿色通道,当然这条通道首先必须是阳光的、透明的。

"叶翠微表示,整个推荐过程还包含了校长的诚信成本,他不会拿自己的信誉和名誉来忽悠。

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被推荐不等于被录取虽然北大还没最终确定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方案,不过在叶翠微心中,已经搭好了这条阳光通道的框架。

"所有被推选的标准、程序,被推选的人都要被拉到阳光下晒晒,欢迎社会各界的监督。

给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提个醒

给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提个醒

北⼤⾃主招⽣改⾰的新举措“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公众舆论的漩涡中卓然前⾏。

⽇前,北⼤公布了获得资质的39所中学及其校长姓名并进⾏为期⼀周的公⽰。

鉴于全国13个省区市报名的中学有400多所,⽐例⾼达10∶1,并且这些中学除了江苏有⼏所位于县城(含县级市),其余都局限在条件优越的⼤中城市,估计不产⽣异议恐怕也难。

所以,只简单地⽤表格形式公布“地区”“中学”“校长姓名”“推荐名额”这四项情况,远远满⾜不了公众的信息饥渴。

那400多所中学具体都是哪些,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其中这1/10,是基于什么标准,审核了其哪些优越的条件?做出选择的北⼤“⾃主招⽣专家委员会”成员都是何⼈?……还会有其他⼀系列问题,社会⼤众⾃会通过各种媒体以及“电话”“传真”“来函”等监督⼿段质疑询问,因此或许热闹还在后头呢。

尽管此前我曾撰⽂对北⼤推出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较乐观,尽管我相信这项制度设计从主观上肯定是为了把⾃主招⽣⼯作做得更好,但此情此景仍然让⼈忧虑难消。

也许从北⼤的⾓度来说,⾃主招⽣本来就是他们⾃⼰的事,与这么多闲⼈⽆关,可别忘了⼈们常说的“北⼤是全国⼈民的北⼤”,不是谁家的⾃留地、试验⽥,况且即便是私⽴⼤学,也不能⾃⼰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因为教育与其他⽣意不同,毕竟具有公共资源性质,也得讲究个公信⼒什么的。

在此我也不揣浅陋给北⼤提个醒。

尽管“校长实名推荐”并⾮取消考试,还得参加⾼考,但是同样是参加⾼考,有没有被推荐却⼤不⼀样。

⽐⽅说两位考⽣,⾼考成绩都达到或超过了北⼤⼀批次录取线,可⼀个没被推荐,那么在合格者远远多于招⽣分配名额的竞争中也可能落败,⽽另⼀个被校长实名推荐的学⽣,则铁定会被北⼤录取。

再⽐如两个考⽣成绩都低于北⼤⼀批次录取线30分之内,未被推荐者根本就没有被北⼤录取的可能,⽽被推荐者只要经北⼤⾯试合格则也会铁定上北⼤。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含⾦量”如此之⼤(不光是⽩占30分便宜,⽽且在30分之内还铁定上北⼤),也就难怪反对声⾳那么⾼涨,因此也就不能不提前考虑加以防范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北大称校长实名推荐制将改变一考定终身

北大称校长实名推荐制将改变一考定终身

北大称校长实名推荐制将改变一考定终身日前,北京大学招生办致信本频道,详细解读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的出台经过以及政策初衷。

在信中,北大招生办表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将逐步影响乃至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状。

而且,该制度“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北京大学招生办解读“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出台:由浙江一中学校长提出今年4月,北大召集浙江15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开了一次招生工作的研讨会。

在那次会议上,,浙江省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提出,国内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生源质量优秀的中学,其校长可以以个人名义和自身信誉为担保,向名校推荐优秀学生。

这个建议受到北大的充分重视。

此后,北大招办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充分讨论和调研,也征求了全国部分中学校长的意见。

今年5月,北大召开自主招生战略研讨会,邀请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部分专家学者、全国部分中学校长和学生代表就进一步探索自主招生选拔新模式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基本共识。

在此基础上,经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和北大招生委员会审议,形成了《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

