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下课啦》。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中的基本时间概念,学会用数字表示时间,并能够根据时间做出合理安排。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时间的认识,学会用数字表示下课时间;二是学会根据时间做出合理安排,比如下课后去哪里玩,做什么事情。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学会用数字表示时间;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时间做出合理的安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数字卡片、时间表等。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说现在是3点20分,然后让学生们思考下课后的活动安排。
接着,我会讲解如何用数字表示时间,比如3点20分可以表示为3:20。
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例题,让他们通过实际的计算来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组织随堂练习,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时间的表示方法和根据时间做出合理安排的方法。
我会用清晰的字体和简洁的图表来展示这些方法,以便学生们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一些练习题,比如用数字表示时间,根据时间做出合理安排等。
我会给每个题目都提供详细的答案,以便学生们能够对照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一定能够掌握时间的表示方法,并根据时间做出合理的安排。
让我们一起期待他们的表现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的引入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情景的引入是我特别关注的重点。
通过结合实际情境,比如现在是3点20分,我可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时间概念。
这种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引入实践中,我会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掌握比较的方法。
三、教具学具: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
跳绳、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下课都玩什么游戏那么热闹啊?生1:跳绳生2:抓人……师:这么多种游戏啊!一定很好玩。
但要注意安全哦。
同学们,淘气和他的同学下课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玩了很多种游戏,你们想不想去他们学校看看?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大声喊出“下课啦”,让淘气他们出来玩吧。
生齐喊:下课啦!(出示主题图)师:看,他们都出来玩了。
谁来说说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生:他们有的在比身高,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玩“谁走的路长”。
师:是啊,他们玩的游戏也不少。
好像有人在叫我们,看看是谁?(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师:原来是老师,她说想考考我们,看看谁的小眼睛看的最认真。
如果能闯关拿到三个签章,就有奖品哦。
想不想要?第一关:比高矮1、(出示比高矮图片)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生:在比高矮。
第一关的闯关题目就是请我们同学们来当裁判,他们两个比,谁高?谁矮?生1:他们一样高。
生2:不对,男孩子偷偷垫脚尖了,不能比。
师:那怎样比才是正确的呢?生:两个要站在同一个起点才行,站直了比。
谁在上面谁高,谁在下面谁就矮。
老师演示并小结。
(三)体会高矮是相对的师:我们也来做比高矮游戏,谁愿意来?(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比高矮要注意在同一个起点才行,站直了比。
)三名高矮悬殊大的一些学生上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名学生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说清前提谁和谁比或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恭喜大家闯过了第一关,老师给我们签一个奖章,叫“高矮”。
(2023秋)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下课啦》PPT课件
√ √
(教材P21 练一练T3)
3.想一想,说一说。 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小汽车多了一个车灯, 不能通过。
谁最高?谁最矮? 8
65
最高
最矮
(教材P21 练一练T4)
4.比一比,填一填。 从短到长排一排。
①③② ⑤④
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二 比较
第2课时 下课啦
情境导入
下课啦!
探究新知 谁高?谁矮?
矮高
踮脚了 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起点,一端对齐才便于比较。
谁长?谁短?
短 长
谁走的路长?
走的路长。
9个格子 8个格子
练一练
(教材P21 练一练T1)
1.说一说,谁高?谁矮?
高 矮
高
矮
高矮
(教材P21 练一练T2)
返回
最长的画“√ ”,最短的画“ ○ ”。
√
○
2
返回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比较物体的高矮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 2.比较物体长度的方法:(1)用眼睛直接观察; (2)把物体的一端对齐平放在同一起点上,观察 另一端确定长度;(3)借助中间量进行比较。
返回
红绳长,绿绳短。
返回
例 谁走的路长?
如何比较谁 走的路长?
小明 小刚
数走过的石板 边数来判断。
返回
56
1
2
34
7 891 2 345678小明共走过9条石板边,小刚共走过8条石板边。
返回
例 谁走的路长?
