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社下册《第四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山东版

合集下载

课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

课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

课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土壤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环保意识的课程。

通过培养学生对土壤的关注和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对土地的保护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1.2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壤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对土地的保护意识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土壤的形成和组成•土壤的生态系统•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虫类•土壤的水分和养分2.2 教学方法•授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关键概念。

•观察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土壤样品的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土壤的特性和变化。

•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调查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土壤生态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挑战。

三、教学流程安排3.1 第一课时:土壤的形成和组成•课堂讲解:介绍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组成成分。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了解土壤颜色、质地和成分的差异。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和重要性。

3.2 第二课时:土壤的生态系统•课堂讲解:介绍土壤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虫类,并分析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保护策略。

3.3 第三课时: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虫类•课堂讲解:介绍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虫类的分类和功能特点。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土壤中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和虫类,并记录它们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土壤中微生物和虫类对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3.4 第四课时:土壤的水分和养分•课堂讲解:介绍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的来源和循环过程。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不同水分和养分条件下的土壤样品,并比较它们的差异。

•小组讨论:学生讨论土壤水分和养分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和管理方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各地的风土人情;(2)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2)利用互联网、图书等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各地的风土人情;2.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图书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简要讲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包括山川、河流、气候等,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如方言、饮食习惯、传统节日、民俗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了解,探讨该地方的风土人情,如方言、饮食习惯、传统节日、民俗等。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地域文化案例,如四川的麻辣烫、东北的二人转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地域文化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6.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出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各地的风土人情;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1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1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二、感受鸟语花香的傣家风情
1、课件:欣赏西双版纳的一组自然风光图和傣家风情的图片。
2、组织学生感受:
(1)xx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xx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西双版纳为什么被称为“动植物王国”?这里生长的动植物与什么有关系?(4)傣家人居住的竹楼有什么特点和好处?
3、学生展示。教师小结。
三、做客xx的xx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几幅有代表性的各民族的小朋友的图片。
2、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尚风俗也丰富多彩,我们一起去感受不同民族的风采。
二、活动一:认识令人神往的xx
1、出示xx图。
2、组织学生讨论:
(1)青藏高原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屋脊”?
(2)我国有哪些大江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2、合作探究,搜集资料,师生、生生交流。
3、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收集不同地区的歌曲、舞蹈资料。
(3)xx的气候于什么有关?
(4)青藏高原的农作物是什么?主要的交通工具为什么是牦牛?
三、活动二:探究千沟万壑的xx
1、欣赏图片:xx的窑洞图片。
2、xx共同探究:
在图上找一找黄土高原的位置。黄土高原的成因。质疑:它自古以来就是这个样子吗?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3)黄土高原的主要农作物和水果与什么有直接关系?那里的人们的主食是什么?你吃过黄土高原出产的水果吗?

课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

课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

《课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doc》课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目的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doc/1409219014.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课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限时特价:9.99元/篇原价20元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教案标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成语的含义和起源。

2. 通过学习相关的故事和实例,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解析:介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成语的意义和起源,引导学生思考家乡与个人的关系。

2. 故事分享:讲述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关的故事,如《白毛女》等,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共鸣。

3. 地方特色介绍:选取学生所在地区的特色,如地理环境、名胜古迹、特色食物等,让学生了解并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4. 阅读理解: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中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意义,并回答相关问题。

5. 写作表达:引导学生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主题,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文章,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成语解析引导学生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成语的含义和起源。

2. 故事分享:讲述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共鸣。

3. 地方特色介绍: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家乡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4. 阅读理解: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加深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解。

5. 写作表达:引导学生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为主题,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文章,鼓励他们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涵和对家乡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包括对问题的回答和对故事的理解。

2. 阅读理解材料的问题回答情况,检查学生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写作的文章内容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的表达情况。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 欢迎到我家乡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在了解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看地图的方法,培养看地图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巩固看图的方法;通过调查、搜集与整理、分析资料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尝试设计不同的旅游路线,提高学生利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从地图上找家乡的位置,引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情感;从家乡丰富的自然风光与自然资源入手,从感受家乡、主动了解家乡到宣传家乡,引导学生做家乡小主人。