操作:公示为期一周作弊取消资格这项新政策实施的关键,在于中学校长能够真正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遵守诚实信用原则,认真履行职责,把那些综合素质优秀、学科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推荐给北大。

从中学来说,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是重要的评审依据;从学生来说,综合素质优秀、学科特长突出是重要的选拔标准。

为了保证这项政策的顺利实施,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严格的中学准入制度。

根据《北京大学关于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对递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审。

只有评审通过的中学,才能获得参加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资质。

此次全国共有400余所中学提出了申请,最终有39所中学获得了推荐资质。

充分的阳光公示制度。

新闻评论中的逻辑:以《校长实名推荐制:不是改革,是反改革》逻辑分析为例

新闻评论中的逻辑:以《校长实名推荐制:不是改革,是反改革》逻辑分析为例

新闻评论中的逻辑:以《校长实名推荐制:不是改革,是反改革》逻辑分析为例摘要:在新闻评论写作中,逻辑可以提供建构论证和评价论证的方法,逻辑的价值贯穿于新闻评论写作的各个环节,新闻评论工作者应该具备一定的逻辑素养。

基于新闻评论的逻辑探究,以新闻评论作品《校长实名推荐制:不是改革,是反改革》(薛涌)的逻辑分析为例,对新闻评论逻辑混乱之现状逐一释疑。

《校长实名推荐制:不是改革,是反改革》观点视角独特,但没有把握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核心,因而观点有些短浅,论证缺乏说服力。

关键词:逻辑;新闻评论; 校长实名推荐制一、新闻评论写作中逻辑的意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结合上述丁法章对新闻评论的定义,在进行新闻评论写作时要充分发挥逻辑的功能,这样分析问题才能做到透彻、有理有据,解决问题也才能做到彻底。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马少华编写的新闻评论教材《什么影响着新闻评论》中,有一篇《不要迷信评论的“角度”》,为论证观点“一个人观点市场的贡献,往往在于他从自己特定的(也是稳定的)认识条件出来,对具体事实的认识”,马少华以《校长实名推荐制:不是改革,是反改革》(薛涌)为例。

对校长推荐的学生都是“全才”而非“偏才”这一现象,薛涌“凭其认识与经验一鸣惊人,他的判断不是角度问题”。

这篇新闻评论在当时受到广泛关注,各大报纸、网站纷纷转载,但有些地方的逻辑却不够严密。

二、《校长实名推荐制:不是改革,是反改革》逻辑分析评论标题“校长实名推荐制:不是改革,是反改革” 与评论结尾呼应。

作者的中心观点是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是继“五校联考改革”后自己抢夺生源的措施,这限制了学生对大学的选择,这种做法以前在美国风行后受到抨击。

这篇评论的写作由头是北大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借《校长实名推荐,非智力品质开始呈现》一文回应实名推荐制的风波:“北大掐的此‘尖儿’非彼‘尖儿’”。

北大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从严格意义上讲

北大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从严格意义上讲

北大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不是国家层面的招生考试政策,但是也不完全是北大自身行为,如果没有国家自主招生政策和北大拥有国家高校优势资源,这种制度也没有实际操作性。

因此,北大实施的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可以看做是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中的委托-代理制形式。

(一)北大利用国家资源掠夺优势学生资源最大化自身利益实名制是自主招生制度的委托-代理制分流。

自主招生的权力是北大实施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前提。

自主招生的权力是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授予大学的代理权。

北大有了这份权力就可以代理国家实施招生。

北大成了高考招生的代理者,北大为了节省成本,将这种权力再授予全国各省市重点中学,39所全国著名的重点中学校长就成了北大实施这项招生政策的二级代理者。

北大实施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学校考核是按照自己历年的生源趋势进行理性预测的,理性预测和自主招生政策是北大可能实施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前提保障。

(二)推荐中学利用北大名声提升自身品牌效应对北大推出的校长实名制推荐,被选中的学校和校长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作为荣誉,说明北大对这些中学过去教育成绩的一种肯定;作为责任,这些校长要站在新的高度面向未来。