202X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精品课件.ppt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0/12/142020/12/142020/12/142020/12/14
谢谢观看
下 课 啦
同学们都进行哪些活动?
图中的同学们课后都在做什么?
同一个起点
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说一说:选哪一个更合适?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2/142020/12/14Monday, December 14, 20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2020/12/142020/12/142020/12/14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12月2020/12/142020/12/142020/12/1412/14/2020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12/142020/12/14December 14, 2020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0/12/142020/12/142020/12/1412/14/2020 9:40:08 PM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0/12/142020/12/142020/12/14Dec-2014-Dec-20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0/12/142020/12/142020/12/14Monday, December 14, 2020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0/12/142020/12/142020/12/142020/12/1412/14/202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啦》优课件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下课啦
你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那你和小朋友比谁高谁矮,可以怎么比?
观察,你认为笑笑和淘气一般高吗?
比一比:
4人一小组,先两人比,两人看,告诉比的结果; 再换一人与他比,每人都要和组里另外三人比一比。
如果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站在同一起点上,你会比较吗?
这种情况,你会比较吗?
如果是这样子,你会比较吗?
谁长?谁短?
10 8 9
动脑筋
将两根拼在一起,怎么拼最长?怎么拼最短?
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比高矮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要 站在同一起点上才便于比较。
2、经历不在同一起点的几种比较,让学生在比较 中学会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意 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重点:比高矮的方法。 难点:利用统一标准比较的方法。
1、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2年2月13日星期日2022/2/132022/2/132022/2/13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2年2月2022/2/132022/2/132022/2/132/13/2022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 着科学的真正进步。2022/2/132022/2/13February 13, 2022 4、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2/2/132022/2/132022/2/132022/2/13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下课的时间,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下课的时间:让学生了解一节课的时间,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
2. 认识时间的顺序:让学生理解时间的顺序,知道时间是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不能倒流。
3. 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下课的时间,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
2.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时钟模型、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2. 学具:学生自带时钟、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时钟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时钟,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兴趣。
2. 认识下课的时间:教师讲解下课的时间,让学生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
3. 认识时间的顺序: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时间的顺序,让学生理解时间是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不能倒流。
4. 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珍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遵守纪律。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课啦》2. 教学内容:认识下课的时间、时间的顺序、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3. 教学重点:认识下课的时间,学会看时钟,并能准确地报出下课的时间4.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时间下课,培养学生自主决策的能力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下课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下课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我们周围的数》中的“认识时间”一节。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钟表的认识,理解“下课啦”的含义,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钟表,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下课啦”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珍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下课啦”的含义。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钟表,理解时间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子钟表、实体钟表、PPT。
学具:学生自己的手表或钟表、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学校的课程表,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进而引出“下课啦”的概念。
2. 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实体钟表和电子钟表,向学生介绍钟表的构成,讲解小时、分钟的认识和转换。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如“现在是3点,下课时间是几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钟表的认识、时间的转换、“下课啦”的含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画出一个钟表,标出现在的时刻。
2. 请计算:如果上课时间是9点,下课时间是几点?答案: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钟表。
2. 下课时间是9点40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时间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时间的转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现象,如日出日落、交通高峰期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时间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关于时间管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第二单元《下课啦》(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下课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间十分钟的合理安排,培养时间观念。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及其意义。
2. 课间十分钟的合理安排与时间管理。
3. 课间活动的安全与秩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课间活动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课间活动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课间活动的关注。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课间十分钟的活动内容及其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课间活动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课间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课间活动更加有趣、有益。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的好处。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课间活动心得,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下课啦》2. 课间十分钟的重要性3. 课间活动的合理安排4. 课间活动的安全与秩序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课间活动安排表。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课间活动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间活动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间活动的安全,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步骤,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下课啦》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上下位置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对上下位置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清晰。
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喜欢通过图片和实际情境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上下位置的概念,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位置关系。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际情境,培养观察能力。
3.交流互动法: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互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展示上下位置关系的实际情境。
2.教学图片:准备一些展示上下位置关系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下位置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例如,展示一张动物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教学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上面”、“下面”等。
202X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了》精品课件.ppt
。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2020/12/142020/12/142020/12/14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0年12月2020/12/142020/12/142020/12/1412/14/2020
பைடு நூலகம்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0/12/142020/12/14December 14, 2020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0/12/142020/12/142020/12/142020/12/14
谢谢观看
淘气的班级的同学们下课了在玩什么?