教学重难点:知道家乡在哪里,设计旅游路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在哪里?这是一张山东地图,谁能上来指一指?2、大家看,这是一张中国地图,你能找到山东省吗?3、谁能说一说,平时你是怎么看地图的?学生畅所欲言。

4、引出地图上的知识:方向、比例尺、图例。

5、拓展练习:你能说说你的家乡东边、西边、南边、北边相邻的城市名字吗?你能说出山东省相邻的省吗?二.主题探究活动。

活动一:设计旅游路线图。

1、播放本地名胜古迹、风景优美的公园或美丽的田园风光让学生欣赏。

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旅游路线,主要从出发地点、目的地、交通路线和景区游览路线几方面来设计。

设计时既要考虑交通路线,也要兼顾路线的合理性,节省时间又能游览更多的景点。

3、学生可以分小组设计,可以同桌一起设计,也可以自己设计;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电子地图,帮助设计出行路线,省时又方便。

活动二:夸夸美丽的家乡。

1、美丽的家乡画展。

2、美丽家乡小美文。

3、美丽家乡摄影展。

4、美丽家乡手工展。

5、美丽家乡故事会。

教师总结:我们的家乡不仅风光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活动三:赞赞家乡的物产。

1、家乡物产展示会。

①小导游分别上台展示,介绍自己带来的家乡特产。

②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说一说、唱一唱、尝一尝、自己扮演某种物产做自我介绍等方式介绍家乡的物产。

三下道德与法治教案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三下道德与法治教案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小组讨论: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变化?
5、可爱的家乡人
1.师提问:谁在建设我们的家乡呢?生读课本89.90页并思考后回答。
2.师小结: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许许多多家乡人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的未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学好本领,用掌握的知识来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
四:小主人在行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性化设计
2,谈话导入
1.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可爱的家乡,了解精美的民间工艺,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参与多彩的文化活动,体会家乡别样的风情。
2.师PPT出示精美的民间工艺图片,让生欣赏。
3.讲述一下民间艺人故事,明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4.师小结:匠心独运的民间工艺,是智慧的结晶、文化的传承,也是艺术的发展。他不仅使家乡文明遐迩,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民俗大观园
1.师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2.生学习81页和82页,了解我国不同的风俗习惯,明白不同的风俗习惯影响和改变着人民的生活。
3.师小结: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向上的传统习俗,为家乡的文明注入了新的内涵。传统习俗随着时代变迁和环境变化,也加入了时尚元素,更加与时俱进。
第四单元 教材页码79到85总课时
课题:2.别样的风情
第 1 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
3.学会欣赏民间工艺。
4.能够理解民俗民风。
3.能够树立树新风、不迷信的观念。
教学重点
难 点
重点:1.学会欣赏民间工艺。
2.能够理解民俗民风。
难点:能够树立树新风、不迷信的观念。
教师准备

春山东版品社三下《第四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word教案

春山东版品社三下《第四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word教案

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家乡》的第一课。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长江两岸是家乡、说说家乡的故事。

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2、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地图,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四、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山东省地图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爱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大家认真地听一听,仔细的想一想:歌中所唱的是什么地方?2、听歌曲,交流感受。

3、教师小结: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乐园,到那儿去找找“我的家乡在哪里”。

(板书课题)<二>、家乡探寻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63页的内容,请学生说说书上的同学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2、学生讨论:⑴、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了解家乡呢?⑵、用什么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家乡?⑶、学生交流、汇报。

⑷、教师小结: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在同学们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三>、地图上找家乡1、看地图,找家乡。

⑴、出示中国地图,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并给家乡家乡涂上颜色。

3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名师

3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名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物产和特产,明白物产、特产和自然环境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有关物产和特产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家乡、以家乡特产为豪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明白物产、特产和自然环境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音乐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提问:1.这首歌唱的是哪种地形2.你看到了哪些和这种地形有关的特色小结:家乡的山水因人而增色,家乡的土地因人而生辉。

在家乡的土地上,人们根据家乡特有的地形与气候特点,辛勤的开垦、耕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家乡独特的物产。

二、新课探究版块一:寻宝记——家乡的物产之前我们学习了每个地方可能会有不同的地形环境和不同的气候条件,甚至是同一个地区,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也可能不同。

接下来学生分组根据教师展示的地形图和季节来寻找宝物,讨论可能会有的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或者工业产品,找到宝物最多的小组获胜。