北大实名制是北大制度供给与社会对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多样性需求的博弈。

任何制度的出台,对于社会大众都有利有弊。

北大实名制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是否公平的问题那是北大和教育部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被选中的学校要考虑的关键是应该如何处理好本校的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因此这就有个在既有制度安排中的校长智慧与使命的考量。

就获得这种荣誉的中学而言,获得的不仅仅只是荣誉,同时也是一种资源。

一个学校如果保荐的学生高考时已经达到了北大在当地的录取线或者降30分还不能录取,这两种推荐对于学校来说没有意义;如果推荐的学生正好是降30分可以录取的学生,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最有效率的。

如何让适合的学生得到推荐的机会这是资源分配公平的问题,但是如何让降30分可以录取而又不浪费名额就是一个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也是考量39所重点中学校长智慧的问题。

北大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荐为何让人不放心

北大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荐为何让人不放心

北大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荐为何让人不放心范子军北京大学8日晚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

凭知名人士的推荐信便可获得一流大学的招生面试资格,从此不再是纸上谈兵。

(9日《中国青年报》)大学自主招生,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无疑是推进高招改革,发现和培养具有各方面特长的优秀人才的有益尝试,而且,既然是自主招生,确定什么样的标准,用何种方式来录取新生,高校就该有权自己决定。

可是,为什么并没有赢得多少掌声,公众舆论普遍反应谨慎呢?公众首先担心这样做会助长教育领域内的不正之风。

尽管"中学校长推荐制"设定了较为规范的流程和监督办法,防止滋生腐败现象,但在当今的教育体制和诚信生态下,校长推荐能否真正做到不受权力和金钱左右,人们难以持乐观态度。

一旦变异为少数人的腐败工具,势必沦为权力推荐或者金钱铺路的遮羞布,挡住那些真正出类拔萃的普通百姓子女就读大校的通道。

这次北大出台的方案中,明确指出不是所有中学都享有校长推荐的资格,北大将对申报资格进行严格审核。

那么,哪些中学才能具备推荐资格呢?不难想像,肯定非重点中学、中学莫属。

如此,本来已经备受诟病的择校现象势必会愈演愈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无疑又得削尖脑袋让孩子往重点高中挤,择校费自然又要水涨船高,从而进一步加重民众在子女教育上的经济负担。

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资源过于集中,没有能够真正实现国民均衡教育。

由于校长自主推荐标准很难明晰、量化,具体操作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将"好经"念歪。

特别是被推荐者降低30分录取的规定,不但没有挣脱唯分数论的怪圈,而且极易演变成极少数有"背景"学生的降分特权,即使整个过程信息公开,公众也很难实施有效监督,从而导致对教育公平的更大伤害。

如此种种,大家对校长推荐制的不信任和质疑也就情理之中,在整个教育内外部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的条件下,依笔者之见,"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还是谨慎推行为好。

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

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日前,北京大学招办正式公布了获得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中学以及校长姓名,在这13个试点省份中包括北京、天津和重庆三个直辖市,其余10个省份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也多集中在省会城市。

(11月17日《新京报》)时评:谨防校长手中的推荐权集体沦丧 2009年11月27日15:29 红网近日天北京大学发布公示:全国共39所中学具有北京大学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

11月19日《扬子晚报》报道,南师附中王占宝校长要举荐给北大的学生叫匡超!目前正在接受“公示”。

成为江苏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第一人”。

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一直备受争议,全国39所中学校长成为首批吃螃蟹者。

仅仅两天后江苏产生了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第一人”。

公众不仅对制度本身,更是对由此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提出种种顾虑和担心。

比如如何确保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公正、公平。

公众甚至担心一些校长利用推荐权进行不正当交易以谋取私利。

从39位获资质校长名单的公布到江苏推荐上北大“第一人”的产生,笔者觉得,先前公众的一些担心多余了。

一些校长纷纷表态,他们将慎重行使推荐权。

我也相信,在舆论的旋涡中,这39位校长不大可能拿自己的声誉和前途作人情,校长会极其慎重的行使这一推荐权。

江苏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第一人”匡超同学也是众多荣誉载身:高一时就获得南京市英语电视口语大赛一等奖;08、09年都拿到省物理竞赛一等奖,今年获得了保送资格;08年省数学竞赛三等奖、09年又拿了二等奖!这样的儿女可谓实至名归无可争议。