谁高?谁矮?
比高矮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谁长?谁短? 一 头 对 齐 , 线 要 拉 直 。
选哪个钉子好?
高矮
高
矮
长短
长 短
比一比,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 ○
厚薄
厚
薄
哪根绳子长,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
○
想一想,说一说。 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比一比,身高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
○
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① ③②⑤ ④
比一比,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
○
全课总结
认识高矮的区别,学会比 较高矮的方法,能正确 的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2/142020/12/14Monday, December 14, 2020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了》教学设计
《下课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下课啦”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第二课时“比较高矮、长短”的学习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大小、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
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
本节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情境素材,情境图中有丰富的比较环节。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难,通过三年幼儿园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知识。
而本课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教学时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体会高矮、长短相对性,建立比较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或长短的比较。
2.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与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教学资源:课件长短不同的跳绳长短不同的钉子教学教法:情境探究,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老师想知道下课时你们都玩什么游戏了?那么热闹。
2.这么多种游戏呀,一定很好玩!小朋友们,淘气和他的同学在下课时也跟你们一样玩了很多种游戏,你们想不想去他们学校看看?3、揭示问题:(课件出示主题情境图)看,他们都出来玩了,谁来说说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学生熟悉的课间游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的引到数学课上。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1.比高矮(1)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2)学生汇报:有两个同学在比个子,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一个同学在踢毽子,还有一位叔叔在钉一个小凳子。
下课啦 (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下课啦(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下课”的概念,并能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
2.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同学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内容1. 下课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下课的意义,知道下课是休息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2. 时间的认识:让学生学会看钟表,知道下课的时间长度。
3. 数学语言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下课的时间,如“下课时间有5分钟”。
4. 观察与思考: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5. 团队合作: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下课的概念,学会看钟表,用数学语言描述下课的时间。
2. 教学难点:观察与思考,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钟表模型、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课间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下课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下课的意义,让学生学会看钟表,用数学语言描述下课的时间。
3. 实例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4. 小组活动:分组进行观察与思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团队合作。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1. 板书下课啦2. 板书内容:下课的概念、时间的认识、数学语言的应用、观察与思考、团队合作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家里的钟表,用数学语言描述下课的时间。
3. 与家长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下课的概念,学会看钟表,用数学语言描述下课的时间。
同时,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学生应能提高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应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同学共同完成任务。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下课啦》教学反思1陈佳丽用“心”设计《下课啦》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在本节课中,要紧通过让学生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把握比较的一样方法,难点是让学生把握比较的相对性。
在本节课中,我用“心”设计,以米奇老鼠为主线,通过三关闯关挑战依次从高矮、长短、数格子三方面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回忆本节课,我完成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课件预备比较精心。
我改变原先的主题图单纯从踮脚的角度来判定比高矮公平与否,而通过选取班里的三组小孩两两比较的图片,一组有人踮脚、一组一个小孩站在讲台上,一组是有一个小孩坐着。
通过这三个典型的错例,前两个强化小孩比高矮要站在同一平面上的认识,最后一个强调比高矮要站直。
这三个例子通过让小孩们小组讨论比较的公平性,让小孩对高矮的比较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模块分明,设计比较合理。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完成米奇提出的闯关挑战来让小孩完成对重点内容的认识、把握。
接着,通过帮米奇解决难题来当堂检测小孩对本节课内容的把握与否。
最后,通过小孩小结后独立完成当堂训练题目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三、设制认知冲突,保持学生爱好。
在本节课中,我多次设制认识冲突。
比如,在让一组学生上台比高矮后,再让其中高的小孩跟老师比,随后赶忙抛出问题:什么缘故那个(相对比较高)小孩一下子是高的,一下子又是矮的?让小孩时刻保持爱好,同时也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四、善于让小孩在对比中发觉比高矮、长短的相对性。
在本节课中,我多次强调比较的相对性,突出比较的对象不同,结果可能也不同,同时通过板书、让小孩重复说的方式,明白表达比较的结果时,前面一定要加上谁比谁。
五、练习设计有层次、梯度。
在本节课里,不管是课堂上的当堂检测题,依旧小结后小孩们独立完成的分层作业,我差不多上遵循着层层递进,让优等生吃饱,同时照管成绩相对退后小孩的原则,尽量让练习的层次感更加鲜亮一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下课了》优质课课件
谁高?谁矮?比高矮要Leabharlann 在同一水平线上高矮
谁长?谁短?