学生展示寻宝成果后,教师总结“物产”的定义:一个地方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

教师提问:为什么刚才每个小组的宝物都不一样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物产的种类和地形、气候有关系,以抚顺为例:接下来学生将对课前收集的家乡物产进行进一步探讨,试着分析物产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这个问题较有难度,需要教师辅助指导,学生也不必给出完全正确的答案。

版块二:家乡的特产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特产,让学生了解特产的定义,然后提问:如果外地的朋友到你的家乡游玩,你会推荐他们尝试或者购买哪些家乡的特产为什么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又从另一个方面更加了解了家乡,知道了家乡的物产和特产,明白了物产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希望大家能够以家乡的特产为豪,向不了解的人介绍家乡,也能够更加珍惜家乡人民的劳动成果。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原、山地、海域的主要特点及主要物产或加工产品,了解油田的开采给家乡发展带来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经济的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课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令学生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学会尊重土地,尊重它所给予的一切,学会爱护环境,建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 能力目标:使学生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感情,通过实际参与维护环境,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感情,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产生热爱家园、爱护生命、爱护土地之情操,建立起正确的社会观念,主动参与环保,有助于开发普通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为了社会必要的用到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1. 学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容;2. 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3. 学会关心爱护自然,维护环境。

四、教学难点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形成爱护环境的意识,树立负责实践的思想。

五、教学方法1. 叙述法。

以老师的叙述引导学生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对接触到自然环境,学习爱护环境的意识。

2. 讨论法。

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讨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表达自己的想法,落实爱护环境的理念。

3. 情景模拟法。

让学生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重要性,对自然环境有负责任的心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六、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以身体肢体动作及简短歌谣,领略循环重覆贯穿自然界的理念,为爱护环境打下基础;2. 激活:展示一组图片环境图样,引导学生演示如何爱护环境,强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理念;3. 享受: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分享自己爱护环境的实践;4. 小结:老师总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点明学生牢记在心,安可下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主要经济特点,懂的自然环境、当地经济特点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开展对家乡气候、地形、资源的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关注家乡的环境、资源保护。

教学重、难点: 懂的自然环境、当地经济特点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1.搜集家乡自然环境、资源的文字、图片等。

2.搜集家乡的工农业产品的实物、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议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美丽的邹城》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议一议。

我们邹城不光美丽,而且资源丰富,经济发达。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经济发展的图片如:煤矿、电厂农产品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美丽富饶的邹城离不开勤劳的人民,谁来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3. 读一读。

课本p7四.说一说。

家乡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物产,所以古人就有“一寸山河一寸金”的赞美。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家乡的物产。

1.调查汇报。

各小组将调查、了解家乡的物产和工业产品在小组内交流,并填在卡片上。

2.全班交流。

五.拓展:1.你还知道哪些家乡的人和事?和大家交流。

2.家乡的自然环境为世代人民提供了生活所必需的资源,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资源。

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教案
2、和同桌谈谈你在地图上看到的家乡。(可作记号)
如:家乡的矿产、交通、地理位置等,主要是借助图例来了解。(当然从不同的地图上所了解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3、全班交流。
你的家乡名称是什么?(省市名称和家乡轮廓)家乡在祖国的什么位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能够借助磁铁辨别方向,家乡周围有那些邻居?(相邻的省份)你在地图上还发现了什么?(矿产、交通、气候等)
今天我们要做一些活动,就邀请了地图这个特别的伙伴参加,地图会协助我们一起更好的了解家乡。
二、探究新知。(32分)
活动热身:我对地图的了解。
1、老师出示(较大的)中国地图。
2、同学们对照地图,在4人小组中谈谈自己对地图的了解。
如: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省份,五角星代表首都北京,稍大的圆圈是省会等。
2、对照地图,把不理解的标识或是想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五、小结。(3分)
聆听、感悟。
思考、回答问题。
理解、感悟。
小组合作。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合作探究。
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聆听、感受。
理解、感悟。
学生参与活动。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动脑、动手制作。
自主探究。
总结、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动手、动脑。
学生上台展示。
理解、体验。
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二、谈话பைடு நூலகம்导,激趣导入。(4分)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今天,就让我们先理解自己家乡的形状和自然环境。
三、“从地图看家乡”有奖竞猜。(12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概念及其内涵。