笔者倒是担心,为了平息各方猜疑,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所谓“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到头来仅仅是一种形式,根本不是校长实际意义上推荐的结果。

此前南师附中校长王占宝表示,向北大推荐的名单,校长只是个代表,但并不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学校领导集体研究的结果。

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王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他不会滥用这个权力,而是采用公开透明的三轮“海选”方式产生。

北大校长实名推举制

北大校长实名推举制

北京大学8日晚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

凭知名人士的推荐信便可获得一流大学的招生面试资格,从此不再是纸上谈兵。

自此,北大便成了众矢之的。

一时间教育业界风起云涌,“教育公平、“有利尝试”众说纷纭,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究竟是怎么回事,凤凰网教育频道为您解析。

中新网12月1日电昨天晚上6点,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公布了初审合格的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学生名单。

开始为期5天的公示。

据统计,名单一共包括39所中学的90名学生。

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发布的公示称,北大招办安排了相关学科的专家组对推荐学生报名材料进行了审核。

如公示对象存在相关问题,公众可通过书面方式向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反映。

武大前校长刘道玉痛批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称改革初衷无可厚非,但此举隐藏几大不公平,可以预见会失败“北大进行改革,初衷无可厚非,但推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不可取,这是在出昏招,因为这种做法没有抓住高校改革与高考改革的本质问题。

”昨日下午,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痛批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隐藏几大不公平“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最大问题是隐藏着不公平,中国高校不公平现象本来就已很严重,北大此举一推行,将加剧教育不公平现象。

”对于“北大招生新政”,刘道玉指出其症结所在。

他还一一分析其隐藏的不公平。

首先,只有39所学校入围对其他学校来说不公平,他反问:“全国这么多中学,仅给39所学校校长推荐权,这对其他学校公平吗?再说这么多高中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对其他地方也不公平。

”其次,他认为对众多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不公平:“其他学校学生怎么办?难道这些学生就不优秀?”刘道玉还指出,校长实名推荐,“不直接、不科学、不权威”,因为真正了解学生的是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但他们却无权推荐,“是校长了解学生,还是老师了解学生?这是一种官本位思想的体现。

当然,校长可能说会听取班主任的意见,但意见跟推荐是两回事。

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弊多利少

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弊多利少

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弊多利少11月9日新华网报道:北京大学8日晚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

凭知名人士的推荐信便可获得一流大学的招生面试资格,从此不再是纸上谈兵。

笔者以为,北大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为业已存在的升学腐败再开方便之门。

首先,中学校长抵挡不住地方党委、政府的权力压力。

无论是学校发展,教师待遇,还是校长个人的官帽。

校长不听话,都是岌岌可危的。

即使是纪检、教育、审计、税务、物价等要害部门,学校作为弱势单位也是得罪不起的。

其次,在金钱、亲情、美色、甚至是学校教师压力下,中学校长也难独善其身。

现在一些重点中学的校长,不是权力太小而是权力太大,并且往往是监督的真空。

最近几年媒体上公布的中学校长倒在金钱、美色的诱惑之下,并不是少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任务的法律制度作保障,最终使中学校长实名推荐成为了浸染着权力、金钱等腐败行为的包装。

其次,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严重损害教育公平。

在现阶段,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教育也是如此。

经济发达地区的省重点中学,处于城市的重点中学往往是教育设施先进,教育资源充足的。

相反,一些老少贫边区的重点中学教育资源缺乏,师资严重不足,教育信息不畅,办学水平就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入选北大的实名推荐行列,前者处于优势,后者必然处于劣势。