拉直了, 红绳长。
一
头
先对
对 齐
齐。
,
线
要
拉
直
。
长短
长 短
比一比,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 ○
哪根绳子长,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
○
想一想,说一说。 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
比一比,身高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
○
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① ③②⑤ ④
比一比,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
○
全课总结
认识高矮的区别, 学会比较高矮的 方法,能正确的 比较两个物体的
•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5/42022/5/4May 4, 2022 •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5/42022/5/4 • 16、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5月2022/5/42022/5/42022/5/45/4/2022 17、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课啦》教案一年级《下课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下课啦》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活动,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关系。
2.理解物体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教学重点:理解比较高矮或长短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教学过程:师:今天我们讲的内容是“比较”。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师:下课了,同学们都来到操场进行课间活动。
注意观察,他们在做什么?生:有两个同学在比个子,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一个同学在踢毽子,还有一位叔叔在钉一个小凳子。
二、比较活动(一)比个子师:(出示比个子的情境图1)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生:两个人个子一样高;这样比不公平,男孩子踮起了脚尖。
师:应该怎么比?生:两个人都站在地面上,不能踮脚。
师:这样就保证了两个人在同一个起点上,这样就能比了!(出示情境图2)说说你怎么比?结果怎么样?生:两个人都站在地面上,女孩子高一些。
师:看来,比较个子高矮的时候要在同一个起点下,这样才能比较!(二)比绳子师:我们看看两个同学的跳绳吧(出示情境图)谁的跳绳更长些?说说你是怎么比的?生:把跳绳拉直比。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生:弯弯曲曲的跳绳不好比较。
师:只要拉直就够了吗?生:还要对齐之后才能比。
师:为什么要对齐?生:这样两根跳绳的起点就相同了,然后看哪根跳绳长。
师:相同的起点之后比终点,就能比出长短了!(三)比钉子师:看看这位叔叔,要钉好这个小椅子,他应该选哪个钉子?为什么?生:应该选最长的那一根。
因为第一个钉子明显比椅子的厚度要短;第二个钉子刚好跟椅子的厚度一样长,不结实;所以第三个钉子合适。
师:好,第一部分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部分内容。
三、练习(一)说一说,谁高谁矮?——学生发言讲解(二)哪根绳子最长?——学生独立做在书上(三)想一想,说一说 1.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生:不能通过。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下课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下课啦》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下课后的各种活动。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数学知识的呈现,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机会。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
但是,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有利于他们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下课后的各种活动,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下课后的各种活动。
2.难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3.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呈现下课后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分组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下课后的各种活动。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知识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全班交流实践活动中的收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课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下课啦”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第二课时“比较高矮、长短”的学习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大小、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
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
本节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情境素材,情境图中有丰富的比较环节。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
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难,通过三年幼儿园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知识。
而本课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教学时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体会高矮、长短相对性,建立比较意识,能对事物进行高矮或长短的比较。
2.掌握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与表达和倾听的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比较高矮、长短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比较的方法。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教法:情境探究,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老师想知道下课时你们都玩什么游戏了?那么热闹。
2.这么多种游戏呀,一定很好玩!小朋友们,淘气和他的同学在下课时也跟你们一样玩了很多种游戏,你们想不想去他们学校看看?我们一起来喊“下课啦”,把淘气和他们班的小朋友喊出来。
3、揭示问题:(课件出示主题情境图)看,他们都被我们喊出来玩了,谁来说说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自由口答)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学生熟悉的课间游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的引到数学课上。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比高矮
(1)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他们都在干什么?