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分析地域文化在人们性格和生活习惯中的体现。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概念和内涵。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域文化和人物特点。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中国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文特点。

2.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如山川、河流、气候等。

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文特点,如饮食习惯、服饰特点、建筑风格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文特点。

运用图片展示法,展示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典型人文特点。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

第三章:地域文化与人类生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分析地域文化在人们性格和生活习惯中的体现。

3.2 教学内容介绍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分析地域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饮食习惯、节日习俗、语言文字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地域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地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第四章:家乡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特点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

分析家乡地域文化在人们性格和生活习惯中的体现。

4.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环境特点,如山川、河流、气候等。

分析家乡的地域文化特点,如饮食习惯、服饰特点、建筑风格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地理环境特点。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地域文化特点。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备课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单元设计构想
1、本单元是对小学低年级家乡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旨在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风俗文化、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等,多角度地感受家乡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的丰富性。

同时,银引导学生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地域与居民的关系,气候与饮食的关系,历史与古迹的关系等等,使学生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2、本单元整合地理、历史及其他人文社会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的、历史的思维视角的同时,通过读取中国行政图和中国地形图中有关家乡的信息,使学生能客观地了解家乡,形成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3、本单元将问题意识与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培养调查了解事物的基本方法。

4、本教材适用于全国,兼顾普遍性和广泛性。

教师需要通过范例,领会所包含的教育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参考范例所提供的思路,引导学生自觉地与家乡实际相结合。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旨在使学生具有家乡人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同时,使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2.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3.了解和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了解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唤起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5.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其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懂得珍惜家乡的文化遗产。

三、课时安排
本单元授课时数 8课时
主题一:我的家乡在哪里 3课时
主题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3课时主题三:浓浓的乡土情 2课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学要求
1.通过典型事例,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南方与北方在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学会比较我国东部与西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评价它们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

3.通过对中国不同区域自然、经济、人文特征的了解,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重要意义和现状。

【课时安排】建议教学2 课时。

【新课导入】
故事引入
选择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要做到因地制宜,就必须了解各地差异,从而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解我国区域差异的学习。

【秦岭—淮河分南北】
1.电子邮件的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两个来自南北方的小朋友的电子邮件,让同学们谈谈有什幺感想,或者问“这两个邮件的内容说明了哪些问题”(南北方在气温、景观、人们的节日生活等方面的不同),自然地过渡到南北方差异的学习内容。

2.图3-23 的教学
在学习南北差异之前,要引导学生读图3-23,了解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和它们各自的范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人类和地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其实,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人地关系经历了人靠天(人是自然界的奴隶),人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人),人顺天(人是自然界的朋友。

天人合一、利用自然规律)3个阶段。

现在人与自然是失衡的。

人地关系认识的误区,来源于人老不把自己当成动物。

动物都受地理环境深刻的影响、制约。

不同的地理环境,都会以不同形式、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不同类别地影响人类的思维和制约人类的行为。

但是很多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却没有人从中揭示出地理的原因。

大家知道,按照肤色地球上分3种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肤色是色素积淀的多少决定的。

低纬度光照强烈,黑色素积淀得多,因而是黑色人种;高纬度地区的白种人因为阳光微弱,黑色素积淀得很少,故为白色人种;中温带介于中间,故肤色为黄色。

白种人的眼睛是蓝灰色的,其原因是白色人种的源地是阳光高度角很低的北欧地区。

大家注意过老鼠的眼睛没有,蓝灰色对吧?也就是说蓝灰色的眼睛适应微弱的光线,大家不要忘了人也是动物。

如果你生活在同样暗的地方,你与动物的眼睛颜色也一样,这就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

大家注意过黑人的头发吗?他们蓬松的黑色鬈发可以对头皮起很好的保护作用,不至于遭遇过热阳光的灼烤。

白种人的头发适应潮湿的气候,是椭圆截面的,所以自然鬈曲;黄种人介于中间,头发的截面是圆柱形的。

对于鼻子,欧洲人鼻子的典型特点,一个是长,一个是前端带钩,因为那里纬度高,气候冷,要把冷空气预热一下,否则进入肺部不舒服,带点钩可以阻挡过量的冷空气进入。

非洲人的鼻子宽大,是为了把热量及时交换出去,包括东南亚地区,可见这是典型的生物学特征。

我们再说中国,北方姑娘脸色比较红润,来自于冷空气的刺激,北方寒冷天气,使得人的脸部毛细血管增多,随着血流量的加大,脸部皮肤得到较多的营养,加速了新陈代谢,使其红润。