推荐的前提失去了公平,推荐的过程和结果也就不存在公平。

此外,降三十分录取,如此大的幅度,使本来就失去公平的天平更加悬殊,让考生和广大家长难以接受。

打个比方:假若北大的最低录取线是630分,有的考生629一分之差都不可能录取,而所谓的校长推荐却可以600分堂而皇之地享受政策的阳光,进入最高学府北大。

如此激化了社会矛盾,损害了考生和家长对我们这个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的期待,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再次,降30分录取并不能保证北大录取到真正的人材。

北大此举无非是想改变一考定终生的弊端,让那些能力强,平时成绩好的学生,避免高考发挥失常而与北大失之交臂。

七成网友反对北大自主招生“实名推荐制”

七成网友反对北大自主招生“实名推荐制”

龙源期刊网
七成网友反对北大自主招生“实名推荐制”
作者: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09年第08期
从2010年起,北大自主招生将在北京、上海、湖北等十三个省市自治区试行“校长实名推
荐制”。

“校长实名推荐制”是指: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可向北大推荐优秀毕业生,审核合格的推荐生将直接入围北大自主招生面试范围,通过面试的学生高考时将享受线下30分录取的政策。

推荐生人数原则上控制在北京大学本科招生计划人数的3%以内。

在“实名推荐”的实施方案中,北大和推荐中学都需对被推荐的学生信息进行公示。

具有推荐资质的中学,如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则立即取消中学及校长的推荐资质;获推荐的学生若弄虚作假,也会被取消资格。

这个改革措施引起了广泛热议,新浪网也对此进行了调查。

在参与讨论的10.8万名网友中,其中67.5%的网友表示反对,认为“实名推荐制”对多数人不公平;24.8%的网友表示支持,觉得“可以弥补高考选拔人才机制不足,发现高素质学生”;另有7.7%的网友表示“不好说”。

一些社会人士担心校长推荐制会不会出现徇私舞弊现象,他们认为,现在国内的诚信条件不成熟,如果校长推荐不公正,这就可能会伤害到其他没被推荐上的优秀学生。

也有专家和网友表示,北大的这一改革是教育诚信实践的重要一步,将来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

推荐制在国外大学广为采用,这是高校自主招生的一种特殊方式,有利于天才偏才的选拔,有利于社会诚信导向,而且高校对选拔机制应有自主权。

“校长推荐制”是校长以学校信誉做“担保人”,把在某一方面非常拔尖的人才选送到高校,他的选择必须是慎重的,否则就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因此“人情”很难发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上北大校长"实名制"不是"一人制"
11月9日一早,杭二中校长叶翠微就从网上看到了"北大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消息。

得知自己的提议最终成为北大自主招生的一项制度,他的第一反应是"欣慰":高考招生制度迈出的这一小步,将给众多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带来"成长的一大步"。

这就意味着,包括浙江在内的13个省(区、市)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生,明年起有望凭借校长的一纸推荐,免试获得北大招生的面试资格。

但是,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出于对教育腐败的担心,9成网民反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校长实名制" 不是"校长一人制"
9日上午,叶翠微接到北大招办的电话,通知他可以在9日至12日这一段时间里,以所在学校和本人名义向北大招办提交关于参加"实名推荐制"的书面申请。

此时,距离他向北大提议建立"校长实名推荐制"不到7个月时间。

今年4月,北大召集浙江15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开了一次招生工作的研究会。

正是在那次会议上,叶翠微提出,国内一些有实力、有诚信的中学,其校长可以以个人名义和自身信誉为担保,向名校推荐优秀学生。

叶翠微没有想到,他的这个建议,一时间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热门的争议话题。

人民网调查显示,95%网友担心,校长举荐的方式,将为教育腐败提供土壤。

从备受争议到建议正式被北大采纳,叶翠微称,他一直没有改变初衷。

"从校长的角度看,做这件事是给自己加风险,但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身为教育者的天然使命。

"
"校长实名推荐制"对北大自主招生最重要的影响是,取消笔试环节,由校长的一纸推荐直接给推荐生上北大的面试资格,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