(2)学生汇报:有两个同学在比身高,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一个同学在踢毽子,还有一位叔叔在钉一个小凳子。
(3)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出示比个子情境图)看!他们在比个子,你们想不想也比一比?(学生:想)
(4)教师指一名同学到前面,提问:谁能说说他是高还是矮?(学生说法不一,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比较事物要两个或两个以上才可以比较。
)
(5)再分别找比他高和比他矮的同学到前面和他比,学生说出比的结果。
(指导学生说清:谁和谁比,谁比谁高或谁比谁矮。
)
(6)根据学生回答问:咦?怎么回事是呢?为什么这个同学一会儿高一会儿矮呢?(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
(7)师:看来呀高和矮是相对的,要看比较的对象怎样。
还想再比比吗?(8)再指两名同学比高矮,故意让其中一名同学踮起脚尖。
学生指出不公平,并让其说明为什么不公平?
(9)通过这几次比较,你对比较高矮有什么想法?(怎样比较高矮?)小结:比高矮至少要有两个人才能判断,比较时必须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才公平。
【设计意图:设计一系列的比较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亲身体验到高矮是相对的,也初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活动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过程及结果,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
(9)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比较高矮,我们再看看情境图,仔细观察看还有那些东西能比较高矮?(学生找出图中其它比较高矮的事物。
)
2.比长短
(1)同桌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两根长短不一的跳绳比较长短。
比较后互相说说是怎么比的。
(2)指名汇报,两根跳绳一端要对齐,跳绳要拉直。
(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3)在生活中比较长短的问题很多,看,这位叔叔要想修好这把椅子,选哪根钉子合适呢?为什么?
(7)学生讨论,发表不同意见,老师先不说对错,用实物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选择。
(8)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高矮、长短,并学会了比较高矮、长短的方法。
那么你能不能找一找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比较高矮或长短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长短关系,并能从中感悟到比较长短的具体方法,学生能积
极参与活动与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9)课间休息
小朋友们真善于观察生活,其实呀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的数学知识。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轻松过后,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对这节课的知识都理解了吗?
1.课件出示教材21页练一练1题。
学生独立完成,回答时要说清谁和谁比,谁高谁矮,注意学生的口语表达。
2.完成教材练一练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3.小朋友们表现真棒,都能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可是有时候碰到像这样的情况该怎么比呢?
课件出示教材练一练3题。
(1)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要想使汽车顺利通过大桥,可以怎样做呢?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合理的想象。
(2)3只兔子都站在了领奖台上,怎样才能比出他们谁长得高?谁长得矮呢?用我们刚才所说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怎么比呢?
引导学生通过数背景中格子数的方法分出兔子的高矮。
小结:看来,当起点不相同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办法使它们的起点相同,也可以找一个标准(比如说格子高度等等),进行比较。
4.课件出示教材练一练4题。
同桌讨论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事物比长短或比高矮时必须一端对齐或在同一水平线上,随后又引出现实生活中
无法达到一端对齐后再比较的特殊情况,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格子比较的方法。
】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参与课堂总结,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课外作业:
回家后找出家中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并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下课啦
比长短:物体的一端对齐
比高矮: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用数格子方法。