江浙地区的南方人脸色偏黄,缺乏强烈的冷热季节调节,是脸部毛细血管减少所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概念,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地域文化认同感。

1.2 教学重点介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1.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讨论题目。

第二章:水土的关系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水土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性。

2.2 教学重点介绍水土流失、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水土流失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讨论题目。

第三章:地域文化与人的关系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认识到地域文化在维护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3.2 教学重点介绍地域文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对人的影响。

3.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地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讨论题目。

第四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2 教学重点介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3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案例资料和讨论题目。

第五章:实践与思考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品德与社会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完成课内活动题。

二、教学课题本节课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证实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老话。

1.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地理环境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理解生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本主题的设计体现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引导,以问题引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并由此获得认识和体验,了解不同环境中的不同风俗习惯。

3.教科书在本单元为学生提供大量学材,一方面为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收集信息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深入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素材三、教材分析知识目标:1、意识到人类生产对环境有一定的依赖,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尊重不同地区人民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用具探索和说明问题情感目标:情感目标: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学难点: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坡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坡的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别能力。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代表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黄土高坡的文字资料、歌曲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了解不同地区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探究1、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物产资源等;2、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3、尊重不同地区人民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音乐导入,引出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家乡》的第一课。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长江两岸是家乡、说说家乡的故事。

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2、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3、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地图,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四、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山东省地图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爱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大家认真地听一听,仔细的想一想:歌中所唱的是什么地方?2、听歌曲,交流感受。

3、教师小结: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乐园,到那儿去找找“我的家乡在哪里”。

(板书课题)<二>、家乡探寻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63页的内容,请学生说说书上的同学们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2、学生讨论:⑴、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了解家乡呢?⑵、用什么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家乡?⑶、学生交流、汇报。

⑷、教师小结: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在同学们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三>、地图上找家乡1、看地图,找家乡。

⑴、出示中国地图,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并给家乡家乡涂上颜色。

⑵、看一看中国地图,看到它让你想到了什么?要是别人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你怎么说?(引导学生用“我的家乡在省市镇”的形式来回答。

)⑶、请学生在小组内说说。

⑷、全班交流。

2、出示山东省地图,小组合作找家乡。

⑴、过度:我们山东省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有好多地方呢。

那我们家乡的省会在那呢?山东省的版图像什么呢?我们家乡的具体位置在哪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找找吧。

⑵、小组合作,找家乡。

⑶、全班交流。

⑷、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⑸、教师小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的腹地中心。

3、认识地图图例、方位。

⑴、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地图上的方位。

教师介绍地图的简单图例、方位。

⑵、开展“我们的邻居是谁”的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家乡湖北与哪些省份相邻?它们在家乡的哪个方位?⑶、小组代表发言。

⑷、班级抢答赛:师提问学生抢答,巩固复习地图方位及家乡的邻省有哪些。

⑸、完成87页填空,请学生独立在政区图上找到自己生活的地方。

⑹、教师介绍《小资料》,学生自主谈一谈,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四>、全课总结莱州市是山东省的一部分,山东省又是祖国的一部分,山东省莱州市只是祖国版图上一小块地方,这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是我们心中最美丽、最富饶、最可爱的地方。

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家乡吧——祝家乡的明天更美好!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交流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名人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同学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引人入胜的风光美景,令人自豪的文物古迹。

你的家乡在哪里?你觉得家乡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梳理、归纳,课件出示:家乡风光美家乡人也美谁不说俺家乡好!)二.交流活动——家乡风光美1.想一想: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2.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前搜集的图片、相片等介绍)3. 看一看:我们的家乡还有很多风景名胜,大家想去看一看吗?想去哪里,请点击!(出示课件,根据学生的请求点击:少林寺龙门石窟百泉红旗渠岳飞庙鸡公山碴岈山石人山龙亭王屋山大坯山等,课件出示相关链接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让学生了解省内各风景名胜,拓宽视野,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4.议一议:家乡风光多么美(学生在看了课件后,有感而发,言为心声,一吐为快。