"看似有可能出现权力寻租,"叶翠微分析说,实际上目前的制度设计,使得校长们"必须把自己的行为拿到阳光下来晒",接受来自校内外各方的监督。

以杭二中为例,作为校长,叶翠微已经有了本年度向北大推荐的初步意向人选,比如,有一个学生数学特别优秀,高二时就获得全省数学竞赛的一等奖,同时又有着良好的人文学科素养,"阅读量特别大,具有深度阅读能力"。

然而,在叶翠微眼中,"校长实名推荐"并不等于"校长一人推荐",校长背后存在着"一个团队的系统运作"。

在他的设想中,在推荐之前,将首先听取意向人选--学生本人的想法,之后分别召集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和家长委员会代表开会。

等大家形成一定的共识后,先推出"拟推荐人选"的公示,在进一步"接受全校师生的评价和监督"之后,再确定最终推荐人选。

用"小修正"弥补"大遗憾"
"当了10多年校长,每年夏天送走学生时,总会有些遗憾。

"在叶翠微看来,一些优秀学生因考分不理想与好的大学失之交臂,一些人有能力提前完成学业,但为了参加高考而必须熬三年、熬过"黑六月",这些对于人才培养和输送而言,都是"让人难以释然的遗憾。

"
更重要的是,学生基于兴趣、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往往会因高考模式下的过度训练而被慢慢磨灭掉。

这就可能给他们接下去的高校学习带来隐患。

"必须用制度上小的修正,来弥补学生成长路上大的遗憾。

"叶翠微称,"孩子们的无奈需要有人分担",为此,他才发出要为优秀高中生开辟上名校"绿色通道"的"呐喊"。

李昕欣正是"呐喊"之下的幸运儿。

去年,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发挥不佳的她,正准备重新备战高考,却意外接到北大的面试通知--这正是因为校长叶翠微替她写了推荐信。

推荐信指出,李昕欣是非常有潜质的孩子,曾获全国化学竞赛冬令营一等奖的她,在化学领域的确非常专注。

材料寄出不到三天,北大招办主任刘明利就通知叶翠微,北大招生专家组的老师将破例为李昕欣组织一次面试。

"这事让我一直停留在兴奋和感动中,让我一直琢磨,高考制度能否有更人性、更合理的设计,让更多的优秀学生走进梦中的学校?"让叶翠微欣慰的是,李昕欣在北大表现非常优秀,成绩稳定在化工与高分子学院的前二十名。

校长要承担个人信誉风险
9日上午,获悉方案推出时,北大浙江招生组组长焦维新正在杭外进行自主招生宣传。

他告诉记者,"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招生人数,原则上控制在北大本科招生计划人数的3%,也就是全国不到100人。

具体到浙江,估计只是个位数。

然而,"校长实名推荐制"尚未成形,就曾引来广泛质疑。

批评的声音十分尖锐。

反对方认为,教师推荐制虽然在国外早已是惯例,但国内条件尚不成熟,社会缺乏诚信观,放权给校长的结果只会是大开腐败之门。

而在叶翠微看来,"校长推荐权"并非"天上掉下来的一块馅饼"。

作为一项探索性的教育实验,在为优秀学生开辟上名校的"绿色通道"时,校长们需要承担"用自己的信誉作担保"的风险。

"对于这项审慎推出的改革举措,不宜看得过于乐观。

"杭州学军中学校长马里松对记者说,要让推荐的学生得到北大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对校长而言是压力,更是一份责任,应该"客观、慎重、公开、公正地进行推荐"。

"从必须通过高考独木桥,到有一部分学生可以享受名校直通车,说明高考正从'单通道'
发展为'立交桥',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叶翠微一直坚持,对于高考改革的推进,不能因噎废食。

减少考试制度对孩子"真性情"的损伤,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卓越成长,一直是这个中学校长追求的教育理想。

"为拨尖人才提供一些特殊关爱,为偏才和怪才的成长打造一些特殊通道,这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叶翠微说,他期待着更多人能够参与营造教育改革所需要的"包容、大气"的舆论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