)三.自主活动——我是小导游同学们,你想当小导游吗?把你搜集到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传说和故事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一同来分享吧!四.探究活动——家乡人也美1.启发谈话:翻开家乡的地方志、人物传记,我们会看到,从古到今,有很多名垂史册的人物出自我们的家乡。

2.说古道今:河南人真棒,你们知道河南的哪些名人?快和大家说一说吧!(课件出示:古代名人现代名人单击出现:岳飞李商隐韩愈……常香玉邓亚萍……)3.夸一夸: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让我们来夸夸他们吧!(课件出示:硕果累累默默耕耘人杰地灵)五.拓展活动——明天更美好1.想一想:我是河南小主人,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请你为家乡的未来描绘美好蓝图,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

2.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昨天,家乡历尽苦难,饱经风霜;今天,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乡;明天,你们是建设的主力军,相信你们会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第三课《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

(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

(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2.教师准备MTV:《蒙古人》《青藏高原》《月光下的凤尾竹》《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3.学生准备家乡重庆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音像)。

第一课时:调查活动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课堂学习(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师: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

下面我将用5种不同地方语言向大家问好。

大家听好了(云南、广东、上海、重庆、武汉)。

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师:是啊,听着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这一诗句道出了每一个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一股浓浓的乡土情,尤其是那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重庆人,喝着嘉陵江的水长大,在群山的怀抱中生活。

这山之城、水之都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巴渝人,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还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巴渝文化艺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师:那你们知道巴渝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了了解,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个别学生介绍,教师询问他是怎样了解到的,对于他的学习态度、精神给予肯定和鼓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巴渝文化的渊源。

(播放课件:巴渝文化史)师: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师:勤劳智慧的巴渝人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一代一代地继承发扬下来。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呢?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活动小组,分别对我们家乡的音乐语言、舞蹈、戏曲及手工艺品等艺术进行了考查,要求大家制作一份《我眼中的家乡文化艺术》宣传册,大家都准备好了吗?好,现在我宣布,家乡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始。

(三)家乡文化节活动师:下面,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

(以说、唱的形式展示)师:我们掌声有请第一组的同学给我们展示家乡的语言艺术──摆摆龙门阵,讲讲重庆言子,要不要得!(教师用家乡话说)师:人们说,重庆言子可以反映出重庆人的性格特点,你们能说一说是什么特点吗?师:是啊,风趣、直爽是重庆人性格的一大特点,老师从你们的身上已经看到重庆人的风趣和直爽了。

2.家乡音乐艺术。

师:我们家乡的语言说起来干脆有劲,我们家乡的歌曲唱起来也是嘹亮动听。

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搜集,找到了一首歌曲,就是根据家乡音乐中的一种加工创作的,老师今天把它带到课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它的魅力,好吗?(播放:船工号子)师: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从船工号子歌声中,你能看到过去家乡人经历过的什么生活?(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船工号子是船夫们拉船时唱的歌,过去我们家乡的交通主要是靠长江、嘉陵江的水运,但由于行走在长江和嘉陵江中的船大多不是机器船,逆水行舟时,只有靠船工们集体拉纤,在拉纤的过程中,船工们哼起了一种小调,由此便产生了船工号子这种音乐。

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学生展示活动)3.家乡戏曲。

(1)学生先介绍。

(2)教师播放川剧片段。

师:川剧艺术有一个绝活,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变脸)同学们见过吗?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仔细看,数一数变了几次。

(播放:川剧变脸)师:刚才我听到同学们的赞叹声起伏不断,为什么赞叹?(学生自由发言)是啊,我们的家乡艺术家们创造了这种神奇的变脸。

而且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川剧团演出的川剧《金子》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影响,这也是我们重庆人的骄傲呀!4.家乡的手工艺品。

(1)生展示照片、图片,并配以解说以及学生自制的手工艺品。

(2)师:感谢这些同学,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精美的手工艺品,看得我眼花缭乱。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件我自己做的手工艺品,就是刚才提到的糖观刀。

记得我小的时候,在大街上经常都可以看到卖糖观刀的,那生动的造型常常都会吸引许多的小孩子,我也经常去买,什么猴子、鸡、龙……栩栩如生拿在手里都舍不得吃。

回去以后就想:这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反复的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